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16:25: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鉴赏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美术鉴赏课分析论文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美术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材鉴赏论文:物理课材中的话语艺术鉴赏
作者:张传义单位: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
由于受到平抛运动的影响,对类平抛的描述往往说成是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竖直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也是不准确的,应改为在初速度方向的匀速运动,在初速度垂直的方向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对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中“守恒”应理解为在某一物理过程中任意一时刻都为常数,而不能说成是在某一物理过程的始末保持不变,守恒定律也不能说成是守恒定理。物体置于斜面上,一般情况下,应把重力的两个分力表述为一个分立的方向沿斜面向下,另一个分立的方向垂直于斜面,而不能说成是一个分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另一个分力挤压斜面;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关系应说成是线性增加或线性减少,非线性增加或非线性减少,不能说成是“正相关”或“负相关”。对简谐振动,不能把平衡位置理解为合外力为零的位置,也不能把位移最大位置理解为合外力最大的位置;摩擦力产生条件之一为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但这种相对运动不一定是对地运动,摩擦力也未必总是做负功,其阻碍的是相对运动未必是运动。
物理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物理学来源于试验和生活,以基础概念为基石,以定理和定律为框架。学习物理学需要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物理过程的划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所以物理教学绝不能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而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清深奥的道理,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率。鲁迅讲课时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女,而是娶腰膀圆状﹑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来说明美的阶级性。该比喻生动形象,使人们对美的阶级性理解达到更高的水平。
力做功和能量转移和转化的关系,我做了这样一个类比:用汽车把货物从甲地拉到乙地,汽车运输货物的过程就是力做功的过程,力做功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条件,汽车托运是货物转移的条件;若只把货物从甲地拉到乙地,就相当于能量的转移,若在乙地对货物再加工和再处理就相当于能量的转化,功的数量是能量转移和转化的量度,汽车的装载量就是货物转移的量度。对机械能守恒和能量守恒,我做了这样的类比;机械能守恒类似于一家四口人打麻将,虽互有胜负,但家庭钱的总量保持不变,一家四口人打麻将就好比是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家庭钱的总量保持不变,就相当于机械能守恒;若打麻将四人来自不同的家庭,则每个家庭钱的总量可能变化,但四个家庭钱的总量一定保持不变,每个家庭钱的总量发生变化就是机械能不再守恒,而四个家庭钱的总量保持不变就是能量守恒。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是高中物理较难区分的两个概念,在教学中我做了这样的类比:机械振动图像描述单个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就好比是一个人走进舞场以后,摄影师拍摄了该人每一时刻的动作表情,机械波图像反映的是任意时刻许多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运动情况,就类似于摄影师拍摄了任意时刻整个舞场所有跳舞者的动作表情;没有单个质点的振动就没有波动,没有个体的动作表情,就没有舞场整体的运动情形。
物理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性﹑趣味性
高职美术鉴赏课专题式教学模式
摘要:为了丰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许多院校都成立了相关的美术鉴赏课程,以使学生在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的文化层次提高,高职院校已经提供了学生喜欢的很多艺术欣赏类课程。这些课程面临的既有发展机遇也有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高职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福建省高职美术鉴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途径。
关键词:高职;公共艺术;美术鉴赏课
中国的教育在过去的20年发展迅速,其中,职业院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美术鉴赏课作为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职业学校教育课程中添加美术鉴赏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开设艺术鉴赏课,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艺术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然而,具体而言,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职业院校的艺术欣赏课程的教育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基于此,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研究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2020年,中国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系列课程,并把美术鉴赏作为其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不仅让在校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达到掌握美术知识、理解美术现象并且看懂美术作品的基本要求,还帮助学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与综合人文素质,进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全面适应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战略的客观需要。同时,美术鉴赏课程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能否取得既定的目标———培养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一线人才。因此,在当今了解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推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强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美术鉴赏教育,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概念,然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正确价值观的熏陶。
高校影视鉴赏课教改思索
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影视的功能与魅力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形象、直观、生动逼真的试听语言引领当今时代,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影视鉴赏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形式,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在这一客观形势下,尤其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影视鉴赏能力、增强其审美情致、提高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刻不容缓。而高校影视鉴赏课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课枯燥乏味,观摩课兴致高涨,如何解决好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提高高职体系下影视鉴赏课教学效果有着深远且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影视鉴赏课的现状
高等院校的影视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影视鉴赏课程进行的,我国影视教育进入大学课堂是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开展影视教育的高校数量较少,而且仅仅面向部分系科和专业的学生,所以导致影视教育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直至1985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高等院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这才使电影普遍地、大批量地进入我国高等学府,正式地列入高等教育计划,这也对我国影视教育课程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当前经过广大从事电影研究和教育的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再加上影视教育学科的优势,高等影视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初具规模,很多高等院校已开设了影视鉴赏、影视艺术概论等影视教育课程,我国高等影视教育虽然在蓬勃健康地发展,但还是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性、教学方法单一性、教学创新点不足,教学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有待改革和创新。
二、影视鉴赏课程定位及意义
影视鉴赏课是普通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视觉与听觉相结的过程。通过欣赏影片使学生掌握影视的基础知识,还对影视传达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了解,通过影视鉴赏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鉴赏的方法,掌握影视评论的基本写作要领及写作技巧,并通过对中外优秀影视作品的鉴赏,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丰富的感情,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全方位的优秀人才。
三、影视鉴赏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中鉴赏课思路与意义研究
摘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该文作者从高中美术鉴赏的特点出发,结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实际教学需求,探索当代艺术引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思路与意义,希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关键词:当代艺术;高中鉴赏课;思路;意义
一、当代艺术引入高中鉴赏课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当代艺术是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因为当代艺术十分强调从哲学、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由此可以看出,当代艺术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其实是融合多种批判因素的,当代艺术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鉴赏能力,而不是大众的世俗眼光。学生只有自由地对艺术进行欣赏,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其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升。长久以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更加偏重于对古典艺术的鉴赏,忽视了新鲜的艺术类型,这反而使教学受到局限。当代艺术的引入,给予学生更多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不再被动接受教师知识观点的灌输,而是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意识,敢于接受更多未知的事物,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判断能力得到加强。2.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当代艺术是培养学生时代精神的有效方法。如,当代艺术家HansHaacke在作品《莱茵河水》中描绘了一个长方形的鱼缸,鱼缸中承放的是莱茵河的水,水中还有十几条鱼在游动。但在鱼缸的旁边还有很多化学试剂和机械设备与鱼缸相连。画作暗示不断灭绝动物的人类终有一天也会成为缸中之鱼,在自己破坏的环境中难以生存。当代艺术通过直观而又抽象的特征,表达某种具有象征意味的内涵,从而表达作者对于社会或者人生的某种看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当代艺术可以刺激学生产生对现实的联想与思考,从而赋予学生更多的时代性,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让学生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形成独立的人格和丰富的情感,体会人性的内涵。这也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提出的内在要求。
二、当代艺术引入高中鉴赏课的思路
1.合理选择素材,引入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理论明确指出了当代艺术与当代文化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而当下一些高中美术教材与新时期的艺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涉及当代艺术的内容比较少。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引入当代艺术符合时代教育的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适当引入当代艺术素材,并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十分重要。在引入当代艺术素材时,教师要合理选择素材,避免一些现阶段学生无法理解的作品,应该多选择一些与青少年生活有关的、具有一定艺术内涵和艺术影响力的当代艺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当代艺术作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的教学价值。如蔡国强的《火药》、徐冰的《文化动物》、杜尚的《泉》等,引入这些当代艺术作品,不但会为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升艺术鉴赏能力。2.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引入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具有新颖性和前卫性的特点,很多当代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自成一派,只有不断改变角度,才能更好地对当代艺术进行鉴赏分析。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如,在鉴赏Alexander的作品《蝴蝶》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从体验式教学手段入手,让学生针对艺术作品的图像、光线、特定空间结构等进行感官分析,从而让学生立体化地对艺术进行直观鉴赏。在这种体验式的代入感下,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展开多角度的鉴赏,从而得到不同的艺术体验。在鉴赏JosephBeuys作品《如何对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时,教师可以采取对比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了解JosephBeuys的人物生平经历,通过对作者的生活经历、光怪陆离的艺术行为和美术创作方法进行对比,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解读作品,了解作品背后的讽刺意味,懂得如何利用当代艺术的眼光看待美术创作与创作者。
美术鉴赏课与素质教育分析论文
摘要:美术鉴赏课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公共艺术选修课。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强化学生美术素质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美术鉴赏课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职美术鉴赏课专题式教学模式
摘要:为了丰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活,许多院校都成立了相关的美术鉴赏课程,以使学生在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提高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的文化层次提高,高职院校已经提供了学生喜欢的很多艺术欣赏类课程。这些课程面临的既有发展机遇也有诸多挑战。文章分析了高职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性,并结合福建省高职美术鉴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途径。
关键词:高职;公共艺术;美术鉴赏课
中国的教育在过去的20年发展迅速,其中,职业院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美术鉴赏课作为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职业学校教育课程中添加美术鉴赏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开设艺术鉴赏课,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艺术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然而,具体而言,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职业院校的艺术欣赏课程的教育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基于此,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研究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2020年,中国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系列课程,并把美术鉴赏作为其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不仅让在校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达到掌握美术知识、理解美术现象并且看懂美术作品的基本要求,还帮助学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与综合人文素质,进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全面适应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战略的客观需要。同时,美术鉴赏课程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能否取得既定的目标———培养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一线人才。因此,在当今了解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推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强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美术鉴赏教育,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概念,然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正确价值观的熏陶。
美术鉴赏课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平衡好美术专业学科特征和社会学(史学)特征的关系
一方面,教师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的学科的特征、课堂上大量使用美术专业名词、技术术语,将本该赏心悦目的美术欣赏课,上成生涩枯燥的“学术研究课”,要知道所面对的是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高中生,结果必然是学生们不明所以、兴趣尽失。有一句玩笑话这么说:“如果你不喜欢一本书就把它变成一本教科书”,这固然是句玩笑话。现行教材求大求全、内容庞杂广博,融古今中外于一篇,偏重理论说教而欣赏愉悦指数偏低;当然,教科书的编写必定有它的原因,但现行教科书语言之拗口,专业名词之多,枯燥无味是客观事实,教师作为教科书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怎样结合学生自身条件而选择合适授教方式就应该是现今每一个高中美术任课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其实,每一位任课教师心里都清楚,我们所面对的几乎都是非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要想让这些可能连爱好者都算不上的高中生达到艺术品欣赏者的层面,我们就要学习白居易,去干“老妪能懂”的活,专业知识要尽量通俗化,避免把美术作品神圣化,用生活化的讲解让美术作品更容易理解,如果我们一味的讲构图讲比例、讲透视讲线条、讲造型讲光影、讲色彩讲表现……那么对应起每一件作品时,都会是翻来覆去那几句,自己都觉得无聊,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趣,将美术鉴赏课上成历史课或社会学课而失去学科特征。那么,从作品历史背景到专业技术技法再到理论知识,教师把所有都讲一遍应该不大现实,如何平衡几者之间的关系则考验授课教师的技巧和水平。美术作品的欣赏固然离不开社会学式鉴赏;有时作为一种主要的鉴赏方式又必不可少,但是如果脱离美术学科知识,是不是觉得社会学或者史学老师更适合?那么美术老师本身的优势又在哪里?社会学式的鉴赏是要着重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背景,一件作品的诞生离不开它所依托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谈及作品本身必然无法绕开作品背景,把美术鉴赏课、美术理论课与美术技法课以及相应的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等与作品相关的知识实现无缝对接需要的是一个复杂而庞杂的体系,一个高中美术教师能否积累起与之对等的知识积累,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基础教育的缺失,历史的欠账又太多,小学阶段觉得美术学科专业知识太难懂不提、兴趣第一;初中美术老师认为理论不必太多,兴趣和实践就好;到了高中鉴赏课汇集到一起时,尴尬的局面可想而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里,我们既不能忽视课程本身的专业性,也不能刻意淡化作品本身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作用和地位,进而忽视了学生在专业上的深度和广度上的探索,称职的专业教师应该平衡好几者关系,这也是展现一名高中阶段美术老师的独特魅力所在。
二、把握好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的关系
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基础知识重在研究如何到达理想之美。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美术欣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美术欣赏课教学要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课堂教学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单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感受就会迎刃而解。在了解到国外(如意大利)的一些高中里,美术史与艺术史的教育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艺术教育中,这种课程安排较之于国内是有所不同的,一般的美术史的教育分为古代美术史、现代美术史与当代美术史(中世纪美术史在宗教学中会另开展)。这种系统美术史论学习所需研读的书籍量相对较多,会耗费学生大量时间,所以国内尚不实际;但不可否认的是,系统的史论教育是连接文化背景与作者、作者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桥梁,对于从宏观角度看待美术现象是不可或缺的知识储备。审美教育要与爱国教育相结合,是要通过了解自身的文化背景中美好精致的元素来建立民族认同感,不知道、不了解又何谈认同?现代社会已经很大程度的改变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隔断了一些传统文化的连续性,现代人想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逸趣只有通过学习,获取与之相对应的审美能力,正是这样,基础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有可能激发受教育者对审美活动与审美能力学习的自觉性,进而在诸多纷乱复杂的文化现象中过滤出属于适合自己的部分既文化认同,艺术教育对于连接几千年灿烂的华夏文明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处理好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其实,无论从远古到现代,自人类社会伊始,美术现象就随之出现,其功能归根结底就是装扮人们的生活,从王侯将相到平民百姓——衣食住行是也;除了那些大师经典之外,美术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多去注意身边生活中的审美、诸如城市景观、园林建筑、家居家具,工业产品、服装服饰、广告装潢等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形式现象及普通生活用品去中发掘和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元素,要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不单是形而上、愉悦视觉的精神艺术,其实它更多是可使用的艺术,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实反过来,艺术又影响着生活——即艺术的生活(有品位的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美术的发展,一如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作品最终走下神坛,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现代社会的日益商业化和快节奏已经和古代社会大不相同,可文化注定要延续下去,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搭建起某种联系,让古典艺术与现代设计之间巧妙的转换、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学生要知道有多少古典艺术精品至今仍在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高中的美术教师就应该搭建起这样一座桥梁,让正处于现代社会里的现代青年了解他们有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艺术的生活其实无处不在,它不是海市蜃楼、望而不及高不可攀,在更多时候,它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当前高中阶段美术鉴赏的真正意义应该在于尽最大程度努力,对学生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方式加以引导,让学生们知道,其实不论将来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了解人类社会几千年一路走来的初衷:生活需要艺术之美来装扮美即是生活艺术的生活!
音乐鉴赏课综合素质思索
长期以来,音乐鉴赏作为普及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深受广大美育工作者及在校生的普遍青睐,多年来在学生的美育方面一直起着积极而有效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针对普通学生特点,更有效地渗透音乐鉴赏教育理念,使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呢?根据大学生的音乐欣赏层次和阶段性的主要特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体会来进行音乐欣赏
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献给爱丽斯》而言,其创作源泉来自于贝多芬自身的一段恋情,音乐家贝多芬将他与自己的学生——美丽少女马尔法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以及其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和最终和好的爱情历程,写在了五线谱上,并通过音乐这种特有的形式表现了出来,但恰恰是这种生活当中最真实、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却被音乐家变成了不朽的乐章:这就足以证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都是都来自于生活。每一部音乐作品的诞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种体现、高度升华和凝结。
对于普通的学生,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处于青年时期,这一时期决定了他们具有思想敏锐、情感丰富等显著特点,如果在教授音乐鉴赏课的过程中,能教会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情感体会来欣赏音乐作品,将会使学生更容易领略和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会学生运用“通感”的方法进行音乐欣赏
“通感”是指性质和形式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所给人的相同的感受。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曾有过这样的一段话:“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影子,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里的“月光”与“影”同“梵婀玲”上奏着“名曲”看似毫无相似之处,可细细体味它们之间那种美妙、宁静、轻灵、飘渺、谐和的感觉是相同的。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运用这种“通感”。结合音乐主题,再结合自身的一种感受,进行音乐鉴赏将更有益于音乐欣赏课的授课效果。这就是音乐鉴赏当中的“通感”。即视觉与听觉之间的一种通感,如果将这种“通感”运用到音乐鉴赏的讲解过程当中,会使学生很容易从作品当中体会一种来自于身边的切身的感受,对于音乐欣赏课的讲解是非常有帮助的。
高中美术鉴赏课审美体验研究
摘要: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更是如此,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该如何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这是每一个高中美术老师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建议,进而促进高中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审美体验;学生主体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的现状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方式单一。只是采用讲授法单纯地照本宣科,抑或是过于主观地强调自己的鉴赏观点,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只重视一味讲解,没有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就会导致学生渐渐失去审美体验,过于机械。其次,学生感兴趣的范围过于狭隘,每个人只专注与自己喜欢的领域,但凡涉及自己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便会失去对课堂的兴趣,在交流与互动中也难以拥有自己的审美体验与想法见解。再次,教师评价学生在鉴赏课中的方式也过于主观,或是教师根据个人对学生的作品评价打分,或是教师只针对一次考试成绩的表现而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自己的审美判断与审美体验。纵观以上现状,高中美术教师应该面对现实,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转变教学观念入手,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改变不良现状。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融入审美体验的意义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审美体验作为美育的重要部分,会通过现实审美和艺术美来打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而鉴赏课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将其融入审美体验有着重大意义。(一)培养审美心理。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趋于平稳,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更加渴望可以通过鉴赏中的审美体验来缓解自己的疲劳。一方面,通过审美体验可以使学生了解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世界的探索与兴趣,并通过审美体验来缓解学习压力,使学生重新恢复精神[1]。(二)增强鉴赏意识。学生审美体验的培养,有利于鉴赏意识的增强,基于此,中国艺术市场也会得以健康发展,国民素质的提升和文化自信也将加强。审美体验可以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艺术,形成人文素养;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获得多种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能受到多种情感教育,更好地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