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10:00: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材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建设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现代远程教育打破了传统面授教育模式在时间、空间方面的限制,通过将网络课件、网络视频、数字教材等诸多网络教学资源整合,配以远程教学途径,形成系统性新教育模式,有效地适应了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教育环境由面授课堂向网络课堂、由单一图文教学向多媒体综合教学的转换下,教材建设应该突破固有观念,融入多元资源,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特点,最终以学科为单位构建完善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体系。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建设;开放教育
2019年12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8号)指出:严格落实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组织、课程讲授、学习支持、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教学管理环节;深入研究、精准把握从业人员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保证适当比例的面授教学,鼓励开展师生实时互动教学;加强过程管理,做到教学全过程可记录、可监控、可评价、可追溯;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通知》明确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确定了新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发展方向。在新教育政策引领下,建立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是大势所趋,而教材质量直接关系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因此建设与现代远程教育新教学过程相适应的教材便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基于此,在新教育环境下,“如何推进教材建设,以期促进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是本文重点研究内容。本文概述现代远程教育基本内涵,分析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与教材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分析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建设的不足点,探究现代远程教育教材建设路径,旨在增强现代远程教育教材的体系化、科学性与适用性。
一、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从基本概念层面来看,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教育形式,它综合面授、函授、自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承载图、文、音、像、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将师生互动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远程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各教育资源优势,为各类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持,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便捷、广泛的教育服务[1]。从教育特征层面来看,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具有开放性、延伸性、灵活性、手段中介性以及管理性等特征。其一,开放性。开放性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最基本特征。传统高等教育具有一定封闭性,教育门槛高;而现代远程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教育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开放程度高、教育门槛相对较低,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幅度增加[2]。其二,延伸性。传统校园教育是将教育资源集中应用的教育形式;而现代远程教育恰恰相反,其将教育信息通过互联网发散出去,最大化体现教育功能并将教育资源通过网络途径尽可能地向外部扩散、延展[3]。其三,灵活性。现代远程教育兼具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的基本功能,并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在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等方面更具灵活性、多样性[4]。其四,手段中介性。现代远程教育必须借助现代信息工具来开展远距离教育活动,并且需要多媒体端口来最大程度地展现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媒体的中介作用,对信息传输手段依赖性较强。其五,管理性。虽然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但不意味教学过程是随意的,其依然对教学目标、教学测评效果、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更需要有完善的制度调控和教学管理机制。
二、现代远程教育与教材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
电动汽车技术教材建设研究
摘要:基于高校双语教学和国际化教材建设的先进意义,开展电动汽车技术专业课国际化教材建设的方法研究。在对国内外教材建设和双语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实践、高校车辆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知识体系架构,提出该专业课国际化教材建设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电动汽车技术》;国际化教材;建设方法;研究
双语教学是当前教育国际化趋势,教材国际化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必然[1-2]。电动汽车技术目前已经在几乎所有的国内工科院校开设相关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此课程特点是课程设置和建设时间短,经典教材和外文原版教材都比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非常不利于其双语教学的开展。鉴于电动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及社会对相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开展其双语教学和教材的国际化建设方法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我国高校教材国际化现状
在当前高校双语教学和教材国际化的大趋势下,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化教材的方法主要有:引进国外原版教材、高校教师自编教材和外文教材编译等几种方式。而多数高校双语教学趋向于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如:清华大学开设的1400多门课程中有超过1/3的核心课程、北京大学有30多门课程均采用国外著名高校的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2]。而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材科统计,已经引进的供教师教学参考的外文原版教材也达到100门左右。
2国内教材国际化建设方法
高职艺术教材建设探究论文
当前高职艺术专业教材暴露出的不足
(1)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的编写依然以本科学科理论体系为基础。很多时候高职教材只是对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强调理论性研究,始终把内容重点放在学科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层面上,往往造成理论知识过于深奥,过于宽泛,而对其中相应的技术性实操性知识点触及较少,导致学生不由自主的沉迷于文字段落中,忽视了其实践性的一面。学生毕业后达不到企业和社会的用工标准,不具备相关能力而仅具有理论上的认知,造成形而上学,最终学生没有出路,学院的声誉也受到影响。(2)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内容过于理论化,其实践性不强。众所周知的原因,由于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多情况下要求教师编写教材,以及出版各种书刊,学术类论文等等作为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这就造成高校教材大多都出自高校教师之手,由于很多高校教师的文笔不错,甚至形成了一批职业教材,这些现象反映了高校职称评定方法的弊端与很多无奈。由于高校教师大都不具备企业一线工作能力,长时间被学校的单一环境和书本知识所包围,严重缺乏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实操能力,造成对相关经验的空白。他们的大多数不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情况,不能准确掌握新技术、新经验、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在教材编写时不去企业调研,不做市场调查,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科学分析,随之而来的就是教材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对实际操作和运用不具指导作用。随着企业、行业以及全社会的高速发展,教材落后与知识技术的快速更新这一矛盾将更加显现无遗。(3)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过多体现概念性理论性知识,而对教材内容在实践性、启发性、案例分析性上有所不足。目前无论是艺术设计类还是音乐表演类的教材在内容上普遍充斥着概念性知识点。对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案例分析确实少得可怜。例如《广告插图设计》一书的内容都是些简单的概念性介绍,或者是一些深奥、宽泛的理论,对具体的插图案例却鲜有点评和分析,没有体现差图案例对教材的实际意义。这对还未接触实际广告工作对广告插图还没有实际经验的学生来说就像是雾里看花,看看热闹罢了;又比如音乐表演专业教材《世界名曲欣赏》,很多时候只是对世界名曲的简单罗列,配以作者、国籍、生平及作品诞生时代进行介绍,而对该作品反映的情感以及创作方法和技巧上很少有所剖析。(4)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在形式上不够丰富。现在的艺术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教材都集中在一本书上,内容过于单一,趣味性和启发性不强,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高职教育来说,实训是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动手和实操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然而现实是大多数高职艺术专业没有专门的实训教材,学生不能完全明白实训的目的,没有把所学知识完全进行实践,造成学生不能对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进行准确定位。(5)艺术专业教材(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在编写上没有固定的标准,没有和相关的职业标准,从业资格,行业技能等级相挂钩,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在教材中得不到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不能紧跟就业资格要求和标准,相当于造出的子弹不适用枪支,学生的所学不能满足用人方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出现偏差。
对当前高职艺术专业教材建设的一些建议
(1)艺术专业教材内容应体现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要求,高职艺术专业教材的编写应处理以下问题:1)理论性基础性知识与学以致用的关系。通过以往大量事实证明,艺术专业教材过于强调理论和基础性知识,而缺乏对职业技能和岗位标准的针对性,造成我们的毕业生不具备直接上岗能力,还要经过用人单位的培训和再造。因此我们教材编写要以实际应用为主旨,强调学以致用,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繁琐空洞的理论概念。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都应成为教材编写的依据。根据艺术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所应具备的上岗能力,把具体的真实的项目案例详细的编入教材,把岗位上经常遇到的工作难题和主要业务都要有所体现,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潜移默化的进入半工作状态,较早接触岗位任务。3)教材内容应涉及行业历史背景,行业的特点以及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所要从事行业有整体的认识也可激发行业自豪感和学习动力。4)教材应提出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包括尊重企业行业文化,保守企业秘密,尊重客户隐私,树立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的信念等。合格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是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综合体。(2)艺术专业教材应编写专门的实训教材指导科学实训。实训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起到了学生从学校进入工作岗位从书本知识到亲身实践的过渡作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帮助学生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者,可以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把课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实践活动,在实际的操作中把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实训在最大程度上提供和模拟了真实的工作岗位状态和要求。实训作为重要的实践学习阶段,必须建立健全专门实训教材,针对实训学习阶段的特殊性尤其是过渡性特点,实训教材内容应有意识地对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操作技巧,安全意识,生产流程,以及艺术专业设计类和音乐表演类的独特性上着重强调,起到“指导实践、规范操作、动手训练和角色过渡等作用”。(3)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参考国外先进高职教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要科学分配。教材的理论教学部分的篇幅要适度,做到“必要、实用”能够为学生今后的专业深造起到铺垫和支持;实践性教学,要突出实践性、案例分析性、发现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探讨为重点。从国外先进的高职艺术专业类教材中,明显体现出教材结构和教学思路的特别之处。例如,《GraphicDesign》(图案设计)一书作为众多英国高职院校艺术类平面设计专业的选用教材,其特点表现在:1)教材内容只编写必要的理论性知识和概念。2)启发性观点和问题在每一章节都有所涉及。3)教材内容融入了大量的人文精神、社会科学、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体现了一本教材可以成为了解世界的窗口。4)结构上以图片为主,对每幅图片都有较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从设计思想、设计思路、表现技巧等方面剖析案例。5)以真实案例(项目)作为教材练习章节内容,引导学生在原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创新。6)教材内容具有强大的引导性、逻辑连贯性、循序渐进性和完整性,可以保证无教师状态下的学生自学需要。(4)艺术专业教材建设队伍的构成应讲究科学性广泛性及时代适应性。教材编写在人员的组成上要充分考虑各方因素,第一,要融入用人单位的领导、带头人、技术人员以及行业骨干、带头人,他们应对教材的编写起指导和引导作用。第二,高职院校教师,“双师型”教师应为首选,因为他们不但有一线教学经验,还有在企业和行业的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他们对教学和用人市场有较全面地认识,具有教材编写上的优势。第三,在校生和已毕业学生,他们是教材的使用者,对教材的感受是最全面最客观也是最重要的,只有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教材才能更有说服力。(5)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教材的编写应该以企事业单位中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和导向。艺术专业学生应该明确未来工作岗位的任务和工作流程。比如装饰设计人员就要求具有实地勘察,摄影取景,草图勾画,空间合理分割,制图软件操作,平面图制作,电脑效果图制作,装饰材料选取等能力。在教材编写上应做到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上加深对工作流程的认识,对所应具有的能力有清楚的认知,也就深化了教材的职业特性。(6)艺术专业教材建设应建立教材审查机制,把好教材选择关。加强艺术专业教材建设,还应建立科学,严谨的教材选用制度。从审查,评价,研讨,论证等环节进行逐级把关,把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先进性,科学性,与职业岗位的结合性作为教材评判的主要标准。保证教材能够发挥从学生到从业人员顺利升级的保障作用。审查人员的构成上要做到合理,广泛,公平,实效。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教材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知识载体,具有传授知识,指导实践,开发思维,强化专业等重要作用。教材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培养目标,教学成果,知识传承,学生成才,学生创业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高专艺术专业教材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以科技发展,人文发展,社会发展,就业趋势作为依据和导向,并要不断借鉴和吸收欧美发达国家教材的长处和经验,建立一套完整科学使用的教材建设体系,为我国的高职高专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作者:王振宇工作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探索
[摘要]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高专教材的组织、编写、出版等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高专教材现状不尽人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材建设;问题;措施
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技术应用性人才。教育部也把教材建设作为衡量高职高专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作为检验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与力度。近年来,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十分重视教材建设工作,编写和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高职高专精品教材。但仍然远远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当前高职教材的建设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教材的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教材,其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沿用专科、原成人高校和中专教材,其基本是“本科压缩型”,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三是自编讲义,存在转抄内容居多、编写质量不高、加工不细和印刷质量低劣等问题,影响了教材质量。
2.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表现为: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而且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与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有的教材虽然冠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名义,其内容其实是原专科或成人高校教材的翻版,更缺少相应配套的实训类教材。
3.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主要是供教师授课使用的。而实践性教学一般占高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医学信息教材建设论文
论文关键词:医学信息管理教材建设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国内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设立20多年来,与国外相比,教材建设相对滞后。在对山西医科大学医学信息管理系教材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材建设改革与创新的思路,为推进医学信息管理学科的整体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985年,我国高校首次设立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研究和积累,专业定位日趋明朗,课程体系日臻完善,培养方向、目标明确,师资力量逐步增强,人才市场需求增加,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但是,我国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还有很多巫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该专业教材建设的系统研究,国内少有报道。为此,项目组积极参与了该专业国内各类教材的编写工作,针对教材建设和改革创新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研究,并将其结果以论文的形式与同行共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较早,1964年,美国犹他大学就成立了医学信息学系,其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和教育在国际同行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不论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还是在教材建设等方面,均比国内成熟和完善。特别是教材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首先,国外教材在内涵上较为宽泛。国外多用“teachingmaterial”一词,而非“textbook",意即包括主教材、参考书、习题集等在内的系列配套教材,且介质形式多样,有纸质的、电子的、网络的等。其次,国外教材在内容组织上,特别注重其逻辑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结合。这是目前国外较新的一种教材微观设计模式。此外,美国的教材一般出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之手,系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普遍较高,不仅为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甚至在全球都有很大影响。现任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主席、荷兰鹿特丹Erasmus大学医疗卫生系教授J.H.VanBemmel和美国Stanford大学医学院M.A.Musen教授主编的《医学信息学》,就是该领域当前最权威、最详尽的论著。
国内医学信息学(亦称医学信息管理或卫生信息管理)的教育相对较晚,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国外。项目组就,’(医学信息学or医学信息管理or卫生信息管理)and教材”组合作为检索式,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HI)中进行检索,限制字段为“题名”,时间限制为1979-2008年,其检索结果为0。然后去掉“教材”,共检索到206条数据。去掉有关会议通知、招生简章和期刊约稿外,有163条数据为实际命中文献。通过研究分析,发现97篇为教育方面的,且均与专业定位、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内容相关。有关该专业教材建设的系统研究,目前在国内还处于空白,只有一些零星的研究散布于相关文献中。如董鸿哗在《浅谈医学信息学教育的体系建设》中提到从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体现自主学习等6个方面进行该专业教材的建设宛楠在《医学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现状与改革设想》中提到目前医学信息类教材数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不太适合医学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使用等。可见我国医学信息管理教育在许多方面还较薄弱,专业教材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应不断改革创新,进行系统研究。
船艇专业教材建设论文
1船艇专业教材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武警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以船艇专业为特色的院校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2003年正式开办船艇专业学历教育,专业培养层次也由专业建设初期的学兵培训发展到了现在包括航海部门长、操纵班长、机电班长等多层次的培养模式。然而,作为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于船艇专业教育发展的步伐,当前船艇教材建设存在着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专业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
目前,我校船艇专业教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教材。其问题在于,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沿用专科教材和中专教材。其问题在于,基本是“本科压缩型”,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难以达到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
(2)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
其现状是各个培养层次的学员使用的是由镇江船艇学院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写的教材,教员和学员们都反映教材陈旧,脱离武警基层实际,没有针对性,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而且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教材建设与应用型人才研究
摘要本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教材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教材建设思路和教改实践。指出教材建设对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对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教材建设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教材是教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载体,是课程得以实施的具体保证,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标志,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本文探讨教材建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宗旨的教材建设思路和教改实践。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材建设的要求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载体,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只有使用高质量的教材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的提高,对教材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教材建设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培养现代工程师为根本任务,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目标,必定要落实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最终要落实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
语文校本教材建设思考
摘要:目前对职业学校语文校本教材建设关注度不高,视为“鸡肋”,如何编撰校本教材对于语文教学、专业教学有着重要意义,首先语文校本教材不单纯是规定教材简单延续和补充。也不应该另起炉灶,脱离职业教学的实际。如何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并兼顾相关专业特点是笔者思考的问题。旅游管理专业语文校本教材的应定位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的桥梁。
关键词:校本教材;旅游;语言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今后从事导游职业,一名合格的导游必须具备:熟练的景点讲解技能,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对于语言知识积累和口头语言的表达有着比其他专业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旅游专业语文校本教材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校本教材建设思路上,我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从基本的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的人文内容,然后再回归语言,让学生在与语言、人文的不断对话中,交流、感悟、体验、品味、积累、运用,从而让校本教材人文性在语文工具(与导游工作结合)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体现。
1注重地方方言俚语、口语的搜集
导游语言的运用和日常单纯的口语交流又有不同的地方。导游语言“正确、清楚、生动、灵活”、是四大原则。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经过认真努力的专业学习,从语言表达来说“正确”和“清楚”的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但是要想做到语言的生动和灵活,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特别是讲解有地域特色比较浓厚的景点时,如果能够穿插一些地方的俚语和俗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其实好的导游语言应该雅俗共赏,因此校本教材可以有目的的收集一些地方俚语、俗语,并教会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运用。而现在学生成长语境,对方言、俚语这一方面接触较少,而传统教材在对地域语言关注不足,校本教材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这样既更好的传承了地方文化,也对导游语言有了鲜活的补充。
2编纂的文学作品更接地气
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
商务英语是应用性复合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涉外商务活动的高技能型人才。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是从事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广大教师多年奋斗的目标和共同心愿,更是顺应时代需求的伟大变革。而面临国际商务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和国际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如何培养更加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则是亟待思考和探索的一大工程。作为学科“新生儿”,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在学科定位、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待继续摸索前进。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之一,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以期为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一、商务英语专业教材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优秀的商务英语教材是保证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基础,目前,我国商务英语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校专家形成合力,编写出了一批商务英语统编教材。2.商务英语教材编写中的“推陈出新”日益引起编者的重视。近几年国际商贸业务中出现的新内容、新名词都渐渐被纳入教材,因此,教材编写的适用性明显增强。尽管国内商务英语教材建设与过去相比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同时也依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教材建设中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最直接的后果是资源的浪费以及市场的压力,而真正能满足实际所需的商务英语教材又比较匮乏。因此,教材编写者和出版社应尽量准确及时地把握商务英语教材编写、出版的市场情况,避免和市面上已有教材相似的教材,以便集中优秀资源投入到更前沿、更为各层次办学所需要的教材开发上去。
(二)商务英语教与学方面的辅助教材较匮乏
高师声乐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
摘要: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机遇,高师声乐教学改革有序推进,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培养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为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用的人才。声乐教材是高师声乐教学的基础,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想要真正意义上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进行声乐教材创新建设,以此为切入点,拓宽改革思路,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高师声乐教材建设应该把接入点和目标确定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材;应用型人才;建设方法
声乐教材建设与教材改革是高师院校声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强调在教材建设当中正确把握方向,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教材建设方案的更新,提高教师的持续创新能力,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把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付诸实践[1]。高师声乐教学在改革发展当中应该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与时俱进,扭转传统落后的思想,提高教材体系建设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之下,提出建设教材体系的科学方案,迎面教学挑战,为高师声乐教学注入活力。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在助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应用型人才是社会需求的方向,和学术研究型与实用技能型人才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探讨研究具有很高现实价值[2]。当前,高等院校进行了办学定位的创新,强调要满足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迎合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有序推进提供支持,这些都给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并带来了良好条件。应用型人才是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积累,拥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与优良职业素养的人才,除了要理论基础过硬,还必须在动手与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积极表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不管是哪种专业,都要求学生掌握和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以及知识,因为这是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与前提。知识目标是通过专业人才培育方案的设定与教学大纲要求,确保课程教学当中学生顺利掌握原理与知识点;2.专业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是学生在经过了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之后,要具备的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具体涉及语言表达、信息处理、管理、学习、外语等多方面的能力;3.素质目标。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培养目标,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职业道德、创新思想等等。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知识与专业能力目标属于具体课程目标,往往可以通过课内外教学实践的方法实现。素质目标往往需要经过多门课程综合学习,通过对各种知识进行持续融合,再加上有效的实践锻炼才能形成[3]。
二、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