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16:29: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角色转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谈班主任角色转换
都说老师是园丁,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些比喻似乎把老师说得很伟大,很崇高。但其实做老师的都知道,我们的工作既平淡又辛苦。如果说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教师是一盏盏指路明灯,那么班主任就是最亮的一盏灯,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明显。班主任这个角色,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材,更要培育学生成人。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是使校内各种力量形成教育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渠道的桥梁。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要把班级管理好,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必须有所转变。
一、从班级事务的管理者转换为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者
原先班主任总是在遵循组织管理的一般原理、循规蹈矩地落实班级教育管理工作,认为自己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方法做。而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征程上,班主任则不单单是班级事务的管理者,更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指导者。每学期开学初,各班都要制定班级工作计划。这在班主任的心目中,理所当然是自己的事情。其实,这是家长式的教育管理。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是这个班集体的主人,所以他们有这权利,也有义务要参与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共同管理班级。对于晨会课,有很多班主任老师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其实晨会课是学生的教育阵地,但是这样的阵地并不是老师独有的。每周我在设计晨会课内容时,总会留一次给学生自行安排,内容自己定,可以是美文诵读,可以是好书推荐,也可以是大家一起来谈谈时事……老师把舞台给了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合理地安排,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展示着自己的特长爱好,那时的他们是快乐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更发挥了自己的潜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的角色更多的应是指导者,而非管理者。因此,我想班主任应该是班级管理的指导者,班级的事情要“靠”学生。“靠”学生的真正含义,已经不再仅仅是依靠学生来强化班级组织的管理功能,而是要更多地发挥其互动互促、自主发展的教育功能,是教育手段和教育目的的有机统一。
二、从学生问题的处理者转换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引导者
做班主任的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上课爱讲话做小动作,下课又爱与同学打闹,还经常闹事闯祸,在老师心目中他是个“捣蛋鬼”。通常遇到这样的学生,班主任第一次会对他进行耐心地教育,第二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就会对他进行警告,如果再犯第三次的话,那就会很生气,甚至会请他的父母出场了。这样的处理方法是错误的。一般来说,没有一个孩子是教育不好的,主要是看老师以什么样的方法去教育。而教育方法则是由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决定的。小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一点都不奇怪。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班主任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处理问题,而应该努力通过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学校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一位常年从事低年级教育的老师,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这样一件事:低年级的学生行为习惯总是很差,有的上课爱讲话,有的下课爱打闹,他遇到的这位学生很特别———爱乱扔垃圾。什么铅笔屑啊、废纸啊,他都往地上扔,但是奇怪的是不是往自己身边的地上扔,而是扔在别人的座位底下。起先我总是要求那个学生把地上的纸捡起来,放入纸篓。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这名学生还是我行我素,视而不见,没有一点儿积极主动性。这时我就开始思索,怎样才能使这学生为了班级荣誉自觉讲究卫生呢?我决定带着这位学生来到新村的一个垃圾场,在距离垃圾场很远的地方,一股臭气扑面而来,这名学生立即捂住了鼻子,说:“好臭哦。”我带他继续往前走,发现原来有很多的垃圾没有扔进垃圾厢,一群群苍蝇正围着它们转,那场景实在是很恶心。那位学生转头就想走,我拦住了他,问:“你为什么要走啊?”他说:“这里实在是太脏了,臭死了。”我再问:“你知道这里为什么这么脏吗?”他没好气地回答说:“都是那些人乱扔垃圾在外面。”我连忙表示出和他一样的反感说:“是啊,这些人真的很不自觉,如果人人都像他们那样乱扔垃圾,我们生活的环境会成什么样了啊?”这时我发现孩子的脸很红,他低下头一语不发,可我知道他内心一定在想:自己以前的行为既伤害了别人,也破坏了环境,真是太不应该了。几天过后,那位同学看见地上有脏东西主动打扫干净,自己再也没有乱扔过纸屑,渐渐地都养成了爱劳动、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之后,我就把班级卫生管理的事交给了他,他可认真了,看见谁往地上扔一片纸屑,就会马上走过去谴责他,他就像把教室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样去爱护。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是教育界对自我教育能力重要性认识的总结,也在启示着每位班主任老师在平时教育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三、从空洞乏味的说教者转换为教育活动的设计者
高职教师角色转换策略
摘要: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新教育环境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是提出了更高的角色期望,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事实上,随着整个教育系统变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问题层出不穷,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与社会的期望角色之间己经开始产生差距。因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广大教师们应该批判性地继承传统的教师角色,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内涵,建立新的行为规范。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职教师;角色转换
一、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对学校教育来说,教师教学角色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传道、授业、解惑依然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应该而且这些必须永远继承角色的本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条件下,转变教师角色不是教师一人的事,而是整个教育系统甚至是整个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职教师怎样才能适应新的技术环境,掌握新的技术方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发展,促进教学手段更新,改变教师角色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
二、树立新的培养目标观念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应把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现代教育中,教师应适应一种全新的角色,即“学生意义建构的协助者”。一是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自主能动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向学生灌输完善的知识,而是协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二是在学生进行建构式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协助者”,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
浅谈政府股市角色转换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股票市场面临的许多问题与政府在股票市场中的角色、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定位密切相关,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随着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导致的负面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政府应当调整其在股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减少对股票市场过度直接干预,实现政府角色的合理转换,从而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股票市场政府过度直接干预角色转换
自1990年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规模迅速扩张。但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困扰着我国股票市场的成长和走向成熟。部分学者认为产权、政府行为和转型等方面的缺陷是导致股票市场诸多问题的制度根源。
我国股票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1985年后由于拨改贷,财政拨款停止,国有企业融资来源只有依靠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于我国国企而言,债务融资一般指银行贷款。银行完全由国家控制,这使得通过银行向国有企业提供金融资源成为可能;政府拥有强大的控制力,行政性分配金融资源,保证了体制内经济的平稳增长。但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及行政干预,银行主导下的金融支持政策致使我国的国有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累积了巨大的风险,同时,过于依赖银行使得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过高。政府转而关注通过资本市场渠道来实现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股票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密切相关。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股权融资终极控制人类型“优势”远较债务融资突出,不仅无需偿还利息,本金也无需偿还,资金作为一种稀缺的要素,在这里成为“免费的午餐”。在政府的控制和主导下,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由国有企业组成。表1列出了2003年上市公司控股特征。由表1可知,即使将乡、镇政府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列入非政府控股类型,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在2003年仍有76%。2000年以前这一比例更高。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以配合国有企业改革为前提而产生和发展的,股票市场的战略定位是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政府是以牺牲和扭曲股票市场的本性和功能为代价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维护社会及经济的平稳转型,这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股票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股票市场原有定位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股票市场的核心功能—资源配置功能被严重削弱,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的主导和扭曲所造成的代价也越来越高昂。在股票市场中,政府作为监管者要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又是特殊利益主体,存在强烈的自利性倾向,二者存在尖锐的角色冲突。因此应当重新审视和思考政府的在股票市场中的角色及股票市场的定位。股票市场定位不应再仅仅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附属物,仅仅被视为免费或廉价资金的供给机器;从股票市场中承担的角色而言,政府的视野应更宽广,不应仅仅从国有上市公司的视角,更应从包括各类企业和公众、投资者在内的全方位的角度看待股票市场。
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透析
本文作者:李美加张向宇工作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预防口腔医学教研室
提前熟悉医院环境。实习生在进入医院之前,应当要求进行院前教育,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要有所了解,对自己所实习的科室以及相关科室要提前熟悉,才会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得心应手。有些学生一入校门就经常到临床见习,熟悉医疗环境,领先一步,在进入实习时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多动手操作不断积累经验。刚刚从学校转入临床,身份也随之改变,从医学生过渡到实习生,无论是什么轨道的实习生,临床技能的熟练掌握都是我们实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一旦进入临床,接触到患者,就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甚至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性错误都会出现,畏手畏脚,不知道如何融入到新的环境中,看到指导教师在与患者沟通以及操作的过程中,不知如何抓住重点,更不知道如何帮助教师完成接诊的过程,慢慢熟悉环境之后,自己接待患者,之前没有注意的问题也成为了问题,特别是很细小的动作及细节。比如,光固化树脂照射的厚度,酸蚀的时间,隔湿的技巧等等,小问题成了治疗失败的原因。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智力负荷,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巩固理论知识,特别是实习过程中所见的病例,理论结合实际,实现实习效果的最大化。实习生要抓住机会,积极主动地去接待病人,与病人沟通,从简入繁,循序渐进,多请教,多练习,不要擅自主张,保护了患者,同时也保护了自己及带教教师。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实习生除了在操作方面注意外,也要注意其他的辅助方面,临床中通常会出现理论与实际病例的不一致,如病例的书写,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病例的书写,争取做到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有证据可查,以及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比如和患者沟通,告知可能出现的后果,如患儿不配合会出现粘膜划伤,断针,以及试行的治疗方法,在与患者沟通之后,要落实到书面上,这也是一种医疗保护作用,要铭记老师从接诊到结束的每一步,并能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日后的工作中。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医学是不断地进步和不断地更新的,临床治疗方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在临床中,实习生会见到课本上没有提及或者是没有详细介绍的先进技术或先进设备,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了解其作用,使用方法,掌握其要领,如儿童口腔科室的无痛麻醉技术的应用。还要大量的阅读文献,参加会议,阅读期刊杂志,丰富和开拓自己的视野,做到与时俱进。
实习生在刚刚实习阶段缺乏信心,实习医生接诊信心不足,心情紧张,操作不熟练,沟通能力差,患者不信任。与患者沟通,虽然不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但口腔医学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动手进行临床操作,带教老师和学生是医患沟通中最短最有效的一层,也是医患沟通减少矛盾及防止矛盾激化的关键层,所以,学会沟通不仅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起到康复作用,还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待患者我们要有足够的责任心和耐心,及时请教上级医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来感染和感化病人,出了问题不能得过且过,一定请教老师,对于小患者,注重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家长充分沟通,充分掌握病情,与患者成为朋友式的关系,让患儿最大限度地配合。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能够避免更多的纠纷,对患者要“丑话说在前头”。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专家门诊学习,学习病史的采集和门诊病历的书写。实习生自己也不能太心急,进入诊室,每件事都不是小事情,多虚心请教,指导教师可以先安排实习生进行患者秩序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患者,增强学生的信心。诊疗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讲求艺术性,比如对学生操作中的错误,不要当面严辞批评或过于直接地指出,而应提示以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加以改正,既可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又维护了病人的利益,减少了病人的疑虑。学生以医生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这样做既可增加学生作为一名医生的荣誉感,又能同时唤起其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感,在病人面前也有助于维护医生的权威性。这些均有助于提高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和诊疗氛围161,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偶尔会听到同学们的谈论,诸如患者有多挑剔,不肯让实习生看病,小题大作之类的话语,虽然穿着白衣,实习生依然是学生,是踩着病人肩膀成长起来的,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对每位患者保持一颗仁爱之心,即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应如此,即对每位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应贯穿整个实习生学习期间乃至一生。“医者仁心”,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它主要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三方面的关系。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发展对医学研究生的医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医德修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医德培养的重要环节,自我修养的提高是内在因素,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才能更真切的体会病人所想,病人所需,己所欲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医生才会换来患者的满意的微笑,面对患者语言可以退让,但是病情及治疗坚守自己的原则,凡是有度,我们为了换医患关系的和谐,为了减小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尽量做到让患者满意,尊重患者的合理要求,但是对于不愿配合医生工作,甚至违背医生职业操守的无理要求,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也是对患者和社会负责。
浅谈音乐教师的角色转换
一、从单纯的传授式教学向激发式教学转变
在强调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的今天,教师只会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等。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有一些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首先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首歌曲都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创设情境,通过语言描述、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有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等形式,使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喜欢音乐课。2.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人的成才至关重要,小学音乐课应成为自信心培养的舞台。在音乐课堂中,有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极其紧张、害怕;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像在背书;有的甚至不喜欢唱歌。针对这些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教师应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让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二、从教学强制者向教学督导者转变
1.营造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跳动的音符,比如教学生识别音符,教师可以先开展“小猴摘桃子”的游戏,让学生主动扮演小猴子,并结合游戏教音符,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就学会了抽象的音符。2.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教师能备好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好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探究好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进而在课堂上组织好、监督好。学生的主体性重点体现在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以《蜗牛与黄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可以单独扮演,也可以团队协作,这种样式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3.认真研究教材,敢于突破常规,适当加一些新元素。有一位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等方式听到最新的流行乐曲,而音乐教材选用的很多歌曲都是优秀甚至经典的,但遗憾的是,今天的音乐教学很难融入新鲜元素,何况音乐课并非“主课”,很多学生不重视,认为这门课可上可不上,他建议在新的教材中引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提高学生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突破常规,在不违背教学宗旨的前提下,适当给音乐课注入新鲜血液,加一些流行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歌曲,增强课堂的时代性。
三、从专业追随者向专业领跑者转变
教师应该用研究的态度对待工作,用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科学规划研究内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要敢于探索和钻研,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教学之路。1.研读教材,提升教师学科技能。研读教材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技能,也是最重要的专业技能。教师研究教材的效果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打破教材结构体系重新进行组合,使教材呈现的知识脉络更加清晰,从更合理、更适合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2.研究课堂,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学生是教师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开辟自己的专业特色教学方法,研究好课堂,找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之处,并加以改正,课堂上着力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课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做才能找准教学的着力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诠释当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韩愈曾说,“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21世纪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已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作为为教育注入生命血液的高校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在这场以创新教育为中心的变革中,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并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准确地转换角色,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并成为推动这场变革进程的合格主力军。
一、高校教师角色转换是时展的必然
当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时,传统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将不再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传递者的角色发挥作用。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角色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的教育技术,不论物化形态的还是观念形态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也必然对教育的社会地位、知识传递模式、教育目标、课程、大学生和教师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将改变人们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也意味着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必然发生转换。信息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向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室、讲台、黑板、课桌以及板书、演示、批改作业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对教师来说都是极为熟悉的,而且,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这种环境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当这一切被网络、屏幕、信息化信息、统一的印刷文字等技术支持的产物代替时,教师的挫败感是可想而知的;更重要的是绝对控制的地位已不复存在。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不再主要以语言为唯一的交往手段,而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交往手段的多元使得教学能在更大的空间展开,更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目标。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育目标、观念、课程及师生关系的逐步转变迫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要求他们走出传统的角色,继而扮演新的角色,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已成为了时展的必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信息教育技术对教师挑战不是教师职业的消亡,而是教师对自身职业角色的重新审视、重新定位。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落实,也关系到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我国在人才竞争方面的地位。信息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教育由传统的封闭式走向了信息的开放式,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提高了教育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教学的效益。由于信息教育技术手段把传统上由高校教师、大学生构成的人与人的教育系统发展成为教师、教学机器、大学生构成的人与机器与人的新型系统,教师由台前被推到台后,尽管如此,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发动教师、依靠教师。所以,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师需要认识信息教育技术的变革对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在“人与机器与人”的新型教育系统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唯其如此,才能自觉地抢占教育的“制高点”,才能承担信息教育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二、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角色的转化策略
(1)大胆创新,转变高校教师的教学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新的教育技术,高校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技术,利用科技兴教、科技促教,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关键。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以往的“知识型”“应用型”人才向“创新型”“创造型”人才进行实质性的转变。向大学生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如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促使他们更为全面地自我发展。信息教育技术改变了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使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从而知识传递者这一传统角色开始发生改变。计算机网络使大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获取来自教师以外的大量知识信息,教师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但教师仍然是大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者,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加强对大学生的育人工作,培养大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健全高尚的人格。具体来讲,要在以下几个结合上下工夫。一是人机交互的教学与传统的课堂面授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来取代自己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应适当增加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环节。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不仅是语言、行为的交流,更是师生心灵和情感的交流。在大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中,教师起着无可替代的示范作用,通过知识的讲授,教风的熏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把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传递给大学生,为大学生树立做人的榜样。二是传授现代科学知识与塑造人文精神相结合。网络信息的庞杂,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容易让大学生在信息世界里迷失方向,失去判断力。教师在传授现代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会大学生识别网络信息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培养大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理性认识。可以通过学科渗透、文理融合,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三是课堂教学与课外交流相结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频率减少,师生的课堂交流机会也减少了,教师可以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外时间,或借助网络载体如MSN、QQ、飞信等与大学生谈心,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与大学生在心灵上息息相通,从而给大学生以启迪心智、健全人格的完整教育。
(2)突破界限,树立教师全新的合作观念。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界限,使“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支持地理上分离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更公平地获取专门知识、信息的途径,因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以往制度上分离以及个体之间的工作相互隔绝的状况。首先,需要构建教学师生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大学生已经成年,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不同的见解,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提出质疑,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进行实验以求证自己的假设,可以在网络上畅谈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理解承认、相互敞开和接纳的社会性关系。其次,在现代教育研究中,教师可以合作研究、交流;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不同地域的教师也可以合作,设计课程、开发教学软件,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再受常规教室束缚,协作交流的范围可以从班上的小组扩展到整个班级以及班与班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甚至校与校之间,大学生的学伴可能是同班同学,也可能是另一国家的大学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大学生进行交流研讨,促使大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发展。
探求角色转换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英语有效教学的概念,说明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随时都需要变换,角色转换对英语有效教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移动;角色;有效教学;多元智能
从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来界定有效教学,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带来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的教学。学习不是单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借助教师的帮助构建知识的过程。达到此目标,才是真正意义的有效教学。
真正做到有效教学,要提高教和学两个主体效率。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五个步骤:一是酝酿气氛,引起注意;二是提示目标,复习旧课;三是介绍新课;四是指导与操练;五是练习与巩固。在上述五个步骤中,教师始终观察着全班的反应,保证大家都能明白、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角色转换。
1.酝酿气氛,引起注意
课的开始,教师是引路人,把大家引入学英语的意境里,可提问或谈论一些比较轻松有趣的话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大家说英语的积极性,如DidyouwatchTVyesterday?DoyouknowPremierWenjiabaocomebacktoBeijingafterhissix-dayofficalvisittoJapan?总之,谈论的话题要比较容易、简单,使大家都能参与,克服怕羞怕说不好的心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鼓励大家积积运用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以致用。
信息时代中教师角色转换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各类学校的教育模式也发生极大改变,数字化教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时候,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知识的辅助者,学生能够通过更多渠道来获取相关知识。但是,实现教师角色完美转换是一条艰难的道路,还需要探索出最佳的转换路线。
关键词:信息时代;教师;角色转换;教学改革
中专学校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社会生存技能的重要教育基地[1]。在过去,中专学校采用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随着信息时代到来,怎样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优化传统教学方式成为学生、学校、家长、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来更好的适应新的教学方式。
一、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到来,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发生较大改变,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只有具备信息素养的教师才能满足现今的教学方式。但是,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中专教师。由于中专学校对教师的要求较宽松,导致中专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较为落后,很多中专教师都只会照着教材来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教学方式,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具体来说,中专教师信息素养低主要表现为:第一,教育观念老旧,教师缺乏对相关知识的全面认识,而且无法有效利用信息手段来处理大量信息,没有将信息应用到教学的信息意识;第二,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够,无法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来获取最新、最全的教育资源;第三,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但由于知识面狭窄的原因,导致信息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提升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应用水平[2]。
二、信息时代中教师角色转换思路
论高校德育教师角色的时代转换
摘要:本文认为信息时代高校德育教师角色应实现三个转换,即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要从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在教师和教材教法的关系方面,要从遵从型向创造型转换;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要求来说,要从单一性的讲授者向更丰富的角色转换。
关键词:信息时代;高校德育教师;角色转换
角色是指与人的地位相对应的行为模式。教师的角色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中所持有的社会身份和地位,所承受的社会期望和自我期望,以及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的一整套行为。每个时代都对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并且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师角色的内涵也日益丰富。德育教师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其角色定位不仅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影响到学生个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和认识。而德育教师角色能否恰当定位,主要就在于其能否适应时展的要求。
我们当前正处在信息时代。信息时代以其全新的要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使高校德育深受影响,德育观念、模式、方式和方法受到冲击并向现代化转向。在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变过程中,重新为德育教师进行角色定位是新时期德育实践的迫切需要。本人认为,高校德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应体现以下三个转换:即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要从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在教师和教材教法的关系方面,要从遵从型向创造型转换;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要求来说,要从单一性的讲授者向更丰富的角色转换。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方面:由权威者向对话者转换
在传统的德育中,教师作为社会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人,代表社会实施教育,是社会权威的代表,对学生具有绝对的影响力。教师的形象大致可分解成三种角色:一是道德知识的占有者和代言人,在师生结成的以道德知识授受作为基本内容的师生关系中,客观地存在着知识占有的不平等,教师在学生道德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自然把教师当成了知识的化身,教师也往往以知识代言人的身份自居。二是道德的化身与道德规范的训诫者。传统德育中教师常常以师表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的视线里,作为道德的化身向学生训以各种行为规范与准则,对学生的言行品性进行评说,以规范者的姿态来调节学生言行。在学生[中,教师往往被期待成智慧的化身,理性的源泉,他们必须意志坚强,有强烈的使命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求功利、反求诸己、自我克制的道德楷模。三是社会要求的代表。德育的基本矛盾常常被表述为学生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社会要求的代表,他们代表祖国、代表党、代表人民、代表学校,甚至也代表家庭,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道德要求,对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的道德规范采取强制灌输方法,重智轻德,忘却学生知、情、意、信、行的整体性,重教轻学,教师主宰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缺乏对学生主体力量的重视与张扬,相应地使学生成了道德知识的容器。
股市政府角色转换论文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股票市场面临的许多问题与政府在股票市场中的角色、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定位密切相关,这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但随着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导致的负面作用日益突出,因此政府应当调整其在股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减少对股票市场过度直接干预,实现政府角色的合理转换,从而促进股票市场的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股票市场政府过度直接干预角色转换
自1990年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规模迅速扩张。但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困扰着我国股票市场的成长和走向成熟。部分学者认为产权、政府行为和转型等方面的缺陷是导致股票市场诸多问题的制度根源。
我国股票市场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
1985年后由于拨改贷,财政拨款停止,国有企业融资来源只有依靠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于我国国企而言,债务融资一般指银行贷款。银行完全由国家控制,这使得通过银行向国有企业提供金融资源成为可能;政府拥有强大的控制力,行政性分配金融资源,保证了体制内经济的平稳增长。但由于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及行政干预,银行主导下的金融支持政策致使我国的国有银行产生大量的不良资产,累积了巨大的风险,同时,过于依赖银行使得国有企业的负债率过高。政府转而关注通过资本市场渠道来实现对国有企业的金融支持,股票市场的产生与发展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密切相关。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股权融资终极控制人类型“优势”远较债务融资突出,不仅无需偿还利息,本金也无需偿还,资金作为一种稀缺的要素,在这里成为“免费的午餐”。在政府的控制和主导下,上市公司绝大部分由国有企业组成。表1列出了2003年上市公司控股特征。由表1可知,即使将乡、镇政府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列入非政府控股类型,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所占比例在2003年仍有76%。2000年以前这一比例更高。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国的股票市场是以配合国有企业改革为前提而产生和发展的,股票市场的战略定位是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服务,政府是以牺牲和扭曲股票市场的本性和功能为代价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维护社会及经济的平稳转型,这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股票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股票市场原有定位的局限性日益突出,股票市场的核心功能—资源配置功能被严重削弱,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的主导和扭曲所造成的代价也越来越高昂。在股票市场中,政府作为监管者要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又是特殊利益主体,存在强烈的自利性倾向,二者存在尖锐的角色冲突。因此应当重新审视和思考政府的在股票市场中的角色及股票市场的定位。股票市场定位不应再仅仅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附属物,仅仅被视为免费或廉价资金的供给机器;从股票市场中承担的角色而言,政府的视野应更宽广,不应仅仅从国有上市公司的视角,更应从包括各类企业和公众、投资者在内的全方位的角度看待股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