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05:00: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江汉大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江汉大学

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为了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江汉大学于2011年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经过5年的摸索和探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该文将从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对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讨论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主要是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传授基本体育知识、技能。然而,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体质健康,促使学生体育兴趣形成,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促使学生顺利进入社会。要想达到最终目的,光靠公共体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课外体育锻炼相结合。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缺乏的自觉性、主动性、持续性,真正地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中,使大学生从宿舍走向操场,从课堂走向实际生活。

1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现状

1.1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介绍根据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让学生在《大学体育》课程学习中能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结合该校实际,确定该校体育教学俱乐部,以学期为单位,学生在校期间分4个学期的体育俱乐部学习来完成大学体育课程的学习。开设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有田径、路跑、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操、形体、瑜伽、体育舞蹈、交谊舞、武术、跆拳道、自由搏击、自行车、户外拓展、舞龙舞狮、游泳、龙舟、健身、体育保健等23个。课外活动锻炼是各级俱乐部会员必须参加完成的内容之一。各俱乐部分为初、中俱乐部进行教学。1.2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实践部分、课外活动部分。1.2.1理论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大学体育简介,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各专项运动简介及各项目的一般规则和裁判法。1.2.2实践部分各专项基本技、战术方法;教学比赛和身体素质练习等。其中身体素质练习又分为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和一般身体素质练习,以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素质为主要内容。1.2.3素质测试按照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3年7号文件执行,每学期测试项目:千米跑(800m、1000m)、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生),仰卧起坐(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将纳入学生体育课成绩(占30%)。1.2.4课外锻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由练习,根据学校课外锻炼相关要求打卡考勤。1.2.5学时分配基础课主要是指三大球加太极,主要是让新生在第1学期感受体育的魅力和认识体育。而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有氧舞蹈、形体、瑜伽、交谊舞、体育舞蹈、武术、跆拳道、自行车、户外拓展、游泳、龙舟、路跑、自由搏击、舞龙舞狮、野外生存、轮滑这22个项目分别在第2、3、4三个学期选择性学习,丰富的课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见表1)1.3江汉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江汉大学公共体育部从体育课出勤、公共体育课程运动技能考核、《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课外锻炼情况4个指标构建了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评价结构体系。其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是检查学生在课后参加体育锻炼状况,占课程成绩30%的权重;课外锻炼情况是检查学生在课后对体育课内容的练习情况,占课程成绩20%的权重。体育课出勤和运动技能考核是考察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重要指标,占课程成绩50%的比例。该成绩评定体系以体育课出勤、《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课外体育锻炼为主体,使学生对体育课程考试成绩拥有“主动权”。和以往体育老师直接评分相比,现在的评分体系更加公平、更加透明,使众多学生主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2江汉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影响

查看全文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校外实习改革探讨

摘要:校外实习是提高本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必要环节,文章分析了江汉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校外实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学校通过整合实习时间、加大实习资金投入、健全考核制度,推行校企联合办学等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关键词:生物技术;校外实习;改革

生物制药、食品与临床微生物检测和生物农业等生物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21世纪的生物革命,需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强,并具有解决问题和创新革新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1-2]。而生物技术的校外实习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培养从业和将来创业的必要环节,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内容[3]。但许多高校生物技术校外企业的实习效果不是太好,各学校也纷纷结合自己实习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探索改革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模式,提高实习质量[4-5]。江汉大学生物技术系也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管理,加大投入等措施,但是随着高校的改革和企业的发展,学生在生产实习时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难题,“注水实习”“盖章走过场”,实习安排不科学、时间与考研冲突,学生实习不积极等问题在本校、本专业确实存在,降低了实践教学质量。因此,实习改革迫在眉睫,本文根据实习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革方案。

1目前生物技术实习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对于实习重视程度不足

江汉大学学校对于理论课程抓得很紧,但对于实习,相对较松。校外实习基地完全依靠生物技术系老师的私人关系建立,校内没有投入资金和人力去维护。经费投入有限,没有经费来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驻扎在实习基地,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来支撑每天的包车接送。公司指导老师补贴也不高,公司指导老师的积极性也不高。校内带队老师担负责任大,要做的工作也多,但几周实习工作量也就十几学时,远远低于理论课的待遇。

查看全文

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一年多来工作汇报

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一年多来,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新闻中心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一年前的艰苦拓荒到现在的百花齐放,我们始终坚持以“做有影响力的校园新闻,打造学院官方媒体第一舰队”为目标,为师生服务,为学院服务。一年来,我们用品质树立品牌,用成果制造影响,坚定地走在做一个合格、正义的优秀校园新闻人的道路上……

以下是大学生记者团的重大工作事件汇报:

1、与武大、华科等15所高校兄弟媒体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经过主动联系、主动走访,我们从未与一个高校兄弟媒体建立联系到与15所高校的主流校园媒体建立了良了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同时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去过交流的同学都应该深有感触,我们身在文理实在太渺小,所以应该积极走出去。以前,尤其是一本、二本,别人甚至不知道有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但是我们去过后,他们不断知道了有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还知道了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有个大学生记者团。

2、成功举办魅力传媒一周年庆典暨武汉高校校园记者联谊会,邀请13所高校兄弟媒体主要负责人共聚我们大学生记者团一周年晚会的现场,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关系的友谊。我记得,当时晚会结束后,华师校报记者团团长张高峰第二天在他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行记》,盛赞本次活动。武大校报记者团团长夏凌捷也向我们讨教办这个活动的经验。几天后,中国地大校记者团团长向清顺说他们今年10月份要办20周年庆典,也问我们办活动的经验,所以我说是想说明,虽然大家有时候做事情很苦很累,拉赞助,排节目,还有去三角湖接站,但是我们是有成果)的,是得到同行认可的。

3、成功进行了记者团第一次春游活动,我想大家都记得上次春游,大家都很开心。我们坚持不让大家交一分钱,虽然我们的主要干部每个人都贴了一些钱进去,但是我们认为很值,因为在那么一个无聊的周末能让团队的所有人都快乐,都开心,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真的,我一直认为,大家在一起工作是缘份,大家在一起开心最重要。

4、参加第二届武汉高校校园媒体研讨会,由于对外联系的加强,我们在武汉高校中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很多活动别人会想起我们,会邀请我们参加,像华科文华学院的年终舞会、还有上次江大实验师范学院也联系到我们,以及这个学期地大校报记者团的20周年,理工大校报记者团的5周年,都有邀请我们的意思。我觉得这是个好事,一是学习他人的长处,二是宣传自己。我记得在第二届武汉高校校园媒体研讨会上,在武大东湖分校、华科武昌分校等众多独立学院普遍叫苦说经费不足的时候,我们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发言时说我们以报养报,以活动养活动,共拉回赞助现金加物品共计价值七万多元的时候,别人是眼睛一亮啊,刮目相看。可能别人以前从没有听说过我们,但这样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

查看全文

地方综合性大学课外创新教育体系探索

[摘要]课外创新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构建富有地方综合性大学特色的课外创新教育体系,不仅是一项全新的探索,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课外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以地方综合性大学——江汉大学探索课外创新教育体系的实践为例,介绍了课外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包括学科竞赛类、科研训练类、综合技能类、专业实践类、创业教育类五个方面,以及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赋予的课外创新学分,同时阐述了落实工作的措施保障。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江汉大学;创新教育;课外创新教育体系;课外创新学

创新性人才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2014年6月9日,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发表讲话,再次强调:“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是新常态的经济增长形势下的国家重大战略,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强大学创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完善大学生课外创新教育体系,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江汉大学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围绕“应用性、创新性、国际性”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课外与课内相融合,多学科、多专业相联系且贯穿本科全过程的课外创新教育培养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课外创新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创新教育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地方综合性大学开展课外创新教育,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升。

(1)创新教育能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是具有推崇创新、追求卓越的强烈意识和积极探索、思变求异的心理意识,是一种对传统理论知识敢于怀疑、大胆探索的创造欲望和开拓精神。没有对未知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没有对新知识执著的探究兴趣,没有追求新发现和新发明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意志,没有对新事物价值的准确认识,就不可能有创新。创新教育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导学生对未知知识领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造能力的源泉。

查看全文

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基地研究

摘要:简略分析了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列举我国高校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模式落后、教育方法落后和师资力量匮乏的四大问题,从地方高校的特点出发,以工程实践训练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重塑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建立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保障,建设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框架模块,构建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改革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优化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发挥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辐射,对于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探索和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创业教育

1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912年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创新”理论,随后在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创新教育,并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迅速兴起[1]。1989-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并在1995年发表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阐述了“创业教育”内涵[2]。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首次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又进一步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越来越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3]如今,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潮流。1998年日本通过了《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在高校倡导创业教育;法国专门成立了创业计划培训中心;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来治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后又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CNCG),全面负责国内的创业教育。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会等创业活动此起彼伏[4-6]。国外发达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做法为:确定了战略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视为教育的核心,贯穿于整个正规教育的始终;设立了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机构,培养了强大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研究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形成了成熟的适合本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7]。我国创新创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帷幕;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创业教育概念,并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教育部将清华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8]。2006-02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重申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2015-04-27,国务院〔国发23号〕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意见》。文件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路,必须着力创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2015-05-19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开篇提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务院总理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实现“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关键一环,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要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全面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

2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远未达到国家人才战略的要求,其对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作用还非常有限。多数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空缺状态或者流于形式,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走过场,甚至“名存实亡”。2.1教育理念滞后功利化、简单化教育倾向严重,培养目标不清。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功利化、简单化倾向严重,误认为创新创业是未就业大学生的一种无奈之举,把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同于开网店、做电商、摆地摊式的活动;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学工部门、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把创新创业教育简化为就业培训和岗前培训。2.2教育模式落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然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延续和翻版。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仍然是以考试为考核方法,以灌输知识为手段,以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为特征,“知行分离”。2.3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匾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和基石。但既懂得创新创业理论,又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非常匾乏,这成为制约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2.4创新创业教育方法落后我国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照单收”,这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已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查看全文

学分对服装设计及营销专业的意义

一、学分制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实行学分制的优势分析

在许多人眼里大学教师是一份很轻松的职业,承担的课程较为单一且工作量少,对着教科书和一成不变的教案重复着教学工作,事实上在很多高校里确实如此。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倘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顺应时代变化而墨守成规,是得不到学生认可的。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心,促使教师去研究社会需求,研究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不再照本宣科。教师的教学吸引不了学生,学生不选择他,自然会被淘汰出局,这样的优胜劣汰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学生。实行学分制改革不仅是对教学制度的革新,也是对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一场革命。以教学管理改革为主,涉及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学生思想的种种变化,学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都要配合并进行相应配套的改革。此举可改变各学院、各部门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现状,增进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科间的交叉和优化组合,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在学费的收取方面也更加透明化,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克服学校乱收费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年限,在修满规定学分的情况下允许提前毕业,寻找合适的工作,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二)学分制的不足之处

首先,学分制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必修课与选修课各占一半的比例,这就意味着要有足够多的教师开出足够多的选修课,并配备更多硬件设备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求,同一门课程要由多名教师来开设,让学生有选择教师的自由,然而事实上,这些问题正成为许多院校的困扰。其次,在教学管理方面学生面对修学计划上的改变和自由,一开始往往会因选课经验不足,没有规划好而错选、漏选,影响了后期的学习,这便需要在选课前后配备专门人员给予指导。在学生管理方面群体性活动的减少,容易导致其缺乏集体荣誉感,对学生的行政管理工作不利。学分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变小,学习过程完全靠自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力,但现状并非如此,选课“凑学分”的现象大量存在,这更增加了学分制的执行难度。再次,教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使得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被打击,课程的减少、教学任务的不达标、课酬的降低都会给教师职业带来影响,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态度,寻求第二职业、更加不专心教学等,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特点

查看全文

校园人才社2007—工作计划

江汉大学校园人才社自2007年4月成立以来,在校团委的关怀下,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本着“服务同学”,“锻炼自我”和“激情工作”,“享受生活”的活动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帮助在校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校园招聘会和培训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在新的一学年开始,我社制定了本学年的工作计划。我们把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学期为我们社团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二学期为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我们的目标是:落实并调整社团各项工作制度和活动规范,锻造出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坚强可靠的工作队伍。在江汉大学内部产生一定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为广大贫困生和会员创造一个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平台。实现社团工作的规范化,社团活动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简而言之,第一阶段的目标重点是自强,通过自强实现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从而为第二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

在第二阶段,通过进一步促进社团活动的系列化和品牌化,充分调动社团会员求职意识,让他们工作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让课堂知识与课余实践巧妙的相结合。运用我社自身的优势开展各种校内和校际活动,实现社团工作的阶段性飞跃,达到社团有良好的公益文化氛围、团队有较强的战略管理能力和战斗力、使我校大部分贫困生有自助助人、自强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对社团的归属感。

校园人才社本学期活动计划如下:

1、活动时间:9月26日

查看全文

发展企业信息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建设

随着高校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共享程度的日益提高,高校图书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服务于社会,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企业信息服务是一个很大的社会市场,然而,高校图书馆在为企业信息服务方面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还没有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

1企业信息需求状况及其特点困境乃至破产。“市场竞争中失去哪怕1%的份额也会造成企业巨大的利润滑坡。而上游原材料供应小幅上涨或者下游产品销售趋缓同样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因此,大企业急需市场内外宏观经济走向、行业法规、市场营销、价格趋势、相关行业市场预测等高层次决策信息;四是信息内容的广泛性、信息源的多样性、获取渠道的多样化特点。

随着“十五”规划中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建设性思路的提出和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进,企业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信息在市场竟争中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加快了企业信息化的投人和建设,企业的信息化不仅是企业管理和组织的延伸,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者及时利用信息资源,把握市场机会,及时进行决策的需求。

随着我国大型国企改革的深人和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已走出过去单一性和环节性的科技信息需求,而向着社会化、综合化、集成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实用性特点;其二,围绕产品开发的信息需求。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对产品开发、技术经济、行业法规、标准等方面的信息需求尤为迫切;三是决策信息需求。大型企业的技术、资金和生产力都较为雄厚,因此对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项目的投人较高,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特点,决策的失误必将导致企业陷人2高校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现状分析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不管在资金投人、现代化技术、馆藏资源,还是专业人员素质上都占有很大的优势。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一直致力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对企业信息市场的开发处于较为封闭被动的状态,多数图书馆对外信息服务刚刚起步。

2002年,我们对上海、北京的部分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研,了解国内高校图书馆为地区产业提供信息服务的状况,从调查情况来看,40肠的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对外信息服务,其中不乏成功经验,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参与该校“企业合作委员会”的工作,密切了与企业的联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图书馆与网络公司合作,为大型药厂制作网页,在网上公布并不断更新医药科技信息,提高了药厂广告宣传效果,创造了“图企”双赢效果,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企业信息服务方面遇到的许多困境和无奈,与社会上的一些信息服务机构相比,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影响较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高校图书馆对外信息服务模式单一,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意识;第二,提供的信息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对企业经营决策参考价值不大,不符合企业的特定需求;第三,由于信息服务人员专业知识面局限,信息服务深度不够,无法保证企业信息的系统性和实用性特点。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致使企业对高校图书馆的信任度相对较低,甚至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企业信息服务难以为继,名存实亡。

3构建企业信息服务市场的有效途径

查看全文

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差距分析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可取之处

从前有研究对武汉市四所高校(武汉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办学及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分析来看,我国现阶段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办学比过去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培养计划不断完善;办学形式多样;各类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得到不断提高;教学设备的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的办学成果,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某些方面达到了“新课标”对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标准要求。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举措为人才培养做了有力的保证:

1、总体上有较为完善的培养计划。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各个学校的培养计划围绕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制与学位、主干学科、专业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体系的构成、教学进程计划等八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而完整,且各环节具有相对统一性,都能围绕明确的培养目标而展开。在课程体系和主干学科等方面都能看到“师范性”的特点。这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是确保实现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前提。

2、课程的开设顺序基本上采用从基础到专业过渡的课程设置。力求体现的是强化基础、淡化专业,拓宽专业面的特点。从基础到专业的课程设置顺序符合学生知识掌握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课程设置的结构使学生形成“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体现厚基础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重专业轻基础”的弊端。为学生今后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这与新课标对音乐师资全面素质能力的要求相吻合。

3、课程设置内容基本上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内容相对应。基础音乐教育课程内容可由六个模块组成即: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基本上能与之对应设有相应的课程如:中外名曲欣赏、声乐、器乐、歌曲写作、舞蹈、民族音乐等课程。当然,这只能从形式上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具体是否与基础音乐教育达到最佳接轨还应对具体每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4、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上的创新。课程内容的创新如:世界多元音乐等新课程内容的开设,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了解世界各民族文化有很好的帮助。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反映出来的对音乐师资知识面上的新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解多元文化”。当然,这种创新的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另外,在技能课的教学形式上多数学校采取个别课、小组课与集体课相结合的形式,不再是一味地追求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得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表演型人才”培养有了更为突出的区别。

查看全文

汉绣艺术在文创产品设计的运用

摘要:汉绣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独特的区域文化,有巨大的艺术魅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汉绣艺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同时,汉绣艺术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丰富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内容。本文在分析了汉绣艺术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并且分析了在当下文创产品设计中运用汉绣艺术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绣艺术;文创产品设计

1汉绣艺术在当下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现状

汉绣艺术发源于古代的荆楚地区,是我国现在南方地区的一种地域性刺绣艺术。与中国传统的四大名绣相比,汉绣艺术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随着近年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汉绣艺术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汉绣艺术在当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知名度不高,相关技艺无人继承。汉绣艺术与传统的苏绣、蜀绣相比,知名度不是很高,在市场中占的份额也比较小。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极大地压缩了汉绣艺术的市场份额,使汉绣艺术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此外,当下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对汉绣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不感兴趣,导致一些传统的汉绣艺术面临失传的可能。1.2文创产品缺少创意,形式陈旧。相关资料表明,汉绣艺术种类多样,内容和形式也非常丰富,但是将其应用到文化创意产品中时,表现出来的形式十分单调。目前市场上汉绣艺术形式的文化创意产品仅有几种,且不同种类之间的相似程度很高。此外,汉绣艺术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载体也仅仅局限于一些纪念品等形式,并不能很好地展现汉绣艺术的魅力。1.3脱离现实,没有实际意义。在文化创意产品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艺术性和功能性,但是当下汉绣艺术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仅仅体现了产品的艺术性。现在市场上一些汉绣艺术主题的文创产品只是简单地对汉绣艺术进行形式上的复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文化创意产品的功能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汉绣艺术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2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应用汉绣艺术的相关建议

2.1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汉绣文创产品品牌效应。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品牌形象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汉绣艺术的扶持力度,政府及相关的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保证汉绣艺术可以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汉绣艺术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其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整合汉绣艺术,形成品牌效应,从而带动整个相关行业的发展。2.2相关高校开设汉绣课堂,推动汉绣艺术的继承发展。在当今社会,机械化生产给传统的手工艺带来了巨大的危机,自然也影响到了汉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相关的高校可以开设汉绣课堂,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汉绣艺术,促进汉绣艺术在文化创意产品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与此同时,学习汉绣文化的年轻一代也会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汉绣艺术的巨大魅力,从而对汉绣文化在年轻一代的普及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年轻一代对汉绣文化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起到了继承的作用,无形中促进了汉绣艺术的发展创新,从而使其在文化创意产品中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