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1 04:19: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钢琴教学练习法教学思索
近些年来,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大部分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几乎都需要从头学起,是初学者。按现行的教学计划,三至五年内要让学生达到一个较高的演奏水平,难度较大。在传统的高师钢琴教学内容中我们一直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技术和音乐表现力放在首位,却忽视了钢琴教学中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弹奏,而是要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基本功训练,教会学生如何去弹奏、怎样去练习,因材施教。因此,对于这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在教学中引入“钢琴练习法”的内容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科学的“钢琴练习法”会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检验自己的练习成果,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钢琴教学中的几点“练习法”教学的心得。
一、培养严谨的读谱习惯是钢琴练习法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在弹奏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音高看错,把谱表或调号看错,忽视临时的升、降记号;时值不准确,过长或过短;音乐表现上忽视音的连断及乐句的划分,忽略表情记号甚至文字说明等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不会读谱,不懂得读谱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入门时就严格要求,养成学生严谨的读谱习惯,应该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乐谱不仅仅是音符的罗列,乐谱上记载的所有符号是它所传递的信息,只有依赖这些符号才能将一首乐曲从陌生弹奏到精通,在弹奏之前“阅”读是学生首要的、必做的一个功课。读谱就像阅读书籍一样,不是简单的浏览,而是要读懂音乐符号的含义:第一,“阅”读乐谱上记载的一切———浅层要求;第二,“阅”读乐谱背后蕴藏的内涵———内在要求;第三,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应想象音乐的实际音响效果———深层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看谱视唱与节奏训练的内容,以促进学生读谱能力的提高。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严谨的读谱习惯,这是入门阶段教学的首要问题。
二、科学的慢练,培养耐心和意志力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练习法
在钢琴课上,学生往往会因为乐曲弹奏的不熟练而被教师要求放慢速度去练习,但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真正可以放慢速度练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而进行慢练的学生却又不得其法,“慢练”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慢练,让学生学会慢练的方法,养成慢练的习惯,培养耐心及意志力,是一个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科学的慢练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
(一)在视谱阶段即确定最佳的指法进行弹奏;
阅读教学教学什么
这个论题是我长久以来的困惑。阅读教学搞得热热闹闹,但有一个基本的问题,阅读教学教什么?有人说了,当然是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照此说法,假若没有经过阅读教学的训练,人们就不会阅读?有没有经过阅读训练会有多大的差别?思考再三,我觉得阅读教学应该有下面这些内容:
教经典以我的理解,校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意义,作为校内阅读应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其实,也就是教材的选文应该经典)。所谓的经典,应该是能经得住时间和空间变化,经得住意识形态变换考验的,是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也许经典的阅读对学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扶助,其实这也真是阅读教学的意义所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选文不够精美,即使选择一些名家作品也多有简化和改动,改动的原因是为了小学生更好理解。但是许多改变的文章失去了原文的灵韵,名家作品原汁原味存于小学教材中的有多少?
教联系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创造,不是他的信息储存“从无到有”的简单过程,而是“从有到新”的复杂的综合加工的过程,人们获得的信息量愈多,创造的可能性也愈大。阅读教学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文本”解读的过程,在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发现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文本提升和升华了经验世界的无意识,使它自觉纳入学习者的有意识的规律性的认知领域。同时阅读者也可以发现自身信息的短缺、理解力的薄弱,唤醒再学习、再积累的需要。
这样一个过程并不是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自然经过的,期间需要教师的引导、搭桥,让学生从阅读的自然世界过渡到自觉世界。教联系有多重含义,与文本的联系、与自我知识经验的联系、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和材料的联系、与未知世界的联系,与进一步学习的联系。阅读教学成为一个辐射源,学生智力的触角,在它的触发下,敏感伸向各方。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教研室高启山老师及实验小学张宏伟老师在小语论坛上发表了一个阅读教学的案例:《一个以“白洋淀”为主题的开放式阅读教学案例一兼谈《采蒲台的苇》的教学》,在这个案例中,他们引导学生搜集、阅读、交流关于“白洋淀”的有关资料,形成“关于白洋淀、关于采蒲台、关于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知识与情感的铺垫。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老师为学生列出了“风景、地理、特产、历史、人物、其它”等五个专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搜集材料的特点,按照专题分组。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将本组交流的专题内容丰富起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交流各自的“信息”。之后,以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做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蒲台的苇》,学完课文以后,张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下活动:
1.告诉学生《采蒲台的苇》选自孙犁的《荷花淀记事》,其中还有好多白洋淀人民的抗战故事。
美术教学的教学探究
一、推敲细节力使学习成效显著
忽略细节全盘旨输"细节能够左右整体与全局,美术教学注意细节的益处多多佃各举数例"
1.借疑解意
学贵疑问疑问能出善境;故美术教学要知机识变,巧妙置疑,让学生疑云片片妙趣重重使得学习空间生动活泼胫松愉快;解疑之后水澄珠莹云散月明能够解粘而释缚,可以去昏暗达光明;让所有学生都能掌握美术学习的精要牌内容洞彻,义理昭融"
2.学需自然
让学生自主交流肠所欲言朋辨慎思开物成务;学习即是欣赏,也是模仿也是娱乐最为主要者,就是进行创造;学生相互沟通,师生一起交流赴美术学习成为文化的创造,成为生活的演绎,成为生命的描摹,成为J清感的铺陈掌生讲授净相表演其乐融融"
语言的演变教学教学
(设计A)
教法展示
1.宣布训练重点①理清全文的层次,重点了解古今语汇的演变;②用本文阐述的道理解释古汉语中的一些语言现象。
2.整体感知布置学生速读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内容,即完成练习一。
教学任务基本完成时,教师可作如下小结:课文第一部分以《邹忌讽齐正纳谏》为例,从总体上展示语言演变的概貌,说明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着的。第二部分以语汇变化为重点,阐述语汇变化的种种不同,说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的特点。第三部分用举例的形式简要说明了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3.点击“重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尽量用“原文”回答练。教师在讲析“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分类、比较、举例、引用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感性认识。
英语教学用交际教学思想指导词汇教学
交际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也可以叫做TheCommunicativeApproach,Notional-FunctionalAppr。ach,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坎德林(ChristopherCandli)和威多森(HenryWiddowson)等人在60年代末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英国功能语言学家弗思(JohnFirth),以及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ellHymes)等人的著作为交际法提供了理论根据。这一教学路子普遍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认同。
交际法认为:培养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应该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必须为交际能力服务。语言学家列脱尔胡特(Littlewood)把培养交际能力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培养最初步的交际能力(pre-communicativestage);二是培养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stage)。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简称新教材)无论在大纲的指导思想上还是教材的编写体系上,都极大地受到了交际教学思想的影响。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为交际和培养初步的交际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
那么,词汇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充分认识词汇教学在交际中的作用
互动教学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小学教学资源科学教学论文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校内硬件资源的拥有情况《科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了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配置的问题。鉴于科学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所学校必须开设科学专用教室,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学校内的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等都是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硬性条件,能有助于丰富教师的课堂,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支持,还有助于拓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针对校内硬件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进行了调查。从学校设实验室、上网设备、实验仪器、饲养条件进行调查。一是从实验室的拥有情况看,红河州120所农村小学中,实验室的拥有情况不容乐观,其中有实验室的占20.8%,没有实验室的占79.2%。经过访问大部分的学校都没有符合国家基本标准的科学实验室,一部分学校是把以前的自然实验室当做现在的科学实验室,所以空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一部分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是有其他房屋改建的。二是从实验室仪器的拥有情况看,实验仪器很少的学校占74.2%,有一些的占11.7%,基本能满足教学的占7.5%,齐全的占6.7%。可见教学实验仪器是制约着红河州实验教学发展的瓶颈。小学科学教学仪器严重短缺,很多实验课和实践课不能正常开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三是从上网设备的拥有情况来看,总体比较乐观。“十五”期间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工程项目中,86.7%的农村小学配备了上网设备,没有配备的占13.3%。通过访谈这13.3%的小学也在努力达标,以尽量完善教学资源。四是从科学教学实验室和教学仪器方面,情况不容乐观。数据显示种植条件没有的占52.5%,可以用花盆种少量植物的占38.3%,有一块地的占9.2%;饲养条件没有的占85.0%,可以饲养1—2种小动物的占12.5%,可以饲养3种以上的占2.5%。根据访问了解到大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图书馆,更没有有关科学教学的图书供教师和学生阅览。从上面的问卷和访谈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红河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资源严重缺乏,不利于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师对科学教学的态度情况在这样一些科学教学条件匮乏的农村小学,在职的教师是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不动手制作教具、准备教学材料、制作教学课件的教师分别占34.2%,57.5%,51.7%。偶尔动手的分别占45%,27.5%,29.2%。有时动手的分别占17.5%,10.8%,15.8%。经常动手的分别占3.3%,4.2%,3.3%。从经常动手为科学教学制备条件教师的比例可以反映出教师对科学教育的态度不是那么理想。通过访问,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几乎没有科学教师带领小学生进行野外实践或考察等活动。
3.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情况学生的兴趣作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是能够进入课程并对课程实施产生积极作用的课程资源。小学生对“你喜欢科学课吗”的回答,选择“非常喜欢”的占30%,“喜欢”占40%,“没感觉”占16.7%,“不喜欢”占13.3%。通过访问“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吗?”,回答“经常”、“偶尔”、“从来没有”的分别占12.5%、25%、62.5%,这就说明学生缺乏亲身体验自然的机会,也无法体会课外活动的乐趣。而在科学教育中学生进行课外观察活动占很大比例。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兴趣与学生的课外观察活动作为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后,说明小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二、结果讨论
1.资金投入不足,仪器设备匮乏很多农村小学实验仪器很少,甚至有的学校一套也没有。仅有一两套的学校,只有在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才拿出来,学生只有瞪眼睛看老师演把戏的份,没有机会去自己亲自动手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学条件无法实现新课改中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素质要求。
小学科学教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小学科学的教学,从而不断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科学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在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质量,教师需要开展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渗透到小学科学的各个环节中,保证学生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促进学生科学意识有效养成。
【关键词】小学科学;自主探究;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立足教材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的欲望,从而保证能够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有条理和有逻辑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学生当前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及质量,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为学生创设非常生动性的教学情景,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认识到认真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以及重要性,促进学生探究欲望的有效激发。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学生内心的质疑意识入手,有针对性地扩展学生的发展曲线,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探究能力,深入挖掘存在于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还要利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效果以及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让学生能够领悟课本中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时,教师要认识到小学科学学科教育的特征,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小学科学主要是由理论知识和科学实验而组成的,教师要认识到这一教学特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拓学生的思维,将抽象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和直观,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二、给予学生主动权,提升学生探索热情
在自主性探究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和自主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热情地进行知识内容的探索以及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提高。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良好的引导以及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丰富自身的学习,感知发现问题的本质性内容。另外,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到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提出内心的疑惑,如果这些问题是来源于学生本身的话,那么学生会更有兴趣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将整个课堂教学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加深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基础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攻克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比如,在班级中为学生讲解“太阳和影子”时,由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影子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因此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视频中为学生展示有关地球公转和自转方面的内容,将地球运动和太阳进行紧密的连接。在向学生展示完这部分知识内容之后,教师要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当了解完地球运动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之后,那么对于不同的时间来说,影子有什么变化呢?同学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过呢?”当教师向学生说完这句话之后,每个学生都会回忆自身的生活经历,因为有些学生会有一些不解的地方,也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认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所以这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问题,带着问题进行科学知识的有效验证,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为学生进行完整的展示,再加上这种生动性的描述,既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有助于使学生充分把握这部分知识内容,更积极地进行知识的学习,掌握这节课所要讲述的知识重点。在后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软件中向学生模拟一天不同时期影子的变化,通过生动和直观地展现,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印象,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科学素养。
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学的影响综述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教师教育的研究从行为研究逐步转入注重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策略与方法上来。于是初步形成了“教学效能感”这一教育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并与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等因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教学效能与教学行为的关系。
关键词:教师教学效能;影响;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心理学从行为科学到认知科学的发展,教师研究逐渐从关注教师的行为塑造转到注重教师教育观点、教育态度、教学思维等内在心理品质及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原因的探讨。随之,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实证研究,逐步形成了“教学效能感’笼一教育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面对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着重探讨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的重要影响,希望引起一线教师对教学效能感的重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教学效能感概述
1976年兰德小组提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师对自己如何很好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能力信念”。1977年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并将其定义为“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③自我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效能预期与结果预期。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实施某行为的主观判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
随着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所谓一般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认为即使在显著受到外在环境限制的情况下,教育仍有可能改变学生;而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Gibson等人认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效能感正好反映了自我效能感的两种预期,一般教学效能感反映的是结果预期,个人教学效能感反映的是效能预期。
教师教学艺术教学效果探索
摘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本文是作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就如何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来催化课堂教学效果,所提出的一些浅显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艺术;教学效果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指出:“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与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成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课程改革实施中,教学又是十分关键的环节。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改革和实施,课堂教学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教师需要确立起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新课程更注重知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发挥指导作用,特别是当课堂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化之后,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话语权中,充分提高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艺术来催化课堂教学效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作为整个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原因是一堂课能否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能否取得成功,固然要看教学内容,看教学语言和手段,而除此以外,在新课程背景下,还必须看教师如何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受一定的时间限制,特别是在教室的话语权减少的情况下,教师倘若没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艺术,那他就难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也难于掌握教学的节奏,难于应变与控场。这样,哪怕是再好的教学内容,也不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取得教学的成功。如何提高教学的组织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提高效率,增强感染力,不能不注意教学的节奏。一堂成功的课犹如一首欢快的乐曲,按照旋律,曲调抑扬顿挫,音节疏密相间,节奏明快和谐,各个环节有机相联。整个课的节奏体现出跌宕起伏,就会给人以艺术享受。所谓教学艺术节奏,是指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富有美感的规律性变化。节奏一方面涉及教学速度,另一方面涉及教学内容的难易,即适当的“紧张度”和“难度”以及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规律性的变化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优秀教师们都很重视教学艺术节奏的作用。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四十五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强调了课堂教学节奏变化的重要性。已故语文特级教师斯霞的教学,也是非常讲究教学艺术节奏的,她认为:“讲到主要的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很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就变得很低沉。”甚至认为:“教师讲话的声调高低、速度都要适宜。声调太高了,太尖一了,会刺耳;太低了,又听不清;语言太快了,像放连珠炮一样,容易使学生疲倦打磕睡。”这都表现了优秀教师对教学艺术节奏的自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