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08:28: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建筑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建筑艺术

谈论建筑艺术审美要点

建筑是人类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创造的一种综合性空间艺术,人的一切生活行为都离不开建筑,它作为一种客观的巨大造型存在,构成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空间环境。建筑艺术的审美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坚固实用性

建筑是一门艺术,但它始终是一种物质产品,坚固实用是它主要的特点。建筑物是为人服务的,它须满足人活动与使用的要求。不论是住宅、园林、商厦、城镇,还是供人欣赏的纪念碑、公园、景观,建筑师首先要考虑其实用性。因此,坚固实用性构成建筑艺术性的重要基础。古罗马著名建筑学家维特鲁威指出,建筑的总原则是坚固、实用和美观,也就是要求建筑既要实用,又要美观,二者不可分离。西方的建筑常有“石头的史书”之称,其实这句话也体现了建筑坚固性的要求。西方古代的一些著名建筑,如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神庙、古罗马的圆形大斗兽场,虽然历经沧桑,几千年的各种自然灾难与人为破坏都未完全使之毁灭,战争、炮火也未使之化为乌有,直到今天仍然矗立着,向后人诉说着曾经发生过的历史变故。中国的木构建筑虽然在长存性方面较之西方的石构建筑稍逊一筹,但它们也能保存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在中国建筑史上曾享有盛名的建筑,如唐代南禅寺大殿、佛光寺正殿,辽代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及山门等能存世千年,正说明了木构建筑的坚固性与安全性。更何况中国的木构建筑还能做到墙倒房不塌,其坚固性与安全性可谓十分杰出。

二、体量巨大性

建筑物相对于绘画、雕塑、小说、舞蹈、书法等艺术来说,是庞然大物。它是那么巨大、那么广阔,以至于我们很难从体量上来说明它的大小规模。一间房屋固然有其一定的长、宽、高,一幢房屋可能容纳几千人的活动,其规模就已经很大了,而一条十里长街,一个人口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现代化城市,就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视野了,甚至几天我们都不能完全走遍整个建筑。建筑物的这种体量上的巨大,不得不让人感到宏伟、壮丽,不得不让人产生一种崇高感。正因为建筑物的这种体量的巨大性,它往往就成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地方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骄傲。甚至其他时代的人也同样为之崇敬、为之倾倒、为之赞美。正因为建筑的这种体量的巨大性,它往往能经受各种自然灾害,经历长期的风吹雨打而幸存下来成为纪念物。随着日月流逝、沧海桑田,残存下来的建筑物就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它会向后辈诉说先辈的历史故事,展示先辈的历史足迹,从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宝贵财富,成为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可靠载体。

三、时空广延性

查看全文

藏地寺院建筑艺术

一、引言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人由最原始的四肢行走慢慢进化为直立行走,由生食渐渐进化出了烹饪,由山洞居住进化造出了房屋。而房屋在进化中不再仅仅满足人们遮风避雨的要求,而是有了更高的享乐追求,于是建筑的艺术便出现了。建筑由两类组成:一类是平民住宅;一类是皇家宫殿或宗教寺院。平民住宅的周期往往是以人的生命周期来计算,所以用料也就比较简洁,成本定位低。这样在既能节约建造成本的同时,也方便了维修和人口增加而造成的扩建,这是一种合理的自然选择,清朝人李渔在《闲情偶记•居室部》中就说过:“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但宗教建筑却并不随着政权的更迭而改换,所以,宗教建筑的用料也就更加要求持久坚固,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几乎囊括了西藏的全部财富”。无独有偶,在西藏宗教建筑兴盛的中世纪时期,现在的西方文化学者在谈到中世纪宗教建筑的时候说:“一座教堂对那个时期的人意味着什么,在今天很难想象的…•一教堂过去往往是它邻近地区中唯一的一座石头建筑物;是方圆若干英里之内唯一高大的建筑物,他的尖顶是所有从远处过来的人辨向定位的标志。在礼拜日和进行宗教仪式时,全城的居民都可能在教堂聚会,那巍峨的建筑和它的绘画、雕刻、跟那些居民居住的简陋原始的房屋必定有天渊之别。自然,公众都关心那些教堂的建筑,为他们的装饰自豪。即使从经济方面考虑,建筑一所大教堂要用好多年,也未必会是全城发生变化。开采和运输石头,搭起合适的脚手架,雇佣一些流动工匠,他们还会传来远方的故事,在那遥远的年代里,这一切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而这一切与西藏地区的宗教建筑有着诸多的相似。

二、建筑的含义和艺术审美

审美理想是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凡事美术,皆足以表征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转移。”圆而古典艺术是由人类古代社会发展而来,通过古典艺术所反映出来的古典审美理想,既有民族的独特个性,又有人类文明史发展阶段的共性。艺术是一个包含很多门类的学科,它包含了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等。建筑艺术同与其相比邻的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相比,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与日常生活的实用性紧密结合。也可以说建筑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建筑的灵魂。记得在大学学习建筑艺术的时候老师曾经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早在古罗马时期,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衡量建筑的三个标准——适用、坚固、美观,这一标准在其后的岁月中成为了建筑家不断提及的经典法则。在古往今来的建筑中能名留史册的太多了,它们有些因为造型之美而留名,有些因为历史遗韵而留名,它们或是高耸伟岸,或是温润秀婉。其中不乏当时风光无限,而现在却只是历史与当时艺术的见证——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在路易十四时启用,之后不断扩大、翻修,直到路易十六时的大革命到来而终被弃之。但其至今仍不愧为一座伟大的建筑,它是艺术与历史的见证。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学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它拥有多种造型手段,包括空间、比例、形体、布局、韵律、色彩、尺度、装饰和风格等,当然它也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的限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等等,总之它是体现当时当地特有民族最好的表现艺术。

三、藏地寺庙的基本类型

如果按照寺院规模来划分,藏地寺庙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康”。藏传佛教对寺庙的定义是“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宗教场所才是寺庙。鉴于藏区各地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多寡以及宗教在当地的影响力的不同,于是出现了寺院大小的不同,人们往往把小规模的寺庙称之为“拉康”。这种“拉康”的特点在于规模小,但“佛、法、僧”三宝具备,只能说是在更多的附属设施和供僧侣所居住的房屋的数量上比较少而已。除了佛堂外还有些建筑便是供信徒转经的“东康”和供住寺的僧侣居住的“扎康”了。另一类就是寺庙,与“拉康”相比,这类的寺庙无论在建筑规模或僧侣数量上都是较大的,不过历史上很多大中型寺庙都是在“拉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类(大中型)寺庙是指在设施上有大殿(措钦)、佛堂(拉康)、高僧大德或活佛居住的私人住宅(拉让)、供僧人居住的僧舍(扎康)、僧侣们学习的房间(扎仓)以及佛塔等其他附属建筑。如果按照寺院风格来分类那么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藏式建筑,类是汉式建筑,还有就是藏汉混合式建筑。藏式建筑其外观特点主要是一般呈平顶梯形,而建筑材料多半是石头垒砌而成,少窗,并有一些帷幔装饰。石头作主材有藏地自然环境的原因,但我想可能也是为了更好的突出宗教的厚重感,并赋予寺院庄重沉稳。为了不使寺庙看起来很笨拙,于是,建筑外边有了很多横向的帷幔。这些帷幔使建筑跳出了呆板的程式化,多了一些层次感。藏地寺院一般是依山而建的,并且建筑上有许多盲窗(假窗)以增加美观度。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藏式建筑并不受汉式建筑中轴对称等教条的影响,而是有自己的一套建筑安排体系。而纯粹汉式建筑在藏地并不多见,这类建筑主要是以木式结构为主,但是细节部分还是能看出藏式建筑的身影,如装饰、彩画和屋顶的鸱吻兽头等部分,突出了喇嘛庙的特点。如青海的瞿县寺。青海——瞿县寺除此之外,藏地寺院中藏汉结合的建筑也很多,这些建筑主要受汉式建筑影响比较大,大部分体现在斗拱、歇山顶还有大大的飞檐等。为了更加详细介绍藏汉结合的建筑,下面我将举夏鲁寺的例子来说:日喀则——夏鲁寺夏鲁寺位于日喀则,是由杰•喜饶炯乃创建于公元1087年,后由布顿大师重建于公元1333年。夏鲁寺大殿是全寺中心,也是藏地寺院建筑中藏汉合璧的典型例证。大殿底层中部纵横柱网,组成面阔进深都是7间的大经堂,用木柱密梁平顶,正中平顶突出,光线从高低平顶间的天窗射人,为藏式内院式大经堂,整个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原则,而且平顶第一层采用藏式建筑,在其上面建有汉式传统院落式建筑的坡顶。夏鲁寺殿内的梁檐、平基、柱头、托木等建筑木构件上,雕绘有大量的精美图画、华丽的飞天、人物、飞禽走兽、植物等。夏鲁寺还是藏族建筑中最早使用斗拱和琉璃瓦的建筑之一。大殿各层琉璃饰件繁多,兽吻有的饰以上升螺状卷云,所用琉璃砖正面印有图样,有观音立像化身、喷焰玛尼宝珠、走狮等。斜脊上用红、黑、绿薄条砖。这种纹饰繁密的琉璃饰件与藏式建筑的琉璃饰件有着很大的区别,纹图显得更加繁密、精巧,也更艺术化,充分显示了藏汉工匠巧妙的创造性建筑技艺。而主殿灰色的高大墙体,绿色的琉璃瓦殿顶和鎏金的殿脊铜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查看全文

云台观建筑艺术研究

【摘要】三台县云台观作为四川规模较大的道教宫观建筑群,保存有完整的明代建筑和清代建筑。本文对云台观的建筑环境、组群布局建筑装饰等进行了探讨分析,指出云台观的建筑艺术是宗教文化的物态体现,蕴涵着丰富的道教思想和哲理内涵。

【关键词】三台县;云台观;建筑艺术

三台县云台观又名佑圣观,位于四川绵阳三台县南40多公里的安居镇云台山上,距成都153公里,是四川省内最大的真武祖师道场。作为四川现存规模较大的明清道教宫观建筑群,保存有明代和清代建筑二十余座。1996年三台县云台观被确定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宫观建筑环境

云台观位于三台县云台山上,此处自然环境神奇秀美,植被茂密,奇峰异洞,沟谷溪潭,飞瀑流泉,生态宜人。清光绪癸巳(1893)罗意辰所撰《云台山佑圣观碑》中就这样描绘到:“吾蜀三台县,出南部百里,有一山焉,厥名云台,今隶潼郡,古属飞乌。毓秀中英,裹灵报异。前环玉水,孕郪雒而注大江;后枕元岗,连越嵩而藩三蜀。右睨少陵怀忠之地,山表望君;左俯董仲读书之台,峰标圣母。苞诸灵迹,是谓祥峰。”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郭元翰编著的《云台胜纪》中更是详细的描绘了云台山自然环境以及地势风水等,他在《结屋云台》一章写道:“文曲峰西去十里许,虚危之下,有山名云台。高只三百六十丈,阔只四里八分。地接岷峨,脉连玉垒,瑞气葱郁,岩洞幽丽。”“南有火峰,西有金顶,圣姑山峻耸凌霄,若纛旗树侧。陟其巅,四顾苍然,一望无际。锦江盘施若玉带,流溅珠而声敲玉。印台、圣灯,献于左右。而凤来、太平诸山,势若星栱。苍翠跪伏,绮绾绣错。此古人所谓五星及位,九龙捧圣之地”。描述中我们可见云台观的山水之胜,正是如此绮丽、幽深而奇美的自然环境使得道教中人选址于此修建宫观。而《云台胜纪》第二卷《云台十景》中古人咏唱赞颂云台观十大胜景的诗句,也将云台山秀美的自然环境与云台观壮丽的建筑群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如今的云台山麓处处古柏森森,百年榕树苍劲巍峨,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环境深邃幽静,宛如人间仙境一般。云台观建筑内外古树参天苍松翠柏、殿宇楼阁鳞次栉比、匾额楹联诗文道意,自然山水与宫观建筑相得益彰、共融和谐,真可谓是“干元洞天、蓬莱胜境”。

2建筑组群布局

查看全文

古代建筑艺术分析论文

摘要:建筑,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修建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万里的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代的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在技术同的完美结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现存的高达67.1米的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明、清两代的故宫,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

关键词:古建筑建筑艺术传统

一、围院的平面空间

众所周知,外国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从四合院住宅到万里长城虽然空间层次不同,但都属于一样的空间形态——即内向的外封闭的空间形态,共同体现或服务于一个系统。国,古为城的广称,即机构、军事实力及绝大部分的民众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广川,可以村居结庐,造别业,但它不是独立的。从东周起,一城一国或数城一国模式,一直到秦统一中国,仍以城池为“国”,数“国”合为大统一的国家。国中有家,故称国家。但家的空间模式与国相同,只是范围缩小了,可以这样说家是国的单元或细胞,或者说家是国的缩微,国是家的扩大。长城原为御敌戌疆而设,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长城就好比“国”这个大空间的围墙。无论是历朝都城,宫廷、园林和寺、庙、祠、观,还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这种围院空间布局为特点。

这种内向层次型的建筑空间模式,尤以传统园林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园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轩、厅等建筑或粉墙,院在内,以树木、假山、池水、墙垣或建筑分割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令人心旷神怡。

查看全文

抽象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抽象性分析

20世纪,各种艺术风格交相辉映,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大师和建筑大师。艺术家有毕加索、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波洛克、安迪•沃霍尔等;建筑大师有赖特、格罗皮乌斯、柯布西埃、弗兰克•盖里等。新艺术的形式多以抽象的风格出现,这种抽象的艺术风格影响了当今各个艺术领域。抽象艺术对于现当代建筑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建筑与艺术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在高校设计基础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抽象形态构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提炼、取舍、强调、夸张、概括等抽象艺术手法表现事物形态,树立创造性形象思维和现代抽象艺术形式的表达观念。教师需要通过素描、色彩、材料的综合研究途径,要求学生对事物形态进行“结构—解析—变体”的形态逻辑演变,建立从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艺术性创作思维,最终形成对平面抽象形态、色彩抽象形态、综合材料空间抽象形态的表达能力和艺术综合素养。

一、抽象艺术的概念、内容及特性

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相对,是一种非写实性的艺术表达方式。它的特征是缺乏具象刻画,用情绪或意象表达一种思想、一个概念,对艺术形态的表达比较自由、主观。抽象艺术并不是完全主观臆造,它源自生活和自然,以造型的眼光观察事物,使事物带有抽象的审美意味。艺术家在面对现实中的形象与场景时,不用写实的眼光观察,而是把物象看成相互联系的一组造型。这样虽然表达出的结果有时让人费解,但实际上有其内在逻辑。抽象艺术中有一种纯粹的抽象艺术形态,它不同于从自然形态中抽象简化的方式,往往不考虑任何外在,排除了对现实母体的表达因素,不与任何现实事物发生联系,而是通过象征性的符号体现内在,即深刻的情感和精神的经验。纯粹的抽象艺术形态没有主题和叙事性,画面仅有单纯的抽象造型,且纯粹作为视觉形象被人们欣赏。概念主义、纯粹主义、构成主义等艺术风格就是建立在非再现、不运用现实造型的基础上的。这种纯粹、抽象的艺术观点对很多当代艺术门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说纯粹抽象艺术表现出纯粹、精致、规矩和简练的特性,那么抽象表现主义则更多强调内在的需要,如直觉、情绪、幻觉等。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现代艺术活动不断发展,并对西方艺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崛起。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发展的势头已开始逐渐衰弱。抽象表现主义体现出的潮流,是将艺术创作变为随意的描绘,使创作过程具有偶然性,更加随心所欲而非深思熟虑、专心致志,由此推动了如新达达主义、波普艺术、视幻艺术、极少主义艺术等艺术风格的产生、发展。抽象艺术的运用是广泛的,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直接性和不确定性。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基础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给予抽象艺术更多的关注,重点强调在基础训练中的各种抽象描述、个人文本、普通符号、象征性符号和隐喻的重要性。

二、抽象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相关内容

抽象艺术表现的许多内容来自现实生活与自然界。在抽象艺术诞生之前,艺术家多用具象的方式描绘世界。而抽象艺术更多的是在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及其对生活的主观体验,或是抽象地表达艺术家对生活的态度。建筑艺术的构架形式本身就是抽象的,建筑形态的呈现需要技术语言的支撑,而技术语言的表现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建筑用一个抽象的构架,为人们营造一个现实的生活空间,它从现实出发,通过从无到有的抽象过程,又回归现实生活。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操作手段、材料语言、表现手法都运用了非具象的因素,构建出抽象的建筑体。彼德•柯林斯在《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中认为:某些抽象艺术可以分为七个题目以便于研究,即作为“研究”之艺术、作为以本身为目标之艺术、作为一种“现代性”之艺术、作为“先锋主义”之艺术、作为创造“惊奇”的一种手段之艺术、作为“非艺术”之艺术、作为“纯粹艺术”之艺术。被视为与建筑有关的有三种主要的抽象艺术表现形式,它们是有棱角的形式(立体主义和新造型主义)、结构的形式(构成主义和要素主义)、弯曲形式(表现主义)。但不论是什么风格流派,其要表达的是不同于以往的新的主张,是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即如何“看”和“看”到什么的问题。从一开始,抽象主义艺术就强调艺术家对某些纯知觉现象的新认识和新体验,如图底关系的模糊性、幻觉,以及对深奥、朦胧的基本知觉的逻辑表现等。在设计基础教学中,通过了解抽象艺术的主张,学生可以获得对事物新的认知,并将这种体验转化成建筑设计的动力与源泉。

三、抽象艺术的形式与建筑的抽象特性

查看全文

建筑艺术审美规则论述

作者:李锦林单位: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从物质的角度来讲,建筑是为人类进行各种活动而创造的一种人为环境。从意识层面来讲,人们还赋予了建筑丰富的精神内涵。虽然建筑本身不会语言,但是我们却能从古希腊柱式中读出多立克柱式的雄健、爱奥尼柱式的柔和、科林斯柱式的轻松愉快,能从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中读出儒雅。这也说明人们在营造建筑的时候,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段把人类自身的情感深深地融入了建筑之中,形成了建筑特有的语言,使建筑有了能与人类对话交流的属性,即建筑的审美性。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是人类一项独有的、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决定了他的审美感受和鉴赏态度,这种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审美者才能对建筑艺术的美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要提高鉴赏能力,并自觉地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审美活动中,就需要掌握基本的审美法则。建筑是以视觉要素为主来进行设计的空间造型的,其视觉要素——形、质、色按一定的形式美法则交互综合,可以构成千姿百态的建筑形态。因此建筑艺术的审美法则,即指形、质、色按一定的法则在建筑中的运用。对这些法则的学习,是我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条件。

一、建筑的造型

造型是建筑艺术打动人心的主要语言,而创造这种语言的具体思维与实现过程就是建筑造型设计。良好的建筑造型有很强的诱惑力、感染力甚至是震撼力,能引起人们的关注、联想、赞美,能唤起人们的激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好的建筑造型一般都符合比例优美、尺度适合、多样与统一结合、节奏与韵律和谐等美学法则。

1.尺度与比例

尺度一词是当比例与规模发生关系的时候,涉及某些局部与整体间关系的标尺。比例是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精确的概念。比例是构成设计中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各单位间编排组合的重要因素,是指绘画、雕塑以及建筑设计中形态的长短关系、面积大小。尺度以人为标准来决定,必须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建筑形象应该传达出人的审美需求尺度,遵循和谐均衡的尺度关系,给人以高大、粗壮稳定或精巧玲珑、舒适宜人的感觉;设计者也可根据某种主题的需要,强调建筑尺寸的规模,产生特别的视觉效果,如哥特式教堂的矗立感、古罗马建筑巨大的穹顶所造成的压迫感、金字塔的永恒感等。比例的和谐是视觉的需要,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说:“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一个元素如果与其他元素形成不合比例的视觉关系,我们就会觉得不舒服。比如,安排建筑室内陈设时,应以室内空间的大小设置家具的尺度,使家具与室内空间的比例关系协调,从而使整个室内空间趋于和谐。

查看全文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也在飞速的发展中,这就推动了我国的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意味着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因而,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就更加的追求居住场所的质量,也就是说人们对房子的要求更高了。那么这就要求房屋的建筑艺术要进行创新,而灰空间技术是我国建筑中的十分先进的建筑艺术设计手法,应用灰空间艺术手法能够更好的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因此,本文主要探索灰空间艺术手法在建筑中的应用。

[关键词]灰空间;建筑艺术;探讨策略

自从灰空间的概念被提出之后,就逐渐的引起了建筑界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并且在之后的研究中发现灰空间在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那么其在建筑中的应用也与日俱增。现今灰空间已经成为当前建筑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目标。本文主要通过对灰空间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的简单介绍,以及灰空间在建筑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为灰空间在建筑界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1灰空间的基本含义

广义上的灰空间是指最主要的建筑物与外部整体环境之间的一个过渡空间。不过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灰空间的概念也有了更加深入的定义。也就是说灰空间的概念内涵向外进行了延伸。它不再只是单纯的指主体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过渡,而是又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过渡的地方。由于在建筑设计中,对灰空间的研究已经有了很长时间,所以在灰空间技术的应用方面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越来越好,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只是简单地追求建筑物的质量,而是在质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建筑物的美观,也就是更加注重建筑物的外表,更加注重审美上的需求。因此,在现今人们的新要求下,如何应用灰空间技术更好的美化建筑物外表是需要建筑行业的人才着重思考和研究的。

2灰空间在建筑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在建筑艺术设计的运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紧跟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逐步深入。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包含多个部分,其中传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21世纪属于现代化社会,现代文化逐步取缔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被人们忽视,逐步消失。但是越来越多的建筑艺术需要提升现代民族精神文化,不断借鉴传统的文化发展。在建筑艺术设计中有效的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文化相结合,明确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部分,在发展建筑的过程中传承建筑艺术传统文化。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提出了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与应用特点,希望能够促进建筑艺术设计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艺术设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建筑艺术设计的文化部分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文化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将传统文化中具有价值的因素应用到建筑艺术设计中,根据市场具体情况和人们的需求,明确设计特点和形式,提升建筑艺术性,实现建筑艺术水平的提高。

1传统文化中影响建筑的因素

由于发展原因,在实际生活中,传统的住房建筑具有单一性。建筑产业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根据市场调查,分析建筑开发趋势,按照市场等级标准建立建筑任务书规划,在建筑的实际规划中,明确文化传承内涵。合理分析民族传统文化,综合了解建筑的规划设计,根据原则标准建立完善的制度,了解传统文化思想继承的价值,科学判断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影响整体发展的因素。

2分析传统文化运用在建筑行业中的效果

查看全文

乡间建筑艺术设计管理论文

摘要:富厚堂的选址和布局与自然环境紧密融合,在建筑结构上实现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统一,建筑与装饰能汲取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的营养,形式生动活泼,富有乡土气息,并把传统文化的古朴与和谐贯穿于其中。同时,富厚堂也是解读曾国藩的家族文化、湖乡文化、乃至儒家思想的一把钥匙。它为现在建筑园林设计树立了一座文化的丰碑。

关键词:乡间侯府富厚堂建筑艺术

前言

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是清朝的中兴名臣,曾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授太子太保衔。在立功、立德、立言以及治身、治家、治学、治军、治国多方面,他独树一帜,真可谓一代儒宗。与研究曾国藩本人相比,很少有人从文化艺术的角度研究其故居富厚堂。它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乡间侯府,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一、富厚堂的选址与布局艺术

1、富厚堂的选址艺术

查看全文

建筑艺术创作设计论文

摘要: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应根据美的原则,构筑凝固的艺术,以满足感观上的要求。美好和谐的建筑景观作为政治、文化的橱窗,可以反映出国家的实力、民族的文化及人民生活的幸福。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尝试关键未来发展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历史背景及现状

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是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比如各种规模泵站的泵房及其配套的配电房、启闭机房等。从广义上讲,也包括水利设施周围的维护、管理用房及管护人员的生活用房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众多的水利工程以其各自的功能执行着对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和利用的任务。但要做好2l世纪中国水利这件大事,就必须将社会、人与水之间的关系纳入水利科学研究之中,提出新的治水战略,将以前不太为人们所重视或者是限于条件尚无力去重视的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并进行研究、探讨和尝试。

水利建筑本身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学科,工程往往由水利工程师担当设计,故使用功能、耐久年限等一般不会有大的问题,但不少水利工程师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建筑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做有建筑艺术化、环境景观化的水利工程设计力不从心,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都是粗老笨重的钢筋混凝土形象。而建筑艺术创作设计属建筑学理论范畴,但建筑师往往因缺乏水利专业技术知识和对农村水利工程环境的了解,无法胜任水利建筑的设计。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水利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觉效果,很多水利建筑还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成为旅游景观的一部分。南京地区有很多老“三边”水利工程,基本上没有非工程的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配置,更无力考虑建筑艺术、生态环境等问题,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与布局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单位纷纷提出申请,要求进行改造和调整。因此,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以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