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科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20:06: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建设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建设科

财政建设科工作计划

2012年市财政经济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密围绕局党组的中心工作,继续解放思想,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打造科学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示范区;大力加强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严格管理价格调节基金,有效防止物价涨幅反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财政经建工作科学发展。具体工作要点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努力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水平,增强预算执行监督

进一步加强与对口预算单位的联系沟通,深入了解单位业务工作特点和要求,指导单位以“实际需要、效益优先、计划严谨”为原则编制部门预算,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水平。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监督和分析,督促单位及时开展各项重要专项工作,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单位解决,努力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全年预算支出进度达到90%以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高度重视五象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配合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保障建设资金

(一)积极配合制定五象新区的开发建设配套政策。切实加强政策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五象新区开发建设相关的配套政策,着力解决新区开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保障资金及时落实到位。规范保税物流中心发展专项资金等五象新区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强财政监督,保障专项资金合理使用和专款专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时审核和拨付相关资金,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查看全文

城建科排水管网建设通知

各县(区)建设局:

为认真贯彻我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确保各县(区)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全省县(市)排水管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快全省县(市)排水管网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市委办公室《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就我市各县(区)加快推进排水管网建设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前一阶段各地工作进展情况

我市各县(区)的污水处理厂自2011年8月1日开始分两批建设以来,十一个县(区)的污水处理厂已全面完工,并已投入了试运行。但各县(区)的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还相对滞后,污水收集率未达到省政府要求的50%以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未达到60%以上,污水进水浓度及污水集中处理率也未达有关要求;还有部分县尚未完成排水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当前重点需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根据我市各县(区)污水处理配套建设的实际情况,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查看全文

建设科作风建设年心得体会

“作风建设年”活动,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建设年这个载体,在机关干部中进一步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组织作风建设,按照总书记所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的要求,树立良好的学风、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以作风建设取得的成效推进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落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作风建设首先是一种作风教育,也不是短期教育,是长期、经常性的不断学习,良好作风就是良好的教育,如先进性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其次,作风建设是一种制度建设,包括制度的完善和执行落实,制度的完善是一方面,制度制定出后的执行落实更是一个方面。就目前讲,我们缺的不是制度,而是最缺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多得很,但是都照着遵守落实了吗?就人的本性来说,有性本善与性本恶之说,这跟环境有很大关联。人性的善恶基本是中性的,一生下来是不知道善与恶的,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个人的作风与整个社会的作风(风气)息息相关。目前是全社会的风气不是很好,包括党风、政风、学风等,以致生活在这种风气里的人难免不受感染。同时整个社会风气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的作风体现出来的,社会风气与个人作风之间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从一个机关来看,机关作风(风气)由构成该机关的所有干部的作风体现出来,当然每个人的作风肯定不同,但机关风气体现大多数干部的作风,大多机关干部好的作风能形成机关好的作风主流。只要机关干部的作风得以提高,就有助于机关风气直至党风、政风的改善;只要机关干部作风能改进一些,机关工作效能就能提高一些;只要机关干部在八种风气中做到几种,机关整体形象就会大为改观。同时这八个方面又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具体到个人,就是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北仑区域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在做好本职的工作中体现良好作风,让良好作风协助工作更好的完成。首先是要加强学习,端正学风,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其次是加强责任,强化服务,围绕本职,服务大局,做好建设工程行业管理这一本职工作。只有结合本职工作开展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活动才得以真正落到实处。

查看全文

信息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医院信息科的管理内容较多,建立信息科,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医院内部信息的存储和调用,促进医院决策和组织协调。现代科技发展中,医院信息科工作模式发生转变,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出信息科的作用,提升医院运行管理水平。

一、医院信息科主要工作内容

现代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信息科技技术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医院在运行管理中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实现内部医疗和科研、制度信息的通讯、管理,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保证医院决策工作的组织协调。新时期下,医院信息科在内部信息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医院信息科在日常事务中需要由分管院长组织和带领,对医院医疗研究、业务处理和科研情报信息统一搜集、整理,最后在分类处理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存储、传输和加工,方便后期的文件检索。医院信息科管理的信息种类多、信息量大,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信息科管理人员要做好医院计算机的软件开发和应用维护工作,病人在就诊过程中使用医保卡等,医院在办理业务时需要利用专门的处理系统建立病人的个人档案,实现个人账户的配套式管理,其中包括病人的身份、病情、治疗和医保报销等情况。医院从事医疗研究和医疗服务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内管理和对外宣传,例如医院参与科研活动或某项医学研究取得重要成果,这些均会通过医疗期刊发表出来。信息科同时需要进行图书整理、订购和期刊管理等工作,对于一些重要的医学情报包括声像和文献等要在医院不同部分提供信息反馈。医学图书管理中,信息科需要按照图书类型做好编号,并利用计算机系统建立起完善的期刊数据库和电子图书库,便于医院全体人员的资料查阅和调用。

二、信息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1.信息支持和服务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技术应用广泛,医院不同的部门对计算机的应用频繁,不同科室对信息科有严重的依赖现象,因而信息科在软件维护、开发过程中要集中考虑医院不同领域和不同科室对系统应用的实际需求性。医院信息科是保证医院计算机系统运行稳定的关键,尤其是医院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时,患者的私人信息包括病情、病发原因和治疗、用药情况均属于保密信息,因而信息科在开发和升级病患信息输入系统时要做好技术维护。医院各部门工作中均会使用计算系统,使用较多的是关于病患资料的输入,信息科作为系统的主要研发和维护方,对医院医疗、医院信息具有支持和服务作用,在为院方提供快捷的网络服务的同时,保证了各科室工作效率。2.参谋决策作用。医院信息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参谋决策作用,信息科的专业技术和设备需要进行不断的升级,保证信息维护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新形势下,医院诊疗和科研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院数据库信息量增大,软件设备在处理过程中任务重、难度大,难以保证医院信息决策和使用者能够获取最有效的信息。而医院信息科的存在属于部门信息调度的中间者,医院数据库信息量暴增,不同部门和不同科室由于工作性质不同,需要使用的信息资料也不同,信息科可以在部门沟通中了解信息的使用特点和使用需求。医院信息科与医院其他部门之间联系密切,在交流合作中能够促进软件升级,保证信息归类的准确性和标准性,为部门管理层提供更加可靠、实用的决策参考信息。3.信息安全建设作用。医院信息科需要在分管院长或院长的带领下,规划安排全医院的信息建设工作,在医院信息系统开发中需要依据医院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建立持续性的、标准化理论体系。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要结合科技手段和法律规范,明确医院信息管理的要求和目标。在软件系统研发中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分批、分期、按步骤完成。医院信息科研发的系统关系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管理效率,技术人员通常在技术培训和业务了解中获取医院不同部门和科室的工作要点,以此作为系统维护和软件升级的据点,保证医务信息在搜集、整理和汇总、传输中根据法律保证性和安全性,促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更加合理、可靠。

三、发挥信息科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作用的方法

查看全文

学风建设及学科竞赛耦合机制研究

耦合是物理学名词,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运动方式或系统间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影响或联合的复杂现象,用来表述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动态关系”。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多系统共同作用的共同体,单讲学科竞赛与学风建设,二者关联度低,但将其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关联因素会增加很多。因此,分析、探究学科竞赛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机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机制”、响应“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一、学风建设现状

(一)学生学习风气一般学生学习风气一般,学习氛围不浓。在调查中,通过与学生和教师的沟通以及对湘潭市几所高校的实地调查发现:1.学生课堂抬头率低,大都低头玩手机,注意力未放在课堂上。2.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少,课后同老师交流的学生更是少见。3.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率低,大多数为任务型学习,靠外部因素激励学习,“临时抱佛脚”型学生多。另外,61.3%的调查对象认为,我校学风的主要问题是学习氛围不浓厚,而学习氛围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因此,加强新型学风建设刻不容缓。(二)第二课堂同第一课堂的契合度不高。第二课堂大体由科研、发明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学术报告、社会实践等组成,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效拓展和补充,已经成为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将第二课堂制度纳入高校教育体系既能完善高校的实践教育,又能体现高校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根本使命[1]。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效融合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要求。但是,目前学校尚未根据“双课堂”的特点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不利于最大化地利用教学资源,也不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学风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不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良好的学风需要长时间的氛围营造,学校应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根据本校实际与学生发展规律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目前学校开展学风建设的措施偏向“物理性”建设,即抓出勤率、手机“对号入袋”、加强查课等强制性规范措施,并不能使学生与学风建设产生“化学反应”,这里的“化学反应”即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二、基于湖南工程学院学生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本次课题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湖南工程学院学生关于学科竞赛与学风建设的相关数据,共收回有效问卷174份,并运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一)学风状况与学生性别学风状况与学生性别、专业类型、年级的相关性。分析本次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男生所填调查问卷为46份,占总人数的26.43%;女生所填调查问卷为128份,占总人数的73.57%。性别对学风状况的Pearson系数为-0.86,显著性为0.261,即性别与学风状况的相关性不大。专业类型对学风状况的Pearson系数为0.079,显著性为0.299,即专业类型与学风状况的相关性也不大。学风的好坏程度与性别或专业类型无关,高校应该将学风建设的重点转到其他地方。本次调查中,年级对学风状况的Pearson系数为0.305,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说明年级对学风状况的影响大。低年级与高年级的学习动机与学风特点不同,低年级学生首次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的同时,由于脱离原有高中“鞭策式”的学习,因而会对学习产生茫然的心理。高年级学生大都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或考研或考级或选择考各类资格证为继续深造或丰富求职履历而做准备。高校要建设优良学风需要着重考虑高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及其学习的心理,不能用同一种管理办法抓学风建设。对低年级学生,要着重考虑其在入校阶段的学风建设,建设良好和长效的学风机制,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年级学生因考研、考级等需要,学习自主性较强,因此对高年级学生要采取增强学习有效性的做法。(二)学风状况与学风问题学风状况与学风问题、学风规章制度完善与否的相关性分析为。0.154,在0.0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显著性为0.043,这就说明学风问题对学风状况的影响大。调查显示,我校的学风问题主要有:逃课、旷课现象较为严重;迟到、早退人数较多;抬头率低,认真听课的学生少,课后与老师交流少,甚至不知道任课老师的名字等。学风问题的多少以及严重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氛围的优良与否,课堂学习氛围又能间接地反映出学风问题的多少与严重程度。因此,高校建设优良学风要完善管理制度,着重解决逃课、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严重的问题,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本次调查中,学风规章制度完善与否对学风状况的Pearson系数为0.471,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表示学风规章制度完善与否对学风状况有较大影响。在学风建设中,高校要立足于整体,顶层设计,建章立制[2]。学风规章制度的制定主要体现在学风建设实施方案上,一个学校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学风建设的科学性都能从该校的学风建设实施方案上体现出来。要用科学完善的学风规章制度来规范高校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方式,营造优良的学风,为人才的健康成长创造环境条件。(三)学风状况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本次调查中,学习动机对学风状况的Pearson系数。为0.200,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显著性为0.008,这表示学习动机对学风状况的影响非常大。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决定着其学习效果,高等学校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从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入手,不断优化学习动机系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3]。高校如果将学习动机利用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就会对学风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三、学科竞赛与学风建设耦合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学科高校建设论文

一、RCCSE世界大学评价结果概述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世界大学评价的机构已有几家,并产生了许多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大学排名,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世界最佳大学(World’sBestUniversities,WBU)”[1],上海交通大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ARWU)”[2],《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的“世界大学排名(WorldUniversityRankings,WUR)”[3],德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心的“CHE大学排名”(CHEUniversityRanking,CHEUR)[4]和西班牙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心(CentrodeCienciasHu-manasySociales,CCHS-CSIC)网络计量实验室(CybermetricsLab)的“世界大学网络计量排名(WebometricsRankingsofWorldUniversities,WRWU)”[5]等。2005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在各项世界大学排名的基础上,按照中心的既有理念,设计了世界大学排名指标、权重、对象和方法,分析研究了进入ESI排行的世界大学的综合竞争力,首次了“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之后,RCCSE每两年对世界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现状进行综合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总结,此项排名不断成熟和完善,至2011年已连续4次排名结果[6-9]。另外,考虑到世界大学与学科评价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影响力和必要性及其在教育管理者和高水平受教育者中的需求性,RCCSE自2012年起将每年评价一次并出版相应的评价研究报告。同时为了迎合网络时代的新兴需求还创新性地引入了“网络影响力”这一指标,以进一步考察各学校的声望情况、科研成果的开放获取程度,并作为Web环境下科研影响力评价的补充,以达到从科研产出到现实影响再到网络影响的综合实力评价[10]。

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此次评价在往年31个排行榜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网络影响力排名。具体的排行榜分别为:国家(地区)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世界大学与科研机构分22个学科的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即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与商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球科学、免疫学、材料科学、数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综合交叉学科、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药理学和毒物学、物理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分8个基本指标排行榜(即收录论文数、论文被引次数、高被引论文数、进入排行学科数、发明专利数、热门论文数、高被引论文占有率、网络影响力)。RCCSE世界大学评价报告还给出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界定,从而可以帮助读者充分认识学校及其学科发展的准确定位。评价结果中,前600名(即位居全世界前5‰的大学)定义为世界高水平大学,同时结合国内外一些大学对自己的定位与规划,又将世界高水平大学分为三个档次:前100名为世界顶尖大学;101~300名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301~600名定义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学,其中世界顶尖大学和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学称为“世界一流大学”。至于世界一流学科的界定,主要根据所评22个学科的不同评价单位在相应学科中的排名情况而进行划分,其标准为某学科排名前10%内的科研单位为该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学科也划分为三个档次:某学科前1%(含1%)的科研单位的学科为世界顶尖学科;1%~5%(含5%)为世界高水平著名学科;5%~10%(含10%)为世界高水平知名学科。

二、中国高校总体世界一流水平建设分析

(一)进入ESI排名高校数量变化情况

每年RCCSE世界大学评价报告均是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中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在前1%的大学和分22个学科中大学和科研机构近11年来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列在前1%的学科为总体的评价对象。但是由于ESI统计数据的变动,该评价的对象也随之有所变化,具体如表1所示。由于最初开展的两次世界大学评价还处在探索阶段,加上前期人力、物力的限制,对于评价对象中的同机构不同名称标注的情况,未能详尽的合并、更正,因此出现机构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而在后来的三次评价中,都尽力解决这一问题。不过,评价对象数量逐渐增长的事实不可以否定,同时中国两岸三地进入ESI科研竞争力排行的高校数量也日益攀升,这一点很值得欣喜。

查看全文

学科群建设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学科群是我国高等院校想要有效进行高等教育的必然路径,也是现在我国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的研究方向。文章分析传统学科管理模式的缺陷会给学科群建设和管理起到什么样不良影响,在“双一流”的大背景下,创新学科群管理的重要性,能够科学合理的改善与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提出如何在“双一流”背景下建设学科群以及管理措施,希望能为广大高校建设学科群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策略与制度;“双一流”建设;学科群

党的报告中就清晰的指出了我国高等院校的战略发展方向,那就是“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让我国教育与世界一流水平接轨”。现在,“双一流”的建设理念,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前进方向。想要实现“双一流”的目标,就需要能够在保留我国传统教学中优势的基础上,让各个学科能够交叉融合,探究和创新学科增长点,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双一流”进程。

1建设学科群的重要性

1.1通过建设学科群,培养高素质人才。目前,素质教育是现在我国教育的趋势,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高校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想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改革与深化高等教育。现在,许多高校在建设学科时,通常只重视培养单一学科,没有意识到建设学科群的重要性。致使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造成学生毕业就失业,学生综合素质也很差。因此,高校就要重视建设学科群,将各个学科交叉与融合,从而使各种学科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建设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学科群,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不仅要能够促进学生专业能力,还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有着充分了解,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在实习时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1]。1.2建设学科群能够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的优势与特色,就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高校能够发展壮大的基础。高校对学科建设能力,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校想要发挥为社会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传承文化以及科学研究的作用,就需要重视完善学科。现在,教育已经受到了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导致现在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高校想要吸引学生,就需要能够有效地优化学科结构,重视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培养相关的人才。从而能够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

2创新学科群建设的管理制度

查看全文

计算机学科群建设模式

摘要:学科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顺应了时代科学的发展需求。本文旨在对建设农业特色学科群进行详细说明,阐述学科群的研究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学科群;农业特色;信息技术

现阶段,我国农业院校计算机类学科正处在初级向中级转变的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农业类院校计算机学科方面的建设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当今社会对于计算机领域成果的需求日益增加,计算机应用更加商业化、市场化,这对农业院校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希望,人才培养也逐步向高要求、严标准、不断培养全面型计算机高端人才的方向迈进。在计算机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要想使农业类院校计算机学科得以更好的发展,学科群的建设就成为了传统教育改革的新方向,计算机学科群的提出,为计算机学科及其相关学科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学科群可以将各大边缘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团结协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利互惠的双赢甚至多赢的目标。

1国内农业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现状

1.1师资力量较匮乏,实验条件较差。作为农业类院校,计算机类学科的主要师资来源于三个方面,即物理方向、数学方向和电子类方向,这三方面的师资在农业院校中相比于其他农业类专业本就相对匮乏,研究方向同计算机专业比较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人才引进成了发展的先行条件。实验设备及条件方面,农业类院校在计算机实验的投入,相比于其他综合性大学和理科性高等院校来说,实验设备相对老化,更新换代速度较慢,这都是导致实验条件差的原因。1.2教学模式单一,经验不足。在历史发展中,由于农业类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科成立时间较短,相对缺乏这方面的教学经验,难免会出现教学模式单一、硕士点较少的问题,束缚了学科的发展。办学模式也在摸索中前进,在课程安排、考核制度、评分标准等方面也都表现出经验不足的劣势,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学生就业创业面临的问题就愈发严重。1.3招生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近年来,报考农业类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遍较少,由于办学特色性不强,学生的报考热情不高。近几年来,这种现象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同比于其他综合类院校相差甚远。计算机行业的各大名企,在进行招聘的时候仍以计算机主打专业的学校为主,这也是农业类院校招生困难的原因之一。长时间的恶性循环,使得部分农业类高校计算机类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浓郁,学生形成了懒惰逃避、应付考试的心理,使得新模式的教学计划开展实施困难,达不到预计的效果。

2计算机学科群的发展

查看全文

规划科作风建设年计划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指示,按照局党组提出的“五讲”要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我科实际,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在四个方面抓出成效,树立新形象,创造新成绩,努力推进我科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抓制度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整体形象

机关各项规章制度是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我科人员的服务质量,在“作风建设年”,要求全科人员抓好“一个观念”的转变——民为先的观念,树立“一种意识”——为民服务的意识,开展“三个一”活动——接待来我科办事的群众,做到“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杯热茶”,叫响“一个口号”——我是共产党员。为来我科办事群众提供一个优质、高效的服务氛围。另一方面,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有序,营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抓制度建设,执行是关键,为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注意多渠道收集对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召开全科人员会议,进行讲评。

二、抓效能建设,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效率

抓好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重点要在提高我科工作人员能力上下功夫,一是加强我科人员的业务培训,我科在元旦以后,订购下发了*等业务学习材料,并通过选派人员参加业务培训、自学和互帮互学等方法,提高我科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优化我科工作结构,在新年过后,根据我科人员特点,对他们分管的主要工作职能进行重新整合,充分发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能。三是注重培养全能型工作人员,使他们在各个工作环节都能处理业务,从而减少不同环节工作不均衡的现象。四是加强科、室、所之间的协调配合,我科计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批准后,到各国土所安装、交流CAD等学习软件,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抓队伍建设,树立大局观念,提高团队意识

查看全文

情感驱动学科团队建设思考

摘要:优秀的学科团队是助力教师生长的最基础的外部条件。学科团队建设的策略是营造情感支持氛围,优化个体成长环境;准确定位组长角色,提升团队专业高度;满足个体心理诉求,促进专业创新发展;采用多元手段,培养教师专业情意,具有如此,才能建设有利于教师成长的高品质学科团队。

关键词:情感驱动;学科团队;教师培养;情感氛围;组长角色;心理需求;多元手段

学科团队建设是学校加强教学研讨的有效举措。而一个优秀的学科团队,一个适宜教师成长的绿色生态环境绝非是依赖“奖”或“管”的方式来营造和维护的,更大程度上,它是从人的内心需求出发,顺应情理、依托事理、讲求道理而成的。

一、营造情感氛围,优化个体成长环境

学科团队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外部条件。当然,学科团队还有更为广阔的内涵,它应该是一个“有声有情”之地,能够释放出无形的内在力量,激发组员的奉献意愿,促成共同目标的实现〔1〕。所谓“有声”,是指团队成员在团队中可以自由地、自如地表达心声,畅谈人生感悟,阐释教育理念,共享教学得失。“有声”的学科团队建设包括“有声”常态化、“有声”现代化和“有声”动态化三个方面,具体而言:第一,加强制度保障,使“有声”常态化。要制定相关的教研制度,为大家提供“发声”机会,要求团队成员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围绕研讨主题进行面对面交流,发表见解。通过教研制度约束,让“发声”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常态,促使教师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第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教师教学微信群,加强联络沟通,使“有声”现代化。人机对话的交流手段是对传统交流方式的补充,使团队成员可以更快捷地分享同伴的教育教学思想,有效避免个体游离于团队之外的现象,同时,也给予一些无信心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教师以自由表达的空间。第三,开展系列活动,使“有声”动态化。针对教研时教师“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有话不敢说”的情况,开展“人人说”“学说话”等活动,帮助教师在主题教研时“有话要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任务定点(任务分配,如观课重点分配)→评课角度指导→分组讨论→抽签发言→助手补充→群体评价等,最终形成“互动、互助”的动态交流模式。所谓“有情”,是指学科团队也是一个闪耀人性光芒的温情之地,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队是彼此温暖的情感共同体。学科团队的“有情”要渗透在组员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情”的学科团队建设要给予组员真诚帮助、情感支持;在团队成员陷入困境时,要真心安抚、及时慰问;大型赛事做课时,要给予专业指导、认真点评。但是,理想的、具有促使教师专业情操发展和丰满人性形成双重功能的学科团队环境并非天成,也不会在短期内打造成功,它是通过“有情”“有声”的团队建设途径逐渐实现的。而所设想的学科环境形成后,则会满足团队成员的成长之需,使其找到教学灵魂的归宿地,获得内心应有的幸福感、荣耀感、归宿感。这样,学科团队工作才会高品质地开展,教师个人教学素养才会得以浸润和提升。

二、定位组长角色,提升团队专业高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