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乐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14:46: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学音乐快乐教学探讨
【摘要】快乐教学体现了老师教学的责任,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才刚刚开始,音乐快乐教学为小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小学生的互动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本文探讨了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的相关策略,以期与广大同仁交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快乐教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教育思想也发生了极大转变,在近些年来,教学中出现了快乐教学的思想,所以快乐教学法在近些年成为了新的教学指导方向。这种新的教学理念非常有助于学生们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提前备好课,想想课堂上怎么跟学生互动交流,因为加强和学生的互动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时刻注意学生的想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把学生带到那种积极活跃,具有带动性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享受学习中的乐趣,保持愉悦的心情在课堂上积极上进。
1.时刻注意学生的想法,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了解学生的心理,现代的小学生都有一种心理,就是恐惧、退缩、心里不成熟,面对外界的事物会躲避,所以小学生更需要从内心被关爱,而不是强硬的上下级的师生关系,应该从小学生的内心进入,友好交谈,关爱和呵护小学生先成为好朋友,进而使课堂活跃不那么死板,打破学生恐惧退缩的心理,反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1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积极互动。课堂上需要轻松的学习氛围,但同时也要遵守课堂纪律,需要注意的一点儿是,纪律绝不是苛刻的。小学生的学习就需要放松心情,减少他们的心理负担。比如,在一篇课文中《新年好》,作者开始自己先道出了对新年的理解,把整个课堂带到了一个过新年的课堂当中。先说出老师小时候都是怎么样过新年,继而问了同学他们是怎样过新年的,学生们争相讨论,一片热烈,他们有的说放鞭炮,贴春联,什么迎客松啊,还有的说穿新衣服,串亲戚拜年等等。想想过年都有过年的祝福,过年的歌曲《新年好》,老师顺势说了一句“大家想不想学?”又把学生带动起来了,在欢声笑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事实说明,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需要合理融洽的课堂氛围。1.2多加鼓励学生,使学生主动性增强。学习中,老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从内心对学生的肯定,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得更好。从学生的心理来看,小学生需要更多的鼓励,鼓励教学也是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举例来说,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曲学习中,因为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这类歌曲,学生们本来学起来就困难,加上歌曲本身也有难度,更加打击了学生们的信心。在学习中,果不其然,这些音乐的发音和音乐节奏使学生陷入了难题,多次练习效果不佳,学生多少也肯定有灰心丧气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振作,鼓舞学生们,为学生鼓气,了解学生的情绪,用真诚的话语打动学生,耐心的教导学生,而不是一看到学生不会,用斥责埋怨的语气训斥学生。老师问,同学们有信心吗?同学们也说有信心。在之后的练习当中,也进步了很多。所以多加微笑真诚的鼓舞学生能给学生学习带来乐趣。
2.多样化教学,增加新颖的教学方法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的地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音乐教育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器乐教学能有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将针对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器乐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提升音乐教学课堂质量,全面促进音乐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器乐教学;音乐教育;地位
伴随时代的更迭和教育观念的革新,素质教育在我国不断开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成为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目标。音乐教学是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器乐教学,能有有效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实现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为以后更加深入的器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音乐人才的培养做好基础教育保障。
一、器乐教学能够陶冶学生情操
中小学器乐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在教师的引导下赏析优秀的音乐作品,并从作品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意境;另一方面在与对简单乐器的使用和演奏。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当中,这对于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小学器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使用简单的乐器进行演奏,最常见的就是口琴,性价比很高,学生通过对口琴的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实现中小学器乐教学的基本教学目标。
二、器乐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信心
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教学的运用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地完善,其中职业学校对音乐的审美教育也是相当的重视。音乐教育对于今后的音乐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全方面培养音乐审美教育对学生今后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于职业学校中的音乐审美教育来说,音乐审美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一、职业学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论述
对职业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来说,职业学校还是比较注重音乐审美教育的,并且正在逐步地演变成职业学校课堂上的重点内容,将音乐审美教育深入课堂,让学生们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增强自己的艺术塑造能力。在不断地教学过程中慢慢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的提升,令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以改善。在教育部门对教育体制的不断改良下,音乐审美教育逐渐成为人们所重视的内容,并在课堂中学生们还能够不断地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素质。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职业学校的音乐
教育中的影响力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够顺利地进行,其前期工作就是在课堂中不断地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教育。音乐教学是一种实践性的工作,老师在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将会在学生实际操作中展现出来。另外,通过老师的一番开导,学生们的感情体验将会进一步加强,其音乐水平也会随之加强。倘若职业学校对学生的音乐教育中缺乏音乐的审美教育就无法让音乐的教学课程正常进行。因此,在音乐审美教育的协助下,职业学校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就能够得以进步,为音乐课堂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职业学校在音乐教学中所需要遵从的重要内容,音乐审美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为自己分辨事件的好坏以及在音乐教育中学生们用来净化心灵、提高判断能力以及个人修养。身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处于成长期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力是极具可塑性的。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逐步地完善学生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能够不断地提升学生们的个人素养,明确地指引学生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强化职业学校的教学水平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初探
摘要:高职高专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适合市场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声乐教学是学校为了培养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而创办的教学课程。本文通过对高职高专声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声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高专声乐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同时,也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着重强调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发展和完善好高等音乐教育。
一、高职高专声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方面也更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声乐课程作为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被列为高职高专院校的重点教育课程。笔者通过对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声乐教学相关文献的研究调查,发现了各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高职高专院校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很多学校在招生的时候都会感觉到有压力,学校领导不仅担心招不到学生,更担心招到的学生声乐基础差,这给声乐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很大压力。(二)没有建立良好的师资团队。很多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师力量不够平衡,有些发展时间比较长的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会比较强,但是也有许多新升格的院校,因为学校发展的时间短,导致师资团队之间没有得到充分的完善和磨合,所以师资力量就会较弱。(三)声乐专业教学模式不够完善。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是采取一对一上课、小组课以及集体大课的教学模式,大都忽略了声乐专业的学生进校的基础,采用一名教师对多名学生进行声乐教学授课方式,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不高。
二、高职高专声乐课程内容的安排与改革
探究小学音乐课寓教于乐教学形式
摘要:音乐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感受:教师讲得多,学生悟得少;机械练习得多,兴趣激发引导得少。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实施快乐音乐教学,让学生重拾对音乐的热情、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享受快乐,真正做到在“乐中学,学中乐”。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兴趣“悦”
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孩子的感受:在歌唱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反复练习演唱得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孩子感到乏味;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讲得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感悟的少,学生感到木然;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对动作到位要求得多,情感抒发与体验的少,学生感到紧张;在器乐演奏活动中,机械练习得多,激发引导兴趣的少,学生感到枯燥。在这样的“活动”中音乐的教育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的愉悦,“快乐”又从何而得?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跳、好唱,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笔者认为在这个时期有必要实施快乐音乐教学。本文所讲的“快乐音乐教学”是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是以转变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为目的,以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手段,开放教材、开放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及创造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只要有快乐相伴,他们就一定能在广阔无垠的音乐天空自由翱翔。以下是笔者实施快乐音乐教学的一些浅见:
一、体验感染
相对于语数等主要学科而言,学校及学生不太重视音乐这门课程,一些音乐教师也对音乐课的教学敷衍了事,没有用心进行教学设计,也没有把自己的真心和热情投入进去,学生上音乐课自然就兴趣缺失,乏味起来,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与快乐,长此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对音乐失去乐趣,不喜欢学习音乐。笔者认为老师的感情对孩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童心,从儿童的视角上去观看世界,才能真正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想象他们所想象的,体验他们所体验的,快乐他们所快乐的。只有自己认真对待音乐课,率先融入快乐的情绪之中,学生才能被你的快乐所感染也跟着找到自己的乐趣,一起快乐起来。如在教学《我是小海军》这首歌中,我戴上了一只借来的海军帽,学着“解放军”走路的姿势神气地出现在音乐教室。孩子们顿时嚷开了:“哇,老师真神气,真像一位海军战士。”“我也要做一名小海军,我也要带海军帽。”我故意厥着嘴对学生质疑道:“这可不行,借给老师海军帽的海军叔叔说了要先学会《小海军》这首歌曲的小朋友,才能得到这只海军帽。”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我调动起来,他们你追我赶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学会了这首歌曲。
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声乐教学是高专音乐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就当前情况分析,大班集体授课模式是教开展的学主要方式。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关键词】高专院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进入高专音乐教学专业学习的学生,有一定的声乐基础,但是他们之间还是存在差异的,有些人的声乐基础是临时抱佛脚但是这其中也有人的声乐基础是比较好,从这个角度来看,大班级体授课是不太适用的,基础好的学生在课上学不到使他们提升的东西,而基础差的学生有时候会听不懂教学内容。长时间采用这样的授课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明显的不利状况,不理想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导致学期考核的简单化。因此,从各方面考虑,全面进行教学改革,创新高专音乐教学模式是今后高专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体现。
一、高专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现状与问题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这是教育的目的体现,高专音乐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教育,还应该对学生将来从事的业务奠定扎实的基础,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这些学生将来大部分都会从事小学音乐教学,所以要通过让他们学习职业道德相关,培养其敬业能力。从上述阐述来看,声乐教学培养目标应该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因此要侧重学生音乐天赋和音乐潜力的开发;为学生提供学习音乐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教学环境,尊重学习音乐的兴趣,从总体上对其音乐素养予以提升。教学过程应该因材施教,从学生自身特征出发,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学生的就业方向着手进行培养,更多的在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目标与就业目标的吻合。大多数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往往会体现他的老师的影子,这一点高专院校的声乐教师也不例外,他们会按照自身学习的过程进行授课,虽然这种授课也经过了专业的训练,但是其效果并没有多显著,授课对象的声乐学习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展,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方式并不一定适合现代学生。实际高专院校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与专业音乐学院的模式也不一样,因此教学要从培养目标入手,一方面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教学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实践操作环境。
二、高专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建议
高职音乐教育器乐教学探讨
摘要:音乐教育中关于器乐类的教育十分重要,高职教师应对于现阶段具体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因材施教,对于教学模式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职学生对于器乐的学习动力,一定程度上是源于兴趣,因此就兴趣的植入方面扩宽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从根本的思想上将音乐融入生活。教学模式包括对于现阶段的学习情况的分析和融入一定内容的教学板块,让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课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将知识和思想传授给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将学习知识的能力通过日常的教学输出给学生,方法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都是长时间的工作,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可以采用综合素养发展模式,方法可以分为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和实践训练等,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可以高效的达到教学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应学生的对于基础能力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高职音乐;器乐教学;方法讨论
高职音乐的教育模式需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器乐方面的学习,有些同学是具有基础的,但是更多的同学的基础比较薄弱,或者仅仅对于一两种的器乐能够操作,但是音乐是思想的学习,器乐更是对于方法的学习,学会核心的方法就需要学生自己探究,对于不同器乐的内涵进行解读,找到不同的方法来破解并且能够熟练应用,高职的音乐课程主要分为课前教师发放资料,对于课程进行提前规划,让学生对于课程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和预习,在课堂上对于重难点问题进行突出解答,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和小组讨论的重要性,可以采用结对子的形式宣传合作共赢的理念,让学生通过互帮互助的模式来加深感情并且互相提升技术[1]。
一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的制定与分析
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采用综合素质培养的模式,对于现阶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有益于思维的开放化和能力的提升,现阶段社会上需要的人才是综合能力突出的,不需要只能够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对于学生的器乐培养可以在小组的基础上定时的训练,并且以日常小测来督促学生对于器乐进行学习,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初步激发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开始,要进一步利用实践的方法和思想的引导来逐步替代强制的要求,强制的模式下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只有对于事物的看法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才能够将音乐融入生活和思想。很多音乐界的大师并不是一味的靠操作性的练习和应付考试,他们是对于音乐思想的理解和内化,有位音乐家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到:"对于音乐这个词汇或许我并不认为它是一门学科,他更像是我的一个亲人,我的每一次演奏都是在和他交流,将彼此的思想进行交换,这样才能让我沉醉在音乐的殿堂。"这句话也是点醒了更多在音乐殿堂门口徘徊的人,很多人靠着训练已经走到了音乐的大殿前,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够发现音乐之门的眼睛和灵感,因为从基础课程培养的时候就已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思想仅仅的想到的是曲子能不能弹好吹好,而不是对于音乐的探索和改进,如果理解美的理念就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改造美,不能够仅仅依靠前者总结的经验来循规蹈矩,要在遵循大规矩的状态下发展创新,高职院校之前大多是为了对口的培养幼儿园,小学或者中学一些院校的音乐老师,而一味的培养其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但是对于思想素质的培养却造成一定的缺失,教师作为直接接触青年少年的职业,要重视多元化思想的培养,不能够仅仅的在意知识的培养,更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在社会的优胜略汰中保留下来发展自己。做好器乐教育的改革工作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音乐思想的内化。提出优化改革音乐器乐发展的具体举措,对于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是必要的,因此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于实际措施进行改革,争取实现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二高职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方法途径的分析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美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声音形象和风韵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精神力量去激励学生,逐渐培养学生欣赏美、审视美、创造美的素质和能力。而传承式的音乐模式往往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了必要的情境设置和兴趣的培养,结果是学生学习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功半事倍。因此,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常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由之路。例如歌曲《动物说话》,这是一首非常形象生动的歌曲,在学生初步学会唱这首歌时,提示学生说出小动物的神态、动作,鼓励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边唱歌边表演,很快乐学生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教师加以引导“:你们还能不能说出其它的动物?”同学们都踊跃地说着“:小羊说话咩、咩、咩。”“小狗说话汪、汪、汪。”……并让学生用歌曲的形式唱出来。
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主要是通过情感的交流而实现的。而音乐教学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共同合作,通过听、唱、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再把对音乐的美、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共同表达出来,以达到师生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活动。现代教学过程,不仅是受教育者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是师生间多向、多形式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的过程。而现代教育又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融洽、和谐、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信赖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合作充满温馨、充满民主、充满平等,让师生在合作共处中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三、开拓自由、充满想象力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技能性较强的学科,虽然人人都喜爱音乐,但每个人对音乐表现出的感受、情感、态度却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喜爱民族音乐、有的喜爱流行音乐、有的喜爱戏曲音乐……在音乐教学中,要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充满想象力的表现空间。音乐不像其他课那样要求安静,音乐课要创造轻松活跃、欢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让想象力张开翅膀翱翔于音乐的天堂,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要尽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比如教学歌曲《小青蛙找家》时,先讲述一段故事:有一天,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都长大了,该自己去劳动了。”于是小青蛙们高兴地到田里捉虫去了。它们跳着、捉着,捉着、跳着,不知不觉地离家越来越远。小青蛙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它急坏了,不停地叫着,好像在说“: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此时教师问“: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小青蛙找到家呢?”一下子学生的学习劲头被调动起来,纷纷表示能帮助小青蛙找到家。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观看图形谱,各自踩着荷叶,听着歌曲,学习歌词,学起来轻松愉快,意犹未尽。学生们就在一个故事、一幅画、一段录音的激发下主动地参与学习。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兴趣就特别浓,一旦有了兴趣,那么参与的积极性也就大大提高了,而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也就蕴含于其中了。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不单单是局限在思维一个方面,还要适当地给他们形象、具体或行动上的自由,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挑战性。如在即兴舞蹈的教学中,让学生随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创编,尽管有的动作是那么的稚嫩、笨拙,却使每个同学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音乐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使枯燥单调的课堂变成一段欢乐愉快的惬意时光,既给学生紧张的学习提供一张一弛的调节,又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
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显著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大多数学科的进步和发展都是飞快的,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其高度的重视。在中小学教育中设置音乐课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第一,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舒缓和调节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压力,第二;学习音乐课程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对音乐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认识和掌握;第三,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德育和美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本文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的教学方式所具有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歌唱教学;器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是蒸蒸日上,不同学科都有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发展,针对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其中在学生艺术素质培养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科学设计和规划的音乐课程。通过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排解学生心中的烦躁,缓解学习压力,还可以从中学习到有关音乐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音乐课程为基础可以使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有更长久地发展。
一、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歌唱教学的作用
就我国现阶段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教材以及教程的选择上,中小学音乐教师最常用的一种音乐教学方法就是歌唱教学法。对于歌唱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它并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歌唱的技能,也并非只局限于对学生歌唱的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歌唱学习过程中对乐理和视唱等方面的基础音乐知识由浅至深逐渐掌握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歌唱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将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地与音乐学习和体验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和掌握歌唱方面的技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此为基础,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艺术节或者歌唱比赛的实际活动时,就可以在表演中给观众呈现比较完美的表演。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众多的家长和学校都比较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而且在学前便开始让孩子进行专业音乐学习的人数急剧增多。在其中,大多数都是以歌唱教学为主,因为歌唱教学它具有成效快和效率显著的特点,而歌唱教学也是大部分音乐老师带领初学音乐的学生进入到音乐世界的一种最基础的方式,同样也是中小学时期普及音乐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首先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已经开始实施歌唱教学,在幼儿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更为深刻,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逐渐将歌唱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科学有效的调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采用歌唱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音乐认知和感知以及实践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其次,通过歌唱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和学习音乐的相关知识,当学生在进行歌唱的时候,对音乐音符高低的把控以及节拍的强弱都可以用自己的声带来直接感受,并且通过伴奏音乐可以对音准节奏和它们之间的呼应配合逐渐了解和掌握。再者,通过歌唱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基础素质,包括对歌唱能力和对音乐记忆能力、音准以及节奏之间的把控能力,甚至还有在实际的表演中所展现出来的舞台风范等。
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的作用
道教音乐研究综述
一直以来,道教音乐研究的重心都集中在汉族地区。发端于本世纪50年代的近现代道教音乐研究,即是始于汉族地区的,这从50年代中后期进行的几项对道教音乐的搜集、整理工作均可以反映出来,例如:50年代以中国音乐史学家杨荫浏等学者组成的湖南音乐普查小组,对湖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进行了普查,其中对湖南衡阳地区的道教音乐等作了调查,并与以文字、记谱方式和佛教音乐等的调查结果一起登载于《湖南音乐普查报告附录之一宗教音乐》中;其后,相继有《苏州道教艺术集》、《扬州道教音乐介绍》等汉族不同地区道教音乐资料问世(注:《湖南音乐普查报告附录之一宗教音乐》民族音乐研究所编,该所1958年油印,音乐出版社1960年出版《苏州道教艺术集》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1957年油印《扬州道教音乐介绍》扬州市文联编,1958年油印)。自70年代中后期,中断了20余年的道教音乐的收集和整理又重新复苏和兴起(仍主要集中于对汉族地区道教音乐的研究)。上海音乐学院研究者陈大灿等开展对上海及其临近地区道教音乐的录音录像工作;武汉音乐学院部分师生对武当山道教音乐的收集整理;中国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的一些学者,分别对北京白云观、沈阳太清宫、四川青城山等宫观的道教音乐进行的收集整理等。此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音乐资料馆先后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香港圆玄学院和《人民音乐》编辑部等联合,分别于1983年和1989年在香港召开了“国际道教科仪及音乐研讨会”和“第一届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199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道教协会等单位在北京白云观召开了中国道教音乐学术研讨会;1991年香港圆玄学院、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研究》编辑部和沈阳音乐学院在香港联合召开了“第二届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这一切促使以收集整理为基础的对道教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的局面正式形成(注:参见曹本冶、史新民《道教科仪音乐研究现状与展望》载《音乐研究》1991(4),页65~66)。
从整体来看,近年来学术界对汉族地区道教音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加强,研究地区和范围有所扩大,研究成果也不断推出。这些成果主要来源于伍一鸣的《江南道教音乐的由来和发展》、甘绍成的《川西道教音乐的类型及其特征》、陈天国的《潮州道教音乐》、曹本冶的《香港道教全真派仪式音乐初述》和《道乐研究与香港道乐》、吴学源的《昆明道教“清微派”科仪音乐探析》、潘忠禄的《巨鹿道教音乐》、张鸿懿的《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吕锤宽的《台湾天师派道教仪式音乐的功能》、史新民的《论武当道乐之特征》、刘红的《“武当韵”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张凤林的《苏州道教音乐特点要述》、蒲亨强的《武当道乐曲目分类考源》、王忠人和刘红的《龙虎山天师道音乐》、曹本冶和蒲亨强的《武当山道教音乐研究》、王纯五和甘绍成的《中国道教音乐》、吕锤宽的《台湾的道教仪式与音乐》、周振锡和史新民的《道教音乐》(注:伍一鸣《江南道教音乐的由来和发展》载《中国道教》1989(1),页40~44甘绍成《川西道教音乐的类型及其特征》载《音乐探索》1989(3),页37~47陈天国《潮州道教音乐》载《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4),页26~27,25曹本冶《香港道教全真派仪式音乐初述》载《人民音乐》1989(8),页26~29吴学源《昆明道教“清微派”科仪音乐探析》发表于第一届道教科仪音乐研讨会潘忠禄《巨鹿道教音乐》载《中国音乐》1990(2),页17~20,10张鸿懿《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载《中国音乐》1990(4),页31~34吕锤宽《台湾天师派道教仪式音乐的功能》载《中国音乐学》1991(3),页21~33曹本冶《道乐研究与香港道乐》载《黄钟》1991(4),页4~7史新民《论武当道乐之特征》载《黄钟》1991(4),页8~14;刘红《“武当韵”与楚文化的渊源关系》载《黄钟》1991(4),页15~24张凤林《苏州道教音乐特点要述》载《黄钟》1991(4),页110~114蒲亨强《武当道乐曲目分类考源》载《黄钟》1991(4),页36~43王忠人、刘红《龙虎山天师道音乐》载《黄钟》1993(1~2)合刊,页65~74曹本冶、蒲亨强《武当山道教音乐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出版王纯五、甘绍成《中国道教音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吕锤宽《台湾的道教仪式与音乐》台湾学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周振锡、史新民《道教音乐》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年出版。)等。此外,1994年由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曹本冶教授主持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究计划”,将道教音乐的研究推向了中国境内更广阔的区域,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包括北京、上海、苏州、无锡、杭州、温州、湖北、江西、山西、冀中、云南、四川等地,并有计划地对包括北京白云观、苏州玄庙观、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等在内的全国主要道教宫观和道教胜地的道教音乐进行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的系统研究。全国近2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该计划第一阶段有关道教音乐的20余个子项目的研究。1982年2月在该计划第一阶段的研究进入尾声之际,他们聚集于香港,参加了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中国传统仪式音乐研讨会”。研讨会上学者们结合各自的研究项目作了总结,并对道教仪式音乐研究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讨论。该计划第一阶段的研究,共有20余项成果问世,目前已由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的论著有《中国道教音乐史略》、《龙虎山天师道教科仪音乐研究》、《海上白云观施食科仪音乐研究》、《巨鹿道教音乐研究》、《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和《武当韵——中国武当山道教科仪音乐研究》等(注:《中国道教音乐史略》曹本冶、王忠人、甘绍成、刘红、周耘编写,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研究》曹本冶、刘红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年出版《海上白云观施食科仪音乐研究》曹本冶、朱建明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巨鹿道教音乐研究》袁静芳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苏州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刘红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武当韵——中国武当山道教科仪音乐》王光德、王忠人、刘红、周耘、袁冬艳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
以上所述的各项研究成果反映出当今学术界对汉族地区道教音乐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然而,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教不独为汉族所有,除汉族外,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的22个民族均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道教信仰(注:据覃光广等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概览》(北京中央民族学院,1982年版)提供的资料反映出,在满、朝鲜、蒙古、达斡尔、土、羌、彝、白、布依、侗、水、壮、瑶、仫老、纳西、毛南、京、黎、土家、苗等22个民族中,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道教信仰),其中道教对云南的彝、白、瑶、纳西等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音乐文化的影响尤为广泛。
少数民族地区的道教音乐与汉族地区的道教音乐不尽相同,它往往是本民族固有文化与汉族传统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既蕴涵着本民族固有文化特质,也不乏汉族传统文化风貌,内涵甚为丰富,颇具学术研究价值。
但与汉族地区的情况相比,少数民族地区道教音乐的研究却显得比较薄弱,开始仅主要集中于云南地区特有的具道教性质和色彩的洞经音乐。就笔者目前所知,有关少数民族洞经音乐的调查,最早的是1962年“云南省宋词乐调调查组”对昆明、下关、大理、丽江等地洞经音乐的调查。调查的起因是:当时传闻丽江保存有宋词乐调。于是,在云南省委有关部门领导下,由曹汝群、周咏先、黄林、和鸿春、倪立跟等五人组成云南省宋词乐调调查组,于1962年9月中旬赴丽江进行调查,经反复搜寻查找,初步证明此传说实属讹传。转而他们确定以丽江四个古老乐种之一的洞经音乐作为进一步探寻宋词乐调的主要对象,并相继对丽江、下关、大理、昆明等地的洞经音乐作了较深入的调查,直至同年11月中旬方告一段落。事后,他们分别撰写了《关于宋词乐调的调查报告》和《丽江、下关、大理、昆明洞经音乐调查记》(注:参见周咏先、黄林《洞经音乐调查记》载《民族音乐》1983(2),页78)。作为该次调查地之一的丽江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大理则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县(现已与下关一起合为大理市)之一,因此,该调查组对丽江和大理等地洞经音乐的调查,可视为有关少数民族地区道教音乐的最早调查。从起因看,这实为学术界一次“无心插柳”的对少数民族地区道教音乐的最初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