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16:54: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师队伍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师队伍

略论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文中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内涵,探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对策,将有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对策

高职教育以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对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队伍有更高的素质要求,即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一专多能的教学能力、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双师素质、较强的教学与专业的科研能力等。其中,在高职院校中,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

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针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认定标准,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行业职业道德与素养。“双师型”教师要投身并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首先必须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因此,“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查看全文

双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初探

摘要: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作为自治区九大惠民工程中的“1号工程”,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教育惠民“1号工程”的顺利实施,与快速发展的“硬件”相比,师资队伍短缺、教师双语能力弱、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和技能低等“软件”问题将成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短板。本文以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分析“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提出学前教育专业“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以期为同类学校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范例。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双语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1新疆职业学校“双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背景

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新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就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提出:支持新疆加强“双语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依托新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对新疆中等职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实施“双语双师型”教学能力强化培训;组织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基本解决“双语双师型”教师总量短缺和质量不高的状况;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特别是“双语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状况,提高“双语双师型”教师比例,增强教学能力和活力。为加强职业教育“双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2013年,吐鲁番地区教育局制定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双语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及程序》文件,对职业学校专任教师的管理进行了严格规范。2014年吐鲁番制定出台了《吐鲁番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年)》,并与湖南省人社厅签署了2014~2016年就业对口援疆协议。从2014年至2016年,吐鲁番市共选派112名技能人才赴援疆省市湖南省衡阳技师学院参加技能培训。

2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历史和教师现状

2.1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史。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由原吐鲁番师范学校、卫生学校、技工学校、农校、广播电视大学、少数民族教师培训中心、职业高中7所学校合并成立,是吐鲁番市唯一一所综合性职业学院。学院前身之一为吐鲁番市师范学校,始建于1977年,自1981年起增设学前教育专业,为全市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基地,36年未间断,先后吐鲁番市和南疆四地州培养了一万余人次的小学、幼儿园优秀师资。2.2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教师现状及问题。2.2.1少数民族教师现状。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共40名,湖南援疆教师3名,汉族教师14名,民族教师23名。本次调查从年龄、学历、职称、双语水平、双师资格证、教学中使用通用语言比六个维度来对学前教育专业少数民族教师双语双师教学能力进行了解。通过分析可得,在年龄维度中,30岁及以下和51岁以上占比较多,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在学历维度中,基本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比例逐年增多;在职称维度中,高级讲师占比较少;在通用语言维度中,MHK三级甲等以上的教师占比50%,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的教师占比29.2%;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仅为16.6%;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比例中,还有一半教师不能全部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双语水平和资格证书获取率,是制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短板。2.2.2少数民族师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现有民族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有待提高。为贯彻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在“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应发挥积极作用的要求,学院规定在校期间100%的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从上述调查表中可以看出,还有部分教师的MHK、普通话水平等级不达标,课堂教学中还不能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吐职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学前教育专业一半教师的本科学历并不是初始学历,是工作之后通过成人教育、电大、党校、函授等方式继续教育后取得的,所修专业与初学专业大多不一致,造成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薄弱;第二,为弥补专业教师匮乏问题,出现了与其它专业共享教师情况,这些教师缺乏学前教育知识背景,较少甚至没有到幼儿园观摩、指导的经历,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这将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思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第三,随着学前双语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数量迅速增长,为快速补充师资,只能招纳一些专业相近的毕业生,后期还需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第四,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如音乐、钢琴、儿歌弹唱、舞蹈、美术等)教师缺少。(3)教师缺少双师职业资格证。双师型教师需具备双素质,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也要具备实践教学素质,在取得教师资格证之后,还需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吐职院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教师基本不具备双师资格,缺乏职业资格证书,如心理咨询师、保育员、育婴师、早教师、公共营养师等,这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获取类似资格,更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的推行“多证书”制度的实施。

查看全文

教育局教师队伍情况报告

过去,县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三级办学两级管理、以乡为主”的管理体制,教师工资由乡镇政府发放。因受乡镇财力影响,教师工资拖欠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下发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决定实行以教育经费县级统筹、教师工资县级统发、教师调配县级统管为中心内容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其方法步骤是:

首先,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上收到县,全额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经教育、人事、财政审核后,由财政委托银行按月,封闭运行,确保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到位。近几年来,全县教师工资没有发生一分钱拖欠。

其次,坚持用人和管事相统一的原则,理顺了教师调配程序。县属教育系统编制内的人事调配,由县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编制内乡镇之间、县城学校之间的教师调动,由县教育局自主决定,县编办和人事、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录用新教师、教师进城由县教育局提出意见报县政府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努力理顺教师的进口和出口。“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建立后,我县撤消了乡教办,收回被占用的编制31个。辞退临时代课教师755名,清理“在编不在岗”教师116名。由县编办牵头,组织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组成核编小组,按照省政府新制定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一次全面、认真、细致的核查。为了解决代课教师辞退后教师奇缺的矛盾,县委、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决定逐年在全县公开招聘师范类毕业生,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理管理”的原则,从2002年至2006年连续5年全县共招聘368名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其中高中教师56名,农村中小学教师303名。幼儿园教师9人。我县农村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的基本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轻重缓急,每年由县教育局确定教师招聘计划,报县政府审批。二是认真制定公开招聘教师实施方案,方案在确保招聘质量的前提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规定应聘对象、应聘条件、文化考试、面试、录用及待遇,经县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并公开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精心组织文化考试和面试。由招聘领导小组临时抽签确定命题教师和命题范围,根据考试分数确定入闱对象,组织入闱对象到外地进行面试。然后,根据文化成绩和面试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和分配。四是采用“三定”模式培养乡村本土教师。为了使农村偏远山区或沿湖学校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在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从今年开始,县政府决定今后三年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派100名优秀毕业生(中考总分500分以上)到职业大学师范类5年制大专班开展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择优就业的“三定”模式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了稳定的补给渠道。五是争取上级支持,积极接收“三支一扶“的教师,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今年我县共接受“三支一扶”教师9人,缓解了农村中学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第四,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严格的编制管理,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是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农村学校成班率的提高。因此,必须下决心调整好农村义务教育的网点布局。从考虑方便孩子上学和办学效益出发,县政府结合撤乡并村,重新制定了全县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规划。四年来,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由原来的141所撤并成107所,撤并率达24.1%。共撤销中心小学4所,村完小10所,教学点20个,新设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使宝贵的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和利用。

第五,教育局依法履行对全县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四年来,县教育局根据不同学校的需要和教师学科结构共调整教师131名。县教育局依法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对67名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了其工作岗位。全县除少数工勤人员外,所有专任教师均已获得教师资格证。对于教师职务评聘,县教育局则严格按照上级规定,严格把住申报、材料报送、任期工作质量、职业道德评估、业绩公开、收费等关口,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四年来,全县没有1名教师因职务评聘而上访。同时,我们实施名师创评工程。四年来,我县共有1名教师获得全国十大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有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明星、18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82名教师被评为市骨干教师,200名教师受县委、县政府表彰。

查看全文

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研究

[摘要]本研究从教师专业背景及教学情况、双师情况及教师企业实践、教师在岗培训、职业态度与职业期待等方面出发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基于高职商务英语师资存在的问题,对以双师素质教师为核心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师发展;商务英语;调查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条件,是高职专业建设的核心力量,是保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师资发展的特色和重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也不例外。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立是外语专业主动适应国家需求、服务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具有国际化、复合型和应用性的特点[1],由于其学科的交叉特性使商务英语专业对专业教师的学养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行业的发展,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2]。

一、调查目的

师资队伍建设涉及团队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Wallace(1991)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实践+反思=教师专业发展[3]。高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适时地对照建设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将有效地促进专业发展。本次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实质上就是一次对当前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一次自我反思。要找出下一阶段发展方向,首先要对专业教师队伍状况有客观深入的了解,对照当前专业发展所需师资条件,审视商英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寻求有效措施,进而获得促进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的方法和途径,满足专业建设和教师发展需要。

二、调查内容

查看全文

网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队伍研究

摘要:在特殊时期下,为充分满足当代学生的理论学习需求,网课成为了各阶段院校开展教学的主要手段,在此背景下,将互联网教育理念应用至实际教育工作之中,已经成为当代教育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对此,本文基于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思政课程教学,在概述网课背景给思政课教师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从转变人才培养方向、优化教师授课模式、加强教育资源整合、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打造网红明星教师等五个方面详细展开分析了网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重构策略,旨在给予广大院校一定的帮助,并以此在提升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基础上发挥有限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效果。

关键词:网课背景;思政教育;教师队伍;重构策略;理念创新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依赖互联网教育思维就各学科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学科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关键路径之一。其中,针对各阶段教育工作中均十分重要的思政课教学,由于传统灌输式教育机制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得以网络教育理念融合为契机来就思政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已经成为思政教育领域的关键研究命题。在此基础上,以网络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网课教学手段不仅要求思政教师掌握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其在不断就自身教育思想进行转变的过程中积极接受慕课等全新教育手段。对此,需进一步明确现有院校思政教育队伍的能力培养方向,并以此在构建一支高素质思政教育队伍的基础上满足网课背景下学生的思政学习需求。

一、明确教师专业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方向

(一)基于教育环境分析,拓宽人才培养内容。针对网课教学模式,虽然从目前来看特殊时期是其应用和推广的主要导因,但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进步以及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增长无疑给其快速发展铺垫了十分必要的环境基础。在此前提下,考虑到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所获取的信息更加多样,且并非所有信息均为有益信息,因此就当代思政教师的网络意识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成为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引路人同样十分关键。对此,院校应积极开展针对现有教师队伍的网络环境教育活动,使其一方面能够积极、自主的转变自身教学思想,另一方面也可在掌握互联网教育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例如,针对网课环境下学生日常学习普遍存在的学习积极性较差问题,思政教育应着手于学生习惯培养,尽可能依赖学生喜爱的学习渠道来增进学生参与热情,最终借此保障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二)基于教育技术分析,健全思政教师队伍。在网课成为学生主要学习渠道的大背景下,思政教师除了应基于传统思政课程内容做好主流价值观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传播者外,还应积极了解当代学生的生活学习特点,通过以互联网思维分析学生学习喜好来调整自身教育方案,进而以此保障思政课程的教学效率。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大多数思政教师均多侧重于针对思政知识的理论研究,使得其对于互联网环境和网络教学手段的接受难度往往较高,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网课教育与思政教学的完美融合。对此,需就现有思政教师队伍进行进一步完善,在保留原有理论教师于知识素养层面教学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专业计算机或网络服务人才以提高教师队伍工作水平。其中,所聘请的计算机网络教育人才不仅应及时做好对现有思政教育环境的情况分析和数据统计,还应及时承担好辅助教学角色,通过帮助专业思政教师调整教育方案以保障思政教学的时效性。

二、优化教师授课模式,突出教师教学优势

查看全文

教师队伍管理调研报告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实现“人均强县”的基本保证。按照县政协年初工作安排,县政协经科委从11月下旬12月上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教师队伍管理的视察。视察组先后视察了4所中小学;分别召开了部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和政协委员座谈会。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在教师队伍管理现状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小学70所,初级中学4所,综合中学1所,幼儿园1所,师训教研中心1所),校舍建筑面积41351平方米,在校学生9303人(学前教育749人,小学4717人,初中2621人,普高801人,职高415人),寄宿生5091人(小学2120人,普通中学2971人),农村留守儿童2063人。教职工607人(幼儿教育21人,小学458人,中学228人),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8.5%、96.4%、73%,小学教师的大专率和初中教师的本科率分别为72.4%和44.3%。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和加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调整布局,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高标准、高水平新建、扩建、改建了部分学校,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在重视外延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内涵水平,认真抓好师德建设、人才培养、人事改革三项重点,以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管理。

(一)管理从不规范走向逐步规范。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教师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与这些法律法规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的文件,则为教师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操作办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对教师管理的盲目性行为大大减少,提高了其整体管理的科学性。

(二)管理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师结构工资制的试行,教师聘任制与结构工资制相结合管理模式的探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激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带来了学校工作的生机。

查看全文

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摘要:2010年我国开始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仍然非常薄弱。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仍然存在数量严重不足、质量欠缺、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生存状态不佳、缺少专业发展平台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现状;研究综述

为缩小城乡之间逐渐扩大的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民生问题,2010年起我国开始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近几年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仍然比较薄弱,成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对2010年之后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制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一、我国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结构的现状

(一)数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自2001年以来,农村地区专任教师与幼儿比例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农村师幼比达到1:36.1,[1]某地区农村师幼比高达1:254.64。[2]近几年农村幼儿教师数量有了较快增长,但师幼比仍然很高,见图1。鄂西北农村师幼比为1:20.57;[3]辽宁某农村师幼比是1:25.5;[4]云南普洱农村学前班的师幼比最小为1:26;[5]广西农村各县(区)师幼比平均为1∶26.5;[6]河北农村地区个别班级的师幼比高达1:47;[7]中部(湖南、江西、湖北、河南4省)农村幼儿园每班人数普遍在40人以上,每班仅安排1-2名教师,教师同时承担教育工作和保育工作。[8]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各地区农村的师幼比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7~8的三倍以上。因此,农村幼儿园班级规模严重超标,教师集保教工作于一体的现象普遍存在。繁重的保教任务、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让农村幼儿教师长期处于高压的精神紧张状态,极易引发身心疾病;而且大班额和缺少配班教师导致许多教学活动也难以开展,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查看全文

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刍议

摘要:高校商务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语言和商务技能的学科,需要二者的科学整合,才能有效保障大学生商务英语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高校商务英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直接决定着大学生商务英语学习的深度和高度,因此,加强高校商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校;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愈加频繁,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同样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率和市场满意度的调查报告中发现,只有68%的大学生从事了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工作;其中的市场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只有73%的调查结果为“满意”,18%为“一般”,9%为“不满意”。究其原因在于,大学生的商务英语实践能力差,语言能力和商务技能不能有效配合,不能灵活应对工作需求。很多毕业大学生反映自己在校学习期间,一方面是由于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锻炼,另一方面是只注重了语言技能的强化,而忽视了商务技能的学习与强化,从而导致在应对工作需求时显得非常吃力。因此,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充分明确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需求,明确商务英语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科学指导学生的能力发展。毫无疑问,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在大学生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大学生商务英语能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提高市场满意度。高校商务英语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兼具语言技能和商务技能,能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向,以大学生商务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大学生商务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深化高校商务英语教师思想意识,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的自身能力发展才能科学引导学生的能力发展。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一味的安于现状,沿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会极大地限制和阻碍学生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新的能力的发展就必须要求教师的不断改变,改变现有的教学思想,主动思考和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商务英语交际过程中,新知识、新语言和新技术等都是层出不穷的,只有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才能有效应对商务英语交际过程中的突发状况和紧急状态,并找到最优的解决办法。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师必须深化思想意识,从自身出发,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无论是在英语专业领域还是商务交际领域,不断学习和创新,主动吸取新知识和新内容,才能更加全面地指导学生能力的发展。

2加强高校商务英语教师的培训学习,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查看全文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思考

摘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产物,在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从注重硬环境建设转移到注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上来。如何建设好青年教师队伍,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解决了这一问题,将极大地促进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建设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主要由青年教师和一部分50岁以上的教师组成,而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很大。青年教师对于未来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高质量,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

首先,民办高校的教师结构当中,专职教师中的大多数是青年教师,在某些民办高校中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这些青年教师年龄多在35岁以下。而35岁至50岁之间的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学术专长的中年教师人数很少,在有些学校中甚至没有。这在许多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关系到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乃至今后的发展。

其次,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是最近几年招聘的全国各高校本科毕业生和少量的研究生。他们从学校进入学校,往往缺乏高校的教学和工作经验。同时,因为世俗偏见,民办高校通常被认为不稳定、无保障、待遇低,所以有些青年教师把在民办高校工作看作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跳板,不安心工作,一旦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或者有机会继续深造,就一走了之。这种思想上的不稳定往往会影响其他教师,并降低教学质量。

查看全文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若干思考

摘要:教师的素质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相当、素质优良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通过政策倾斜、加速代谢、整合师资、提升素质等有力举措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教师;教师队伍建设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重大项目,我国农村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校园建设等硬件方面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在硬件环境日益改善的背景下,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的、增强农村教师专业素质的软实力建设已成为乡村教育日趋关注的重点和难点,因为硬件设施只有在优质师资的充分利用下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没有优质师资,教学设施再好都等于“零”,没有优质师资,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落实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等理念只可能停留在口号,或将永远是一种美好的理想、愿望与憧憬。农村教师,尤其是偏远乡村的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结构性缺编、学历低、教学能力差等现象,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着农村教育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支持农村教师的特别政策,如: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12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倾斜政策,切实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5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围绕着怎么“下得去”“留得住”和“干得好”的目标公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了“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八大举措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1]。尽管各级政府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也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从现实的角度一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仍然堪忧,远远满足不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升330多万(不含县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再一次成为热门话题,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是一个需要持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需要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与献计献策。政策倾斜、加速代谢、整合师资、提升素质等策略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供借鉴和参考的策略与途径。

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长期以来,农村教师都是一个不太有吸引力的职业。笔者曾访谈过数名生源地来自乡村、即将毕业的师范院校的学生,问及他们是否愿意去农村当老师时,85%以上的学生毫不犹豫地说“不”,他们宁愿选择去城市私立学校或交通便捷的城市当代课教师,他们说农村的资源太少,尤其是择偶与交友方面,城市的机会更多;笔者也曾访谈过职称较高的农村中年教师,他们渴望流动的原因是想为子女创造更好的求学条件。《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的调查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到城市任教[2]。“下不去、留不住”一直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这对农村师资的储备来说是严重的“缺血”和“抽血”,留住教师、吸引教师才能为农村教育和农村孩子带来希望和曙光,提高农村教师的岗位吸引力已迫在眉睫。首先,要大幅度提高工资待遇。“造成农村学校留不住年轻优秀教师的核心问题就是待遇问题”[3]。据了解,农村教师的总体收入普遍低于城市教师,如果农村教师的工资远远高于城市教师及城市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且地理位置越偏远、自然条件越艰苦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工资越高,也许农村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教师愿意从教。《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的调查表明:如果月薪达到4000元时会有79.4%的师范生愿意去农村任教,月薪达到5000元时会有70.6%的师范生克服困难到边远艰苦农村任教[2]。其次,逐步完善农村教师医疗、养老、工伤、住房、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农村老师的后顾之忧。再次,实行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如:交通补贴、山区津贴、单身赴任津贴、寒冷地区津贴、休假、学历与职称的晋升、子女接受教育和升学中的政策倾斜和优惠等,让农村教师静心、全心投入教育教学,以创造更佳教学业绩。此外,设立乡村教师奖励制度。每年都对在农村工作的教师进行物质与精神上不同级别的奖励,时间越长、越尽职尽责、突出贡献越多的农村教师奖励级别越高,让农村教师充分感受到在平凡岗位上自己的所有付出和努力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这种肯定和认可是进一步激发农村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真情付出的巨大动力。通过一系列综合待遇的提高,让农村教师真正感受到这个职业的尊严感与幸福感,形成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样既能使原有的农村教师安心从教、专心从教,也能吸引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或在城市与乡镇工作的老师乐意从教、热心从教、长期从教,让农村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仰慕和羡慕的职业而逐渐“香”起来[4]。

二、加快农村教师队伍新陈代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