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问题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9 03:24: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监督问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监督问题

党政监督问题思考

所谓“一把手”,是指领导班子中居于首位的负责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防止腐败的关键是监督。然而,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仍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和部门的“一把手”长期处在监督的“结合部”,出现“监督空档”。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陈希同、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原海南省东方市委书记戚火贵等,都是近年来被查处的“一把手”。据统计,目前在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案件中,党政“一把手”的案件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一些全国颇具影响的腐败大案,不少是“一把手”所为。“一把手”位高权重,遇到的诱惑和考验也多。如果“一把手”腐败变质,会给党和人民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风气。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过程中,在扩大对外开放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促使他们正确使用权力,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监督‘一把手’难”问题的症结在于权力过于集中的体制。对“一把手”赋权过重,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这种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有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29页)“监督‘一把手’难”问题产生的原因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察:干部人事制度存在弊端,选人失误;对“一把手”重使用轻管理,上级忽视监督;监督权受制于执行权,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监督渠道不畅,监督权缺乏可靠保证;监督协调机制不健全,未完全形成合力;监督法规不健全,政务不公开;监督教育不到位,对权力监督认识不足等。

如何才能对党政“一把手”实行有效的监督呢?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民主监督制思想是解决监督“一把手”难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所说的“巴黎公社原则”,其核心思想就是人民监督制思想,一切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受人民监督、可由人民罢免。列宁提出,让人民监督系统同党和国家最高机关“享有相同的权利”。则把“让人民监督政府”,作为跳出历史兴衰周期率的新道路。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群众监督的新思路:“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最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32页)综观一个多世纪马克思主义历史长河,从马克思、列宁到、邓小平,人民民主监督制思想,自始至终是贯穿社会主义的一条红线,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南,也是解决“监督‘一把手’难”问题的指导思想。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关键是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配套的权力运行的人民民主监督机制。首先,确立人民监督法,使人民监督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依据。其次,建立一套人民民主监督制度,使人民监督具有规范的系统的制度保证。这样,通过立法、制度等形式,赋予人民监督权,使它的权威性足以解决“监督‘一把手’难”问题。

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明确监督对象。要切实扭转监督活动的对象对下不对上的倾向,明确监督活动的重点对象,首先是党和国家各级领导机关的“一把手”,其中包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既要维护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威信,又要切实保证他们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

查看全文

一把手监督问题思考

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全局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的素质高低,形象优劣,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人心向背和事业的兴衰。因此,近年来,如何加强对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有效监督,引起了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党中央两代主要领导人、先后都强调过,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问题,中共中央最近颁发的《党内监督条例》中,首次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一把手”是监督的重点。各级组织部门多年来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监督这一课题,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从目前情况看,在对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监督意识淡薄。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原因。客观方面存在干部群众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弱化监督和不去监督的问题。有的干部群众认为,监督领导干部就得得罪领导干部,怕领导干部给小鞋穿,自己吃亏,因此不敢监督;有的干部群众认为,监督“一把手”是“抗上”、“犯上”,不涉及自己太多的利益,监督领导干部,会影响相互的关系,因此不愿监督;有的为取悦领导,讨好上级,放弃党性原则,对“一把手”采取宽容的态度,因此弱化监督;有的班子成员或“一把手”身边的人,有求于他或利用他谋求政治进步,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对“一把手”的监督,因此不去监督。主观方面存在“一把手”本人不愿接受监督的问题。有的“一把手”对自己过于自信,总以为自己不错,无可挑剔,自视高人一等,唯我独尊,只能监督别人,不容他人监督,听不进群众的意见,认为群众的监督有损于自己的形象和权威,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因此,没有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甚至拒绝监督。

二是监督体制不顺畅。近几年,各级组织在建立健全干部监督体制上下了很大功夫,实行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监督体制,实践证明,这种体制在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有些监督存在着监督主体和监督客体不适应的因素。如在上级组织对下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方面,这本是众多监督形式中最有力的监督,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也存在着重选拔任用,轻管理监督,重经济指标完成,忽视对思想、作风,特别是廉洁自律状况的监督等现象。有的担心监督下级会挫伤下级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发展;有的怕得罪人,影响上下级关系,丢了自己的选票,使上级监督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监督责任不明确。从目前的情况看,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对象比较多,既有上级、同级的监督,又有下级的监督;既有党内监督,又有党外监督;既有专门机关的监督,又有干部群众的监督。但具体每个监督对象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监督哪些内容,权限到底有多大,总体上说还是比较模糊的,难以操作,这样工作上有时互相脱节,都监督,又都不监督,使该监督的得不到监督,或在问题处理上推诿扯皮,影响了监督整体合力的发挥,减弱了监督的力度。

四是监督制度落得不实。近些年来,为了加大干部监督力度,各级组织建立了不少规章制度,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约束和监督,有的制度还比较系统,操作性也比较强,但在执行过程中,落得不够实,甚至流于形式。如在干部任用机制上,1995年,党中央就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后来经过完善,又颁发了《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干部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但在一些地方,干部的任用,无论是选任,还是委任或聘任,就是主要领导个人说了算,“长官”意志比较突出,群众意见无足轻重,有些主要领导干部置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于不顾,搞“一言堂”,搞“圈圈派派”,甚至买官卖官,“要想富,动干部”已成为一些“一把手”敛财的法宝。前些天,在《党政周刊》等资料上看到,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任阜阳市委书记时,1998年12月,一次提出75名干部的任命意见,让组织部长作为组织部的意见向书记办公会汇报,对有争议或考察明显不合格的干部,仍强行安排。阜阳市原来两个干部因和王怀忠个人关系密切,王力排众议,安排他们任副市长,后来两人均因受贿被立案查处。浙江省富阳市原市委书记周法宝因为卖官,使该市平均每个局级单位达到6.2个领导职务,最多的达到13个,另外还有带括号享受“科级”待遇的300多人,出现这些用人上的腐败现象,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执行用人制度不严,监督不利。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查看全文

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及对策

1引言

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照法律法规,通过会计手段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它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由于会计监督不到位,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对会计监督引起重视。完善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科学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合理分配、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作用;有利于促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

2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管理者及财务人员质量低。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在高等教育和管理培训方面都是比较欠缺的,管理者素质的低下使得他们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的管理。很多管理者担负着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进行完善的重要责任,所以,管理者素质的低下使得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很难完善。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之下,法制体系也不断进行完善,就需要会计人员对新的法规、知识进行学习。很多企业对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缺失,再加上很多会计人员并非专业的,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甚至没有接受过大学专业教育,具备职业资格的人仅占很少部分,使得很多人只会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报告,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导致会计监督作用难以发挥[1]。2.2内部管理薄弱。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行会计监督,并运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过程监督,从而为经营者、社会公众以及债权人等服务。在我国市场经济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其自身经济利益是不可忽视的,需要将国家、企业以及员工之间的利益进行协调。但是很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甚至没有内部控制制度,即便是有,也只是摆设。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协调与经营者相关的经济业务时,几乎服从领导者意志,使得会计监督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很多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2.3组织结构不合理。很多企业在组织结构方面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只是在行政上简单设置,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混乱。同时,在组织结构设置之中,比较关注纵向之间的关系,较少去协调横向之间的关系,使得同级各部门之间在沟通和交流上较少,并不能相互之间进行制衡。另外,有些企业管理者并非是由民主推选,其专业能力较低,并不能够将责任落实到负责人身上,没有相关的奖惩性措施,导致很多管理者并不能够担负起责任,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很多是由所在部门来承担责任,非常不利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行,对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影响。2.4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监督是为企业所有者负责,会计监督则需对企业内外部相关人员负责,但是在企业中很多会计人员既需要对财务工作负责,又要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工作,即会导致在原工作基础上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很多企业目前还没有运用高质量化的企业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甚至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这就对内部会计控制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得会计信息不可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论是对于企业内部还是外部来说都十分重要,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信息使用者所作出的决策。企业会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会计法,对企业经营活动如实反映,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3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监督问题形成原因

3.1管理体制落伍,会计定位不明确。我国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之中,使得很多旧的会计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即便设立,也未发生实际作用,这约束了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行为。在管理体制和审计监督不完善的情况之下,导致会计监督不能正常施行。并且在这种体制之下,会计监督并不知真正对谁负责。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会计监督要在国家财政部门的领导之下进行,但是会计人员作为监督主体,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2]。作为单位的一员,其会计工作的开展是在单位管理者的管理之下进行的,这就使得一些会计人员只能屈服于上级的领导,没有真正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3.2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未起到约束作用。在企业内部没有将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好,使得企业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很多岗位缺失,导致职责不明确,并没有真正地约束和制衡权责,很多情况之下,没有人敢于监督。因为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缺少相应的制约机制,导致内部监督不能有效实行,很多企业管理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使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做假账,很多会计人员畏于权势,不得不服从上级领导,导致会计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下去。3.3会计人员素质比较低。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法制观念影响会计监督的施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相比于会计工作的国际标准,我国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比如专业素养低、知识面较窄,缺乏对经济活动的判断分析能力,监督和风险把控意识差。企业会计监督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需要会计人员综合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比较强,对于政策和税务等部门的规定深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进行企业会计监督[3]。3.4未建立健全社会会计监督自律系统。注册会计师在会计监督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中介组织的公立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然而,注册会计师行业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会计监督自律系统,很多的制度并没有真正落实,使得注册会计师法制和风险意识淡薄,在执业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串通,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查看全文

党内监督问题及对策分析

党内监督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方面,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党也多次强调,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也把党内监督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党风建设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充分说明我党对加强党内监督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党内监督存在着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影响到党的先进性的保持和执政能力的发挥,所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内监督的途径,对于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作用,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

当前党内监督工作已经呈现出由浅层到深层、由被动到主动、由随意到规范的发展态势,但我们也应从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和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现象日渐增多的问题中,看到党内监督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现象与薄弱环节。

第一,党内生活严格化程度不足。一是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有待提高。一方面,自律意识不强,存在“四多四少”现象:谈工作多谈思想少、谈现象多谈实际少、谈宏观多谈具体少、谈优点多谈问题少。绕道而行,避实就虚;另一方面,正常的党内民主生活会,有的人认为:批评上级仕途错,批评同级麻烦多,批评下级选票落。结果庸俗了党内政治生活。二是双重民主生活会制度难落实。所谓“三难”,工作忙时间难落实,压力大思想难集中,议题多内容难保证。结果使党内生活常流于形式。

第二,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松软。一是在民主作风上,开言纳谏不够,民主意识淡化,重大问题决策与审批程序不规范、制约措施不到位;二是在组织观念上,思考问题、处理事务时,或我行我素,旁若无人,或以和为贵,放弃原则,或侧目而视,圈外挑刺;三是在干部管理上,仍存在凭少数乃至领导者个人意志选拔任用干部的行为,讲关系、搞亲疏、凭感觉、轻教育等,乃至助长了少数干部“只对领导迎合,不向群众负责”以及“松一松求得一团和气,笑一笑赢来一张选票”等不良现象。

第三,监督制约机制乏力。一是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监督漂浮不实、“关爱”有加,监督作用难以发挥。二是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松散不硬,监督功能流于形式。三是党员相互监督更难到位,“多栽花少种刺,留下人情好办事”的好人主义盛行。四是专职机构监督缺乏力度。在现行体制下,纪检机构地位和职能受限,以至“监督同级党委有难度,监督下级组织缺强度,监督身边干部松尺度”等等,使监督职能与作用难以发挥。

查看全文

党建监督问题调查与思考

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点,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近几年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各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监督难的局面。

一、当前“一把手”监督工作的难点和问题

我们党制定了一整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上也有共同的认知,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一把手”主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把手”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使“一把手”拥有监督主体和客体的双重身份,处在既被监督又监督他人的特殊位置。但有些“一把手”不主动接受或排斥“监督他律”,又自身“监督自律”无效,视自己为不受监督、不被监督的“特殊干部”,不愿接受监督。认为上级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班子成员的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找别扭;下级的监督是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行为上表现为我行我素,容不得监督、拒绝监督,听不得不同的声音。

(二)监督的各项措施不协调,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监督措施只停留在以宣传政策、提前预防为主的层面,监督效果显然不够。比如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审计结果还不能充分转化运用,因此审计过程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审计结果有时流于形式。再比如“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对其生活圈、社交圈等状况不可能太了解,又涉及法律和纪律的边缘线,没有一套成形的法规制度,完全靠“一把手”道德自律,监督起来十分困难。有些时候还存在监督不到位,预防性监督滞后的问题。从干部监督机制的运行情况看,主要依靠组织部门和纪检机关,并不完全适应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实施监督管理的要求。当前,虽然组织部门已建立了与纪检监督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制度,但联系的内容仅限于组织部门在向党委提交干部任免方案前,向纪检等部门了解拟提拔对象是否被群众举报或被立案查处等情况,联系内容较窄。

(三)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做为党内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民主生活会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质量不高的问题。重对自己的批评解剖,轻对他人的批评帮助,重对自己思想和学习的解剖,轻对自己实际工作的深入分析,重对班子成员表扬式的批评,轻对班长批评式的表扬。在一个班子内部基本谈不上对“一把手”在工作、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进行批评帮助。质量高一点的,也只有班长对成员点到为止提醒式的批评。致使有的“一把手”在班子中不知不觉形成“家长制”和“一言堂”而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督和批评。

查看全文

企业会计监督问题与策略

【摘要】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企业会计工作所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多,复杂性越来越强,因此加强会计监督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本文以阐述会计监督内容作为切入点,阐述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会计监督存在问题的策略,以此提高会计监督质量。

【关键词】会计监督;效益;问题;对策

企业会计监督就是会计机构或者会计人员依据相关会计法规等对企业的经济合法性、会计信息真实性以及单位内部预算的执行情况等等进行监督,以此提高企业财产的安全运行与会计运作水平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尤其是涉及国际业务的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将更加复杂,因此加强会计监督是企业会计工作适应新常态的必然选择。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内容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工作经验,企业会计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会计监督的对象之一,因此会计监督必须要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等进行评估考核;二是对企业财产进行清查,例如对货币资金进行清查,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对存货清查以及应收和应付账款的清查等等,以此保证会计工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三是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监督人员对会计财务资料等进行审计监督,其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四是对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

二、企业会计监督所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立案监督问题研究论文

立案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主体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以及刑事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是《刑事诉讼法》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刑事监督职能,既反映了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现代民主法治的最高追求。从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履行这一职能,对于减少和遏制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执法不严的问题,及在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立法的、人为的、历史文化的等各种原因,监督不畅、质量不高、效果欠佳的情形仍然存在,立法意图不能很好实现,致使检察机关在具体操作时难以达到预期应有的法律效果。本文针对立案监督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探讨相关的对策。

一、关于立案监督立法现状的解构

对立案阶段的法律监督问题,我国《宪法》及《刑事诉讼法》对此都作了规定。《宪法》第129条和第135条是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立法的原则性、宏观性、普通性的规定,《刑事诉讼法》通过第7条、第8条、第86条、第87条的规定将其具体化,而其中一条极为重要也是最为具体的规定是《刑事诉讼法》第87条的表述:“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从这一规定可看出,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立案监督的手段主要是一些软措施,如发纠正违法通知书或检察建议。

基于立法上的缺陷,导致了开展立案监督工作的先天不足。如对于公安机关接到立案通知后仍不立案的处理,就仅有“六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公安机关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在上述时限内不予立案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公安机关仍不予纠正的,报上一级检察机关商同级公安机关处理,或者报告同级人大常委会。”至于检察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上一级检察机关商同级公安机关处理的时限,以及上一级仍不能达成共识的处理办法等均没有规定。现行法律没有赋予检察院一定的立案监督处分权和追究有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力,成为开展立案监督工作的一个“盲点”。

二、关于立案监督对象的完整确认

《刑事诉讼法》关于立案监督的对象仅局限于公安机关,而未设置对其它刑事立案主体(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的法律条文,从而导致当前司法实践中,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刑事立案活动的法律监督无法可依,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刑事立案活动中的错误行为和违法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首先,从《刑事诉讼法》本身的规定来看,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所涉及的职能自动包括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军队保卫部门以及检察院的自侦部门,也就是说该法所指的公安机关当然包括上述机关(部门)。其次,从理论法学角度上来看,立案监督是检察机关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行为是否合法实施的法律监督,人民法院同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一样均享有刑事(自诉)案件的立案权,所以对人民法院的立案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职责的应有之意,完全符合法律规定。只有将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军队保卫部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同时列为刑事立案监督的对象,刑事立案监督制度才科学、规范和全面。

查看全文

煤矿安全监督问题及对策

我国是产煤、用煤大国,2018年预计煤炭产量超过30亿吨,消费量预计超过20亿吨,这对煤矿生产安全提出了很高要求。自17世纪以来,煤炭就开始作为重要的工业、生活能源进入到社会生活中,各地在提升煤炭产量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目前来看,我国煤矿安全监督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生产作业,分析治理视野中的煤矿安全监督问题及对策十分必要。

1当前煤矿安全监督问题

1.1安全监督意识不强。我国各地有大量的煤炭企业,煤矿在规模上、产权上存在区别,大部分大型煤矿、国有控股煤矿的生产作业安全监督情况较为理想,但部分中小型煤矿过度重视追求经济效益,安全监督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在针对山西地区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安全监督意识不强的问题体现在监督系统、执行、改进等诸多方面,约有32%的小型煤矿缺乏监督系统,约有19%的小型煤矿在意识到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没有进行必要改进,这些因素都可能带来安全问题。1.2安全监督责任不清。安全监督责任不清的问题广泛存在于我国各地的煤矿中,包括国有大型煤矿,也包括中小型煤矿。大型煤矿的管理机制复杂,层次较多,面对安全监督工作时,存在逐层审批上报、行政和党务机关权责不清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以及问责。中小型煤矿则普遍存在产权所有人兼顾安全工作的情况,行政工作、外联工作甚至仓储工作都与安全工作混为一谈,监督责任模糊、方式落后,不利于具体工作的开展。1.3安全监督标准不明。我国对煤矿安全监督工作有一定的标准,但由于各地煤矿环境存在差异,相关标准在具体工作中又存在可变动空间,如辽宁地区煤矿对井下支护结构设计的要求非常高,这是由于当地土质特殊、粘合度不高,在大功率机械的影响下可能出现塌方事故。山西地区煤矿土质较为良好、产煤量大,安全监督工作的重点集中于瓦斯检测、巷道加固等方面。这些具体差别导致各地煤矿安全监督标准不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作业。1.4安全监督投入不足。安全监督关乎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长期性,应予以充分重视,目前来看,国有煤矿、大型煤矿在安全监督的投入方面较为理想,但中小型煤矿投入情况并不乐观。如煤矿工作常用的瓦斯探测仪,在进行井下作业时,瓦斯会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目前大型煤矿应用的探测仪基本均为进口,可探测的范围、上限较大,有利于指导生产作业,而部分中小煤矿依然使用旧式设备,没有投入资金更换检测仪,瓦斯浓度探测上限只有4%~8%,无法有效指导安全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2强化煤矿安全监督的必要性

2.1提升生产效率。煤炭作为可用资源,最初应用于工业领域,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开始走进日常生活中,现在工业、生活对煤炭的需求量依然较大,如我国北方火力发电厂,每年80%的发电作业依赖煤炭,2018年我国煤炭总需求量依然高于20亿吨,这要求各地进一步提升煤炭生产效率,满足社会需求。技术发展使大量机械投入到生产领域,提升了煤矿生产能力,但也更容易引发矿床振动、岩层破坏的危险,加强安全监督,有利于应对相关问题,保证生产安全性的同时,提升了煤炭的生产效率。2.2提高生产安全性。安全生产是当前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煤炭行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更要加大安全监督的力度,实现安全生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近10年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基本呈现下降趋势,死亡人数也逐步降低,进一步强化安全监督,有利于在现有基础上减少各类事故,提升生产的安全性。如针对瓦斯的检测,可以保证气体资源得到利用,也能降低诱发安全事故的危险。2.3为其他工作提供借鉴。煤炭生产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煤矿工作进行的安全监督,也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参考。如生产过程中牵涉到的安全细节,一般要在层次化体系下实现逐级对应,强调人员责任的落实、管理机制的优化等,完善煤矿安全监督工作,可以为其他行业的对应工作提供参考。如井下煤矿和露天煤矿的安全监督都要做到重视强化机制、明确指标等。

3治理视野中煤矿安全监督问题的应对措施

查看全文

探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体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各个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中也逐渐扩大范围,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规模也逐步发展,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能够稳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会计监督工作为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当前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人员和相关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会计监督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针对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监督;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已经意识到会计监督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监督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因此阻碍了职业技术学院的长远发展,所以本文通过对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监督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完善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监督工作。

一、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监督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技术学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提高职业技术学院的财务管理水平,当前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已经意识到会计监督工作对学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根据数据显示,由于职业技术学院监督体制不健全,导致不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工作的作用和价值[1],除此之外,个别相关工作人员和学院领导综合素质偏低也会造成会计监督工作效率低下,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会计监督工作的效率,还会阻碍职业技术学院的稳定发展。

二、当前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企业会计监督问题与对策

1企业会计概述

企业会计指的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从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会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会计对于企业业务的核查主要通过设定一系列会计程序,然后进行核查,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督,同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使整个企业乃至整个市场都有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

2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2.1企业内部没有设立有效的信用监督管理制度。企业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运营状况进行核算和监督,一个企业,若没有在其内部建立起完善高效的信用监督管理制度,那么在防范财务风险或者解决财务风险时就会遇到一定困难,甚至在风险出现时无从下手,难以应对。与此同时,没有相应的完善高效的信用监督管理制度,企业就很可能出现财务会计核算时没有把需要公开的账款都进行全面的核算;除了在核算时可能出错,在财务会计履行其监督职能的时候,也可能出现不可补救的漏洞。这对于公司的发展极其不利。没有一个相对公开透明的财务会计信息监督管理系统,则很难建立一个有效完整的监督机制。2.2企业财务部门管控不严。财务会计部门内部管控不严这一点对于一个企业会计的监督管理来说,是十分重大的一个阻碍,此处以核算应收账款作为例子。应收账款是属于单位的资产类的科目,预估无法收回的账款,计提还账准备对于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而言,是一项需要经验与推断的工作,同时,对于企业而言,这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事务。但是,就目前的行业现状来讲,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对该项工作没有做到及时的预估,在计提还账准备工作上没有提前调查核实和准备,将工作都堆放到后期,这样一方面会导致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重大,另一方面,由于前期没有做好详细的调查核实的准备,在开始进行工作的时候也会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除此之外,部分的企业内部存在着财会工作人员作风散漫的现象,工作人员没有时刻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企业内部部分资产去向不明。从企业与外部的债权债务方面来看,没有及时地与相关的公司企业进行账单核对,很有可能造成本单位的债权流失。

3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的应对策略

3.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当前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那么提高那些专业素养较低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十分关键。只有不断地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财务工作的会计核算的准确与有效。而要从总体上提企业内部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要从人才引入开始,从招聘环节就立足于寻找专业水平高的会计人员;除此之外,在对会计人员的定期培训上也应有所行动。只有提高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进一步为会计体系有效监督提供基础。3.2加速会计核算信息化的改革进程。会计信息化指的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相结合,从而使得会计事务在当今社会有一个信息化的飞跃,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管理也是当今社会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挑战,是随着时展所衍生出来的一项新技术。会计信息化能够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对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核算和监督,使得企业的管理更近一步发展有了新的可能,同时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决策信息和建立更为全面的决策基础。会计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会计监督更加高效。会计信息化管理强化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效监督,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第一,会计信息化管理可以企业内部会计人员诚信问题进行有效监督。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杜绝会计人员不诚信的行为发生,而会计信息化管理在其中发挥有效作用。从具体方面看,会计信息化管理可以从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来实现监管。第二,会计信息化管理可以对为管理者提供更为真实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从一份完整、有效的会计报告中所获得的信息可以为管理者的管理、决策等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不至于太片面化,从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路径。会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出现推动了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计信息化管理从自身的核算和监督职能角度,为整个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推动这整个行业体系的完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