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16:32: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建设

建设系统防线建设情况报告

为切实做好2012年度“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各项工作,地区建设局严格按照《2012年度地区地(中、区)直单位国家安全人民工作考评办法》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扎实开展“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现将我局2012年度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我局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安全人民防线具体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新时期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每季度召开一次人民防线建设工作会议,布置相关工作任务。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

二、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及时成立地区建设局安全人民防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局长同志担任,联络员为局办公室主任王银春同志。局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职责分明,积极发挥领导小组整体作用,时时保持领导小组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联络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积极做好上传下达的联络工作。

三、建章立制,管理规范。根据建设工作实际,建立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保密制度,确保了安全人民防线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四、内外协调,关系畅通。小组联络员切实发挥好了组织协调作用,使小组内部关系融洽,认真抓好本单位小组工作任务的落实,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落实会议。并与国家安全机关保持经常性联系,积极做好与国家安全机关的协助、配合工作,积极主动与国家安全机关沟通有关工作情况,主动接受国家安全机关的协调和指导,积极协助和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开展各项工作。

五、建立信息员队伍。根据部门工作特点,建立了一支政治责任性高、敏锐性强的信息员队伍。结合建设工作实际,建立反映灵敏的的信息网络,配套科学、布局合理。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的信息反馈及时,并能及时正确处理。

查看全文

建设厅村镇建设计划

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规划(200*-201*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农村住房改造等村镇建设任务,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全省农村住房条件、村镇环境、村镇基础设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圆满地完成了全省新农村村镇建设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涌现出一批农房改造和村镇建设先进典型,积累和创造了一些新鲜经验,有力地推进了全省农房改造和村镇建设快速发展。省政府推进城镇化进程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对全省涌现出来的农房改造和村镇建设先进市(地、系统)、县(市、区)、集体、乡镇、村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授予大庆市等7个市(地、系统)为先进市(地、系统),哈尔滨市南岗区等24个县(市、区)为先进县(市、区),哈尔滨市建委村镇建设处等96个单位为先进集体,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等166个小城镇为先进乡镇,哈尔滨市南岗区曙光村等700个村庄为先进村,哈尔滨市魏伟等628名同志为优秀工作者。

希望受到表彰的市(地、系统)、县(市、区)、集体、乡镇、村和个人再接再励,发挥先进带动作用,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总结经验,继续推进全省“百乡千村”、“农村康居”和“村镇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加快村镇规划编制步伐,为加快我省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改善村镇人居环境,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获得先进的单位和优秀工作者等给予一定的奖励。

*

查看全文

党校建设思考

党校是在各级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也是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在新旧世纪交替、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党及党的干部能否经受住改革开放、执政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卓有成效地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直接取决于我们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取决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党校作为培训和轮训党的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作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领导人才和理论队伍的工作中,肩负着特殊作用。因为党员干部通过党校学习,能进一步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进一步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能进一步明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贯彻落实好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更加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廉洁奉公;能进一步增强党性和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性,维护党的团结,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因此,必须进一步加深对党校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关心、支持党校建设,使党校的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党历来重视党校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更加重视党校建设。经过近十年、多方面听取意见和修改,中共中央于**年9月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作为有关党校建设的系列法规之一,把党校建设进一步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加强党校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湖北省委、省政府历来也十分重视党校工作:**年10月,专门召开了关于贯彻落实《条例》的省委常委会议;**年4月,省委、省政府还到省委党校联合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研究解决了党校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为党校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提出力争把省委党校建设成为全国省级一流党校的奋斗目标。我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尽力为党校建设贡献力量,促使全省各级党校得到了较大的、健康地发展。八十年代中期,我省党校一直被作为一个行政部门,财政对党校的预算安排也是按行政单位对待,学校正常运转都很困难。为了支持党校工作,我们财政厅行财处的同志主动到中央党校了解情况,又根据我省党校干部培训的对象、规模、党校的教学和生活条件,建议将省委党校的预算安排由行政序列改为学校序列,经费标准由不到大专水平提高到研究生水平,得到了厅领导的采纳,使省委党校当年预算基数提高了50%。今年,省财政厅又对省委党校按研究生水平安排到500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的经费标准还高77%。我省财政对省委党校的预算定额是科学的,在全国也是领先的。尽管财政对党校的支持尽了最大努力,但离党校的要求特别是“一流党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更多地支持党校工作,今年我厅积极建议借给省委党校周转金,帮助党校发展第三产业,用创收抵支的办法增强党校自我发展能力。今后,我们还将同有关部门一起,从政策上对党校进行支持,从经费上尽可能多地给予帮助,通过共同努力,使党校这个重要阵地在我省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既赋予了党校重要的使命,也对党校教育提高了更高地要求。基于个人的学习体会,我认为党校教育要不断地得到发展,还必须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干部对学习理论重要性的认识,更加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如同任何形式的教育一样,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党校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方面需要党校不断改善软件和硬件条件;另一方面也需要学员自身的配合与努力。党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学员进行思想教育,克服少数人轻视学习的倾向,调动全体学员的积极性,使学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

第二,党校教育要高标准、严要求,把着力点放在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上。党校虽然具有学校的性质,但不是一般的学校。党校姓党,党校的教学对象是党员干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指出:党校通过轮训和培训,提高学员五个方面的素质。应该说,这五个方面的素质,作为负责一个方面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是必须具备的。党员到党校学习,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和提高。这就要求党校教育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使学员经过党校学习,自身素质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三,要通过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党校目前的基本教学格局是“一个中心、四个结合”,这一格局符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也符合当前党员干部教育的要求。干部到党校学习,一般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如何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学员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并能同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事关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感到,无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具体专题的设置上要注意把全面理解与重点掌握结合起来,使学员能够通过对理论实质的把握,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对旨在开阔学员视野、扩大学员知识面的专题,要进行认真的斟酌、选择,使学员能够最大限度地把需要掌握的知识学到手。

查看全文

建设招标合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下简称委托人)与

(以下简称人)就(工程名称)的招标事宜,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特订立本合同。

一、委托人委托人的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概况

1、工程地点:

2、工程项目审批文件:

3、资金来源:

查看全文

党建设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党的建设部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且提出了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总要求和一系列创新举措。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具有与时俱进的远见卓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是顺利完成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靠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来保证。我们党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党的工作必须改革创新。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正确应对新课题新考验的现实需要。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在全国执政58年,这使我们党积累了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但也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惰性和脱离群众的倾向。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要适应新变化、经受新考验、解决新课题,就必须在党的建设中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精神,不断进行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党的大以来,我们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的思路谋划和推进党的建设,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我们党的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等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举措,以创新的精神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和办法。

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是主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根本思路,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检验标准。

查看全文

党建设思考

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我们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对于我们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下称《讲话》)强调: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党的自身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一个子系统,起着其他建设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讲话》十分强调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完善党内民主制度。认真学习《讲话》,结合学习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论述,使我们更加深了对完善和发展什么样的党内民主制度、为什么要以及怎样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制度的认识。

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的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党的十六大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我们党的历史表明:我们党之所以长盛不衰,富于生机和活力,党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就是因为我们有党内民主;缺乏党内民主,或者党内民主受到削弱、破坏,就不可能有党的生机和活力,也不可能有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

党内民主是党的先进性的本质决定的。共产党是一个没有自身私利的党,它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为之奋斗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也是为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党。这样的党,势必在党自身内部实行民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的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指出:“其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列宁在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也指出:“整个党组织是按民主原则建立的”,“是民主地组织起来的”。同志也多次谈到党内民主,他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的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泼,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武器。”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党的制度和党内生活中,由全体党员一律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党内一切重大事务的权利。可见,党内民主是党本身的一种根本性制度和根本性原则,是作为党的权利主体的共产党员的根本权利。在夺取政权前,我们党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由于受到战争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党内民主的发展带有某种必然的局限性。而在夺权全国政权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充分发展党内民主也带有客观的必然性。在这方面,我们党既有“八大”前后可贵的探索,也有“”的深刻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了发展党内民主的转机,进入了民主法制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的新时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要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必须确保党员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事务的权利,使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并以党内民主促进人民民主。

二、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

查看全文

文化建设

加强临县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梁占峰 前言 一、浅析临县文化 二、促进临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加强文化建设 三、弘扬先进文化,塑造临县新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四、结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文化的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没有文化作支撑,生产力就不可能获得质的提升和大的发展。文化借助科技武装,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更加丰富,其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强。因此,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在竞争中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我们必须把改造文化建设作为临县加快发展的新战略,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一、浅析临县文化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物质和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反映了社会总体文明;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物质活动以外所有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和各种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反映了经济基础之上的所有上层建筑现象;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除物质活动和政治法律以外的各种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包括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旅游、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活动和成果。我们加强文化建设所指的文化,主要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化。 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早在原始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亦称古老文明之邑,据小马坊新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这里就是政治、军事、文化活动的重要地区。汉武帝元朔四年置临水县,北周置乌突县,隋改太和,唐置临泉,金复临水,元升临州,明洪武二年,降临州为临县至今。 临县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先后发生过七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临县有着繁荣的经济发展史,开发于隋唐时代的招贤镇,到宋代以瓷、铁、煤闻名遐迩。被誉为“小都会”的碛口镇,清道光年间以其得天独厚的黄河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成为商贾云集、店铺栉比的水陆码头和晋商的西大门,直到民国初年,仍有大小商号360余家。 临县文化属于比较典型的黄河文化,它一方面汇集了我们华夏文化一脉相承的深厚底蕴和优良传统,同时也打上了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烙印,也即与专制集权和自然经济同时产生的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既是一种历史沉淀,也是我们临县人乃至中国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国民意识。这种国民意识在封建时代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体现了中国社会制度及其文化体系的先进性,以《易》为根的儒学、道学、理学、中医学、天文学的“四大发明”曾经在人类进化史上遥居领先地位。然而机器大工业首先在西欧出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场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体系的衰落,实质上也就是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丧失其据以战胜奴隶制文化的先进性,蜕变为专制、迷信、封闭、保守的落后文化。 一曰“官本位”意识。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就有了钱;有了钱,就有了权;有了权,就有了一切;反之,“丢了官就丢了一切”。“官对民是至高无上的,是一种绝对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官就是公”,“官就是真理,官大一级压死人”。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不少为官者奉行一切以能为官、为高官、能保官为中心的人生信条,并以此为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言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干部对工作无所用心,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甚至巧取豪夺,作威作福;在工作中乐于搞各种“达标”项目、“政绩”工程,劳民伤财,沽名钓誉,甚至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为官处世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可以说均与“官本位”意识的作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官本位”的思想基础是封建等级观念。我国的等级观念由来已久,西周时期就有“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说法。然而,“官本位”意识的逐步形成与强化,还是在封建社会。在那个漫长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要摆脱贫困、低贱的社会地位,除了入仕,别无他途。于是,是否入仕为官,入仕以后能否官居高位,就成了衡量一个人奋斗成功与否的一种重要标志。《儒林外史》中刻画的范进中举后的那种神态,可以说正是这种观念的生动反映。“官本位”作为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其落后本质已暴露无遗。因此,破除“官本位”意识,既是改进工作作风所必需,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临县出干部在全国也小有名气;临县出专业人才更鲜为人知,拒不完全统计,仅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就不下数十名,在学术研究上独树一帜的也大有人在,自学成才者,如中国科学院年仅32岁的候小荣副教授,问题在于:就专业人才的开发而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太少。何也?官本位意识太浓而人才观念淡薄。所以,加强临县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就必须彻底根除“官本位”意识。 二曰小农意识。所谓小农意识,我认为就是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具体表现概括如下: (一)小富即安。有小农意识的人,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不干活就要饿肚子的危机感;二是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烧香修坟包二奶”而不懂得把结余投入再生产,让结余有更多的结余;三是飘然自得,不可一世。“没有我哪来的小富”。连骂几句老婆,踹两脚自家的狗都以为比美国总统的能耐还大。 (二)缺乏自律。由于小农生产方式是典型的个体行为,自家的地、自家的犁、想下地就下地,想种啥就种啥。所以,没有规章,也不懂得什么是制度,不需要约束,哪来的自律。有小农意识的人一般很随心所欲,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内外不分、轻重不分,不用说作为一个主官应肩负的责任,就连作为一个人与社会相处的标准分寸都谈不上。 (三)宗派亲族。个体经营,势单力薄,没有组织,没有协作,没有利益责权的共存,自然也就没有抗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风调雨顺的时候养尊处优,一旦出现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叫天不应,求助无门。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宗派亲族,有小农意识的人只相信同姓同血缘的本家人。为了集合力量战胜灾难除了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恐怕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林林总总,小农意识的表现远不止这些。毫无疑问,这些表现不仅有害于个人的成长,更有害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壮大。 我认为,有小农意识的人不是坏人,只能说是有缺憾的人。小农意识不同于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有明确的善恶标准,有很浓厚的先天属性,而小农意识是由小农经济自然产生的一种思想观念,有较强的环境作用属性。小农经济个体的自给自足必然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小农经济的个体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交换,而是自己消费,必然形成以我为主,缺乏自律的狭隘定式。小农经济不同于集约化大生产,所以不可能形成集中、约束、协作的组织机构和相互制约的人事关系,只有靠宗族派别来行事。 二、促进临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加强文化建设 (一)加强文化建设,顺应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规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春天的故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文化、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文化、思想和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弊端。”因此,加强临县文化建设,不但顺应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而且也是十六大的具体要求。 (二)加强文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贸易与投资国际化、区域经济合作和集团化步伐加快,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进行自己的建设。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发展都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加之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提出,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临县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和国际国内竞争,唯一的途径就是必须加强临县文化建设、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三)加强文化建设是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观念转变天地宽”。如地处东部沿海和长江三角洲的温州、宁波、苏州、无锡4个市,其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之所以发展快、成绩大,文化建设是关键,思想的解放是根本,敢于打破思想上的束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如“温州模式”的形成,首先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愿受穷,不等靠要的自主观念;不愿寄人篱下的创业观念;不怕吃苦,为达目的百折不挠的负重观念;敢闯、敢冒,只要一息尚存,摔倒再爬起来的风险观念以及亲商、爱商、重商、留商观念。在这些观念的指引下,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无钱不赚、无孔不入、无利不图、无所不为。因此,贫困地区要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文化德大建设,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临县经济的大发展。 (四)加强文化建设,是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我县正与全国、全省一起进入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要加快发展,必须下大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搞活流通,舍此别无捷径可走。然而,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首先扫清思想障碍,打一场文化、思想、观念更新的攻坚战,把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各种羁绊中解放出来,紧紧抓住一切有利条件,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到发展经济,振兴临县,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大目标上来。上下一起努力,共同开动脑筋,围绕大目标,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尽快缩小我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三、弘扬先进文化,塑造临县新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在营造临县对外开放新环境上:宽松的政策环境--必须在发展政策上作要彻底打破旧框框,重新为临县对外开放政策“定位”。首先应当看到,临县虽然有自己独特优势,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优势还不能与发展较快的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相论;其次,临县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差距还相当大,可以说,我们是拼命追赶的落伍者;第三,临县的对外开放,除引进人才、资金、管理和技术,重要的恐怕还是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的引进。基于以上三点:临县的优惠政策,只能放在比其它地区更优惠的位置上。就是说,政策上要最大限度地放宽,要在国家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放开搞活。要让投资者有帐算,有钱可赚,要让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在引进合作中有足够的实惠。 务实的人才环境--要自始至终坚持“人才至上”和“筑巢引凤”的方针。优化人文、政策、制度、法制、服务和物质等“六个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和省内人才市场、人才资源。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形成一种机制,形成一种风气,让敢于开拓进取的人想干、能干,让阻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和事没有市场,让人家看到临县真正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环境,构筑有形的“梧桐树”,形成临县特色,那么,更多的凤凰才会拍翅飞来。 便捷的投资环境--要减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形成便捷、优势的服务的环境。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承担着对外开放的领导、组织、协调、服务和导向的重任,必须切实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把文化的建设、观念的转变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树立起大开放、大服务的意识,紧紧围绕“开放的临县”创造性地工作。乱设关卡要坚决撤除,税费要坚持按规定收,减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手续,摒弃划地为牢的“山大王”习气,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共同拆除挡在开放大门上的樊篱。 一流的文明环境--长期不懈地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长期不懈地开展以环境整洁优美、社会秩序安定、社会服务全面、邻里关系和睦、文化生活丰富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文明和社区文明建设;长期不懈地高举“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这面旗帜,提高临县人的整体文明素质,增强文明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展现出现代文明风貌。 (二)在塑造临县对外开放新形象上: 改革开放新形象--发挥临县区位优势,突出临县特色,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改革开放的浓厚气氛。改革不仅是领导者思考的问题,而且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开放不仅体现在比外地更加优惠的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干部群众全方位开放的意识上。让敢闯、敢干、敢冒的志士能人大量涌理,并且得到社会的普遍公认和赞扬。 加快发展新形象--“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依托丰富资源,持续艰苦奋斗,善于借助外力,加快产业开发,经济增幅保持在两位数百分点以上。经济格局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支柱产业群体,以大生产促集约化,以大流通闯大市场,敢于同国际经济接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显示威力,高科技产业和群众性科技推广相得益彰。基础设施舍得下功夫,水、电、路面貌日益改善。 民间文化新形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形象,能够产生知名度效应,有利于树立对外开放形象。临县人口众多,传统文化多姿多彩,但还缺乏突出的文化形象。文化界人士应增强责任感,致力于“精品工程”,勇于创造出临县的“伞头秧歌”、“临县道情”,树立起具有临县特色的典型民间文化形象。 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中,我们要敢于向头脑中的小生产观念和小农意识挑战,打破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敢于推倒思想上的土圩子,树立起真正的大开放意识。不要怕蚊子、苍蝇飞几只进来,不要怕别人当老板,不要怕别人赚走了钱,把眼光放远些,要多考虑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得到了什么?只要能发展自己,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要大开绿灯,把对外开放的环境搞得宽松再宽松。这样,才符合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敢闯、敢冒、敢试”的精神,敢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临县对外开放的新环境,树好临县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三)人才观念创新,作为“第一资源”开发。 加强文化建设,实施人才战略,要更新五个人才观念:一是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就趋势看,人才已成为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谁占有人才高地,谁就能占据事业的制高点,就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先拔头筹;二是树立人才是“活资源”的观念。无论是生产还是科研,都以“人”为中心,其他的资源配置都“因人而动”,有了人才,也就有了最佳状态的生产要素配置;三是树立“胜任本职工作就是人才,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敢于开拓创新就是优秀人才”的观念。从最大范围内发现人才、挖掘人才,为人才标准重新定义。四是树立“人才国际化”的观念。培养与使用人才都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按照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准来培养人才。五是树立人才竞争“零距离”的观念。要认识到人才竞争无界限的趋势,增强人才争夺的紧迫感。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创新”。一是创新人事制度,以制度创新适应新情况。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加快并深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订和实施好人才资源开发规划,逐步建立起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的人才队伍。彻底改革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的事基础,即由权利配置人才资本的旧体制转变为市场配置人力资本的新机制。建立公开、公平、竞争的人才机制,使“企业人”、“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二是创新人才管理,以管理创新适应新变化。要彻底变革“封闭自守”的人才管理模式,向公开、透明、开放的人才管理模式转变,并实现从重审批向重监管,从重微观向重宏观,从重政策向重法制,从重制约向重服务转变;依托我县科技发展项目,积极开展院校合作,选派优秀企业管理骨干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或到大公司、大企业研修学习,加快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已离退休,但身体状况较好,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也要注意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加强与县外人才、技术信息中介机构的联系,积极吸引各类人才参与我县经济建设;强化激励机制,建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制度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制度,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三是创新人才服务,以服务创新推动新发展。要全面强化为人才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解决好科学服务、平等服务和优质服务问题;建立人才资源库,完善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四)科技观念创新,为跨越谋篇。 加强临县文化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使科技进步和创新始终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临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科技观念的创新,在未来一个时期要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上,要更加强原始性创新,力争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原始性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要坚持把科学技术与自身优势结合起来,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植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使科技对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快速提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围绕构建技术支持体系,进一步调整科技力量布局结构。加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进程;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联合共建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基地。与县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组建科学研究基地,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在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以及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发展科技的政策措施。四是切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继续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五是进一步扩大创新体系的开放与合作,建设与外界科技发展密切交流的渠道体系。多渠道开展与外界科技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吸收和享用全球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同时,要不懈强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意识,不断加强基础教育。 (五)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制意识。 加强临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行政,重点是培养各级干部的法律意识。能否实施依法治县,关键是领导者能否公正执法,领导者能否公正执法,取决于执政者法制意识的强弱,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是依法治县的关键。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认识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善于从法律的角度认识、思考和处理行政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和行为。正确处理法律和权力的关系,清除“人大于法”的霸道作风、特权思想;始终坚持法大于权,捍卫法的尊严;保持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不偏不倚,不徇私情,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用法制观念正视社会,以君子固穷的意识,坚守执法者掌权者的道德防线。使我县的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公正、严格地执行法律,从而在全社会树立起法律的权威,进而顺利实施依法治县。 坚持依法行政,最根本的是培养和树立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是法律至上意识。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最显著的特征是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都应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服从法律的制约,依法办事;二是法律平等意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其民族、性别、职业、出生、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和公民个人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三是权利意识。公民在法律规定的界限内享有价值选择、行为自由和利益选择的权利。在法制宣传教育中,我们往往注重守法教育,而忽视了权利教育。要使公民了解自己在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地捍卫和追求自己的权利,并承担应尽的义务;四是守法意识。守法的前提是懂法,要懂法就必须在全州各族人民中普及法律知识,扎扎实实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做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在全体公民中树立和培养法制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必须持之以恒,贵在坚持,常抓不懈。 加强临县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把“加快发展、富民强县”落在实处,能否拥有一条好的发展思路十分关键,文化的先导作用极其重要,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如此。实践证明,每当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都必然会出现一次新的文化解放运动,而每次文化的大解放必然会带来一次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更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与时俱进,奋力推进临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步伐,努力开创临县经济社会建设新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介绍:梁占峰,山西太原尖草坪区人,大学学历,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中共党员,2002年5月参加"山西省委组织部优秀大学生赴乡镇工作"公务员考试,9月赴山西吕梁市临县林家坪人民政府工作,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在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工作,任分管全县工业\安全\交通\煤炭的副县长的秘书.现在山西省委党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职研究生. 此文是作者原创作品,2004年曾在县级刊物上发表.

查看全文

粮食建设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正当全国粮食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奋力开创粮食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时刻,召开全国粮食行业协会建设工作会议,研究如何深入贯彻*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协会建设,做好新时期的协会工作,围绕全国粮食工作的中心任务搞好服务,很有必要,也很及时。

当前,粮食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粮食行业协会工作也正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这是对新时期协会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各级粮食行业协会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协会工作,把党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到协会工作的实处,努力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多年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各省、区、市粮食行业协会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不断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团结和引领广大相关企业,在加强政府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沟通市场信息、衔接粮食产销、推广先进技术、促进经贸合作、开展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保障粮油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广大企业和消费者的好评。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今年7月,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工作,并先后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各省、区、市粮食行业协会进一步加大了放心粮油工程的工作力度,先后发出《关于“两节”期间进一步加强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宣传推广和产销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和特别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放心粮油质量管理的通知》,召开了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经验交流会暨粮食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后,迅速组织骨干粮油企业加快实施产品质量追溯和退市召回制度,于9月2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百家粮油骨干企业确保粮油食品安全公开承诺新闻会”。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等全国性主要媒体都作了宣传报导,各地方报刊和有关网站也都进行了转载,引起较大社会反响。普遍认为:粮食行业百家骨干企业率先就实行质量追溯和退市召回制度、保障食品安全向全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在全国食品业中带了一个头,对推动全国食品企业加快建立和实行质量追溯和退市召回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年来,各地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也进一步加大了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我工作力度,取得了新的进展,不仅在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份,而且在南方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也都有新的发展。

查看全文

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结合思考

将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结合起来,这是同志对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要求,是对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全党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

廉政和勤政,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达到的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目标。廉政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广大干部发扬优良作风,规范从政行为,正确使用权力,为勤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勤政建设搞好了,有利于广大干部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恪尽职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充实精神生活,为廉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我们既要一刻不放松地抓好廉政建设,又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勤政建设。

抓好廉政建设,需要重视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认真遵守中央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自觉防止权力滥用。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开展批评自我批评,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等制度,加强党内生活的原则性。需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严格禁止党员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需要改革和完善公务消费管理制度,认真清理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需要继续完善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规范,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减少权力“寻租”机会。

廉政建设,既要立足于当前的工作重心和工作布局,又要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既着力解决导致腐败现象的老问题,又注重研究和解决引发腐败现象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拓展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

抓好勤政建设,关键是提高广大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责任心,同时把廉政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勤政建设之中,通过加强勤政建设促进廉政建设。广大干部应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满腔热情、高度负责地承担和履行自己的职责,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努力打开工作局面。

查看全文

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与建设

摘要:随着金融行业体制的不断改革,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被有效的打造出来,继而我国众多金融机构积极的对计算机达标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金融领域在经济市场所处的地位。金融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与健全,使总行与分行之间的数据关系明确化,金融业务数字化水平与网络化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各种类型的金融风险被有效而及时的解除,强化了金融行业的稳定性,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途径;研究

关于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定义,学者们各抒己见,有的学者认为其实质就是在金融行业中应用各种信息技术;有的学者则认为其是一种创新型的金融管理模式。加强对金融管理信息化系统结构矿建建设的力度,是提高金融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之一。该矿建建设健全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本文对其进行深入而客观的研究,希望与金融行业的管理者以分享。

一、框架的建设是金融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基础

金融管理信息化就是金融管理部门的领导在金融业务处理系统的辅助下、合理而科学的应用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去完成对金融管理公文传递、信息资料的采集、金融风险的检测与预告、对风险指数的评价,以及自动化、信息化处理决对策确定等工作内容,金融管理信息化可以被视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为,其使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在金融管理进程的各个环节得到切实而全面的应用。此外,金融管理信息化矿建的建设,将金融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包含进去,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有三大类型,分别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金融机构具体可以分为两大分支,即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所谓的金融市场就是指货币与金融衍生品所处的经济市场;金融基础设施一般包含支付、清算与会计体系。总之,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是上述各种要素的整合体,其将各种金融管理内在检测指标清晰而完整的呈现给金融行业的管理人员,这些指标有金融业发展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能力指标、风险状况指标以及信用状况指标。本文作者主观的认为,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的建设,对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表现出极为强烈的依赖性,因此只有做好金融管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工作,使其具有极高的科学性与完整度,那么金融管理信息化框架才会完成对金融管理理念以及管理形式的调整与改进这一系统性的工作项目,此时金融管理信息化建设框架的实用性充分的彰显出来。

二、浅谈我国金融管理进程中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