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经验交流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19:27: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建设经验交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经济强镇建设经验交流
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十届三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全民创业”活动,迅速掀起“洼地崛起、全民创业”的热潮,全镇呈现出“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老板创大业、回乡创新业”的良好局面。2011年1—10月份,全镇完成工商税收453万元,增量117.2万元;建筑模板群体已累计完成投资3600万元,新上5家企业,10条生产线,9家企业扩建,新增16条生产线。
一、全民创业现状
启动全民创业活动以来,镇突出“党员争先,干部带头,全民动员”的创业主题,在全镇迅速拉开了全民创业活动序幕。农村党员争先创业。当前,全镇15个行政村中,支部书记创业的35人,占总数的58.3%,村“两委”成员创业的57人,占总数的62%。全镇直接参与创业的农村党员476人,占党员总数的71.8%。镇机关干部带头创业。截至目前,全镇参与创业的机关干部28人,占在职人数的27.5%。全民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全民创业工程中,创建建筑模板企业59家,新上木材扒皮加工户600余家,从事肉鸭、肉鸡规模养殖的20家,全镇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已达1100户,从业人员8600人,实现年营业收入10.6亿元。
二、全民创业采取的措施
在全民创业活动中,镇党委、政府从营造氛围、选准产业、政策激励入手,充分发挥服务、引领、指导作用,扎实推进全民创业进程。
(一)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关键是“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一是解放思想,解决想创业的问题。制约全民创业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障碍。镇党委政府在召开总支书记、支部书记、企业代表等各层次座谈会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广大职工、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组织相关人员对全镇的建筑模板、机械加工、物流流通等企业进行现场调研,积极引导全镇上下转变观念,破除“怕”字,冲破“守”字,克服“满”字,使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创大业、干大事”的雄心壮志,引导民营企业放开眼界、开阔胸襟、拓宽思路,在创业理念上敢为人先,在发展规模上求大做强,在经营效益上永创一流。二是典型带动,解决敢创业的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镇党委、政府积极倡树“全民创业、强镇富民”的社会导向,对涌现出的创业典型、创业模范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宣传,在全镇培养了一批创业典型,营造了“尊重财富、敢于冒富”的浓厚氛围,让创业致富深入人心,带动了更多人创业。目前,已培养树立了科级干部、机关干部、总支书记、返乡创业等四个层面18名创业典型。同时,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民创业经验交流会,推广总结典型的创业经验,积极引导群众创业。三是外出参观,解决会创业的问题。镇党委、政府集中组织有关干部、企业家到清平镇、茌平县菜屯镇就发展壮大木材加工产业进行观摩,学习发展建筑模板企业的新鲜经验和成功做法。结合县里开展的“百日挂职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派机关干部到上海、广东、福建等先进省市地区进行学习,使干部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全镇15个总支书记有10个有自己的板厂和项目。2012年我们力争实现全镇党员干部人人有项目,个个当老板。
教育局政治建设经验交流
思想政治建设是机关党建的核心和灵魂。近年来,市教育局大力开展“创学习型机关,塑教育新形象,促教育大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了机关党组织思想政治建设,增强了机关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我局先后获得“工会工作先进单位”、“双联双促先进单位”、“办理建议提案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单位”、“政务环境评价评议满意单位”、“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先进集体”、“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完善组织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创建学习型机关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形成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必须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形成合力推动的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重点抓好三个组织体系建设。
一是抓好领导体系建设。为加强对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的领导,我们成立了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菲同志担任,其他局领导担任副组长。局长及各领导成员带头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并自觉运用理论指导机关创建工作,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作为全局的重点工作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制订中心组学习计划,抓好“人员、时间、内容”三落实,做到“八有”、“四到位”:集中学习有考勤、有记录、有专门笔记、有讨论题目、有辅导材料、有中心发言、有心得体会、有个人年度学习小结;领导力量到位、组织落实到位、学习时间到位、领导表率到位。我局一直注重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既是学习的带头人,也是创建学习型机关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领导干部每月抽出一天集中学习,并要求带头做好“四个一”:每年至少精读一本书,做一次中心发言,写一篇体会文章或调查报告,做一次辅导报告。
二是抓好学习型组织体系建设。在局党委的统一指导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行政各方支持配合,机关党委具体实施,支部、科室和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的组织机制;每年制定市教育局党员干部培训规划、计划,各党(总)支部相应成立了学习指导小组,编写学习辅导材料,做到“四有”:即有学习活动计划,有学习讨论发言记录,有读书自学笔记,有学习成果汇报,由此形成了以学习指导小组为龙头,以学习型科室(单位)、学习型调研小组为躯干,以学习型个人为基础,覆盖全体的格局,从而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学习指导小组通过集中学习、定期研究,确定长期和短期目标,制定阶段计划,选择议题,确定学习方式,促进其他学习型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是抓好培训考核体系建设。注重狠抓学习制度建设,建立了严格的学习考勤制度,机关干部参加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规定学习时间的95%;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科级以上干部每人每年要达到2万字以上,科级以下干部每人每年要达到1万字以上;实行每周五下午固定学习日制度,各支部每个月固定时间组织支部党员学习,建立学习台帐,并长期坚持。健全完善述学、评学、查学、考学制度,把学习计划、学习考勤、学习记录、学习笔记、学习测试、学习交流等情况列入科室或单位月(或季度、半年、全年)考核内容,定期通报各支部学习情况,每年对机关干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在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学习考核达不到优秀等次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年度学习考核为一般等次的,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年度学习考核为较差等次的,给予通报批评。并把学习培训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比、干部任用、职称评审及奖惩的重要依据。20*年,我们依托市电大恢复成立了市教育局机关党校,定期对机关干部进行轮训,连续两年在*五中成功举办了市直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局主要领导亲自在培训班上讲课,局机关和市直学校(单位)180多名干部参加了培训;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教育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每年选派3-5名干部参加高级研修。
老干局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市各级党委、组织和老干部工作部门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围绕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在组织部署、健全制度、强化培训、督查指导、培养宣传典型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面提升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的整体水平,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大力度,高位推进,形成创建活动的强大合力
我市各级党委(党组)和各有关单位领导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高度重视,分别召开动员大会,解读上级文件精神,动员创先争优,并要求创出经验,创出亮点,创出特色。同时,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摆上各级党委(党组)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年终进行考评。市委老干部局制定下发了《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考评细则》,就如何开展创建活动及各阶段的工作精心部署,明确责任,要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所在党委为创建活动的领导主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创建活动的责任主体。建立了组织部门负责协调,老干部工作部门具体指导的责任体系,创先争优活动形成了有计划、有安排、有督查、有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在创建活动中,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经常深入基层督查指导,了解活动进展情况,帮助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由于各级党委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一是支部活动场所有较大改观。按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人均2-4平方米的要求,不少乡镇和单位对原有的活动场所进行了装修改造,对活动场所偏小的换成大的,并添置各种学习资料和活动设施。二是支部活动经费有新的增加。市、县两级组织部每年都从留存党费中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按规定及时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上交的党费50%返还给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按每人每年不少于100元的标准,落实离退休干部党员学习、活动经费;按每人每月50-200元落实支部书记的交通、通讯费,确保了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创优组织,抓好培训,建设创建活动的优秀团队
活动开展以来,各地重点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和队伍建设。一是本着有利于离退休干部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不断优化组织设置。做到凡符合条件的单位全部单独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不够条件的单位离退休干部党员与在职党员合建党支部,确保每个离退休干部党员都编入党的基层组织,参加组织生活。二是按时进行了换届选举。对届中因年龄偏大,身体较差,难以胜任工作的支委成员,及时作了调整。一年来,全市共调整支部书记和副书记89名,调整支委276名。通过换届选举和必要的调整,绝大多数现任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相对年轻,党务工作经验丰富,事业心、责任心强,支部班子成员在老同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三是抓好培训。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县两级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列入了党建培训计划,落实了经费,强化了措施。绝大多数县(市、区)还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培训纳入了当地基层党员培训规划。一年来,全市共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45期,培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离退休干部党员13000余人次。通过配强班子,抓好培训,党支部班子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素质明显提高。在创建活动中,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党性锻炼,在支部的组织引导下,积极协助当地党委、政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为党委、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持。一些懂技术、善管理的老同志积极参与经济建设,在传授科学技术,促进全民创业进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此外,广大老干部党员还在捐资助学、义务修桥修路、调解民事纠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市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三、广泛宣传,培植典型,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城乡公交建设经验交流
交通局严密环绕“存眷民生、便利出行”这一主题,积极接纳四项有用办法,逐渐树立以县城、镇为中间,辐射周边乡镇的公走运营收集系统,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9条,高速快客线1条,投放公交车辆293台,掩盖全县309个行政村,受益生齿34.4万人,日输送搭客6万人次,月让利于民600万元,稳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立。
一是更新革新,优化效劳情况。执行一致车体颜色、运营编码和站牌标示治理,并实时对各条公交线路进行实践检查,科学确价,完成与省会公交“一卡通”。还,积极树立公交车加气瓶电子标签档案,催促一切公交车辆装置主动灭火系统,装备灭火器,不时进步平安系数。到当前,共建成县城至、公交线路和鲁沙尔镇、镇公交环城线路公交站(停)点60个,新开通城乡公交客运线路2条,投放公交车50辆。
二是加大投资,注重村道建立。积极整合各类资金,仔细组织施行乡村公路建立项目12项,总投资2.1亿元。个中,投资4853.13万元整治鲁云公路路面,投资2875.63万元建筑新庄工业园区骨干道,投资244.05万元革新上新庄和李家庄危桥,投资4709.25万元建筑黑上公路,投资2724.81万元补葺塔尔寺路途,投资867.6万元建筑土门关乡秋子沟等村通村砂路,实在协助群众处理了出行难问题。到当前,全县15个乡镇313个行政村已累计硬化村道2778.23公里,乡村路途硬化率到达70.5%,受益生齿39.8万人。
三是监管并用,标准效劳程度。实时成立监视治理机构,跟踪督查车辆准时准点、车容车貌、司乘人员礼貌用语等方面效劳状况,并接纳投诉德律风、GPS跟踪监控、制订规章准则、签署平安和谈等方法,不时提拔公交治理程度和效劳程度。设立活动反省点,增强对公交车辆的监管,改正违规行车40台次,反省调剂室23次。还,组织展开以“文明、调和、安全、幸福”为主题的“安康杯”优质效劳创先争优运动,车内制造、张贴喜欢心卡、温馨提醒牌宣传图片100多张,培训驾驶员5期67人次,进一步树立了公交人员的优越形象。
四是多措整治,确保路畅人和。实时对多西公路、拦李公路、三李公路和黑上、鲁云公路等重点路段随意侵犯公路、边沟及公路用地、堆放物料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清算整治,确保公路正常运转和施工建立顺畅推进。还,接纳蹲点守候和日常放哨的办法,以现场卸载货品、压服教育、经济处分等伎俩,不时加大超限车辆管理力度,并共同湟源路政大队对109国道段展开为期一个月的交通情况综合管理,进一步推进全县交通综合整治任务深化展开。到当前,共查处、改正各类路政违法行为3146起,个中查处超限车辆662辆,还撤除非公路标记牌273块,招待司法征询7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560余份。
农村党建建设经验交流
近几年来,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部署,结合实际,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实力增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目标,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共有个行政村,有农村党总支个,村支部个,村级配套组织齐全,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率%;班子成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共有农村党员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3.6%,初中文化程度的占66.7%。总的来说,经过近几年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一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近年来,先后投资万元,完成农村道路硬化公里,建设修复桥涵座,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投资万元,解决了、等9个村的吃水问题,全面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投资万元,新增有线电视用户余户,户户通有线电视率达%以上;先后投资万元,按照规范化标准兴建了所中学、所小学,全面消除了学校危房;投资万元的老年公寓已投入使用,被评为全省模范供养机构;按照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设计、投资万元的卫生院已投入使用。一系列的投资建设,切实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更直接、更深刻、更全面的发展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是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优化。充分利用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村级班子优化建设,年通过推行“两推一选”,把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干部选拔进了村级班子,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比上次换届时下降了2.3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提高了4.2个百分点,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两批大学生村官先后到村任职,给村级班子注入了活力。党委为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创造舞台,提供跳台,使一批优秀村官脱颖而出,体现了自身价值。
三是村级目标考核机制日趋规范。近几年,党委大胆探索,创造性地健全了科学有效的目标考核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目标考核机制的实施细则》,完善了机关部门和村级的考核激励机制,把日常考核情况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并与工资挂钩。每季度对机关各部门进行考核,每半年对村级进行考核,评出档次,年终进行汇总,评出年度先进集体。对机关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也采取量化考核,按季度评档,对工作出现失误、失职等行为的直接定为三档,并扣发绩效工资。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做到了靠制度用权、靠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同时,深入开展争创“三无”村活动,即无上访案件、无违反计划生育问题、无社会治安问题。对“三无”村,年底给予奖励。
四是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成效显著。始终把治理整顿后进贫困村作为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上下联动,常抓不懈。通过开展“三级联创”,采取分管领导和机关部门包村制度,即由党政领导和机关个部门,分别帮包个行政村,做到包村部门和村任务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增强了部门包村的积极性。经过各部门人员积极参与,协调配合,极大地促进了各村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四乱”治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街道整体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以来,通过帮扶为个后进村配强了村级班子,为群众办了一大批实事好事。
基层平安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建设平安社区打造和谐县城
##县人民政府
(====年=月==日)
打造和谐##首先应着眼于打造平安县城,构建和谐县城首先要保证社区平安。近年来,我县在平安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开展以建设平安小区、平安街道(小街)、平安单位为主要内容的“平安社区”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县城沱江共建设平安小区==个,平安街道(小街)==条,平安单位(企业、学校)==个,达标率为==.=%,各类案件、矛盾纠纷及治安灾害事故逐年下降。仅今年=-=月,县城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及各类矛盾纠纷、治安灾害事故的总量同比分别下降==.=%、==.=%、==.=%、==.=%。====年、====年,我县连续两年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特别是====年,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跃居全省第==位,这与我县“平安社区”建设等基层基础性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是分不开的。具体讲,我们主要狠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狠抓认识提高,营造“平安社区”建设良好氛围
一是大力宣传提高认识。我们充分发挥电视、刊物等媒介的导向作用,县电视台拍摄了县委县政府开展平安社区建设的专题片,在每天黄金时段的“政法之窗”栏目中反复播放;在《##工作》等县内杂志刊物上开辟专+,并通过上街发放各种宣传资料,组织文艺宣传队,出动宣传车等途径,持续广泛宣传创建平安社区的重大意义和我们制定的工作思路,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社区安则县城安,县城安则江华安”和“平安社区建设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迫切需要;是党和政府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的高度上来。从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平安社区建设从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党风政风建设经验交流
2009年的春天,党风政风问题一再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1月,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提出,把党的作风问题作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2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开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就严禁以各种名义公款出国(境)旅游、严格公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使用等事项提出了八项要求;3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同月,“两会”召开,据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调查,民众对“两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反腐败名列榜首。党风廉政问题又一次位居舆论中心。
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困难之时,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层到普通民众,都对党风廉政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当有重要理由:
一是树立信心、克服经济困难之需要。曾几次谈到,面对经济发展困难,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然而,信心从何而来?对执政党的各级领导者来说,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等等,都是信心的来源。但对于长期执政的党来说,能否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唤起民众的信任——信心,共克时艰,带有更大的难度。比如,某些具体政策是否正确,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其贯彻执行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心。如果民众认为执政党与政府不是特殊利益集团、是真正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就会拥护暂时不能见效的政策;而执政党与政府公信力较低时,其政策即使正确也难以得到民众认同,执行的阻力也相应产生,这就是信心问题。换句话说,民众的信心来源于对党和政府行为表现的认可,而作风作为党性和世界观的一种外在表现,是直接影响人民信心的重要因素。党的作风服务于大局,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经验。
二是增强凝聚力、创造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之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的和谐与执政党、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和谐社会以公平正义为首要特征,腐败现象和奢侈浪费、官僚主义等等不良作风则是对公平正义的最大损害,腐蚀社会主流价值观,削弱党的执政基础。有些问题,比如,日常工作中的官僚主义;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得过且过、没有干事的心态;遇事推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乱子等等,虽不能划入腐败的范畴,但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并且,由于这些问题往往是在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常态性工作中出现的,更直接影响了执政党与政府的公信力,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近年来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中,相当一部分与党风政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关。没有良好的党风政风,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是保障党的性质之需要。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向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党的性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与腐败和各种不良作风是相悖的。党的先进性内含着作风层面理应走在时代前列,理应符合人民的需求,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形成适应改革开放的新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述中央文件所作的各项规定,就不仅仅是出于扭转经济局面的需要,还是保障党的性质,维护党的先进性,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央文件提到的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公款出国旅游等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强调了。这些问题一再出现,说明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提起的话题,只有从经济体制和执政体制改革的源头综合治理,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审计局建设投资审计的经验交流
我国建设项目审计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一些经验,但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审计在广度和深度上已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为适应国家经济新环境,为早日与国际接轨,建设项目审计应以新的理念积极打造新的空间。(一)抓好建设项目开工前审计,向前期投资决策审计发展。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十分重要,它从根本上影响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必须对其进行审计,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审计属于建设项目审计的范畴,审计人员必须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进行跟踪审计。在进行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审计时,首先在审计方法上应使用跟踪审计法,对建设项目前期决策审计进行监督把关,从根本上保证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其次,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投资审计队伍。投资审计业务涉及内容多、范围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政策性,而且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不但要熟悉工程业务,而且要熟悉财务会计业务,熟悉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调整审计人员结构,加大审计部门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比重,在已有的审计规模条件下,配齐财务人员、经济人员、技术人员和法律人员。这样才能保证前期投资决策审计工作的开展。(二)加强技术审计,向设计方案审计发展。设计方案决定了投资项目的建设成本。它反映投资项目的主体布局、主体造型、材料选用及施工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好的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该是:适用、经济、美观。而长期以来,我国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对设计质量、进度、工程技术比较重视,过多考虑设计的安全系数,“肥梁、胖柱、深基础”等多有发生,致使工程成本加大;建筑装饰上,提高装饰标准,忽视设计方案的节约和经济性。而建设单位在选择设计方案时,也很少采用招投标方式,使设计部门缺少竞争意识,从而放松对设计质量建设成本的控制。审计部门必须配备这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审计,在不影响设计方案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设计建议,完善设计方案,减少国有建设资金的浪费,实现建设项目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重视建设项目造价审计,并向工程管理审计发展。我国造价审计的重点反映为建设项目决算审计,而决算直接受概预算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决算审计时,首先应重视建设项目概预算审计工作,重视对招标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从源头控制建设项目决算,保证建设项目决算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当前,对建设项目的概预算审计往往发生在施工合同签订之后,这种滞后性,导致了审计内容的表面化和审计有效性的降低。因此,审计人员进行概预算审计时,必须努力缩小预算审计与编制之间的时间差,使审计工作与招投标工作同步进行。其次重视对建设项目管理质量的审计工作。在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影响建设项目决算真实性的主要因素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如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投资控制失效及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建设项目决算审计工作,使审计深度难以到位,审计的真实性难以保证。因而,搞好决算审计,必须重视对建设项目管理的审计。使建设项目造价审计与建设项目质量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紧密结合起来,以最合理的工期、最经济的投入,完成高质量的工程项目建设。最后,应注意扩展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的范围,将建设项目概预算审计从以建筑工程审计为主,向固定资产投资的其他领域延伸。建设项目投资是一个广阔的领域,它包括建筑工程投资、安装工程投资、市政工程投资、交通运输工程投资、水利工程投资等众多方面。但目前开展的工程造价审计主要局限在建筑安装工程部分,其审计内涵狭窄,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国家在基础产业投资项目比重的增加,对建设项目造价的审计应向交通运输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审计方向延伸,以扩大建设项目造价审计的范围。(四)向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发展。目前,我国的投资效益审计一般都为事后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建设项目投资审计的意义。为了切实保证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必须从技术经济分析入手,掌握项目评估的技术方法,了解与确定和投资效益有关的技术参数指标,从全过程对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情况进行检查与监督,实施跟踪审计。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审计以追求最高的投资效益,这才是建设项目审计的根本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交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参加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的学习,结合长期的农村工作实践,我认为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忌有畏难情绪,应增强信心,理清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农村发展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目前,农村一些长期困扰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等问题。面对繁重的新农村建设任务,相当数量的农民群众感到无所适从,望而却步,信心不足,畏难情绪严重,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增强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信心,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必须积极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加强对农民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发展经济能力,引导他们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拓宽思路,进一步强化群众“求发展”意识,培养群众“会发展”能力。同时,理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选准突破口,找到关键点,增加农民收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各自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路子。如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现有优势发展工业,走工业兴村道路;通过发展商贸流通,发展第三产业;通过人力优势,发展劳务经济等等。
二忌理解片面,应掌握内涵,抓住重点。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20字总要求,涵盖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五个方面,是一个战略目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联系紧密。当前,由于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理解不够,在认识上出现偏差,片面理解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就是新村庄建设,“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扒旧房、盖新房,拆平房、建楼房,“只见新房子,不见新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全面发展的新农村,生产发展是中心,产业支撑是重点,只有在生产发展上狠下功夫,才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发展生产力,又要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既要加强经济建设,又要加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同时,要避免只抓一点,不及其余,如果经济建设上去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却没有同步推进,甚至严重滞后,那么也必然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三忌主配角错位,应强化主体,激发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目前,各地建设新农村口号很响,热情很高,各类新闻媒体介绍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已比比皆是。但对于大多数农民群众来说,究竟什么是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农村能带来什么变化,认识比较模糊。导致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是政府热、群众冷,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地位还没有达到充分发挥,造成了“主”、“配”角错位。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让农民得到实惠。只有从农民群众受益最直接的地方做起,让农民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才能得到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把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第一大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针对农民用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住房难等实实在在的问题,通过加大投入、落实责任等措施着力加以解决,既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创造了条件,又使农民感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也激发和调动起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当正确处理政府投资主体和农民建设主体的关系,发挥两个积极性。对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重大公益性项目,应主要由政府来投入;对于种地、建房等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应主要靠农民群众来投入;而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则应由政府、农民、社会力量共同投资建设。
四是忌“一刀切”,应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特别是农村人口众多、区位优势不一,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可以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实际,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特点。如我市史家河、定角等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生活居住条件等村镇化程度已相当高。但是一些山区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低、生活环境差,不要说发展生产,就是搞一个村庄规划、修一条路都非常难。如果简单地统一标准,那么条件好的村稍加支持就会被树立为典型,培养为样板;条件差的村由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等因素制约,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新农村建设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承受能力,因村制宜,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建设目标、速度和建设标准,不能“一刀切”、模式化,更不能开展所谓的“达标验收”之类的活动。贫困地区应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提高基本素质,增强发展能力,艰苦奋斗努力治穷;基本解决温饱的地区应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借助外力、激发内力、提升实力,努力实现突破;生活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小康水平的地区,应力争在产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乡风民俗、村容村貌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前列;已经具备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地方,应再接再厉,谋求更大发展,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五忌急功近利,应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高,农民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反之,农民素质低,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力量,就成为无源之水。目前,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民主法制意识淡漠,农村人力资源状况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要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盲教育、职业教育等,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村适用人才,促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农村能工巧匠队伍建设,积极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
领导作风建设的经验交流
领导作风是领导素质、领导方法、领导艺术的综合体现。在党的各项工作中,领导作风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领导作风好,各级班子就团结有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能顺利地得到贯彻落实。领导作风不好,必然导致人心涣散,工作软弱无力,损害干部自身和党组织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
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好“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凡属政策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如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重要建设项目的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等,都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在党委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要把民主作为一个过程。决策不仅需要会上的民主,而且需要会下的民主。决策在实施过程中,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群众的监督,根据情况变化不断地加以补充、修正和完善。在搞好民主集中的基础上,还要强调班子成员增强纪律观念。严明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保持部队战斗力的必要手段。在个别单位,有的人搞个人说了算,按照个人意愿否定党委集体决议;也有的班子成员会上随声附和,会下却到群众中散布同集体决定不一致的言论。这种自由主义,是造成党组织涣散软弱的重要祸根,必须坚决加以克服。
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各级干部必须做到“三个正确对待”。首先,正确对待自己。离开集体的努力,同志的帮助,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单枪匹马闯天下”而获得成功。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树立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其次,正确对待组织。共产党员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是党组织中的普通一员。实际上,没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没有党组织的关心支持,没有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配合,个人本事再高,也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第三,正确对待群众。人民群众是创造人类历史的真正英雄,生气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更是人民群众自己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领导作风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建实功,切实形成符合党的要求和受广大人民群众所欢迎的领导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