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06:25: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建构主义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国际关系建构主义
一、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
建构主义原本并不是国际关系学界的概念。它最初被用于教育心理学领域,曾经出现在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论述心理发生发展及认识形成的著作《发生认识论原理》当中。在这一领域,“建构主义”被用来说明儿童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过程,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发展自身的认识结构。这一心理学基础应用于教育学中,即演化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学生、教材(知识)、媒介四要素相互作用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1](P58-60)
对建构主义使用最广泛、最深刻的是社会学领域,建构主义被人们公认为社会学领域内的概念或方法。这也是国际关系领域内的建构主义被称为“国际政治社会学”的原因。在这一领域,建构主义主要是指一种系统的社会学方法论,即从社会化、规范化的宏观整体出发,研究社会体系、构成这一体系的个体及其观念、身份和行为实践。
国际关系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社会理论、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韦伯的政治社会学、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等找到其深厚的社会学渊源。[2](P1)然而,作为一种足以挑战国际关系主流理性主义学派的全新理论,建构主义首先要做的就是夯实它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建立与之相联系的深厚哲学基础。
哲学是什么?形而上地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或智慧”。形而下地说,哲学是人们理解世界和人自身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和方法,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哲学源于人类好奇的本能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它的永恒主题是人。[3](P4)
亚历山大·温特的《国际政治社会理论》是全面提出和阐述国际关系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作,著作的第一部分基本上是社会理论和哲学理论。[4](P3)温特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各个方面讨论了社会建构问题,同时建构了他“温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一是基础性层面,即第二层面问题,涉及有什么内容以及我们怎样解释和理解建构主义”。[4](P5)建构主义在其理论部分的中心词语是:社会结构,施动者,共有观念,建构。即认为:国际社会的结构是由国际体系的施动者通过其共有观念来建构的社会性结构,而非纯粹的物质性结构;即使是行为体自身的身份和利益也不是天然固有的,而是由共有观念和与之相应的社会性结构来建构的。这是国际关系几大要素的基本关系问题。
西方建构主义探究论文
提要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一股重要思潮,建构主义强调科学或技术都是社会地建构成的。这固然有助于人们从内部理解科学或技术,但它过份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免带有反科学、反技术的色彩。
主题词社会建构建构主义
一
建构主义研究目前日趋庞杂,其特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建构主义研究来源于众多思想和方法的影响。就建构主义研究的兴起而言,它实际上是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知识社会学和哲学思潮汇流的结果。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体现了人类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化工程(包括科学技术工程)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文化侵略等的深刻反省和反思。基于这种反思,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利奥塔、福柯、波德里拉、保曼、哈维等人认为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已进入后现代社会时期,在后现代社会,知识成为社会斗争的焦点,科学成为政治的工具,其客观性和权威性将会受到怀疑;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他们提倡对社会进行微观研究、多元化理论视角、话语分析和本土方法考察。知识社会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培根、康德、马克思、曼海姆等人那里。知识社会学关心的主题是揭示特定的知识和信念实体怎样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只不过,知识社会学长期以来将信念分成数学和自然科学与包括诸如宗教信仰、道德哲学体系等在内的所有社会科学,认为前者是质朴的,不为任何利益考虑所玷污,而社会科学等学问则是意识形态的、受主观思想和利益影响的,因而常常将数学和自然科学置于知识学的考察之外。既然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科学的客观性已受到怀疑,而传统知识社会学又置科学技术知识于不顾,那么,建构主义来考察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建构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了。
当然,建构主义研究也从哲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流派、新马克思主义及现象学、人种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了启示。具体说来这些观点是:(1)科学理论的证据非决定性,即在原则上总有几个可供选择利用的理论与有关的证据一致;(2)观察渗透着理论,即理论的附属成份包含着各种形式的测量理论,有关的观察结果是由用来检验的理论范式决定的,观察在某一理论中得出,在与之竞争的和继承的范式中其含义不同。更为具体地说,约定主义的哲学本体论和相对主义认识论肯定是直接促进了建构主义的研究。特别是库恩、汉森、奎因、迪昂以及更早一些的波兰细菌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弗雷克的研究和探索表明,科学事实、科学评价标准和科学理论范式都是相对的,不可通约的或非中性的,这样用单纯的理性逻辑就不足以说明科学认知的真实情况。于是,从库恩等人思想中获得灵感的建构主义学者们,大胆地对默顿科学社会学、传统知识社会学等进行了批判和挖掘。其涉及问题范围之广,观点、命题之深,声势之大,以致许多人认为科学社会学已进入“后库恩时代”。后来,出于对技术决定论(强调技术发展是自主的,它影响着社会变迁,但不受社会影响)的不满,技术社会学也被卷入到了建构主义研究中。
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特征探索
摘要: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的一股重要思潮,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开辟了科学文化和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使人们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更真实地了解科学、看待科学,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SSK科学知识社会学
社会建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理论,又被称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即SSK。科学知识社会学后来进行了很多分化,相对于其他派系来说,人们一般把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元勘小组发展起来的一派称为爱丁堡学派。由于爱丁堡学派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各个派别,都主张所有的知识和论断都要被看作是受社会因素影响而建构起来的,而不是“自然之镜”的反映自然的结果,于是人们一般称以爱丁堡学派为代表的这股思潮为社会建构主义。
一、社会建构主义的发展历程
从科学研究自身的发展来看,社会建构主义最终是站在了社会学历史的两种思潮的汇合点: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前一种是由三位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马克思、曼海姆和涂尔干创建的。他们都强调在形成个人的信念中社会因素的因果关系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社会阶层决定不同的智力观点。曼海姆和涂尔干拓宽了社会因素中因果关系的范围和在他们的支配下智力观点的范围,但是在他们之前,他们免除了信念是从他们的社会分析中由数学和自然科学引起的事实。科学信念被认为是合理的而不是由因果关系决定的,然后超出了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这一认识上的二重性,从更加现代的现象中区分了知识社会学的经典时期。
社会建构主义的另一位前辈是研究科学社会学的RobertMelton(1973)和他的追随者。他的这一命名将会使人们猜想到,科学社会学是解决科学知识的知识社会学的学科分支。他们主要研究科学的建立是如何被组织的,他们试图阐明由科学家的职业和起源于科学活动的奖励机制等所建立的不同的社会角色。就像经常被评论的那样,默顿的科学社会学被描述成关于科学家的社会研究。然而,科学知识仍然超出了社会学分析的范围。
建构主义走进统计教学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的特点;建构主义理论教师“教”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统计学教法探讨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主体观”、学生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的建构、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体建构的过程,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既是个体建构过程,也是社会建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和导向作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发现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介者、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探索问题,增强学生主角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设计课堂教学新模式、设计课内课外相融共生的大课堂、实行点、线、面、体相结合的大统计、设置情境,在交互中实现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了统计学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特点,并以此为指导,探讨了统计学课堂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教育理论;统计学教育;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建构主义理念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因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学生“学”的特点出发,探讨统计学教师课堂“教”的特色方法。
一、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学”的特点
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认为学生学习有如下特点:
探讨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外语信息化教育
关键词:建构主义息化教育语教学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将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以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为例,探索信息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认为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有助于外语教学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而提出来的。它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和实现教育信息化,迎接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江Piaget)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在自身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建构知识的,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单元时,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知识,而是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之上将知识转变成自己的内部表述(李其维,1999)。学习过程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接受过程。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极活跃的因素。知识的传递者不仅肩负着“传”的使命,还肩负着调动学习者积极性的使命。由于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现实世界有着自己的经验解释,因而不同的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会不完全一样。因此,教学评价应该侧重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context)的体验,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现代教育学家们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形成了“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双语课堂建构主义普及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与教学本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双语教学的内在联系;建构主义应用于工科双语教学的教学策略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双语教学的出现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信息时代的热点话题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体现的基本教学思想、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建构主义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任务、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高校双语教学目标则更凸显直接和实用的特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双语教学具有相同的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适应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建构主义应用于双语教学的教学策略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从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和学习环境等方面阐明了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根据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定位,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双语教学的内在联系及目前工科双语教学的问题,探讨了工科双语教学的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双语教学教学思想教学策略
双语教学的出现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是信息时代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高等教育的发展正趋向于教育方式的国际化和人才培养的综合化。自从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高等院校不断推广与普及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以外语应用为目标,实现语言形式与学科内容的统一,既学习语言形式也学习学科内容。双语教学也是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它在“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造就完美人格、提升竞争力以及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就是以语言应用为目标,实现语言形式与学科内容的有机统一,“以育人为本”是双语教学的最根本目标。双语教学目前已经在各高校开始进行探索和实验,如何从理论上进行突破创新,实践上予以总结提高,尤其在操作模式上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双语教学的健康发展和防止走人误区,是双语教学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高校工科双语教学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双语教学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论文
提要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科学的一股重要思潮,建构主义强调科学或技术都是社会地建构成的。这固然有助于人们从内部理解科学或技术,但它过份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免带有反科学、反技术的色彩。
主题词社会建构建构主义
一
建构主义研究目前日趋庞杂,其特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建构主义研究来源于众多思想和方法的影响。就建构主义研究的兴起而言,它实际上是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知识社会学和哲学思潮汇流的结果。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体现了人类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化工程(包括科学技术工程)的负面效应,如环境污染、文化侵略等的深刻反省和反思。基于这种反思,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利奥塔、福柯、波德里拉、保曼、哈维等人认为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已进入后现代社会时期,在后现代社会,知识成为社会斗争的焦点,科学成为政治的工具,其客观性和权威性将会受到怀疑;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他们提倡对社会进行微观研究、多元化理论视角、话语分析和本土方法考察。知识社会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培根、康德、马克思、曼海姆等人那里。知识社会学关心的主题是揭示特定的知识和信念实体怎样受到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只不过,知识社会学长期以来将信念分成数学和自然科学与包括诸如宗教信仰、道德哲学体系等在内的所有社会科学,认为前者是质朴的,不为任何利益考虑所玷污,而社会科学等学问则是意识形态的、受主观思想和利益影响的,因而常常将数学和自然科学置于知识学的考察之外。既然在后现代主义那里科学的客观性已受到怀疑,而传统知识社会学又置科学技术知识于不顾,那么,建构主义来考察科学和技术的社会建构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了。
当然,建构主义研究也从哲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流派、新马克思主义及现象学、人种学的研究方法获得了启示。具体说来这些观点是:(1)科学理论的证据非决定性,即在原则上总有几个可供选择利用的理论与有关的证据一致;(2)观察渗透着理论,即理论的附属成份包含着各种形式的测量理论,有关的观察结果是由用来检验的理论范式决定的,观察在某一理论中得出,在与之竞争的和继承的范式中其含义不同。更为具体地说,约定主义的哲学本体论和相对主义认识论肯定是直接促进了建构主义的研究。特别是库恩、汉森、奎因、迪昂以及更早一些的波兰细菌学家、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弗雷克的研究和探索表明,科学事实、科学评价标准和科学理论范式都是相对的,不可通约的或非中性的,这样用单纯的理性逻辑就不足以说明科学认知的真实情况。于是,从库恩等人思想中获得灵感的建构主义学者们,大胆地对默顿科学社会学、传统知识社会学等进行了批判和挖掘。其涉及问题范围之广,观点、命题之深,声势之大,以致许多人认为科学社会学已进入“后库恩时代”。后来,出于对技术决定论(强调技术发展是自主的,它影响着社会变迁,但不受社会影响)的不满,技术社会学也被卷入到了建构主义研究中。
小提琴教学建构主义理念研究
【摘要】近年来建构主义理念在国内外教育界受到广泛好评,在技能性特征明显的学科中尤为适用。建构主义理念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推动高校小提琴教学创新发展,帮助学生建构全面系统的学习框架具有深远意义。本文简要概述建构主义理念,介绍高校小提琴教学的重难点及所存在的问题,着重阐述建构主义理念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念;高校;小提琴教学
高校小提琴教学在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教育理念,颠覆传统教学理念,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于技能性特征显著的小提琴教学而言,尤为适用。当前高校小提琴教学在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些许问题,实践证明建构主义理念运用于高校小提琴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推动高校小提琴教学实现创新发展。
一、建构主义理念的基本概述
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的认知发展领域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结构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建构主义理念的外延和内涵实现了崭新的拓展。具体而言,建构主义理念包含三大部分内容,一是知识方面,主张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与相应学习情境下通过自主分析与理解取得认知;二是学习方面,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要主动通过合作、自主等开展学习,获取新知;三是教育方面,主张转变教师的传统定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教师要试图成为学生的合作引导者,努力培养个性化、独立性、认知性的学生,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二、高校小提琴教学的现状分析
建构主义下词汇教学研究
建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知识并不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相关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利用教师与学生伙伴的帮助,使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的。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情境、写作以及意义建构是最为关键的三大要素。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引导者转变角色成为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帮助者。建构主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实用英语词汇学》是一本关于英语词汇教学的书籍,该书综合地介绍了词汇学的基本概念、英语词汇的历史发展、词根词缀的构成、词汇意义、词汇意义的关系变化以及词义在语境中的作用。《实用英语词汇学》的修订版本不仅仅强化了词根和词缀部分的练习数量和难度,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构词能力和词义理解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关注了词汇意义与语境的关系。这是因为,学习者只有通过语篇尤其是大量真实语料的阅读才可以掌握词义。在《实用英语词汇学》每一章后配有相当数量的练习,以便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词义在语篇中的关联,克服词汇理解在语篇阅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学习词汇、掌握词汇。笔者在详细阅读了该书后认为,建构主义理论与该书的英语词汇教学理论十分贴合。
《实用英语词汇学》一书中表示要对英语词汇进行教学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就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建构主义下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建构主义的心理词汇。基于建构主义下的英语词汇教学中出现了心理词汇的概念,该概念认为词汇是存储在大脑的心理表征。心理词汇语义认为,语义影响着学习者英语词汇的学习,学习者对词汇的语义的敏感性相比语音更加强烈。建构主义心理词汇理论融合了心理词汇的语音、语义和语法之间的联系,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的时候会受到词汇的类型以及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倡导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灵活利用不同的心理词汇学习策略来建设心理词汇库,以改善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第二,建设学生心理词汇库。建设心理词汇库的第一步需要学生对不同的词汇类别进行区分,英语词汇有名词、动词、副词等不同类型。《实用英语词汇学》中提到,当前英语词汇的学多集中在实词上,对功能词与连接词的学习较为缺乏。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将功能词汇放入具体的语境当中,与其他词汇进行搭配连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词汇库。在实词的学习方面,可以将实词分为抽象词汇与非抽象词汇两种类别,在进行不同类别的诗词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较为简单的抽象词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像式联想,以构成词汇的词语意象,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练习相关实物进行教学。对于较为晦涩的抽象词汇,教师可以根据此案例的词汇语法理论,经过词汇搭配,将词汇融入到具体的语境当中,便于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第三,完整地进行词汇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与经验,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作为新知识点学生的基础,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点基础上派生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派生法、转化法、复合法等构词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英文词汇潜在的构词规律,在对词法进行了解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词汇量。学生在对构词知识有了一定掌握后,就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构词知识对陌生词汇进行判断、分析、学习,进而更好地理解词汇,运用词汇。例如,后缀-ful表示“富有……的”“充满……的”“具有……性质的”“易于……的”或“可……的”,学生就可以用法这一后缀来学习powerful(有力的)peaceful(和平的)shameful(可耻的)helpful(有帮助的)forgetful(易忘的)等词汇。又例如,后缀-ant表示“属于……的”或“具有……性质的”,学生可以tolerant(能容忍的)assistant(辅助的)ascendant(上升的)accordant(和谐的、一致的)。这种转换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词汇的基础上学习建设新的词汇。
值得注意的是,英语词汇的学习是需要长期累积的,并不是一两次课堂教学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在每次词汇教学中教师都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开展基于已掌握知识点的新词汇教学。总的来说,建构主义下的英语教学教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来提升自身教学技能与水平。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词汇中的认知规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来丰富词汇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词汇教学予以正确的指导。
作者:朱敏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基于建构主义钢琴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钢琴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钢琴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更高效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钢琴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对其中重要的几个观念进行了分析,从教师、学生等方面阐述了当前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校;钢琴教学模式
随着东西文化的融合,在教育方面,建构主义理论思潮给我国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而钢琴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主义理论影响下,其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改革是一种必然趋势。
何为建构主义理论及其融入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何为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的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虽然建构主义理论早在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延伸,但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建构主义理论早已是一门主要学派。按照常人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就是把一种要研究的事物拆成一部分一部分来研究,但在某种意义上却忽略了它的整体性,只关注它的一部分。所以,格式塔学派便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比如,倘若研究一个班集体,建构主义理论就要针对个人具体研究,实际忽略了人与人的联系,就是这种联系才构成了一个班集体,其中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由此看来,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应该是个体主动积极的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2.建构主义理论融入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建构主义理论融入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必要且刻不容缓的。首先,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对客体的研究,而严重忽略了主观体验,我们应当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主观体验,汲取相邻学科的营养,在学生钢琴教育上进行引导性建构,让学生对钢琴教育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缺少与学生的互动,建构主义理论的融入,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多了,其创造性思维被激发了,主观能动性也被带动了,高校的教学目的也随之达到了。
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