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20:14: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师提问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学中教师提问技巧论文
论文关键词:有效提问无效提问实施策略
论文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效提问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问。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1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即实效原则,适时原则,梯度原则,角度原则。
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教学中教师提问方式思索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提问是惊奇与怀疑的开始,是教与学的纽带,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手段之一,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课堂提问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1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即实效原则,适时原则,梯度原则,角度原则。
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适时原则,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各学科各种课型、内容各不相同,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梯度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幼儿教师教学提问研究
摘要:幼儿教师将有效提问法合理应用到语言教学活动中,能够为幼儿创造充足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机会,这对增强幼儿语言能力和拓展幼儿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提问
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提问,老师应该坚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幼儿开展丰富的思维活动,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一、采取有效提问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将有效提问法应用到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求老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知识,并将幼儿的个性特点有效结合起来,巧妙设置课堂教学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有效拓宽幼儿语言的知识面,从根本上强化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课堂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明确提问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的知识接受能力是否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提问,要求老师必须具备下列几种心理准备:其一,全面把握幼儿的个性特定和认知能力,尽量提出答案灵活的问题;其二,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其三,当幼儿一时难以回答出来时,需要老师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答案内容。
二、循序渐进式提问,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小议语用视角教师课堂提问
论文关键词:教师课堂提问言语行为理论交际理论
论文摘要:研究对教师提问语进行语用目的分类和使用频率分析,进一步分析语用目的实现手段一教师提问的语式特征;分析语用推理过程,最终找出能够促进课堂双向交际的提问类型。其研究致力于帮助教师运用提问来达到语用目的最终促进课堂交际,同时为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
一、引言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J.S.Austin,并由塞尔加以继承和发展。此理论旨在回答语言是怎样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这样一个问题,体现了“言”则“行”这样的语言观;Searle是从社会交际的角度看待言语行为的,他认为,言语行为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和最小的单位,可分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从言语行为去看间接语言现象实际上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教师作为教育者是通过语言来教授知识和技能,教师话语无疑具有诸多语用功能,如教师的批评语,赞扬语和评价语等等。作为教师话语的一分子一教师课堂提问属于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对于言语行为的分类也适用于教师言语行为。所以教师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相应地教师课堂提问包括真提问和假提问,如教师提问“每位同学都到了吗”或“课文预习了吗”或“资料查了吗?”这类提问属于真提问,其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一致。提间是为了获得新信息。而“好久未见了吧?”“这是你的作文吗?’’“声音小点好吗?”“你课下干什么了?”这类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探求信息,而是用来表达某种语用含义。实质上是假提问,听话者会根据语境来推断此问句的语用含义。假提问具有语用功能,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不一致,就产生言外之义。这类提问是通过实施提问这一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其他言语行为如批评赞扬等等。
二、相关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方面。理论研究涉及提问的功能和作用,提问的技术和艺术。实证研究涉及提问的分类方法、提问的数量分析、教师的反应方式和提问的侯答方式。西方学者对于教师话语之课堂提问的研究较深人,成果较多。其中对于提问分类的研究甚为引人注目。Barns(1969)基于课堂教学观察,将教师提问分为四类:事实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交际性问题。Barns对推理性问题又进一步划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还有研究者根据问题认知层次来划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类。Long和Sato(1983)将教师提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回声式问题,另一类是认知式问题,其主要用于习得信息。这类问题包括询问性和显示性问题。询问性问题主要是为了搜寻信息,而显示性问题主要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提问来检查学习者的掌握情况。这两种分类有点类似于Barnes的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有些研究者也称为“发散”性和“敛聚”性问题。研究发现大约60%的问题属于识记问题,20%属于启发思维的问题,还有20%属于推动教学进程的问题。Nunan(1987)和Brock(1986)提出了展示性间题和参考性问题。经调查发现,学习者对于参考性发散性问题的回答往往较展示性问题长一些。Koivukari(1987)对于教师提问的分类也涉及到了认知这一心理过程。他指出一类是记忆性问题,只要求学习者重复已学习过的旧知识,属于较低水平问题,因只涉及识记一浅层次的认知过程。另一类是理解性问题,需要学习者在头脑中重组获得信息或运用逻辑推理出新知识,故涉及推理较深层次复杂的认知过程,属于高水平问题<Ellis,1994)。Brum把课堂教师提问分为六种:评价性提问,了解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和运用性提问。
英语课堂学生沉默与教师提问探讨
论文关键词:英语课堂学生沉默教师提问策略
论文摘要:采用交际教学法可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的沉默与教师提问策略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应改进课堂提问策略,活跃课堂气氛。
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上,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交际教学法进行教学。从理论上讲,这种交际课堂可以消除沉默。但是,通过与教学部教师的交谈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90%的英语课堂有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的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经常沉默不语,让教师和学生都陷人尴尬的境地。
随着行动研究的发展,研究者对外语课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焦虑和学习动机上。而对外语课堂上学生的沉默研究甚少。笔者仅发现在香港有两项相关的研究:一项是Tsui对中学生外语课堂沉默的研究,该研究主要从教师的反思及看法的角度进行,发现学生的沉默主要与焦虑有关;另一项是Jackson对用英语讲授商务管理的课堂进行的研究,发现教育、社会文化、情感等因素导致了学生的沉默。
本文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讨论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保持沉默的各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研究学生保持沉默的种种原因及对教师提问的看法。
一、课堂提问
透析语用视角教师课堂提问研究
关键词:教师课堂提问言语行为理论交际理论
摘要:研究对教师提问语进行语用目的分类和使用频率分析,进一步分析语用目的实现手段一教师提问的语式特征;分析语用推理过程,最终找出能够促进课堂双向交际的提问类型。其研究致力于帮助教师运用提问来达到语用目的最终促进课堂交际,同时为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视角。
一、引言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J.S.Austin,并由塞尔加以继承和发展。此理论旨在回答语言是怎样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这样一个问题,体现了“言”则“行”这样的语言观;Searle是从社会交际的角度看待言语行为的,他认为,言语行为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和最小的单位,可分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从言语行为去看间接语言现象实际上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教师作为教育者是通过语言来教授知识和技能,教师话语无疑具有诸多语用功能,如教师的批评语,赞扬语和评价语等等。作为教师话语的一分子一教师课堂提问属于一种常见的言语行为,对于言语行为的分类也适用于教师言语行为。所以教师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相应地教师课堂提问包括真提问和假提问,如教师提问“每位同学都到了吗”或“课文预习了吗”或“资料查了吗?”这类提问属于真提问,其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一致。提间是为了获得新信息。而“好久未见了吧?”“这是你的作文吗?’’“声音小点好吗?”“你课下干什么了?”这类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探求信息,而是用来表达某种语用含义。实质上是假提问,听话者会根据语境来推断此问句的语用含义。假提问具有语用功能,字面意义与话语意义不一致,就产生言外之义。这类提问是通过实施提问这一言语行为来间接地实施其他言语行为如批评赞扬等等。
二、相关研究
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方面。理论研究涉及提问的功能和作用,提问的技术和艺术。实证研究涉及提问的分类方法、提问的数量分析、教师的反应方式和提问的侯答方式。西方学者对于教师话语之课堂提问的研究较深人,成果较多。其中对于提问分类的研究甚为引人注目。Barns(1969)基于课堂教学观察,将教师提问分为四类:事实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交际性问题。Barns对推理性问题又进一步划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还有研究者根据问题认知层次来划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类。Long和Sato(1983)将教师提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回声式问题,另一类是认知式问题,其主要用于习得信息。这类问题包括询问性和显示性问题。询问性问题主要是为了搜寻信息,而显示性问题主要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提问来检查学习者的掌握情况。这两种分类有点类似于Barnes的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有些研究者也称为“发散”性和“敛聚”性问题。研究发现大约60%的问题属于识记问题,20%属于启发思维的问题,还有20%属于推动教学进程的问题。Nunan(1987)和Brock(1986)提出了展示性间题和参考性问题。经调查发现,学习者对于参考性发散性问题的回答往往较展示性问题长一些。Koivukari(1987)对于教师提问的分类也涉及到了认知这一心理过程。他指出一类是记忆性问题,只要求学习者重复已学习过的旧知识,属于较低水平问题,因只涉及识记一浅层次的认知过程。另一类是理解性问题,需要学习者在头脑中重组获得信息或运用逻辑推理出新知识,故涉及推理较深层次复杂的认知过程,属于高水平问题<Ellis,1994)。Brum把课堂教师提问分为六种:评价性提问,了解性提问,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和运用性提问。
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研究论文
[摘要]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提问方式对课堂互动起着重要作用。利用建构主义和交际论的理论框架,探讨如何通过课堂提问,达到在课堂互动中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提问;智能结构模式;循环提问系统;课堂互动;交际能力
建构主义强调根据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建构知识体系。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指出了人际互动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语言学习的发生来自于教师提供的“建架式”帮助。学习过程的建构主义要求学生将当前学习内容和经验相联系;交际论强调课堂交际话题应该有意义。
在建构主义和交际论的理论框架下,教育研究者提出许多新的课堂提问模式。笔者认为,将这些新的课堂提问模式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英语交际能力。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课堂提问模式
1.IRE-IRF模式
教师课堂提问要领探究论文
摘要:很多文章都认为二语课堂老师要增加参考性问题,给学生更多的输出语言的机会。但经过调查分析和文献研究,本文认为课堂话语不同于日常话语,应合理使用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才能促进二语习得。
关键词:提问技巧;展示性问题;参考性问题
一、提问的普遍性和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提问是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技巧。在有些课堂,一半的教学时间用于问答(Gall1984,转引自J.C.Richards&C.Loekhart,2000:185)。Johnston(1990)在3小时的语言课堂上观察到522个问题;LongandSato(1983)在6节小学阶段的二语课堂观察到938个问题(转引自RodEllis1997:586)。
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提问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unan1990,转引自胡青球2004)。“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Richards&Lock-hart1996:185)。
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重要作用:抓住注意力;确认理解;引入其他内容;启发思考;交流信息和思想;刺激输出,培养交际能力。
语文课堂教师提问艺术论文
一、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激发情趣。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笑”、“笑起来”、“笑着”三者可以调换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具体多了,细微且有趣味,学生的思维会一下子活跃起来:“笑了笑”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态度谦逊和蔼、胸怀宽广美丽和“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思想;“笑起来”表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笑着”表现了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学生还可从“三笑”不可调换的语言事实中认识到何谓用词准确的道理。
二、巧设“障碍”,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切忌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英语教师导向教学提问设计探讨
摘要:提问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作者以外教社第七届“视听说”组特等奖PPT为例,从产出导向法角度去看教学提问设计。结果表明:教师在产出驱动上倾向于诱导性、趣味性的提问设计;在产出促成上,教师倾向于整体性、适用性、启发性的提问设计。
关键词:提问设计;产出导向法;特等奖PPT;产出驱动;产出促成
提问是大学英语课堂常见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最频繁的手段。围绕教师提问的相关研究,并不在少数。许多学者从定量和定性分析来研究教师提问话语,如国外学者Brock认为参考性问题更能启发学生[1];Nuan对提问的研究非常细致,主张从问题类型、等待时间、问题分布等方面入手,揭示了“提问”的重要性[2];而Thornbury认为教师作为提问主体一直提问是片面的,应努力营造课堂互动氛围,形成提问主体转变为学生[3]。在国内,许峰[4]、胡青球[5]、林慧华[6]等人分别从问题的分类、提问模式及提问的设计入手,总结出一些指导提问方面的参考建议;滕飞概述了当前我国大学生英语课堂提问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研究内容。此外,尚有学者研究了课堂话语中的提问,如咸修斌[7]、刘家荣[8]及范海滨[9]等人在教师话语研究中都涉及提问的研究。张沁深入研究了展示性提问,认为展示性提问是教师为了让学生操练语言或检查学生是否熟记了课本中的材料而提出的,是教师已知答案的提问。展示性提问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10]。这揭示了教师“提问”的设置往往是带有教师的“目的”,循循善诱是为了“产出”,从提问的角度来研究产出是存在科学性的。宋婷就应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大学英语转型时期以知识输入为促成、以任务输出为驱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执行该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1]。产出导向法是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演化而来的教学方式,从产出导向法角度探讨大学英语教师课堂的提问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提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提问质量。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现在各大高校正在逐步推行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困难与挑战并存[12]。面对复杂的改革,有必要多维度地探讨大学英语教学。基于此,我们以第七届“视听说”的特等奖PPT个案为例,从产出导向法的角度,揭示教师在产出驱动及产出促成两个阶段的提问设计,以期给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师提供一些关于提升提问教学设计的建议,增强提问的驱动性和有效性。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approach,简称POA)是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13]。经过1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产出导向法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教学效果逐渐显现,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14]。POA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教学理念”,指的是总的指导思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总体目标;第二部分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理论依据,需要逐个检验;第三部分“教学流程”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检验“教学假设”的载体,同时也是实现POA教学目标的步骤和手段。具体流程图如下:图1产出导向法流程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高校出现了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视听说教学。视听说教学作为启动语言习得机制的一种方法,以网络、多媒体为平台,成熟的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这种教学模式将语言输入作为语言学习或习得的前提,输入的特点是图文声兼备,集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于一体,所以它改变了传统黑板加粉笔为主导的输入模式。在强调输入功能的同时,输出功能也同时被重视,因为输出可以增强对输入的理解,促进输入的吸收[15]。从产出导向法来看大学英语“视听说”的教学提问设计,即从“产出”来看“提问”设计将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提问”上,能够提前预见“产出”,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提问。根据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理念,明确详细、具体的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课程的三个核心,分别是驱动——促成——评价。一是驱动环节,通过导入教学材料,教师设计合适的交际场景和任务,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二是促成,通过提供必要的口语输入材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和读材料的选择和加工,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内容、篇章结构等信息;三是评价,即学生完成基本的产出任务之后,教师采用“提问”(如问卷形式)获取学生完成任务后的效果而作出即时评价和补救性评价的教学,甚至调整教学来帮助学生完成“不能产出”的任务,因文章只分析PPT对于提问的设计,评价部分的提问暂不涉及。文章采用POA理论为基础,来分析教师的教学提问设计,以期给广大视听说教师在提问设计上提供一点参考和帮助。
二、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