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19:56: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师师德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师师德

教师师德演讲稿

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中国教育报》刊载过:北京十杰教师孙维刚被他的学生称为“思想和灵魂的导师,终生学习的楷模”。考入清华大学的王一在转为正式党员的汇报中谈到了中学的班主任孙维刚老师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做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大家艰苦朴素,来自恩师一年四季仅仅两套旧外衣••••••。”王一汇报中还说:“虽然现在我不在孙老师身旁聆听他的教诲,但他的形象经常闪现在我的脑海。尤其是当我打开录音机再次倾听我们最后一次班会录音时••••••”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

没有什么比师魂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的了。

没有什么比师行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标准、新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师德修养。首先,我们要自觉创造教师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让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应成为我们的职业立场。只有这样,我们在喧嚣的花花世界才不至于轻易迷失自己。比如,在面对家长物质上的“尊重”时,面对市场经济的遍地诱惑时,我们该如何固守自己的价值观念,坚持自己的生活信条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你是否找到了从事这个职业的尊严、价值与激动人心的幸福?如果找到了,面对家长,我们将成为他们思想上的朋友、育人中的伙伴。只有这样,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活才会变得充满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天天面对的学生在我们眼中才会每天都是新的。这就是教师独有的享受。也只有这样,教师职业才能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第二,我们要在真实的道德冲突中实现道德的发展。教师也是真实生活情境的个体,在那些复杂而难以取舍的道德冲突面前,有时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但只有这样的真实经历,才真正考验着我们的道德。我只想说,“德”是一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底线高了,“品”自然就高。一些失误往往就是因为降低了自己的底线,只有在真实的经历中自己与自己对抗,师德素养才会有所提高。第三,我们要坚持学习,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精神世界。师德不是靠讲出来的,而是靠内心世界的丰富、文化底蕴的提升、人格素养的完善。所谓德者,得也。教师师德的提升,关键还在于文化、艺术、心理、社会等诸多精神营养的植入。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要以陶行知先生“捧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精神家园,不仅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而且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吧!

查看全文

幼儿教师师德培养思路

一、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

作为一种行业规范和准则,幼儿教师师德及其师德建设有着独特的含义,剖析我国幼儿教师师德的培养现状及意义,应从师德内涵以及师德建设内涵人手"1.幼儿教师师德的内涵"对幼儿教师师德和职业修养的要求,是人们寄予幼儿教育全部希望的基础与核心"两千多年前的孔予就/教师0提出了/以身作则0!/循循善诱0!/教学相长0!/诲人不倦0等师德规范"幼儿教师师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师德,可理解为幼儿教师从事传授知识劳动的职业道德"广义的师德内涵则有:一是幼儿教师应身体力行培养幼儿积累公民的基本道德;二是注重/因人施教0,找寻开启幼儿创新潜力和能力的金钥匙"2.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过去,师德建设都主要是依靠幼儿教师的自觉行为来实现"随着社会发展,师德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自律和自修,显然是实现不了的"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内涵,目前并未有统一的认识"结合目前教育实践和已有的相关研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师德建设应该是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为准绳,以提高幼儿教师个体道德修养为目的,完善幼儿教师队伍的个性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的系统的实践活动"

二、幼儿教师师德培养的激励机制建设

(一)以积极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幼儿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培训和终身学习,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授业技能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师德建设也只有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才是真正有效的师德建设途径"现在,各幼教管理机构已逐步认识到过于重文凭!轻教学,甚至将高学历作为专业化的错误倾向"对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及重要性认识程度正逐渐加深,通过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已成为广泛的共识"一是增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幼儿教师的特征决定了其专业理想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的理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批判反思的理性与创新精神,符合幼儿教育培养需求的先进教育理念,主动追求教学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不断提升应用型科研能力等"在师德教育养成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和科研工作,尊重教师的个性化要求,将专业发展活动作为师德教育的载体,将专业精神发展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名师工程0!/骨干工程0等措施来加强梯队的培养,引导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主动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统一"二是提升幼儿教师教学学术水平"幼儿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特性,既包括幼教学科专业的发展,也包括幼儿教育专业即教学学术的发展"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较单一的教学内涵,提高幼儿教师对教学学术的认识,是提升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加大幼儿教学团队的建设力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积极开展针对教学的各类科研项目,形成相应的教学研究科研成果"改革教师评价标准,形成正确的学术评价导向机制"除传统学术要求外,建立包含教学水平!教学组织!教学技能等多维度的激励措施并使教学业绩与科研业绩同等对待,从制度建设上激励和促进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

(二)以竞争激励机制建设为动力

查看全文

学校教师师德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以更新师德观念、规范师德行为、提升师德水平为重点,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为目标,以“爱与责任”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师德建设,强化师德素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起教书育人重任的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师德建设目标: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教师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弘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精神。以活动为主线,通过参加市、区师德征文、演讲、优秀教师表彰、师德报告等,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落实好《中小学教师道德行为“十不准”》,做好《中小学教师用语“十提倡”》,加大查处力度,坚决遏制以教谋私、有偿家教现象。年终通过领导评、学生评、家长评、同行评活动,对每位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评估,使良好的师德转化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转化为广大教师的人格品质。

三、具体措施:

㈠健全组织,强化师德建设观念。

查看全文

论青年教师师德修养

一、古代教育家对“师德”的开示

我国古代先贤圣人、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并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1]教育家孟子在《离娄•上》篇提出“教者必以正”。[2]《礼记•大学》篇也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记》篇则认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荀子在《修身》中说:“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从先秦教育思想家对于“师”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有“德”为师,师要“正身”、“长善”、“知礼”,这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最早关于“师德”内容的雏形。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提出为师的标准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只有具备了“道”才能成为“师”。他不仅提出了师德的核心是有“道”,而且给予了师德的功能定义,即“传道授业解惑”。而笔者认为韩愈《师说》的这个“道”特指儒家的“道”,是指整个宇宙存在的“过程、本源、规律、法则”,谁了解了宇宙存在的“道”谁就有了“德”,谁就能为“师”。因此,相比现阶段人们对师德的理解,古人对师德的定义相对简单且较空洞。

二、现阶段师德有了具体内涵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部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必须“热爱祖国,献身教育;遵循规律,教书育人;勤奋学习,又红又专;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2012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制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加强自身修养。至此,笔者认为在新时期下,青年教师师德有了具体而充实的内涵。

1.师德体现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1)爱党爱国是青年教师基本的思想道德要求。“爱党、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思想素质,是每一个国人应具备的思想情怀。高校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下一代知识青年的重要责任与历史使命,因此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明辨是非的思想觉悟。而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人生事业刚刚起步,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将来在工作上抵御风险和坎坷的无尚“法宝”,是一切阻碍个人事业发展之“邪知邪见”的“照妖镜”,有了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就能确保个人思想言行与党的基本路线保持一致,并且在党的教育事业上不会走偏方向。(2)青年教师要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师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对自我的人生定位和价值取向直接决定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程度和对贯彻执行国家意志的彻底程度。教师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影响了周围工作同事的人生观,同时也影响了受教育群体——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形成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受到社会其他思潮的影响而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从事教育事业以后也还存在一个再教育和再提高的过程。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一个从事高校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具备的师德修养素质。(3)青年教师要具有为了教育事业而奋斗终身的理想。我国的教育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其伟大成果不仅体现在当代,同时对后代有着深远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高校青年教师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立志献身国家教育事业,将教育事业定位为终身奋斗的目标是使其具备教育者人格魅力的必要前提,是保障教育者始终不移地坚持正确教育方向、坚持正确教育理念的动力源泉。为此,倡导青年教师将教师事业摆在第一位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体现也是教育工作的切实需要。(4)青年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是教师高尚姿态的体现和教师灵魂的发散,教师总是通过个人人格魅力来向外辐射“正能量”以感染人和引导人。因此,教师高尚的人格才是其行使“师道”的必备要件。教师的人格如同战场上的帅旗,具有无比强大的号召力和集结力。那么何谓高尚?笔者认为,高尚的人格可以是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以是教学过程中一丝不苟的责任心,可以是爱岗敬业的崇高精神,可以是热情洋溢的教课情绪,也可以是清新幽默的话语。总之,教师的人格不再是一个具体的范畴,它是一个综合了职业道德要求和自身思想品德的“聚合体”,它能最大限度的影响周围的人和事,它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最闪亮、最至善至美的东西。

查看全文

教师师德修养与学生成长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在社会经验上还是在心理成熟度上都还有很大空间需要在漫长的岁月当中一一补充。而对于小学教师来讲,必须要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自己的关爱与呵护之下更好的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本文对教师师德修养与学生成长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呵护学生;关爱;教师师德;学生成长

教师的关爱与呵护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心灵还非常的脆弱,他们成长的过程需要引导和保护,需要教师以自身为榜样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关爱与呵护之中真正地成长起来。

1师爱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力量源泉

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源泉,也是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这个动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对于教育的高度理解,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深刻认知,让教育能有着满腔的热血和无限的希望。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若没有爱就没有成功,学生也就无法感知到教师的爱,也就无法去爱教师。有这样一个事例,班级里面有名同学身体不好,一次课间活动,慢性阑尾炎犯了,教师第一时间将这名同学抱到了医务室并马上联系了附近医院,使得这名同学得到及时的救治,学生对教师十分感谢,在学生出院以后,对于教师所教的科目十分用心学习,最终在期中考试中一举成为该学科的第一名。其实该同学是感受到了教师对她的关爱,所以才会用自己的方式回报教师,认真学好该门课程,甚至在语文作文训练中将这件事写出来,真情实感的表达让全班很多同学都动容,教师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能让学生刻骨铭心[1]。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使得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都有着极具的转变。教师的爱不仅要呵护学生的心灵,更是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教师对学生爱与情的表达,不但是教师高尚情操的表现,更是一种新形式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对学生未来的灵魂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始料未及的。对学生的爱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的必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赞扬,能让学生在今后做的更好。但是要注意这种表扬要适度,若过于频繁将会效果欠佳。

2良好的师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查看全文

教师师德内涵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现代教育的现状,结合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论述,从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教师师德的内涵,同时提出在新时期要重视并加强师德建设。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主题。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就是用自己的才德、学识,通过言传和身教去启迪、感化、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教师的师德如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这种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的。"

因此,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成为教师师德的集中体现,这也是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改善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的关键所在。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指教师珍重和热爱本职岗位,奉献和献身于教育事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爱岗敬业凸显四个意识:敬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创业意识。只有敬业,才能实现人生的重要价值;只有乐业,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会怀着炽热的爱和浓烈的兴趣,以纯洁的思想感情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上;只有勤业,才能打破上下班的界限,打破工作地点的限制,时时为教育事事为教育;只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对知识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深入教学第一线,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学术论文,这样才能跟上时代节奏,在求真务实中开拓进取,才能为教育事业不断增加活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教师师德的内涵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论文摘要】:文章根据现代教育的现状,结合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论述,从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教师师德的内涵,同时提出在新时期要重视并加强师德建设。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主题。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就是用自己的才德、学识,通过言传和身教去启迪、感化、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教师的师德如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那样:"这种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的。"

因此,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就成为教师师德的集中体现,这也是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改善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的关键所在。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指教师珍重和热爱本职岗位,奉献和献身于教育事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爱岗敬业凸显四个意识:敬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创业意识。只有敬业,才能实现人生的重要价值;只有乐业,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会怀着炽热的爱和浓烈的兴趣,以纯洁的思想感情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上;只有勤业,才能打破上下班的界限,打破工作地点的限制,时时为教育事事为教育;只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对知识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深入教学第一线,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学术论文,这样才能跟上时代节奏,在求真务实中开拓进取,才能为教育事业不断增加活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查看全文

浅谈教师师德的永恒主题

教师师德的永恒主题是什么?是“爱生”。

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两大主题,一是学生,一是教师。对学生来谈,应尊师;对教师来谈,就是爱生。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就有深刻的体会。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敬,应首先热爱学生,只有教师爱生,才会有学生尊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有可能热爱教育事业,真正献身教育事业。

“爱生”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它体现在对学生的喜欢、关心、爱护、尊重和期待等各个方面。叶圣陶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位教育专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尊重,是理解,是宽容,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更是一面旗帜。

现代学生观要求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并且主动地、全面地、立体地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是建立民主、平等的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和保证。

教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就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发展潜能。我们学校是职业学校,社会普遍认为,职校生比普中生差,而且不少是双差生,这些学生是难教育成人成才的。杨福家院士说: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我们要坚信,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师是学生成人成才的梯子。只要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去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是会成人、成才、成功的。像我校毕业生每年参加对口高考有不少进入高校深造,而且其中已有好几个高校毕业后分配到我校任教,对口高考升学率连年居泰州市重点职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这些都足以说明职校生是完全可以教好的,是会成人、成才、成功的。

“爱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职校的教师看待学生,不要总是“差”字当头,要知道,教师是一个雕塑家,一举一动都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看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绝不能歧视,更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否则,还有人格尊严吗?学生的心灵世界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如果没有了人格尊严,他们的心灵世界就会崩塌。所以,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发现并抓住学生的特点、特长,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促使其茁壮成长。教师是素质教育创新的推动者,也是“成功是一种习惯”理念的传播者,有着明确的目标——育人为本、人尽其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所以,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查看全文

教师师德内涵探究论文

一、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指教师珍重和热爱本职岗位,奉献和献身于教育事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爱岗敬业凸显四个意识:敬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创业意识。只有敬业,才能实现人生的重要价值;只有乐业,发自内心的"乐而为之",才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会怀着炽热的爱和浓烈的兴趣,以纯洁的思想感情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上;只有勤业,才能打破上下班的界限,打破工作地点的限制,时时为教育事事为教育;只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对知识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深入教学第一线,探索教研教改以及学术论文,这样才能跟上时代节奏,在求真务实中开拓进取,才能为教育事业不断增加活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对教育事业的爱,简称为师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师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是一种神圣的爱。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在朱小蔓《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一书中我们看到,教师对学生仅有本能的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理性的爱,"教师的理性之爱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出于人对人、成人对儿童的自然之爱,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理性的自觉之爱。这种爱不是母爱,但胜似母爱,她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她超越了母爱的盲目性。她是教师在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了充分认知、对教育本质有了真正领悟、对教师职能和角色有了清晰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之爱"。学生一旦体会到教师的这种真挚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实现教育育人的根本功能。

三、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规范。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师的成功,在于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严,往往建立在对自己严的基础上,特别要严谨治学。严谨治学要求教师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与教育教学水平,即提高师能。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对教师的工作作出了恰如其分的描述:"一切有实际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教育是一个一分一分地,一小时一小时地,一天一天地掌握详情细节的孜孜不倦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质疑,就是用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丰富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必须是可以信赖依靠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要坚持原则,保持适度的威严,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严"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基本保证。

查看全文

教师师德修养及其评价策略

[摘要]新时代开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新征程。自觉肩负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是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教师要通过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内省与慎独结合、实践与反思结合等途径强化师德修养。开展师德评价必须注重规定性与导向性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统一性与分类性相结合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师德修养;路径选择;评价策略

师德修养是教师发展的永恒主题。师德不仅是每一位教师的为师之本,也是一个时代的教育之魂,更是反映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素养之魂。这是因为教师从事的是育人事业,师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育人的质量和国家、民族未来公民的素养,影响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工作决定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前途和命运。因此,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时代、没有一个国家不对教师提出相应的师德要求。然而,师德不仅是一种个体的品德修养,也是一种社会道德在教师个体身上的内在反映,师德既具有历史继承性,同时又具有时展性。因此,师德的内涵及其具体的规则要求,也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开展师德评价也需要应时代的要求来进行。

一、新时代师德的内涵

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了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我国当前及今后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教育不仅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培养人才最现实、最直接、最关键的事业,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首先,启航伟大的征程,人才培养被提到新的历史高度,因为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要培养立足国际视野、家国情怀、集体精神和创新思维的新时代人才,教师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因此,新时代对教师的素质、师德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自觉地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任。强调,广大教师要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1]。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已经不再局限于“敬敷五教”的职责,也不再以“授业解惑”作为唯一工作,教师需要从传统的从“学科人”升级为“教育人”,需要站在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师德修养。这就迫切需要广大教师要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自觉地把教书育人的事业追求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教师不仅应成为道德领域中的重要标杆,更应作为立德树人的先锋和表率,坚定地成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3](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公办中小学教师要切实履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义务,强化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显然,新时代把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坚定“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自觉地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有浓厚涵养、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以爱国精神教育学生,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同向同行,作为师德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其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从“有学上”转为“上好学”“获得好的发展”转变。因此,面对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改善环境、优化结构为主要发展特征的新阶段,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以更加远大的理想、更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全面育人工作。责任心、爱心和耐心仍是好老师的关键品质,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5]的要求,主动改变过去那种只重分数升学率的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观,转变为从以分数为本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培养,主动担负起塑造灵魂、塑造人、塑造生命的重大使命,履行好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神圣职责,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这是教师应该确立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构成新时期师德的主要内容。再次,人工智能、信息化对学校教育和教师工作不断带来新的挑战。网络教学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变革传统的教育与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发展更全面。面对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创新,不仅让学生学好,还要让学生好学,让学生通过校园生活获得生命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的责任要从以教授知识为主转向以帮助学生成长为主,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由“舞台上的智者”转型为“边上的向导”,从过去知识卡车的“司机”,变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6]。这就需要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师生要形成一种新型的学习与发展的伙伴关系。这是新时代教师应该树立的师生观、教学观,并成为师德的基础性内容。由此可见,新时代师德的重要性已经提到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的位置。就师德内涵的规定性来看,对《中小学师德规范》所规定的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六条师德标准在内容上进行了新的充实,尤其是把国家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教育责任置于师德的突出地位,作为教师担负“立德树人”使命的“压舱石”;把“四个引路人”“四个统一”作为师德修养的重要标准,成为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坚强基石。

二、新时代教师师德修养的路径选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