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状况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09:27: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监管状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监管状况

公立医院财务监管状况考究

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医改政策的出台和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医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公立医院正逐步从单纯社会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转变。近年来,为了缓解财政补偿不足带来的压力,公立非营利性医院和营利性医院同台竞争,使医疗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受管理体制、医疗收费价格、人员配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公立医院在竞争中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如何以“优质、高效、低耗”来赢得市场份额,为医院的财务管理赋予了新的内容。所以,财务管理的水平高低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由于公立医院的性质使得医院同时具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期的双重经营特点,许多医院仍然存在不重视成本核算、不重视财务管理、不讲求经济效益的财务管理习惯,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极不适应目前医院的发展需求。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

1.相关制度不健全,财务工作主观随意性大

(1)《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相对过时。《医院会计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该制度在规范医院会计核算行为、提升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显现出许多局限性。

(2)没有统一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在内容上只对医院的总成本核算作出了要求,在核算原则和方法上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相差甚远,成本核算没有固定模式。

查看全文

食品监管论文:保健食品监管状况及战略透析

本文作者:王卫贝群蔡爽工作单位:十里河保健食品专营市场一角

专营市场中的商户大部分规模较小。被调查商户中,30家注册资本只有10~20万元,38家员工人数都在3人以下,只有4家员工在3~5人之间,只有2家员工在10人以上。从商户经营状况来看,半数商户表示基本保本,8家商户表示持续盈利,还有6家商户表示年年亏损。在经营保健食品品种方面,半数以上商户经营的保健食品不足10种。1.3专营市场中的部分商户员工流动较大。有7家商户的员工流动性很大,21家商户偶有流动,16家商户人员流动不大。专营市场商户的经营品种情况。专营市场内商户经营的保健食品,从剂型来看,以片剂、胶囊、冲剂和口服液为主,并以片剂和胶囊产品居多。这些企业经营的保健食品,功能多以减肥、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辅助降血糖和提高免疫力为主。多数产品来自广东、上海或其他大中城市。专营市场内商户被投诉者较少。在顾客投诉方面,37家商户表示从未被投诉过,7家商户曾被投诉但次数不多。遇到投诉,多数商户都能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对客户投诉不合格的产品,商户基本都能在核实后退款召回。

从十里河保健食品专营市场和其他地方的保健食品专营市场来看,当前保健食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保健食品经营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从十里河保健食品专营市场的经营者来看,因受教育程度不高和商户员工队伍不够稳定,大部分商户经营者对保健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仅通过商户自我培训、自我提高很难达到要求。这是药品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保健食品概念不够清晰。当前的保健食品,大多数是用传统中草药加工而成,且多数是以药食同源的中药饮片为原料。市场上经常见到同一类产品,成分相同,却有的是药品,有的是保健食品,这就容易使商家炒作保健食品概念,打药品的擦边球。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名目繁多政出多门。按照《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2005年7月1日以后,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移交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批准文号应为“国食健字”和“国进食健字”。但从我们对保健食品的日常监管情况来看,一些保健食品却还有其他批准文号,审批部门有卫生部、各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等。保健食品经营环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是保健食品经营者对保健食品质量把关不严。

调查显示,40%的保健食品经营者是通过厂家或商的网站联系采购产品,30%的经营者是直接与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联系等候送货上门,只有30%的人员是通过电话、产品订货会等渠道采购产品。在索证索票方面,只有80%的保健食品经营者向供货人索取产品及生产厂商资质证件,但是能够认真核对资质材料并对产品进行验收把关的却只有30%的经营者。多数保健食品经营者的购销台账登记不够准确,在销售时又不开具正规票据。二是保健食品经营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知识培训。他们对于保健食品的了解,主要通过厂家的推荐和产品广告,而了解保健食品风险的主要渠道应该是药品监管部门网站以及媒体报道。三是保健食品经营者的设施设备难以保证保健食品质量。由于大多数保健食品经营者同时经营其他各类商品,往往都将保健食品与其他商品混存混放,往往达不到保健食品所需要的保存条件。保健食品包装标签混乱。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是消费者选择使用保健食品的主要信息来源,但许多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并不规范,已经成为保健食品的安全隐患。非法经营保健食品或假劣保健食品屡禁不止。包括: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冒用保健食品标志、将普通食品当成保健食品进行宣传、销售;利用“专家咨询”、“免费体检”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等等。虚假广告降低了保健食品的可信度。有的把保健食品功效说得神乎其神,有的广告宣传对专家的评审意见断章取义,有的保健食品广告夸大功效宣传。更严重的是,有的广告故意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宣传,误导消费者。患者使用了保健食品,而没有及时采取其他的治疗手段,延误病情,耽误治疗。保健食品经营多部门监管,导致监管体制不顺、监管乏力。以十里河保健食品专营市场为例,工商部门是市场的主管部门,药监部门是保健食品质量的监管部门,此外还涉及其他一些部门,容易形成人人都在管、人人管不到位的情况。

查看全文

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监管状况以及决策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发展,社保基金的营运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资金缺口大、保值增值困难、监督体制不健全等方面,具体如下:

1、资金缺口大

这个主要体现在随着我过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保基金存在着严重的支付危机,由于我国在体制转型的时候存在着庞大的历史欠账,为了解决社会统筹基金不足的问题,现在社会统筹基金挤占个人账户,使得目前我国“空账”现象严重,基金缺口越来越大。

2、社保基金保值增值较困难

(1)基金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组合单一

查看全文

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状况综述

20*年9月8日~10日,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与国家工商总局研究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联合召开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大问题及对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课题研讨会。此次会议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和赤峰市工商局的大力支持。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副局长吴锦凤、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副处长付宏伟等全国工商系统的3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总局研究中心主任谭小英做工作报告,研究中心副主任陈烨主持了会议。

谭小英主任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新的要求;国家工商总局于20*年8月提出了“两项改革”的工作要求,下发了《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并将20*年确定为“诚信建设推进年”。国务院研究室与总局联合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大问题及对策”课题研究已历4年,此次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研究。谭主任强调,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方式的重要创新,是建立市场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好这次研讨会、将这项课题研究推向深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会议过程中,与会的北京、内蒙古、江苏、浙江、贵州、河南、广东、福建、成都、沈阳、深圳、济南等省(区)、市工商管理部门的代表,联系本单位开展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会议中心议题展开研讨,畅所欲言,全面、深入地反映了本系统在探索和实践分类监管工作中的基本认识、主要做法和所遇到的问题及障碍,探讨了做好这项工作的新的思路,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材料。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4篇,规范性文件(草稿)7件,为下一阶段推进该项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现将会议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完善制度、继续全面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方式方法改革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下发以后,北京、江苏、浙江等条件较好、起步较早的省市工商部门按照文件精神认真部署,系统推进,收效显著。它们分别从经济户口管理、企业合同信用工程、市场巡查制等不同的环节切入和强化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为全面推进信用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查看全文

公共行政监管状况解析

本文主要从前传统模式;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公共管理;对新公共管理的批评;结论;进行讲述。其中包括:创始者或领导者赋予社会以可能,然后是组织者或行政者使之永恒、早期的行政体制本质上是人格化的,或者说是建立在韦伯所说的“裙带关系”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以效忠国王或大臣等某个特定的人为基础,而不是非人格化的、前现代官僚体制是“个人的、传统的、扩散的、同类的和特殊的”,而按照韦伯的论证,现代官僚体制应当是“非人格化的、理性的、具体的、成就取向的和普遍的”、传统的行政模式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通过对比早期的行政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韦伯体系的主要优点和不同点、通过对比早期的行政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韦伯体系的主要优点和不同点、传统模式是僵化的、官僚的,只是侧重于结构和过程、尽管新公共管理的名称众多,但对于公共部门管理发生的实际变化而言,人们还是有一种共识、新公共管理的改革浪潮由各种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理论所支持、尽管与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相比,新公共管理适合于发达国家,但这是否同样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却不得而知、人们就新公共管理展开的争论最有意思的一个方面在于,尽管最激烈的批评家也承认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否足够大到可以构成一个范式变化却有待商榷除了强调结果并通过各种机制来实现结果外,关键的不同是其背后的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基础公共部门改革是否构成了一种国际现象也是争论的焦点之一。人胡德也提出反对全球化范式的思想新公共管理的批评家认为这场运动将会消失,有的甚至认为它从没有发生过。林恩认为公共管理将逐渐消退政府管理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里经历了三种模式在现实中,市场和官僚体制相互需要,相互补充等,具体材料详见:

公共部门的变革回应了几个相互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包括:职能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低效率;经济理论的变化;私营部门相关变化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全球化作为一种经济力量的兴起;技术变化使得分权同时又能更好地控制全局成为可能。

行政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鲜明的发展阶段:前传统阶段、公共行政传统模式阶段和公共管理改革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从上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并非轻而易举,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过渡至今尚未完成。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新模式背后的理论基础非常强大。这场变革运动以“新公共管理”着称,尽管这个名称引起了争论,然而它不但在蓬勃发展着,而且是对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采取的管理模式的最佳表述。传统的行政模式相对于它所处的时代是一项伟大的改革,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一、前传统模式

很显然,在19世纪末官僚体制理论尚未健全之前,已经存在着某种形式的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它与政府这一概念以及文明的兴起一样历史悠久。正如格拉登(Gladden)指出的那样,行政的某种模式自从政府出现之后就一直存在着。

首先是创始者或领导者赋予社会以可能,然后是组织者或行政者使之永恒。行政或事务管理是所有社会活动中的中间因素,虽然不是光彩夺目,但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却是至关重要的。

查看全文

社保基金投资监管状况以及决策

一、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日益扩大,如何加强投资管理使其保值增值,是现阶段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现阶段社保基金运营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统筹层次不同,基金管理主体分散,影响了基金的存量规模,削弱了基金运营的规模效益。目前地方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也不尽相同,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医疗、生育、工伤保险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统筹的层次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一些企业还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是补充保险基金的管理主体。这样的管理体制,使基金节余分散,管理难度增大。

2.基金管理制度的约束。在保险基金的管理上,前一时期,确实存在大量基金被挤占和挪用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严格限制了基金的投资渠道,只允许投资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在资本市场发育的初期,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小,对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作出限制是必要的,但是不应当成为一个长期的政策选择。就目前讲,只有国家级社会保险基金有投资管理的办法,详细规定了投资的渠道和管理方法,地方结余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还没有打开。

3.基金运营不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运营主体的非专业性以及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基金运营的低效率、高风险并存。从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设置来看,社会保险的事务性管理和基金的运营都是由政府组建的事业性机构即社会保险管理局(中心)来管理,其管理模式是政府行政命令式的管理,而非市场指导下的商业化运作,这使基金在运营过程中存在很大弊病。

二、目前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查看全文

国内水利工程监管状况及发展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5O多年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数千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

1当前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及解决方法

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制不活。目前,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性,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水利工程大部分为综合利用工程,既有公益性功能,又有一定的经营开发功能,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混在一起,界限不清。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不顺,权责不明。内部运行机制不活,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大多数水管单位亏损经营。把握原则,明确权责,不断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水管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要按市场经济要求运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按管理权限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本着国家扶持、谁管理谁使用、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多元投资建设水利工程,严格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方向;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2)单位机构臃肿,社会保障机制不全。水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非工程管理岗位较多,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要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在编制确定、按需设岗的基础上,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单位领导通过竞选方式选聘,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事业单位员工实行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处理好这一关系,将十分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轻装上阵,提高职工素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目标考核制度。

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影响水利工程正常投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无经费,老化失修严重;有管理单位的等、靠、要,无管理单位的没有人问;多数工程没有专兼职管护人员,个别工程甚至没有建完就遭到破坏。在人员经费的供给方面,不少承担防洪、排涝工作任务的,财政供给不足,使得这些人员想法子找米下锅,没有精力投人管理工作。要利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平台进一步争取中央支持。要进一步整合部门投入,各行业、各部门可用资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上来。

2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查看全文

高层建筑消防设备监管状况以及革新举措

人民网重庆视窗2008年l1月9臼电记者今天从重庆市消防总队获悉,重庆全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检查目前已经结束,其中有5650栋高层建筑存在隐患,已超过全市高层建筑总数量的一半。据统计,目前,重庆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高层建筑总共有8664栋.数量仅次干上海,位居全国第二。在这些建筑中,高度超过l00米的就有84栋。在今年下半年,重庆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夫检查。在历经近半年的检查中发现,有565O栋高层建筑存在火灾隐患22706条。

以上报道只是重庆市的现状,这种现状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是会存在。今年国外和国内也发生了几起高层建筑火灾,所幸没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是一种侥幸,只要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不彻底解决,火灾随时会发生。

1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的常见问题

(1)消防设施配备不符合规范要求。依据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在建设时,应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以便为火灾预防和火灾扑救、自救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但是,在工程竣工验收或日常监督检查中经常会发现,高屡建筑或多或少存在着消防设施欠缺、质量性能低劣和功能全等违规行为。有些建筑由于缺少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事内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经常性维修保养工作导致了部分消防设施长期处于故障或瘫痪状态,不能正常使用。

(2)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将按规范要求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高层建筑物擅自取消,有的取消了消防水池、消防水泵、屋顶水箱以及联动控制装置的设置,仅靠市政室内消火拴管网,更有甚至靠生活用水管网供水,根本不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导致消防水源、工作压力无保障。有的管道材质、管径不符合要求。部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道未按国家规范要求采用热镀锌钢管。有的连接方式不规范,自动喷水系统未按规范要求采用丝接或构楷式机构连接,而是大量焊接,未对焊接处进行二次镀锌。更严重的是部分场所出现“假喷淋”现象,将喷头置于吊顶而不与供水管网连接;有的受管道材质和施工质量影响,产生漏水,业主干脆将其关闭。

(3)应设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高层建筑改设集中报警系统或区域报警系统,有的根本不设火灾向动报警系统。有的高层建筑消防水泵、防排烟设施、消防电梯、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和电动的防火门、窗、防火卷帘、以及非消防电源的切换等无法实现联动控制。

查看全文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对策

一、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一)角钢塔施工技术。角钢塔是一种有降液管的板式塔,它的主要特点在于气相通量大,解耦比较简单。它的鼓泡区的组成部分是相互并列的角钢,因此在施工之中需要保证其角钢的排列方向应该于液流方向保持平行,并且角钢的尖角要在下部,截面呈现“V”字形,相邻的两个角钢之间要存在一定的栅缝,一般塔板和降液管要相同。(二)钢管杆施工技术。至今为止,钢管杆的截面型式大致被分成了两种形式:①圆形;②多边形,现在常见的截面大多是采用正十二以及十六边形。而钢管杆的截面形式大多取决于制管后的多边形边长的整体美观程度来确定的。连接主杆钢管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有焊接式;②套接式;③法兰连接式。因为现场作业和现场焊缝质量难以得到控制所以不推荐采用焊接式。并且按照以往的工程运行经验显示套接式会引起在连接处出现变形不均匀的问题而产生较大的挠度,但是在使用法兰连接方式的时候却没有出现这些问题,并且在计算法兰净重的时候使用法兰连接会使用到较少的杆塔用料,因此在连接钢管杆主杆的时候最好使用法兰连接。而横担结构形式又被分成了直线型以及弧形。横担截面型式大致可以分成管状型式以及非管状型式。而横担与主杆之间的连接按照其截面型式又被分成以下几种:第一是管状型式横担和主杆连接方式使相贯连接或者是法兰连接,而非管状型式横担以及主杆相连方式为加劲板螺栓连接方式。前者的工艺比较复杂而且会削弱杆身,并且很难控制再焊接之后的残余应力,而后者在目前国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最后,目前为止的钢管杆有单杆结构以及双杆结构,像是一般的钢管杆都是采用的时单杆形式。并且在钢管杆设计之中还存在着一些构造要求。①主杆分段大多按6~10m为一段,并且按照8m为中间值上加下减。②杆顶需要用焊接盖板密封。在这时钢管杆需要设置安装吊点。③钢管杆身和横担需要设置攀登设施。

二、输电线路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策略

(一)加强输电线路的规划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有效衔接。为了提高实际施工过程与施工方案之间的衔接性,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输电线路的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尤其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输电线路的走向、地基施工、输电线路的规模等进行设计,确保输电线路施工安全,尤其是要避开一些危险的地质环境地区,提高输电线路施工进度。在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要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调研,得到更加全面的数据,再进行规划设计,为输电线路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同时,要严格执行输电线路施工的相关技术文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编制,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根据工程要求规定监理目标、进度计划、人员和料物计划等,对施工项目进行准备,确保施工人员到场、施工材料准备充分,减少施工阶段中的方案变更情况以及突发状况,提高施工水平。(二)加强质量监管体系的完善。(1)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最关键的阶段,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好施工质量管理,施工过程中,应该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使得他们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同时,要对他们进行培训,从而使得他们能够掌握更多先进的施工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2)加强竣工验收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施工项目的验收,根据工程项目规划对各个细节问题进行检查,确保输电线路项目施工满足相应的要求,经过验收合格之后才能投入使用。(3)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在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要设计完善的质量监管体制,当前很多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是外包给专业的施工企业的,对此,可以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建设监理制,对输电线路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控制。(三)加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的考核。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管理的考核管理体系不健全是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对评价考核体系进行健全,从而减少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电力企业要根据当前电力生产要求、行业标准建立一套完善的输电线路施工安全综合评价体系,对输电线路施工提供指导。在考核过程中,应该要进行全面考核,注重对日常操作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将评价纳入整体年度考核过程中,与员工的绩效待遇相关。对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是否规范进行评价、质量监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等进行考核,对质量事故发生率进行考核分析,通过全面考核,引导电力企业所有人员能形成全面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自身做起,对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一些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防范,一旦出现相应问题时能够按照应急方案及时处理,防止事故不断扩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输电线路建设是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直接关系到电能的输送质量和稳定性。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详细分析了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着重对输电线路进行维修以及保护,这些措施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总而言之,对电力工程进行规范以及合理的施工是保障电力线路输电线路不断提升施工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保障我国电力工程实现持续发展、持续造福社会群众的必经之路。

查看全文

浅析全球改进金融监管

金融全球化既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又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欧洲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根据本国金融发展的具体情况,不断地对金融监管体系进行调整,以顺应金融全球化的潮流,同时降低金融风险。

一、金融全球化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对金融监管最直接的影响是使金融监管的对象本身发生了变化。金融监管的对象主要是指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通过日益频繁的并购活动,金融机构呈现出大型化、业务交叉、国际化等特征。90年代,金融机构的并购规模不断扩大,世界上的大型金融集团不断涌现。从1991~1998年底,全球银行业的并购交易值增加了5~6倍。在以美国为首的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纷纷放松金融管制的同时,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活动不再局限于同行业,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并购成为其扩大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美国花旗银行兼并旅行者集团后成立的花旗集团,成为金融控股公司,该集团的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各方面。德国安联保险公司收购该国德累斯顿银行,组成全球第四大金融集团,致力于保险、资产管理与银行业务。并购也不再限于一国内部,国际间的并购活动也日益增多。这些特点在2001年的全球金融业并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第一联合银行收购了瓦霍维亚信托银行,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英国保诚保险集团以265亿美元合并了合众美国通用保险,成为全球性的保险公司;花旗银行收购了墨西哥第二大银行,从而使花旗集团拥有的资产超过9000亿美元,其实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另外,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国际间资本流动的迅速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融合,使得金融风险在国家间的传递渠道扩大,一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难度不断增加。90年代国际间资本流动大幅度增长。以吸收资本流入份额最多的美国为例,2000年以长期债券形式流入美国的资本净值高达4500多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近1倍。随着资本项目开放的深入,金融技术创新的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增长趋势仍将持续。目前,国际市场上存在着许多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掌握着巨额资金,成为资本流动的主要来源之一。据统计,1990~1998年间,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掌管的资产翻了一番,达到30万亿美元以上,相当于当年的世界国民生产总值。这些资产以各种形式在国与国之间流动,成为传递金融风险的重要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模糊了国际金融中心的时空界限,使得国际金融市场成为覆盖全球的网络,可以为全球的投资者提供连续24小时的服务。WTO的一项报告显示(OPENINGMARKETSINFINANCIALSERVICESANDTHEROLEOFTHEGATS),从1987~1996年的10年间,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证券发行量从1000亿美元左右增长到5000亿美元以上,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增长了10倍以上,国际信贷虽然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但也已达到4000亿美元的水平。

二、欧洲金融监管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受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对本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以顺应金融机构大型化、业务融合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尽量保证金融安全。为了深入了解金融监管的发展状况,我们考察了英国、德国、捷克的监管情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