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插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09:39:2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材插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教材插图资源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仅仅是文选,在文选的相关部分还安排插图,插图有的是相关事物的照片,有的则是美术作者的绘画。这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资源,本文对语文教材插图资源需强化运用的思考,可供人们借鉴。
关键词:教材插图;强化运用;策略思考
综观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可以说是篇篇都有安排,插图因为直观形象深受小学生的青睐。运用插图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对阅读文本来说有一定的辅助解释作用,插图可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学生借助插图也可深入地了解文本内涵,增强德育和美育。现拙于笔端的是笔者平时插图运用的思考,恳请方家指正。
一、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慧眼去读懂
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内容丰富且覆盖面广。从形式上看,有单幅也有多幅;从内容上看,有绘画也有照片,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有工笔有写意;从具体来源看,有专门为教材而作的,也有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的。插图风格各异,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从语文教学实际去看,大都比较简单。虽然我们让小学生阅读插图,但往往都是让学生去一扫而过,或者就是教师指着那些画面,围绕教材文本所需,给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阐释。学生虽然也对插图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感触,但感悟不是那么自主和明显。对此,我们应当思考,插图的安排,可以说凝聚着编者的汗水与智慧,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做出的抉择虽然与教学需求是相融的,但体现不出学生的自主,其作用何在?因此,作为语文教材插图运用的强化,我们应当让学生以慧眼去读懂画面。譬如,教学《船长》一文,其中有船长随着船只沉入大海的插图,教学时,就让学生在适宜的时候阅读画面,让学生紧紧抓住此时此刻船长的面部神情,以自己的一双慧眼去阅读。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眼力和脑力有效而且是比较高度的结合,产生比较理想的思维。学生们不仅看到船长的神情,且而看到了船长那高度而又强烈的责任心。
二、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个性去识别
教材插图教学管理论文
随着新的大纲和新教材的出现,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本在旧版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少色彩鲜艳的插图,我认为教者应重视这些插图,授课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直观形象,启发思维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以直观性为主,思维也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新教材配备了大量的彩色插图,这些插图分布在每篇课文中,每篇课文最少也有一幅,插图不仅多,质量也不错,不要说学生,即使老师看了,也会被吸引住,因此,教者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在授课时图文并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得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二)培养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不少教师埋怨学生作文条理不清,特别是写景的作文。要克服这个缺点,我们不妨试一下在看课文说话这一环节抓起。在教授新课时,先让学生看着插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在这里要注意提醒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如在教授《小站》一课时,课文插图清楚明了,我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然后提问学生,得到了几种答案,有的按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讲,有的按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讲,有的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讲,有的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讲,显然,这些顺序都是可行的,最后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比较一下自己想的顺序与课文的有什么不同。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更能让学生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三)深入理解课文,帮助记忆新的教学大纲要求不少的课文需要背诵,对于一些学生会有一定的难度,但突破这一难点也有办法,教者如果在授课时注意把插图转化为文字,学生就容易记忆得多。如在教《卢沟桥的狮子》一课中,课文要求背诵描写狮子形态的一段,由于狮子的形态一共有五种,容易混淆调乱。课文中配备了三幅彩图,把狮子的形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借着这一优势,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大概记清狮子形态的顺序,再多次出现彩图,并让其配以动作,接着抛开课本,出示彩图让学生记忆背诵,结果,平时难以背出来的学生也能很快地背出来了。除了以上三点,值得注意的是要更充分地发挥插图的作用,还得在教材的基础上花点心思,有些课文的插图还需要作适当的补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插图的作用,使教学得以顺利、成功地进行。
语文教材插图教学论文
现行中学《语文》课本有插图近百幅,这些插图大都出自名人之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其价值都很高。作为语文这一学科,着实应该把它们看作教学的一部分内容,认真地研究。
关于插图的作用问题,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有过间接的论述,他生前曾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由此不难看出插图的作用。
细心的高中语文教师大概发现了《孔雀东南飞》一文的插图在新旧教材中是不同的,为什么新教材要更换插图呢?其中一个原因,想必就是因为旧教材中的插图有些不当之处,这幅插图中的雄鸡啼叫便没能真正理解“鸡鸣入机织”一句,插图中理解成“鸡鸣”便是黎明,而诗中之意在时间上则还要提前,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点到3点,这才足以证明兰芝的辛勤和焦母的刁难。正因为这样,新教材便更换了插图,从这也可看出插图在教材中不是可有可无的。
首先,插图是文字的补充和注解。
教材中有的插图是文字所介绍事物的真实再现,像说明文中的插图便起了这样的作用。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所附的荔枝全貌图及结构解剖图,就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住了荔枝的形态及其内部结构。若没有这幅插图,对不产荔枝地区中的学生来说要想象出荔枝的真实形状则着实有困难。
教材中有的插图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插图大都在记叙文和散文中。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的肖像图,有力地概括了文字的描绘,形象逼真地完成了人的肖像刻画。再如《多收了三五斗》文末中的插图,可让读者在回忆课文时便于对众多人物的描写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挥手之间》的插图是文章抒情议论的形象凝缩。《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的夜渡黄河图,通过浊浪排空的画面和老船公们那紧张严肃的情绪,形象地告诉读者夜渡黄河的危险和艰难,便于把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主旨。
初中语文教材插图问题研究
一、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重要性
认知发展学理论认为,个体的整个认知过程就是实现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并加工信息的过程。图像在此过程中对注意力、记忆力、表象以及情感的影响最大。插图是教材的一部分,其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高质量的文本插图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促使其产生探究、分析文本的热情与兴趣。翻开教材,最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无疑是教材插图。贴近文本内容且印刷精美的插图备受学生关注和喜爱;而教师也可通过插图营造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插图使得学生思维更贴近文本创作者,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
二、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应用问题
就教育教学层面来看,初中语文教材插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相关理论也取得了一定发展成果,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少师生对于教材插图的关注度不足,甚至刻意忽视。
1.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插图的利用问题。调查资料显示,初中语文教师未充分利用插图开展语文教学,具体表现在教材文本配备插图时,约有30%的教师完全忽视插图,约有27%的教师对插图加以选择性利用,仅有43%的教师确定使用插图。由此来看,高达三成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完全抛弃了插图,另有两成多按照个人意愿对插图予以选择性使用。换而言之,超过一半的教师对于教材插图的利用程度较为低下。这足以证明,不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插图的应用。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插图的关注问题。语文教材插图以学生为服务对象,而学生是否关注教材插图、关注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插图应用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关注插图的表现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少数学生对于课本中的插图认识不足,单纯将其视为文本装饰,而未意识到教材插图对于课堂学习的辅助功能,因此始终以文本为中心,对于教材插图的存在不予重视。(2)学生对插图有所重视,但不善于分析文本与插图之间的关系,难以利用插图辅助学习,深化对教材文本的认识。
历史教材插图选择建议
网络上曾出现过这样一条热帖:“高中的历史课本,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原来全是同一个人!有图有真相!囧!”。此帖广为流传,引起不少人关注。后有辟谣,并列出了图片的出处,据了解,这些画像一般都是取自《三才图会》(又名为《三才图说》),是明朝王圻及其儿子王思义撰写的百科式图录类书,书成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近400年。笔者查阅了《三才图会》,分别找到了上述人物的画像,对比之后可看出,网络上的插图为了追求效果,对五个人的画像均作了改动,把五人的胡子都改成了络腮胡,不过看衣着打扮,五个人还真是相似,看来《三才图会》的作者偷了懒。显然此事有炒作嫌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话题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作为历史教师,笔者却不敢轻易忘却。历史是一门形式活泼、但本质严谨的学科。深入反思,历史教材中大部分插图运用得恰到好处,但也有部分插图使用有失慎重。下面就以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谈谈历史教材中插图选择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插图数量、类型应均衡
一般情况下,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历史文物图,包括文物本身、复原模型;第二类为历史人物图,照片、画像;第三类为史事情节图,包括照片、名家画作、民间漫画、想象图;第四类为历史地图。在教材中,四类插图所占比例应合理,每课选择插图数量亦应合理。这四类插图的史料价值、助学价值各不相同。历史文物图史料价值较高,并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物与人物产生感性认识,有一定的助学价值;史事情节图因掺杂了后人的创作,史料价值次之,但助学价值较高,更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历史人物图与历史地图也都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建议增加一定数量的概括类或关系类图表,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先后出现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四位历史人物,他们名字相似,但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并未作出明确说明,学生容易产生混乱,若能把四者关系用图表的形式列出,既简单明了,又便于掌握。
二、紧紧围绕课文中的重点内容选取添加插图
插图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不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插图选好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插图选不好,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例如,“法国大革命”一节中“三个等级”漫画图,则十分形象地刻画了特权等级的作威作福和第三等级的不堪负重的形象,对于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前夕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大有裨益;而“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一节中的“非洲黑人被卖为奴隶后,被迫从事超强度劳动”一图,表述的是四个黑人奴隶劳动的场景,从图中无法看出他们从事的是超强度劳动,图与注释并不相符,不能深刻揭露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三角贸易的罪恶,该插图没有实现其为教学主旨服务的功能。
三、所选插图必须真实可靠并注明出处
语文教材插图的作用与实践探究
摘要:我国的书籍插图艺术,向来很发达,新教材语文课本也可谓图文并茂,精美的插图与教学内容紧密配合,既迎合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又用另一种语言向学生诠释文字的精髓。本文试图从日常教学的角度对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的作用与教学实践做粗浅的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材;插图;教学实践
在多媒体教学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部分语文教师眼里,作为语文教材有机组成部分的插图正日渐沦落为纯粹的书籍装饰品,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它们的存在,没有发挥出插图应有的作用,这无疑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一大浪费。多媒体课件资源确实能让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对于大多数农村学校而言,不是每个教室都有一套多媒体设备来辅助课堂教学,有的甚至连幻灯片、教学挂图等都有欠缺。因此,包含编者匠心的教材插图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语文教材本身而言,作为教学的载体主要借助文字来表达,而插图则是帮助师生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绘制或拍摄的精美图画。它们具有形象、生动、可感的特点,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角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读者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课文。新课标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何合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使文字与插图得到有效的整合,是当前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此时无声胜有声———插图的作用
关于插图的作用,为鲁迅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的我国现代著名作家、美术家丰子恺先生曾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插图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1.插图是文字的补充和注解。教材中有的插图是文字所介绍事物的真实再现,像说明性文章中的插图便起了这样的作用。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所附的故宫三大殿插图,就有效地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住了故宫的建筑结构布局特点。《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各种云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更快地解读云与天气的关系。若没有这些插图,对学生尤其是缺少实践感知的学生来说,要想象出相关内容着实有些困难。所以说,好的插图,不仅准确的反映文字,与文字同步,还会延伸文字。2.插图是文章内容的形象诠释与概括。教材中有的插图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这样的插图大都在记叙性文章中。如《蒲柳人家》中何满子和一丈青大娘的漫画式头像,有力地概括了文字的描绘,形象逼真地完成了人物的肖像刻画。《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的插图,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进入到皇帝游行的场面中,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俗世奇人》的插图展示了“泥人张”不动声色智斗“海张五”的动人场景。《端午的鸭蛋》中的插图是一幅集粽子、香囊、鸭蛋、画“一笔虎”等于一体的端午风俗画,乡土气息非常浓厚。《再塑生命》插图中海伦。凯勒和沙莉文老师亲密无间的情态,形象地告诉读者正是沙莉文老师的爱给海伦带来了光明,使海伦重获新生。这些插图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3.插图是为文章提供背景的载体。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插图,画面内容在课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但却是课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香菱学诗》一文中大观园的插图,为课文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贾家的大观园是统治阶级生活的一个缩影,这个背景的展示,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范进中举》中“乡试、会试贡院”插图,《隆中对》中“古隆中三顾堂”插图,《绿色蝈蝈》《我的信念》两文分别配了“居里夫人在工作”和“法布尔在观察昆虫”的插图,这些都为课文提供了必要的背景资料,有效地补充了课文的内容。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文字所介绍的内容固然体现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渗透着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联想,千差万别,这就是人文精神。一个好的插图,同样追求蕴藉耐看,留给读者无尽的自由理解与想象空间。从这个层面上讲,插图所包含的人文韵味同样芬芳。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与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常常讲语文教育呼唤人文精神,那么好好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又何尝不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呢!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插图教学的实践
化学教材插图管理论文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也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中语文教材插图分析
摘要: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关键的阶段,由初中的浅识进而上升到高中的深知阶段。无论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对自身语言能力和素质修养的提升,语文课程所担负的责任都十分重大。但大多数学生的普遍反映是高中语文枯燥难懂,其原因不乏多种。本文就从高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运用角度分析,探讨出教材插图设置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插图;策略
一、引言
语文学科是进行人们社会活动的首要学科,影响着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涵养。初中语文教学中更看重学生对文字本身含义的认知和理解,而高中语文则会更深入地探讨文字背后引申的含义,引导学生探寻更深远的意义,丰富他们的精神和灵魂。但语文出身于传统文化,其内容源流本身就庞杂久远,相对于当下快节奏的时代背景来说,冗长的文字教学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所以从教学形式上应该寻求新的方式,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成果。
二、高中语文教材插图运用中的问题
(一)插图教学得不到重视。以苏教高中语文教材为例,纵览全书,插图共117幅之多,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对于插图辅助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或者完全意识不到教材中插图的作用,让教材中的插图仅仅发挥了表面性的“花瓶”作用,而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教学功能作用。对于语文课堂而言,最能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就在于老师课程讲述中能否融入趣味性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插图的解读探讨就是引发学生兴趣点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插图的作用难以发挥,在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身上体现的较为明显,老教师对于语文教学喜欢沿用老套的说教式方法,对于插图往往视而不见,比较看重对文章本身内容的解读,这样的语文课堂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会大打折扣。(二)插图认识理解不到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教学,需要老师的赏析和解读,才能在课堂上达到最终想要的结果。因为高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引申挖掘能力,而不是小学生式的看图。而部分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插图的认识理解有所偏差或是不够深入,那么最终课堂效果就会不太理想。如《劝学》一文中配有《荀子》的插图,老师在教学前对配图如果仅仅停留在《劝学》一文的出处上是不够的。配合全文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古人在行文书写时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的习惯,同时插图中没有句读的书写也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古人在习文中的阅读能力和习惯,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和理解。(三)插图教学不够严谨。图文并茂的课堂气氛会显得更生动活跃,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配图并不都是那么严谨的。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对于插图的运用过于盲目随意,对于有些插图过分的解读,对于有些插图又只进行简单的欣赏。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有些较为契合文章本身,能清晰地表达文章的部分内在含义,而有的插图则仅仅出于配图需要,其内容本身与文章联系甚少,甚至有误导嫌疑。如《金岳霖先生》一文中金岳霖先生的肖像图就显得有些粗糙,图中的人物与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并不一致,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和配图内容产生疑问,老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注意对配图作以分析和解释。
历史教材插图选择的建议
网络上曾出现过这样一条热帖:“高中的历史课本,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原来全是同一个人!有图有真相!囧!”。此帖广为流传,引起不少人关注。后有辟谣,并列出了图片的出处,据了解,这些画像一般都是取自《三才图会》(又名为《三才图说》),是明朝王圻及其儿子王思义撰写的百科式图录类书,书成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近400年。笔者查阅了《三才图会》,分别找到了上述人物的画像,对比之后可看出,网络上的插图为了追求效果,对五个人的画像均作了改动,把五人的胡子都改成了络腮胡,不过看衣着打扮,五个人还真是相似,看来《三才图会》的作者偷了懒。显然此事有炒作嫌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话题便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作为历史教师,笔者却不敢轻易忘却。历史是一门形式活泼、但本质严谨的学科。深入反思,历史教材中大部分插图运用得恰到好处,但也有部分插图使用有失慎重。下面就以华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为例,谈谈历史教材中插图选择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一插图数量、类型应均衡一般情况下,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历史文物图,包括文物本身、复原模型;第二类为历史人物图,照片、画像;第三类为史事情节图,包括照片、名家画作、民间漫画、想象图;第四类为历史地图。在教材中,四类插图所占比例应合理,每课选择插图数量亦应合理。这四类插图的史料价值、助学价值各不相同。历史文物图史料价值较高,并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物与人物产生感性认识,有一定的助学价值;史事情节图因掺杂了后人的创作,史料价值次之,但助学价值较高,更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历史;历史人物图与历史地图也都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笔者建议增加一定数量的概括类或关系类图表,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先后出现詹姆士一世、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四位历史人物,他们名字相似,但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并未作出明确说明,学生容易产生混乱,若能把四者关系用图表的形式列出,既简单明了,又便于掌握。
二紧紧围绕课文中的重点内容选取添加插图插图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应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而不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插图选好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插图选不好,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例如,“法国大革命”一节中“三个等级”漫画图,则十分形象地刻画了特权等级的作威作福和第三等级的不堪负重的形象,对于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前夕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大有裨益;而“早期的西方殖民扩张”一节中的“非洲黑人被卖为奴隶后,被迫从事超强度劳动”一图,表述的是四个黑人奴隶劳动的场景,从图中无法看出他们从事的是超强度劳动,图与注释并不相符,不能深刻揭露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三角贸易的罪恶,该插图没有实现其为教学主旨服务的功能。
三所选插图必须真实可靠并注明出处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们有义务把真实的历史呈现给学生,插图必须真实可靠,要像斟酌文字一样斟酌选择插图。历史学习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辨别史料的真伪及价值更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注明出处的插图有助于学生分辨该插图的史料价值,并养成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而历史教科书却未完全做到这一点,部分插图没有任何说明。例如,“中世纪西欧社会”一节采用了6幅画作作为插图,但每幅插图都只有标题,没有出处,这就使学生无法准确判断插图的史料价值。即便是教科书编写者为了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而自编的插图亦应注明其为“编者想象图”这样。
四图片应具有代表性且比例适中、清晰度高往往同一历史题材,有许多不同版本的图像,甚至这些图像之间还会存在着许多明显差异,教材插图应选择那些认可度高的图片。历史人物有其特殊性。在照相机问世之前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一些重要人物的形象都是通过画家的画笔保留下来的,且不说画家的技艺有高低之分,却无一例外的是画家都有其主观立场,喜好憎恶,这些立场与情感都会通过画作流露表达,因此出现我们今天看到的同一历史人物画像不同甚至差异明显。教科书应该选择哪一幅作为插图,是可以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的。另外,教材选用插图的比例一定要适中,不可过大或过小,太大显突兀,太小失严谨;图片清晰度要高,切忌模糊不清,清晰度高也是严谨的一种体现。例如:“非洲与美洲古文明”一节中“15世纪中叶印加人的生活场景”一图,场景宏大,色彩单一,画面模糊,细节基本无法看到,用在此只是多占空间,采用的价值不大。只有比例适中、清晰明了的插图才能发挥其教学价值。虽然在历史教材中的插图使用仍存在不足,但使用插图的作用与价值是不能抹杀的。希望今后教材插图的选择能让其价值最大化。
化学教材插图管理论文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化学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除在教材内容的叙述上做到了浅显、易懂外,还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编入了数页彩图和100多幅插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素材,也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新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教学往往以其独有的奇妙无比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丰富、精美的插图更增添了化学学科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当学生领到新教材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怀着好奇心,把教材从头到尾翻个够,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所深深吸引。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紧紧把握这一教学的好对机,结合绪言中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有关插图。例如,教师可问学生:教材封面底纹是什么“花纹”?当学生还在摇头、疑惑时,教师指出,这些“花纹”实际上是构成物质的、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的图象。学生顿时兴致勃勃、神情专注。进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封面的四幅画面: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钢铁生产,节日中五彩缤纷的气球、焰火,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桂林溶洞。这些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接着指导学生看彩图中“具有绝热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和“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的乌笼”两图,让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科学技术的伟大。教师要注意创造这种想问不成,想答而不能的情境,引起学生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此外,各章节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各种示意图、物质用途图、古今科技成就图等插图都具有浓郁的趣味性,教师要重视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