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02:52: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剪纸艺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剪纸艺术渊源探索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原始而古朴的艺术形态,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后,更具有了独特的面貌。它手法简练概括、题材广泛、形象生动、灿烂绚丽、富有装饰性。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它融入各个艺术领域,更加彰显其艺术魅力。纵观剪纸艺术的发展,它的艺术表现方式、语言、创造精神无不受到中国各个时期艺术的影响。从源头说起它得益于古代美术。古代美术给了它丰足的养料,是它的起源与母体。古代美术对它的影响是至深、至广的。
一、古代美术提供了创造思维的方式,使剪纸艺术具有审美的意象性原始时期,从先民的生存欲望与生存方式中演化出来的原始艺术,代表了初始状态的名副其实的民间艺术,是至今发展繁荣民间艺术的源头。在现代的民间艺术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从原始艺术所继承下来的思想观念、情感倾向、审美心理、艺术标准以及具体的图式和艺术语汇。那么剪纸艺术也在这样的继承中得以发展。在古代的典籍中,关于剪纸的起源论述较少。司马迁的《史记》里曾有“桐叶封弟”,《搜神记》里有以光投影召唤亡灵之说,这些被视为剪纸的原初之说。冯骥才曾在《民间剪纸》中论述:“从石器时代我国古代先民就从劳动生活中,逐渐培养和产生了镂空、黑白对比、线条造型等美感。”有考古证明我国古代剪刀的发明要早于造纸术。古代剪刀的用途,由最初的剪树皮、树叶及兽皮到后来的剪丝织品、布帛等,这些都为剪纸艺术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获取了审美经验和技术条件。剪纸的孕育期由此而始。
虽说“汉代是剪纸产生的时代”,但原始时期先民无意识的艺术积累则萌生了剪纸艺术的雏形,使其具有意象的审美品质。古代美术为剪纸提供了充足的养料,而剪纸艺术可谓民族艺术精神的典型。它蕴涵了民众的奇妙想象,是人民创意的民间美术的代表,使观者能够在意象的世界里畅游。在剪纸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往往富有自由的、灵性的想象。这种想象,充满了天真烂漫的遐思和激情。其中显现出来的视觉形象艺术语言,可以感染人们的心绪和情怀,启迪艺术的创造灵感,并且由此获取无尽的艺术趣味。其中所蕴涵的精神,则充满了现代艺术的哲理。这种艺术的创作活动持续地保留和渗透了人类意识深处的奇思妙想,所产生的美妙的视觉感知,给剪纸艺术作品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无穷的回味。这种极其可贵的创造性思维,是民众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而生发的,并能与时俱进,使审美的意象性得以发展、蔓延。意象是情感的抒发与表达,是思维过程的升华和转化。剪纸艺术不追求写实,甚至不关注比例,将审美的意象发挥到极致,以期达到“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
二、古代美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使剪纸艺术具有题材的延续性剪纸艺术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结晶。剪纸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造型别具一格,风格豪放。它与民间习俗密不可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它又是为了满足劳动人民的多种需求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在几千年的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民间剪纸始终融汇在民族艺术的长河中,剪纸中的物象造型则传承了具有原始文化信息的艺术图式。在原始艺术彩陶上的动物纹、舞蹈纹、几何纹以及岩画艺术的众多题材无疑给剪纸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使得剪纸艺术的题材更具有延续性。“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常见、最具民族特色的一个门类。剪纸的起源同其他民间美术一样是为了实用而不是审美的需要。”从河姆渡文化的“双凤朝阳”、“双头凤”到仰韶文化的鹿、鱼、蛙、鸟和蚌壳摆塑的龙虎,这些都为剪纸艺术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及艺术精神。在至今剪纸中的鱼、蛙、鸟、鹿仍是四大主题纹样,广泛用于婚嫁的喜庆活动之中,其寓意都和生殖繁衍有关。在仰韶文化的彩陶上有“鹳鱼石斧图”,一只白鹳衔着一尾鲢鱼,旁边竖立一把石斧。专家认为石斧是物质生产的象征,鸟鱼是人口生产的象征,鸟衔鱼是象征男女结合,生殖繁衍,它们体现了原始先民生存、生殖的两大功利目的。民间喜花中还有“鸡衔鱼”、“鹭鸶衔鱼”的剪纸纹样,这种纹样与原始先民绘制的“鸟啄鱼”一脉相承。
民间观念中鸡(鸟)属阳属天,鱼属阴属地,鸡衔鱼则象征天地相交、男女相合,子孙繁衍不绝。这与专家分析原始文化中的“鸟啄鱼”结论是一致的。陕北是剪纸艺术保留较好的地区之一,其中有“鹿衔草”,同阴山原始岩画中的鹿造型极为相似。陕西关中称蛙为蟾蛙,陕北称蛙为“蜍蟆”。民间剪纸中,蛙是月亮的象征,喻阴喻女。民谚中有“蛤蟆变娃娃,一变一糊塌”,蛙因多子而受到人类的崇拜,常用蛙表现多子的寓意。在关中,蛙也是护生送子的神灵。剪纸中有三足蛙的形象,人们称它为神蛙。在剪纸艺术题材中不光是动物和人物,还有具有装饰性的花边剪纸,原始艺术彩陶上的纹样提供了典范。庙底沟文化类型彩陶盆上的纹样多为两端相交的弧线组成的新月形、叶形、花瓣形纹的二方连续纹样,黑白(底子与纹样)各自成形,有阴阳双关、虚实相生之妙。这些艺术题材和形式在剪纸艺术中也经常被用到。在库淑兰的剪纸艺术《剪花姑娘》中,彩色的底子和纹样也起到这样的效果,花边的效果更加增添了剪纸作品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曾说“民间美术是生产者的艺术”,它起初并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实用。剪纸正是在实用基础上的升华,才使题材能够得以延续。
艺术设计民间剪纸艺术研究
〔摘要〕民间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其通过多维写意的方式演绎出了时空美学,又通过多元的表达呈现出民间技艺美学。随着当代社会发展,民间剪纸艺术亦开始了现代转型,其融合当代艺术,实现了题材和内容的转型;进一步创新表现形式,通过多元构成呈现出更加生动的画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民间剪纸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图标设计、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这门传统工艺美术在新时代绽放出全新的光彩。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剪纸艺术;艺术设计
剪纸是中华传统设计艺术的瑰宝,也是在我国流传深远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形式。早在远古时期,洞穴中的壁画、彩陶等实物中就出现了“剪纸艺术”的雏形。春秋战国之后,随着冶金、纺织、造纸术等技艺的不断发展,“剪纸艺术”得到极大发展。唐代开始,剪纸已经成为民间节庆的一种重要装饰艺术,至今仍能在大众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颜色选择、图案勾勒、位置摆放,剪纸能够成为讲述故事、表达祈愿的实物载体;剪纸以纸作为基本的创作材料,具有轻便、透光等特点,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一,民间剪纸艺术将不同事物纳入同一时空展开创作,以写意的形式呈现事物形象,其美学基础源于道家的混沌学说——即万事万物皆来自自然,艺术要呈现的是自然、自由、随意的审美观念。这种朴素的时空美学思想极大地激发了剪纸的创造力。以“非遗”传承人高金爱的剪纸作品《艾虎》为例,圆润的“大老虎”轮廓内部剪出若干只“小老虎”。大老虎具有俏皮可爱的特征,其头部和尾部轮廓均以平滑曲线呈现,内部则是一些有棱角的小老虎,作品通过圆与方、大与小、动与静、实与虚的结合,将多只虎的特征、动态呈现于统一时空,其与传统的阴阳学说理念有一致之处,两者都追求和谐、多元、互补的意蕴。第二,在长期的剪纸艺术实践中,为使表意更加精准,创作者往往会将意象进行概括和抽象处理,激发受众合理的想象,表达独特的文化寓意,已形成一种“图形契约”,即许多图形都有其约定俗成的寓意或象征意义。如大头娃娃往往代表着聪慧、长寿,牡丹剪纸代表富贵,几何花瓣传达出生机与活力,仙鹤剪纸寓意长寿,芦代表福禄,鲤鱼莲花代表连年有余等等。第三,多元化的剪纸技艺,赋予剪纸作品多样化的艺术样态。如“对剪”,是将纸面对折之后进行剪裁的表现手法,其能够呈现出对称的图案效果;“折剪”,是进一步对折,产生更多的图案重复;“随形造型法”是根据创作者的个人思路,按照特定的形状进行创作的技法。不同的技法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其主要是为提升整个画面的生动性、多样性,赋予剪纸作品多样化的艺术样态。以著名艺术家吕胜中所创作的《小红人》作品为例,该作品以整体对称的形式将小红人置于中部,两端则以虚化的线条为主,线条中间又夹杂着众多缩小版的小红人,由此产生独特的重复效果。从线条的流动性特征来看,作者通过自由的随形手法,将斑点式的图案连接,左右两边呈现出不对称却格调统一的特征——在保持画面和线条连续的同时,增加了艺术表现得多样性。这种将多种技法结合起来的创作技艺,大大提升画面的美感,给人以多重想象空间。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现代转型
皖北剪纸艺术特色分析
摘要:剪纸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传统节日文化相交融,是重要的民间风俗活动之一。皖北地处中原,位于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上,皖北剪纸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粗中有细、刚柔并济、融汇南北的艺术特色,并在与其他文化相交融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地域特色。皖北剪纸用一种直观的表现形式,抒发劳动人民对于现实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普通大众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景。分析皖北剪纸的发展现状、历史成因、艺术风格、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不一样的地域特色,总结出其具有融汇南北、虚实结合、兼容并蓄、选材多样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皖北剪纸;艺术风格;表现形式;题材内容
剪纸是一种用剪子、刻刀等尖锐的器物在纸上剪刻花式纹样,用以装饰生活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在纸未发明前,民间妇女就在金箔、皮革、树叶等片状事物上剪刻纹饰图样,这可以视作剪纸艺术的前身。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剪纸艺术由此出现。由于剪纸艺术制作成本低廉、材料可塑性强,从而受到农村妇女的青睐,丰富了民众的闲暇时光。剪纸多创作于普通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与礼俗活动关系密切。其间蕴含了人民群众对于物质生活的向往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在艺术审美的基础上,兼具实用价值,是民间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中国幅员辽阔,地区风俗习惯丰富多样,也使得剪纸有了不同的地域特色流派。皖北位于中原地区,东临江苏,北接河南、山东,辖区下包含蚌埠、淮南、阜阳、淮北等六市。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皖北剪纸融汇南北、刚柔并济、和谐包容的艺术特色。如阜阳剪纸中葛庭友的《祝寿图》,兼具南方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特点,粗中有细,虚实结合,粗犷中带着婉约。田浩、李强在《试析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色》一文中对中国剪纸区域文化特色、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做出了中国剪纸艺术特色与地区风俗习惯、居民性格相关联的论述。[1]于超在《浅析皖北民间剪纸艺术特征及发展嬗变》中从皖北剪纸的形成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了皖北剪纸的发展必然要适应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符合时代价值取向的结论[2]。当下对皖北剪纸艺术特色的研究主要以浅析皖北地区剪纸的分类、历史成因等内容为主。基于此,本文从皖北剪纸的影响因素、艺术风格、题材内容等方面着手,分析总结皖北剪纸的艺术特色,研究皖北剪纸的产业开发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为皖北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皖北剪纸艺术特色的历史成因
皖北剪纸发展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从最初的内容纹饰简单到现在的题材繁杂多样,它的发展离不开皖北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的影响。皖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多种文化在此地产生发展、碰撞融合,如老庄文化、楚汉文化。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造就了皖北剪纸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艺术特色,也使得皖北剪纸能够顺应时代的变迁,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皖北地处淮河流域,南北文化、楚汉文化、老庄文化等各种不同的文化碰撞交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皖北文化。这对皖北剪纸的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一)南北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国剪纸主要分为三大派,即北方派、南方派和江浙派。北方派与地区内淳朴、粗犷的民风相联系,以朴素、简练风格为主,例如山西剪纸、陕西剪纸。南方派则更为精细巧妙,例如福建剪纸、佛山剪纸,更注重细节的把控。江浙派则宛若纤细柔美的南方女子,精细中带着婉约、例如扬州剪纸、浙江剪纸。皖北位于南北交界之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造就了皖北剪纸博采众长,兼具南北艺术特色,粗犷朴素中又包含着婉约精致的艺术特色。(二)农耕文明的盛行。皖北地处江淮平原,地势平坦,农耕文明盛行,农耕文化不仅影响了皖北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众性格,也影响了地区民俗的艺术特色。皖北剪纸产生于劳动人民的耕作之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对于土地、劳动的热爱与期望。皖北剪纸作品中很多都与农业劳动有关,如与劳动生活密切相关的“丰衣足食”,与劳作天气相联系的“风调雨顺”等题材,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着农耕文化的影子。(三)楚汉文化的影响。皖北地区在先秦时期隶属于楚国地界,地域内受楚文化的影响很深,楚文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洒脱,且善于对线条的运用。皖北剪纸很好的继承了楚文化的这一特点,多以点线的结合来勾画图案,且造型多样、洒脱、不拘一格。皖北位于中原地区,毗邻河南,河南又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汉文化中保守朴素的思想也对皖北剪纸的艺术特色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皖北剪纸同时结合了楚汉文化的发展特点,形成了淳朴中带着洒脱的艺术特色。(四)儒道文化的渗透。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正统传承千年,对于中国的影响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含了剪纸艺术。同时,皖北地区又是道祖老子的故乡,还有着庄子、陈抟等道学大家,是道学的发源地,道家所讲求的自然、朴素,也同样体现在皖北剪纸的艺术特色之中。剪纸艺术中的“阴阳”“有无”也与道学的思想相一致,而包容、和谐的特点则符合了儒家学派的思想特征,因此,皖北剪纸也是儒道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体现。(五)人口的迁徙。淮河流域在历史上由于洪水多次泛滥,导致人口迁徙频繁,不同地域民族的人们在迁徙定居的基础上所带来的不同文化在此地交融,在融合碰撞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独立于其他体系的淮河流域文化。[3]皖北地处淮河流域,受到人口迁徙的影响,皖北剪纸艺术在发展传承的过程中,融合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方法,独具地方特色。皖北剪纸结合了南北文化、农耕文化、儒道文化、楚汉文化等一批优秀的传统文化,博采众长。在不同文化交融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衍变,形成了皖北剪纸独具南北、和谐包容、风格鲜明的艺术特色。
二皖北剪纸的艺术风格
剪纸艺术与教学思索
1剪纸艺术在中国民间源远流长
剪纸艺术在中国民间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以神奇的刀剪之功留黑布白、阴阳相间、反映大千,展示着中华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吉祥、喜庆、富贵、安康的内容使之成为一株散发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奇葩。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以中华各族劳动人民为主体而创造的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艺术是一种在极薄的平面上剪、刻纹样的美术,它的起源应该说是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算起,与美术的起源一致,它与早期历史上的石器、陶器以及骨玉、镂金等的工艺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剪纸的出现源于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造纸术发明。现存我国出土的最早剪纸作品是公元541年的“对马”与“团花”,可见我国民间剪纸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已有相当的水平。这些剪纸出土于“丝绸之路”古道边即在高昌一带,证明当时剪纸的流行,经过中原到了边塞并说明这些民间剪纸向来与民俗的关系密切。我国剪纸艺术构思巧妙,大胆夸张,妙趣横生,惹人喜爱,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享有很高声誉,被人们视为艺术珍品收藏。诗人郭沫若对剪纸艺术赞叹不已并热情赋诗赞道:“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剪纸又称剪花、窗花、刻纸,早在汉代司马迁《史记》中就记载了“剪桐封弟”的故事,记述周成王姬诵用梧桐叶剪成玉圭图像赠给他的弟弟姬虞。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之中,常采用象征手法和变形夸张手法,表现人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具有浓烈的装饰效果。
2感受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魅力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并积淀下了丰富的内涵。自20世纪初开始逐渐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生性的剪纸;一种是近代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美术爱好者的作品,他们或是美术家或是美术老师,还有一部分专职的剪刻工人。其作品在传承民间剪纸传统的基础上做了具有时代新意的开拓。在当代随着艺术及设计家的参与和开拓,又拓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创作。民间剪纸质朴刚健,现代剪纸新颖别致,它们各自都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
(1)剪纸艺术表现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二度平面性:民间剪纸作为一种视觉艺术门类,体现了一种特有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式,它提炼概括的是一种最简洁的平面造型语言。它通常将形象夸张变形,大胆取舍,从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民间剪纸艺术造型的运用
一、民间剪纸艺术的历史流变
剪纸艺术一直以来在民间流传甚广。它起源于商周时期,于魏晋南北朝基本成型,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在明清时期达到成熟,清中期以后剪纸艺术达到鼎盛。其实,在商周至汉初植物纤维纸张还未出现的这一段时间,就有了商代的“金箔”、西周的“剪桐”、战国的“凤纹镂空铜镜”等镂空艺术原型,到了汉代又有了“巧剪梧桐照窗纱”的美丽传说,这些都为剪纸艺术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直到汉代纸张的发现和普及,剪纸艺术才真正出现了。剪纸艺术并非只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是一种实际需要。在古代,人们迫于生存要同自然抗争,为了消除对自然力量的恐惧,人们将消灾祈福的愿望寄予了剪纸艺术。剪纸最初常见于宗教祭祀活动,后经发展被广泛应用到了造型、装饰等艺术领域。据史料记载,唐代时幡胜就作为御赠在佳节春日赐给群臣,意在为来年国泰民安祈福,足见剪纸艺术的实用价值;到了宋代,剪纸更被广泛地运用到彩灯装扮、饰物点缀以及门楹、窗户的装饰上,起到了美化生活的作用;明代的剪纸图形被夹在纱灯的纱中,烛光映衬下的剪纸造型更为生动活泼;清代的剪纸造型种类更加多样,至今荷包花、枕头花等纹样仍广泛流传;明清之后,民间剪纸逐渐渗透到了门笺、刺绣、喜花等多种艺术形式中;到了近现代,剪纸艺术以更加多姿多彩的形式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由此可见,民间剪纸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流变,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印记。剪纸艺术不但融合了剔、雕、镂、刻等多种制作技法,还将纸张、树叶、布帛、皮革、金属箔片等多种材质作为创作载体,通过各种技法的运用将薄纸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平面造型图案。同时,工具使用的局限性恰好将剪纸艺术的形式特色完好地展现了出来,这种二度空间的创作思维成为了平面造型的基础。此外,民间剪纸在风格上可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细致柔美,北派豪放不羁。上千年来,剪纸艺术凭借其清新、纯净的特征,表现出了极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二、民间剪纸的造型方式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历史悠久的剪纸艺术是始于民间的一种通俗艺术形式。伴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和各门类设计师的探索、开拓,民间剪纸逐渐成为了独立的艺术创作源泉。步入现代的民间剪纸造型沿承了其质朴刚健的特色,又增添了别致新颖的时代感,这些对于现代平面设计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下面笔者就将详细分析民间剪纸的造型方式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具有运用。
(一)阴阳观的造型方式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民间剪纸的阴阳观造型方式不仅体现在其外部形式的空实相对上,还表现在其内在精神与传统文化上。有形有神的民间剪纸造型以观念、意识、信仰、思维、情趣等不具象的精神文化为依托,使传统的文化观念借助具象的剪纸造型得以延伸。古代道教的本源图形——太极八卦图就对日后剪纸造型的阴阳观的确立起到了启蒙作用。太极图表达的黑白两面互成犄角,相互依存的外在形式传达了万物相生相克的寓意,构成了剪纸阴阳观的原始思维。在利用民间剪纸造型的这种虚实相生的阴阳观进行现代平面设计时,设计者要利用虚、实之间的互动,提高画面传递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做到画面视觉感受的阴阳平衡和虚实互补。在平面设计实践中,可以通过留白或色系对比等方式构造这种阴阳观,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东北剪纸艺术审美意象
民间艺术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以东北民间剪纸为例,居住在黑龙江一带的蒙族、满族、索伦族以及汉族,在纸还未普及以前,就已经开始用金属薄片、绢帛、鱼兽皮、桦树皮等镂空剪刻各种图纹和图案,贴或缝在衣服、枕头等物件上。东北的民间剪纸,主要是以吉林和黑龙江两省为代表,特别是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满族剪纸艺术独领风骚。这主要是由于长白山地区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的传统文化和民间剪纸是其中重要的部分。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不仅对天对地顶礼膜拜,对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动植物也奉为神灵,诸如天神、地神、祖先神、家神、动物神等等,总计约有170多个。东北民间剪纸艺术涉及面相当广,诸如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人鬼神兽等等。在满族剪纸中,最常见的题材有人参、龟、蛙等,剪纸人物越来越人神化,并且带有极为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一、东北民间剪纸艺术的审美意象
东北民间的剪纸袒露着黑土地上的犷悍而又坦直的关东人的情怀,散发出“自发的、未凿的、冲破正统文化大网无拘无束的野性的美”(王肯《土野的美学》)。这其中涌动着强盛的生命活力,唤起了人们对生命的关注与热爱。这是一笔财富,值得生活在这片黑土地的人们珍视。正是这种带有明显“自赏自用”特点的民间艺术,使人们沉醉在一种美的创造和艺术享受之中。审美意象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居核心地位,即艺术的本体。叶朗先生在《现代美学体系》中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某种感情媒介物进行构形,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世界的活动。艺术不是任何一种自然情感的自发流溢,而是将情感纳入一个明确的艺术结构,从而把它符号化为一个“意象”。在审美活动中,我们的直觉对象不是“物”,而是“象”,因为物质实在是不变的,山就是山,月就是月,但在不同时候、不同人面前,它的“象”却在变化。人们能从山、月的“象”中看出不同的意蕴。东北剪纸就具有这种意蕴,如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则象征祥和幸福,企盼丰收。如在东北的农村,人们就特别喜欢用各种剪纸布置环境,每当逢年过节,人们就喜欢在窗上贴上窗花,门楣上贴上门签,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操办喜事时,人们又习惯用喜字布置新房,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东北的民间剪纸艺术,就是通过这种独有的表现方式把这个内视化的意象描述出来,变成可读可解的文本。这些民间剪纸是意象的物化,是把心中创造的意象用物质材料传达给人们,它使审美意象得以呈现。艺术是一种营养,是一个健全的人生所不可或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营养,它可以使人愉悦、陶醉,可以让人充实,并有所启迪。欣赏东北民间剪纸艺术,通过创作者的鬼斧神工,使它灌注着丰富的历史内容的审美意象,这个升华了的境界之所以给我们一种神秘感,就是赖以存在的这个作品或审美意象,已经从与人无关的实物转化为我们体验到的生命存在了。人们把自己的理想、需要、心意和情感投入其中,总让人看到有一种乐于与此同类同乐而厌避险恶人生的“复杂后的单纯”,使人产生各自不同的联想和美感,给人不竭的美感想像,从中领悟到不同的情思意蕴。
二、东北民间剪纸艺术的价值传播
创作是一种主体情志的外化,这个外化是以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它是创作所以成为现实的最终前提。东北民间剪纸艺术对于创作者来说,就是一种自我情感、思想、愿望在某种特定的情境里的欲动勃发,是由此形成的潜在的心理能量的骤然间爆发、释放的水泵,这个爆发、释放的消耗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种自我实现的美感。自我的情感、思想、愿望的骤然燃烧,定将产生强大的热能,锻炼着创作者的生活体验、实践积累,铸成蕴蓄着创作者的心意、情意、意向、意志的意象。东北民间剪纸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具有精神价值。阮青在《价值哲学》中说:“精神价值是指客体与人的精神文化需要之间的效用关系,具体表现为客体以其精神内容丰富主体的精神世界,提高主体的精神品味,拓展主体的精神境界,活跃主体的精神生活。”从形态上看,精神价值相对物质价值而言,它不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从价值实现形式上看,物质价值随着人们需要的满足会有耗费或消耗掉,而精神存在于物质的载体———民间剪纸中,在人们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中,精神价值被人们“吸收”、“消费”了,而精神价值的物质载体依然存在。从价值的创造上看,物质价值的创造需要耗费物质资源,精神价值的创造主要是一种精神活动。民间剪纸艺术的价值属于精神价值,它既是精神活动的结果———对艺术的创造和鉴赏享受有所感悟,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实践主体精神需要的精神产品。通过东北民间剪纸艺术,我们一步步接近或走进东北民间剪纸,就是进入了人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艺术的根在民间,民间艺术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矿藏,从这些毫无书卷酸晦之气、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的东北剪纸作品中可以看出,它那野生的、带有原发性的艺术神态,透射出乡里民间百姓的精神岁月,而积淀于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的美学观念正灌注其中,若隐若现。他们是民间美术家,他们的根在民间。他们是工人、农民、干部,是闲赋在家的老人,他们飞针走线,捉刀弄剪,本意在自赏自用,然而他们的作品却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着,并令越来越多的人所欣赏,这正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强大魅力。剪出来的图案,贴在窗上、箱柜上、墙上,美化了环境,为大家欣赏,但在剪的过程中,创作者带有很大的自娱性,即“自赏自用”,同时,也沉醉在一种美的创造和艺术享受之中。他们托物寄性,祈祷吉祥,一刀一剪,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带着对生活的信念,表现着内心的情思。这其中涌动着强盛的生命活力,撞击人们的胸膛,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关注和热爱。东北的剪纸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标志。这是一笔值得在这片黑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珍视的贵重家底。艺术的发展创新离不开它,日趋现代化的生活需要它。
幼儿园传承剪纸艺术实践思考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一,它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活趣味,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教育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也有助于幼儿全脑开发和创造力的提升。
一、营造艺术氛围,创设以美育人环境
为了让幼儿感受、理解剪纸作品中的美,我们为幼儿营造艺术氛围,建立起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承载课程的内容,展现课程进程,呈现课程的结果,加强幼儿对美的视觉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引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在园内随处可见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剪影和幼儿富有童趣的作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是我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一楼通道墙壁上,贴上装饰日常生活中各种标志的剪纸作品。二楼楼道墙壁上,贴上教师、幼儿的各种卡通折纸作品。三楼楼道墙壁装饰非常具有我们农村幼儿园的乡土特色,是孩子们把收集到的农村中使用的扇子与自己的剪纸相结合创作的作品。班级环境创设体现了教师们专业素养与技能,他们把剪纸艺术特色融入班级环境创设中,让充满艺术的环境对幼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兼收并蓄,架构剪纸课程体系
1.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创造幼儿剪纸教育广阔平台(1)构建符合幼儿兴趣的课程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选择剪纸内容时,教师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认真思考“孩子们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吗?”“它能调动与激励幼儿参与和不断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吗?”等问题,将幼儿的兴趣作为选择剪纸内容时首先考虑的要素。(2)选择与幼儿紧密联系的课程内容剪纸艺术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特征,有随时展变化的特点。引入幼儿园教育中的内容我们应选择具有时代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现在,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融入了剪纸元素的设计作品。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美,可以把马路上的汽车、公园里的动植物等,都作为我们剪纸活动的内容。(3)选择适合幼儿的经典作为课程内容中国的剪纸艺术博大精深、丰富多样,而幼儿阶段的剪纸活动是启蒙性教育,所以我们要选的剪纸是适合幼儿的经典。在开展剪纸活动的过程中,遵循参与、愉悦、融合的原则,把剪纸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入课程,使之成为艺术化、审美的教育。2.以优化教学模式为手段,激发幼儿剪纸兴趣过去一年,我园不断丰富改进剪纸课程教学,形成了富有实效的“三个一”的教学活动模式。(1)一次赏析在幼儿剪纸前的赏析主要是教师结合民间的作品和主题活动通过讲故事、游戏、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通过剪纸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剪纸主题不明确、内容单一的小班幼儿最有效的方法是“剪前说话”,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说话”中,引导幼儿去欣赏去感受。(2)一次创作重点是解决幼儿的剪纸技能和创造思维,鼓励和引导幼儿朝着大胆、开放、创新的目标进行创作。我们在幼儿的剪纸过程中,设计了“剪一剪、想一想、添一添”三部曲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幼儿在教师引导、帮助下不断的改进、丰富、完善作品。(3)一次拓展有效的剪后讲述能巩固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对剪纸艺术的领悟,提高幼儿园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幼儿相互学习各自剪纸的优点,开阔思维。3.以丰富的民间艺术为依托,展现剪纸课程的魅力(1)走近艺人,学习民间剪纸艺术中华民族悠悠数千年的历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义乌是中国农民画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地区,积淀了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学期都会邀请当地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来我园培训指导,并给孩子们做现场剪纸艺术展示,使师生们充分感受到剪纸艺术课程的魅力。(2)走向社会,欣赏民间剪纸艺术随着社会对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同,很多民间艺术教育元素正慢慢渗透到社会中。因此,我们幼儿园结合本土特色资源,让孩子走进社会,通过对民间用品商店、民间艺术馆、民间艺术团体等地的实地调查、参观来进一步了解民间剪纸艺术。(3)走进家庭,挖掘身边艺术教育资源家庭中蕴含着不为我们所知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一方面,我们通过家访走进幼儿的家庭,挖掘幼儿家庭中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发放民间艺术教育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等方法建立民间艺术教育资源库,挖掘家庭中的民间艺术教育资源。
三、探索特色教学艺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剪纸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的作用
摘要:剪纸艺术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具有吉祥的寓意,它的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剪纸艺术也逐渐融入到了现代艺术的设计中。本文概述了传统剪纸艺术文化的背景及发展,简单分析了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表达方式及其表现的文化内涵,我国传统剪纸艺术所呈现的艺术美间接地运用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最后论述了剪纸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的方式并简单举例,阐明了现代艺术的文化内涵推动传统剪纸艺术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剪纸艺术;现代艺术设计;文化内涵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那时便已经出现了剪纸的图案。在我国唐代时期,剪纸艺术盛行,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风格,表达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但同样都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拥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韵味十足。现如今,在我国农村地区,这种剪纸艺术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剪纸艺术也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内涵。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国早已走向全世界,我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但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严重的问题,一些传统文化早已失传,一些文化处于失传的边缘,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剪纸艺术属于后者。在弘扬中国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想下,保护传统文化艺术已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责。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艺术结合不仅有利于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了现代艺术新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了民族特色。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研究剪纸艺术的目的。通过研究传统剪纸艺术,使人们更加科学、全面地掌握剪纸艺术,了解剪纸艺术的内容、种类、色彩以及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从而使其与现代艺术实现完美的结合,提升现代艺术的品位,为现代艺术的设计提供灵感,赋予现代艺术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使现代艺术为传统剪纸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剪纸艺术走向大众、走向世界,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扬,而不是仅仅被保护起来。1.2研究剪纸艺术的意义。近几年,剪纸艺术渐渐被融入各个行业,比如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和景观设计等,它们形态丰富,多种多样,但大部分只注重外部形态,引起美观效果,却忽略了内涵的发展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剪纸艺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历史悠久,富有很强的文化精神,之所以研究剪纸艺术,是为了使剪纸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从而丰富现代艺术,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得到很好的继承,传承我国传统剪纸艺术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2剪纸艺术概述
剪纸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
摘要:剪纸艺术极具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现代包装设计旨在提高产品质感及美观度,满足消费者的审美绣球。在包装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有助于实现产品推广,提升其竞争力,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文化品牌,保障产品的整体格调和内涵。本文对剪纸艺术的特点和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并具体论述其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剪纸艺术;包装设计;应用
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因材料价格低廉,花样繁多,剪裁简单,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广泛认可,被作为装饰材料流传至今。剪纸即借助虚实相间的手法,剪裁出各类形状,以表现具体事物或创作者内心的想法。剪纸艺术极具可开拓性和创造性。将其应用于包装设计中,能够增强产品的美感,使其更具民族特色。
一、剪纸艺术的特点和美学价值
1、剪纸艺术的特点
剪纸艺术属于我国民间艺术,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性。创作者借助镂空方法,通过阴阳纹路剪裁,剪出各式图案或造型。剪纸过程中,要使线条之间保持流畅和连贯。它主要以二维形式存在,缺乏空间立体感。采用变形、夸张等手法,使各类艺术形象更加丰富,节奏感明确。剪纸的色彩,多简单明快,审美样式简洁。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应用剪纸艺术,既可选用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也可创作花鸟虫鱼等,实现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的融合,提升产品的整体艺术格调,为其赢取更加广泛的受众基础。
剪纸艺术在产品设计的运用
1剪纸艺术与产品设计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一,剪纸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风俗特色以及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历史。现在许多的设计学者在设计具有传统民间特性的产品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疑惑,传统艺术的特色产品如何发展,如何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的电子科技产品、文化产品等相互结合与运用,是我们需要学习与了解,研究与探索的话题。剪纸艺术的创作主体与生活,科技,现代文化息息相关,将剪纸元素应用于产品既可以突出产品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存在于产品行类中。而剪纸文化应用于产品设计当中也自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在不断地改进和探索中慢慢的发展起来的。产品的外观设计中应用剪纸文化元素是初期的一种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在具有商品属性的文化类产品中广泛的应用。剪纸也是非常接近并反应人民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艺术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题材。因此将有如此深厚内涵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产品设计相结合,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共同体现的一种艺术形式。从传统到现代,剪纸艺术一直以一种匀速的状态稳步前行,在现代技术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传统的艺术把握运用好,将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产品设计所涉猎的应用范围与领域较为广泛,不仅仅要在造型,外观,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更要注重并融合文化内涵,使消费者有应用观念的同时也具有文化艺术的概念。好的产品不仅有功能性的应用观念,更加应该具有一定的文艺内涵,因此将中国传统的剪纸文化与现代的产品设计相互融合,则是在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学习与借鉴中构建起一座便捷的桥梁。
2剪纸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的原因
将剪纸文化运用到产品设计中,不仅是因为剪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应该在现代设计创作中学习应用。更是因为剪纸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许多传统的技艺手法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并且加以运用的。旧时的妇女所制作的刺绣工艺品纹样大多来源于剪纸,剪纸的题材甚为广泛,所象征的寓意也各为不同,刺绣产品的花饰都有剪纸纹饰的体现。而在现代的手工艺产品中,剪纸一类的纹饰花案也有所应用,所呈现不同的是,现代的手工艺产品在原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新鲜元素,在剪纸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不同的材质元素,工艺元素,纹案元素等,形成新式的手工艺产品,不仅有剪纸文化的元素体现,也有符合现代人们使用需求的文化元素与内涵。对于剪纸文化,它具有鲜明的、浓厚的风格特色,在文化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将这些源远流长的文化艺术传承下去并更好的应用。使剪纸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上也能够融入新鲜血液,尝试新的跨界与结合,在传统中寻找新鲜的元素,在现代文化中融入传统的的艺术内涵。
3剪纸如何应用于产品设计中
在现代的产品设计中愈来愈多的运用到传统的文化元素,而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之一也在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的剪纸在原有平面的基础上融入立体元素,立体式剪纸可以作为一种造型基础形成产品的轮框,加以设计创造。而立体剪纸不仅可以运用到文化产品中,在其它的产品中也可以广泛使用。音响产品、杯具产品、文创用品等方面都可以加以运用。剪纸在纪念产品的适用范围也非常广阔。现在的旅游产业发展非常迅速,而旅游纪念产品也是热门的营销产品,在我国的各个地区都有剪纸文化自身的地域特色与习俗,将当地的剪纸文化与旅游产品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式的旅游纪念产品形式。剪纸文化应用产品设计中,所涉猎的范围极其的广泛,所应用的产品属性也是多种多样的。剪纸的元素可以应用到手机壳,设计为剪纸系列的手机壳图案背景。剪纸文化也可以应用到装饰品设计中,耳饰,颈饰,头饰等各个方面。在布艺产品中剪纸元素也有所呈现,手工艺围巾,披肩等,生活中的毛巾浴巾毛毯等,都有剪纸元素的设计理念呈现。诸如此类,剪纸文化元素应用在产品设计中的形式和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在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