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07:37: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监管方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乡村合作医疗监管方式比对
自2003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在维护农民健康权益、促进卫生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属于农村卫生工作的范畴[1]。经多年运行管理模式已形成了卫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经办机构进行日常业务运作、医疗机构服务、多方监督和评估,以及研究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的组织体系[2]。目前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是由卫生部门管理新农合的模式,而一些地区采用的是社保部门组织管理模式和商业保险运行模式。2009年,《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提出:“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3]。”在有关模式的讨论中,一些观点主张将新农合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新农合基金与社会保障基金的接轨,其理由是新农合作为互助共济制度虽然解决了“广覆盖、低保障”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农村居民日益增加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而言基金池所支撑的保障力度较弱;而另一方观点则认为,应坚持卫生部门主导,因为医疗服务和医疗筹资上的“一体两翼”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实现满足医疗服务需求和控制医疗费用之间的良好平衡,以非常低的筹资水平缓解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经济风险[4]。那么社保和卫生部门对新农合2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基金使用情况有何差异?鉴于此,本文以四川省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
1材料与方法
首先,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抽样成都市、泸州市分别作为新农合社保部门、卫生部门管理的样本点,对的新农合管理制度、管理模式进行深入了解。其次,将社保部门管理27个县(区)作为社保组,再根据人均GDP、农业人口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卫生部门管理的县(区)中,选取了与社保组特征值相当的27个卫生组。①对费用控制及住院率控制情况进行分析,②采用Z分数综合评价法对54个县(市、区)不同管理模式新农合保障效果进行综合评价[5]并对2种模式效果进行差异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四川省新农合以卫生部门管理为主导,截止2009年底,有15.1%的地区由劳动与保障部门主管。经调查,以卫生部门主管的泸州市于2008年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新农合主要由卫生部门的农村卫生管理行政部门整体规划管理,各区、县设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负责新农合的具体经办工作。作为社保部门主管的典型地区,成都市政府于2006-07将“新农合”工作由卫生部门整体划归到劳动保障部门。2007-05成都市成立医疗保险管理局,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属事业单位,统一管理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其中新农合归于综合处管理,新农合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0多人下降为5人。2009年为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体化,制定《成都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该办法将新农合予以包含。
2.2新农合管理模式四川省新农合管理呈现条块市管理模式,即每个区县所制定的制度不一致,优点在于管理能因地制宜、较为灵活,缺点在于难以统一规范。经调查,卫生部门主管的样本地区泸州市的各个区(市、县)、各级医疗机构新农合补偿制度不经相同。管理上,泸州市严把控制关口,如医疗机构考评上,推行协议管理、风险保证金管理、执业人员备案登记管理制度;治疗用药上,严格执行疾病诊疗技术规范,准确把握相关治疗项目的使用指征、治疗级别和频次,控制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检查检验上,严格掌握大型设备检查指征,完善常规检查,实行检查互认制度,杜绝以规避医疗风险为借口的滥检查、重复检查。价格费用上,按物价部门规定执行收费标准。监管方面建立以行政监督为主体、社会监督为补充、专家监督为支撑的三个监督机制,并配制相关制度,如入出院报告制度、身份核对制度、动态分析制度、大额补偿报告制度、医疗信息公示制度等。这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医疗行为的监督,推进了新农合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医社保部门主管的成都市基金筹资及住院补偿水平较高,以多缴多报原则,将筹资补偿制度分为三级,最高级别个人筹资缴纳220元,报销比例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可达90%。由于成都实施的是城乡统筹一体化战略,新农合基金池不再划分为各区、县,因此在新农合报账流程实施了整合,即成都的A县患者到B县就医,其不用回A县结算,在当地医院结算即可。对于门诊报销,参保人员在选定的门诊定点医院发生的符合报销范围的费用,由统筹基金按30%的比例支付,一个自然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累计不超过200元。与此同时,成都还实施21种慢性病门诊,对于指定病种按住院等级报销,将3个月报销一次,解决了部分常年吃药但不能住院报销的慢性病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在监管方面,医保局设立稽查科,负责各项监管工作,如对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与农民访谈,另外,其建立考核制度,并对医疗机构进行定期及不定期考核;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定点聘请医疗机构专家对住院清单等进行审核,每月中旬聘请第三方评审组对费用清单抽审。
大豆的播种方式以及监管
地温与土壤水分是决定大豆适宜播种期的两个主要因素。一般认为,北方大豆区,土壤5~10厘米深的土层内,日平均地温8~10℃时,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播种较为适宜。所以,东北地区大豆适宜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北部5月上中播种,中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最适合播种。首先谈谈大豆的播种方法
一、现在生产上应用的大豆的播种方法有:
(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2)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市场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市场发展形势,市场监督管理职能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新的市场形势的需要,市场监管机制要求监管创新要遵循效益最优原则,即利用最小的成本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指导原则探析
1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意义
1.1只有实行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当前市场经济形态,可分为消费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相对来说,消费品市场所属层次比较低,且结构相对较简单。在一些低层次的市场中,市场经济运行的方式和竞争方式都比较简单,而在高层次市场、无形市场与要素市场中,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与竞争方式都相对复杂多样。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经济水平比较低,各地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廉价资源生产投入,市场结构形态也比较简单,而无形市场与消费品市场发育不够健全,市场竞争不激烈。这个时期,市场监管部门主要职能监管属于低层次的,结构相对简单的有形商品市场,其所具备的监管职能方式,基本可以符合当时的市场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初级生产要素短缺的问题,逐步呈现出来,价格也出现大幅度升高现象。同时,经济系统的整体性聚合要求越来越强烈,依靠初级要素的大量投入则逐渐丧失主动权,资金、技术管理方式等,则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随着市场经济方式运作的复杂化,政府对于市场的监管难度也进一步加大。而作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就必须加大重视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工作。1.2只有实现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才能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当前世界进入了一个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现代科学技术在市场交易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了新的市场经济运作方式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大大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在市场流通领域,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经济运行方式,主要体现在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等方面。然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如网络信息高速传递中,一些虚假的商业信息也大量出现,一些产品商标也开始被复制、模仿,这就给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应对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带来的多种问题,除了要对当前的法律制度、规范。做出一定的修整外,还要根据当前市场状况,对于市场监管方式进行有效创新。1.3只有实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宏观市场态。势及流通业态多样化的市场运作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综合来看,一方面,当前市场经济跨越了温饱阶段,进入到追求满足小康生活的新目标。另一方面,宏观市场态势已经走出了短缺经济格局,从之前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了一定转变。不同顾客之间不仅对于同一产品,具有不同的要求,而且由传统的单一消费转变为了时间、空间及附加值的消费。而在买方市场新形势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迫使企业对于消费需求市场多变性,有了不断的改进。消费者需求方式与宏观市场态势的转变,所带来直接后果主要体现在流通业态的多样化、细分化与差异化等方面。一些新的流通业态形式开始兴起,如邮购、折扣、自动售货、拍卖、租赁等。一些新的业态组织形式,如超级市场、购物中心、商业街等不断出现。这些新出现的流通业态,其运作方式各不相同,交易过程中,有的商品将所有权、使用权一同转让,也有的只是出让使用权如租赁,有的交易进行方式属于面对面交易,也有的交易只是在网络上进行。市场竞争中,一部分商品以优良的品质吸引消费者,也有些商品依据优质的服务来获得青睐。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新的经济运行方式作用下,要想切实实现有效的市场监管,就需要面对当前发展形势,对于市场监管方式进行创新。1.4只有实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形势。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化形势转变为国际化,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国际化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在发展中,开放程度也进一步加大,国外的一些经济运行方式及市场竞争方式,如电子销售、数据库营销也逐步走入到国内市场。一些不当竞争方式,也会由于我国当前管理制度的不健全而趁机而入。因此,这些新的市场运作与竞争方式,都会存在一些法律争议,对我国市场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如当前一些商品在下单、出单、收货等方面,都是在网上进行,而当前一些监管方式主要针对于传统面对面交易,电子销售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在市场监管上会存留一定真空段。面对一些经济纠纷、消费欺诈等,很难取得有效证据。此外,在网络交易中,会涉及大量的消费者信息,如果这些信息被恶意传播到非法者手中,可能会对消费者的隐私及安全带来一定隐患。为迎合实现经济国际化形势的目标,我国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就需要接受新的挑战,为符合国际形势的市场机制,就需要对于传统的市场经济体制做出调整,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简言之,市场监督管理职能的发展变化,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化,宏观市场态势及流通业态的变化及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等,都要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面对当前形势,并及时进行相关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
2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指导原则
市场监管方式在实施中,应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人类的一些经济活动都直接关系着利益,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是需要为市场来服务的,为符合新的市场发展形势,可以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来达成目标。市场的监管方式关系着经济的发展状况,因此,也需要讲究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市场监管方式是为实现一定的市场目标服务的,为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在不同的监管体制下采用合理的监管方式来实现。由于监管体制不同,监管成本的费用的支出也各不相同。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指导原则,来实现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就是要在最大实现监管目标的基础上,使监管成本能降到最低。一定程度而言,我们常说的市场监管成本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市场监管部门成本支出,即部门监管成本,它主要包括监管部门由于对市场监管活动,所支出的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等成本。我国传统的一些监管方式,如集贸市场中驻场的监管模式,一般耗时基本在四个月,对于一些市场经营情况,对于证件资质采用逐一查询方式,这种方式的监管,将会大大消耗市场监管成本。其中所具有的二层含义,则是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考虑的,也是社会监管成本。它主要包括各市场经济主体为了应付监管,或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支出等。如各监管部门对于企业实行的年审制度,各种重复性的检查行为,企业或者消费者投诉渠道存在障碍等问题,都会大大增加市场监管的成本。通过上面两点含义,我们可以看到,上述所说的市场监管成本,不仅仅指的是降低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而且也包括降低社会的监管成本。市场监管中,我们如果能秉承效益最优的原则,那么对于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方式,就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评判标准及选择依据,市场监管方式创新过程中,则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我国内地保险监管的职能、方式及主要任务
我国内地保险监管的职能、方式及主要任务一、监管的职能及目标
保险监管,通常是指国家保险监管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保险机构及其活动进行强制性的监督与管理。就监管体系来讲,国家对保险机构的监管是最高层次的刚性监督形式。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根据国务院规定,中国保监会是中国商业保险的主管部门,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监管职能,依照法律、法规集中统一监管保险市场。
中国保监会的基本职能:一是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行为;二是调控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分为四个方面:1.拟定有关商业保险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2.依法对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依法查处保险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3.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促进保险企业公平竞争;4.建立保险业风险的评价与预警系统,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促进保险企业稳健经营与业务的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职能,我国内地保险监管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努力建设一个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要素完善、具有开放性的保险市场体系。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监督保险企业规范经营、具有充足偿付能力,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最终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监管的方式
央行金融监管方式论文
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是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的主要方式,两者相互补充,互为依据,共同构成了中央银行实施有效监管的主要手段。但作为一名基层银行从业者,笔者认为央行的金融监管工作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完善现场检查技术操作规程。现场检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监管业务,建议人民银行制定一套切合中国银行业实际情况,标准化、实用化的《金融业务现场检查操作规程》。《规程》应对检查准备工作、检查实施工作、检查总结及其处理等现场检查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进行全面规范,使监管人员开展现场检查工作能够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其次,鉴于人民银行现有监管人员中很多原先并未从事过稽核工作,对现场检查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技术不熟悉,建议组织编写专门的高质量的现场检查教材或手册。
——加强对监管执法工作的统一领导,成立央行执法领导机构。现在具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复议职能的各级人民银行相应成立了行政处罚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委员会等非常设机构,功能相对单一。可以在此基础上成立一个央行执法委员会。该机构可作为人民银行的非常设机构,不占人员和机构编制。该委员会按照监管工作“一盘棋”的思路运作,职能涵盖对监管工作的全面部署和统一安排、监管实施、案件会审、行政处罚、行政复议和组织培训。每年年初各监管部门将全年监管工作计划报送委员会,委员会召开各监管部门参加的协商会议,据此对全年监管工作进行综合安排,制定该分支机构对辖区内金融机构年度现场检查计划。在对外开展检查时,由执法领导机构一个口子对外,统一配置和调度检查人员,杜绝以往的“各自为政、各路出击”的现象
——增强现场与非现场监管工作的计划性。在目前的管理体系下,现场检查工作计划由大区行确定比较合适,总行对一些共性的、突出的、亟待了解的问题,在年底前作为次年的检查计划下达给大区行,大区行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及时确定本辖区次年的现场检查工作计划,然后由执法领导机构统一下达给各中心支行。中心支行再将检查计划进行系统安排,使时间安排、人员调配和检查内容都做到协调一致,避免重复检查、重复处罚和检查碰车等现象。同时,对于非现场监管工作,年初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监管重点,及时调整报表的格式、内容与报送方式。对需经各级人行审核批准的事项,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也可有所不同,但是其调整应是自上而下有计划实施的。
——设立预警指标,建立报告和询问制度。针对目前金融服务和金融统计工作与金融监管工作衔接不够的状况,可以在存款、贷款、利率、支付结算、信用证业务统计方面设置若干个预警指标,由金融服务与金融统计部门监控。这些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监管对象某些业务即将或已经达到预警指标,就应当及时向监管部门或指定的执法机构通报,执法机构收到报告后应及时进行客观分析,如有可疑因素则应开展现场检查,以防患于未然。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定期向服务部门、统计部门主动询问相关情况,搜集监管信息,提高监管工作的前瞻性。
——构造监管信息平台,形成职能部门的大监管体系。目前,金融监管信息散布于人民银行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应尽快把部门间的信息数据联网,以集中反映金融监管信息和监管工作计划及开展情况,实现金融监管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内地保险监管的职能、方式及主要任务
我国内地保险监管的职能、方式及主要任务一、监管的职能及目标
保险监管,通常是指国家保险监管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保险机构及其活动进行强制性的监督与管理。就监管体系来讲,国家对保险机构的监管是最高层次的刚性监督形式。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根据国务院规定,中国保监会是中国商业保险的主管部门,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监管职能,依照法律、法规集中统一监管保险市场。
中国保监会的基本职能:一是规范保险市场的经营行为;二是调控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分为四个方面:1.拟定有关商业保险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规划;2.依法对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维护保险市场秩序,依法查处保险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被保险人利益;3.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推进保险业改革,完善保险市场体系,促进保险企业公平竞争;4.建立保险业风险的评价与预警系统,防范和化解保险业风险,促进保险企业稳健经营与业务的健康发展。
根据上述职能,我国内地保险监管的主要目标是:加快培育和发展保险市场,努力建设一个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要素完善、具有开放性的保险市场体系。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监督保险企业规范经营、具有充足偿付能力,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最终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监管的方式
经济法下市场监管方式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监管具有普遍性,可以维护经济市场的秩序,避免假冒伪劣、诈骗等问题发生。通过市场监管,可以使资源配置满足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的要求,进而使我国的经济关系得到良好巩固,确保我国政权、公民权益、经济组织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市场监管需要法律支持,在经济法视角下,我国市场监管方式需要创新和完善,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经济法;市场监管;创新策略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之间的问题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政府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职能,从原本的市场管理者,变为现如今的市场干预者。在市场运作过程中,“缺陷”和“失灵”是在所难免的,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单纯依靠自由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也无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所以,需要政府适当干预和管理。为了更好地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应该加强监管工作和法制化管理。市场监管主要对市场活动主体和主体行为进行限制、约束等干预行为。在市场监管过程中,主要由有相关权利的机构、团体、机关单位来实施,目前政府机关是最主要的市场监管主体。监管对象普遍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市场监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为前提,需要先保障市场的安全和稳定,减少市场风险出现。
1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目标
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核心目标就是提升监管效率,使监管活动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不仅明确了重启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指导意见。在市场监管方面,强调政府的作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由市场来决定,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健全,就要严格遵守这个规律,对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监管不足等问题加强重视,并尽快解决此类问题。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市场管理,并不断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大力推行市场化改革,减少了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行为,使资源依据市场规则、竞争等条件进行配置,进而提升配置的合理性,使资源效益最大化。政府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职能,针对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过度干预等问题,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建立明确的权责制度,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发展,同时优化公共服务,避免恶意竞争、违规营销等行为发生,严格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总的来看,市场监管方式的创新目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使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加深;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做好市场监管工作,保障市场秩序,尽可能地避免市场失灵等问题。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就要确保其满足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市场监管应该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边界;第二,市场监管应该以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为主要目的;第三,维护市场环境和秩序是市场监管的重点工作内容;第四,市场监管需要从直接监管转变为间接监管,应该使其具有柔性化的特点,并以事后监管为主,确保监管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2影响市场监管方式创新的主要因素
剖析股指期货监管方式的对比与借鉴
摘要:为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我国将适时推出股指期货。因此,比较和分析发达国家股指期货监管模式及特点,尤其是对美国和英国监管股指期货的模式进行研究,对我国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股指期货;监管模式;借鉴
今年年初,我国股指期货自然人合格投资者的开户试点工作悄然启动。这说明我国的股指期货有望推出,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指期货的监管问题随之而来。研究发达国家对股指期货监管的模式和特点,我国可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美国股指期货监管部门对股指期货风险的监管与控制
美国股指期货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是1974年设立的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除这个主要监管部门外,还有行业自身共同组建、共同管理的组织机构——国家期货协会(NFA),监管股票证券市场的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美联储、财政部也管理着股指期货市场上的一小部分。
(一)美国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
探究商业银行风险及其监管方式
摘要:商业银行是近现代各国金融体制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金融机构,是业务范围最广泛、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最大的金融机构,是各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其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着各种风险。本文粗浅地分析了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及监管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监管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活动的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及其他经营单位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负债经营,即利用客户的各种存款及其他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运营资金,通过发放贷款及投资获取收益,自有资本占资产总额比率远低于其他行业。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即是一种具有内在风险的特殊行业。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违约而导致贷款或证券等银行持有资产不能收回本息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变化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小议外汇风险评估以及监管方式
一、外汇风险的类型及我国外汇体制改革
1.外汇风险的类型
外汇风险又称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持有或运用外汇的经济活动中,因汇率变动而导致外币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存在外汇风险的主体主要是从事对外贸易、投资、借贷活动的企业或个人,这些企业不可避免的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或拥有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债务,一旦汇率发生变化,将会给外汇持有者或运用者带来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或取得获利机会。外汇风险主要包括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
2.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不同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我国没有自由交易的公开外汇市场。改革开放之后实行的是外汇调剂市场与官方外汇市场并存,经济主体依然游离在外汇市场之外,不参与外汇市场交易活动。1994年我国进行外汇体制改革,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从此商业银行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外汇市场。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结售汇体制也逐步从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转变,外汇市场逐步活跃,企业的汇率风险随之暴露。针对这种状况,2003年外汇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出远期结售汇业务、延长外汇市场交易时间、允许银行进行双向交易、增加欧元交易品种。2005年7月21日我国外汇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形成更具有弹性和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次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受到市场供求的影响,我国企业将更加直接的参与世界竞争,但是同时我国企业的外币资产与外币负债也被暴露在极大的汇率风险之中,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
3.我国企业所面临汇率风险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