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费水平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11:26: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缴费水平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缴费水平

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研究论文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以其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亟待改善。我们在对天津市工业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能力、职工的缴费能力以及政府财政负担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后,提出了四点建议:(1)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2)加大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率;(3)加大财政对于社会保险的投入;(4)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促使社会保险制度尽快定型。

关键词:社会保险;缴费水平;效率

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是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确定适度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应该考虑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还应分析财政的负担能力。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数额,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个人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数额,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本文将以天津市为例,对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效率进行研究。

一、现行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困境

财政作为社会保险的核心组织者和保障资金最主要的提供者,承担着维护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责任;财政投入社会保险资金能否高效运用,关系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前途。然而,我国目前的财政状况,使现行的社会保险体制陷入了难以克服的财政困境之中。

1.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理论界对财政资金的社会保险投入理论思考不足

查看全文

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在高速的经济发展潮流当中,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市场竞争力下降,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偏重,导致劳动成本上升,在部分企业也会频繁发生逃费现象,进而影响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的可持续运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稳定发展。主要对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社会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以及生活保障问题日益关注,按照当前我国的法律,企业应该按照规定为在职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缴费型社会保险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随着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逐渐实施,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权益保障需要更加全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化,企业社会保险缴费出现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基于当前的经济背景之下,需要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从而使得社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证。

1当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用缴纳现状

1.1各地区企业社会保险费率不统一

2011年我国出台的相关法律明确了缴费的项目,但是没有对社会保险费率进行统一规划,没有提出比较一致的标准。达到统筹规模的企业基本都是在地市级,且会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使得各区域中的企业缴费率有所不同。从1998年开始,截至2013年,全国范围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大约有16种标准,其中,最高的达到22%,最低的有10%。部分省份社会养老保险费率标准就有12种左右,使得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各企业的实行情况就会有所差异,这就导致很多企业的员工权益得不到完全的维护。

查看全文

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研究论文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社会保障以其所具有的特殊的社会功能,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问题亟待改善。我们在对天津市工业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能力、职工的缴费能力以及政府财政负担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后,提出了四点建议:(1)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2)加大职工个人社会保险缴费率;(3)加大财政对于社会保险的投入;(4)加快社会保障立法步伐,促使社会保险制度尽快定型。

关键词:社会保险;缴费水平;效率

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和财政负担能力是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确定适度的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应该考虑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还应分析财政的负担能力。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数额,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个人所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的数额,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本文将以天津市为例,对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效率进行研究。

一、现行社会保险体制的财政困境

财政作为社会保险的核心组织者和保障资金最主要的提供者,承担着维护社会保险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责任;财政投入社会保险资金能否高效运用,关系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前途。然而,我国目前的财政状况,使现行的社会保险体制陷入了难以克服的财政困境之中。

1.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我国理论界对财政资金的社会保险投入理论思考不足

查看全文

下岗失业职工应该续缴基本养老保险

1997年7月,国务院[1997]26号文,决定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这个文件里,规定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提出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要求城镇个体劳动者也要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许多职工特别是下岗失业职工片面理解“缴费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这个概念,认为缴够15年(含视同缴费)就不必再继续缴费了,而个别企业对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夸大这种说法,无形中加深了职工对这一概念的曲解。

作为一名基层社保工作者,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30至40岁左右的下岗失业职工,他们距离退休还有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这种说法心存疑惑:我们已经有15年以上的缴费或视同缴费工龄,还需要缴费吗?我们对他们的答复是明确的:你们应该续缴基本养老保险。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下岗失业职工的缴费历史和退休时养老保险待遇的计算办法决定的。一方面,所谓“缴费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这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必要也是最低条件,主要针对开始缴费时年龄偏大且没有缴费历史的城镇个体劳动者,他们一般从开始缴费到法定退休年龄只有15年左右缴费年限,由于缴费时间短,保障水平相对较低。而下岗失业职工已具有较长的缴费历史,缴费起点高。根据退休养老保险金设计原则,缴费时间长、缴费水平高,则保障水平高。所以说,下岗失业职工应该续缴基本养老保险,否则,就失去了原有的缴费优势。另一方面,根据下岗失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的计算方法,也应该续缴基本养老保险。他们的基本养老金由四部分组成: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0%;

2.过渡性调节金=99元+年功工资(最多不超过129元);

3.个人帐户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查看全文

地税局基金工作计划

2012年基金(费)主要工作要紧紧抓住“一个坚持”、“二个继续”、“三个提升”开展工作。“一个坚持”即:坚持以组织基金(费)收入为中心;“一个继续”即:继续深化社会保险费“一票多费”征缴机制改革;继续拓展征收管理范围,全面接手在校大学生城镇居民医保费征收、加强未参保企业职工和断保续保职工社会保险费征收工作、接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征收和推进事业单位失业保险费扩面征收;“三个提升”即:提升信息化应用、规范化管理、优化服务水平。

一、坚持组织收入为中心,保持各项基金(费)收入平稳增长

(一)认真做好收入分析预测工作。按月分析和预测费源情况及收入形势,根据实际费源和工资增长水平、按增减因素分费种对下期或全年收入进行预测,为领导决策、组织收入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二)切实加强日常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催报催缴,提高当期申报率、入库率,确保征缴率达到90%以上。

(三)抓好欠费清理工作。通过费源普查,详细掌握缴费单位欠费数额、滞纳金数额、欠费原因等,对欠费实行动态监控,在其具有缴费能力时,及时清欠入库。

(四)统筹兼顾,各项基金费征收工作全面推进。在大力做好社保费征收工作的同时,统筹兼顾,全面做好其它基金费征收工作。认真分析费源分布情况及经济发展趋势,加大征收力度,做好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和工会经费的代征工作。

查看全文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困境探讨

报告强调,要加强民生保障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切实发挥其保障作用,对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王国辉,黄镜伊,王利军,王小丹(2011)指出灵活就业人员已成为现阶段城镇养老保险扩面的主要对象,但由于该群体大多属于中低收入人群,导致他们也成为扩面工作的难点;薛惠元,仙蜜花(2015)通过构建养老金水平、养老金替代率及投入产出比的数学模型,测算发现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比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更划算;董西明,罗微(2010)从制度依据、基金收支平衡、参保意愿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得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具有较高的可行性。2016年底,我国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已有11747万,约占城市就业总人口的1/4,但这些人中仅有22.2%的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参保中存在的不适应情况,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参保效果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现实意义

灵活就业人员是指那些以不固定、分阶段等非传统就业形式从业的劳动者,他们在工作地点、报酬、保险福利等方面与传统主流就业人员存在很大不同。根据来源不同,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可被分成三大群体:一类是由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构成,他们在失去正式劳动关系后选择受雇于个体组织、小型私企或从事个体劳动等,这类人群的人数较多,具有收入低、文化水平有限、工作不稳定的特点。第二类是自身拥有较高知识技能,选择从事自由职业的人群,如部分作家、律师、自媒体等。他们知识和收入水平较高,自身养老意识和能力也较强,但与第一类相比,所占比重较少。另一类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他们拥有农村户籍,在养老方面具有特殊性,本文选取第一类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群体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其特点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一)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切实发挥保障作用。老龄人口比重地不断上升,使养老保障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除少部分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人外,养老金待遇已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化解年老风险的主要途径,它关乎民生,关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强调社会保障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险扩面工作,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表1可以看出,到2010年灵活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已达到45.7%,之后年份虽有回落但都保持在25%以上。这说明在我城市就业人群中,有1/4以上的人属于灵活就业者,灵活就业人员已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是现阶段养老保险扩面的主要对象。(二)满足灵活就业人员日益增长的养老需要。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养老观念的转变,养老保险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意愿也逐渐增强,且与年龄呈现正相关。有学者曾对120位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意愿做过调查,其中27%的人有强烈的参保意愿,58%的人有参保想法,两部分合计占总人数的85%,这说明在未来养老压力下,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是认同和接受养老保险的,并有较强的参保意愿。根据CGSS2013中灵活就业人员的数据可以推算出,年龄在36-45岁、46-55岁的人员参保率分别为54%和69%,而0-25岁和26-35岁年龄段的参保率却仅有28%和37%,这说明参保人员主要集中在高龄人群中,且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不同于单位在岗职工,该类人群参保没有强制性保障,依靠的是其主观需要。大龄人员参保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使他们更强烈地感受到未来的养老压力,这也说明他们的参保需求其实一直存在,并影响着其生活和发展。

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为了将更多人纳入到保障范围内,让更多人能够“老有所养”,国家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按照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的标准缴纳保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了参保弹性,在原缴费基数的基础上划定了60%-300%的可选区间,并进一步完善异地转移和断保续缴等工作。国家为促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在政策上做了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情况。(一)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比例较低。随着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工作的推行,灵活就业人员成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的主要对象,但现阶段他们的参保情况却并不乐观。表2数据显示,到2016年该群体占城镇总就业人口的比重达到28.36%,而参保率却仅有22.02%,近80%的人员游离于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之外。由此可见,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参保人群中,有1/4是由灵活就业人员组成,但他们中却仅有1/5的人真正地实现了参保,导致养老保险的扩面受阻。国家从05年正式提出将该群体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现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类人群的参保人数虽在逐年增加,但他们的参保率仍不能与其在就业人员中较高的人数比例相匹配,参保增速相对较慢。(二)现行缴费与待遇计发标准加重城镇灵活就业人员负担。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群体较为全面的统计数据,本文根据城镇就业人员和单位就业人员的数据,按以下公式推算该类人群的平均收入水平:P3=(P1-P2)/N其中P3为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额,P1为城镇就业人员年工资总额(城镇就业人员年工资总额=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当年城镇人口数),P2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工资总额,N为当年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人数。按照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中所列数据,2016年P1=163869.3(亿元),P2=120074.8(亿元),N=1.1747(亿人),由此得出2016年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额P3=37281(元)按现有规定,当灵活就业人员选择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100%作为缴费基数时,2016年其个人缴费为12648.2元,占当年该类人群平均工资水平的34%,意味着他们要将1/3以上的收入用来支付养老保险,这显然是难以承受的。选择60%的标准作为缴费基数时,应缴纳的费用降为7588.92元,但仍占其平均工资水平的20%。虽然随着缴费基数的下降,缴费数额也在随之减少,但相对于灵活就业群体的收入而言,参保的缴费负担依旧很重。另外,缴费数额关系到个人账户的积累,并影响最终的待遇水平。所以选择低缴费基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缴费时的负担,但也意味着到待遇领取时可能面临更大的养老压力。(三)参保者年龄偏大导致参保效果不佳。分析各地区关于灵活就业人员的调查发现,其主要构成人员和参保人员在年龄结构上存在明显不同。以贵阳为例,有学者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调查后发现,其主体人群主要是35 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参保人群却主要是36-45岁的中年人,占比达42%,在关于北京灵活就业人员的调查中,有51.43%的人群年龄在30岁以下,但他们的参保率却只有37%。这说明该群体的整体年龄正趋于年轻化,但他们的参保率却没能跟上,大批年轻的灵活就业人员没有被纳入保障范围内。参保者年龄偏大又会导致出现参保年限短,断保率高的问题,进而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效果。单位就业的劳动者从参加工作到退休,有较长一段稳定的参保缴费时间,而灵活就业人员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参保较晚,参保的年限也相应缩短。还有许多人抱着只缴15年的想法,在中断养老保险后不愿及时续保,出现大量断保情况。这既不利于维持养老保险稳定,保持养老基金收支平衡,又不利于灵活就业群体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灵活就业人员纳入职工养老保险不适之探源

查看全文

我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不断地发展,国民经济日渐攀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保障也得到了落实,也催生了很多为了养老而需要进行缴费的项目,而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影响较为显著,最直接的就是影响到了消费和储蓄之间的比例。因此本文将针对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影响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养老保险;缴费;消费储蓄;影响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我国经济的影响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它的市场开发潜力以及营销空间都非常广阔。

一、中国养老保险缴费的大背景

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都保持在较高水平,甚至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也丝毫没有减少的趋势,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所共同关注的焦点。很多研究认为,通过刺激消费来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才是最为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中国过高的储蓄率使得资金无法充分使用,资金利用率低将限制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而我国居民之所以保持这么高的储蓄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于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而言,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更加滞后,社会保障体系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抵御风险方面尚有不足,在养老保险等基本社会福利政策上依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因此居民有意愿留出足够的收入进行预防性储蓄,包括教育、重大疾病、住房以及养老等项目。尽管在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证明这一预防动机的重要性,但是一些研究已经指出,我国的消费水平的提高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人们的基本福利保障得到满足,最终才能刺激消费,降低储蓄率,与此同时,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二、中国养老保险缴费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

查看全文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养老保险制度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基金是否积累,可以分为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二是根据给付的确定方法,可以分为待遇确定型和缴费确定型。在现收现付制中,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当前工作一代来负担,体现的是一种代际转移关系。基金积累制中,养老金待遇水平取决于个人退休前所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与历年的投资回报率有关。缴费确定型是指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是外生的,而待遇水平是内生的。待遇确定型是指养老金待遇水平要么是固定的常数,要么与指定的变量挂钩,变量可以是社会平均工资或者是个人以前的收入和缴费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是内生的,根据人口结构和工资增长情况而定。但是,实际上,无论缴费确定型还是待遇确定型,这种内生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因为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不能过低、缴费率也不能过高。另外,目前也有文献(Lindbeck和Persson,2003)根据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是否含有精算成分进行划分,将养老保险制度分为精算型和非精算型:从宏观层面讲,如果一种养老保险制度能够维持长期的财务稳定,我们称之为“精算平衡”(actuarialbalance);从微观层面讲,如果个人养老保险缴费的现值和其养老金收益的现值相等,我们称之为“精算公平”(actuarialfairness)。

一般地,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具有以上提到的多种性质。例如,它可能既是现收现付制,又是缴费确定型,同时还具有精算性质。但是,无论如何,区分这些分类方法对我们从理论上分析养老保险制度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是非常有帮助的。

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指养老保险促使财富在同一代人不同收入人群之间或代际之间的转移。简单来说,收入再分配效应包括两个方面:代内再分配(intragenerationalredistribution)和代际再分配(intergenerationalredistribution)。现收现付制无疑具有代际再分配的功能,但其代内再分配的效应取决于具体的缴费办法和养老金计发办法,即需要考虑其是缴费确定型还是待遇确定型。如果养老保险采取固定缴费率、待遇水平一视同仁,这必将产生财富从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转移。如果采取累进的缴费率,这种收入转移的效果就更加明显。如果待遇水平与缴费挂钩,即具有精算性质,那么现收现付制的代内再分配功能将减弱。基金积累制一般不具备代际再分配功能,其代内再分配的功能也取决于具体的制度安排。如果是建立个人账户,强调个人所有权,其代内再分配的功能很弱;如果个人退休后,个人账户基金转换成年金形式进行发放,则其可以使财富从寿命短的人向寿命长的人转移。

二、改革前后的基本内容

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文)。这个决定确定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框架。根据此决定,所有的参保人员分为三类:“老人”,即在此决定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新人”,即在此决定实施后参加养老金计划的职工;“中人”,即在此决定实施前参加养老金计划、实施后退休的人员。针对不同的人群,具体的养老金计发办法也不一样,详细情况见表1。然而,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缺陷,这种“统账结合”模式遇到了重大挑战。具体表现在:1.由于国家想利用统筹基金来消化制度转轨成本,导致统筹基金负担过重,收不抵支,不得已只好借助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的便利条件,透支个人账户以确保当期养老金的发放。这就引起个人账户有名无实,形成“空账”。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导致我国养老保险“统账结合”的改革模式失败。2.将会导致个人的严重“搭便车”行为。按照规定,只要个人缴费满15年以上,基础养老金都按照所在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0%计发。这样就很难激励职工的缴费积极性,必将引起严重的“搭便车”行为。3.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不合理。按照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提高,如果坚持此计发办法,无疑将会引起个人账户基金的收不抵支。

查看全文

现行养老金计发制度路径透析

摘要:主要从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入手,分析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的优缺点,提出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必要性,对现行养老金计发制度进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养老金;计发制度;养老保险缴费替代率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正面临着一场无声的挑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感受到冲击与震动,都在思考和采取对策应对老龄社会的种种挑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通过对现行体制的调整、完善与改革,建立一个适应老龄化时代需要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务院颁布的国发[2005]38号文,即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同时实行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并实行5年的过渡期,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中办法(老人指2006年1月1日以前退休的职工实行的原养老金计发办法;中人指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期间退休的职工,新人指200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

1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较过去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充分体现出了多缴费多受益的理念

新的计发办法中养老金的计算包括四部分:(1)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平均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3)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工资×账户前视同缴费月数1.3%;(4)过渡性调节金=120+工龄(不得大于150);其中1998年9月30日后参加工作的养老金只包括前两项。

(1)新计发办法较原办法中基础养老金中,工龄每多一年,基础养老金则提高1%。并将指数化月缴费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加除2,一方面体现出个人缴费指数高的职工基础性养老金高,另体现出了职工缴费时间越长,所得养老金也越多。较原先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的简单计算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也体现出缴费水平高、时间长的养老金待遇就高的理念,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缴费积极性。

查看全文

现行养老金计发制度途径探究论文

摘要:主要从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入手,分析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的优缺点,提出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的必要性,对现行养老金计发制度进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养老金;计发制度;养老保险缴费替代率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正面临着一场无声的挑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感受到冲击与震动,都在思考和采取对策应对老龄社会的种种挑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通过对现行体制的调整、完善与改革,建立一个适应老龄化时代需要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务院颁布的国发[2005]38号文,即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同时实行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并实行5年的过渡期,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中办法(老人指2006年1月1日以前退休的职工实行的原养老金计发办法;中人指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期间退休的职工,新人指200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

1新的养老金计发办法较过去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充分体现出了多缴费多受益的理念

新的计发办法中养老金的计算包括四部分:(1)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个人指数化平均工资)÷2×全部缴费年限;(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3)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工资×账户前视同缴费月数1.3%;(4)过渡性调节金=120+工龄(不得大于150);其中1998年9月30日后参加工作的养老金只包括前两项。

(1)新计发办法较原办法中基础养老金中,工龄每多一年,基础养老金则提高1%。并将指数化月缴费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加除2,一方面体现出个人缴费指数高的职工基础性养老金高,另体现出了职工缴费时间越长,所得养老金也越多。较原先基础养老金=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的简单计算方法有了较大的改进,也体现出缴费水平高、时间长的养老金待遇就高的理念,提高企业和职工的缴费积极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