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07:44: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监管服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监管服务

餐饮服务食品监管战略探索

本文作者:王秀玲韩冰穆雪莲工作单位:章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存在问题

餐饮服务单位实际持证率较低,无证经营现象普遍餐饮服务行业遗留问题较多,餐饮服务单位面广量大,多数餐饮服务单位规模较小,无证经营现象突出。若把数量众多,但尚未纳入发证范围的“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食品摊贩、学生小饭桌等经营行为的单位”一并统计,全市餐饮服务单位持证率估计约为20%。分析原因:一是大部分小餐饮经营单位尤其是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场地狭小,硬件基础条件较差,卫生设施不齐,经营条件达不到《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最低许可要求。二是相当一部分餐饮单位选址不当,在住宅楼经营餐饮服务活动,不符合物权法规定,无法办证。三是餐饮业存在先开店,后办证或者不办证的现象。餐饮消费环节隐患多,监管难度大一是小餐饮、小饭桌等因未作为一种行业纳入社会管理范畴,没有相应行业标准和地方法规,尚未得到有效监管,风险多,隐患大。二是近年来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造成餐饮食品不安定因素的大量涌现,加之检测检验能力落后,检测检验标准不配套造成的监管难题不断出现。三是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的卫生问题已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易发区域。四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隐患较多,监管难度大。五是小餐饮单位业主结构复杂,多为下岗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待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他们大多是弱势群体,以生存为目的,常常是夜出昼归,无固定摊位,无证照经营,让他们改造卫生设施,抵触情绪较大,如处理不慎,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成为管理中的难点。餐饮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诚信经营观念不强一是《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未对餐饮从业人员文化知识层次进行界定,餐饮单位负责人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未接受过正规的《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卫生意识、法制意识淡薄,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无视《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忽视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二是餐饮单位经营者不愿花钱投入,设施设备陈旧,甚至缺少必需的食品安全设施设备;为降低经营成本,贪图便宜,采购渠道不规范。三是许多消费者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常识,缺乏自我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社会监督的舆论氛围尚未形成。监管资源严重不足,经费保障尚未到位一是监管人员少,仅占全市人口的0.4/万,在乡镇没有延伸机构,监管单位多与监管人员少,监管任务重与监管力量弱的矛盾尤为突出,监管工作难以达到全面覆盖,深感在乡村餐饮食品安全监管上有心无力,鞭长莫及。二是监管经费严重不足,日常监管所需的交通通讯装备、取证工具、监督检测设备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执法监督力度和隐患排查;餐饮食品抽样检验经费不足,致使检验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失去了技术监督的有力支撑,难以保证监管质量和效果。

对策和建议

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培训,提高现有队伍素质。有计划地组织监管执法人员参加学习培训,逐步提高监管人员专业技能。积极争取政府加大对餐饮食品监管工作的支持力度,把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专项经费投入,购置相关的车辆、执法装备及办公设备,满足工作需要。适当扩充稽查大队人员编制,及时公开招录工作人员补足离岗人员空缺。完善镇(村)协管队伍调整原有的乡镇监管员、村级信息员队伍,增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和信息报送职责,完善监管网络,解决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镇、村无工作机构、无办事人员的问题。建立部门间协作联动机制由政府牵头,建立由食药、卫生、质监、工商、公安、城管、环保等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至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加强协作,密切配合,集中研究解决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真正做到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形成监管合力。加强宣传和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设置公益性的宣传栏目,定期刊载、播放有关餐饮食品安全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做法等,提高群众知晓率。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曝光违法行为。针对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的特点,对全部餐饮服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轮训,全面提高其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切实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加强小餐饮整治针对全市小餐馆、餐饮摊贩、学生小饭桌面广量大,管理水平低下,无证经营现象较多,取缔难度较大的种种不利因素。建议:一是市政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提供一定补偿经费,支持餐饮业改造提升。二是市政府成立小餐饮整治领导小组,提升餐饮管理水平。三是成立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整治队伍,联合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对无证经营户督其限期整改,对无法通过改造达到许可要求的经营户和拒绝改造的,予以取缔、关闭或让其转行经营,严厉打击餐饮服务行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疏堵结合,全力提升小餐饮安全管理水平。监管人员少、经费少,监管对象多、难度大,是目前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面临的问题。要坚持以保障公共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根本,突出抓基础促发展、抓服务促规范、抓监管保安全,努力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查看全文

商务大队监管服务报告

今年,按照商务部和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关于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工作的要求,综合我地实际,认真开展了商务执法市场监管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就相关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强化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1)我县现有1个县级生猪定点屠宰场,3个乡镇定点屠宰场。从今年初检查这些企业中发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如:存在生猪残查油脂处理上的问题;有的企业卫生管理制度执行不够好,存在厂区、车间死角清洁卫生不达标的问题;乡镇屠宰场未添置生猪无害化处理焚烧炉;还有的企业生猪进、出厂登记台账,检疫检验及无害化处理台账不健全规范等。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行文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生猪屠宰管理、确保屠宰场猪肉品安全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规定了企业在管理、卫生、肉品质量、召回有问题肉品、无害化处理及规范各项台账等,必须严格遵循执行和规范。同时下发责成限期整改通知单,组织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到场检查整改到位工作情况。通过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促进了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屠宰操作程序及厂区建设,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如:今年乡镇屠宰场都购置了生猪无害化焚烧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今年4至6月,会同县农业、环保部门对县内1个县级定点屠宰场、3个乡镇定点屠宰场进行了资格审核清理。经过企业自查,逐个对企业上门现场联合审核,监督企业整改,其中:县级定点屠宰场和2个乡镇定点屠宰场,通过了审核验收合格。另有1个乡镇定点屠宰场因场所、设施等条件不达标,纳入了整改之列。该企业今年7月已另选地新建,到12月厂房已基本建好,设施设备已安装调试可运行,并向县商务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提交验收报告,待经政府批准后,于2013年元月开业。

(3)认真开展“家电下乡”执法检查。今年3至8月,和县财政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县从事“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进行了上户检查。检查采用对购买2台家电以上的农户,上门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查,查出违规32家,收缴违规骗补资金10.69万元,关闭家电下乡销售网点9家

(4)加强酒类流通管理。今年为贯彻落实《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法规,向全县1000多户酒类经营者逐户上门宣讲酒类流通管理内容,及加强备案登记的目的、意义。目前走访户623家,并办理备案登记手续。

查看全文

优化异地就医监管服务

异地就医是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因为异地工作、异地安置、异地转诊就医等原因在参保统筹区域以外的医疗机构就医或购药的行为,是一种跨统筹区的就医行为。异地就医管理是在社会医疗保险领域,在统一、协调的异地就医制度下,通过异地就医协作及联网结算等手段,对异地就医行为进行管理,达到异地就医高效运行的过程。由于现行医保在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统筹区域,导致医保成为带不走的“地方粮票”,即跨地区的医保无法转续,异地就医结算难。异地就医给参保人员报销医疗费用带来不便,给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带来医疗费用管理与控制上的困难。“看病难、报销难、负担重”的矛盾在异地就医人群中显得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医疗覆盖人群的扩大,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异地就医管理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异地就医管理的主要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投资热点不断转移,社会人口流动和迁移变得越发频繁,异地工作、异地安置等现象大量出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城镇人口达到5.9亿。在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进城务工人员不仅壮大了城镇职工的队伍,同时也对异地就医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上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63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达到8.1%。老年人因旅游、探亲、投靠子女等原因,也大大增加了异地求医的需求,使异地就医服务压力不断增大,异地就医管理服务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全国各统筹地区共有异地居住人员450万,约占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的3%。异地就医住院人数约占医保住院总人数的5%左右,在异地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12%左右。目前,异地就医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一次性的异地医疗,包括出差、旅游时的急性病治疗,和病人主动转移到外地就医。主要引发的问题是不能及时结算医疗费用,需要个人垫付,不方便,且增加了个人负担。二是中短期流动的、工作岗位不在参保地人员的异地医疗,包括单位在各地的派驻人员、派驻机构在当地聘用人员,再有就是整个单位都处在流动状态,比如建筑业等。主要问题是不能参加医疗保险、或者要垫付医疗费用。三是长期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的医疗。包括退休后户口从工作地迁移到安置地的人员,也包括托靠子女无户口迁移的人员,约占异地就医的90%。主要问题是就医结算不及时,不方便,个人负担重。异地就医的三种情况,涉及到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参保政策、待遇政策、基金管理、医疗服务管理政策和经办管理能力等各个层面,解决起来绝非易事。

我国异地就医管理方式是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经历了从医保部门尽力限制异地就医的发生到考虑跨区域协作的新思路的转变。从目前国内各地医保部门实施的异地就医管理方式看,主要有三类:经办机构直接管理、异地协作管理和异地联网结算管理。异地就医管理这种从区域封闭走向区域联合的趋势,反映医保部门管理思路的开拓与发展,也反映了广大参保人员对医保管理服务日益增长的客观需求,更体现了医保部门管理服务理念的提升和政府服务意识的增强。

二、异地就医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查看全文

监管局监管服务经验交流

2004年,因多种原因,原市机关食堂停办,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就餐只能自行解决。之后,随着机关新招录公务员的不断增加和交流干部的日益增多,解决众多市直单身干部职工就餐困难问题显得越来越迫切,开办市直机关食堂也日益摆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兴办和管理市直机关食堂的重任落在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局精心筹办,市直机关食堂终于于2011年2月20日成功开业,至今已安全平稳运行2年多。截止目前已办理就餐财政补贴卡580余张,办理就餐普通卡550余张,正常工作日每日保障近500人次就餐,解决了市直单身干部职工、部分市直机关人员、小区离退休人员就餐困难,以及部分市直单位工作用餐问题,受到了广大市直机关干部职工的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

一、准确把握定位,精心筹划开办,确保食堂建设平稳

在开办市直机关食堂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深入调研,广泛研究论证,准确把握食堂定位,坚持面向市场,精心挑选承包服务企业,注重加强硬件和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了机关食堂顺利建成。

一是深入调研广泛论证。为兴办好机关食堂,开办之前,先后两次面向市直机关开展就餐人员和就餐需求状况调查摸底,并先后到有关地市政府机关食堂、我市市直相关单位机关食堂等参观考察学习。在深入考察和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于2009年两次向市政府作专题汇报,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

二是准确把握机关食堂定位。开办初期,市直机关食堂主要面向市直机关,解决单身干部职工的就餐困难。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我们采取“政府主办、市场运作、部门监管、财政补助”的运作模式,坚持由政府主办,财政投入基本建设,实行市场化运作,并对就餐人员予以适当财政补助,确保机关食堂健康运行。随着机关食堂的稳步运行,应广大市直干部及离退休干部的要求,保障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面向市直机关其他干部职工和居住在附近小区离退休人员办理就餐普通卡(不实行财政补助,就餐人员自费),同时保障相关市直单位工作用餐问题,保障人员规模逐步扩大。

三是精心挑选承包服务企业。机关食堂采取租赁承包经营的方式,由我局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录选有资质、有实力的餐饮经营服务企业。针对机关食堂服务范围广、保障难度大的特点,最终选择了市丰谷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我市国有经营企业,具有丰富餐饮管理经验,资质全面,商业信誉好。与承包商严格签订承包合同,对承包经营服务范围及职责任务作了具体规定,并对公司委派管理人员作了具体要求,要求委派一名能热心为市直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同时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中层管理干部强化管理。指导承包公司招聘娴熟稳定的工作人员,确保机关食堂平稳运行。

查看全文

物流服务的营销监管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加入WTO,我国物流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时代,成为朝阳产业显示出勃勃的生机,并逐渐成为我国企业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呈现知识化、集约化、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美国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正在蔓延,物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此,创新物流服务的营销管理,成为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导入物流服务的营销组合

营销物流与物流营销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营销就没有物流。加强物流服务的营销组合,才能有效地承接客户的营销物流的外包服务。导入营销组合就是指物流企业要导入4Ps,即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地点)、Promotion(促销),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

(一)物流服务的产品策略

物流业是服务性行业,其产品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差异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具体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物流解决方案等,甚至包括采购、销售、结算、订单处理、数据传输等诸多的服务项目。物流企业的服务产品策略要注意以下问题:如何设计、开发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根据物流市场需求和本企业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服务产品或产品包的质量,进行专业化经营,进行精细化服务;在学习、复制大型物流企业的服务模式和产品同时,要注意研究大公司服务的盲区,根据“长尾理论”去开拓“蓝海”,寻找新的服务模式、服务项目和服务产品;加强物流作业现场管理,增强“安全、快捷、优质”,提高客户的服务满意度。

(二)物流服务的价格策略

查看全文

教育监管论文:教育服务与监管研究诠释

本文作者:丁佩剑工作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统一的数据架构使得数据与应用的关系更加清晰,数据的意义更加明确,数据之间的区分和关联更加合理,能保证数据的整体性、一致性、完整性,能提高数据的综合使用效率。数据架构的构成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的业务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两大类。非结构化数据主要包括公文文档、音视频文件等;结构化数据包括公共数据、应用私有数据、归档数据和数据仓库四种类型。除业务数据构成外,数据架构还包括数据采集模式、数据存储、数据安全以及数据标准。数据架构组成如图1所示。数据标准数据标准包括数据标准集、代码标准集和全局性编码规范三个部分。数据标准集用于准确地定义数据元素,代码标准集用于确定数据元素的一致的取值范围,全局性编码规范用于确定重点数据元素的全局统一编码规则。数据元素是数据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数据对象的抽象。对它的准确识别和定义是保证系统中数据一致性的前提,是建立稳定良好的数据结构的关键,也是进行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的基础。全局性编码是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数据能够关联与衔接的基础,也是整合各类教育管理信息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全局性编码应遵循唯一性、稳定性、规范性、可扩充性的编码原则。数据存储本文设计的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的技术架构,对数据的存储采用物理存储统一、逻辑数据独立的模式[1]。所谓物理存储就是把数据存储在统一构建的存储设备中。公共数据、应用私有数据、归档数据和数据仓库都以关系数据的形式储存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上,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物理数据文件存在统一的物理存储设备中。非结构化数据由内容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并储于统一的物理存储设备中。物理存储设备对各系统是透明的,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构建。各系统都拥有其各自独立的应用数据库,从逻辑关系上讲数据是相对独立的,并独立对其系统的数据进行管理。公共数据与应用私有数据之间及应用私有数据之间,都是通过数据交换的模式进行的。数据仓库系统可以有效利用数据装载工具将独立分散的决策支持数据集中装载处理,并能形成集中的数据仓库。数据采集数据采集的模式有:直接录入模式、系统服务模式、定格式文件采集导入模式[1],各模式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使用。1系统服务模式,通过服务形式进行自动或手动的数据传输,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对于一些由中央组织统一开发,直接部署到各级地方的应用系统,可以采用这种系统服务模式。该模式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2直接录入模式是利用中央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各地业务部门可以直接登录此系统向中央系统录入数据。3定格式文件采集导入模式是通过指定的数据格式,相关业务部门依据数据格式准备数据,也可以利用中央给予的特定的数据采集器,由录入数据取得给定格式的数据文件,从而导入到中央数据库中。数据交换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的各个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必须使用同一的标准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进行[1],这些标准包括:信息采集的描述标准、数据的描述标准、信息的描述标准、权限的描述标准等。各系统必须遵从制定的这些标准,以保证相互访问对方系统提供的标准数据,实现与其他系统在数据层面的互联互通。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数据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安全关注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不可篡改性、不可抵赖性,涉及到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加密、数据审计、数据的电子签名等。

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数字化建设具有如下特点:1系统整体用户类型多,用户布局分散;2系统数量较多,需要分步分块建设;3数据种类多,数据间关联关系较复杂,并需要根据这些数据提供综合的信息服务和决策支持;4需要与外部系统进行整合、集成。因此,本文提出的技术架构采用“数据架构统一、公共中间件统一、系统松散耦合”的应用架构,实现“信息门户统一集成”。如图2所示。统一数据架构各信息系统在设计和建设时需要确保遵循统一的数据架构,使用公共数据,加强全局数据间的一致性,提高数据的有效性,为综合数据服务及决策支持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公共中间件公共中间件为各应用系统提供必要的公共软件服务,包括统一用户管理、用户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SSO服务[2]、数据交换服务、数据采集服务、内容管理、公文流转、地理信息、报表服务、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公共中间件。各应用系统应采用统一的公共中间件。应用系统根据公共中间件的选型进行设计,严格遵循相关的软件、平台应用规范,避免重复投资,避免接口的不规范和不统一。服务架构本文设计的应用架构中采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3],通过SOA可以消除不同应用之间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协调运作,实现了不同服务之间的通信与整合[4]。面向服务体系架构,可实现应用系统松散耦合,各应用系统相对独立,在必要时完全可以独立运行。应用系统与应用系统之间、应用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之间通过SOA的方式进行集成和整合,可以确保应用集成和部署的顺利进行。信息门户信息门户通过服务调用的方式与各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整合,以应用集成和局部信息集成的模式运行,一方面作为各系统的导航,另一方面作为信息查询的集中展示。各应用系统应确保接入信息门户,以信息门户为信息集成展示平台,为用户提供集成的、整合的、个性化的、主动的信息服务。

统一软件架构,将使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可集成性、可扩展性,有利于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执行效率。同时,对开发而言,相同的软件架构可以提高开发效率,确保开发质量;对运行服务而言,可以使得维护和管理所需的技术更加单一化,有利于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行服务质量。本文设计的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信息系统的软件架构可以满足如下要求:1具有较好的开发支持能力;2具有良好的部署和升级能力;3具有良好的系统延展性,可以较容易地进行系统的集成;4尽可能遵循国家、国际及工业标准和规范。软件层次结构本文设计的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的设计和建造,采用分层设计方法。在构造信息系统时,需要对如下影响因素进行协调:1应尽可能的降低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应用程序的总体灵活性和适应性;2将不同的问题分隔在不同的组件上,增强其灵活性和可维护性;3各组件可被重用;4对各个不同组件要确保其内聚性;5各组件之间尽可能保持其松散耦合;6解决方案的各个组件的部署要独立、易于维护和更新;7确保性能优和高可靠性高。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将组件分隔到不同的层中,每一层中的组件具有内聚性,每一层与它下面的各层都应保持松散耦合。分层软件设计应遵循如下基本准则:1不得跨层调用,每一层都只与直接相邻的层进行通信;2上面各层都建立在下层的基础上,隐藏下层的信息并为上层提供服务;3各层要封装自己的实现,向上一层提供访问接口;4各层支持分布式的部署,即可部署于不同的容器实例中;5通用分层描述。开发技术本文在设计技术架构时,考虑到系统用户“量大而分布广”的特点,为了用户使用的便易性,为了系统运行维护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各应用系统采用B/S模式。B/S模式的具有使用简便,兼容性好,系统升级方便,可扩展性好等特点[5]。开发平台和工具选取JAVA作为主要的开发技术,其中的B/S开发框架主要是J2EE框架,它主要有如下特点[6]:1平台无关性:跨平台是J2EE的最大特点。符合JAVA中J2EE规范的软件时,可以在不同应用服务器上部署,对平台没有特殊要求。2中间层:在J2EE构架中,事务逻辑是由JavaBean和EJB完成。EJB和JavaBean的模型相似,都是用来创建分布式的公司应用[6-7]。利用这些模型进行简单的编码就能完成复杂的功能。3表示层:提供替代JavaAWT的JavaSwing由J2EE来完成,可视化组件JavaBean也用于构造系统。B/S结构的表示层J2EE,主要利用JSP、Servlet、HMTL、XML、WML、等工具来实现。软件接口软件自身除了业务逻辑实现和应用数据库之外,还需要通过接口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本文设计的教育服务与监管体系的软件接口关系图如图3所示。主要使用的接口包括:信息门户接口、主数据库访问接口、公共中间件调用接口。通过信息门户接口,实现系统与信息门户的集成;通过主数据库访问接口,可以在许可范围内对主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通过公共中间件调用接口,可以访问大量的中间件平台提供的服务。数据访问方式在对数据进行访问时,使用JDBC接口。JDBC属于中间层次的API[8],与所连接的数据库无关,数据操作是通过连接、命令语句和结果集来完成。更高一级的数据数据处理是通过实体EJB来进行的。

查看全文

企业级监管信息集中服务研究

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的蓬勃发展,金融套利等行为也与日俱增。为了响应国家去杠杆、补短板、防化风险、服务实体的政策,金融监管的要求日趋严格。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的监管报送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地实现监管统计报表数据的集中加工处理,提升监管报送质量,农业银行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根据自身的整体战略目标和信息技术发展规划,在广泛汲取国内外同业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的资源现况,搭建了企业级监管信息集中服务及报告平台。在大型商业银行中率先实现了监管报表全行集中,有效解决了监管报告信息分散加工、资源投入高、数据不一致、数据准确性不高及自动化加工率和报送效率低等监管信息报送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级监管信息集中服务及报告平台概括

企业级监管信息集中服务及报告平台以大数据平台为数据来源,提供一体化的报表配置、数据加工、填报、集团并表、展现、监测预警、分析报告、组装报送等监管报送全流程管理功能,全面支撑农业银行面向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各地银监局、统计局等外部监管单位的监管信息报送工作,陆续实现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数据集中”工程、“标准化存贷款综合抽样统计监测”“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通用数据模板信息”“精准扶贫贷款专项统计”、原银监会“1104工程”“新资本协议”“监管标准化测试数据报送”及“流动性覆盖率信息披露”等监管领域,法人、集团各级报告信息的统一管理、集中加工、共享使用,确保各类监管数据的“同源同规同质”,实现监管信息“一口出”。该系统通过采用集群式并行负载均衡处理、异步队列处理、高效可扩展的公式引擎、内存计算、可视化配置方式等技术,解决了监管领域全行集中带来的系统压力,不仅实现了企业级监管信息集中服务,同时还释放了大量原有生产设备及运维资源。数据方面涵盖了农业银行主要业务源系统,通过确定各系统可信数据项,将不同源系统信息拼接形成统一宽表数据源,使报表数据准确性及自动化率都得到大幅提升。此外,监管报表填报方式转变为“总行集中加工、逐级审查确认”的全新处理模式,有效减少各级统计岗位人员工作量和沟通填报成本,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监管报送效率整体显著提升,促进农业银行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转型;通过该成果的应用系统建设,推进了农业银行数据监测和治理工作,通过基于数据检验机制和血缘分析,支持报表数据到基础数据的追溯,并定位报表缺口对应的问题明细数据,从而有效推动农业银行源头数据的治理工作。

二、企业级监管信息集中服务及报告平台的技术特点

1.安全高效的计算框架采用集群式并行处理,采用异步队列处理机制,SQL转内存变量进行运算。(1)实现日间联机交易在各节点的动态分配和自动负载均衡,大幅缩短数据加工时间。此外,计算节点采用PCSERVER虚拟机部署,成本低廉,可灵活扩展,线性提升系统处理能力。(2)异步队列处理:采用异步队列处理机制,将用户提交的高并发、大数据量、长交易的业务请求拆分为若干个队列并发处理,可以有效应对瞬时交易峰值,使系统既充分发挥最高处理能力,又确保始终处于在能力极限范围内,提高系统整体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3)内存计算:实现将造成系统压力最大的日间联机交易转移到计算节点的内存中进行处理,使原本需在数据库中运行的大量SQL语句转换为内存变量进行运算,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还最大程度减轻了数据库压力,节省了昂贵的数据库资源消耗。(4)容错保障机制:实现对计算节点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一旦节点发生宕机等异常情况,即时自动将交易FailOver(故障切换)到其他节点上继续处理,不影响业务使用,极大提升系统的高可用性。2.高效可扩展的公式引擎为保障报表批量加工性能,首次采用LEX和YACC技术以及PostgreSQL开源数据库架构,设计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转换、语义分析以及目标代码生成等5个功能模块,构建了一套高效、可扩展、易维护的全新公式解析引擎。采用分治算法、贪心算法等优秀算法及层次化拓扑排序的公式并行处理技术,全新研发表级复制、区域公式、伪SQL公式、打标表公式、宏定义公式等高性能报表公式,报表批量处理效率提高数十倍,满足了全行监管报表集中加工的批量处理的性能要求。制定报表公式体系的建设标准,首次统一了数据分析类报表公式体系。3.自动化分析报告针对监管分析报告处理逻辑复杂、涉及源数据量大、报送时间急迫的特点,结合监管分析报告的业务需求和报送自动化的技术需求,提出了一种可配置、模块化加工的金融监管分析报告的生成方法。该方法通过作业链批量完成数据源装载和转换,通过Antlr实现了处理规则开发模块,通过JFreeChart实现了复杂图片生成模块,通过FreeMarker实现了报告文档生成模块。使用此方法不仅可以简化用户操作,提高用户便利性,还减少了报告生成时间,提高使用效率,并且实现异常数据、周期变化等分析信息,为后期报告的调整及校验争取了时间。4.业务条线模型体系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分类和定义为指导,以“债权债务信息以生产系统为准,管理分类信息以有人维护的管理系统为准”为原则,整合各源系统数据,采用雪暴模型(雪花模型与星型模型的结合)构建了各业务条线的模型体系。

三、企业级监管信息集中服务及报告平台的业务特点

查看全文

乡村公共服务监管机制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加快公共服务发展。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建设。目前,公共服务监管严重滞后于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监管职能的缺位是导致我国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农村公共服务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构建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监管体系,以保证公共服务提供的公平性、质量和效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一、公共服务监管的理论依据

公共服务监管是指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制定和实施规则与标准,以约束独立运营的公共服务机构,确保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和公平。从监管所约束的对象的角度来看,对公共服务的监管可以分为政府内监管和商业性监管。政府内监管是指“某一公共行政部门具有授权,能够在保持距离的情况下监管另一部门,运用一揽子工具来审核被监管部门的行为并在必要时予以纠正”[1]。公共服务监管的目标是双重的,即纠正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效率和公平。

(一)纠正市场失灵

传统的福利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正当性的基本依据。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品,由于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私人部门不愿意提供这种产品;二是外部性,外部性使得私人成本受益与社会成本受益相偏离,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的最优化决策无法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三是自然垄断,垄断者具有价格控制力,其最优决策也会偏离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垄断还会导致X-非效率;四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市场的失灵。另外,由于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一些理想的社会价值目标(如公平等),所以政府也需要进行干预。政府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及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直接提供、付费和监管。其中,监管是一种重要的政府治理工具。关于政府实施监管的理由,主要有两类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公共利益监管和利益集团监管。按照公共利益监管理论,市场失灵是政府监管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监管理论隐含着三个基本假设:一是市场存在失灵;二是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福利最大化;三是政府监管是对市场失灵的有效反应,不存在政府失灵。在这些假设条件下,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监管被认为是纠正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政府监管一旦建立,就能够有效地消除市场失灵的不利后果。利益集团监管理论是在对公共利益监管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的。利益集团理论主要包括俘获理论、监管经济理论和寻租理论等分支。各理论分支共同的基本假设是:政府的基础性资源是强制权,能够在社会福利不同的人之间转移;监管的需求方(利益集团)与供给方(政治家和监管者)都是理性“经济人”,都通过选择行为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监管可能被利益集团俘获;监管能力有限,无法实现提供社会福利的初衷。

(二)纠正政府失灵

查看全文

城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办法

为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养老服务统一市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激励养老服务机构(包括养老机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诚信守法经营、积极转型升级,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48号)、《省民政厅关于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民发〔2020〕56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政办〔2020〕74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办法的通知》(市政办〔2021〕2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突出监管重点,强化全程监管

(一)完善备案监管。经营养老机构,必须按照《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到民政部门办理备案。实行养老服务机构备案信用承诺制,备案申请人提交按建筑、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特种设备等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标准开展服务活动的书面承诺并向社会公开,书面承诺履约情况记入信用记录,对违反承诺的依法依规实施惩戒。加强备案管理,新设立的养老机构,依法登记后,需在收住第一位老人之日起10个工作日以内提出备案。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备案的养老服务机构,自发现其收住老年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民政部门应会同区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现场检查,并督促及时备案。

(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推进养老服务机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引导其主动防范消除建筑、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特种设备等方面的风险隐患。民政部门会同住建部门加强建筑使用安全检查,督促其采取修缮、更换等措施整改消除安全隐患;会同消防、住建等部门抓好消防安全整治,摸清消防安全状况,建立隐患、整改、责任“三清单”,对重大火灾隐患提请政府挂牌督办;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日常监管,开展风险监测;会同卫生健康、医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强化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服务安全、采购使用医疗相关产品的监督管理。

(三)强化从业人员监管。加强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引导其自觉养成良好品行,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强化执业行为监管,养老服务机构中从事医疗护理、康复治疗、消防管理等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资格。加强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和岗位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严格末端监督执法,依法依规加强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管,防止出现乱培训、滥发证现象;依法依规从严惩处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实施行业禁入措施。

(四)强化涉及资金监管。养老服务机构要以合法合规方式筹集和使用养老服务涉及资金。区民政部门应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申领使用政府奖补资金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抽查核查,依法打击以虚报冒领等方式骗取资金的行为。对涉及使用财政资金的重点建设项目,加大跟踪审计问效力度;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弄虚作假、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养老机构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力度,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加强对金融机构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创新的监管;加强养老服务机构收费行为规范管理,加大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风险排查,加大政策宣传,依法打击以养老服务为名的非法集资活动。

查看全文

工商监管服务评议通知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惩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切实推进基层工商所(分局)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健全社会监督和评议机制,根据温工商党[2007]30号《关于开展基层工商所(分局)面对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接受社会评议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和星级工商所的创建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局党委决定在全市工商系统基层工商所(分局)开展面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接受社会评议工作,并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认真接受监管服务对象对工商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监督,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执法行为,保证职能到位,提高执法为民、服务经济、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水平,树立良好的工商形象。

二、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开展述职述廉活动,使其既能加强群众对工商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又能切实保护工商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