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04:22: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案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案例

情景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一、引言

文献检索课中的基础理论部分以介绍概念和理论为主,教学中一般都以围绕概念的提出、历史起源等进行讲述,容易给学生造成抽象、枯燥的感觉,特别是基本概念部分一般是在第一节课教授,决定着学生对这门课的评价和选定,所以引入情景素材,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信息、情报、知识、文献等概念的内容、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依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景教学法中情景的选择

情景教学法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拓展,其情景素材的选择一定遵循下面的原则。第一,主题性,以传授信息检索知识为主题。第二,兴趣性,要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不能脱离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第三,合理性,情景教学法中情景的选择要内容合理且具有时代性,同时情景数量适度,符合教学内容。第四,时代性,选择情景应考虑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们能感应到情景所带给他们的真实感、使他们融入到影视作品中,甚至把自己想象成里边的主人公,去感受课程教授的内容。第五,目的性,情景素材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提高他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根据教学内容,检索编辑情景素材

论文以文献检索课第一节绪论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信息、情报、知识、文献教学为例进行情景教学案例设计,所指的情景模式是指把诗词、电影片段、电视音频、视频等内容引入到基本概念的教学中。首先检索查找有关的诗词和相关音视频,遵循以上所述原则经过分析后,拟采用以下情景素材:在信息概念学习中引入唐代诗人李中的《暮春怀故人》;在信息、情报、文献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的教学中引入《潜伏》视频片段和部分文字内容;在信息、情报的传输方式学习中引入电影《风声》视频片段,部分文字内容。

查看全文

浅谈法学教学案例编写

[摘要]案例教学是公务员培训中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本文通过对案例的选择和教学案例的编写问题的梳理,从而对教学案例的改进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教学案例;培训方法

案例教学是公务员培训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尤其在法学教学中应用更为广泛。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有着更为复杂的教学要求,需要有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准备、具体实施、总结评估等环节。在培训实施准备工作中,最基础性的关键环节就是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这是决定案例培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案例的编写对编者来说要求较高,要求编写者要有法律工作的实践,又要掌握法学理论和培训教学这三个方面的经验才能编写一个好的案例。以下就选择案例和编写案例谈几点体会。

一、选择合适的案例

什么样的案例是适宜的,这是一个比较难于回答的问题。因为,不同的培训教学目标、不同的学员情况、不同的培训教学设施和环境,对教学案例的内容类型、难易程度、案例辅助材料多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虽然如此,但一般认为一个比较适宜的教学案例,应该满足以下几条要求:

(一)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

查看全文

药物设计学课程教学案例设计研究

[摘要]在药学本科生的药物设计学课程中,以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为例,利用AutoDockvina软件对小分子化合物库进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用PyMOL和LigPlot软件进行结果分析。该教学案例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于分子对接的药物虚拟筛选方法,认识小分子抑制剂与靶蛋白的作用机制,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药物分子设计,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分子对接;AutoDockvina软件;虚拟筛选;药物化学

药物设计是药物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药物设计主要基于经典的药物化学原理、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信息和已知化合物的结构信息,构建具有药理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旨在提供候选药物,为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物质基础。药物设计学课程的目标是让药学本科生掌握药物分子设计的基本原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建立药物分子设计的思路和理念[1]。分子对接(MolecularDocking)是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通过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2-3]。分子对接在药物分子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子对接也是药物虚拟筛选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子对接可以从化合物库中筛选出潜在的活性先导化合物,也可以揭示药物小分子和生物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预测化合物的亲和力及活性,也可以用于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等[4]。目前,多重耐药菌以及耐药菌感染引发的死亡等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与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为此迫切需要能够抵抗多重耐药菌的具有新结构与新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5-6]。而细菌RNA聚合酶已成为最热门的一类抗菌药物靶标,开发其相应的抑制剂克服已有抗生素的耐药性具有重要的意义[7]。分子对接作为药物设计学课程中主要内容,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经历,结合科研工作实践,在桂林医学院药学专业的药物设计学课程的教学案例中,以“虚拟筛选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作为教学切入点,以AutoDockvina、PyMOL和LigPlot等药物设计软件来进行虚拟筛选,通过自建的小型化合物库,虚拟筛选细菌RNA聚合酶抑制剂。本案例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如何从数据库选择合适的靶点作为研究对象,化合物库的构建,蛋白及小分子的预处理,以及AutoDockvina的对接流程,PyMOL和LigPlot的作图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和熟练掌握通过虚拟筛选的手段从化合物库中发现新型活性先导化合物的方法。

1教学案例的设计

1.1软件介绍

AutoDock是由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OIson小组开发的分子对接软件包[8-9]。AutoDock程序目前最新的版本为4.2.6。AutoDockvina是一个开源的分子对接程序[10],最初由OlegTrott博士在Scripps研究所的分子图形实验室设计和开发的。AutoDockvina与AutoDock相比,前者大大提高了准确性,而且AutoDockvina可以利用系统上的多个CPU或CPU内核来显著缩短运行时间。AutoDockvina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虚拟筛选软件之一。PyMOL是一款经典的三维分子结构显示软件[11-12]。PyMOL已广泛应用于正式发表的科学研究文献中的三维分子结构显示。本教学案例使用的PyMOL版本为1.7.4。LigPlot是一款针对学术用户的软件[13],是免费、开源二维的结构显示软件,可自动生成二维配体-蛋白质相互作用图,最新版本是LigPlot+v2.2,能够链接到PyMOL软件。1.2AutoDock分子对接方法的建立1.2.1小分子化合物库的建立在本次教学案例中,首先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化合物库的建立。从文献中收集具有抗菌活性的中药单体化合物,先使用ChemDraw软件绘制出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再用Caculations-MM2-MinimizeEnergy模块对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能量优化,并保存成mol2格式。用raccoon软件将mol2格式批量转换为pdbqt格式,创建一个包含5个化合物(化合物1-5)的小型数据库。1.2.2蛋白的预处理从PDB数据库获取细菌RNA聚合酶三维结构(PDBID:3DXJ)。利用PyMOL1.7.4软件,保留蛋白的C和D链,除去其他链,除去水分子(保留D链的H2O1539),除去金属离子,将处理好的蛋白保存为3dxjp.pdb。在AutoDock4.2软件中,将3dxjp.pdb添加氢原子,计算电荷,设置原子类型为AssignAD4type,并保存为3dxjp.pdbqt格式。1.2.3配体小分子的预处理利用PyMOL软件,从蛋白晶体复合物中提取出共晶配体NE6,并保存为NE6.pdb格式。将NE6.pdb在Chem3DPro14.0中使用MM2力场进行构象优化,保存为pdb格式。在AutoDockTools中的Ligand模块打开此配体,在Ligand模块中选择ChooseTorsions弹出的TorsionCount对话框,并保存为NE6.pdbqt文件。1.2.4设置Grid参数打开3dxjp.pdbqt和NE6.pdbqt,设置Grid参数,以蛋白的活性位点(centerx=-11.5,centery=58.49,centerz=4.587)为中心;设置x=50,y=50,z=50,xyz分别表示在各方向上的格点的数量;Spacing设置为0.375Å,设置完成后保存为grid.gpf文件。1.2.5设置Docking参数在AutoDockTools中的Docking模块打开保存好的两个pdbqt文件,SearchParameters选择遗传算法(GeneticAlgorithm),NumberofGARuns设置为10,MaximumNumberofevals设置为250000,其他参数为默认,输出文件保存为dock.dpf文件。1.2.6执行运算图1对接配体和共晶配体OLF的构象对比图,绿色为对接配体,紫色为共晶配体OLFFig.1Conformationofthedockedligandandco-crystallizedligand.Thegreenrepresentedthedockedligand,andpurplerepresentedco-crystallizedligandOLF在键盘运行win+R,输入cmd命令,使用cd命令进入工作文件夹。输入autogrid4-grid.gpf-lgrid.glg运行程序,输出grid.glg文件。再输入autodock4-pdock.dpf-ldock.dlg,输出dock.dlg文件。在AutoDockTools的Analyze板块中对dlg格式文件进行分析,保存最优构象。为检查Autodock4.2参数设置的合理性,将共晶配体NE6与蛋白3DXJ按上述参数设置进行分子对接,然后把对接前后的NE6的结构相比较。在VMD1.9.3软件中,对NE6和保存的最优构象计算均方根偏差(RMSD)值,如果RMSD值<2Å,说明建立的分子对接模型可靠性较高。也可以利用PyMOL软件比较对接前后的共晶配体的构象(图1),如果叠合度很高,也能说明对接模型的可靠性较高。

查看全文

图书情报教学案例新动向分析

1案例教学与图书情报教育

1.1案例教学的起源。诞生于1880年哈佛商学院的“案例分析法”(CaseAnalysisMethod),以及之后1920年同样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因其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升教学效果而颇受瞩目。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才通过《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ANationPrepared:Teachersforthe21stCentury)[1]这一报告被明确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由于具有开拓思维,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获取知识,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得到诸多教学领域的重视[2]。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学习,在未来工作实践中可以回忆既往学习的案例中的情景,进而应用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中也提到:案例教学是通过案例真实情境的再现,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并加以解决的能力,从而真正掌握理论、形成观点的教学方式[3]。教学案例作为案例教学运用的核心工具,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开发出适合教学的管理案例对于提高案例教学效果、促进案例教学质量提升,为案例研究工作积累素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1.2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对教学案例的需求。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LibraryandInformationStudies,MLIS)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及我国整个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体系从单一科学学位到科学学科与专业学位并举所做的改革调整,也是从培养学术型高层次人才到培养职业型高层次人才的一次重大转向。意在积极拓展新型而高效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面向实践应用的专业型人才。《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要求图书情报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充分反映图书情报实践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注重分析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但由于我国高校的案例教学实践起步较晚,甚至可以说是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培养的巨大需求才直接启动了我国案例教学的快速普及,故案例建设重点集中在MBA需求的商业案例。MLIS因综合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要求需要更为丰富而又真实的案例。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简单整理汇编,更要具备典型性与代表性。通过高水平的案例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面向实践应用的专业型图书情报人才。因此,本文重点综述“首届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暨图书馆创新案例大赛”中涉及到的教学案例内容,并对图书情报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案例的编写原则进行讨论。

2教学案例开发途径

为促进图书情报事业的创新发展,推动图书情报教学案例的开发,2019年4月25日~27日,“首届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暨图书馆创新案例大赛”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顺利召开。研讨会是在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和北京华图新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得到《图书馆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建设》《图书馆工作与研究》《高校图书馆工作》和《农业图书情报》6家杂志媒体的支持,共有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60多所高校以及浙江图书馆、东莞图书馆、广州少儿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共百余位代表参加。本届创新案例大赛共收到200余份有效稿件,稿件涵盖教学案例、工作案例和研究案例三种类型,本文精选其中7篇高质量教学案例进行述评。2.1决策由何而来。吉林大学王晰巍团队通过《吉林省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平台用户体验创新之路》,分析吉林省图书馆在公共数字化文化平台建设背景下进行用户体验创新的必要性,通过对比国内外图书馆如何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做法,引入具体决策人物在推进项目过程中思想和观点碰撞,让学生通过吉林省图书馆的决策过程了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前景和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并展开对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在图书馆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用户体验、智慧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性思考。东北师范大学陈昊琳则展现了《吉林省图书馆“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制定》,该案例从吉林省图书馆发展规划制定的实例中,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战略规划,分析战略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意义。引发学生站在公共文化决策者角度讨论未来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应该考虑的战略方向。这两个教学案例均以吉林省图书馆为实践来源,展现了新时期、新技术环境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影响,以富有叙事感的方式展开对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思考,直面公共服务决策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和面对的挑战。这两则案例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全球视野下的图书情报事业等课程。正如此次研讨会开幕致辞中,南开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柯平所说,“开发写作高校教学案例,有助于推动图书馆实践工作和图情专业教学的结合,促进图书馆服务改革和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2.2信息如何分析。山东建筑大学的侯延香和九江学院图书馆江丽霞,分别以《万州公交坠江事故中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和《基因编辑婴儿带来的思考———搜索引擎的使用》聚焦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通过对公共热点事件的介绍,帮助学生识别信息源的类型,区分普通搜索引擎与学术搜索引擎的方法,了解信息采集方法,思考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去伪存真,快速收集真实、可靠的信息,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探讨自媒体、智能媒介的发展与应用现状,并学会信息拓展。江苏大学卢章平团队的《江苏大学图书馆+信息行为理论与实践教学案例集》,以用户信息行为分析研究为主线串联起教学中三种不同类型的应用研究实验(可用性与用户体验研究,信息行为视觉研究,信息行为生理反应研究),采用课堂教授与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层层递进,最终意在构建出信息行为的综合性研究实验体系。传统教材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理论积累,但实践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唯有掌握更科学的信息获取与分析方法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才能了解最新的学术动向。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卿在本次研讨会上也谈到,“人文社会科学中的规律是从实际案例中总结出来的,优秀的案例将助力专业学科的发展”。以上3个教学案例正是从信息实践中探讨信息行为,以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完成信息实践,适用于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行为、信息法学等课程。前两个案例旨在促进学生专业科研能力与信息实践应用技能的提升;后一个案例则重在增强图书情报专业学生的实训与交流协作,促进图书情报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2.3行动怎样展开。福建师范大学傅文奇、杨倩雯的《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营造安静阅读环境的行动研究案例》,回顾了应用行动研究法营造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安静阅读氛围的过程,包括行动前的准备、行动的设计、行动的实施过程、行动实施结果。该案例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展深入调查,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通过多轮的行动研究促使图书馆有效地营造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并指出,不同降噪措施、分区改造、加强读者宣传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图书馆不良的噪音,提高图书馆的认同感和满意率,促使学生和图书馆员积极参与行动,促进图书馆空间改造更加合理化。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的《小课堂大世界———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则展现了该馆于2018年秋季迎新周新生入馆教育中的新尝试。这次尝试,不再局限于单一主题,而是提供并行的多项选择,在教学案例中提供五个主题,新生可从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参与,突破传统模式,以任务驱动、情景演绎、游戏互动取代单纯的课堂讲授和教师操作演示,积极把各种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竞赛与游戏中愉快地学习。体现了上海纽约大学图书馆作为中外合办大学的学术型图书馆,具有文化背景多元化、国际化资源丰富的特点。此组教学案例内容都是紧密联系图书馆实际,采用互动参与性更强的教学形式,适用于图书情报学研究方法、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等课程。这些案例以小组为单位、以主题任务为核心,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育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不仅有利于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效率,更能促进理论研究者与高校图书馆实际工作充分互动,在实践中寻找课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传夫在此次研讨会上所强调的,“将图书馆工作实践与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以案例促进教学,进而推动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从上述案例回顾,可以看出这次研讨会致力于探索案例在图书情报专业领域的教学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可以更为深入地融入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培养之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案例开发前瞻

3.1教学案例需要加强研究。“全国首届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为图书情报专业学术研究和图书情报案例发展探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此次会议在征集案例数量和质量、参会院校以及研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达到一定高度,表明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与研究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也为后续案例教学研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参会者对此届研讨会邀请的主旨报告专家与各大期刊主编普遍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内容丰富又风趣幽默的讲座风格和极具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欢迎。从研讨会反馈效果来看,清华大学陈昊教授报告的《教学案例开发与发展趋势》,讲述教学案例开发与发展趋势,深度介绍了教学案例的开发过程和教学场景,为参会者后续教学案例开发编写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柯平、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上海嘉定区图书馆馆长黄莺三位专家的报告分别从学者、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这三种不同视角,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引发了与会者的强大共鸣,为后续教学案例开发提供灵感。此次研讨会还举行了由《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主编马忠庚、《图书馆建设》常务副主编毕洪秋、《图书情报知识》常务副主编宋恩梅和《高校图书馆工作》执行主编刘平共同参与的“与主编面对面”活动,为参会代表解答了关于教学案例编写开发及刊物投稿问题。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纲,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新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闫慧等多位专家承担了报告间的主持工作,正如教学案例中设置的思考题与延伸学习材料,各位主持人深入发掘报告的延伸思考空间,受到了广泛赞誉。在两天的研讨会过程中,到会图书情报专业研究者、实践者相互学习、互相启发,案例研究兴趣高涨。会议创建的微信交流群并未因会议的结束而沉寂,从持续不断的热烈讨论与高涨热情,可以看到此次研讨会最为期待的案例研究学术对话氛围正在形成。3.2教学案例有待进一步开发。此次研讨会征集到的教学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图书情报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结合前文提到的7个优秀案例,及到会教学案例编写专家的意见,可以总结出图书情报优秀教学案例的几大特征:一是针对具体教学需要选择案例;二是尽可能实地调研,获取案例一手信息,基于理论要素进行案例分析;三是编写案例过程中充分保留实践闪光点;四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突显专业教学水平。但由于案例教学在我国图书情报专业教学开展时间较短,目前在教学案例开发上还存在部分规范性问题,如部分投稿教学案例集中于对事实的描述,未能挖掘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决策点,对案例的讨论价值提炼不足。需知教学案例的风格可以多样化,不同类型的课程需求自然需要更多种类的课堂实践,但理论的价值不可忽视[5]。部分案例材料组织游离在主题之外,过多的无关描述反而影响具体的理论知识主线,案例可以通过故事讲述带入情境,但不可流于流水账式的案例回顾,更要注重案例的教学使用说明部分。造成上述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案例开发者掌握的素材有限,此次征集可以看出部分案例编写开发者对案例的了解主要源自二手资料,对案例过程具体情境把握不清,故而很难提炼出最具价值的理论思考。可以说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一手数据,这是目前我国专业教学案例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个良好的教学案例开发环境需要多方共同营造。图书情报专业学位教育与科学学位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分就是在案例教学,专业学位教育侧重双导师,特别是实践导师带来的实践经验及其背后的问题导向思维方式。据《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2017)》显示,大部分培养单位采用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2017年共有专任教师946位,其中兼职导师414位,兼职导师中任职于事业单位的有296人;在政府机关任职的有40人;还有78位来自企业[6]。这些不同实践经验与工作背景的导师为未来教学案例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可能。

查看全文

体操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探讨

摘要:分析教学案例研究的现状及怎样利用教学案例去分析问题,利用教学案例的特点,通过践行教学案例,可以在实践中掌握实践智慧,依托教学案例,在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教学案例分析的应用多样性,分析教学案例,在反思中打通实践与理论的渠道,把体操实际教学作为研究的对象,结合案例研究的论证特点,把有经验的老教授上课视频作为研学模板,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促进体操教学研究的发展,因此对体操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是可行的。

关键词:体操案例;教学情境;认知理论

1教学案例分析法的定义

其定义是通过对现场的教学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讨论与分析,得出的结论能高效地应对教学问题的方法,并对之前结论加以补充完善。通过对体操教学视频的研讨,利用教学案例解决实际教学难题。体操教学视频是实际有效的,体操教学理论是有系统研究的,把体操作为个案研究来解决教学问题是有效可行的。

2教学案例研究的理论基础

2.1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有关学习和理解本身与人类的日常活动是分不开的。参与者在活动中进行的其他实践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学习者为了获得有利于其学习的条件,会把环境、知识与其个人之间建立微妙的关系,便于快速习得有用信息。每到参与者在这种关系中时,学习的结果也就是参与者想要的知识经验了。体操教学案例分析通过获得特定的教学实际,进行具体的情境分析,在实际体操教学环境中进行研讨,获得相应的经验知识[1]。2.2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就是按照榜样的所作所为去学习去模仿的过程。可以把榜样分为2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现实可触的榜样,比如新进教师随老教授进行体操听课就是活生生的榜样作用。第二种是符号性榜样,就是其通过相关的媒介来体现出的榜样行为。这种理论认为最符合人们学习的是间接性的学习,还提到替代性学习与自我学习、自我加强的重要性。体操教学案例分析可以通过观察与模仿老教授的上课情况进行自我加强的目的,根据有经验的教师授课情况记录其优势与创新,来完善自己与检讨纠正自己。2.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参与者是活动的主体部分,在之前的活动与学习中早已根深蒂固一种应对形式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接收新的信息都会受到之前经验知识的影响与构建。正是因为每个人前期经验知识的不同,才会导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也正好是一种人们学习的资源,通过对每个人的看法与想法的总结与探讨,得出最全面的知识经验,供参与者进行互相学习与补充。2.4国外对教学案例分析的研究。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产生了有关教学案例分析的研究,也叫“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并把它作为最早的教学案例分析的形式。还有古希腊的柏拉图,针对“问答法”做了案例分析,他是把日常经常可见到的一些规律与原理,并对应着简单易懂的小例子编写成著作,以供后人学习与借鉴。国外的案例分析有以下几个关键的节点:(1)1870年哈佛大学首次将案例分析作为法学院学习的一种课程;(2)“病例”首次出现在哈佛大学的临床科室里,当时为了教师教学方便高效,他们把以往的医治情况记录下来作为教学的资料,并进行探讨与互相学习;(3)1921年哈佛大学的商学院首次印刷了管理案例集,这是第一本有关管理方面的资料,为之后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1920年哈佛大学首次把教学案例研究作为培养教师的手段,并取得良好效果,后来经过不断发展使教学案例研究成为培养教师重要的教学方法[2]。2.5国内对教学案例分析的研究。国内相关著作《管理案例教学研究》《管理案例学》《案例教学法简介》《以教学案例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课堂教学改革》等书籍的,使我国的教学案例研究不断成熟,并且越来越向教师培训中靠拢,使教学案例分析的研究逐渐成为我国教师发展的必修课,相关科研著作也越来越多,在实践中也取得优异成果[3-4]。

查看全文

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案例的思考

一、当前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的理论性太强

大部分的授课老师通常都是以课本上的案例为主进行讲授,成本会计的课程案例基本上又都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安排来进行设置,由于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多、计算量大、课后练习多,在课本中的实际案例很少,有的也是理论性太强,不容易理解。例如,在很多关于外购动力费用的案例中,每月收电费是比较常见的举例。在关于成本会计机构设置的内容中,这块是最容易和实际工作相联系的,可以展开进行说明。但是那些教学经验不多,没有在企业工作过的教师,就只能按课本上的内容读案例,书上通常就说“企业总部可以按组织分工,也可以按职能分工,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计划等等”,把这些当案例来授课,学生不仅不容易接受,还会认为课程枯燥乏味,从而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二)案例教学的手段单一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大致相同,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讲台下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使能很好地把教学案例应用在成本会计课堂上,也只是教师说,学生在座位上听。案例教学进行得再好一些,教师会在案例讲完后设计几个关于案例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讨论,但是没有办法保证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而且,在问题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学生的配合度也不会很高,经常出现课堂只有一两个学生回答问题,甚至冷场的情况。虽然近年来,教学的设施和手段日益多样化,教室里增加了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但是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案例手段匮乏的情况。

(三)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论文

论文摘要:教学案例是大学实践类课程的重要教学资源,全面分析国际贸易模拟TMT(TeachMeTrade)课程中教学案例的特点,可以发现,教学案例不应只是一个教学片段或辅助手段,应成为动态开放式的实训教材,具备完整性、仿真性、实践性、可控性的特点,学生则通过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来掌握实际工作要求的业务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在内容及方法上让学生“学以致用”。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模拟课程;教学案例;特点

近年来,大学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探讨成为热点。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比如德国的“双元制”即教学活动的一元是在学校教学另一元是在企业实训,加拿大的CBE(CompetencBasedEducation)模式即能力本位教育,结合我国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工作要求在国际贸易课程中开始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招生规模的扩大与外贸企业的减少矛盾突出,商业机密和工作效率导致外贸公司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使得企业作为实践教学资源并不能完全配合学生规模、训练强度和教学时间等,拟景教育引已成为实践类课程广泛应用的新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赖于原先的教材,而是需要根据真实交易资料和课程训练要求来设计制作一些教学案例,并配以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来运行,探究实践教学案例的特点,能让教师在设计、制作、应用、优化这类新型教学资源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一、充分认识教学案例应切合课程目标

国际贸易模拟TMT(TeachMeTrade)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而开设的仿真实习依托精心设计的课程平台,学生进入一家虚拟的中国贸易公司,以公司实习生身份亲身体验一笔出口贸易的全过程,动手完成各业务环节的业务操作,通过“做中学”,来实现“熟悉贸易流程、掌握操作技能的课程目标。因此,高质量、仿真度高的教学案例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

TMT课程的教学案例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学案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

查看全文

物流课程教学案例库创建思考

1知识管理视角下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构建思路

在信息时代,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和战略。所谓知识管理是在组织中建构一个人文与技术相结合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使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累积,为组织带来可持续的价值、优势和利益[6-7]。学校是知识创造与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知识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8]。以知识管理思想为指导,按照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教学的要求,采集物流领域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从中提取知识元素,将其设计成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利用计算机和程序开发技术,将这些案例集成在一起,建设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案例库和物流专业知识库,最终可建成物流专业知识库系统。用户通过关键词搜索可实现对物流知识的访问,通过知识分享和内化,可产生新的知识,进一步更新物流知识库。

2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构建途径

2.1从企业实践和日常生活汲取素材

唯物主义哲学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从实践到认识,可以看作是思维归纳的过程,而从认识到实践可以看作是思维推演的过程。企业物流实践是构建物流案例库最重要的素材来源。物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已经深入到企业各个层面。众多企业围绕物流战略规划、运作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积累了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选取典型的企业物流实践事例,将其改编为教学案例,能够增强物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应积极加强与物流运作良好的企业的联系,拓宽校企实践教学合作的渠道。专业课程里涉及的某些知识由于概括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往往不容易使学生接受,形成所谓难点。对于这些难点,如果设计恰当的案例,在其产生的情景中理解其产生原因,可能就比较容易掌握了。知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都可以成为非常好的教学案例。举个例子,ERP的逻辑流程初看上去很复杂,不好理解,但是其与举行家庭晚宴的过程其实非常贴近(见表1),以此为例进行教学,既富有生活情趣,又易于使学生接受。

2.2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资源

查看全文

会计教学案例库的创办

一、案例库及案例库建设

案例库是案例的集成,是知识与经验的载体。案例库作为教学的配套资料服务于教学,它应有一定的数量并涵盖所有知识点。基础会计教学用案例通常短小精悍,既适用于教师课堂讲授,又适用于学生课后阅读。课题研究要让这些素材变成有效的资源,取用方便,又能及时维护更新。因此建设好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分析,课题组把基础会计的知识点分为三个模块:会计入门知识、七种会计核算方法及尾声。会计入门知识模块集中了大量会计专门术语,介绍了会计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是初学者学习难度较大的部分。七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涉及具体实践操作,会计规范要求学生必须理论指导实践。最后的尾声是综合模块式,是前面知识的总结和提高。针对基础会计知识点多但归类明确的特点,课题组在案例库建设中将知识点与相应的案例清晰对照,案例使用者能很快搜索到所需资料。

二、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流程与方法

案例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由一系列紧密衔接的工作环节组成。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包括计划分工、甄选汇总、完善修改及建库维护等四个阶段。

(一)计划分工、准确定位

如前所述,课题组首先针对课程特点,对现行教材进行分析。现行教材均按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包括会计入门知识、七种核算形式、尾声三部分。其中会计入门知识包括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基础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七种核算形式包括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凭证、账簿、报表、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等;尾声除会计档案外,就是以会计核算形式为主要学习内容的综合阐述。课题组成员根据模块具体分工,分组研究某一部分的案例。在时间安排上,严格遵循课题研究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递交研究成果。为了使案例库科学实用,课题组特别研究了教学对象。本课题组的教学对象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缺乏生活阅历,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均不强,但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基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我们建设的案例库内容浅显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当然,这样的“基础性”案例即使对年龄稍大的其他初学者也是很有帮助的。

查看全文

漫谈教学案例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一、深入探究教材内容以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如何引领好学生做一个理性人,通过社会现实、国际事件的现象来认识其本质,坚定学生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中的重要难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战略战术,似乎只有在战场上才用得上,其实也可用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对于涉世未深、理论欠缺、过于感性的学生来说,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基本内容,把握好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尤其对一些理论界和现实中颇有争议的理论更需要教师深入探究,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把它讲深讲透,并能深入浅出。这里的“知己”,不光指熟知自己要讲述的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还指自己所掌握的实践知识能否足以解释说明所要讲述的理论。“知彼”指的是要知道被授课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知道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程度、对党和国家的了解程度、对自身的了解程度及对国际问题的了解程度。教师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前,必须对课本理论知识、学生现实状况要有一个比较全面而明确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宏观、系统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为教师熟知理论、领悟其精华带来了一定难度,甚至会因理解不清而容易对现实问题迷惑不解,从而影响到教学案例本土化的效果。比如,在讲《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和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有学生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大力发展私营和外资经济迷惑不解,甚至一些学生会认为我们实际上是在发展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义,纠结于姓“资”姓“社”问题。从经济特区到一般的经济开发区,市场经济的主体大多是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公司企业,国有经济及集体经济的企业越来越少。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但是并不能以此否定我国还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理论,更不能因此而否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在于学生没有认识清楚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在于对“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理解不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必须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才能进一步深化对改革开放理论的认识,才能解释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尽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但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和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教育学生时,要教给学生“一滴水”的知识,教师就需要“一桶水”。因而,教师只有夯实理论基础,充分理解课本知识,了解学生实际状况,才能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土化教学案例课。

二、深入了解现实社会以获取社会实践知识

理论得于课本终归浅显,结合现实的认识与体会才会深刻。了解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是教学案例本土化的重要部分。但是,如果教师没有对现实的了解,没有实践的切实体验,便难以形成有效的本土化教学案例,要开展本土化案例教学也就成“无米之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土化案例教学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深入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考察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切实体验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重大功效。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大量阅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资料,从政府网站和报刊杂志上及时了解现实发展状况,这也是一种间接地了解实践的方式,能从政策到实施效果等方面客观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2009年,、教育部组织全国100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分两个团队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苏州和上海市进行国情调研。这对教师们深入解答“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如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积累了现实素材,也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江苏省教育厅每年组织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骨干教师开展暑假培训会议和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听取专家报告,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基础。同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组织教师实地参观考察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并与社会一线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实际了解鲜活生动的事例,从而加深教师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也为现实教学案例本土化积累相关材料。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都能积极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这为理论紧密结合实际的教学改革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全面贯彻落实2005年、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的重要措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指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必须了解社会实践,了解现实,否则就会导致教师瞎指挥,学生盲目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教育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三、深入领悟时代问题以破解课堂教学难题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时展的内因与必然诉求,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难题。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一个时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往往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会影响到青年学生对时代主流思想的认同。对于大学生而言,当前的时代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层面:第一是党内腐败问题,比如各种贪污腐败现象与官员不作为问题;第二是民生问题,比如社会贫富两极分化问题、教育不公平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和住房问题等;第三是社会和谐问题,比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诚信问题;第四是主权问题,比如钓鱼岛之争、黄岩岛之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困扰着学生的问题。如不能很好地加以科学解读、合理分析,就会使学生更加迷惑。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当代中国现实,同时比较西方国家在发展中所存在的同样问题,客观分析与解读时代问题。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过程中,解读时代问题已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实施实践教学中不可回避的主要内容。201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要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问题式和案例式教学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改革的首推方法。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把握好当地时代问题的阐释,利用本土化教学案例作为阐释时代问题的突破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高度与向度来向学生解读好当地具有经典性的时代问题案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