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总公司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09:03: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建筑总公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建筑总公司

建筑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省建总公司2009年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谋划总公司09年乃至今后几年发展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听了xxx同志和xxx同志分别代表省建总公司行政和党委所做的工作报告,感到报告对2008年工作情况的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全面的,取得的成绩是十分令人可喜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对2009年的工作安排部署,始终贯穿了科学发展观思想,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感到很高兴。对你们的工作,省委、省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省建总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省建总公司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是我省建筑业的骨干龙头企业。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为国家、为甘肃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省建总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省上一直都十分关注。近年来,由于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影响,企业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面对复杂形势和困难局面,省建总公司各级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不畏艰难,不等不靠,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企业实现了由低谷向爬坡的转变,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2008年企业完成总产值67.9亿元,完成竣工面积267.8万平方米,承揽到施工任务近81亿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经济形势动荡,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不容易的。新的一年里,希望省建总公司和各单位进一步巩固和发扬成绩,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继往开来,开拓进取,认真按照这次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结合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场金融海啸,已经并还将严重影响全球的经济发展,其危害性不可低估。为了应对这场危机,中央相继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拉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从年初的“双防”,到“一保一控,”到“三稳定政策”,再到现在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招招都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对我省而言,由于经济欠发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中央出台的4万亿资金强力拉动内需,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这对于我省来说,更是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所以说,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机遇大于挑战。去年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的经济运行虽然比去年同期出现下滑,但基本面是良好的。面对当前形势,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抢抓机遇。实践证明,只有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应对危机的长久之策、治本之策。然而,经济的发展,机遇的捕捉,离不开信心的支撑。因为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从目前情况看,可以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而我们的信心不是盲目臆想而来的。它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来自于改革开放30年打下的坚实思想、物质和体制基础,来自于广大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锻炼出来的拼搏能力和经验,来自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和对发展与机遇的清醒认识,还来自于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的重大举措。没有大险,显不出大勇;没有大战,建不了大功。只有那些能够在危机中坚守,在危机中尝胆,在危机中创新的企业,才能战胜危机,迎来灿烂的未来。希望省建总公司领导班子能够树立起必胜的信心,紧密联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中央和省上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坚定的信心和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待压力,以科学态度和辩证思维破解难题,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转化为企业科学发展的机遇。

查看全文

建筑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省建总公司2009年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谋划总公司09年乃至今后几年发展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听了xxx同志和xxx同志分别代表省建总公司行政和党委所做的工作报告,感到报告对2008年工作情况的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全面的,取得的成绩是十分令人可喜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对2009年的工作安排部署,始终贯穿了科学发展观思想,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感到很高兴。对你们的工作,省委、省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省建总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省建总公司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是我省建筑业的骨干龙头企业。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为国家、为甘肃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省建总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省上一直都十分关注。近年来,由于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影响,企业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面对复杂形势和困难局面,省建总公司各级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不畏艰难,不等不靠,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企业实现了由低谷向爬坡的转变,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2008年企业完成总产值67.9亿元,完成竣工面积267.8万平方米,承揽到施工任务近81亿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经济形势动荡,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不容易的。新的一年里,希望省建总公司和各单位进一步巩固和发扬成绩,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继往开来,开拓进取,认真按照这次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结合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场金融海啸,已经并还将严重影响全球的经济发展,其危害性不可低估。为了应对这场危机,中央相继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拉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从年初的“双防”,到“一保一控,”到“三稳定政策”,再到现在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招招都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对我省而言,由于经济欠发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中央出台的4万亿资金强力拉动内需,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这对于我省来说,更是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所以说,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机遇大于挑战。去年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的经济运行虽然比去年同期出现下滑,但基本面是良好的。面对当前形势,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抢抓机遇。实践证明,只有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应对危机的长久之策、治本之策。然而,经济的发展,机遇的捕捉,离不开信心的支撑。因为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从目前情况看,可以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而我们的信心不是盲目臆想而来的。它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来自于改革开放30年打下的坚实思想、物质和体制基础,来自于广大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锻炼出来的拼搏能力和经验,来自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和对发展与机遇的清醒认识,还来自于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的重大举措。没有大险,显不出大勇;没有大战,建不了大功。只有那些能够在危机中坚守,在危机中尝胆,在危机中创新的企业,才能战胜危机,迎来灿烂的未来。希望省建总公司领导班子能够树立起必胜的信心,紧密联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中央和省上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坚定的信心和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待压力,以科学态度和辩证思维破解难题,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转化为企业科学发展的机遇。

查看全文

建筑总公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省建总公司2009年工作会议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谋划总公司09年乃至今后几年发展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听了xxx同志和xxx同志分别代表省建总公司行政和党委所做的工作报告,感到报告对2008年工作情况的总结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全面的,取得的成绩是十分令人可喜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对2009年的工作安排部署,始终贯穿了科学发展观思想,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我感到很高兴。对你们的工作,省委、省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省建总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省建总公司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是我省建筑业的骨干龙头企业。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为国家、为甘肃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省建总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省上一直都十分关注。近年来,由于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影响,企业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面对复杂形势和困难局面,省建总公司各级领导和全体干部职工不畏艰难,不等不靠,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企业实现了由低谷向爬坡的转变,生产经营形势逐年好转。2008年企业完成总产值67.9亿元,完成竣工面积267.8万平方米,承揽到施工任务近81亿元,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在全球经济形势动荡,建筑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条件下,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不容易的。新的一年里,希望省建总公司和各单位进一步巩固和发扬成绩,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继往开来,开拓进取,认真按照这次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结合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这场金融海啸,已经并还将严重影响全球的经济发展,其危害性不可低估。为了应对这场危机,中央相继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拉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从年初的“双防”,到“一保一控,”到“三稳定政策”,再到现在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招招都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对我省而言,由于经济欠发达,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中央出台的4万亿资金强力拉动内需,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重建,这对于我省来说,更是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所以说,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机遇大于挑战。去年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的经济运行虽然比去年同期出现下滑,但基本面是良好的。面对当前形势,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抢抓机遇。实践证明,只有培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增长点,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可持续性,才是应对危机的长久之策、治本之策。然而,经济的发展,机遇的捕捉,离不开信心的支撑。因为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我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有信心就有勇气,有信心就有力量。从目前情况看,可以说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而我们的信心不是盲目臆想而来的。它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来自于改革开放30年打下的坚实思想、物质和体制基础,来自于广大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锻炼出来的拼搏能力和经验,来自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和对发展与机遇的清醒认识,还来自于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的重大举措。没有大险,显不出大勇;没有大战,建不了大功。只有那些能够在危机中坚守,在危机中尝胆,在危机中创新的企业,才能战胜危机,迎来灿烂的未来。希望省建总公司领导班子能够树立起必胜的信心,紧密联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中央和省上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坚定的信心和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对待压力,以科学态度和辩证思维破解难题,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转化为企业科学发展的机遇。

查看全文

水电工地办公生活区建设新思维论文

摘要:三峡工程是世界上特大型工程,而且正处长江黄金旅游线上,建设期和建成后的三峡工程必将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景点,因此在规划建设初期就应该有高起点,特别要注意施工期和建成后的运行结合。为此,三峡工程的决策者们在三峡坝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大型工程施工期临时设施和建成后的永久建筑结合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关键词:规划办公生活区三峡工程

当您第一次走进三峡坝区时,您首先看到的是宽阔、干净、整齐的水泥道路,见不到一般工地那种晴天灰尘满天,雨天满地泥泞的场面;道路两边绿树成荫,步行道、绿化公园随处可见;坝区内很难看到一般工地的那种临时工棚,映入你眼帘是一幢幢造型新颖的永久建筑。如果您不再往里走,见到正在紧张施工的工地,相信您的感觉可能是到了一个美丽的具有现代特色的环保新城。

为了结三峡工程建设者们创造一个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三峡工程的决策者们在三峡坝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大型工程施工期临时设施和建成后的永久建筑结合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获得了一些经验。

1三峡坝区办公生活区的规划、设计

1992年夏季,三峡工程论证已进入尾声,转入中央决策阶段,为了保证一旦中央决策三峡工程上马,作为工程先行工作——场地三通一平必须提前设计,因此,三峡总公司(筹)委托三峡工程总体规划设计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湖北省规划设计院合作进行三峡坝区办公生活区的控制性规划设计工作。

查看全文

国有建筑企业改革论文

一、中国入世后内地建筑业市场的变化

中国入世之后,应该说建筑业是受到直接冲击比较小的一个行业。因为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建筑业,目前尚是一门劳动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行业,入门的准入度不高,建筑企业丛生,从行业领域看,由于“僧多粥少”导致建筑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所以对于以资金密集和知识密集见长的国际投资者来说,如单从投资回报考虑,大都对在中国投资建筑企业不感兴趣。在公平竞争原则和非岐视原则之下,国际承包商凭籍他们的综合实力将更加容易打入中国市场,然而,建筑业是一门属地性很强的行业,固定的建筑产品及流动的施工队伍,使得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解决经营规模上升,经济效益却下降的剪刀差问题,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亦会使国际承包商却步。从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建筑业市场的境外承包商(包括来自香港)其市场占有率仅小于2%即可见一斑。

入世对中国企业而言,受冲击最大的是从事垄断性等行业的一些企业。而我们国有建筑企业,不少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即投身市场竞争,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炼,一些国有建筑企业足以和国际承包商一比高低。我们不怕和国际承包商在中国大地上与之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但是,中国建筑企业和国际承包商的整体实力相差实在太悬殊,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我们明显处于劣势。2000年进入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的中国十家国有建筑企业在境外营业额的总和,还不及第九名的荷兰HBG集团一家的境外营业额。中国入世之后,国有建筑企业还将遇到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一个严峻挑战,是产权结构单一所造成的弊端,即由于国有建筑企业股权单一,对外,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接受社会监督;对内,很难营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虽然体制不能决定一切,但从统计规律看,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效率,效率决定效益。中国入世,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我们这些国有建筑企业一面将越来越少享受国家、行业和地方的一些政策优惠,但另一面却必须背负起沉重的历史包袱,而企业体制改革又十分缓慢,导致竞争能力大大削弱。相对而言,那些外资或民营建筑企业,他们既不需要为政府背起这些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又能享受由国家搭建的更公平的竞争平台。此中,由于民营建筑企业十分熟悉国情,手段也极其灵活,所以他们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将来要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也许不是外资建筑企业,亦不是民营建筑企业,而是中外合资、合作的建筑企业。因为中国入世之后,更多的国际承包商籍其品牌、资金、管理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建筑业的地域化等原因,众多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要实现“本地化”才能控制成本,所以他们会积极寻找与中国建筑企业合资及合作的捷径。而民营建筑企业自由的产权买卖、灵活的用工机制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其与国际承包商“一拍即合”的机会较多。这种互补关系一旦融合,将衍生出具有民营与外商复合机制的新型竞争主体,他们会以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来强烈冲击和挖走国有建筑企业的各类人才,从而形成国际承包商的品牌—民营建筑企业的机制—国有建筑企业的人才,这类“三位一体”的竞争主体,其既具有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能力,又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这将是对国有建筑企业的严峻挑战!

中国入世之后,国有建筑企业遇到的第二个严峻挑战,是产业结构单一所造成的弊端,即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的综合实力较弱。由于投资导向及行业壁垒等历史原因,大多国有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是平板型的,仅是在比较简单的土建工程和房屋工程中进行低层次的重复竞争。大家都是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似的管理方式及相近的生产水平,仅是以价格差异作为主要手段进行非有效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导致经营规模做得再大,经济效益亦无法上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亦很难提高。相比之下,大型国际承建商具有雄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以及合理的产业结构、完备的营销网络与深厚的服务理念,综合实力十分强大。所以他们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远超过中国的建筑企业。以2000年国际承包商排名第一位的德国霍克蒂夫公司与排名第十九位的中建总公司作比较,其资产总值65亿美元和管理人员4.1万人,比中建总公司的83亿美元和6.2万人为少。但是该公司2000年度的营业额为120亿美元,其中约76%(即91亿美元)来自海外;而我公司的营业额仅为47亿美元,海外仅占27%(即13亿美元)。所以如何把国有建筑企业建设成专业范围广、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资金流量足、市场占有多的复合型结构,这是我们这一代国有建筑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查看全文

国有建筑企业发展

一、中国入世后内地建筑业市场的变化

中国入世之后,应该说建筑业是受到直接冲击比较小的一个行业。因为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建筑业,目前尚是一门劳动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行业,入门的准入度不高,建筑企业丛生,从行业领域看,由于“僧多粥少”导致建筑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所以对于以资金密集和知识密集见长的国际投资者来说,如单从投资回报考虑,大都对在中国投资建筑企业不感兴趣。在公平竞争原则和非岐视原则之下,国际承包商凭籍他们的综合实力将更加容易打入中国市场,然而,建筑业是一门属地性很强的行业,固定的建筑产品及流动的施工队伍,使得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解决经营规模上升,经济效益却下降的剪刀差问题,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亦会使国际承包商却步。从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建筑业市场的境外承包商(包括来自香港)其市场占有率仅小于2%即可见一斑。

入世对中国企业而言,受冲击最大的是从事垄断性等行业的一些企业。而我们国有建筑企业,不少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即投身市场竞争,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炼,一些国有建筑企业足以和国际承包商一比高低。我们不怕和国际承包商在中国大地上与之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但是,中国建筑企业和国际承包商的整体实力相差实在太悬殊,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我们明显处于劣势。2000年进入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的中国十家国有建筑企业在境外营业额的总和,还不及第九名的荷兰HBG集团一家的境外营业额。中国入世之后,国有建筑企业还将遇到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一个严峻挑战,是产权结构单一所造成的弊端,即由于国有建筑企业股权单一,对外,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接受社会监督;对内,很难营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虽然体制不能决定一切,但从统计规律看,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效率,效率决定效益。中国入世,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我们这些国有建筑企业一面将越来越少享受国家、行业和地方的一些政策优惠,但另一面却必须背负起沉重的历史包袱,而企业体制改革又十分缓慢,导致竞争能力大大削弱。相对而言,那些外资或民营建筑企业,他们既不需要为政府背起这些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又能享受由国家搭建的更公平的竞争平台。此中,由于民营建筑企业十分熟悉国情,手段也极其灵活,所以他们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将来要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也许不是外资建筑企业,亦不是民营建筑企业,而是中外合资、合作的建筑企业。因为中国入世之后,更多的国际承包商籍其品牌、资金、管理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建筑业的地域化等原因,众多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要实现“本地化”才能控制成本,所以他们会积极寻找与中国建筑企业合资及合作的捷径。而民营建筑企业自由的产权买卖、灵活的用工机制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其与国际承包商“一拍即合”的机会较多。这种互补关系一旦融合,将衍生出具有民营与外商复合机制的新型竞争主体,他们会以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来强烈冲击和挖走国有建筑企业的各类人才,从而形成国际承包商的品牌—民营建筑企业的机制—国有建筑企业的人才,这类“三位一体”的竞争主体,其既具有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能力,又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这将是对国有建筑企业的严峻挑战!

中国入世之后,国有建筑企业遇到的第二个严峻挑战,是产业结构单一所造成的弊端,即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的综合实力较弱。由于投资导向及行业壁垒等历史原因,大多国有建筑企业的产业结构是平板型的,仅是在比较简单的土建工程和房屋工程中进行低层次的重复竞争。大家都是以相同的组织形式、相似的管理方式及相近的生产水平,仅是以价格差异作为主要手段进行非有效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导致经营规模做得再大,经济效益亦无法上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亦很难提高。相比之下,大型国际承建商具有雄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以及合理的产业结构、完备的营销网络与深厚的服务理念,综合实力十分强大。所以他们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远超过中国的建筑企业。以2000年国际承包商排名第一位的德国霍克蒂夫公司与排名第十九位的中建总公司作比较,其资产总值65亿美元和管理人员4.1万人,比中建总公司的83亿美元和6.2万人为少。但是该公司2000年度的营业额为120亿美元,其中约76%(即91亿美元)来自海外;而我公司的营业额仅为47亿美元,海外仅占27%(即13亿美元)。所以如何把国有建筑企业建设成专业范围广、技术能力强、管理水平高、资金流量足、市场占有多的复合型结构,这是我们这一代国有建筑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查看全文

加快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入世意味着我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压力亦愈来愈大。然而压力可以变成动力,面临新挑战,国有建筑企业怎么办?中建总公司的态度是:充满自信心,有勇气接受新挑战,而且有能力争取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加强危机感,要提高综合实力才能接受新挑战,而加快中建总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是我们不可退却的选择。

一、中国入世后内地建筑业市场的变化

中国入世之后,应该说建筑业是受到直接冲击比较小的一个行业。因为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建筑业,目前尚是一门劳动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行业,入门的准入度不高,建筑企业丛生,从行业领域看,由于“僧多粥少”导致建筑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所以对于以资金密集和知识密集见长的国际投资者来说,如单从投资回报考虑,大都对在中国投资建筑企业不感兴趣。在公平竞争原则和非岐视原则之下,国际承包商凭籍他们的综合实力将更加容易打入中国市场,然而,建筑业是一门属地性很强的行业,固定的建筑产品及流动的施工队伍,使得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解决经营规模上升,经济效益却下降的剪刀差问题,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亦会使国际承包商却步。从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建筑业市场的境外承包商(包括来自香港)其市场占有率仅小于2%即可见一斑。

入世对中国企业而言,受冲击最大的是从事垄断性等行业的一些企业。而我们国有建筑企业,不少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即投身市场竞争,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炼,一些国有建筑企业足以和国际承包商一比高低。我们不怕和国际承包商在中国大地上与之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但是,中国建筑企业和国际承包商的整体实力相差实在太悬殊,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我们明显处于劣势。2000年进入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的中国十家国有建筑企业在境外营业额的总和,还不及第九名的荷兰HBG集团一家的境外营业额。中国入世之后,国有建筑企业还将遇到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一个严峻挑战,是产权结构单一所造成的弊端,即由于国有建筑企业股权单一,对外,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接受社会监督;对内,很难营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虽然体制不能决定一切,但从统计规律看,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效率,效率决定效益。中国入世,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我们这些国有建筑企业一面将越来越少享受国家、行业和地方的一些政策优惠,但另一面却必须背负起沉重的历史包袱,而企业体制改革又十分缓慢,导致竞争能力大大削弱。相对而言,那些外资或民营建筑企业,他们既不需要为政府背起这些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又能享受由国家搭建的更公平的竞争平台。此中,由于民营建筑企业十分熟悉国情,手段也极其灵活,所以他们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将来要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也许不是外资建筑企业,亦不是民营建筑企业,而是中外合资、合作的建筑企业。因为中国入世之后,更多的国际承包商籍其品牌、资金、管理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建筑业的地域化等原因,众多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要实现“本地化”才能控制成本,所以他们会积极寻找与中国建筑企业合资及合作的捷径。而民营建筑企业自由的产权买卖、灵活的用工机制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其与国际承包商“一拍即合”的机会较多。这种互补关系一旦融合,将衍生出具有民营与外商复合机制的新型竞争主体,他们会以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来强烈冲击和挖走国有建筑企业的各类人才,从而形成国际承包商的品牌—民营建筑企业的机制—国有建筑企业的人才,这类“三位一体”的竞争主体,其既具有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能力,又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这将是对国有建筑企业的严峻挑战!

查看全文

国有建筑企业发展论文

中国入世意味着我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压力亦愈来愈大。然而压力可以变成动力,面临新挑战,国有建筑企业怎么办?中建总公司的态度是:充满自信心,有勇气接受新挑战,而且有能力争取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加强危机感,要提高综合实力才能接受新挑战,而加快中建总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是我们不可退却的选择。

一、中国入世后内地建筑业市场的变化

中国入世之后,应该说建筑业是受到直接冲击比较小的一个行业。因为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建筑业,目前尚是一门劳动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行业,入门的准入度不高,建筑企业丛生,从行业领域看,由于“僧多粥少”导致建筑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所以对于以资金密集和知识密集见长的国际投资者来说,如单从投资回报考虑,大都对在中国投资建筑企业不感兴趣。在公平竞争原则和非岐视原则之下,国际承包商凭籍他们的综合实力将更加容易打入中国市场,然而,建筑业是一门属地性很强的行业,固定的建筑产品及流动的施工队伍,使得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解决经营规模上升,经济效益却下降的剪刀差问题,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亦会使国际承包商却步。从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建筑业市场的境外承包商(包括来自香港)其市场占有率仅小于2%即可见一斑。

入世对中国企业而言,受冲击最大的是从事垄断性等行业的一些企业。而我们国有建筑企业,不少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即投身市场竞争,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炼,一些国有建筑企业足以和国际承包商一比高低。我们不怕和国际承包商在中国大地上与之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但是,中国建筑企业和国际承包商的整体实力相差实在太悬殊,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我们明显处于劣势。2000年进入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的中国十家国有建筑企业在境外营业额的总和,还不及第九名的荷兰HBG集团一家的境外营业额。中国入世之后,国有建筑企业还将遇到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一个严峻挑战,是产权结构单一所造成的弊端,即由于国有建筑企业股权单一,对外,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接受社会监督;对内,很难营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虽然体制不能决定一切,但从统计规律看,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效率,效率决定效益。中国入世,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我们这些国有建筑企业一面将越来越少享受国家、行业和地方的一些政策优惠,但另一面却必须背负起沉重的历史包袱,而企业体制改革又十分缓慢,导致竞争能力大大削弱。相对而言,那些外资或民营建筑企业,他们既不需要为政府背起这些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又能享受由国家搭建的更公平的竞争平台。此中,由于民营建筑企业十分熟悉国情,手段也极其灵活,所以他们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将来要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也许不是外资建筑企业,亦不是民营建筑企业,而是中外合资、合作的建筑企业。因为中国入世之后,更多的国际承包商籍其品牌、资金、管理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建筑业的地域化等原因,众多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要实现“本地化”才能控制成本,所以他们会积极寻找与中国建筑企业合资及合作的捷径。而民营建筑企业自由的产权买卖、灵活的用工机制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其与国际承包商“一拍即合”的机会较多。这种互补关系一旦融合,将衍生出具有民营与外商复合机制的新型竞争主体,他们会以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来强烈冲击和挖走国有建筑企业的各类人才,从而形成国际承包商的品牌—民营建筑企业的机制—国有建筑企业的人才,这类“三位一体”的竞争主体,其既具有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能力,又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这将是对国有建筑企业的严峻挑战!

查看全文

深究加快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入世意味着我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压力亦愈来愈大。然而压力可以变成动力,面临新挑战,国有建筑企业怎么办?中建总公司的态度是:充满自信心,有勇气接受新挑战,而且有能力争取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加强危机感,要提高综合实力才能接受新挑战,而加快中建总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是我们不可退却的选择。

一、中国入世后内地建筑业市场的变化

中国入世之后,应该说建筑业是受到直接冲击比较小的一个行业。因为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建筑业,目前尚是一门劳动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行业,入门的准入度不高,建筑企业丛生,从行业领域看,由于“僧多粥少”导致建筑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所以对于以资金密集和知识密集见长的国际投资者来说,如单从投资回报考虑,大都对在中国投资建筑企业不感兴趣。在公平竞争原则和非岐视原则之下,国际承包商凭籍他们的综合实力将更加容易打入中国市场,然而,建筑业是一门属地性很强的行业,固定的建筑产品及流动的施工队伍,使得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解决经营规模上升,经济效益却下降的剪刀差问题,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亦会使国际承包商却步。从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建筑业市场的境外承包商(包括来自香港)其市场占有率仅小于2%即可见一斑。

入世对中国企业而言,受冲击最大的是从事垄断性等行业的一些企业。而我们国有建筑企业,不少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即投身市场竞争,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炼,一些国有建筑企业足以和国际承包商一比高低。我们不怕和国际承包商在中国大地上与之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但是,中国建筑企业和国际承包商的整体实力相差实在太悬殊,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我们明显处于劣势。2000年进入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的中国十家国有建筑企业在境外营业额的总和,还不及第九名的荷兰HBG集团一家的境外营业额。中国入世之后,国有建筑企业还将遇到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一个严峻挑战,是产权结构单一所造成的弊端,即由于国有建筑企业股权单一,对外,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接受社会监督;对内,很难营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虽然体制不能决定一切,但从统计规律看,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效率,效率决定效益。中国入世,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我们这些国有建筑企业一面将越来越少享受国家、行业和地方的一些政策优惠,但另一面却必须背负起沉重的历史包袱,而企业体制改革又十分缓慢,导致竞争能力大大削弱。相对而言,那些外资或民营建筑企业,他们既不需要为政府背起这些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又能享受由国家搭建的更公平的竞争平台。此中,由于民营建筑企业十分熟悉国情,手段也极其灵活,所以他们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将来要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也许不是外资建筑企业,亦不是民营建筑企业,而是中外合资、合作的建筑企业。因为中国入世之后,更多的国际承包商籍其品牌、资金、管理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建筑业的地域化等原因,众多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要实现“本地化”才能控制成本,所以他们会积极寻找与中国建筑企业合资及合作的捷径。而民营建筑企业自由的产权买卖、灵活的用工机制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其与国际承包商“一拍即合”的机会较多。这种互补关系一旦融合,将衍生出具有民营与外商复合机制的新型竞争主体,他们会以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来强烈冲击和挖走国有建筑企业的各类人才,从而形成国际承包商的品牌—民营建筑企业的机制—国有建筑企业的人才,这类“三位一体”的竞争主体,其既具有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能力,又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这将是对国有建筑企业的严峻挑战!

查看全文

国有建筑企业发展论文

中国入世意味着我国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压力亦愈来愈大。然而压力可以变成动力,面临新挑战,国有建筑企业怎么办?中建总公司的态度是:充满自信心,有勇气接受新挑战,而且有能力争取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加强危机感,要提高综合实力才能接受新挑战,而加快中建总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是我们不可退却的选择。

一、中国入世后内地建筑业市场的变化

中国入世之后,应该说建筑业是受到直接冲击比较小的一个行业。因为作为中国传统产业的建筑业,目前尚是一门劳动密集型和管理密集型的行业,入门的准入度不高,建筑企业丛生,从行业领域看,由于“僧多粥少”导致建筑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所以对于以资金密集和知识密集见长的国际投资者来说,如单从投资回报考虑,大都对在中国投资建筑企业不感兴趣。在公平竞争原则和非岐视原则之下,国际承包商凭籍他们的综合实力将更加容易打入中国市场,然而,建筑业是一门属地性很强的行业,固定的建筑产品及流动的施工队伍,使得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解决经营规模上升,经济效益却下降的剪刀差问题,不仅是我们的难题,亦会使国际承包商却步。从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建筑业市场的境外承包商(包括来自香港)其市场占有率仅小于2%即可见一斑。

入世对中国企业而言,受冲击最大的是从事垄断性等行业的一些企业。而我们国有建筑企业,不少已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即投身市场竞争,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炼,一些国有建筑企业足以和国际承包商一比高低。我们不怕和国际承包商在中国大地上与之进行面对面的竞争。

但是,中国建筑企业和国际承包商的整体实力相差实在太悬殊,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我们明显处于劣势。2000年进入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的中国十家国有建筑企业在境外营业额的总和,还不及第九名的荷兰HBG集团一家的境外营业额。中国入世之后,国有建筑企业还将遇到更加严峻的挑战。

第一个严峻挑战,是产权结构单一所造成的弊端,即由于国有建筑企业股权单一,对外,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及接受社会监督;对内,很难营造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虽然体制不能决定一切,但从统计规律看,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效率,效率决定效益。中国入世,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我们这些国有建筑企业一面将越来越少享受国家、行业和地方的一些政策优惠,但另一面却必须背负起沉重的历史包袱,而企业体制改革又十分缓慢,导致竞争能力大大削弱。相对而言,那些外资或民营建筑企业,他们既不需要为政府背起这些历史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又能享受由国家搭建的更公平的竞争平台。此中,由于民营建筑企业十分熟悉国情,手段也极其灵活,所以他们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将来要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也许不是外资建筑企业,亦不是民营建筑企业,而是中外合资、合作的建筑企业。因为中国入世之后,更多的国际承包商籍其品牌、资金、管理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建筑业的地域化等原因,众多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都要实现“本地化”才能控制成本,所以他们会积极寻找与中国建筑企业合资及合作的捷径。而民营建筑企业自由的产权买卖、灵活的用工机制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使其与国际承包商“一拍即合”的机会较多。这种互补关系一旦融合,将衍生出具有民营与外商复合机制的新型竞争主体,他们会以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来强烈冲击和挖走国有建筑企业的各类人才,从而形成国际承包商的品牌—民营建筑企业的机制—国有建筑企业的人才,这类“三位一体”的竞争主体,其既具有适应中国市场环境的能力,又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这将是对国有建筑企业的严峻挑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