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12:47: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健康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健康课

体育与健康课研究论文

【摘要】课程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学、老师更好的教,使他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发展。新世纪的考核评价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体育课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成绩考核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实施手段。

一、以往的成绩考核评价的局限性

由于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以往的体育教育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查看全文

健康教育课进社区工作计划

为认真实施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公民健康素养和知识水平,掀起“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关爱生命”良好社会氛围,结合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活动,经研究决定,继续在全县开展“百场健康教育课进社区”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

今年活动内容均围绕倡导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养生保健等健康生活方式,结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开展艾滋病、职业病、食品安全等健康教育,同时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肿瘤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讲师团成员均为我县各医疗单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具体名单及联系方式见附件1。

二、活动时间

2015年4月——11月

三、活动安排

查看全文

体育舞蹈选项课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

摘要:本文采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参与体育舞蹈选项课的学生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数据显示:实施体育选项教学,特别是体育舞蹈课的开发与设置,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身体健康,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力求体育选项教学获得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体育舞蹈;身心健康;影响

回顾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了。这时的学生,萌发和盼望的是如何从身心上得到满足和技能上获取成功。经过知网查阅资料可知,近年来体育选项课的教学与学生身心健康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体育运动,特别是经过学生选择的体育运动项目更能够给学生带来益处。体育选项教学模式是在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萌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它顺应了教育界发展老师的潮流,弥补了学生个体差异的不足,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发挥个性潜能,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身心健康的定义

最新公布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指的是某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而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身心健康更为重要,它指的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合理安排学习和运动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坦然面对学习上的不如意,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引导和帮助他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认真向他人学习,弥补自己不足之处,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现在的学生由于面临着学习、升学的压力,能够合理地利用时间来选择适合自己锻炼身体的体育运动项目的人较少。如何让学生掌握一至两门运动项目,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而体育舞蹈是融体育、艺术一身的舞蹈运动,它把艺术美较好地融入运动之中,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尽显奇妙,给人以美的享受,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形体,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身心全面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查看全文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生命安全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其实这些安全事故有很大一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深究原因,很大程度是我们对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没有重视所造成的。教师应该在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过程中强化生命安全的教育,这一举动不仅是强化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确保生命安全的有效途径,而且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办法。

关键词:中学体育;健康课;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顾名思义是指面对突发的状况时人所做出的应激的反应,其中包括自我的应急和保护,避免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中学体育和健康课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基础性质的必修课,不仅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中学生必经的道路。生命安全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最终目标一直都是培养中学生的求生能力并且加大对于自己的保护力度。

一、当前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的数据统计不难显示,中国学生由于意外伤害而导致死亡的概率普遍为发达国家学生由于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的3-11倍。2014年,昆明市的明通小学就发生了一起踩踏事故,这次事故一共造成了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其原因是体育老师将教学所用的海绵垫放置在宿舍楼的过道处,学生蜂拥而出的时候,先下楼的学生跌倒在海绵垫上,后续小学生不明情况,相互积压,造成了学生的严重伤亡。这起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从侧面证明了生命安全教育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力。虽然2000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教育和课程的改革。此时有关的教育部门才开始慢慢正视生命安全教育问题,将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健康课的一部分。但是由于中学存在升学率的问题,生命安全教育在落实到实际的过程中并没有引起校方和老师足够的关注。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仅仅存在于理论的层面,并没有提高身体素质和求生技能。可以这么说,中国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尚且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尚未达成,但是中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却已经迫在眉睫,不容许我们再忽视了。

二、如何在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课第二课堂多元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帮助大学生构建自身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经验与技能的课程,掌握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适用的。因此,开设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课程的局限和不足,为学生提供终身适用的心理健康指导。

一、多元教学模式的现实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般作为公共必修课针对大一新生开设,虽然每个主题课程内容自身所涵盖的范围十分丰富,但是如果缺乏持续的教育,并不能有效指导其应对整个大学期间的心理问题或危机[1]。

(一)总体问题呈现具有普遍的时间轴特性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呈现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时间轴特性,一般来说,大一新生入学更多呈现的是适应性问题,大二大三是人际交往问题和学业问题为主,大四则是生涯规划与就业问题为主。这个时间轴的问题呈现次序既与大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有关,也与学校、家庭、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与期待有关。因此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要考虑到处于不同时间轴上的学生的集中需求,仅在大一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显然是不够的。

(二)个体问题呈现具有随机的不可预测性

查看全文

听法制课懂法守法,让在校学生健康成长(法制课讲稿)

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应邀参加学校举行的法制课,很高兴,借此机会从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典型事例,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讲上几方面,与大家共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在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在对外交往中,法律也是调整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社会规范。作为21世纪主人的青少年朋友,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党中央、国务院批转的全国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将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广大青少年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接受法制教育,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第一,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人生的路很漫长,打好基础是人生之旅的关键所在。青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时期,只有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学会分辨是非,识别善恶,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第二,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新世纪合格公民。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法制更加完备的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广大青少年只有学法懂法,才能树立民主法制观念,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才能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公民。

查看全文

高校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探讨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课程,它的目标任务和教育内容决定了其具有自我认知、社会适应、精神动力、人格塑造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重视大学生成长的内在需要、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深入社会实践、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等路径,实现其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和作用。思政课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也是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是思政课功能之一,思政课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治素质等教育的同时,更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健康人格。探索高校思政课的心理健康功能,可以从新的视角来认识高校思政课作用,提升其整体教学效果。

一、高校思政课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依据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健康人格的教育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进程中,专家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思政课具有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1.高校思政课的目标任务决定其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特点,逐步形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这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1]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课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因此,高校思政课的任务决定其必然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2.高校思政课内容决定其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功能。高校思政课是由多门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和法律素养教育,这些思想观念、品德修养等都和心理健康具有密切的联系。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它所涉及的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本质、存在方式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等根本问题,是其他思想观念形成的基础,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健康会产生重要影响。人生观是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回答,对人的心理健康起重要作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理想信念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崇高的理想信念促进人们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对心理健康起积极的作用。道德和法律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规范教育,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帮助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人生的潜能。这些思政课程的内容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健康人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思政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查看全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题的设定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主题的选择决定着课堂的实效性。好的主题把课堂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既吸引学生,又激发思维活动。鉴于此,文章对如何确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题;设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的是借助团体动力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包括完善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因此,教师备课时的第一关键是心理成长主题的选取。主题是一节课的“灵魂”,合适的主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投入课堂活动,参与讨论,进而达到升华课堂的效果。目前的心理活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要选择教材或主题来上课,这给心理教师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但也要求教师要有更强的辨选能力。那么,如何确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题呢?

一、专而精

心理健康课的主题应是专一、有针对性的,灵动但不盲目,尽量不在一节课中出现多重主题,否则教师在备课时会目标不明确,实践中也会出现课堂脱节的现象。笔者曾上过一堂“生命启航感恩同行”的市公开课,由于刚当母亲,笔者对这一主题深有感触。笔者认为,生命来之不易,感恩是主线,珍爱生命则是对母亲的回报。于是设计了“感恩生命”与“珍爱生命”双线并行,在暖身活动中安排律动入场,护蛋体验,让学生感受母亲怀胎十月的艰辛及生命的易碎。在“感悟生命”环节中设计:①质疑揭题———我从哪里来;②生命探源。在“感念母恩”环节中设计:①母谈孕事忆苦思甜;②精灵问世幸福瞬间(照片);③真情告白心灵碰撞。活动至此,学生心灵的“情”弦已被拨动,情感的洪流已达到高潮。为了把“保护生命”这个主题同时推进,笔者设计了第四个环节———“守护生命”,以及第五个环节———“爱在升华”的两个活动:换位游戏、激情宣誓,再次把两条主线链接到一起。双重主题的设置实属不易,笔者虽在过渡语上下了功夫,详案水到渠成,无缝链接,但真正进入课堂教学,问题一下子就放大了。有人说过:教育是慢的艺术,学生的吸收能力有限,一堂心育课只要能收获到一个显著的效果,就算成功了。而笔者设计的这堂课打算同时实现“感恩生命”和“守护生命”的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的同时又要学生学会保护生命,结果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后来笔者进行二次重构,把“守护生命”放到另一课时,对一些细节也重新整合,结果在市赛中喜获一等佳绩。汉代刘安说:“逐鹿者不顾兔”。一堂心育课目标专一,内容逐层推进,定可达到目的,不至于顾此失彼,从而做到专而精。

二、小而实

查看全文

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关键词〕心理辅导;班会课;班主任

一、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班会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会课不仅体现了德育工作的目标,更体现了不同的管理思想,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有效形式。一个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给全校的学生都进行面对面的个体心理辅导,也无法及时关注所有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传统的主题班会课中融入心理辅导的手段,不仅能够减轻专职心理辅导教师的负担,还能够给传统的主题班会课带来新的活力,使班会课堂的氛围变得更生动有趣、更受中学生的欢迎,促使学生个体与集体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认识内在

在班会课中融入心理辅导手段能够让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欣赏自己,能够在班会课进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特长、性格、优缺点等作符合客观事实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接受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喜欢与认识自己开始制订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与人生理想,抛弃华而不实的期望与要求,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最大努力对待过程,坦然处之面对结果。影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过度则产生狂妄自大、不足则产生自卑菲薄。因此在班会课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心理辅导手段,能够帮助学生从接纳自己开始,形成良性发展的自我意识。

查看全文

SPOC教学环境数据心理健康课设计分析

【摘要】合作类游戏是一种互相学习性质的游戏,对促进青少年合作互助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学习过程导向的心理健康课活动有别于普通的以兴趣为主的自发性游戏活动,对青少年社会态度、行为模式具有方向性的引导作用。是经过设计的,有导向性的,结构性游戏,是系统的教育活动。对心理健康游戏课程SPOC教学环境产生的数据进行诊改分析,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实效性,为教师进行活动设计提供参照依据。

【关键词】游戏;心理健康教育;SPOC;活动设计;游戏化学习;结构性游戏

游戏化教学指的是在游戏中学习,与其对应的是结构性游戏活动[1]。对合作类结构性游戏活动“合力排雷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SPOC教学环境中形成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同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活动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2]。

1“合力排雷”活动设置

(1)项目简介。将参与者随机分组,组建团队。团队成员每2人各牵绳子一头。按人数准备足够量的绳索,将绳索纵横交叉,形成网状。在团队所有人的合力控制下一起拉紧网格,夹起地面散落的网球(即“地雷”),规定时间内拾球数目达到定量的团队即为获胜。这一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团队协作起来,分工互补,统一指挥、统一口令、统一行动,同一条心。激发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体验团队活动中的工作分配与责任,体验作为团队的参与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完成团队任务做出贡献的各种感受。让团队的成员们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自觉发现“融入”与“参与”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重要的心理品质与态度。(2)项目道具:绳索、网球、空桶。(3)项目场地:无障碍团体训练室。(4)活动时间:10min。(5)项目任务:在规定的10min时间内,按规定捡起散落于地面的网球放入空桶内。(6)比赛规则。①由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团队完成(每队不低于8人,不高于16人);②不得用手或脚触碰网球;③以规定时间内拾球数量超过十球为胜出。

2SPOC课堂环境活动数据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