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21:14: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建设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建设问题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范围广、涵盖内容多、工作头绪繁,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长期而艰巨。我们在思想上要长期坚持,目标上必须短期见效;原则上要整体推进,做法上必须试点先行;战略上要稳步推进,行动上必须积极跃进。从我县新农村建设起步阶段看,必须要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做好规划的完善工作
在3月份召开的一次工作会上,县委书记张雁冰要求各乡镇组织各试点村,参照高西沟村的规划,尽快拿出各自的建设规划。会后各乡镇确实组织各村积极行动,一些包村部门也深入到被包扶村参与规划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县上确定的17个试点村全部搞出了各自的规划本子,有一半村的规划本子搞的很高档,为争取市上对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支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照高西沟的规划,不是仅仅参照规划出来的本子,而是更应该参照高西沟的规划程序。由于在实际搞的过程中,个别规划人员并没有参照高西沟的规划程序,没有深入实际,没有深入到农户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没搞清楚农户想做什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建设新农村理解不到位,过高的估计了国家对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所以出现了不切实际的内容,有的村建设投资资金做到了两千多万元,有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短期内要突破一万元。这是严重脱离实际,严重偏离新农村建设轨道的东西,这样的规划根本不具备操作性。
各乡镇要组织各村重新审查各自的规划本子,哪些项目是可行的,哪些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要进行提炼。在提炼的过程中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在依靠自我的基础上争取外援,把握“大头向里”的原则。第一要吃清家底,全村有多少座山,多少条约沟,哪些山栽林,哪些沟打坝,哪块地需要通路,哪块地能改造成水地,等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要清底。第二要摸清人情,全村有多少劳动力,出去多少,还有多少能出去,剩下的谁是搞养殖的,养什么,养多少;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够种不够种,不够种怎么办等等情况要精明。第三要认准要点,对需要搞的建设项目和能够开发的产业项目进行整理排队,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搞当紧的,不太当紧的缓一步)、先己后人(先搞自己能干事的、后搞只有政府扶持才能完成的项目)”的原则有序进行。
二、下决心抓住产业发展的突破创新
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2016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积极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希望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为校风优化和教学水平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师德师风;问题;对策
大学是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源泉,承担着为社会建设与发展输送人才的重大责任,也是科教兴国使命的践行者。随着扩招政策的实行,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犹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建的大学本科院校犹如雨后春笋般衍生而出。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建校时间短,历史积淀不够,校风校纪尚未成形,办学理念和定位不够明确,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普遍存在,致使教师队伍的风气和德行出现诸多问题。本文基于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希望能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优秀师资力量,共建和谐校园。
一、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念扭曲,缺乏正确观念引导。纵观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现状,最明显的问题在于教师队伍的价值观念不正,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的普遍存在。部分教师将眼光局限于物质和个人利益,当教学任务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选择调课甚至停课来满足个人需求,枉顾学生和学校的教学需求。部分教师在人才培养、社会实践和项目开发等过程中,将金钱和回报放在首位,忽视学生的成长需求,不仅本末倒置,而且严重缺乏对学生和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不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和高级人才培养。因此,高校作为教师队伍的管理主体,应该加强对教师思想和价值观念存在问题的警觉和预防,积极做好价值引领,否则就会致使现有的思想问题不断扩大,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在教师队伍中蔓延开来。(二)奉献精神不足,敬业态度不够。当代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等优秀品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和“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逐步淡化,甘于奉献的教师越来越少。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随着高效管理日渐行政化,教师也不再安心于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越来越热衷于行政岗位的竞聘和教师职称的升级,将其视作镀金之举。部分教师因为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的缺失,最终走上了以教谋私、拉帮结派、学术剽窃和造假的道路,严重损害本科院校的师德师风,玷污新建本科院校的名声,败坏教师在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1]。(三)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创新精神。新建本科院校建校时间较短,师资引进渠道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最终导致院校的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虽然具有高学历,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但普遍存在重文轻武的问题,理论研究能力较强,但教学实践能力偏弱,在日常教学中,只能沿用传统的照本宣科式讲法,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高校教师队伍中创新精神的普遍缺乏。
二、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对策
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一、韶关市社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韶关市现有街道办事处9个,社区居委会213个。从2005年起,韶关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共韶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工作力度,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办公条件得到了较好解决和改善
全市现有213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面积都超过了省规定的80平方米的标准,平均面积达到172平方米。尤其是武江区的每个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平均达到了200多平方米,最大面积达到400多平方米,浈江区东河街道办启明北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目前从全市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看,城市社区建设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轨道,社区已经成为居民赖以生存的良好生活环境。
2.初步完成了“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任务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和韶关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韶关市各级党委、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开展了创建“六好”(即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平安和谐社区活动,并且按照民政部《关于开展“建设和谐社区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认真抓好示范社区建设。目前,全市已有154个社区居委会被省命名表彰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占全市213个社区总数的72%,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提出的60%的创建任务,其中武江区新华街道办事处惠民西社区居委会被国家民政部授予2009年度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单位。
计算科学建设问题探讨
1大数据与物联网的概述
大数据常被人们用来描述市场海量的有可能挖掘到的结构化、非结构化以及半结构化的数据信息。而对于大数据的处理不同于普通数据,其需要运用更为先进的数据处理分析技术,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对海量数据进行提取、处理以及储存工作,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具有高价值的信息数据。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是从其扩展与延伸出来的。计算机互联网所对应的虚拟数据,而物联网则是通过智能处理技术、传输技术以及感知设备等,实现在真实的物体之间进行联通,并将数据有效传输到计算机互联网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广大企业对内部数据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监控管理,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2信息与计算科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建设缺乏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主要涉及到两门学科,它们分别是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因此,高校在建设该专业过程中必须确保两门学科的比重性,一旦过于偏重其中一门学科,一定程度忽视了另外一门学科,就会导致该项专业结构体系的不合理,会偏离了最初建设该项专业所制定的目标。高校在该专业课程的教材与参考资料使用上缺乏实用性特点,仍在沿用传统相关教材内容,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因此,有必要有效增加该专业新研究方向的介绍,不断拓宽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由于部分高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只是从以往教育专业延伸出来,未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例如,在信息与计算学科专业建设上,一些高校只是通过效仿教育部数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未能够有效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情况,明确该专业设置的教育目标,体现出学校的办学思想,从而导致在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偏离了正常轨道。存在部分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在建设该项专业时,甚至以高等数学去替代了数学分析课程,这样一来就难以实现培养更多数学学科高端人才的目标,也不符合国家教育部门最初制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在社会教育、科技、经济金融以及信息产业等行业领域中从事教学、研究以及管理开发工作。2.3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由于高校在信息与计算科学建设中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这样一来就会导致教学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学校往往只会将一些计算机相关课程与数学专业课程有效融合在一起,缺乏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深入研究分析,难以形成科学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该专业学生最终会出现数学学习整体水平难以赶上数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整体水平比不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局面,从而降低了他们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难以轻松寻找到符合自身专业特点的工作岗位。专业教学课程的单一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缺乏学习指导,未能根据课程学习制定自身的未来就业发展目标。2.4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高校在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时,必须明确该专业课程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社会实践型人才,能够满足经济市场企业对于该类人才的需求。而实际情况是,存在部分高校在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过程中,只关注到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一味扩大专业招生规模,严重忽视了专业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高校缺乏组织该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与教师难以了解到社会的需求,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往往只是针对教材的内容,这样无法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3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环境下信息与计算科学建设的主要措施
3.1信息与计算科学建设的个性化发展。高校在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作用,通过将大数据挖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在校园网络平台的个性化学习,而不是将该专业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范围内。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开展前必须充分掌握了解到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学生培养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大数据与物联网时代能够更好实现高校的个性化和针对性教育,教师可以将各项学习资源融入到校园学习平台中,按照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爱好和特点,有效推送该专业领域的前沿技术、资源以及人才需求讯息等内容,这样有利于贯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终身学习的全过程,不断拓宽学生的专业学习知识面,能够接触到外界更多的专业信息,促进自身学习的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市场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3.2信息与计算科学建设课程体系的优化设计。高校要加强对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工作,通过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不断提高对学校各项数据信息的挖掘利用水平,从而有效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在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设立工作内容上,高校可以针对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将课堂专业知识内容与计算机技术有效融合在一起,课程体系不仅要包括了各项核心课程,还要有效增加计算机软件开发和数学建模等模块,充分发挥出计算机互联网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计算机软件上的实践应用能力,从而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自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大数据系统中调出学生的相关学习信息数据,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本校该专业的设施水平,有针对性的设立各个教学模块,创新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3.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队伍的信息化建设。首先,高校要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打造出校园教师系统,实现各级各类教师信息的科学收集整理工作,每位专业教师都要建立起与之对应的电子档案,从而有效形成安全可靠、统一高效的教师基础信息库。然后,高校在信息与计算科学建设工作中,要以教师系统为支撑,针对教师当前教学情况存在的不足之处,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业化的培训教育工作,引导该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各种实训活动,了解到市场的动态发展规律以及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内容,从而能够确保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未来发展,促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就业岗位要求。最后,高校要将教师队伍的大数据作为教师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利用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对大数据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管理分析处理工作,保障对当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队伍实际水平和情况的高质量评价工作,明确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决策水平,实现教师管理过程的精细化,有效提升该专业教师的整体服务管理水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大量数据为支撑,深度分析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相关信息内容,确保在人才培养目标方向上是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而不是一味凭借自身感觉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最大化发挥出学校各项多媒体资源的价值,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和重点内容,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地矿文化建设问题思考
【摘要】本文首先综合分析了档案与地矿文化建设,接着从建立健全档案文化建设组织体系、在思想上重视档案价值的实现等方面提出了实现档案价值提升地矿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档案价值;地矿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理念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要素,各个企事业单位都要相应国家号召,大力进行文化建设,地矿产业也不例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档案管理逐步被提上日程,实现档案价值不只是为了发展地矿的档案事业,也是适应国家文化建设方针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要注重档案管理建设,为提升地矿文化建设成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档案与地矿文化建设概述
档案管理工作要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实现地矿文化建设成效,行动与实践是第一执行力,是追求真善美的过程。地矿文化也提倡“知行统一”。档案文化价值在“求真”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因为档案务必要求真实,虚假档案信息会让公众对档案价值差生误解,也影响地矿文化建设。也就是说,档案蕴含的文化价值需要迎合主体认知的期望,跟客观实际相符。而“求善”就是衡量个体对档案管理工作作出的行为,要把完善当作档案价值实现的目标,是对档案文化建设行为的衡量。而“求美”则是档案带给使用者心灵上的美感。总之,档案管理要创造一种活力绽放,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系,这也是地矿文化体系的表现,包括规划远景、有效沟通以及责任机制的完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
二、实现档案价值,提升地矿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设问题调查思考
一、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同肩负的建设小康、富民强市和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在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概括为四个“不”,即执政意识不强,执政本领不大,执政效能不佳,执政的组织基础不稳。
(一)执政意识不强。有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尚未真正解决“为谁执政、靠谁执政”的问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念淡薄,缺乏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有的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不了解、不关心、不倾听群众疾苦,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态度冷漠,甚至因部分群众参与上访、反映诉求,视之为党和政府对立面;有的党员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作风漂浮,热衷于作表面文章,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二)执政本领不大。相当一批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有的不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反映现代文明成果的新知识,缺乏战略思维能力,不能正确判断形势,从而对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整体设计胸中无数,或不能对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发展战略适时调整和完善;有的机遇意识不强,习惯于四平八稳做“太平官”,抓项目怕风险,抓改革怕出乱,抓落实乏措施,在等待观望中往往坐失发展良机;有的习惯于运用行政命令而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习惯于用权力“管理”而不善于甚至不愿意以职责来“服务”,依法行政、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较差;有的工作中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善于从大局出发考虑和解决问题,往往“头痛医头,脚痛治脚”,大局意识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不强。
(三)执政效能不佳。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尚未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重经济增长速度、轻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显性政绩、轻隐性政绩,重短期效果,轻长远发展,甚至重“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轻视事关民生的“小城建”、“三农”等问题,造成发展上的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有的轻视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化发展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滞后于经济建设,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缺乏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的地方和部门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力,创新、创造、创业的氛围不浓,总体上还缺乏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念和措施。
(四)执政的组织基础不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从调查来看,我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
党建设问题思考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使党的建设的主题更加鲜明、目标更加突出、方向更加明确、要求更加严格,反映了时展和社会进步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新认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性。
同志指出:“要认真总结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鲜经验,深入研究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规律,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按照这一要求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当代背景,根据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生动实践,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地位、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主要原则、检验标准等问题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这里,我就这些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地位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取得执政地位并长期执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了党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走在时代前列,同样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先进性。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的一个重要结合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落实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都要体现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根本的是要按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加强党的各方面建设,确保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始终保持先进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以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前提,把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成效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总之,先进性是我们党的安身立命之本、发展壮大之源、执政兴国之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会计文化建设问题认知
一、会计文化研究的由来及意义
会计究竟源起于何时,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一些史学家认为会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远古时期简单的绳结和石刻计算已经标志着会计文化的产生。随着会计的产生,也就有了会计文化。会计文化的研究应始于会计理论研究,即对会计实践方法、理论的研究总结。如果以1494年卢卡•帕乔利出版《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作为现代会计的起点,它的历史也已经超过500年;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是会计理论研究的第一个高峰,大量规范研究的著作问世;20世纪70年代起,实证研究推动了会计理论研究迈向第二个高峰,会计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有力地促进了会计文化的发展。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年会上提出了“会计文化”问题,标志着会计文化系统性研究开始,1989年国际会计师协会和1990年亚太地区会计学术交流会上都将其列为专题研究,到1990年,我国会计界也开始了对会计文化的研究。虽然会计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但是,从理论和实务对它的研究却是一个短暂的历史。会计存在于社会一切组织当中。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在不断找寻信任的方式,包括通过通婚、交换人质、财产抵押等方式来强化信任。人们之所以制定法律、建立各种规章制度,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与信任有关;会计信息是一切社会组织取信于社会的基本要素,因此,会计最基本的价值就是社会成本最低、适应范围最广的社会信用工具。缺乏信用不仅造成经济关系的扭曲,社会交易成本增加,而且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经济健康运行,因此,社会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只有不断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建立优化诚信会计秩序,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序发展。
二、会计文化的概念及内涵
我国开展会计文化研究时间不长,大多将会计文化归纳为三个组成部分,即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要全面把握会计文化的内涵,首先要从会计发展历史和会计现象分析入手,找到会计文化的边界,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受到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手段从结绳、刻木到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会计物质基础不断提高;会计职业化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会计教育的不断革新;会计理论从传统会计理论研究到引进相关社会科学成果形成若干会计理论分支组成的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社会管理从无序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从单一的会计方法科学化到职业道德并重;会计工作内容从会计核算发展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直至参与经济活动各方面的管理,会计信息运用从账房先生到社会组织面向社会公开信息,会计行为从个体化到社会化;会计环境的差异形成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会计思想及会计模式。会计发展的过程,也是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影响会计发展的因素,也是会计文化建设研究的内容。因此,会计文化是一个宏观的新思维,它渗透在人类的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之中,是影响会计发展的相关物质条件、社会组织结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技术、人文科学作用于会计而产生的文化要素的总和。会计文化的基本组成要素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理论文化、会计规范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教育文化、会计环境文化、会计精神文化。会计文化这七个基础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为会计组织的和谐、健康的发展发挥各种功能和作用。会计物质文化人类会计实践中所创造的与会计相关的物质财富,包括会计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及其与之相配套的设施、工具等物质资料,是会计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促进会计手段和会计方法先进化和科学化,极大地推动了会计文化的发展。会计物质文化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是会计文化发达程度的外在体现,也是会计文化中有形的物质财富。会计理论文化是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总和。会计本质观不同,会计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会计学所包含的内容也必然不同。会计理论研究从账房先生到“工具论”、系统论、经济管理观,会计研究百花齐放,从基本会计理论研究,到结合相关科学拓展会计理论研究外延,如会计哲学、会计行为学、会计心理学等,丰富了会计理论体系。会计理论文化的拓展不仅来源于会计实践,也来源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成果的借鉴和运用,对会计文化发展起着引导和促进作用。会计规范文化是为了规范会计活动和会计行为而形成的会计组织制度文化,是基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并受制于社会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文化,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对会计活动过程、会计社会关系、会计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组织与制度上的规范与约束的、相互联系的、共同发挥作用的各种会计规范组成的完整体系。主要包括会计法律规范、会计理性规范、会计道德规范和国际会计惯例和社会组织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以及会计工作规范。会计规范文化具有内容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形式上的权威性和公认性,时间范围内的稳定性和统一性,发展方向上的前瞻性和先进性等特征,对会计实践最具约束了会计文化,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行为文化是一切会计行为(包括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行为、政府的会计管制行为、会计信息的披露行为)行为动机、行为现象、行为规则的总和。会计行为既是具体个体的特定行为,同时又具有社会性和重大的利益相关性。出于不同的动机和环境,具体个体的特定行为存在着差异性,个体的会计行为、在总体中个体会计行为的相互影响、社会制度和会计行为的总体结构都是互相包含的,而会计行为的重大利益相关性,导致了政府对个体会计行为的管制,会计行为文化的重点是具体个体的会计行为与会计行为社会性和重大的利益相关性的统一,引导会计行为客观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因此,会计行为文化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一切会计文化成果最终都需要通过会计行为文化得到体现才具有现实意义。会计精神文化即会计意识形态文化,是人们对会计环境、会计自然过程、会计社会关系等整个会计世界形成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法制观念、心理素质等,具体表现方式(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包括会计价值观、会计道德观、会计心理等。一切会计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会计精神文化的支配下开展的,会计精神文化直接影响会计行为,是会计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精神文化会计受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的影响,所以,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是会计工作者的使命,全社会都应给予关注与重视。会计教育文化是会计教育目的、内容、方法、模式等文化要素的总和。文化教育文化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影响社会对会计的认识和理解及会计的社会地位;决定会计工作者的素质,影响会计社会作用的发挥;影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及会计的基本思想;影响会计工作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决定高新技术及先进设备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及运用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会计教育是会计发展的根本,会计教育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会计物质文化、会计理论文化、会计环境文化、会计行为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的发展,决定会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会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会计教育文化,是会计文化建设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基础工程。会计环境文化是对会计目标、内容、方法、规范、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会计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文化教育环境等,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受到社会形态、经济状况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哲学、和人类价值观对会计的影响又是综合的,不同的会计环境,产生不同的会计价值观、会计管理理念、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管理模式,形成不同的会计环境文化,是导致不同会计模式和不同国家和地区会计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治体制、基本经济制度、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管理模式、社会意识形态决定了我国会计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三、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价值观体系作为会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以促进会计行为客观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借鉴国际会计文化建设经验,加强会计物质文化、会计理论文化、会计规范文化、会计行为文化、会计教育文化、会计环境文化、会计精神文化建设,先进会计物质,发展会计理论,健全会计规范,优化会计行为,改革会计教育,改善会计环境,弘扬会计精神,培育中国特色会计文化,并不断评估和提高各要素对整体会计文化质量的影响,构建与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体系。四、会计文化建设路线
脱贫攻坚档卡建设问题
档卡工作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既记录着贫困户从识别到稳定脱贫的真实历程,也折射出奋斗在扶贫第一线广大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今年5月至7月中旬,为配合全市脱贫攻坚档卡建设工作,河南省新乡市档案局抽调3名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档卡填写、建立、分类、归档、验收工作。在2个多月的时间里,抽调人员与市脱贫攻坚督查组一道,先后深入辉县市、卫辉市、新乡县、卫滨区等10个县市区以及经开区、西工区、平原示范区,足迹遍布全市113个乡镇及涉农办事处,近千个行政村。
一、基本情况
河南省新乡市脱贫攻坚档卡建设依据《新乡市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关于印发〈新乡市规范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主要包括市、县、乡、村四级档案。其中,村级档案包括两部分:一户一档、一村一档。一户一档又分村级户档、家庭户档。村级户档存放在村档案室,家庭户档存放在贫困户家中。为便于群众及时联系帮扶人员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在村级户档和家庭户档中同时放置了3张明白卡:脱贫责任组组长、驻村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明白卡,卡上有3者的照片、姓名、职务、联系电话。一村一档主要包括村情概况、规划计划、工作记录、公示公告、审核批复、表格信息、帮扶项目等七大类22小项。乡级档案包括上级文件、规划计划、乡级工作措施、脱贫攻坚大事记等五大类22小项。县级档案按照全省要求,分综合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施策类、精准脱贫类分类整理。新乡市封丘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原阳县是省级贫困县,两县贫困人口发生率高,档卡建设工作起步早,形成材料多;辉县市、卫辉市等县市档卡工作按照全市要求持续开展;卫滨区、牧野区、凤泉区2017年起开展贫困人口识别及档卡建设工作。全市脱贫攻坚档卡工作最早在封丘县抓的试点,在原阳县召开了现场会,中间又推广了延津县集中整改档卡的工作经验,宣传了辉县市档卡工作的亮点。
二、组织协调及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组织,建立机制。新乡市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负责工作的决策部署;成立了督查组、档卡组,负责工作的督查、指导、验收;建立了工作协调及推进机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召开推进会、督查汇报会、工作布置会、评比表彰会,科学高效地安排、布置、督查、验收档卡工作。(二)紧盯节点,明确任务。5月10日前,完成传达动员、宣传培训、档卡印制等工作,成立脱贫攻坚责任组;5月20日前,进村入户,摸清底数,完成精准识别入户普查表的填写,对新识别纳入贫困户的农户走完民主程序,公示公告;5月25日前,完成村户档卡的填写、审核等工作;5月30日前,市、县完成对村、户档卡的审核验收。(三)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按照责任一级一级到人的要求,层层传导压力,压实帮扶责任人、驻村第一书记、责任组组长责任,同时明确金融、教育、民政等单位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序开展工作。(四)督查指导,推动工作。市脱贫攻坚督查组、档卡组按照划定的区域,采取明察暗访、督查指导、检查验收等形式开展高密度、多层次的督查,及时发现并反馈存在的问题,为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提供最前沿、最真实的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安排部署提供依据。(五)验收评比,严明奖惩。根据督查、验收结果,及时反馈各县市区存在问题及检查结果等次,严明奖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全市档卡工作不断完善、规范。
三、档卡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党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精神,把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认真学习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对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决铲除腐败现象,加强党的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政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志关于反腐治贪的思想奠定了党在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腐倡廉的理论基础
同志的反腐治贪思想,是对中外历史上政权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革命战争时期开展反腐治贪斗争、加强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在执政和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下开展反腐败斗争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革命战争时期,同志已经形成了在党内、革命军队内、根据地政权内惩治腐败的系统思想。他把反对腐败、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党的建设、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和革命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放在反腐治贪的首位,坚持对党员和干部进行深入不懈的思想教育,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采取了一系列与艰苦的战争环境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从严治党治军的措施。
在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同志提出了民主治腐的思路,为执政后抓好执政党的廉政建设作了充分的准备。抗战胜利的前夜,他向全党推荐了郭沫若写的总结明末农民起义失败教训的史论《甲申三百年祭》,告诫全党汲取历史教训,警惕骄傲和腐败。1947年1月,同志在与民主人士黄炎培的谈话中提出了民主治腐的正确思想。他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权,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又进一步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在党取得政权、面临执政考验的条件下,同志围绕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而进行的理论探索,奠定了党在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腐倡廉的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反腐治贪措施,形成了非常重要的反腐治贪思路:开展整风和专项反腐治贪斗争,反对官僚主义和特殊化;民主治腐,依靠群众进行反腐败斗争;联系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立干部定期参加劳动制度;实行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建立监督制度;惩治腐败敢于碰硬,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严厉查处大案要案;倡导干部自律、以身作则,严格党内生活,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这些反腐治贪的措施和思路,有不少至今仍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