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15:45: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简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影片简评研究论文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背景

基耶斯洛夫斯基出生1941年波兰华沙。与我们这个大时代的作家艺术家一样,在共产党文化制度的乳汁哺育下长大,然而他的思想又与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渊源和波兰社会的嬗变有很深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时常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二、电影《十诫》

提起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讲十诫的系列电影。

当年以色列民曾在埃及当奴隶作苦役,上帝救赎以色列人出离埃及,行神迹分开海水使他们逃脱埃及士兵的追杀。上帝要带他们到人们乐土——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美地。但没过多长时间以色列人竟忘记上帝为他们所行的拯救和所行的神迹,他们忘记了上帝的恩典与爱,不再信靠上帝,开始背逆上帝,拜偶像(人所造之事物),抛开一切禁忌,于是败坏、淫乱等各样的犯罪遍地皆是,整个民众落入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下。此时,上帝为要管教他们归正,也是为了爱,颁布十诫。“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密之地得以享福。”以色列民从此开始过一种有神的律法、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的生活。在1900多年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发现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守全律法,过完全圣洁的道德生活,他们发现律法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不义、败坏、软弱、无知等等的罪性。“正如有了法律规范就有了犯罪,有了道德规范就有了道德困境。”人到了一个尽头看见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信靠不住,只有信靠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活出圣洁、公义、平安喜乐自由,心灵饱足的生命——进入迦南美地。电影《十诫》及其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次精神家园的重构。“诫条对他所关心的爱情、死亡、救赎孤独来说是个跳板。”《十诫》不是对圣经《旧约》中十条诫命的简单阐释,它是一部现代戏,是对波兰人或者说现代人道德困惑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神秘的话,隐密不可以告人的一隅。”《十诫》的叙事不仅关乎的是道德意识的冷漠,更多的是关乎道德行为的艰难。

查看全文

影片简评分析论文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背景

基耶斯洛夫斯基出生1941年波兰华沙。与我们这个大时代的作家艺术家一样,在共产党文化制度的乳汁哺育下长大,然而他的思想又与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渊源和波兰社会的嬗变有很深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时常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二、电影《十诫》

提起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讲十诫的系列电影。

当年以色列民曾在埃及当奴隶作苦役,上帝救赎以色列人出离埃及,行神迹分开海水使他们逃脱埃及士兵的追杀。上帝要带他们到人们乐土——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美地。但没过多长时间以色列人竟忘记上帝为他们所行的拯救和所行的神迹,他们忘记了上帝的恩典与爱,不再信靠上帝,开始背逆上帝,拜偶像(人所造之事物),抛开一切禁忌,于是败坏、淫乱等各样的犯罪遍地皆是,整个民众落入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下。此时,上帝为要管教他们归正,也是为了爱,颁布十诫。“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密之地得以享福。”以色列民从此开始过一种有神的律法、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的生活。在1900多年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发现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守全律法,过完全圣洁的道德生活,他们发现律法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不义、败坏、软弱、无知等等的罪性。“正如有了法律规范就有了犯罪,有了道德规范就有了道德困境。”人到了一个尽头看见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信靠不住,只有信靠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活出圣洁、公义、平安喜乐自由,心灵饱足的生命——进入迦南美地。电影《十诫》及其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次精神家园的重构。“诫条对他所关心的爱情、死亡、救赎孤独来说是个跳板。”《十诫》不是对圣经《旧约》中十条诫命的简单阐释,它是一部现代戏,是对波兰人或者说现代人道德困惑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神秘的话,隐密不可以告人的一隅。”《十诫》的叙事不仅关乎的是道德意识的冷漠,更多的是关乎道德行为的艰难。

查看全文

简评指导偏误管理论文

摘抄剪辑优秀文段,是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常用的方法。其后要求学生对所选文段进行的“简评”作业,更是一个重头戏。它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对其主旨、结构、题材、手法等等,予以分析、评品和鉴赏,使学生的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识,透过表象,把握内在本质,并诉诸于文字表达,这是读写结合的极好的练兵场。任何内容的教学都应该是可以操作的,“简评”指导也不例外,但在教学中,却往往出现导向的偏误。

一、重理论,轻务实。有的教师喜欢大讲作“简评”的理论知识,从理论到理论,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企图通过拔高其“理论水平”,领悟作“简评”真谛。传授适当的理论知识固然必要,可如果没有具体务实的“简评指导”,学生理论知识无论多么高深,仍然不知如何动笔。久而久之,“简评”成了教师的过场,学生的包袱,学生一旦兴趣索然,还会有什么效果。

二、求全面,轻特色。优秀的文段,其优其秀随处可见,阅读时值得一一玩味,细细推敲。但任何一篇好文章总有其特点,有格外出色的独具魅力之处,如果真能深刻领悟,有感而发,学生一定收益匪浅。但有些教师要求学生作“简评”时面面俱到,求全责备。学生操作起来也往往把握不住要点和特点而处处涉足,这样的“评”,其实什么都没说清,什么也没讲透,一片混沌,毫无印象。

三、重条框,轻创新。世上优秀的文章万万千,无一相同。可有些教师唯恐学生“步入歧途”,做好固定的模式“逼其就犯”。首先是体裁、背景、线索;继而从中心思想评到作者构思及文章结构,再评写作特点,接下来是表达方式,写作顺序……千文一面。学生条框压身,“画地为牢”。如此训练,只会束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此以往,思想僵化、思维滞顿、视野狭小,如何写得出有深度有创意的评论。

四、重套话,轻实际。教师把学生的简评引上规范化,在审文炼意、理顺思路、分析结构等方面寻找一些思维模式,总结一些规律,让学生(尤其是初写者)借鉴模仿,是合情合理的。但有的教师却整齐划一,严格要求学生走自己的路子,于是学生的简评或套话串串,千篇一律;或东拉西扯,穿凿附会,像水中浮萍,无深度可言,更谈不上个性和风格了。

凡此种种对指导学生练习作“简评”都是十分有害的。那么如何给予正确的引导呢?

查看全文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背景

基耶斯洛夫斯基出生1941年波兰华沙。与我们这个大时代的作家艺术家一样,在共产党文化制度的乳汁哺育下长大,然而他的思想又与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渊源和波兰社会的嬗变有很深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时常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二、电影《十诫》

提起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讲十诫的系列电影。

当年以色列民曾在埃及当奴隶作苦役,上帝救赎以色列人出离埃及,行神迹分开海水使他们逃脱埃及士兵的追杀。上帝要带他们到人们乐土——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美地。但没过多长时间以色列人竟忘记上帝为他们所行的拯救和所行的神迹,他们忘记了上帝的恩典与爱,不再信靠上帝,开始背逆上帝,拜偶像(人所造之事物),抛开一切禁忌,于是败坏、淫乱等各样的犯罪遍地皆是,整个民众落入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下。此时,上帝为要管教他们归正,也是为了爱,颁布十诫。“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密之地得以享福。”以色列民从此开始过一种有神的律法、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的生活。在1900多年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发现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守全律法,过完全圣洁的道德生活,他们发现律法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不义、败坏、软弱、无知等等的罪性。“正如有了法律规范就有了犯罪,有了道德规范就有了道德困境。”人到了一个尽头看见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信靠不住,只有信靠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活出圣洁、公义、平安喜乐自由,心灵饱足的生命——进入迦南美地。电影《十诫》及其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次精神家园的重构。“诫条对他所关心的爱情、死亡、救赎孤独来说是个跳板。”《十诫》不是对圣经《旧约》中十条诫命的简单阐释,它是一部现代戏,是对波兰人或者说现代人道德困惑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神秘的话,隐密不可以告人的一隅。”《十诫》的叙事不仅关乎的是道德意识的冷漠,更多的是关乎道德行为的艰难。

查看全文

国外影片简评管理论文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背景

基耶斯洛夫斯基出生1941年波兰华沙。与我们这个大时代的作家艺术家一样,在共产党文化制度的乳汁哺育下长大,然而他的思想又与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渊源和波兰社会的嬗变有很深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时常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二、电影《十诫》

提起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讲十诫的系列电影。

当年以色列民曾在埃及当奴隶作苦役,上帝救赎以色列人出离埃及,行神迹分开海水使他们逃脱埃及士兵的追杀。上帝要带他们到人们乐土——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美地。但没过多长时间以色列人竟忘记上帝为他们所行的拯救和所行的神迹,他们忘记了上帝的恩典与爱,不再信靠上帝,开始背逆上帝,拜偶像(人所造之事物),抛开一切禁忌,于是败坏、淫乱等各样的犯罪遍地皆是,整个民众落入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下。此时,上帝为要管教他们归正,也是为了爱,颁布十诫。“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密之地得以享福。”以色列民从此开始过一种有神的律法、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的生活。在1900多年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发现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守全律法,过完全圣洁的道德生活,他们发现律法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不义、败坏、软弱、无知等等的罪性。“正如有了法律规范就有了犯罪,有了道德规范就有了道德困境。”人到了一个尽头看见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信靠不住,只有信靠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活出圣洁、公义、平安喜乐自由,心灵饱足的生命——进入迦南美地。电影《十诫》及其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次精神家园的重构。“诫条对他所关心的爱情、死亡、救赎孤独来说是个跳板。”《十诫》不是对圣经《旧约》中十条诫命的简单阐释,它是一部现代戏,是对波兰人或者说现代人道德困惑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神秘的话,隐密不可以告人的一隅。”《十诫》的叙事不仅关乎的是道德意识的冷漠,更多的是关乎道德行为的艰难。

查看全文

自由贸易简评毕业论文

历史上看,首先提出自由贸易论点的是出现于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重农学派。在重农学派看来,只有自由竞争才符合“自然秩序”,而一切垄断、限制和政府干预都是违反“自然秩序”的。因此,重农学派竭力反对重商主义保护关税的主张,积极倡导自由贸易政策。然而真正开始使自由贸易论点形成自由贸易理论体系的,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自由贸易理论在18世纪下半期,由亚当·斯密最先阐发。从18世纪中期后,西方新兴产业资产阶级要求开拓对外贸易,以便从海外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商品市场,因而内在地要求实行自由贸易,废除依重商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对外贸易管制政策,为新兴产业资本的扩张扫清障碍。反映这一时代要求的经济理论就是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作为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奠基者,斯密鼎力主张在国内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绝对成本说,奠定了自由贸易政策主张的理论基础。按照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各国获得的对外贸易利益取决于各国生产商品的绝对成本优势;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本国生产效率高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别国生产效率高的商品;交易的结果是使贸易双方都获益。因此,亚当·斯密力主解除国家对贸易的管制,包括关税征收和发放补贴。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对自由贸易理论作了重要补充。李嘉图于1817年在斯密“绝对成本学说”的基础上,运用国际贸易“2×2模型”(为简单起见,只分析有两个地区或国家和两种商品的情况),又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这个学说被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竭力推崇,并被看成是支配国际贸易的永恒“规律”。在斯密看来,一个国家所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生产这种商品所需的成本绝对地小于其它国家。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这个观点,主张每一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当专门生产它用比较少的成本就能生产出来的商品,尽管这种商品的成本的绝对数额不能高于其它国家。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形成国际分工,在资本劳动力不变的前提下,使贸易当事国生产总量增加,从而有利于贸易各国。李嘉图以相对成本论取代绝对成本论,比较成本说由流通过程深入到了生产过程,因而使自由贸易理论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性。

缘于劳动生产率差别的可贸易商品的比较成本的差异,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发展及贸易格局变动的一般规律性。而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则运用一般均衡论结合定位分析,结合多要素的价格分析,进一步阐述了为什么会产生比较成本差异,提出了“要素禀赋论”。其基本思想为:资源的相对赋予度决定比较成本差异,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各国资源赋予度(禀赋)的差异,即生产要素供给情况的差异。而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说明:国际贸易的结果,可以逐渐消除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价格差异,即具有商品价格均等化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趋势,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既能使价格均等化又能增加收益,各贸易国都会从国际专业化和国际交换中获利。

美国历史上贸易保护思潮占据主要地位。从美国贸易实践看,在大多数时期,美国是一个高关税国家,但在建国后前期,在以具有经济实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为基础的欧洲(主要是英国)自由贸易运动国际扩散过程中,受自由贸易理论的影响,出现了自由贸易的趋势。在1833年妥协关税法案——它在1942年以前的年代里提供了一种缓慢而稳定的关税减让——通过之后,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有所遏制,尽管1842年以后关税一度有所提高,但在1846年关税法案中又恢复了贸易自由化,并且在1857年加强了这种趋势。美国关税在1846~1860年间多次下降,平均税率由40%以上降到20%~30%之间,美国自1816年以来首次接近实现了自由贸易。但开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自由贸易趋势在1861年被扭转了,为支付内战的必要费用而提高关税,使1861年的莫里尔法恢复了1846年的保护关税水平,在此后的一些年里应税商品的平均税率在1862年上升到37%,1864年又上升到47%。内战以后,出现了关税改革的呼声,但直到1883年法案通过以前,战时税率仍然是美国贸易保护体制的基础。美国1883年的关税法出于对国内普遍呼吁降低关税的让步和基于1873~1879年联邦预算每年超过2000万美元盈余的现实,扩大了免征关税的商品范围,降低了某些商品的进口税率,当时普通税率水平下降了大约5%,但同时却提高了纺织品、钢铁制品等主要产业产品的关税,显现了利用关税保护和扶持支柱产业发展的性质。此后,税率水平连续两次提高。1890年10月通过的麦金利法案,全面提高了进口税率,平均税率达到了创纪录的49%,纺织业产品如棉线、亚麻等的税率更是高达50%~60%,而且为安抚面对加拿大进口品竞争威胁的农场主,对许多农产品也征收关税。1894年的关税法作为不同利益集团斗争调和的产物而具有折衷性,使税率平均水平下降到40%,但为时不久即被1897年的丁雷税则所取代,它不仅恢复了1890年麦金利关税法的税率,而且提高了平均关税水平,甚至高达57%。在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关税率虽然有所降低,但基本保持在1897年的水平,直到1913年。1913年的安德伍德关税法案废除了特别关税,增加了100个以上的免税项目,降低了将近1000种商品的税率,并提高了其它少数商品——主要是化学品的税率,其结果使应税进口商品的关税率降低到平均16%的较低水平。但美国这种自由贸易趋势因接着而来的一战爆发而终止。

由于这一时期美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加之内战的影响,经济实力比较脆弱。因此,在这一时段内,自由贸易理论并未占据主导地位,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表现为“阵发性”和“间歇式”。这种不稳定的政府外贸政策,主要是由于国内经济集团或地区集团利益以及国际经济关系变化影响所致。各利益集团若觉得自由贸易有助于他们从对外贸易中获利,便会支持自由贸易理论,并主张自由贸易政策;反之,又倾向于支持和要求实行贸易保护。1934年以前,美国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实行关税保护政策,而为获得廉价原料和开拓海外商品销售市场,在其“保护国”和殖民地则完全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查看全文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背景

基耶斯洛夫斯基出生1941年波兰华沙。与我们这个大时代的作家艺术家一样,在共产党文化制度的乳汁哺育下长大,然而他的思想又与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渊源和波兰社会的嬗变有很深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时常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二、电影《十诫》

提起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讲十诫的系列电影。

当年以色列民曾在埃及当奴隶作苦役,上帝救赎以色列人出离埃及,行神迹分开海水使他们逃脱埃及士兵的追杀。上帝要带他们到人们乐土——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美地。但没过多长时间以色列人竟忘记上帝为他们所行的拯救和所行的神迹,他们忘记了上帝的恩典与爱,不再信靠上帝,开始背逆上帝,拜偶像(人所造之事物),抛开一切禁忌,于是败坏、淫乱等各样的犯罪遍地皆是,整个民众落入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下。此时,上帝为要管教他们归正,也是为了爱,颁布十诫。“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密之地得以享福。”以色列民从此开始过一种有神的律法、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的生活。在1900多年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发现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守全律法,过完全圣洁的道德生活,他们发现律法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不义、败坏、软弱、无知等等的罪性。“正如有了法律规范就有了犯罪,有了道德规范就有了道德困境。”人到了一个尽头看见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信靠不住,只有信靠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活出圣洁、公义、平安喜乐自由,心灵饱足的生命——进入迦南美地。电影《十诫》及其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次精神家园的重构。“诫条对他所关心的爱情、死亡、救赎孤独来说是个跳板。”《十诫》不是对圣经《旧约》中十条诫命的简单阐释,它是一部现代戏,是对波兰人或者说现代人道德困惑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神秘的话,隐密不可以告人的一隅。”《十诫》的叙事不仅关乎的是道德意识的冷漠,更多的是关乎道德行为的艰难。

查看全文

影片简评详细管理论文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背景

基耶斯洛夫斯基出生1941年波兰华沙。与我们这个大时代的作家艺术家一样,在共产党文化制度的乳汁哺育下长大,然而他的思想又与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渊源和波兰社会的嬗变有很深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时常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二、电影《十诫》

提起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讲十诫的系列电影。

当年以色列民曾在埃及当奴隶作苦役,上帝救赎以色列人出离埃及,行神迹分开海水使他们逃脱埃及士兵的追杀。上帝要带他们到人们乐土——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美地。但没过多长时间以色列人竟忘记上帝为他们所行的拯救和所行的神迹,他们忘记了上帝的恩典与爱,不再信靠上帝,开始背逆上帝,拜偶像(人所造之事物),抛开一切禁忌,于是败坏、淫乱等各样的犯罪遍地皆是,整个民众落入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下。此时,上帝为要管教他们归正,也是为了爱,颁布十诫。“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密之地得以享福。”以色列民从此开始过一种有神的律法、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的生活。在1900多年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发现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守全律法,过完全圣洁的道德生活,他们发现律法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不义、败坏、软弱、无知等等的罪性。“正如有了法律规范就有了犯罪,有了道德规范就有了道德困境。”人到了一个尽头看见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信靠不住,只有信靠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活出圣洁、公义、平安喜乐自由,心灵饱足的生命——进入迦南美地。电影《十诫》及其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次精神家园的重构。“诫条对他所关心的爱情、死亡、救赎孤独来说是个跳板。”《十诫》不是对圣经《旧约》中十条诫命的简单阐释,它是一部现代戏,是对波兰人或者说现代人道德困惑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神秘的话,隐密不可以告人的一隅。”《十诫》的叙事不仅关乎的是道德意识的冷漠,更多的是关乎道德行为的艰难。

查看全文

基耶斯洛夫斯基及其影片简评详细内容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背景

基耶斯洛夫斯基出生1941年波兰华沙。与我们这个大时代的作家艺术家一样,在共产党文化制度的乳汁哺育下长大,然而他的思想又与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渊源和波兰社会的嬗变有很深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时常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二、电影《十诫》

提起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讲十诫的系列电影。

当年以色列民曾在埃及当奴隶作苦役,上帝救赎以色列人出离埃及,行神迹分开海水使他们逃脱埃及士兵的追杀。上帝要带他们到人们乐土——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美地。但没过多长时间以色列人竟忘记上帝为他们所行的拯救和所行的神迹,他们忘记了上帝的恩典与爱,不再信靠上帝,开始背逆上帝,拜偶像(人所造之事物),抛开一切禁忌,于是败坏、淫乱等各样的犯罪遍地皆是,整个民众落入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下。此时,上帝为要管教他们归正,也是为了爱,颁布十诫。“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密之地得以享福。”以色列民从此开始过一种有神的律法、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的生活。在1900多年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发现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守全律法,过完全圣洁的道德生活,他们发现律法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不义、败坏、软弱、无知等等的罪性。“正如有了法律规范就有了犯罪,有了道德规范就有了道德困境。”人到了一个尽头看见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信靠不住,只有信靠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活出圣洁、公义、平安喜乐自由,心灵饱足的生命——进入迦南美地。电影《十诫》及其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次精神家园的重构。“诫条对他所关心的爱情、死亡、救赎孤独来说是个跳板。”《十诫》不是对圣经《旧约》中十条诫命的简单阐释,它是一部现代戏,是对波兰人或者说现代人道德困惑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神秘的话,隐密不可以告人的一隅。”《十诫》的叙事不仅关乎的是道德意识的冷漠,更多的是关乎道德行为的艰难。

查看全文

影片简评详细内容管理论文

一、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背景

基耶斯洛夫斯基出生1941年波兰华沙。与我们这个大时代的作家艺术家一样,在共产党文化制度的乳汁哺育下长大,然而他的思想又与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渊源和波兰社会的嬗变有很深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时常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二、电影《十诫》

提起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讲十诫的系列电影。

当年以色列民曾在埃及当奴隶作苦役,上帝救赎以色列人出离埃及,行神迹分开海水使他们逃脱埃及士兵的追杀。上帝要带他们到人们乐土——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美地。但没过多长时间以色列人竟忘记上帝为他们所行的拯救和所行的神迹,他们忘记了上帝的恩典与爱,不再信靠上帝,开始背逆上帝,拜偶像(人所造之事物),抛开一切禁忌,于是败坏、淫乱等各样的犯罪遍地皆是,整个民众落入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下。此时,上帝为要管教他们归正,也是为了爱,颁布十诫。“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密之地得以享福。”以色列民从此开始过一种有神的律法、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的生活。在1900多年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发现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守全律法,过完全圣洁的道德生活,他们发现律法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不义、败坏、软弱、无知等等的罪性。“正如有了法律规范就有了犯罪,有了道德规范就有了道德困境。”人到了一个尽头看见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信靠不住,只有信靠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活出圣洁、公义、平安喜乐自由,心灵饱足的生命——进入迦南美地。电影《十诫》及其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次精神家园的重构。“诫条对他所关心的爱情、死亡、救赎孤独来说是个跳板。”《十诫》不是对圣经《旧约》中十条诫命的简单阐释,它是一部现代戏,是对波兰人或者说现代人道德困惑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些神秘的话,隐密不可以告人的一隅。”《十诫》的叙事不仅关乎的是道德意识的冷漠,更多的是关乎道德行为的艰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