教学方针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05:45: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方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技术教学的缺点及应对方针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在的问题是,多媒体教学是否是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国外对此都尚无固定结论。我的观点是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方可扬长避短,确实发挥它的优势而克服它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不足,科学地使用它,使他成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手段之一。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缺点应对方法
目前在学校,正在兴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多媒体热。教师备课要备课件,教学检查要查课件,组织听课要看课件,教案比赛要评课件,教学竞赛要赛课件,安排课表要抢多媒体教室,人人在为多媒体而奔走呼号。这的确为我们改革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一些作用,也的确收到了一些效益。我为多媒体教学的蓬勃发展而感到兴奋,同样我也为潜在的危机而忧心忡忡。
现在的问题是,多媒体教学是否是一个最好的教学方法?目前国内国外对此都尚无固定结论。我的观点是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方可扬长避短,确实发挥它的优势而克服它先天的缺陷和后天的不足,科学地使用它,使他成为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手段之一。
这里关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毋庸赘述。我倒更想多说一点它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理工科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冯博琴教授做如何当好教师的专题报告时,曾对多媒体教学这种做法给予过严肃的批判,他慷慨陈词地讲道这是“一个懒教师带了一批懒学生”。
乡村学校美术教学方针探究
摘要:比较偏僻的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笔者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探索到的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方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里足见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
1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
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法学教学见习课程开设方针
法学本科教学实习环节一直被认为是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高等学校法学教育恢复开始,各高校法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都有该环节的课程设置,通常会安排8—12周的实习课程时间,明确2—5个学分,且该学分是不可替代的学分。但现实情况是:作为我国法学本科专业唯一的专业实践课程,实习往往不能达到课程设计的要求,有些时候有的法学院系甚至让学生自己找实习的单位,其中不乏“放羊”的情况[1]。可见,教学实习课程的实施状况与其在法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不相适应,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实习课程,值得法学教育工作者思考。
一、法学本科教学实习课程开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反思当前教学实习课程开设之所以表现为效果不佳,流于形式,是因为该课程从开设的目的到具体的实施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1.实习课程目的定位不恰当,缺乏实现可能性
教学实习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该课程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它决定着实习单位的安排、实习内容要求、实习期限、实习指导老师的配备、实习管理以及实习考核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目前,关于法学专业教学实习的目的定位,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一是将该课程的开设目的定位为主要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二是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实践能力。比如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2007年教学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司法实践,提高学生运用法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2]。三是将该课程的开设目的直接等同于法学实践性教学目的。比如深圳大学法学专业实习的目的是通过专业实习,实现如下教学目标:使学生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了解法律程序、法律文书的基本类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把理论和司法实践结合起来,增强感性认识,巩固专业理论教学的效果,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到司法实际工作中,使学生了解我国司法的实际情况,了解法律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结构,学习法律工作人员的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学习社会,接触社会,锻炼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观察问题的能力,从思想品德到专业知识的全面培养锻炼,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要求;通过专业实习,检验在校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3]。
该课程的上述三种目的定位均有不恰当之处,表现为要求太高、不切实际,缺乏实现可能性,既没有尊重教学实习只是一门课时有限的课程的现实,也没有立足于教学实习和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社会调查、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在培养学生不同素质和能力方面有不同作用这一客观现实。因为,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现有的课时显然不能满足,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法学教育发达的国家,这一任务是通过2—3年的专门职业训练完成的;而且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不是教学实习一门课程所能完成的,有些素质的培养需要通过理论教学来完成,有些需要通过课外的法律实践活动来实现,还有一些是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慢慢养成。所以,这样的目的定位必然导致实习的形式化,其结果正如房文翠教授所说:毕业实习一度是全国法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唯一独立开设的课程,是学生的必修实践课,但从其教学效果看,实践部门对于法学毕业生‘半成品’的评价,足见这门课程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4]。
乡村学校美术教学方针思索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来:“没有审美教育就不会有任何教育。”而美术课是中小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不言而喻,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为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这里足见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然而,在比较偏僻的农村,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培养、千篇一律对着课本临摹、“照葫芦画瓢”度过40分钟、还有的地区学校干脆不开设美术课。这种现状与我国义务教育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相悖。有碍于创造力、想象力和视觉记忆力的发展及中小学生个性、意愿、情感的表达;更缺乏审美教育的现代意识,其结果仅极少生或凭天资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术的兴味,而大部分学生收效甚微,基本毫无效果。笔者多年的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到以下教学方法觉得切实可行。
1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
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这样既开发学生智力,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1.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
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多适应于低年级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等,教师可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探讨高中美术颜色教学的方针
摘要:专业学习不但要有作画技巧,还需要日常的积累。学习色彩要紧紧抓住色彩规律,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紧扣学习重要环节,有条不紊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色彩课程对于考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同于其他文化科的知识,它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方向的把握进行思考……目前,高中美术班的色彩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掌握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通过美术高考。经过多年的美术高考教学辅导,我深深体会到:专业学习不但要有作画技巧,还需要日常的积累。学习色彩要紧紧抓住色彩规律,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紧扣学习重要环节,有条不紊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正确而敏锐地捕捉色彩的能力,是画好色彩画的关键。当我们作画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许许多多具有不同色彩变化的物体,要想准确、真实地把它们描绘出来,正确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怎样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怎样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学习色彩的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我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
一、分析法
许多考生只知道多练,但忽视了多看画,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色彩考试的最终目的是检查考生的色彩修养,看画是吸收营养的很好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就有责任安排一定课时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范画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方针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
语法翻译法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但是翻译法的缺点是:
1.忽视口语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下面我们以《英语》第一册LessonlGrowingup作为示例看语法翻译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T:teacher;
S:students
中专计算机教学方针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加大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力度,可以说中职院校在这样的大潮流下迎来了难得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但是在这样的发展机遇下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国家的重视势必要求我们中职院校要用自己的成绩来说话,所以这对于中职院校的教育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职院校各类专业学生所必须研修的内容.在整个中职院校的教学科目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特别是在国家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13号要求下,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这就意味着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信息获得、储存还是信息的传递、处理甚至是信息的及时应用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准确来说,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灵活应用的技能,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作为我们职业中学培养的学生.计算机是很多专业学生的工具.掌握基本的技能为其毕业和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这样的形势要求之下,我们任课教师要根据新形势下的新需要.调整、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来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从学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核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过去我们教师备课.更多的是根据教材内容构思如何安排、设计整个教学流程.但是等我们上完课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教学效果和自己当初的设想差距很大.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情况。我们职业中专的学生.尽管国家加大了对我们职业中专的重视,在招生政策上也有所调整.但我们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绝大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的第一选择还是上高中.
然后考大学.这就导致了很多成绩相对较弱、学习习惯相对较差的学生成为我们生源的主体:而且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学习了计算机基本技能的相关知识,但由于学校和学生的不重视.他们的基本功是比较差的。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我们教师一定要低起点、细要求.力争让学生先扎实基础.然后再逐渐增加内容.保证学生学有所获。
二、精心设计教学。调动学生兴趣
深究高校两课教学方针
摘要:近几年来,教育部门推行素质教育,而“两课”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高校“两课”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两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地探索,总结经验愿与同行们磋商。
关键词:教学法;高校;“两课”教学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993年第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改革的任务提上了重要的日程上来,并进行了试点工作。因此,切实提高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具有十分深远的、重要的政治意义。
一、深化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说过:人们的思想必须适应已经变化的情况。因此,探索高校“两课”教学新模式是党中央历来十分关心的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党把它看作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前途和21世纪国家命运的大事。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不少高校根据中央确定的“两课”课程设置的方案,加强对新方案实施工作的领导,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并及时地对“两课”课程设置进行了整合,在保证学时不减少太多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逐步形成了课堂讲授与多环节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两课”教学模式。在教材建设方面,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全国示范教材和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组织专家从多方面、多种角度对任课教师进行了课程教学培训。总之,经过广大“两课”教师和全体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者两年来的共同努力,全国各高校的“两课”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维护高校稳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德育教学中对话方针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对话教学是密切教与学关系的方式,它以开放的姿态,曾不断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近十年来,顺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尝试对话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但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结果不一而论。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对话策略把握不够。开展对话教学,在课堂上采取有效的师生互动的双向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创造性地把握教材,综合利用教学条件,都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对话策略做保证,这是对话教学的关键。
通过研究表明,学生不喜欢德育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点:教材的内容问题,授课的方式方法问题。而把喜欢德育课的原因集中归结为一点,即:授课方式方法生动活泼。可见,对话策略对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就必须注重相应的一些对话策略。
1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灵魂,是对话教学始终如一的不变原则。
任何对话,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思想、个性、才能、知识储备等方面的透彻了解之上,只有了解学生,对其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区别对待,科学引导。所以人们常说,了解学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注重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教学是基本立足点“。创新能力来源于个性的差异,学生个性的养成关键取决于教育模式的个性化”。施教是建立在知性和知材的基础上的,只有理顺了这个关系,对话才能找到现实的路径。传统德育教育在方法上有一个误区,即简单化,忽视学生个性、心理成熟度和思想进步层次的差异,所以不论怎样努力,效果总是不好。其实,每位学生身上都有金子一般的闪光点,他们的个性差异很大,我们要因人而异地做工作,善于发现,善于鼓励,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营造民主、平等的和谐课堂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护,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成绩不断得到提高,让每位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对话教学不强调课堂是老师的,而提倡我们的课堂,要因材施教,教师应“卧底”,要不断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要怀着真挚的爱心,以朋友式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健康的心理关爱他们。现实德育课在学生心目中普遍比较枯燥,常有学生上课睡觉、看小说或做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这都令老师很棘手、头痛,大多老师对此视而不见。其实,这些往往与学生的一惯对待德育的态度、心理特征与个性差异有关联,如果我们不去了解,不针对性地展开工作,因材施教就会流于形式。
2启发诱导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方针思索
建设一支业务精良、治学严谨、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施教水平,是我们教研工作所追求的永恒主题,也是提高中学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多年来,我们根据县内教育实际情况和工作实践,摸索出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教研工作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的教研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面介绍一下我县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方面采取的途径与方法。
一、切实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高度重视课题研究,教师进修学校确定的各种课题都在有序的研究之中,学科课题研究和教改实验得到进一步加强。我们承担了国家级课题《有效教学策略性研究》的子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一方面深入到实验校听实验教师的课,与实验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对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进行深入研讨;另一方面我们召开实验教师经验交流会或阶段性成果交流评比研讨会,每学年的上学期各学科召开的毕结业复习研讨会暨命题培训会,都把有效教学课题理论与实践研究融入到会议之中,尤其是我们召开的“素质杯”大赛优质课展示总结表彰暨有效教学推进会,对有效教学课题研究进行了专题讲座培训。高中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物理、生物、历史、信息技术八个学科课程改革有效教学研讨会,也以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为核心,收到满意效果。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已在我县各中学得到强有力宣传和推进。为共享成果,共同提高,上学期末我们进行了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评比,有27篇经验总结、案例、叙事,获得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奖。这样的课题研究对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开展有效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开展常规教研活动是中学英语教研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法。我们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研活动来进一步深化课改,解决中学教师在教学遇到的问题,消除教师存在的困惑,促进课程改革良性发展,努力达到活动预期目的,取得理想的活动效果。定期召开初、高中课改教学策略研讨会是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必做的工作。主要通过课例观摩、互动研讨、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互相切磋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并且把课题研究融入其中,一次会议解决重点一个或几个问题,解决问题要重质量,提高针对性,以求会议实效。这样可以使教师领会好的做法,消除一些误解和认识偏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调整不当的教学行为提供可能。送教下乡和联片教研也是我们每个学期的常规活动。
送教下乡采用“订送研”模式实施,“订”即根据各校上报的教研订单,了解各校的实际需求,内容包括需要帮扶的形式和时间,然后我们经过综合考虑确定最需帮扶的学校;“送”即把该校最需要的课或经验送去,当然要选择县域最优秀的老师完成这个任务;“研”即送完课或经验后,该校全体本学科教师坐到一起,共同交流收获和体会,开诚布公地谈感受和建议,集大家智慧于一体,进一步升华经验和认识,达到送教和受教双方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这种开展活动的方式很受基层学校的欢迎,因为这样做是“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同时也减少了我们工作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活动效益进一步提高。联片教研是更大范围的县级教研活动。我们根据地理位置和各校实际情况,把全县划分成四大片:东片、南片、西片和北片,每片分别以县直一所学校为龙头,再囊括三至四所农村学校,这样就发挥了片内师资和资源优势,形成了城乡联动的学习共同体,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活动主题和重点,根据活动内容确定活动形式,将学习共同体学校集中起来开展活动,这种教研形式拓宽了教研的辐射面,可以带动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共同提高,教研效益更大。我们除了上述的常规教研形式外,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级系列化活动“素质杯”课堂教学大赛、县级及县级以上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开展各种教学评优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广大教师的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还通过让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或技能大赛的全过程,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