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疫范文10篇
时间:2024-02-10 00:33: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检验检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检验检疫工作要点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检验检疫系统的改革创新年。201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质检,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总局“十二字”工作方针要求,紧扣省局“改革创新年”主题,以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职能转变为中心,以服务发展为主线,以提升产品质量、确保国门安全为目标,弘扬“团结、务实、高效、奋进”检验检疫精神,着力夯实理想信念、绩效考核、准军事化管理“三大支柱”,对外依法行政,对内规范管理,全面落实改革,推进强局建设,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集聚智慧,为“探索质检改革路,实现质量强国梦、助推开放型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以党的群众性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强化内部管理
1.抓好群众性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解决突出问题,保持清廉本色,使党员、干部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为推进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2.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围绕我局“八字方针”和“三大支柱”建设,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支部委员的工作能力和党员的知识水平,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群众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坚定理想信念,永铸共产党员之魂”主题教育活动,强化思想引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各支部党建工作检查指导,定期检查各支部“”制度的落实情况,深入开展下基层谈心活动,了解党员队伍思想状况。
3.抓好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准军事化管理,建立统一、规范、严格、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做到规范有序、令行禁止,不断提升队伍的执行力、战斗力,形成特色管理文化和管理品牌。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宏观管理、专业技能、转岗交流等分层次、有重点的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形式,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能力和素质。在市选择一个县区,选拔局科级领导干部去县区所辖乡镇挂职,锻炼干部能力水平。
进一步提升干部任用科学化水平,严格按照规定要求选拔任用干部,建立健全后备干部的储备,促进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做好检验业务科室的调整和人员调配。
粮食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出入境粮食和饲料的检验检疫管理,保护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以贸易方式和非贸易方式出入境(含过境)的粮食和饲料的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粮食是指禾谷类(如小麦、玉米、稻谷、大麦、黑麦、燕麦、高粱等)、豆类(如大豆、绿豆、豌豆、赤豆、蚕豆、鹰嘴豆等)、薯类(如马铃薯、木薯、甘薯等)等粮食作物的籽实(非繁殖用)及其加工产品(如大米、麦芽、面粉等);饲料是指粮食、油料经加工后的副产品(如麦麸、豆饼、豆粕等)。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出入境粮食和饲料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出入境粮食和饲料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检疫审批
检验检疫局实施要点
一.强化依法治检,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依法履行抓质量、保安全职责,推进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在本地区的遵守和执行,努力实现法律目标,始终是工作的根本、基础和底线。要注重管理、注重创新、注重落实,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管理,进一步理清依据、弄清程序,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创新完善三个机制,加速法治质检建设,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1.从管产品向管风险转变,创新完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要全面进行法律依据、工作依据的理清工作,弄清实体规定和程序要求,对照检查,及时纠正,严格依法依规开展各项工作,养成依法办事、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深入开展风险管理研究,着力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风险管理工作体系,从管产品向管风险转变。找出检验检疫工作各环节的关键控制点,用主要精力管好重点风险。
2.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创新完善对企业质量控制体系的监管机制。学习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理念,将监管重点由终端产品的检验向企业质量自控体系的监管上转变,督促企业加强质量控制。重点对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贯彻质量管理制度、运行质量体系情况进行监督。严格执行产品质量追溯,坚决实现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从抽样工式的检验员向重监管的公务员转变。
3.从大包大揽向各负其职转变,创新完善质量安全责任机制。防止检验检疫监管链条无限延伸,探索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安全的责任机制。更加注重推动政府负总责、企业负主责、监管部门负专责的质量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决从严监管,严格实施准入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监管、严格检验检疫、严格执法打假、严格处置突发事件。要落实好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强质量安全诚信建设,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要加大质量安全问题整治力度,狠抓出口食品农产品、胶合板、工程机械等重点产品的整治工作;要大力宣贯《质量发展纲要》,加大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要强化质量统计分析,坚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
二.强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发展的贡献率
屠宰检验检疫制度完善思考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现行屠宰检验检疫制度的演变过程,指出了现行制度存在的责任主体错位、缺位,卫生检验未有效开展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屠宰检验检疫制度的思路。建议厘清屠宰企业的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整合监管力量,加强屠宰环节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屠宰标准体系,提升行业各方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我国屠宰检验检疫工作整体水平。
关键词:屠宰;检验;检疫;监管;机制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是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和防止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现行生猪屠宰检验检疫制度存在责任错位、工作重复、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亟待改革和完善。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现行屠宰检验检疫制度演变过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屠宰检验检疫制度的改革思路。
1我国屠宰检验检疫制度的演变过程
1.1“企业自检、部门监管”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初)。为明确屠宰场及场内卫生和兽医工作的责任和监督主体,改善屠宰场经营管理,1955年8月8日,国务院了《关于统一领导屠宰场及场内卫生和兽医工作的规定》,明确屠宰检验检疫由食品公司负责,同时规定“屠宰场的肉品卫生工作由卫生部门监督和指导,屠宰场的兽医工作由农牧部门监督和指导,出口肉类由商检部门监督与检查。”[1]1959年11月1日,农业部、卫生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联合了《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以下简称“四部规程”),进一步明确“各地商业部门领导所属屠宰厂(场),按照本规程进行肉品卫生检验,卫生、农业部门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对外贸易部门对出口肉品的检验进行监督检查。”这个时期的屠宰检验检疫统称为肉品卫生检验,其主要特点:屠宰场自检并出具证书,农业、卫生、对外贸易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企业的检验行为进行监督管理。1.2“分类检疫、农业部门统一监管”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生猪屠宰从食品公司独家经营变成多渠道经营的新变化,加强经济转型时期的屠宰行业管理,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屠宰检验检疫的政策法规,逐步调整改革屠宰检验检疫工作。1985年2月14日,国务院《家畜家禽防疫条例》,规定“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的畜禽防疫、检疫工作,由厂方负责,厂方出具检疫证明,加盖验讫印章,农牧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规定“其他单位、个人屠宰家畜,由畜禽防疫机构或其委托单位实施检疫”。1985年8月7日,原农牧渔业部了《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其中第6条第3款规定,“大中型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具备检疫条件的,畜禽防疫、检疫工作由场(厂)方负责,其畜禽产品由场(厂)方出具检疫检验证明,加盖胴体验讫印章,由农牧部门防疫检疫机构和派出的兽医检疫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该细则第20条规定,“凡不具备本实施细则第6条3款规定的畜禽屠宰、加工单位、个体户所屠宰、加工的畜禽、畜禽产品,由所在地畜禽防疫检疫机构或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并由其出具证明,胴体加盖验讫印章。”[1]这一时期,“家畜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及其处理,按《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规定执行”。1992年4月8日,农业部修订了《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继续明确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生产的畜禽产品,由厂方实施检疫检验,厂方要有专门兽医卫生检验机构、专职工作人员、检验检疫人员和设备。1995年12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等畜禽屠宰检疫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1995〕38号),规定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的屠宰检疫由工厂负责,农牧部门可派驻兽医监督员进行监督检查。这个时期,屠宰检疫实行分类管理,具备检疫条件的屠宰厂、肉类联合加工厂(即“两厂”),由企业自检,农业部门监督;其他的屠宰场则由农业部门负责检疫。1.3“三检分设、多头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1996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生猪屠宰检疫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996〕40号)。这是一个关于屠宰检验检疫体制的转折性文件。该通知明确生猪屠宰检疫是政府行为,由农业部门的畜禽防疫监督机构实施,同时规定农业部、国内贸易部协商确定范围的“两厂”屠宰检疫,由企业自检、出证、盖章,畜禽防疫监督机构监督,必要时派防疫员驻厂监督。1997年7月3日颁布的《动物防疫法》和1997年12月19日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继续沿用国办发〔1996〕40号文“协商确定范围的‘两厂’屠宰检疫由企业负责”的要求。但此后多年,屠宰检疫由企业自检的“两厂”名单并未确定。2007年8月30日修订的《动物防疫法》取消了屠宰检疫“两厂”企业自检的要求,规定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指派官方兽医实施现场检疫。2007年12月19日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肉品品质检验由企业负责,生猪屠宰的卫生检验依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执行。这一阶段,逐步确定了屠宰检疫、卫生检验和肉品品质检验“三驾马车”并行的制度,即屠宰检疫由官方兽医实施,主要在宰前、宰后检验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由官方兽医出具动物产品检疫证明;肉品品质检验由屠宰企业负责,主要检验健康状况、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以外的疾病、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并由企业出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卫生检验的执行则并不理想。从我国屠宰检验检疫制度的历史沿革看,自1949年以来,我国屠宰检验检疫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均由屠宰场作为检验检疫工作的实施主体,政府相关部门负责监督。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办发〔1996〕40号文明确了生猪检疫是政府行为,进而在此后的一系列立法中,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官方兽医实施屠宰检疫这一职责逐步确定下来。
2现行屠宰检验检疫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越合作种植甘蔗状况及检验检疫策略
一、项目背景
广西崇左市是中国主要的蔗糖产地之一,有“中国糖都”之称。崇左市所辖的龙州县更是该市重要的产糖区。随着近年来糖价的频频上涨,糖厂引进新的生产线设备,龙州县辖区的原料蔗很难满足糖厂压榨的需求。而与龙州县毗邻的越南下琅县土地肥沃,气候温热,非常适合甘蔗生长,为此,龙州县委、县政府积极把与越南接壤的沿边区位优势和蔗糖主导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促成与越南下琅县合作种植糖料蔗项目,为蔗糖产业拓展新蔗源。2006年11月,龙州县与越南下琅县签订了合作种植制糖原料蔗项目,双方计划在3~5年内合作种植制糖原料蔗1000公顷以上。该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维护边疆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作种植甘蔗及检验检疫监管情况
(一)合作种植情况
1.合作种植现状
中越边境双方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推动跨境合作种蔗项目的实施。自2006年底起,龙州县成立了合作种蔗工作组,主要负责向越南提供甘蔗种植物资及技术服务,协调处理相关合作种植事宜。该工作组技术人员经常深入越南甘蔗种植地免费为越南的管理干部和群众举办甘蔗技术培训班,系统、全面地讲授甘蔗的栽培管理技术,并到田间地头现场演示甘蔗的种植技术,包括甘蔗开沟、培土、施肥、砍运、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参加培训的越方人员近千人(详见表1),使越南蔗农基本掌握甘蔗的科学种植技术。在甘蔗砍运压榨时期,龙州县牵头加强与口岸联检、龙州糖厂、商务、农业等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做好合作种植甘蔗的种植、砍运、入境通关、进厂压榨等各环节的衔接,建立完善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为越南原料蔗运输入厂采取优先运输、优先过磅、优先入榨的“三个优先”政策,保证越南原料蔗的及时入榨,确保合作种植甘蔗项目顺利开展。越南下琅县也大力推进合作项目的实施,自合作种蔗以来,该县多次组织代表团共计上百人到龙州县种蔗现场进行观摩、学习,让越南人民亲身体验龙州县蔗农种蔗的具体操作方法。此外,下琅县政府专门指派下琅县商贸综合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牵头部门,负责每年所有甘蔗原产地证、税费、种植指导布置、砍运甘蔗的组织安排以及与口岸联检部门进出境有关问题的沟通协调,特别是积极联系龙州县政府部门,及时反映播种、存在困难等情况,以便双方共同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保障甘蔗种植的顺利开展。当地甘蔗种植面积在不断地扩大。据统计,自2007年开始合作种植甘蔗至2011年榨季,越南下琅县的甘蔗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100亩最多增加到11496亩,生产的甘蔗(去除每年的蔗种)共有37389.627吨进入龙州糖厂压榨(详见表2)。中越边境蔗农收入明显增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计划
根据《动植物检验检疫监管工作督查通报管理规范(试行)》和省局动植处《2013年度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质量督查计划》的相关规定,结合辖区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实际,现制定《2013年度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质量督查计划》,并提出相关要求,请相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一、高度重视工作质量督查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局关于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的整体部署和我局确定的具体工作要求,把工作质量督查作为全面提升辖区进出口动植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质量和监管水平的有效手段,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我局工作计划安排,开展充分调研,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精心组织,细化分解任务。
要根据《督查计划》的相关内容,结合业务实际和管理状况,对目标任务进行进一步的细化量化,确保年度督查计划落实到人。
三、整改验收,全面提高。
市检验检疫系统依法质检体会
笔者认为,因此。要实现行政指导工作的日常化、长效化,就不能忽视行政处罚这一检验检疫部门的常用执法手段。同时,行政处罚的实施过程中引入行政指导手段,实现二者的结合运用,对提高检验检疫执法水平,建设法治质检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均对行政指导进行了一定探索并越来越多的行政执法工作中实践。检验检疫部门也不例外,近年来。多年来已在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包括行政处罚工作中运用到行政指导工作方式,也得到很多行政相对人和上级政府部门的肯定。然而,作为新兴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问题的一些基层执法人员对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融合的正当性存有疑问,认为二者是相互冲突和对立的两个范畴,从而制约了行政指导在日常监管工作的运用和效能。由于行政处罚贯穿于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制度之中,客观上成了衡量我国行政法制完善程度的重要实践尺度,也是检验检疫部门考量行政执法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的关系
存在着诸多的区别和联系。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与行政处罚属于不一样的行政法学范畴。
指检验检疫部门在其职能、职责或管辖事务范围内,检验检疫行政指导。为适应监管和服务的需要,适时灵活地采取符合法律精神、原则的指导、劝告、建议等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方法,以谋求行政相对人同意,有效地实现一定行政目的之行为。
检验检疫部门为达到对违法者予以惩戒,检验检疫行政处罚。促使其以后不再犯,维护检验检疫秩序,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一定形式的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
动物检验检疫作风建设体会
“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检验检疫队伍,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确保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意义,必须忠诚地执行我党关于作风建设的一切普遍要求和统一规定,开创作风建设的崭新局面。
要把握作风建设统一性的标准,即保持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明确了这个标准,才可以检验出检验检疫的党员、党的组织在行为上时时处处做得正确与否,而不是以某个党组织或党员干部的感觉和反映为标准。只有广大人民拥护了、满意了才是有了优良的作风,否则就应该检讨,加以改进。
要把握作风建设一致性的内容。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我们党确定了把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作为作风建设基本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而成为统一整体,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先进性的要求。检验检疫的作风建设也应当遵循这个基本内容,在思想理论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领导水平、执政能力、管理方法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以保持科学发展。
要把握作风建设连续性的过程。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党的作风建设不断被赋予特定的时代意义和内容。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到始终实践“三个代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这一连续性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显著特征,也是检验检疫加强作风建设的历程。检验检疫系统的作风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培育好的作风也必须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
要把握作风建设确定性的成效。作风反映着外在形象和内在本质,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是有形的、可见的,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自己身边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来了解一个党、认识一个党,来了解一个单位,认识一个单位,进而决定自己的政治态度、政治立场和工作评价。检验检疫作为国门卫士,服务外贸,更应该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通过依法行政、热情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检验检疫的认可度,要让人民感到这个单位是可信赖的,领导这个单位的政党是先进的,进而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检验检疫有自身的工作特点,在实践中还需要自觉地把我党关于作风建设自上而下的普遍要求,与自己自下而上的开拓创新结合起来,以满足广大人民需求为目标,以各级党组织为基础,以党员干部个体为重点,注重保留和培育个性化的优良作风,分类推进检验检疫作风建设。
检验检疫局创建文明单位总结
20**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计划(20**-20**)》。20**年获第八批市级文明单位命名后,局党组动员全局再接再厉,按照**市文明单位标准,以新的起点,更严格的要求,巩固创建成果发展创建成果。现将20**年以来的创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整合力量,扎实推进创建工作:
㈠加强对创建工作领导。20**年5月**检验检疫局党组决定建立**检验检疫局党组,有力地加强了我局领导班子建设。由***同志任书记的局党组立即带领全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把创建**市文明单位列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同年,我局被批准命名为第八批**市文明单位后,局党组因势利导,把全局员工的创建热情进一步引导到“三个文明”建设上来,在新的起点上,全面组织落实20**年创建**市文明计划,对照标准,以更严格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及20**年创建计划,目标是创建**市文明单位和省级青年文明号,为精神文明建设上新的台阶打基础。根据人事变动,调整创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确定一名党组成员负责局青工委和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并于20**年初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提出了“在2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紧紧围绕加强执法服务、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的目标”,制定了省级文明单位创建规划,召开了创建动员会。近三年来,我局创建工作有目标、计划、部署和总结,并做到了组织、制度、活动、经费四落实。
㈡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局党组建立后立即建立中心学习组,制定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计划,首先抓自身学习;制定党组议事规则,民主科学决策,宏观把握全局工作,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抓好实验室建设,增强技术执法能力,进行ISO9000体系换版,提高内部治理水平;制定《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严格执行中纪委三条新要求,及时出台实验室二期工程“保廉措施”,把我局建局以来投入最大的工程办成阳光工程;在两年多来民主评议机关、提高机关效能建设以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围绕全局中心工作,着眼长效机制建设,党组同志率先垂范,为全局员工带好头,领好路。
㈢整合党工团力量共同推进创建工作。
1.局党支部按创建计划开展检验检疫系统党建“五个一”活动(即做一名合格党员、当一名优秀卫士、创一个文明窗口、树一面鲜明旗帜、筑一个坚固堡垒)以及我市市直机关创建规范化党支部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创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取得显著成效,党支部被评为第一批市直机关五好党支部,支部副书记蒋泉森同志被**局党组授予党建“五个一”活动积极分子称号。
内部控制在检验检疫业务督察的应用
1前言
检验检疫业务督察是检验检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检验检疫业务督察制度逐步建立,督察模式不断创新,业务督察在促制度建设、促内部管理、促整改落实、防范风险等方面都较好地发挥了监督保障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的业务督察工作形式局限于外部控制,缺乏被督察单位的内部控制,督察问题的整改落实得不到根本解决,同样的督察问题在不同的被督察单位、同一被督察单位的不同时间点一犯再犯,难以根治。据统计分析,目前业务督察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报检资料缺失、计费错误、检验检疫超流程或时间逻辑错误、检验检疫原始记录错误、检验工作规范性问题、文件学习传达不到位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在接受报检时审单不够严格;检验人员对业务文件、工作规范等不熟悉;相关人员对于计费、原始记录、流程时限等问题缺乏必要的责任心。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内部控制不足[1]。目前检验检疫业务督察工作形式主要集中于外部控制,包括事先督察、过程督察、结果督察和外部信息督察等[2]。而在内部控制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较多的业务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业务内部控制,但是目前各项措施之间相互割裂,未发挥整体合力,致使检验检疫机构在某些业务管理方面存在一些漏洞,业务督察工作的严密性亟待加强。同时,内部控制是组织运营和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组织权力科学规范运行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保障,这与业务督察的目的是一致的。目前,河南检验检疫局、湖南检验检疫局、海南检验检疫局、福建检验检疫局等已逐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本文从加强内部控制着手,对COSO(The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COSO)控制框架在检验检疫部门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在COSO控制框架基础上提出有效完善检验检疫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案,以此拓展业务督察的工作形式,建立起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行政效能的长效机制。
2COSO控制框架在检验检疫机构内部控制的适用性分析
COSO控制框架是目前国际主流的内部控制框架,是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内控理论,其最初是以企业为对象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财务报告中舞弊产生的原因,并寻找解决之道。1992年,COSO组织《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接着,其于2004年在引入了风险管理之后提出了八要素理论。2013年更新后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保留了内部控制的核心定义和五要素(风险评估、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及监督活动)[3]。COSO框架理论虽然是以企业为对象发展起来的,但得到了国际公认,其理论具有普适性和理论共性,目前COSO控制框架已成功应用于海关、高校、医院等系统,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4-6]。而且,检验检疫机构在组织形态、管理模式和信息化建设上的优势使其更具备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条件。2.1检验检疫部门与企业的内在互通性由于COSO控制框架是以企业为对象发展而来,检验检疫机构和企业的内在互通性为COSO控制框架在检验检疫机构的成功应用奠定了基础。如:检验检疫和企业职能具有互通性,而企业中财务、人事、信息技术、业务部门等都与检验检疫机构有互通性。此外,企业中常用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也被检验检疫机构采用,如电子化管理、流程再造、绩效考核等措施。检验检疫机构和企业在组织结构、外部环境、人员管理与角色等方面存在互通性,而其中组织结构与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要素互通,环境方面与内部控制中环境的要素互通,结构、环境、管理与角色之间的关系与风险评估要素互通。管理方面与内部控制的活动要素互通[7]。这就构成了检验检疫机构和企业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活动”COSO控制框架五要素的互通。2.2检验检疫机构高效开展内部控制优势2.2.1组织形态上的优势体现在:检验检疫机构属于中央直属机构,为从上至下呈典型的扁平型组织:国家质检总局———直属局———分支局,分别对应于决策层、指导层、操作层。这种类型的组织有利于上传下达决策和信息。2.2.2垂直管理模式的优势垂直管理使检验检疫机构不会受到其他部门过多因素的干扰,利于革新和改进。2.2.3统一信息化作业平台的优势体现在:检验检疫机构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从90年代的手工填单发展到当今“科技+人工”的形式,确定了以CIQ2000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中国电子检验检疫建设格局,主要内容包含:电子监管、电子申报、电子放行等。中国电子检验检疫主干系统的上线运行则实现了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检验检疫业务统一决策、部署、指挥、管理、协调的综合管理。
3建立在COSO基础之上的检验检疫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
综上所述以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变革趋势表明,检验检疫机构内部控制体系中引入COSO控制框架的五要素已经具备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参考COSO控制框架和《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如下建议:3.1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组织架构、人力资源政策和内部控制意识等,是COSO控制框架五要素的基础所在,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一方面,可借鉴COSO控制框架及企业内部控制的先进理念,如高度关注反舞弊控制和程序、财务报表分析和业务流程分析相结合等,对检验检疫机构内部控制框架进行合理设计,从而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制度上使权力得到规范有效的执行。另一方面,控制环境的核心在于“人”,因此,为构建良好和谐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形成“一把手负责制”,检验检疫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健全和实施由“一把手”来负责;(2)树立分权制衡理念,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有效地与内部控制体系相结合[8];(3)重视检验检疫文化对“人”的影响,借助检验检疫文明创建工作,增强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责任感与使命感。目前,检验检疫部门已在国家质检总局设立督察内审司,直属局和分支局也设立有专门负责业务督察的执法稽查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这为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建立了坚实的基础。3.2提高风险意识,强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是业务督察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借鉴COSO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流程,检验检疫机构应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并围绕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构建,COSO控制框架将风险分为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内部控制组织、机制建设、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管理、财务信息的编报等是宏观风险评估的重点。微观风险评估的重点是关注编制是否合理科学、单位收支是否以“收支两条线”管理为核心、各部门沟通协调是否充分、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违规以及采购是否使用集中方式等。可结合检验检疫工作实际,将COSO控制框架风险分析理论应用于检验检疫业务风险分析。另外,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将矩阵图法引入到检验检疫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加强风险管理。矩阵图法从多维度看事件,找到成对因素排列成矩阵图,分析确定各“风险点”或“关键控制点”之后进行有效风险控制[9]。在业务督察工作中,检验检疫机构可将COSO控制框架中的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与一审双查、工作质量大检查、口岸巡查、专项督察、驻点督察、执法案卷评查等多种业务督察工作形式结合,以内部控制矩阵图确定的“风险点”,结合档案抽查、业务数据核查、现场查验等具体督察检查方式,验证机构在贯彻落实业务法规以及业务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情况,及时纠正不当执法行为,保证业务工作质量。3.3设计执行控制活动,保证业务顺利开展COSO控制框架认为控制活动的一系列政策、实务和程序是由管理层指导实施的,这与业务督察工作中对于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工作质量和行政效能的行政监督目的是类似的。应结合《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与COSO内部控制可靠性的模型,并结合风险分析发现的控制点,遵循计划、审批,然后执行、监督的程序,设计出最优模型,并测试及评价控制的有效性。3.4建立高效率信息系统,加强沟通和协调COSO控制框架提到每个组织必须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时间内识别、刻画及沟通相关信息,其中连接其他4个要素的是信息和沟通。可结合制度建设,对检验检疫目前的e-CIQ、电子监察系统、业务督察系统进行整合,建立起高质量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以下目的:(1)识别、获取和收集各方面的信息;(2)明确执行控制活动人员的职责;(3)规范信息内容,统一信息口径,增强决策的相关性和资源的整合力度;(4)加强沟通与协调,在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的稽查、纪检监察、财务审计部门等实现信息的有效沟通[10]。3.5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并保障内部控制运行质量监督活动主要是评价和评估内部控制运行质量,高效地保障内部控制运行质量的前提是内部监督能够保持独立性。特别是在长期的执法实践中,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行为和检验检疫内部监管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行为可以反映出检验检疫内部监管缺失或者疏漏;反之,检验检疫日常监管的缺失或者疏漏也可能为违反检验检疫法律法规行为提供存在的空间。结合检验检疫工作实际,可由稽查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分别负责业务和“人”的内部监督,保障内部控制的高质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