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经验交流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22:10: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监察经验交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纪检监察经验交流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重要工作。纪检监察机关战斗在反腐倡廉的第一线,担负着纯洁党风政风的重要使命,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笔者认为,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服务第一要务,优化发展环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重大社会矛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基础。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为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反腐败工作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两者相依相存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抓住服务第一要务的首要前提,做第一要务的有力促进者,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有机结合,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好服务和保障作用。为此,纪检监察机关要紧贴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优化三个环境,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第一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对经济发展重大决策和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第二优化政府服务环境,通过深入开展执法监察,专项治理等活动,规范政府行为,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滥用职权;第三优化诚信环境,,坚持从严治政,信誉至上,加快信用制度建设。。
二、坚持以人为本,力塑“可亲、可敬、可信”的良好社会形象。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和充分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必须相适应的本质要求,第一次把实现人的发展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凸现出了人的价值和第一需要。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维护和执行纪律的机关,担负处理人、处理事的重要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牢固树立“人本”思想做好纪检监察工作,首先切实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函授、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改进办案工作,提高办案能力;其次坚持做到严肃执纪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既要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更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原则,尽量使党员干部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依纪依法办案,文明办案,既赢案子,更赢人心;第三认真履行保护职能,加强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纪观念,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依法行使权力,尊重他人权利,自觉监督和乐意接受监督的意识,切实保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利。
三、围绕执纪为民,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应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自觉地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一坚持“万事民为先、民为重”的思想,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想实招、办实事、出实效;第二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加大专项治理的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问题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三要积极疏通和拓宽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渠道,创新信访工作的方式方法,使由上及下和由下到上的渠道,直接和间接的渠道有机结合,切实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四、注重开拓创新,激发反腐败工作的原动力。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是我党2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既是继承更有创新。面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总结多年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规律和经验,纪检监察工作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反腐败工作机制,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既是我们有力量反腐败的表现,又是巩固我们反腐败力量的保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是反腐倡廉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成果,我们必须把握这个成果,做好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首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点解决领导干部如何掌权施政,如何对待名利,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科学的政绩观,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当官“为什么”“做什么”“留什么”的问题,筑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其次加强制度建设,使从政行为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第三加强监督制约,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调动各方面监督的积极性,形成监督合力,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同时要把三者结合起来,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立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监察局提高纪检监察经验交流
一、改革成果
两年来,纪检监察管理体制改革的优越性越来越充分的显现出来,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1、实现了纪检监察干部的优化整合。从人员配备角度看,改革打破了纪检监察干部由部门提名,在内部产生的传统,广开干部的选拔渠道,优化了纪检监察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利益关系的角度看,派驻人员的编制、工资由县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割断了派驻干部与驻在部门之间的利益依赖关系,增强了派驻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整体协调角度看,由于对纪工委实行了“分片管理、目标考核”、对纪检组实行了“纪检组长配合委局科室”制度,在查处案件以及监督检查过程中,人力资源得到了合理调配,发挥了团体作战的优势,彰显了纪检监察机关整体实力,扩大了纪检监察工作的影响力。
2、突出了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监督作用。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加强对权力的制约,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过去派驻机构也有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职责,但在双重领导体制下,派驻机构难以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实行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脱离了与驻在部门的组织人事关系,以第三者的身份参与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把过去的内部监督变成了外部监督,强化了监督职能。监督关口前移,有利于及早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领导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
3、进一步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改革前,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作为党政班子的一部分,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检查上,往往越俎代庖,有的部门还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一项工作内容去考核和评价,本末倒置。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后,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主体是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强化了部门的责任意识,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派驻机构能够集中精力研究和处理重要问题,协助驻在部门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合力。
二、存在问题
监察局办公室的经验交流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同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大同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对外开放,提出了“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这一战略思想,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力度,同时也给地名设标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拓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为适应我市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等国家四部局《关于在全国城市设置标准地名标志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的新路子,以城市带动农村,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截止20*年底,市区街、路、巷共设置地名标志516块,7个县区政府驻地设标276块,1950个行政村设置村名标志1985块,圆满完成了设标工作,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和全市各界的良好评价。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支持,部门配合有力,是搞好设标工作的保证
国家四部局文件下发后,我们立即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汇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认为这是一项完善城市功能、方便群众交往、提升旅游城市形象的一项重要工程,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民政局长、分管副秘书长任副组长,民政局、财政局、建委、规划局、工商局、交通局、质监局、公安局、广电局、报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大同市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领导小组,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同时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通力合作,积极做好各自范围内的工作。作为主管部门,大同市民政局党组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要求我们把设置国家标准地名标志工作,作为地名管理的中心工作来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清明同志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设标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局各科室和各县区民政局全力配合我办的工作,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设标任务。在设标工作当中,我们得到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市财政局及时下拨资金,确保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按时开展,市规划局派专人协同我们做好标志设置位置的勘定和审批工作,工商、公用事业等局在广告、破土手续等的审批上给予了极大的帮助,确保了全市设标工作顺利进行。
二、认真勘察、科学规划是搞好设标工作的基础
城市标准地名标志设置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工作。地名标牌标注的每一条地名的汉字书写、拼音形式、颜色及起止箭头方向必须准确无误,每条街路巷标牌的制作数量要准确,设置位置必须恰当。因此,精心制定设标规划是确保城市设标工作如期保质完成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组织人员对市区路、街、巷名称、长度及是否有交叉路口等情况和城市道路建设状况,进行大普查。对正在拓宽、改建的道路暂不安装地名标志,对需要安装的街道,精确计算出地名标牌的数量,确定每块地名标牌设置的位置,并标绘在城市设标规划图上。在正式安装之前,我们先做出底样,组织有关人员对标牌上的地名要素进行严格仔细的检查,确保每一块标牌书写都准确无误,为全面准确设置地名标志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是解决设标经费不足的关键
纪委监察效能经验交流
**市**区纪委监察局包括投诉中心在内,也仅仅只有16人,就全省而言,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小纪委”。面对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局面,如何做到精简高效,如何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从创新机制入手,整合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努力营造求真务实、争先创优、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
一、创新工作理念,努力营造求真务实的干事环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对于一个人少的新区来讲,以前在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有人认为“小区难有大作为”,对工作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只要不得“副班长”就行;有人认为新区人员少、基础差、底子薄,“落后一点,情有可原”,在工作中表现出消极、被动、不求上进。为此,我们以开展作风整顿为突破口,把今年作为全区纪检监察干部的“作风转变年”,把5月份作为“作风整顿月”,通过动员部署、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完善制度、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工作,纪检监察干部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争先创优意识和纪律观念明显增强。同时,以开展学教活动为载体,通过每周一会、每月一课和组织中心组学习等形式,采取集中辅导、专题讨论、个人自学等方式,把学教活动与专题教育相结合、与作风整顿相结合、与“两个条例”学习相结合、与年终目标完成情况相结合、与个人的思想实际相结合、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相结合,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充分认识到,只要我们认真履行职责,大胆开展工作,就一定能从“有为”到“有威”再到“有位”,就一定能做到“小区能有大作为”。通过学教活动,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思想观念有明显转变,工作作风有明显好转,工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求真务实的精神更强了。
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竞争环境
工作方法直接影响工作成效。随着形势的发展,党和人民对纪检监察干部和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工作方法,破除“求稳怕乱”的思想,破除“按部就班”、“惟书惟上”的思想,敢于打破原有制度的稳定性、原有方法的成熟性、原有经验的可行性的桎梏,以新的姿态实践新的理念,实施方法创新。为此,我们在人员的使用上,结合委局人员少的实际,打破岗位定势,实行“一人多岗”,多岗位培养和锻炼干部。在原有职务、岗位的基础上,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设两个以上不同科室的岗位,如投诉中心主任要兼任廉政办的工作,廉政办主任要兼任宣教室的工作。这样,一个人要抓多岗位的工作,一个岗位的工作由多个人去抓,如此一来,就等于无形之中新增了一倍的纪检监察干部。在人员的安排上,打破科室定势,实行“分组包干”。将全委局的工作人员分成一个后勤保障组、两个办案组、两个审理小组,把查办案件、宣教调研、执法监察、专项治理、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到组,落实到人。把8个乡镇街道和47个区直单位的联系也分解到组,分片包干,实行分组办理,交叉审理。通过“一人多岗”和“分组包干”,整合了人力资源,发挥了人的潜能,增强了工作压力,提高了办事效率,争先创优的氛围更浓了。
三、创新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创业环境
监察局案件审理经验交流
近年来,区纪委监察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省、市纪委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部署,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全面履行党章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纪检机关案件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严格按照“二十四字”办案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审理部门的审核把关和执纪监督职能。2012年至今,共审结各类违纪违法案件53件53人,其中:自办案件29件29人,备案案件24件24人;党纪处分案件20件20人,政纪处分案件26件26人,党政纪双重处分案件4件4人,其它处理3件3人。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审理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为提高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办案能力,推动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制度,确保案件审理有创新
区纪委监察局在认真贯彻落实《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等有关党政纪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从案件审理、执行监督、回访教育、沟通协调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研究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和管用的制度规定,有力地推动了案件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严格规范案件审理。成立案件审理小组,对案件进行集体审议,并指导下级纪检监察组织开展案件审理工作,形成了由区监察局长负责、审理室主任具体抓、审理小组成员和办案人参与讨论审议的层层审理工作格局。实行案件公开审理,即在进行案件审理时除审理小组人员外,还邀请案发单位的纪检组织负责人和相关业务职能部门的纪检组织负责人参加,充分听取参会人员的意见,确保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落到实处。2012年至今,审理小组审结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中,未出现申诉复查案件。二是推行案件审理证据公开。制定《区纪委监察局案件审理证据公开制度(试行)》,在案件审理中试行证据公开。区纪委监察局案件审理部门对进入审理阶段的自办案件,经区纪委常委会审定,同意进行证据公开的,在保密和保障证人、检举人等相关人员权利的前提下,在谈话、违纪事实见面中,对拟定案的主要证据及相关材料,通过示证、听取意见、解释说明、质证和辩论、结束或中止等程序,向被调查人适度进行证据公开。证据公开的推行,将进一步维护党纪政纪案件审理中党员、行政监察对象的知情、参与、陈述、申辩和监督等权利,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同时,也将促进依纪依法办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三是严格把关备案案件。制定查处违纪案件备案制度,并向全区下发了《关于对查处违纪案件实行备案制度的通知》,要求各纪检监察组织依照职责,对在其职权范围内直接调查处理的违纪、政纪的案件,按照备案制度的要求,将有关调查情况及处理结论上报区纪委监察局备案,由区纪委监察局对案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案件备案制度的推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区属各纪检监察组织案件检查、审理工作的协调与指导,规范了案件的管理。四是加强执纪情况监督。制定《区处分决定执行情况联系通报制度》,坚持每年对当年党政纪处分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召开党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通报会,邀请市纪委案件审理室、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受处分党员干部所在单位负责人参加。会上,首先区纪委监察局案件审理室通报当年的党政纪处分案件;其次由受处分党员干部所在单位负责人汇报党纪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最后各单位交流反馈涉案信息,分析发案的原因、趋势以及案件带来的社会影响等,研究预防违纪违法行为产生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开展党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通报,及时纠正了一些单位解除处分未及时报区纪委备案,未将判决书、党政纪处分决定书装入本人档案,未按相关规定进行年度考核等问题。五是抓好处分执行情况回访。制定《党政纪处分决定执行情况回访制度》,规定采取个别谈话、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等方式,重点了解回访对象对违纪问题的思想认识,现实工作表现,以及所在单位的帮助教育措施、群众满意度等情况,同时将帮助教育意见向回访对象进行反馈。目前,已对区近年以来受党纪政纪处分的41名党员干部开展了回访教育活动,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被回访人思想、学习、工作和受处分后的整改情况,帮助犯错误党员正确认识错误、坚定工作和生活信心。
二、严程序,确保案件审理更规范
为进一步规范党政纪案件审理程序,推动全区纪检监察组织案件审理工作有效开展,区纪委监察局结合工作实际,编制《案件审理流程图》下发并严格执行。一是遵循原则,结合工作实际。《流程图》的制定,一方面严格按照案件审理实事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二十四字”要求;另一方面紧密结合区纪委监察局案件审理工作实践,比如,《流程图》对多年来在案件集体审议阶段,区纪委监察局一直坚持审理小组集体审议案件作了明确规定;要求在执行阶段,对处分涉及职务、级别、工作等有变动的,组织、人事部门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区纪委。二是严格程序,促进审理完备。《流程图》严格遵循案件审理工作的程序性规定,对自办案件和司法及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从案件正式审理前的初步审查、呈批、指定审理人、案件承办人审核,到案件审理阶段对案件审理报告初稿的拟写、审理小组会议集体审议、分管领导审阅审理报告、区纪委常委会或区监察局长办公会审定审理报告、向市纪委或区委、区政府请示,再到提出处分决定或纪检监察建议阶段宣布、送达、执行、卷宗归档等程序都作了明确规定,以确保每一个经审理的案件手续完备、程序合法。三是注重细节,确保案件完善。为了保证案件审理工作更完善,《流程图》对审理各环节所需相关材料等作了详细规定。对于自办案件,在进行初步审查时,要求送审材料必须包括案件移送登记表、初核报告、立案报告及立案审批表、立案决定书、调查报告、错误事实见面材料、被调查人书面检查、调查人笔录,以及其它证据材料等。对于司法及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要求检察院移送的案件应具备不予起诉决定书副本、侦察终结报告、摘抄或复制的主要证据等;法院移送的案件应具备起诉书、生效的判决书或裁定书、摘抄或复制的主要证据等;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具备行政处罚决定或行政强制措施决定、摘抄或复制的主要证据等;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具备生效的行政处罚文书及相关材料,主要证据复制件等材料。在集体审议前,要求案件承办人要与本人谈话、核对错误事实、听取本人意见。在处分决定作出前,要求案件承办人要就错误事实和应给予的处分与本人见面,进行处分前谈话,并形成书面材料。
三、重质量,促进案件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纪检监察职能转型经验交流
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县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对“转方式、调结构”这一重大任务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于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六个转变”,实现职能转型,更好地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作用。
一、推进纪检监察思维方式转变,从思想境界上实现职能转型
为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加贴近政府中心工作,纪检监察人员思维必须实现三大转变。一是由封闭性思维向开放性思维转变,确保纪检监察工作视野更宽阔。在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同时,要落实好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的“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指示。真正做到:强化宗旨意识,以“党性”铸“党心”;坚持秉公用权,以“公心”赢“公信”;维护群众利益,以“民生”聚“民心”;树立亲民作风,以“求真”促“求实”。把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是否符合群众利益作为衡量用权的唯一标准;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问题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充分顺应人民群众的新关切、新期待,认真排查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二是由惯性思维向创新性思维转变,坚持用发展、深化、提升、创新工作思路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发展。既要坚持依法办案,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更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先行先试,支持和保护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积极性,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进一步畅通民生渠道。真正做到:深入实际,提前介入“顺民意”;倾听民声,搞好接访“解民忧”;针对热点,快查速结“化民怨”;加强协调,解决问题“暖民心”;优化服务,畅通渠道“保民权”。三是由形而上学向辩证思维转变,积极运用辩证的方式和工作方法来谋划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持续发展。要科学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既要依法依规,对涉及严重违法违规者要严格依法处理,又要对符合法律与政策,但在执行中出现偏差者提供纪检监察支持。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变,促进境界的提升,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逐步培养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符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的新思路、新观念。
二、推进纪检监察用人方式转变,从基础保障上实现职能转型
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班子换届之年,给力配备各级纪检监察班子也尤为重要。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做到用人导向正确鲜明。要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牢牢把握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把那些一心为民、埋头苦干、坚持原则、敢抓善管、为人正派、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纪检监察工作上来,把那些长期在基层及生产一线特别是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很多的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查案办案骨干选拔到纪检监察岗位上来。二要坚持统筹兼顾、优势互补,促进领导班子合理优化。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着眼于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严格把握人选标准和条件,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既要考虑专业、能力结构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工作阅历、工作经验上的互补性;既要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要合理使用好其他年龄段的干部,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三要坚持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确保干部选任客观公正。要坚持民主测评、公推公选、把一批核查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问题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查案办案的行家里手选拔到纪检监察领导岗位上来,加大竞争性干部选拔力度,促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水平、上台阶。
三、推进纪检监察管理方式转变、从体制机制上实现职能转型
监察局四个并举经验交流
今年以来,市县积极探索提升纪检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坚持做到“四个并举”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坚持学习培训与岗位实践并举。为提高纪检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方面引导纪检干部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引导纪检干部向基层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从群众实践中总结经验。同时,开展“双比”(个人比业务、提合理化建议,科室比思路、解决实际问题)岗位练兵、“五看、五想”(看重大项目想经济发展、看循环经济想可持续发展、看高新技术想创新发展、看城乡统筹想协调发展、看基层社区想和谐发展)等主题活动,建立内部交流、岗位轮换、挂职锻炼三项机制,使纪检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坚持规范管理与亲情服务并举。针对各科室的办公特点,建立综合行为、科室工作、岗位职责3大类25项行为规范,在思想、政治等9个方面统一标准,对整体形象、工作原则等作出明确规定。在坚持规范管理的同时,也为干部职工提供亲情服务,建立行政领导、党支部、工会、三套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体系,定期与干部职工进行谈心交流,妥善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困难,确保干部职工思想上不离心、工作上不分心、生活上不劳心。
三是坚持有效激励与严格约束并举。有效的激励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严格的约束能有效避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为实现二者有机统一,该县采取了“四及时”的举措:对部门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倡导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对爱岗敬业者及时表彰,鼓励争创一流的工作态度;对不健康不文明行为及时批评制止,杜绝产生不良影响;对群众意见较大的及时谈话提醒,避免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同时,组织开展以“牢固树立政治品德、模范践行职业道德、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弘扬家庭美德”为主题的“四德”教育,并通过民主评议、明察暗访、外聘监督员、畅通投诉渠道等措施,着力解决处事不公、执行不力、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是坚持围绕中心与服务基层并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是纪检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教育纪检干部站在全县大局来谋划纪检工作,先后组织了干群对话活动、优化环境促发展辩论赛、“双十佳”评选、万人综合评议等十余项全县性重大活动;另一方面引导纪检干部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连续多年组织开展走遍乡村、走进企业等“下基层”系列活动,先后为乡村、企业解决实际难题60余个,捐助资金20余万元,实现了工作重心下移,并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有效提升了纪检干部服务基层、促进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监察局腐败预警经验交流
近年来,宜城市纪委、监察局把握难点,攻克重点,打造亮点,在委局机关全面扎实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把握难点,建立长效机制
宜城市纪委、监察局立足建立“梳理职责、查找风险、完善措施、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达到“防风险、促工作、利群众、护干部”的目标。重点抓好五个工作环节。
一是加强领导,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该委局把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任务,作为“一把手”主抓工程,成立书记、常委、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委局支部会同办公室、党风室、宣教室、调研室等科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督办实施。该委局精心制定了《宜城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开展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包括“梳、查、防、控”为主要步骤的工作程序,层层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明确职责,细化权利运行流程。以科室为单位,按照工作方案确定各自的职能,结合规定的岗位职责,制定各项职能工作业务流程,制定出了《宜城市纪委、监察局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流程图》,细化工作运行程序,为下一步确定风险点和查找风险点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紧扣实际,查找评估具体风险。分三个层次查找风险点:个人自查,即每名干部对照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查找本岗位存在的风险,填写《腐败风险排查表》;集体评查,即各科室、机关支部组织全体人员,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等方面集体评查,按风险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评估三种等级,填写《风险点一览表》;机关支部审定,即由委局机关汇总各科室查找的风险点,在内网公示收集意见,经过领导小组集体审定,确定二级以上风险点作为全局性的主要廉政、执纪、办案风险点。
监察局廉政教育经验交流
近年来,保康县在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中,注重加强廉政教育活动实践,增强党员干部勤政廉政意识,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围绕“三大主题”,坚持开展预防提醒教育和党性实践锻炼教育
(一)围绕预防提醒开展教育。一是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全面开展“三线预警教育”。针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法纪意识现状,开展“讲操守,常修为政之德,道德底线千万不能越;明危害,常思贪欲之害,法律高压线千万不能碰;守规矩,常怀律已之心,纪律红线千万不能踩”的三线预警教育,帮助领导干部坚决守住道德底线和法纪防线。二是针对基层农村和社区干部这个薄弱环节,开展情理交融的谈心教育。鉴于基层农村和社区干部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特点,采用“分炉灶”的方式和互动式的办法,因人施教,通过说廉政感想、说腐败危害、谈婚姻家庭,引导他们以诚相待谈心,推心置腹交流,互相启发,相互教育,把握好生活圈和社交圈。三是抓住腐败多发、易发的职能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这个关键,实行控管检防教育。通过排查分类,对易于滋生腐败的49个部门、580个管钱、管人、管事的重点岗位重点监管,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岗位互查和领导抽查活动,常敲警钟,防微杜渐。
(二)围绕党性锻炼开展教育。一是集中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廉洁从政”为主题的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县委书记陈丰林专题给全县党员干部上廉政党课,县委常委会集体作出“十不”廉政承诺,各级党组织以此示范,全县135个单位共举办廉政党课156场次,举办专题演进78场(次)、廉政征文272篇,办专栏576期次,编发信息简报1479期。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完善建立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设立党员示范岗、岗位监督岗等示范岗位,还采取设立服务窗口、前移办公阵地、为民服务制等便民利民措施,把有效服务群众、让群众满意贯穿机关勤政廉政工作的始终。二是集中开展党性锻炼月活动。借“送十七大精神下乡村”契机,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用一个月时间“下农村、促增收,下企业、促发展,下社区、促和谐”,集中开展“三下三促”党性锻炼。在把十七大精神送到全县261村的同时,还先后将183项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为165名贫困大学生凑足了学费和生活费,帮助271家住房特困户建起了新房,新修公路142公里,解决了近万人饮水难问题,在全县261个村建立了廉政课堂,帮助53家企业解决“瓶颈”问题272个,为6个社区添置了20余万元的办公设备。
(三)围绕情理需求开展教育。在宣传教育工作中,注重处理好合理性与合规性的关系。如对于近年来兴起的诸如手机、电脑、车子、房子等职务消费升温现象,一方面根据消费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肯定要求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根据勤俭创业和山区县整体发展的特定情况,通过宣传教育加以引导和规范,从而使党员干部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注重情与理的关系,在坚持原则和严守纪律的同时,采用“普通教育、适时告诫、重点质询、个别查处”的办法,引导党员干部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在对党员干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向有乔迁或婚丧喜庆事宜的党员干部发放“提醒告诫通知书”,对喜庆事宜表示祝贺,对丧事表示安慰,提醒不搞大操大办。对违反廉洁自律的当事人发出“质询事项通知书”,要求在一个星期内到纪检监察机关接受质询,讲清问题,接受批评教育。据统计,该项制度自去年实施以来,共发出“提醒告诫通知书”129份,46名党员干部接受了质询,5名因严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党员干部受到了查处。
二、注重“四个结合”,坚持开展重点时段告诫教育和廉政拓展延伸教育
企业效能监察经验交流
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纪检监察部门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重要途径。*年以来,燕化公司纪委监察室根据*市纪委、工业纪工委关于加强企业效能监察的要求,坚持“党政双重领导,行政主要负责,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实施,业务主管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注意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指导协调,把握关键环节,狠抓工作落实,效能监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果。下面以长期投资为例,介绍我们是如何搞好效能监察工作的。
一、调查摸底,选题立项
长期投资一直是困扰燕化公司的一个历史问题,也是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我们把企业管理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作为开展效能监察的切入点,对长期投资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燕化公司的长期投资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长期投资一直处于多、少、散、乱、小、低的状况。“多”是项目多达400多个,投资十余亿;“少“是好的项目少,收益少,出现了广种薄收,光种不收的局面;“散”是投资分散;“乱”是投资混乱,产权不清,诉讼不断;“小”是大多数项目小,形不成经济规模;“低”是技术含量低,不利于发挥燕化公司现有的技术、人才优势。究其原因,一是对市场缺乏调查了解,不进行科学论证,立项无可研报告,盲目投资上项目;二是审批制度不严格,投资渠道多,燕化公司原所属23个基层单位对外都有投资。三是审批权限分散,个人说了算;投资项目不是从企业利益出发,而是熟人、同乡、同学所托项目。四是项目管理不到位,投资底数不清,经营状况不了解,管理失控,监督不力。五是资本运作不规范,账务混乱,产权不清,权益不明。
但由于对外长期投资的时间长远,加之机构多次调整,人员频繁更替,原始资料散失,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十分大。调查小组将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向公司领导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对清理整顿长期投资进行效能监察的立项建议。公司领导对我们提出的建议十分重视,认为这也是燕化公司多年以来一直想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经研究决定,进行立项监察。我们填写了《效能监察立项表》,请公司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实施监察
(一)组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