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效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04:55: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成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成效

体育教学成效转化考核模式探索

摘要:笔者在多年实验性体育教学基础上提出体育教学“成效转化”双向考核模式概念,主动寻找“教”与“学”的转化规律,形成社会实践能力并习得职业相关技能,为将来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胜任力的提升做好准备。

关键词:体育教学;成效转化;考核模式;湖北省;高校;人才培养

1前言

所谓“成效转化”考核模式,是指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层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双向的、衡量高校学科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所开展的高校教学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认定工作的一个考核模式。该考核模式的提出是响应教育部为推进实施高校服务国家战略行动,形成特色的高校教学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的一项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举措。“避实就虚”已成为多年来高校教学绩效考核和人才培养的顽疾。根据笔者对湖北省10所不同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高校体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成效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湖北省的体育教学仍然停留在“体育技能、技术”教授层面,特别是体育生严重缺乏体育技能转化意识和未来职业胜任力,难以跻身高层次体育人才,造成低层次人才严重过剩的局面。因此笔者在多年实验性教学基础上,提出“成效转化”考核模式。并在大量理论研究基础上尝试从高校促进教学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2体育教学“成效转化”考核模式对湖北省高校人才培养的时代价值分析

2.1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技能考核办法,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考核的全面性、公平性、竞争性。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长期存在“教师主导制”和“功利性”教学等不良现象。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仍然以学生单一的体育成绩和教师数量为主导的现状,这样的评价机制长期以来造成了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功利性”现象普遍,虽然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已经开展多年,但体育教学的实质仍采取“灌输式”这种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模式,很少主动积极探索社会需求和把握时展需要对人才培养成效进行思考和探索,因此体育教学技能考核方法单一,注重学生个体在体育知识、技能及体质测试这些显性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学生在个性、意志力、心理健康等情感方面素养的培育,更忽视学生在“终身体育”意识、自主学习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主动适应等发展性目标上的培养。体育教学“成效转化”考核模式对湖北省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影响就是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技能考核办法,体育教师可以从科研转化、教学转化和社会竞争力贡献率等多个方面和层次进行考核,则对于无论擅长哪个方面的教师都是一个良性激励,可大大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探索积极性,能最大幅度地提升体育教师的考核的全面性、公平性、竞争性。2.2能大大提升学生的情感及发展性目标培养成效,促进学生的创新力、职业素养的养成。体育新课改的培养目标就明确提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发展性目标的培养。在当今创新型社会环境下,创新能力比技能更为重要,因此对学生在个性、意志力、心理健康等情感方面素养和“终身体育”意识、自主学习力、交流与合作、创新与主动适应等发展性上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当前的考核执行标准和评价标准仍严重落后于时代要求。根据笔者对湖北省多所高校的体育教学调研结果看,当前89.8%的高校对学生的考核仍为唯“学习成绩”论,很少涉及竞赛、社会活动、学习研究等高层次、实用性考核内容。这样的评定标准容易使学生的学习效果缺少主体的认识,很难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创造、创新、应用研究等更高级的意识及团队合作等品质。体育教学“成效转化”考核模式给学生带来的收益首先就是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身体能力差距,更容易形成过程性评价,对学生产生正向激励,可大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社会性职业能力的习得自觉性,最终利于自身的发展性成长。

查看全文

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成效解析

摘要:中职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优质的技术型人才,汽修专业是中职院校内部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保证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中职汽修专业教育实效性,促使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发展契合社会需求。然而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存在一定问题,这无疑影响了汽修专业学生素质发展、制约了中职汽修教学发展。相关者需深入钻研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现状,立足于问题设计相应策略,以推动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发展。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提升;教学成效

汽修工作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中职汽修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优质的汽修人才,实训课能够为汽修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理论知识,感受真实的实践环境,进而快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中职汽修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训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成效不佳,相关者须对之加以重视。

1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现状

(1)缺乏实训相关的器械设备。汽修专业实训课与理论基础课存在较大区别,需要有相应的器械设备作为教学辅助,然而受学校经济条件、办学规模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的中职院校的汽修专业配置差异较大,部分学校的器械设备根本不足以开展实训课教学。然而为了保证实训课顺利实施,学校方面只得开展诸如“黑板上修汽车”的实训教学,实训课教育质量因此大打折扣。(2)实训教学脱离实际。汽修行业快速发展,汽修专业知识日新月异,然而当前阶段,很多中职院校并没有深入汽修市场了解汽修行业的思想认识和行为,很多学校开展的实训课教学内容非常陈旧,不仅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还存在较强的脱离实际问题。(3)学生缺乏参与实训的热情和动机。实训课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会影响学生参与实训课的热情,然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内容陈腐是客观现实,加之很多教育者并没有创新教学形式或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先进教学方法的意识和行为,这导致实训课教学模式呆板、缺乏趣味性问题严重,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能诱发学生对实训课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实训课顺利实施。(4)教育者素质有待加强。汽修专业实训课教育者负责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教育者素质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结果。然而当前阶段汽修技术不断发展,很多教育者完全没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相关技能和知识的意识和行为,由于不了解新型的软硬件设施设备、缺乏相应的业务技能,根本无法顺利指导学生科学的提升实训素质,进而给实训课教学成效带来巨大影响。

2提升中职汽修专业实训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查看全文

教师职业需要与教学成效论文

【内容提要】本研究采用修改后的WVI(修订版)量表,通过对教学成效不同的中学教师职业需要的调查,进行了教师的职业需要与教学成效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成效高的教师与教学成效一般的教师在职业需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教师的职业需要与教学成效相关。

【关键词】教师/职业需要/教学成效/相关研究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职业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兴趣培养

一、开篇引趣,激起学生的兴趣

(一)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的课堂导入是一种对学生进行直接导趣的方法,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就直接进入主题,用教学内容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直接产生求知的欲望,在这种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要善于发掘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产生熟悉感,从而想要一探究竟。例如在进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文本内容与汶川地震中的救援事迹联系起来,利用新闻报道、地震中的悲惨景象与救援画面引起学生的共鸣,直截了当体现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人民无私的帮助与深厚的友谊,以及中国汶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亲情回报。

(二)制造气氛,描述情境

对于情感的渲染,借助于一定的情境描述会显得更加丰富动人,仅仅空谈感情免不了犯无病呻吟之忌,在进行新课程内容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先描述课文中的特定场景,烘托出符合课文内容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情感浓郁的环境之中,而后再进行教学,就会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要传递出来的感情,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果。例如在进行《我们成功了》一文的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同学们的爱国激情瞬间被点燃,对于文中所描写的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等壮观场面的描述则是心潮澎湃、欢呼雀跃,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三)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查看全文

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成效举措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知识点多,具有繁、乱、难的特点,学生学起来觉得比较困难。要学好化学,既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又要有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可见,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是决定因素之一。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必须注重高一化学教学,做好初中和高中的知识衔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学习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观察就会敏锐,理解就会迅速,记忆就会牢固,想象就会丰富,同时产生积极的探索热情。兴趣是学好化学的动力和前提。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的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二、明确教学目标,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

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科学地、合理地组织教学,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要克服满堂灌的方法,创设化学情景和展示思维过程的情境,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心理、已具备的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技能,以及学校所现有可利用的教学条件等因素。如课堂要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哪些资源、如何利用课程资源、课程教学目标与资源应如何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怎样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等。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外的图书馆并加强与校外的化工企业等的联系,以此拓展学生的视野,走出课堂,走向实际生活。这样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对教学过程的课堂效果才更有可预见性。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时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突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体作用。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此外,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查看全文

学校教学成效全年报告小结

2010年秋季学期,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扎实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校形象得到重新树立,教师的教育教学取得了较显著成绩。

一、完善学校管理机制,规范学校管理。

1、本学期我校重申和完善各种制度。完善值周制度、请假制度、升旗制度、奖教奖学制度、教师管理考评等制度。让教师明确岗位职责,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让教师各施其职、各尽其责。

2、狠抓班子建设,增强依法治校意识。学校领导班子带头学理论、学管理、学经验。

3、立一盘棋思想,努力形成勤政务实、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领导集体。依制度规范管理学校,学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学校的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整体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

二、抓好德育工作。

查看全文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教学成效

摘要:目的针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教学中遇到的痛点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法从研究背景、教学改革方案、教学改革成效3大方面进行探讨,教学改革方案从优化师资队伍、更新教学理念2个方面展开讨论。结果通过以上举措,师资队伍明显优化,学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切实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是为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一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常见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为从事中药药理相关科研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1研究背景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与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理学等课程关系密切,故对主讲教师的知识背景要求较高,如何整合教学团队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研究生大多在本科阶段没有接触过中药药理学这门课程,缺乏该方面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而其研究生阶段从事的科研工作大多是研究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故亟待学生在研一阶段系统学习的过程中补充该方面的知识。但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大多教学课时少,故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教学改革方案

查看全文

课堂表演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笔者认为,我们应拓宽表演舞台,由三尺讲台扩展到整个教室,引入表演艺术,学生做主演,教师做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一个表演天地。这几年,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表演,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活跃的课堂气氛,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当中,真正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更多的机会针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内容的表演性尝试,组织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表演性学习中来;在学生表演性阅读中还要不断地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表演热情,刺激学生的表演欲望,让学生有一种成功的使命感,增强学生的游戏兴趣,把参与表演变成是理解教材的重要手段。戏剧最适合学生组合性的表演;诗歌一般适合个人体验性的表演。当然,表演法并不适合所有不同内容的教学情况,没有必要采用教学表演法就不必强行运用,那样会适得其反。教学中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表演,首先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甄别,从而为作好教学过程中的程序搭配和师生教与学的合理配合奠定基础。

二、课堂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

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可以抓住课文中的重要场景让学生进行表演。这种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表演,将抽象的文字化为形象的表情、动作,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笔者选取了“父亲过铁道买橘子”这个场景让学生设计表演。表演前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和揣摩父亲过铁道时的几个动作“探”“、攀”、“缩”“、倾”。表演时一位身材如文中父亲一样稍胖的学生自告奋勇来表演。这位学生把讲台作为车站月台,爬上爬下,十分艰难,把“父亲”这几个动作表演得极为逼真。表演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文中父亲的爱子情深。这段表演创造性地表现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了出来。

三、课堂表演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张扬个性

查看全文

剖析多媒体教学法提升教学成效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而多媒体教学法则是以各种电教媒体如:计算机、电视、录像、投影、幻灯等为标志,以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为基础的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当代化学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我结合高中化学教材中《电解电镀》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

提问:“什么是原电池?”由学生回答:“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提出:“我们能不能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呢?”在学生新旧知识产生矛盾,产生困惑之际,我使用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实验演示。

取两根连有导线的碳棒,分别插入到氯化铜溶液中,观察有无现象发生?将两根碳棒用导线连接起来,而插入氯化铜溶液中,观察有无现象?再将两根碳棒与直流电源相连插入到氯化铜溶液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由于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在前面演示,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看得清楚,若让学生轮流到前面观察又很浪费时间,为了提高演示效果,便于全体学生观察,我改用化学投影仪来配合完成上述实验过程。学生在屏幕上看到了一个放大了几十倍的电解槽,在阳极碳棒上产生的气泡十分明显,再取出另一根碳棒,在投影仪强光的照射下碳棒表面析出的单质铜亦分外醒目。传统的实验与先进的化学投影仪相结合,提高了可见度和清晰度,加强了实验效果,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我说:“通过实验证明了可以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这种转化的装置就是电解池。”自然而然地给出电解池的概念,关于电解池的组成及形成条件,学生就可以通过观察总结出来。

有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我便抓住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不失时机地提出:“为什么给电解质通电就会引起化学变化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电解的原理。

查看全文

初中历史教学成效提升途径分析

一、科学探索,构建和谐高效的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笔者在教学一线进行了多年探索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在实践的基础上整理出了系列教学流程。具体过程为:自主预习,确定目标→创设情境,深入探究→分享碰撞,互评互帮→师生互动,思维拓展→达标测评,巩固提高。崭新的课堂教育模式,在初中历史课改的大背景下,使环环相扣的五环法在教学中发挥了显著作用。首先,从思想深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驱力,让大家更有积极性和参与感。其次,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学习活动,让历史课堂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热情洋溢的学生;最后,举一反三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历史课堂上的学习能力用到其他学科,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与时俱进,现代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1.学生热情空前高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填鸭式教学方式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兴趣能够使学生处于一种持久高效的学习状态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陷入审美疲劳,而多媒体技术融合了声、光、色及新兴的科技,通过鲜亮的画面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辅助教师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学生思维得以拓展。脑神经领域的生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人类的大脑是由左右两个半球所构成的,并且左右半球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存在着相互协作的关系,是相对比较复杂的构造。具体而言,人的左脑擅长于抽象逻辑思维,右脑则比较擅长于具体形象思维。多媒体技术的应运而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他们的听觉和视觉都得到了直接形象的刺激,使学生的右脑得到了运转,实现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3.感官记忆提升效率。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学习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还要学习外国历史。对于这些庞大的知识信息,如果仅仅通过书本文字形式输入学生大脑,将是一件异常枯燥的事情,这对于学生的记忆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知识点的记忆问题成为历史教学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研发现,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点的记忆有助于遗忘率的降低,能够提高记忆的稳固性。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实现该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交叉进行高效记忆,帮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4.循环利用,降低成本。由于历史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在传统教学中需要大量的板书,极大程度上占用了教师讲解时间。而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一次备课制作课件,可以留存在教学环节、复习环节并多次使用,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现场实时修改完善。同时,网络的开放性也为教师课件制作提供了诸多借鉴的途径,便于教师不断优化自身课件制作能力,从而为学生制作更有针对性、更有吸引力的教学课件。

三、情感搭建,注重德育渗透贯穿全程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而历史本身就包含着感情。作为教师,必须将情感教育贯穿教学始终,积极探索如何提升情感教育,将其与教学完美融合。1.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历史情感。情感创设的优势在于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用情绪和情境带动学生回归历史。教师要灵活地使用辅助教学的工具,展开情感教育。例如,在讲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录像。当原声重现,学生看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会感受到民族团结、万众一心的氛围,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思考作为一名中国人该如何去建设我的祖国。2.互动交流,你说我听分享心得。通过课堂预设问题讨论,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搜集页)的资料及心得进行阐述,并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鼓励学生深入剖析、独到见解。在你说我听的交流中,增强学生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捕捉学生心理变化,将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进行合理引导,辅助课堂教学。通过互动活动,使教师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的感情也传达给教师,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在运用情感教学时,要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为根源,将历史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融会贯通,“以知激情、以情启智”,让教师和学生享受历史学习过程,寓教于乐方能成效显著,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