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21:04:1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师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活化教师专业发展思考
摘要:活化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因其带有强烈的主体性色彩,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机理需要研究,本文认为应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优化专家示范引领、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活化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师德师风;示范引领;教学反思;评价激励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
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教学经验的增长,教师会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产生职业倦怠。同时,较低的经济收入影响着社会对教师的认可程度,导致很多教师以工作代替了学习,迷失了发展的方向,在理论上缺乏创新,在工作中不求上进。所以,我们要给教师创设一个能够自觉发展,自我提升的环境。尊重教师就是朝着美好的未来迈出的第一步。陈宝生部长说:“改善优化教育环境,一定要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一定要认识到,教育质量是尊敬出来的,不是谁抓出来的。”“想成为令人羡慕的人,请一定注重自身修养,提高师德这是教师铁律。”尊师才能提质,遵守教师铁律,提高师德,才能成为令人羡慕的人。师德师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奉献教育的内在意识和动力。所以“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唤醒和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教师的价值感、尊严感和成就感的过程。通过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强化对职业的理解和认同,善于懂得和发现学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明确专业发展应当追求的目标,懂得人生的意义。
二、优化专家示范引领,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年轻教师往往缺乏经验,对教材的把握、开发、利用不够;老教师则很难突破多年教学经验对自己的束缚,很难在经验的基础上获得突破。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实现教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快速提升。但专家引领并不能解决教师的所有实践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设计专家培训与引领的方案,让教师获得更大的帮助。设计培训和专家引领方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聘请专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请能在中小学教学实践探索中成果优秀的专家。二是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在专业发展培训前先进行调研,发现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设计培训方案,从而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培训的主题要明确。每次培训都要围绕解决和突破教师专业发展的某个核心问题确定培训的内容和方案,尽最大可能地协调不同层次培训者,使培训成果最大化。专家引领使教师与专家形成了互动互利的研究伙伴关系,提升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专家引领减少了实践过程中的盲目与盲从,让教师尝到了教学的乐趣,学会了自主思考问题。专家引领开阔了教师的理论视野,明确了教改的基本方向,知道了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发挥了教师的优势,提高了教学技能。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1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性
幼儿教师提高其专业能力水平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效完成幼儿教育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师已呈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以适应时代当前教育模式。很多人都对幼师缺少全面的认识,认为幼师教授的对象都是小孩子,所以没有什么专业难度。这种观点忽视了幼师专业的基础性、广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降低了对幼师专业的基本要求。经调查表明,人的幼儿时期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教育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幼儿教师提升其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2提高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2.1拓展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深厚的专业知识是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前提条件。拥有教育的智慧,并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之一。理论知识指导教育活动,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实践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可以增加教学活动的艺术性以及实用性。幼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学习,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2.2发展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评聘通知
各市教育局,省直有关单位,省教育厅直属中专学校:
根据省人事厅《关于做好*省20*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皖人办发〔20*〕53号)精神,我省20*年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于7月底之前完成。现就20*年度我省中专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稳步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
为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20*年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进行了调整。各中专学校要在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关于提高我省农村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的通知》(教人〔20*〕3号)规定的结构比例范围内,结合事业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报主管部门审核,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定后组织实施。
各中专学校要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按照省人事厅《*省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工作的指导意见》(皖人发〔20*〕46号)要求,积极推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学校,必须制定实施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学校,符合晋升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不受学校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职数的限制,申报评审相应中专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凡未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的学校或评聘分开方案未经备案或方案不符合文件规定要求的,须在各级人事部门核定的结构比例范围内申报,超出结构比例申报的,将不予受理。
二、有关要求
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
1.要有责任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有责任心是最重要的。有了责任心,才能一心一意去干好工作,才能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心血,竭尽全力去完成幼儿园的各项工作。幼儿的年龄小,安全意识淡薄,不会保护自己,教师就要时刻关注幼儿;教育他怎样做人,告诉他对与错,分清是与非和容与耻。一个老师如果有很强的责任心,那么也往往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幼儿园里孩子的年龄小,更需要关爱,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需要毫不吝啬地用心去爱孩子,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翘起的大拇指,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孩子心情愉悦接受能力才强,身心才能健康发展,才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才能发挥创造力。所以,我们要每天早上面带微笑地站在教室门口,友好地向家长点点头,热情地向幼儿问问好,蹲下来摸摸他们的头,拉拉他们的手,亲一亲、抱一抱他们,和他们说说悄悄话;午睡时拍拍那些难以入睡的孩子,讲个小故事,唱首摇篮曲……
2.要勤学习
由于农村大多数幼儿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知识,不太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动作发展水平,以致有时不能及时地在教育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这就要求幼儿教师阅读教育方面的报刊,学习幼教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一句话说得好:“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源头活水。”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什么都想知道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们经常会问这样那样稀奇古怪的问题,所以,幼儿园教师应通晓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习性和一些自然现象等。这些知识靠我们平时的学习积累。我们要做终身学习的教师,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启发孩子的求知欲。我们除了参加园里的教研活动外,平时还要阅读一些幼教方面的书籍,以及《十万个为什么》《科幻世界》《动物百科》《上下五千年》之类的书籍。童话故事、365夜故事更不用说了,要会讲300多个故事,争取每天给孩子讲一个不重复的故事,这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方面。教师并非人人都博学,各方面都精通,但只要我们抓住一切机会,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受欢迎的幼儿教师。
3.要勤动手
幼儿园需要心灵手巧的教师,如果暂时还达不到,不要灰心,从折纸、剪纸最简单的教材开始,按照步骤图,一边琢磨,一边动手,勤能补拙,只要努力练习,一定会有收获。根据春、夏、秋、冬季节的不同,教师和幼儿可以一起收集农村的自然资源来布置教室的主题墙,如秋天到了,教师就可以“丰收了”为主题布置主题墙,墙上挂满了稻谷、棉花、玉米、红薯、南瓜、葫芦等,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先让孩子认识这些农作物,再让他们熟悉农作物的习性及用途。还可以把农作物充实到区角游戏中,如“温馨草屋”日用品店,教师和孩子把收集来的麦秸和稻草编成草鞋、草帽、小筐、小篮、草垫等,玩起超市的游戏,让孩子有的当营业员,有的当顾客,寓教于乐。还有“泥巴坊”,教师、家长和孩子把挖来的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和其他物品,晾干后,办个展览,让全园孩子参观。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多动手、多思考、勤锻炼,不知不觉自己的业务水平就有了提高。
教师专业化需要教师教学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在20世纪下半叶成为国际上一种主要的教育思潮,从国际组织到国家政府都在提倡和推动教师专业化,但无论如何,教师专业化最终要通过教师教育来实现,所以我们思考的重点视角就是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也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
教师专业化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职业不断提升社会地位,争取成为专业的过程。具体说来,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或者说是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现代教师职业所依据的专业知识具有双重的学科基础:教师任教科目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的学科知识,即“学术性与师范性”,在现实中,师范性往往更容易成为强调学术性的牺牲品。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对过去忽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提高的做法给予了强烈的批评,教师专业化目标的重心已开始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专业化的观念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
1背景及意义
教师的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这也不断鞭策我们在研修的道路上,不断寻找更为有效而实际的研修途径。
1.1园本研修需从流于形式到回归草根
在现实研修中,很多无效的现象不断阻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1)园本研修常常“赶时髦”。在园本研修的过程中,许多灵感会来自“上级”或者是“热门话题”,从而使研修脱离了教育现实需要,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2)园本研修呈现“两张皮”。所谓的“两张皮”就是指研修与实践脱节,研修时热火朝天,研修后老方一贴,没有改进。(3)园本研修容易“表面化”。园本研修的表面化主要表现为研修只为应付任务。热闹的背后没有“货真价实”的东西,问题不断堆积,教育也就淤积久而成病了。
1.2教师成长应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研修中教师常常会沦陷于问题之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内在的问题堆积不能及时消化,呈现“病态”教学。另一方面外在的问题研讨无法渗入实际,形式化的研修在实践中无法套现。
教师专业标准下教师研究论文
一、学生研究
《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研究中学小学生及幼儿,遵循中小学生及幼儿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因此,《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研究形式的第一个定位是学生研究。教师开展学生研究,旨在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为教育实践的有效实施做准备,因此,其开展时间是实践前。教师以自己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且主要研究学生个体。学生研究的内容大致包括学生的身体、心理、品德、智力、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内部状况和学生的家庭条件、家长的教育方式及教育期望、社区环境等外部状况。学生研究的目的之一是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是科学,必须要遵循规律,尤其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同时,教育又是艺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规律是不存在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规律。教育实践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学生方面,学生既有年龄特征,更有个别差异,且发展变化快。“课堂教学———特别是在中小学层次———也许是迄今人类发明的最为复杂、最具挑战性、要求最高、最敏感、最细微、最令人惧怕的活动。”[1]不研究学生,教师就不能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就无从谈起,教育实践就会有盲目性,即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很“先进”,也可能不为学生所接受。陶行知曾把学生研究称为教师向学生请教,他说,“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2]。
任何研究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认识活动,生产知识都是其不可或缺的目的,学生研究也不例外,学生研究的目的之二是生产有关学生的实践性知识。通过学生研究,教师能把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水平,因为该认识结果与具体学生密切联系,所以它属于实践性知识范畴,如此,知识同样会为教师在类似情境下有效了解学生提供借鉴。事实上,研究个体也能生产理论性知识。我国教育家陈鹤琴的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的第一章就是其研究自己孩子的结果。鉴于主客观条件和职责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研究而生产的知识主要是为实践服务的、抽象和概括程度相对较低的实践性知识。任何研究都必须讲求方法。学生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访谈法。教师通过对学生及其家长等人的访谈开展学生研究。二是观察法。教师通过对学生在课内外表现的观察开展学生研究。三是诊断性作业法。这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对教师提出的一种学生研究方法,教师通过加强提问、练习、测验等作业的诊断性,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可能性。所有研究都需要采用一定的形式将成果呈现出来。“教师即研究者”理念创始人斯腾豪斯(L.Stenhouse)指出:“私下地研究在我们看来简直称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于未公开发表的研究得不到公众批评的滋养,部分原因在于我们将研究视为一种共同体活动,而未发表的研究对他人几乎没有用处。”[3]这里的“发表”是广义的,指的是将研究公诸于众。当今时代,非常有效的研究成果呈现形式仍然是文本,它使研究成果既便于保存、传播和交流,也便于接受评价和考核。因为学生处于迅速发展变化之中,教师需要经常开展学生研究,所以具有鲜明持续性和灵活性特点的日记性文本应该是学生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苏霍姆林斯基坚持30多年撰写学生研究日记,他说,“在笔记本的三千七百页上,我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涯。每一页都奉献给一个人———我的学生”[4]。
二、实践反思
实践反思也被称为反思或教学反思,它虽无“研究”之名,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形式。余文森认为,反思不仅具有研究性质,而且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也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5]《教师专业标准》强调,教师应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因此,《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研究形式的第二个定位是实践反思。宽泛地说,根据反思时间,实践反思可以分为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和实践后反思,然而,严谨地说,作为一种研究形式,实践反思开展的时间则是实践后。由于实践的复杂性,教师基于学生研究而对教育过程的设计在实施后未必能出现意料之中的结果,而当出现重要的意外结果时,教师就需要开展实践反思。实践反思具有反身性,其对象是教师自己的实践,且以具有紧迫性的当前实践为主。根据实践效果,实践反思的内容既包括失败的实践,也包括成功的实践;根据反思层次,实践反思的内容既包括教育行为(假设教育目的合理),也包括教育理念(含教育目的),还包括教育实践背景(主要指社会环境因素)。实践反思的目的之一是改进实践。教师将通过实践反思总结出的成功经验运用于之后的类似实践,能增强教育行为的有效性,提高教育行为的成功率;教师通过实践反思总结出失败教训后,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解决问题,弥补失败,并避免类似情境再次出现。实践反思的目的之二是生产有关教育的实践性知识。通过实践反思,教师将教育行为与结果建立起联系,正确认识导致结果的行为因素以及制约行为的理念和背景因素。这些依托于具体情境的认识结果就是教师生产的有关教育的实践性知识。
实践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众所周知,有三位著名学者几乎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一观点:叶澜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林崇德指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R.Posne)r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实践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是:教育实践质量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准;教师的教育行为决定教育实践质量;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支配教育行为;实践反思是教师完善实践性知识的根本途径。需要指出的是,高质量的实践反思或高质量实践性知识的生产还需要借助理论性知识的支持。实践反思的视角主要有自我视角、学生视角和同事或校外专家视角三个,不同视角的实践反思所使用的方法也有差异。在自我视角下,教师主要通过回忆或录音录像开展实践反思;在学生视角下,教师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开展实践反思;在同事或校外专家视角下,教师主要通过与观察自己实践的同事或校外专家交流讨论开展实践反思。在上述方法中,虽然回忆最为基本,且对于意外实践的反思更为必需,但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会使实践反思更为客观、全面。人是会反思的动物。教师在实践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反思,甚至会做一些简要记录,然而,零碎的、偶然的反思虽有价值但不属于研究范畴。作为一种研究形式,实践反思虽较常开展,但并不是每天、更不是每节课后都开展。实践反思的时机主要有两个。一是实践出现意外且影响较大的成功或失败时。此时,教师系统开展实践反思,有可能会使该实践成为自己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二是组织公开教研活动时。此时,教师系统开展实践反思,有可能会使参与观察和讨论自己实践的同事或校外专家成为自己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他人”。教育实践是相对完整的教育事件,实践反思的成果呈现形式应以叙事性文本为主。该文本较为规范,其写作方法以叙议结合为主,或是先叙后议,或是夹叙夹议。在叙事性文本中,教师不仅要叙述教育实践过程,而且要揭示出其中的因果关系以及制约行为的理念和背景因素。如此,叙事性文本是教师通过实践反思积累实践性知识、接受评价以及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的重要载体。
浅谈专业阅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幼儿教师“专业”的提高,需要借助专业阅读与教学实践,通过阅读,不断获取和更新教育观念,汲取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营养,也可以提高综合、建构知识的能力,更可以转化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丰厚教育智慧。专业阅读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课题让阅读更加高效,也更加有针对性。
关键词:阅读;有效;专业成长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纲要》提出了“终生学习”理念:幼儿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专业”的提高,需要借助专业阅读与教学实践,阅读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源泉和重要标志。在积极为幼儿创设阅读氛围、提倡亲子阅读的同时,教师也要加强专业阅读。通过阅读,不断获取和更新教育观念,汲取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营养,更可以转化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丰厚教育智慧。但阅读方式单一,理论与现实脱节让很多教师不仅很难将阅读继续下去,而且在专业内容的理解上也会产生一定偏差,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缺乏从专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有效的专业阅读为老师们指明了方向,让阅读有了途径与方法,更加有针对性。
一、成长需求,自我阅读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系统地有计划地学习,国内外主流的教育理念有必要学,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更要广泛吸纳。1.精选书目,有效阅读。首先精选能够读得懂的经典著作,如:陈鹤琴、张雪门、卢梭、瑞吉欧等国内外知名教育家的著作,可以深入浅出地共话当下的教育问题,如《游戏学习与早期教育课程》《让早期学习理论看得见》等。其次为工作“支招”的策略性书籍,将经典的教育理论有效运用于教育实践,让理论在实践中看得见、摸得到,如《向儿童学习》《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等,都是引导教师有效开展工作的策略性书籍,为教师在环境创设、游戏、课程的工作提供具体、生动的策略、指导及建议。最后提升综合素养的“心灵鸡汤类”书籍。提高教师身为“人师”的基本素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包括对事物的正确看法和理解,对儿童心灵的深度感悟和认识,对人类向真、向善、向美的憧憬等等。2.计划套餐,量身定制。制定合理的计划,精选所需阅读书目,合理安排时间,为阅读做好准备。可以制订每天坚持阅读1小时,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著,选读2-3本教育专著,还可以要求自己每月完成一张“读书摘记”卡、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笔记或好书推荐文章。另外根据自身需要自主“点餐”,比如在工作中哪方面比较薄弱的,如:家长工作、环创等,或者是一些经常碰到的困惑,如读懂幼儿的行为、观察的艺术,那么就要去精选能帮自己解决困惑的相关书籍去阅读,使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从完善走向完美。自我阅读就是通过自觉的学习,以自身积极思考、辨别为前提,然后领悟、迁移、融合、整理、运用、内化成自己的理论结构,才能真正是自己的专业理论提高,才能起到专业阅读的效果。
二、群组共享,互助阅读
教师专业道德教育低效化及应对
[摘要]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低效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有:教师专业道德教育设计上的“碎片化”,教师专业道德典范开发与运用上的“造神”倾向,教师专业道德宣导的“一维化”和教师专业道德活动的“运动化”。破解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低效化这一难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打破教师专业道德教育思维的天花板,深入系统地探寻教师专业道德教育本真;聚焦“典范行为”或事件,推进教师专业道德教育资源开发;立足教师主体性激发,科学实施教师专业道德教育活动。
[关键词]教师专业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低效化;低效原因;道德提升
一、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低效化:一个值得警醒的问题
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于推动教师的道德自觉,因而评价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标准在于其能否从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帮助教师提升和改变。换言之,分析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效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眼:直接效能和根本效能。当然,这两种评价方式似乎不可以并列——分为直接效能和间接效能,更为符合规范和思维习惯。但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指向和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特征决定了评价的方式和维度:教育活动带给教师的思想触动(经验汲取、精神洗礼和自我反思)、教育活动之后的长远影响(思想上的促进、精神上的提升、行动上的改进)。值得肯定的是,近些年来,面对教师专业道德建设中的新问题、新现象,从教育管理层面到学校层面,都将教师专业道德教育活动作为主要的工具和抓手,企图以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教师专业道德规条的入心入脑,推动核心价值观在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贯彻。教师专业道德教育活动的“繁荣”背后,却危机重重:活动的效能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其恰恰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和灵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教师专业道德教育活动长期以来存在着方式单一、手段贫乏、内容干瘪的问题,因而教师专业道德教育的直接效果和根本效果两个维度都存在效能低下的问题。当然,造成效果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甚至还包括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当然,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也在其中。但如果将视线聚焦到教师专业道德教育活动本身,则会发现以下方面的深层次原因:虽然各级各类单位、学校都企图在教师专业道德教育上有所创新,但由于整体思维上未能跳出既有的条条框框,因而导致了想象空间受限。而想象空间受限,必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内容开发受到制约、方法创新和使用墨守成规、评价与改进形式化。因此,深入分析教师专业道德教育低效化的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显得重要而紧迫。
二、教师专业道德教育低效化的原因分析
从直接效果和根本效果两个维度来看,教师专业道德教育都存在效果低下的问题。当然,造成效果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甚至还包括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当然,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也在其中。但如果将视线聚焦到教师专业道德教育活动本身,则会发现以下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已经逐步进入实践教学中。远程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不在同一地点,却能够实现教学授课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远程教育对专业化的师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远程教育对教师的素养和专业水平都有极高的要求,远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本文就从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中小学师资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推动远程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中小学;师资培训
目前远程教育的教育观念已经进入终身教育的阶段,但是我国的远程教育人才十分缺乏,在远程教育上取得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少,这样就导致了远程教育的发展缺少有效的组织。现阶段,我国远程教育的专业人员较少,严重影响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因此,要加大对远程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教师队伍。
一远程教育中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
在远程教育中,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远程教育中的中小学教师应该具有专业化的水平。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水平的体现,只有教师具备专业化的水平,才能够保证远程教育的质量[1]。专业化发展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专业化发展不但能够提高教育水平,也能够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其次,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树立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能够在远程教育中保证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另外,教师的态度能够极大地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最后,远程教育教师发展,要以专业知识为向导,以学习为主要目的和核心,实现远程教育对教师专业的发展目标,实现远程教育中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的目标。对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不但是远程教育实践的保障,也是保证远程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2]。远程教育专业人员的培养,是实现远程教育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在远程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的角色不断进行转换,而且具有了新的内涵。远程教育中的中小学教师,不但要符合对普通教师的要求,比如,教师要有专业学科上的知识功底,还要有教学方法上的独特做法,教师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对学生的培养要有积极的态度,针对远程教育中的中小学教师要求,不但要满足一般普通教师的特点,还要结合远程教育的特点,实现远程教育教师展业化的发展。
二远程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专业技巧
- 上一篇: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范文
- 下一篇:教师专业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