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学习材料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09:14: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教案学习材料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案学习材料

语文教研活动自我鉴定

从年11月7日起,我有幸参加了语文教研究组织的“春风语文”活动小组,至今已历时近八个月。期间,我共参加了五次会议,完成了每次作业,参加了举行的区域性公开课,按照要求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课标语文教师专业化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新课改”下教师的准确定位》等学习材料,浏览学习了小组中各成员所写的博文,积极参与了网上的每一次讨论,观摩了老师的《下雨天,真好》《三棵树》,波老师的《小石谭记》《社戏》,宋老师的《散步》,苗青老师的《白色方糖》,老师的《明月几时有》,老师的《清塘荷韵》,崔公田老师的《紫藤罗瀑布》,曾洁老师的《荷叶母亲》。在平时,利用学校教研活动时间及休息日,观看了全国语文优秀课例及第二次动态课堂会议所配发的录像资料。又主动查阅资料,学习了“洋思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及作文批评”等。借阅了《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阳光心态》等书籍,并认真作了读书笔记。利用网易博客,积累了许多自认为对教育教学有用的资料。每天坚持练字一张。我做了所有“春风语文”活动小组成员都做了的事情。

回顾历程,感受颇深,收获不少,反思更多,现总结如下:

1: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在年前的两次活动中,列席的贾局长及教研室主任都曾给我们春风语文活动小组成员讲,现在的教师首先要变的是教育理念,要改变自己思想中沉淀已久的落后思想,保持和吸纳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思想,而观念的转变要靠自己。的确如此,如果一个教师缺新的教学理念,他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呢?通过“春风语文”活动,我了解了先进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了一些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认识到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了课堂上的每一个基本环节,坚定了“人本”“文本”观念。

2:语文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春风语文”活动小组的学习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学习上,而且也十分注重提高各成员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春风语文”活动小组在三中进行多次课堂教学展示。其中,孙晓霞老师的课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板块教学模式,袁永波老师让我们认识到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苗青及宋怀明老师让我领教了合作·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魅力。这些课堂观摩教学给了我深刻的启示,也使我的思想发生极大的转变。尽管课改已经进行了有些年头,但一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满堂灌、满堂问,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这些展示课更新看我的观念。“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春风语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武春华主任又开展了“区域性公开课”的活动,我按要求作了个人展示。这次亲历让我感受到新教学模式的“神奇”作用,同时也打开了我校语文教研的新局面。现在,在课堂上,我开始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关注学生的实际水平,给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落实课堂教学常规,讲究教学艺术,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相信一定会收到良好效果。

3:注重课堂生成。在博客中,我多次注意到袁永波老师公开的教案设计,留心到他的教案十分简约、实用,其教案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课堂生成。他在三中上的《小石谭记》一课。及录像《狼》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随机解决问题,表面看有很大的随意性,但从整节课来看,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由此我认识到课堂应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如果教师不顾学情,一味地按教案去执行,效果估计不会多么理想。课堂需要教师的充分预设,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设的目标、过程和进程,只有如此才能与学生共同生成课堂内容和新的教育教学资源。高效的课堂应是:在课堂上洞察学生当前学习心态,当前学习气氛,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步骤,采用相应教学方法的课堂。

4:养成了反思的习惯。通过参加春风语文活动,我明白了作为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还要不断的对教学进行反思;不仅要学会反思,还要经常反思,不仅反思自己的教学教法,还要反思别人的心得体会。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才能有更多的收获,才能有更快的发展。

查看全文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是大多高校的主要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渗透率不高,这种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学生为主体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相结合,致力于提升教师授课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下,产生了新的学习空间、新的认知场景、新的交互形式、新的心理氛围、新的评价模式等等[1]。面对互联网下成长的新一代青少年,教育必然发生变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各类教学能力大赛层出不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何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迫在眉睫。“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创新能力受限,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拓展,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日渐兴起的线上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1.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在线上课堂中,教师没有满堂授课,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网络课程的学习,没有师生间的互动,也没有同学间的小组讨论,以个人自学为主。2.学生自主学习效率低。没有教师的现场指导和线下课程的约束,有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去完成教师设置的线上学习任务点,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去学,从而导致整个班级的学习效率比较低,学习效果不如线下教学。3.线上管理难。隔着屏幕,教师不可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当下学习情况亦无法掌握,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认真学习等等,这些教师都管理不到。由此看来,单纯的线下教学或者线上教学,都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变革,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改革,亟须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即结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优势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所谓的混合式教学并非新型教学方法,而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了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混合式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与人、与环境的互动中,学会迁移并综合运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1]。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步开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线上教学不是教学的辅助活动,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线上教学前,教师将课件、教案、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料上传在线上学习平台——学习通,根据每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师会设置包括视频、章节课件和随堂作业在内的相应任务点,在线发布通知,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自主完成任务点的学习。学习通平台可以详细统计学生的章节学习次数、视频学习进程、随堂作业完成情况,因此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进度比较慢的同学,教师可以启用在线督促功能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点。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同时,可以在线与教师交流互动,及时向教师反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线下教学前,教师对学生线上学习时反馈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对线下教学内容及时作出调整及更新,在线下教学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着重讲解,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掌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自主完成线上主要知识点的学习,学习时间相对灵活。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去探索知识,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课堂互动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相较于单一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凸显学习者的中心地位,有利于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以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形工艺这门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形工艺是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学习工程中常用的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材料的成形工艺以及常用机械零件的选材和选择成形工艺的原则。这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课,基本符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特点。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线上授课平台选用的是超星学习通,PC端和手机端可同时使用,方便快捷。任课教师根据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形工艺的课程要求,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储备的需求,利用线上学习平台,研究制定教学策略。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授课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课前线上阶段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创建课程,上传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以及其他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按教学进度编辑好章节内容,再添加授课对象所在的班级群组,完成学生管理。课堂教学前,考虑学生使用不同的聊天工具,尽可能第一时间通知到所有学生,教师同时在QQ群、微信群和超星学习通上的班级交流群向学生发布第一阶段学习任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金属材料学这门课程的各章节知识点。对于通过自主学习不易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会在一次课两个学时中,安排一个学时的直播授课,学生通过点击班级群的直播链接即可进入教师直播间,教师可以直观地掌握学生出勤率及听课情况,师生间可以在线交流讨论,互动性强。对于一些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期间,教师并非不管不顾,而是通过设置抢答、选人、主题讨论等环节来检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凡是参与互动环节的同学都会获得一定的分值,这个分值最终会统计到期末成绩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反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下课堂教学。(二)课中线上线下结合阶段线下授课前,教师借助线上学习通平台对学生进行考勤。学习通平台上设有不同的签到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任一种方式发布签到任务,学生用手机打开学习通即可完成签到,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出勤率,之后进入教学。在课前的线上阶段学生已经完成了主要任务点的学习,所以线下课堂上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资料,自主复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需要,可适当安排课上互动环节,教师发布任务,小组协作完成,每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发表观点,教师和小组互评,受到高评价的小组可获得相应的分值,由此也可以激发学生线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与前面已学内容连贯性强的新课内容,在上新课之前,教师会在课上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前后知识点复习梳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上无缝对接。(三)课后线上阶段线下课堂教学之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会结合直播情况、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和线下授课情况,通过学习通为学生布置线上作业,学生在教师设置好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并及时提交。如果发现部分学生在作业截止前还未提交,教师可通过学习通平台启用督促功能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作业提交后,学习通平台会根据教师设置好的答案和分值,自动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好下一次线下课堂点评和复习计划,提高教学工作效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一定要把握线上线下教学的衔接融合,教师根据学生的线上课堂反馈制定线下课堂教学策略,并根据线下课堂教学情况对线上资源内容进行调整更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确保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而且要能灵活地使用不同形式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查看全文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六个一工作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的文件精神,镇在第二批教育实0.践活动的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以聚焦和解决“服务”为主要问题,强化和提升“服务”观念为关键,以“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为核心,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学习一本小册子,观看一套影像资料,组织一次大走访,开展一次志愿服务,上一次党课,和召开一次座谈会。在活动中,各位党员积极参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履行自己的职责,使这次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为了使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我们按照工作方案确定活动重点,制定多种形式活动的内容,及积分制的活动完成情况考核表,确保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基层党员认真参与,有效推动“六个一”活动的开展。

学习一本小册子。我镇累计向各村、各企业党支部发放各种形式的文字学习材料近3000份。确保全镇党员人手一册《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知识百问》,为了使学习更加生动,向每位党员印发了市委发放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党员干部“三字经”》并以海报、漫画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组织党员对上述学习材料进行集中学习,总计超过10个学时,党员出勤率达到100%。通过认真的学习和热烈的讨论,基层党员反映这是一次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活动,在学习中加深了党性,提升了基层党员的服务意识,加强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观看一套影像资料。镇活动办组织机关党员集中观看《的四个昼夜》、《焦裕禄》等影片,并将影像资料分发给各村党支部,开展“送影下乡”活动。在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党组织,采取发放光盘和设定固定影音播放室的形式,确保党员观影率达到100%。观影学习使所有党员以更直观更生动的形式了解我党发展的历史,了解我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批观影结束后,党员自发组织讨论会,谈感受,谈认识,取得了积极效果。

组织一次大走访。按照活动要求,镇活动办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方案。要求每位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广泛宣传,察民意,解民情,切实做到“走访不落一户,宣传不少一人”。针对老党员,老干部以及有经验的村民和成功的商户和有突出困难的村民,我们组织了系统的“五访五问”活动。向老党员老干部询问治村经验,向村民代表问村务管理,成功商户问致富良策,向困难家庭了解衣食温饱,向老上访户询问诉求愿望。这次的走访活动为镇里提供了十分充实丰富的基层信息,镇借这次机会组织走访党员建立走访日记,建立走访人员信息档案,针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限时解决方案,避免“人走茶凉”的尴尬,保证走访活动在为民服务方面起到实际的作用。

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我们以服务弱势群体为重点,由各党组织书记带头,突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结合自身技能和优势的前提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解困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建立了志愿服务台账,真实仔细的记录了每位党员干部服务的过程和效果。在活动后期,集中对成效显著、群众反映良好的支援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树立了学习榜样,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为了使之韵活动常态化和长效化,针对镇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健全的服务体系和制度,确保今后支援服务的稳定开展。

查看全文

教育教学管理提升年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党委提出的“2016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年”的相关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响应当前人民群众对更高教学质量的要求。现结合我县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贯彻落实《县教育跨越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严格执行《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和《县中小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确保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

二、工作重点

根据“2016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年”的相关精神,以“夯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各年级各学科成绩和学生综合能力为切入点,提高六年级学生学业水平为突破点,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检查为活动载体,强化教学常规的过程性管理,促进教师素质的专业化成长,高效率地完成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学任务。工作重点是: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教学氛围;2、加强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3、强化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4、强化常规检查,增强工作实效;5、优化校本教研,强化名优骨干;6、完善奖惩机制,激励教师拼搏。

三、具体措施

查看全文

信息化教学在生物化学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化教学已经逐渐深入到学校教学当中,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环境等可以发生一系列变化。信息化教学在生物化学的教学当中有着许多优点,这些优点就是促使生物化学教学应用信息化教学的原因。本文就信息化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做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生物化学教学;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渐渐运用到教学领域当中,生物化学作为理科课程,在信息量以及理解程度上都需要学生以及教师共同努力。而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收集大量资料,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达到的,这就使得将信息化教学深入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应用与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优点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生物化学教学中,有着以下优点:第一,能够快速获得足够的教学资源。足够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进行教案以及教学PPT的设计。同时,教师还能够通过计算机获得许多遗漏的知识点,在查阅过程中完善,既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更有效率。第二,使得教学更有特色。由于计算机技术有着简化许多比较复杂实践的能力,因此学生通过计算机,可能更快了解到生物化学的某些学习材料,并且通过这些材料的分析和总结,能够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第三,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由于信息化教学不仅局限于教师进行资料的查阅,学生也能够通过教师提供的线索,去查阅有关资料,这就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导向作用。第四,提升师生计算机操作技巧。教师方面,由于利用计算机教学进行生物化学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很大帮助。学生方面,学生通过计算机教学,能够掌握到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通过这些基础理论,有利于培养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信息化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中学教科室情况打算

教科研目标:

为课题的开展和结题做准备。瞄准新课标和中考改革走向,做好承办课题和校本研究课题的过程资料收集工作。改进教学和训练评价的策略和技巧。论文评比、交流和发表质量要上档次,数量要上层次。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具备独立支撑学科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加强教师的理论进修和实践能力提高,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教科研方向

使学校的校本教研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确立“课改在实践中研究,明确科研要务目标。实践依托于科研”方向。强调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强调三维目标与教学艺术的巧妙融合。反对学院式和象征性的研究。不搞离开教学实践的无意义研究。

教科研管理和思路

一、抓好班子建设和教科研制度建设。

查看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尤其是学校的重视。为了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求,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组建自己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本文旨在探讨教育技术环境下,如何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概念界定

1.1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一般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为师生提供教育服务的各类条件和环境,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人力资源一般可以理解为教师等教职员工,物力资源可以包含教科书、辅导书、校园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教学用具等,也包括网络资源。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资源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内容也越来越丰富。1.2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教育技术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对于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尤其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成熟,更为教学资源库的科学建设和更有效利用提供有机的载体,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将信息资源放到开放平台,让更多人能够分享和收益。1.3教学资源库。依据以上分析,本文所指的教学资源库是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简单理解起来可以定义为装着教育信息的无形的“大容器”,它是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模拟练习、教育视频、音频、动画等各类教育资源、学习资源融为一体的一种资源库。这种教学资源库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更方便师生快捷、灵活的从中查询并使用其中的教学和学习信息,对提高教学效率和优化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

2.1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需要大量教学资源的支撑,因此许多高校着手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各高校教学资源库虽分头建设,但可以通过网络这种媒介,实现资源共享。一但资源共享,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就会大大拓展,为专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2.2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依赖于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可以容纳大量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建宽松、便捷、灵活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随时使用资源库中各类素材,进行加工为我所用,这样可以避免大量重复性工作,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学生也可以随时从资源库中查询符合自己专业和学科特点的学习资源,用于丰富自己的学习材料,作为课堂知识学习的有力补充,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质量和想效果的作用。

查看全文

中学校本培训部署

“教育工作的一切去适应每位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给教师的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工作不但要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更要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断更新。只有使知识、信息不断摄入,师品不断提升,“终生学习”的理念才能渗入到每位教师的心里。这样,有组织地进行校本师资培训已迫在眉睫。在此我们应以实施新课标为导向,加大力度促进新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师资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有关精神,做到保质保量对本校教师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通过校本培训使全校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新的改善和提高,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提高教育质量奠定基础。针对我校实际,围绕“不出门,学名师,求效益,创特色”这一校本培训总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踏实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的培训,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自觉性。

二、校本培训目标

1、让“人人都能成才,使每个人都能主动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平台”的办学理念成为每位教师谋求自身发展的自觉行动。

2、通过校本培训使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形成学习型、研究型的工作方式。

查看全文

学校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课程改革三年来,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这一教学改革的洪流中,立足本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勇于探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经过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我们感到: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下面谈谈我校在课改实验中的几件做法: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培训

1、强化通识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02年暑假以来,组织全体教师参加通识培训,使教师深入了解把握新课程。

2、分组参与式案例培训,解读《纲要》和《标准》。

查看全文

教案著作权保护法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被忽识的教案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今天已引发了法律界和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本文根据一个鲜活真实的案例,从我国的著作权法的角度出发,采取比较的方法,着重分析和讨论教案的性质、归属等若干问题。

关键词:教案,知识产权,著作权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5月30日,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将自己所在的小学告上法庭。原告诉称:根据被告要求,在1990年至2002年期间,原告先后交给被告48本教案,被告在收取、检查教案后没有及时归还给原告。在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下,被告仅退还了4本,其余44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

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但被告认为,编写教案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而教案本是教学中使用的物品,就象上课时使用的粉笔一样,学校拥有教案的所有权和处理权。在检查完教案后,可以不退还给教师,因此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该案已经历了法院驳回,原告上诉。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艰难历程,目前仍在进一步的审理过程之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案一经媒体批露,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由于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没有明确的、直接的涉及教案的规定,本案引发了法律界和教育界的很多思考:教案是否具有知识产权;教案到底应归属教师还是归属学校;学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权,还是附载在教案本上的智力成果权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