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06:58: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江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江苏医保模式比较

一、苏州模式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2011年,全市户籍人口642.3万人,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70元,比上年增长1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070元,比上年增长13.2%。①苏州市围绕保障惠民和改善民生,按照“统筹城乡,全民保障”的指导思想,设置“建立人人享有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不断创新、完善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

(一)苏州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沿革

苏州是“苏南模式”板块的典型代表,早在1983年,就开始探索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首先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行国营企业职工养老金社会统筹,随后逐步扩大到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种社会保险险种和各类用人单位及城乡居民。经过多年努力,目前苏州市已经初步建立起覆盖范围全员化、执行制度规范化、基金来源多元化、管理操作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的目标,社会保险制度创新领先于全国,参保覆盖率稳步增长,城乡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率先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险的目标。苏州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医保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城市之一,从1997年4月开始试点,2000年11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苏州全面实施,并逐年逐步提高待遇水平。2010年,符合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超过起付线以上的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为90%~95%,不设置封顶线。①2005年,苏州市政府出台《苏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继续提高农村医疗保障的统筹层次和水平,积极推动新农合制度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部分统筹地区建立起医疗保险接轨互换的渠道,所有参保人员能根据自己的就业状态及时办理居民医疗保险与职工医疗保险转移手续,通过个人账户转移实现险种衔接,保证农民能顺利转入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2007年11月市人民政府颁布102号令,修订出台《苏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苏州市已形成以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和学生医疗保险为重点,覆盖面比较广、功能比较齐全和制度间相互对接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2009年开始,苏州大力推进农保转城保,因此农保参保人数显著下降(见图1)。截止2010年,苏州市已经建立了以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主代表的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全市城镇职工参保覆盖率达到98.6%,职工医疗保险以中断且无力续保人员中的下岗失业、灵活就业人员等为重点,制定专项扩面措施,继续实行劳动合同备案人数与社保参保人数进行比对等办法,在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下,不断提高扩面征缴。由人社部门管理的城乡居民参保覆盖率达到99.5%,全市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的九个统筹区中已有七个(除吴中区和相城区)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将本统筹地区户籍的全体城乡居民纳入保障范围。为保障本统筹地区长期居住的外来人口,部分统筹地区将其纳入城乡居民医保,其中吴江在本市居住满2年的新吴江居民、太仓持有2年以上暂住证的外来务农人员、张家港持1年以上暂住证并在本市从事农副业生产的非本市籍居民均可通过个人全额缴纳居民医疗保险费享受当地居民医保待遇。通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推行,扫除全市所有户籍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盲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

(二)苏州城乡医保制度的主要做法和特点

1.建立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是统一全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框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精神,按照省厅工作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的整体部署,苏州市通过2009~2011年三年的工作推进,统一全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努力实现职工医疗保险在覆盖范围、保障项目、待遇支付标准、医疗救助办法和内外管理制度的“五个统一”。②二是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七个统筹地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完成由新农合向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与转换工作。吴中区、相城区正在加快推进新农合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过渡。2010年苏州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通过三年的时间,坚持以政府资助为主的原则,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争取到2013年,实现由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完全取代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征地人员医疗保险等多险种并存的局面。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平均筹资每年约400元/人,其中各级财政补助每年约280元/人。2011年,全市各统筹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水平达500元左右。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各统筹地区均建立了居民医保门诊统筹,门诊、大病及住院政策性报销,比例达到61.02%。三是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制度:将由卫生、民政、总工会、残联等部门分散管理的医疗救助对象统一纳入社保部门管理,整合政府医疗救助资源,对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之一的所有参保人员,均按同一标准认定救助对象,按同一救助程序、同一救助方式,享受同一标准的医疗救助待遇。①通过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机制,对各类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统一医疗救助制度,使全市参保居民和参保职工享受同等的医疗救助待遇。2.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的贯通一是苏州市各统筹地区在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时,充分考虑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接轨运行:凡参加居民医保的人员进入用人单位就业的,可转移参加职工医保;与单位解除用人关系后,可转移参加居民医疗保险。二是部分统筹地区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的转换衔接机制:如太仓市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做好三大险种的衔接和延续工作,从而确保居民参保无险种转换困难的顾虑,太仓市政府出台《关于社会医疗保险险种衔接的有关规定》,针对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仅限被征地农民)、居民医疗保险三大社会医疗保险险种的转换衔接及转换后的待遇享受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居民医疗保险的缴费年限折算比例为1:2:4,做到险种衔接规范,待遇享受明确。它的推行体现灵活性、人性化的特点,有效地保障全民参加医疗保险,并且参保后不断保、能续保,不仅从制度上填补居民医疗保险与其他险种间转换衔接的空白,也促进了统筹城乡的发展。昆山市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贯通:对已按月领取社会养老金的参保人员,按城镇职工医保的最低缴费年限(男25年,女20年)一次性补缴,居民医保缴费年限暂按四年折算一年的办法进行抵扣;对还不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按灵活就业人员的形式进行参保,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时,进行实际缴费年限、居民医保缴费年限折算后合并计算,不满城镇职工医保最低缴费年限的(男25年、女20年)进行一次性补缴,补缴后即可享受城镇职工医保待遇。3.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保管理服务体系一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参保人员进行有效地整合,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统一的医疗保险诊疗目录、药品目录和特殊医用材料目录。做到无论参加哪类医疗保险的人员,在同一经办服务流程、同一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同一稽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完成所需的医疗消费,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险待遇。二是建立统一的管理服务制度。主要通过制定《苏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转外和居外人员医疗管理办法》、《苏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进行统一的医保管理。三是实现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同步结算。被救助人员参保后,社保经办机构在其医疗保险IC卡上加注救助身份标记,相关信息资料进入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网络。在医疗保险“一卡通”基础上,纳入苏州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网络的万余名被救助参保人员,凭手中的一张医疗保险IC卡,可以在市区任何一家定点救助医疗机构“划卡”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同时得到医疗费用的实时减免救助,完成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的同步结算。4.建立城乡医保基金的衔接通道苏州市计提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的5%作为风险准备金,列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②社会医疗保险风险准备金的建立打通各类医疗保险制度基金之间的通道,任何一种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均可予以调剂使用,极大地增强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例如2009年苏州市区居民医保人均基金支出已经超出550元的缴费标准,基金赤字1921万元,2009年12月,从社会医疗保险风险金中提取2500万元给予弥补,保证参保居民待遇享受。2005年,苏州市政府出台《苏州市城镇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建立城乡医保基金的通道,解决农村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问题,办法要求各统筹地区建立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推行新农合制度向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开始探索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之后,一些地区的新农合保险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转变取得突破性进展,昆山市、太仓市、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吴中区等县市区的农民,实现凭医保卡看病,两种医疗保险成功转轨。具体规定:(1)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对象:未享受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的具有本市户籍,女年满50周岁、男年满60周岁以上的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纯务农人员。(2)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按每人每年200~260元的标准筹集资金,其中农村居民个人负担60元,其余部分由政府财政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中当年不足支付的部分,由市、区二级财政统一弥补。医疗保险中的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参保人员门诊医疗费用,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住院医疗补助、住院大病医疗补助、门诊大病医疗补助、门诊医疗补助和医疗救助支出。(3)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待遇。在医保年度内,参保农民发生的各项符合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门诊医疗费用可以连续累计计算,先从个人账户中划卡结付,余下部分①由医保统筹基金在门诊医疗定额内按比例补助支付,在医保年度内发生的,符合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超过起付线以上的住院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分别给予55%~75%的比例支付,封顶金额在10~20万元之间。(4)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两种制度接轨互换的渠道。根据自己的就业状态,所有参保人员可以随时办理转移手续,通过个人账户在两个险种之间转移实现衔接,以保证农民进入各类企业就业时,能顺利转入城镇职工社会医疗保险。2010年,苏州纳入由社会保险管理的居民医疗保险的纯农民已有100多万人;由卫生部门管理的新农合人员为161.1万人。

查看全文

考察江苏动员讲话

在我们深入贯彻省委“两抓两放、一加强”的重要指导思想,全面推进我们****提前10年实现全面小康奋斗目标,进而向初步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我们到江苏考察学习,“南天取经”,最然时间暂短,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改革开放前沿的春风洗礼,接受着现代化建设最新经验的深刻教育。这次活动本身就是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在沿途始终边看边思考,思想收获是多方面的。这里就影响最深的四个问题谈点体会。

一、纵观江苏经济迅速倔起的历史轨迹,始终贯穿了一条主线,这就是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转变观念,不断自我加压,不断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年以来,江苏生产总值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的GDP总额占全国的10.7%,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000美元,财政总收入1968亿元,外贸投资占全国五分之一。在全省经济这样势如破竹的势头面前,减速的决策集团“冷眼向洋看世界”,不居功,不骄傲,冷静地确定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为把江苏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省份而奋斗。在省委、省政府总的方针指引下,我们所到的南京、扬州、泰州、苏州、江阴、连云港的同志,无一例外地都把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任务摆在各项工作首位。扬州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早巳闻名天下,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他们的认识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坚持中心不动摇,才能做到抢抓机遇。市委、市政府先后四次组团到深圳、温州学习,全市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困难面前不低头的精神风貌。从沿江产业带、整合汽车产业、化纤纺织、信息通讯四大板块人手,加大了开发力度,项目建设强度。进而进行全市思想大发动,提出了“全面放开、全民放开、全面创业、全面小康、整体推进”的新思维,正在准备出台60条政策,以此培养更多的大老板、小老板。占全国万分之一土地,占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的江阴市,创造了超过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市有上市公司14家,占全国的百分之一。在这样巨大的辉煌面前,他们仍然坚持在解放思想中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中寻找差距。他们今年到上海学习后认为,江阴民营企业有了迅速发展,但总体上还比较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提出要从分散、粗放走向集约、科技、环保和新型工业化。具体下来是“工业全部进园区、园区有组织、经营集约化、企业上规模”。正如苏荣书记所说,江苏的同志们解放思想,树立信心,把国家每次的宏观政策调整都作为新的发展机遇。

二、江苏经济发展总体上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二元经济结构格局已基本得到改变。信息化、工业化、现代化已成为江苏经济的主流。从全省看,江苏正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积极培养大企业、大集团,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我们所到之处看,一方面,各地无一不把开放开发的着眼点放到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上来。处于苏北的连云港在改革开放中一展新姿。但江苏认为她发展慢一点,去年的GDP达350多亿,财政收入35个亿,市委书记给我们都没有讲,认为讲不出口。他们本来的发展思想是“开放兴市、科教兴市、以港兴市”,江苏省委李源潮书记要求他们把这个思路调整为“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省”。可见全省实施工业战略的坚定理念。苏州更是大声疾呼,开拓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四沿”生产力布局中,除全面推进100个大企业改革外,更大模范地扶持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进一步营造创业环境、发展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努力加强各类开发区建设。另一方面,作为发达省份,江苏在过去20多年里聚集起来的民营资本、社会资本正在更大的空间里寻求发展基地和项目。扬州市长季建业同志讲了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他说,产业转移是飞机,就看谁的跑道打造得好,飞机就在谁的地方着陆。这次我们****在南京签订了7个招商引资项目,引资总额2.18亿元。我同江苏的一些企业家座谈,他们说手里都有相当的资金,江苏的资源制约和大企业、大集团、大园区竞争下,已很难释放资本效益,不少人想到外部发展。这充分说明,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项目问题。有好的项目,项目又有市场、有效益、有科技含量,发展资金的出路是多方面的。

三、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在江苏大地已成为现实。特别是在苏南各地,基本分不清哪是城市、哪是农村。既是这样,江苏仍在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产业规模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甘肃、江苏两省的历史条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相差甚远,但经济发展规律,市场价值取向规律是相同的,也是无情的。只有加快工业化,才能加快城镇化。我们省在42万多平方公里的面积中,不仅中心城市少,就是中心集镇也不多。所以,尽快把一批区域中心城市做大做强,尽快催生壮大一批小城市,尽快加大县域经济开发强度,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四、亲商爱商、尊商重商,在江苏大地已蔚然成风。江苏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就是有了一大批自己的企业家、科学家和一大批商人。江苏各级政府在为企业家创造发展环境、创业环境上的政策比我们优惠,环境比我们宽松,服务比我们到位,思想观念转变比我们要深刻的多。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进一步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理念,进一步从政策导向上为民营企业家减负松绑,进一步从规划导向、服务导向上为民营企业创造环境。这两年,我们连续不断地开展了“三个环境”的营造活动,也从政策上、制度上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计划经济、官本位意识的劣根性扰存,一些干部嘴上说起来头头是道,正当商家办事,有时仍然是千难万难。

总的来说,这次江苏之行收获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把这次考察学习得到的新经验作为我们加快发展的新起点,把****的事情办得更好。对照江苏经验,思考我们自己,我总的感到,我们****已经确定并着力实施的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建设“五城三高”、完成三大核心指标、铸就百年酒钢基业等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是符合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和****实际的,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对照江苏经验,反思我们的差距与不足,当前要下大的决心和气力,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

查看全文

赴江苏考察动员讲话

同志们:

为了及时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好这次省党政代表团赴江苏学习考察活动精神,市委决定今天上午召开大规模、大范围会议,传达精神,介绍经验。刚才,张开勋书记翔实生动地介绍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主要经验,马鸿烈董事长就酒钢公司下一步深化改革讲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围绕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工作的整体部署,结合学习借鉴江苏经验,加快我市经济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狠抓学习讨论促进认识提高

江苏的经验,是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先进经验,而且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很实在,也很有说服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特别是他们超前的思想、务实的作风和先进的技术,成为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学习的楷模。正如酒钢公司马鸿烈董事长讲的:“既要学习考察,更要实战演练。”虽然我们与江苏在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等诸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发展的基础、发展的阶段、发展的水平、发展的环境,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但江苏广大干部群众的进取精神和开拓意识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不少经验是很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的。因此,我们要围绕学习江苏、借鉴江苏、思考****、发展****这个主题,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开展一次广泛地、自上而下地、多层次地学习讨论活动,远学江苏,近学酒钢,通过学习、讨论、思考、吸收,受到深刻的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寻找差距,增强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狠抓思想解放,促进观念更新

江苏的经验,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地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自我加压,敢为人先,加快发展。我们与江苏的差距是多方面的,但最大的差距还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的差距。因此,我们要从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两个高举、一个加强”的战略方针和“两抓”、“两放”的重要举措的高度进一步认识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我市最突出的问题是,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解放程度很不够,与市场经济的体制要求和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很大差距;缺乏敢为人先、永不停歇的思想动力;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探索创新不够。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当前我们要把狠抓思想解放、促进观念更新的工作具体到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员工,特别是要抓好各级领导干部这个核心层,以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推动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克服瞻前顾后,不敢闯、不敢冒、不敢为天下先的保守思想,树立积极进取、拼搏争先、闯荡大市场、建设大产业的观念;在贯彻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上,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克服只唯书、不唯实,只想做官,不善谋大事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从实际出发,立足本职,求真务实,干实事、求实效的敬业精神;克服固步自封,胸无大志,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快发展的进取精神。要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全市上下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烈氛围,积极创造从上到下关心发展、支持发展、一切为了发展的良好环境。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查看全文

清代江苏督抚研究论文

一、重视教化,以身作则

儒家历来倡导以德为主、以刑为辅的治政策略,即道德教化在先、刑罚惩治在后,然后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被历代统治者奉为圭臬。清代也不例外。康熙帝谕群臣曰:“朕惟至治之世,不以法令为亟,而以教化为先。”教化是康熙帝欲实现其“至治之世”的重要法宝。大学士张英也认为:“治世之本,教化为尚”,“有教化而后有人才,有人才而后国有与立。”把教化提升到人才兴与国家立,即治理天下的根本“大务”的高度。

江苏督抚认真贯彻了皇帝重视教化的政策,并且能以身作则。他们懂得“民不从其令而从其好”的道理,即“为人上者,敬以持身,廉以励操,肃以御下,民自观而化之”,督抚清正廉明,才能表率官民,成为官民效仿的楷模。康熙中期,两江总督于成龙开启了江苏督抚为官清廉勤政的风尚。上任伊始,他就郑重声明:“本部院下车清介自持,誓不受属员一毫馈送。”果然,终两江之任,于成龙苞苴尽绝,廉洁自奉,“坚守夙操,无间初终。”而他本人“苦节自厉”,几十年如一日,“日惟以粗粝蔬食自给。”其倡导清廉、俭朴之风尚,在江南士民中引起很大震动,“居数月,政化大行。”卒后被康熙帝称赞为:“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正己率属,起到了“草上之风必偃”的效果。

在于成龙的倡率下,江苏督抚大多能做到清廉公正,这在清代官风不正、贪污案迭出的官场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江苏巡抚汤斌是又一杰出代表。在他就任前陛辞时,康熙帝谆谆告诫他:“居官以正风俗为先。”抵任以后,汤斌牢记皇帝的教诲,重视教化,努力移风易俗。他在治政中,坚持“以诗书礼乐为教,孜孜以人才、风化为先”。围绕着这一中心,他了很多告谕,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行政措施,严禁旧俗陋习,倡导新的社会风尚。可以看出,汤斌“欲用禁倡破立之法,实行教化,端正人心,树立以儒家学派为正统意识的社会新风尚”。就如他所说:“圣贤语治不过教,以田里树畜,申以孝弟礼让,遂至比屋可封,刑罚可措者。”这是他提出的“教养二字,王道之本”的最好诠释。君臣对教化的重视,如出一辙。当然,汤斌的楷模作用也不可小觑,他告谕官民:自己上任伊始,即“誓之关帝神前,断绝交游,不畏强御,受贿狗情,神明殛之”。申明了严禁馈遗、整肃吏治从自己做起的决心。而他本人生活简朴,清廉自持,日日以野菜和豆羹为食,民间称之为“豆腐汤”,“其夫人暨诸公子衣皆布,行李萧然,类贫士。”在汤斌重视教化和表率之下,“政化大行,民皆悦服”,当内迁为礼部尚书时,吴民数万人遮道焚香送别,罢市三日。汤斌治苏尽管只有短短两年,但成效显著,这与他力行教化无疑是紧密相关的。

清代江苏督抚有作为者,代不乏人,张伯行、尹继善、徐士林、陈宏谋、林则徐等,都懂得治政“莫亟于正人心,厚风俗,其道在尚教化以先之”,因此,他们在江苏任上,都能依据吴地吏治民风的实际情形,“以教化为己任”,严惩贪墨,褒扬忠节,兴建书院,讲解乡约,禁止陋俗,提倡节俭,转移风俗,并能以自身清廉奉公作表率,以至风俗丕变,教化大行。

二、倡举乡约,旌善惩恶

查看全文

江苏浙江税收考察报告

江苏与浙江同处东南沿海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两省经济在总量规模、发展速度及经济运行质量诸方面均有不俗表现,形成了“以三资企业为龙头”和“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风格迥异的区域发展特色。深入比较分析两省税收增长状况,对“富民强省”,提升江苏经济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很有意义。本文依据有关财政税收资料,作以下比较分析。

一、江、浙两省财政税收现状比较

(一)浙江财政收入增长快于江苏,江苏总量保持优势

**年浙江实现财政收入1166.58亿元(不含基金收入,下同),比上年增长36.3%,江苏财政收入1292.76亿元,增长27.1%,浙江比江苏增速快9.2个百分点,总量少126亿元。纵向看,表一数据显示,**年后的5年,财政收入无论是环比还是平均增速,浙江均要快于江苏,且浙江增速有加速趋势,使得江苏总量优势不再显著。**年江苏财政收入是浙江的1.45倍,**年缩小到1.11倍。横向看,两省财政收入在全国的位置均向前移,但浙江位次提升快于江苏,由**年的第7位跃居第4位,江苏则由第4位移至第3位。(表略)

(二)浙江地方税收超常增长,江苏中央、地方收入基本同步

**—**年,浙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3.6%,比江苏高11.3个百分点,主要是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年均分别增长22.2%、49.4%和40.7%;特别是**年到**年浙江企业所得税增长迅猛,年增速分别达42.5%、70.8%和99.8%,而江苏这3年增速一般。**—**年浙江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幅比上划中央收入增幅高15.6个百分点,而江苏只高出5.6个百分点。

查看全文

江苏消费升级阶段性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苏居民消费现状的数据分析,总结出江苏消费市场运行的三个阶段性特征,即生存类消费稳中有降,品质类消费快速增长;实物消费出现趋势性下降,服务消费进入快车道;新零售变革迅速,实体零售企稳回暖。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政策性建议,即健全体制机制,把消费升级作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重视商业模式创新,放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高度;聚焦政策支持,加速新兴消费发展。

关键词:江苏消费升级;消费主导型经济;经济增长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在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消费市场运行呈现出新时代的特征,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新零售发展迅速,新业态不断涌现,正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消费主导型经济基本形成

(一)江苏社零增幅持续高于GDP增幅。近五年来,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增幅领先,规模居前。2017年江苏省累计实现社零31737.40亿元,同比增长10.6%。与全国及主要省份相比,2017年江苏省社零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4个百分点,与浙江省持平,比广东、山东、上海分别快0.6个、0.8个和2.5个百分点。2017年江苏社零规模居全国第三位,比处于第一位的广东差6463亿元,比第二位的山东差1912亿元。2013—2017年江苏社零增幅比GDP增幅高约2~4个百分点(见表1)。(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充分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2012年之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驱动逐渐减弱,消费需求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3年的50.4%稳步提高到2017年的61.7%(见图1)。(三)江苏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2017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4元,比2016年增长9.2%,与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9077元,比浙江低7022元,比广东和山东分别高2021元、8094元。2017年,江苏人均消费39527元,比2016年增长11%,比浙江低3443元,比广东和山东分别高4316元、5898元(见表2、表3)。

二、江苏消费市场运行的阶段性特征

查看全文

省九三规划江苏低碳农业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热点话题,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农业也不例外。

在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在集体提案中认为,我省如果能抓住时机,对低碳农业进行研究,探索总结出可操作的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规程和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率先推行,对于加快我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在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雨绸缪防止优势农产品遭受“碳壁垒”

何谓低碳农业?它是指通过树立低碳价值取向、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上,在生产、加工、运销、消费等环节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增强综合固碳能力,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指出,农业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比例大于整个运输业所占的比例,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4%。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估计,如果遵循低碳原则,现代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所以,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农业潜力巨大。

有鉴于此,省九三认为,当低碳成为不可改变的国际标准时,如果不积极应对,很可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失去主动权,比如优势农产品有可能遭受“碳壁垒”带来的阻碍。

查看全文

住宅品质提升的江苏实践探讨

2019年底江苏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70.6%,人均GDP超过12万元,房地产投资12009.35亿元,城市发展建设进入到了更加关注民生福祉,更加关注发展质量的新阶段。迈入新时代,贯彻落实新时期建筑方针,建设高品质住宅,既是落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也是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江苏一直高度重视住宅品质提升工作,通过标准制定、科技推广、试点示范等实践,有效提升了江苏住宅品质,不断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住宅和美好生活的需求。

一、完善住宅标准体系,提升住宅标准质量

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随着标准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民生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更加突出,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创优更加重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通过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江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住宅标准体系,截至目前,涉及住宅的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共计52项,包含《住宅设计标准》等基础标准15项、《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等专项标准37项,详见附表。1.《住宅设计标准》作为与江苏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标准,历来受到各方关注,自2000年实施以来,历经3次修编,最新版即将实施。《江苏省住宅住宅品质提升的江苏实践设计标准》DB32/380-2000于2000年3月1日,2000年5月1日实施。该版主要针对多层和中高层住宅,对套型进行了分类,重点规定了套型的房间数量和面积,并且内容涵盖了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于2006年7月12日,2006年9月1日实施。随着国家《住宅设计规范》及相关规范的修订,随着江苏省经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功能和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为更好的适应江苏省住宅建设,本着“增、留、删、改和定性定量并重”的基本原则,针对高层住宅防火问题增设了消防标准;针对行业发展,增加了节能标准;针对民生问题,制定了保障性住房内容,保障了基本居住要求。《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17于2017年4月7日,2017年7月1日实施。标准聚焦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为解决老年人上下楼梯困难问题,设置了强制性条文,规定:四层及四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在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0m时,必须设置电梯并满足无障碍使用要求。标准在可再生能源应用、工业化建造技术和模数协调技术、消防安全、室外空调机位、智能快递箱设置等方面提出了细化要求,特别明确建筑高度100m以上的超高层住宅应是成品房交付。标准对提升我省居住建筑品质、满足百姓对居住条件的更高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住宅设计标准》(2020年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时代建筑方针,系统总结肺炎疫情应对住宅设计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该版修订以住宅安全健康、性能提升、品质改善、适老适幼、产业化等为重点,强调地域文化传承和建筑风貌塑造,关注住区(组团)总平面设计、配套设施和场地环境,突出运营管理服务和应急防控能力。通过对住宅的全寿命、全员、全过程和全流线开展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2017版标准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以高标准推动江苏住宅高品质建设,高标准促进住宅建设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江苏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迈进。2.《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适用于新建民用建筑绿色设计,通过将绿色建筑管理由事后评价转为事前控制、构建绿色建筑设计监管制度等措施,为全国第一部绿色建筑地方法规《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全面强制推广一星级绿色建筑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标准荣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颁发的第一届“标准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是10个一等奖中唯一的地方标准。《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启动于2012年江苏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推进之时,成稿于2014年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后,应用于2015年江苏省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要求之日,为加强绿色建筑管理,推动绿色建筑创作,提高绿色建筑品质,发挥了重要的约束引导作用。截至目前,江苏绿色建筑面积累计达5.07亿平方米,规模长期位居全国前列。随着新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实施,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于2019年开始修订,预计2020年底正式。新版标准全面响应了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总结了江苏绿色建筑设计实践,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人民群众对绿色、健康住宅和宜居住区的更高需求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有效回应,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有利于江苏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助推江苏美丽宜居城市建设。3.《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江苏省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建筑节能试点工作,2001年编制了《江苏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DB32/478-2001),将建筑节能指标从试点阶段的30%提高到50%,考虑到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其控制性指标要求比当时国家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略高。2008年江苏省对上述标准进行了修订,更名为《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08),调整了部分城市的气候分区,重新设定了节能50%的强制性控制指标,并增加了节能65%的推荐性控制指标,调整了其他部分设计参数。“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了江苏省建筑节能65%技术路线的研究,并将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节能65%的标准作为“十二五”的重要工作目标,2014年对标准再次进行了修订,实施了《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标准根据夏热冬冷地区冬季需要保温、夏季需要隔热的气候特征,在综合能耗满足行业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对居住建筑类型进行了细分(层高、主被动等),考虑到江苏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不同部位的节能贡献,分别规定了节能技术要求。标准实施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省建筑节能发展,改善了住宅室内环境。为进一步提高江苏建筑节能水平,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的《江苏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应开展75%建筑节能工程的试点;提出适宜江苏省的75%节能设计标准的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为2021年起在全省民用建筑中全面执行75%节能设计标准做好技术储备。《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提升至75%节能)同步开始修编。标准针对江苏地区气候特点,在外墙热工性能、建筑外窗气密性等方面做了加强,同时要求设置新风系统,以期进一步改善居住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促进居住建筑高品质发展。目前,标准已进入报批阶段。4.其他相关标准涉及到住宅的相关标准还有很多,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属于全国首创,从设计、材料、施工、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综合控制措施,对强化和规范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工作,促进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全国首部绿色建筑验收规范,对绿色建筑闭合监管起到重要的作用;《成品住房装修技术标准》是国内第一部住房装修技术强制性标准,涵盖了成品住房装修的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和质量保证等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了装修与设计、施工、管理、验收一体化理念,该标准突出了百姓关注的重点和新成果的应用,获得了“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在全国首次提出了标准化外窗系统、遮阳一体化外窗系统、标准化附框安装等新概念、新技术,并提供了装配式建筑外窗安装解决方案。

二、推广住宅适宜技术,促进住宅性能提升

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尽快的转化应用是对提出“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的有效落实。为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等法律法规,江苏省完善了建设科技成果推广制度,通过技术公告、评估认定、推广交流与展示,不断推动住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居住建筑品质。1.技术公告定期编制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公告”是建设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江苏相继了《江苏省建设领域“十二五”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落后技术目录(第一批)公告》(2012年)和《江苏省建设领域“十三五”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落后技术目录(第一批)公告》(2016年),“十二五”公告推广技术91项,限制技术6项,其中与住宅相关技术共计71项。“十三五”公告推广技术153项,限制技术6项,禁止技术6项,其中与住宅相关技术共计92项。技术公告的为江苏建设重点领域工作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同时也为住宅建设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技术选择。2.评估认定推广应用是转化科技成果的必然要求,评估认定是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提高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评估认定质量和水平,体现评估认定的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具有“高水平、新技术、有特色、有实效”特征,2017年以来,根据全省建设科技创新发展要求和建设工程应用需求,定期评估认定目录清单。截至2019年底,共计了19类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评估认定条件,其中涉及住宅的推广技术共计14类,如建筑外遮阳一体化系统窗技术、装配化装修技术、同层排水技术、预制三板技术、喷涂抹灰石膏技术、居民住宅小区输配水技术、浮筑楼板法分户楼板保温隔声技术等,共计评估认定涉及住宅的建设科技推广项目205项。3.推广交流与展示针对重点推广的住宅建筑技术,开展推广交流活动。为加快住宅中“预制三板”的应用,2017年12月,在第十届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大会上召开“预制三板”推广应用技术培训交流会,专家们围绕“预制三板”政策、评估认定要点、技术概况及相关标准设计图集、工程应用案例等进行了培训交流,推动“预制三板”规模化应用;为推动浮筑楼板法分户楼板保温隔声技术的应用,提高住宅隔声保温性能,2018年11月,在第十一届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大会上召开居住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技术推广专题活动,邀请专家从浮筑楼板保温隔声系统设计、施工、验收等方面做了重点介绍。在开展推广交流活动的同时,同步开展住宅适宜推广项目的宣传展示,编制年度推广项目画册,集中展示相关推广技术。

三、推动试点示范,引领高品质住宅建设

查看全文

江苏农业制约因素与对策透析

摘要:研究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关注资本投入,因为资本投入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江苏的农业现代化目前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其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内在联系和规律。制约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资本投入不足、土地资源紧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等。因此应完善农业资本投入体系、允许土地适度流转、建立确保农业人才成长的农业教育机制等。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测评;制约因素;资本投入

一、农业现代化基本理论

农业现代化过程是一个非均衡状态的开放系统,该系统的高效运行,要求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与系统环境之间、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协同关系,它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及实现现代农业后的一种状态。研究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关注资本投入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以资本投入作切入点研究农业现代化进程时,包括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资本投入。

1.物质资本投入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保证。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必须依据物质资本投入为载体。以某种生产工具所代表的某种技术水平足以判断采用该技术的时代是处于何种历史发展阶段,所以,以物质资本投入推进生产工具的技术改进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保证。

2.技术资本投入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推动力。为使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打破传统农业均衡的基础,注入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之一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劳动力结构和资源结构,还可以改变农业的管理体制、劳动方式及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推广应用,推动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查看全文

总书记为江苏代表喝彩

总书记为江苏代表喝彩:“好!我们为你鼓掌!”

江苏广电网10月17日(俞辉青)10月16日,对于出席十七大的江苏代表团的所有代表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和大家一起审议十七大报告,并与代表们握手,请他们转达他对江苏人民的亲切问候。总书记对家乡人民的关怀和对江苏发展的关注深深感染了江苏代表团的每一位代表。大家欢欣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要落实好总书记的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总书记放心,让江苏人民满意。

总书记为代表喝彩:“好!我们为你鼓掌!”

在昨天的讨论中,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代表在向总书记汇报自己参加十七大的感受时,用他特有的苏南口音,连说了“三个好”,并表示自己虽然已80岁高龄,但还准备接着干。同志对此十分赞赏,笑着说:“好,我们为你鼓掌!”总书记的喝彩和鼓励使这位参加过三届党代会的老党员非常激动。他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自己的激动心情,回去以后要把这种精神贯彻到老百姓中去。作为个人来说,还得要认真工作,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同样是来自基层的村支书,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滨海县东罾村党总支书记薛正红代表,也难以忘记自己在向总书记讲述新农村建设给乡亲们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总书记脸上洋溢的笑容和一字一句总关情的询问,这让她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她表示,回去以后一定把党中央的声音带给老百姓,同时要竭尽自己的全力,发挥自己的智慧,艰苦创业,按照十七大的报告,按照老百姓对她的期望,努力地把工作干好,把地方的老百姓带富带强,奔向小康。

泰州群情振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