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室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11:25: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监护室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监护室护理述职述廉
各位同事,各位领导。大家好:
感谢大家能用一颗认真的心来听我述职报告。首先希望各位会因为我报告而有一个好心情。
收获的一年,2011年对于我来说。也是成长的一年。作为一名监护室的护理护士我深深地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怎样才能更好的担负起这份重任?怎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监护室的护理工作?
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个动作,一句话。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一件小事,会把我医院的形象印在病人的心中。作为一名新人,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思想上提高自己,业务上锻造自己,制度上约束自己。
端正工作态度,首先是思想上提高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积极进取,真正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周到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扎实,力求在治疗上精心,护理上细心,真正让家属放心,病人安心。工作中,这种人性化服务不单是体现在科室内部,可以扩展到方方面面,大到积极参加各种突发事件的抢救,每个患者都是弱势群体,痛苦需要时,哪怕是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淡淡的微笑,对他也许就是整个春天。护士长的带动下,科室的护士也是如此。不管任何情况下,都会微笑着面对患者,百问不烦地耐心解释,只要患者需要,病情需要,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付出的只是自己的一份热情,而收获的却是患者对我信任和好评。生活就是一面镜子,对他笑,就会对你笑,患者也是一面镜子,对他笑,也会微笑地回报你
有了良好的医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还需要严格的制度。不折不扣地遵守医院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护士长制定了科室的各种工作细则,明确各班职责,从护士长做起,带领大家早上班晚下班,只要病人需要,不计较个人得失,没有时间和节假日的概念。这样我相互之间常督促,勤落实,保障了最高效,最积极的工作热情。
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探讨
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危重症疾病患者,此类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危急凶险、免疫力低下等特点,因此其发生感染的风险相比其他科室患者更高,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开展有效的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感染风险意义重大[1,2]。本次研究择取2018年1月—12月期间我院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2例患者,分组对比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一病区在2018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0岁~71岁,平均年龄(44.2±2.3)岁,包括癫痫患者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6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44.3±2.4)岁,包括癫痫患者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3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可配合护理研究;对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合并昏迷状态;无法正常语言沟通;合并肝肾功能障碍;中途退出。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药物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①基本护理,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进行叩背以避免肺部有堆积物造成肺阻塞,保证患者呼吸正常。开展阶段性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住院不同阶段实施对应的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对疾病、重症监护室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告知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②环境护理,护理人员或家属探视进出重症监护室时可能因消毒灭菌处理不到位而带入细菌,护理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定期清洁和按规定消毒以及更换患者使用过的雾化器等设备,针对导管等与细菌接触频繁的设备最好一次性使用。家属探视按照规定进行消毒灭菌,探视后清理病房,同时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品及病号服等物品。③口腔护理,针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需要定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清洁,在清洁过程中发现口腔溃疡情况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避免恶化。针对无法自行咳痰患者应使用设备进行吸痰处理,避免痰液过多造成肺部感染。④误吸预防护理,重症监护室患者免疫力差,大部分无法自主进食需要通过鼻饲补充营养,需要护理人员严格控制鼻饲量和速度,同时鼻饲时适量抬高床头避免误吸和发生胃潴留。1.3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重症监护室感染发生率以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量表[3]主要对患者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等进行评分,每项均采取百分制,分值与患者生活能力呈正相关。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重症监护室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研讨
1培训方法
①心态、观念的建立培训:
新入科护士如一张白纸,能否实现自身价值或创造新价值由工作的态度决定,护士长对其工作态度、观念的培训非常重要,首先护士长要身传言教,成为新护士效仿的样板,同时要学习崇高的职业精神理念和践行崇高职业精神先行者如南丁格尔,使其成为引领自己的星光。新入ICU护士要举行就职宣士“仁爱、奉献、求精、创新”并牢记践行此院训。
②知识技能的培训:
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做全面详细的培训计划,计划内容要具体,即明确时间、核心能力、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内容,并制定出培训内容的金标准。护士长根据各项标准要求所做出来的模板,是新入科护士日常工作的参照物[1]。护士长或带教老师按标准逐项做出标准样板或实践操作示教样板,以最直观的方式让新入科护士明白专科核心能力、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金标准,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应陪新入科护士完成各项工作。护士长(或带教老师)对以下内容如: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专科技术能力如血液净化机、呼吸机、监护仪、亚低温仪的操作流程,心肺复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抢救配合,人工气道、腹腔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盆腔引流管等各种引流管的管道护理;按专科技术标准做出样板操作后,要亲自和新入科护士按样板要求共同完成各项培训计划内容。
一方面使新入科护士更理解样板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新入科护士解决初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心理障碍。护士长或高年资带教老师看着新入科护士操做。通过对新入科护士的观察,了解其掌握和应用专科技术的能力、掌握和应用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和应用ICU仪器设备和管理和沟通的能力。再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核,以判断新入科护士的核心能力、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等内容的能力及掌握和应用专业技术的优缺点。当新入科护士已具备一定的危重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及专科技术能力,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不能再帮着新入科护士去完成本职工作了,而要让其独立完成即并实践指导。这时护士长或带教老师一定要站在能看到新入科护士而不影响其工作操作的位置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进行标注,指出做得好的和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进行纠正。纠正不足前要对新入科护士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肯定和表扬,最好是当众表扬;纠正不足时最好把新入科护士拉到一边,单独进行讲解,同时多做演示动作,以加强记忆。按标准坚持做下去,最终形成习惯。同时根据样板标准做出考核指标,没达到标准的要进行处罚。
重症监护室护士素质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该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ICU收治的危重患者120例和24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60例,男女性比例为36∶24,年龄在22~71岁间,平均(52.0±2.7)岁;对照组护士12名,男女比例为1∶11,年龄在20~39岁间,平均(26.7±0.5)岁,工作时间1~10年间,平均(3.6±1.1)年,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3名、护士5名。观察组患者60例,男女性比例为34∶26,年龄在25~72岁间,平均(51.7±2.6)岁;观察组护士12名,均为女性,年龄在21~37岁间,平均(26.4±0.6)岁,工作时间1~11年间,平均(3.3±1.4)年,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6名。两组护士、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家属对该次研究知情且愿意签署研究授权书的危重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护理依从性差,患者家属不愿意配合的患者等。
1.3方法
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干预的方法及成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入住医院重症监护室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3月起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干预措施,针对患者用药安全情况给予研究调查,找出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影响因素,拟定并实施改进干预措施。2017年10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9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存在于用药安全中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即:药物、患者及医护人员因素,通过改进加强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后,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加强对用药安全的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其护理质量,从而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干预
由于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较为缺乏,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由于患者数量不断的增多,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1]。因此,就此类情况之下,重症监护室的用药安全管理则更易发生疏漏,进一步促使护理质量的下降,同时也会增加对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的伤害。因此,提高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用药安全管理和护理质量成为医院的重要课题[2]。医院为探讨重症监护室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对此实施了专项工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入住医院重症监护室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3例,女59例;年龄为21~72岁。于2018年3月起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干预措施,2017年10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9月为实施后。所有患者均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常规患者,且均未存在精神疾病、语言障碍及其它重大慢性疾病,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调查内容并签署同意书。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1.2方法。针对患者用药安全情况给予研究调查,找出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影响因素,拟定并实施改进干预措施。如加强重症监护室的用药安全管理、成立管理小组、严格落实医院的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等。1.3观察指标。统计实施前出现用药安全隐患的患者情况,调查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满意度归纳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以非常满意与满意之和计算总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分析
重症监护室属于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危、急、重症患者实施连续、动态、定性及定量的监护和治疗的重点科室[1]。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工作相较于其他科室来说工作量大且难度大,在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护理技术的情况下,怎样合理转变传统岗位管理模式,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完善护理工作,提升护理质量和效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医院自2016年以来在重症监护室中开始实施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分层设置和考核培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重症监护室中共有27张床位,约每年接收患者500例,人流量较大。诊治疾病的主要科室有内外科、脑和胸外科等危重病例,护理工作量较大。重症监护室现有32名护理工作者,男女比例为2:30,年龄均在24~54岁。护龄1~22年。学历:19名大专学历,13名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基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应用方法医院自2016年以来在重症监护室中开始实施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具体细节如下。1.2.1护士层级设置。结合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具体情况,根据医院护理特点和护理工作者的护理水平进行层级划分,包括Nl~N4四个等级。N1级初级责任护士,主要护理病症趋于稳定的患者。N2级高级责任护士,主要护理的患者病情比较重;N3级主要由专科组长构成,护理对象是危重患者;N4等级是专科护士,负责协助N3等级护理的危重患者,解决护理过程中疑难问题[1]。在设置护理层级时,界定好各个层次护理工作者的任职条件,定期组织护理工作者学习交流,认真执行岗位职能,保证各个层级的护理工作者按照职责认真工作。1.2.2分层岗位培训。完成护士层级设置之后,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结合层级划分结果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岗位护理培训,制定合理、科学、详尽的培训内容和考核制度,然后依据制定的方案逐步落实培训和考核。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常规护理知识和技能、危重患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突发状况的正确处理等。培训模式主要由医院聘请的专家举行专题讲座,同时让护理工作者自主学习。考核模式采取知识技能百分制考试,一个月进行一次,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1.2.3护理等级变动每层级接受上一层级的指挥执行工作,且担负监督和发放下级的工资。降级和晋级要参考考核的成绩,期限为6个月。对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酬薪分配进行处理和调整,明确任务分工,使护士更有动力参与到工作中。1.3观察指标。依照医院制定的护理工作综合质量评分标准对进行评分,分别评估重症监护室应用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前和后的护理质量,内容有基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病房及消毒隔离等。统计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主要内容有整体工作、同事关系、待遇、护患交流等。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护理综合质量评分状况比较详见表1。2.2新型岗位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比较详见表2。
3讨论
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的运用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06至2019-06重症监护室中危重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中的各项操作得分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能实时监控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干预潜在风险,降低危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更贴合重症监护室的护理需求,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实时质控护理模式;重症监护室;应用价值
重症监护室是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治疗及监护工作,对其健康及生命提供保障的临床重要场所之一[1],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护理质量水平要求极高。因此采用有效护理管理干预,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对提高其生命保障至关重要[2]。实时质控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对现有护理内容及流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强化处理,进而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目的[3]。本文通过探讨实时质控护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数据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06至2019-06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34±19.62)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1例,心血管疾病12例,恶性肿瘤9例,呼吸系统疾病12例,其他疾病6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72±17.28)岁,其中脑血管疾病10例,心血管疾病13例,恶性肿瘤12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其他疾病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日常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建立生命体征监测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由护士长或主管护师对护理工作进行不定时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并指导改正。1.2.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实时质控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建立完整的重症监护室实时质控管理体系,营造良好舒适的病房环境,从对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开展质量管理监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成立实时质控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主管护师和高级护师等,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全面评估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技能和执行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各项急救措施和护理流程,包括对患者病情观察、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并发症、健康教育、护理记录、急救物品等方面。(2)护理小组和护理人员对患者实行实时质控护理管理,实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调查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并及时收取患者及家属的反馈意见,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改进,每月召开会议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经验。1.3观察指标。(1)实时质控护理小组依据《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措施》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内容包括护理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护理记录、病情变化、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各项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2)通过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操作技能的熟识程度、健康知识讲授情况、着装仪态、服务态度等15个项目,各项分为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3个级别,至少在12项达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则定义为满意,低于12项则定义为不满意。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与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神经科监护室护理综述
随着国际社会对患者安全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患者从ICU转移至普通病房的过渡护理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关于“标准化的交接沟通”成为关注重点。JCAHO患者安全目标明确指出,需要执行标准化的“交接沟通”事项,来提高有效的交流[1]。我科是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主要收治神经外科的危重症患者,待病情稳定后均转至神经外科的普通病房。在以往患者转出交接过程中,病情交代不清、药品遗漏,X线CT片遗漏、住院病史遗漏等不良事件频发。为确保患者转出交接环节的准确完成,我科根据SBAR方式设计制作了“患者转出交接核查表”,用以标准化交接环节,减少或消除交接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我科于2010年9月将该表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1年5月我科共298例患者采用转出交接核查表由NICU转出至神经外科普通病房(观察组)。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口头式交接转出患者共323例(对照组)。实验组中,男156例,女142例;平均年龄(49.98±16.66)岁,其中,颅内肿瘤120例,颅内血管性疾病1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7例。对照组中,男201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9.25±15.74)岁,其中,颅内肿瘤114例,颅内血管性疾病1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表原则
危机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于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记录两组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和投诉率,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用危机管理可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家属投诉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理;危机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人们维权意识观念逐渐增强,同时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疗护理和治疗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像之前合理的护理现象,而当今看来则可能被认为是侵权。随着新时期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行业有着医疗结果难以预见和治疗风险大等特点,从而致实际护理难以满足患者与家属的要求,最终可能引发护患纠纷。此外,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水平和服务质量也会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从而引发投诉,不利于重症监护室正常工作的开展。危机管理具有应急性和预防性及不确定性特点,因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可面临各种危机要素,随时可能会出现突发情况,所以本次研究中实施危机管理,旨在预防护理风险,化解危机,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性,提高家属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于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本次入选者年龄>18岁或<80岁,本次入选对象患者家属均可正常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与问卷调查。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2~74岁;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4~75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相比较(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完善就诊环境,加强护理抢救质量管理,积极配合抢救,准备抢救设备和仪器,安抚家属。严格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压力管理方法应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护理,如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危机管理,医院需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规范其礼仪,引导和激励护理人员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多样化方式来提升护理人员学历。安排护理人员参与各种护理操作技术的比赛,提升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精细化要素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4M1E的精细化要素管理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月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诊疗的72例心脏重症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4M1E的精细化要素管理。结果:干预组抢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4M1E的精细化要素管理模式,可有效缩短心脏重症患者抢救时间,减少院内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
【关键词】心脏重症患者;4M1E;精细化管理;要素模式
伴随人类健康疾病谱和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呈持续增高趋势。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数据显示,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1]。心血管重症疾病因其突发性高、危害性大、死亡率高等特征[2-4],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5-7],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已成为世界各国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4M1E精细化要素管理主要从5个方面对已出现或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识别主要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针对性措施,减小不良差错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4M1E精细化要素管理在心脏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降低心脏重症患者管理过程中的医疗护理风险发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诊疗的心脏重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和干预组(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各36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2岁~87岁,平均(61.74±6.32)岁;心力衰竭患者12例,心肌梗死为14例,其他心血管疾病7例。干预组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26岁~83岁,平均(58.44±5.89)岁;心力衰竭患者15例,心肌梗死为10例,其他心血管疾病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心血管内科重症诊断标准,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疾病患者,具有认知精神障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