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18:25: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假冒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反向假冒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商标权的本质功能的历史发展的论述,提示反向假冒行为的侵权本质,也对其它一些容易引起混淆的观点进行了澄清,并进而指出禁止的这种行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反向假冒、权利用尽原则、物权原则
反向假冒的提法来源于假冒。一方以他人的商标销售自己的商品的,是假冒;与此相反,反向假冒,是一方以自己的商标销售他人生产的商品而该情况显示销售者就是商品生产者的。
国内据说最早引起人们对这种商标的更换行为,即反向假冒,的关注是一件案子。在1994年,曾有个“枫叶”与“鳄鱼”的商标争议案子引起了大家对商标去除行为的注意。案情大体是这样的:百盛商业中心在其出售新加坡鳄鱼牌服装的专柜上,将其购入的北京服装厂制作的“枫叶”牌服装,撕去“枫叶”注册商标,然后贴上“鳄鱼”的商标,以高出原价数倍的价钱出售。这件案件的审判历时四年多,而最后法院的判决主要是从不正当竞争的角度来判决的。至今天人们对反向假冒的认识仍没有一致。尽管在2001年修改《商标法》时增加了一款,即第52条第四款,把“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反向假冒行为作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之一,加以规定。但是至今仍有不同的认识。[①]所以我想,有必要重新对反向假冒进行思考。而要真正认清反向假冒问题,得对商标权的历史本质有所了解,也有必要对其侵权的本质,以及其他容易混淆的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才能对反向假冒的危害性认识清楚。
一商标权的本质功能
从商标的起源与历史来看,商标的产生与发展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与发展而逐渐地出现和发展的。在早期的工业社会中,它的产生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区别不同的制造者,以便追究责任。但是随着工业的产业化,出现了一批声誉比较好的商品制造者,他们的商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这时他们的商品上的标记才是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商标来使用。但随之也就出现了一批假冒者。因此,有必要由国家对商标提供法律保护,制止对商标的不正当的模仿或假冒。国家对商标的立法保护开始。商标的功能也就有了转变,已经变为对商品制造者及其商品的区别。这是商标最原始的最本质的功能。最早对商标进行立法保护的国家是法国。1803年制定了《关于工厂、制造者和作坊的法律》,该法第16条将假冒商标视为私自伪造文件的行为予以处罚。1857年,制定了《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简称《注册商标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标法。此后其他国家逐步开始制订的商标法。英国于1862年颁布《商品标记法》,美国于1870年制定了《联邦商标条例》,同年的8月又补充了对侵犯商标权行为适用刑事制裁的规定。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也受英国商标法的影响,于1884年制订了以注册原则为方针的《商标条例》。从上述可以看出,这些商标立法保护是保护商标的不被假冒。这种行为主要也是被看作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来加以禁止的。也是在这一意义上,商标法才与不正当竞争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策略研究
长期坚持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属于典型的经济犯罪,行为人往往基于贪利的动机而实施此类犯罪。有行为人以此为生,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中获取生活的经济来源,甚至为了赚钱而置他人的生命健康于不顾,长期从事此类违法犯罪活动。正是基于牟取暴利的动机和原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在数十年来并未因国家的严厉惩治而有明显的消减,相反,仍然势头很猛,相当猖獗,持续不断地危害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此类犯罪,必须毫不懈怠地长期坚持从严惩治的刑事政策。具体而言,可考虑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其一,准确认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作为营业犯的特点,将行为人实施此类犯罪的时间长短、次数多少作为从重处罚的酌定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其二,如果制假售假针对的是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严重疾病患者维持身体健康所需的产品,那么,可以将其作为从重处罚的酌定情节。其三,对于特殊时期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期,其行为的危害程度往往重于其他一般时期,因而可以考虑予以从重处罚。其四,充分重视财产刑、非法财物没收措施的作用,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要坚持多用财产刑和非法财物没收措施,既让犯罪人不能从犯罪中非法获取任何利益,又让犯罪人丧失继续实施此类犯罪的条件。其五,对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的犯罪人,人民法院应当适用禁止令,使其不得再从事制售特定种类商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判处其他刑罚或者适用假释的犯罪人,人民法院可向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不给其颁发涉案商品类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将涉案人员的某些个人信息予以公布,将其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使其难以再从事涉案商品类的生产经营活动。
正确运用严中有宽的刑事政策
对于宽的运用,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其一,从宽处罚的基础依然是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犯罪情节考察其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的程度。这些犯罪情节既包括自首、坦白、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还包括悔罪等酌定从宽情节。司法人员应当对这些情节进行综合评价,以准确判定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从而合理地确定从宽的程度。但也要注意,不能为了从宽而从宽,在从宽量刑之时不能忽视对犯罪人进行守法教育,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的犯罪人适用禁止令,即在从宽的情况下也要确保对犯罪人特殊预防的法律效果。其二,对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初犯、偶犯,能否从宽处罚,应当结合主客观方面的各种情节综合评定。如果罪行确实不重,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也较低,可考虑贯彻从宽处理的政策,根据其是否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实际情况,依法从轻处罚;如果尽管是初犯或者偶犯,但置他人生命健康于不顾而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以及其他商品,缺乏真诚的认罪和悔罪态度,就不必因其是初犯、偶犯而从宽处理。其三,对于行为人迫于生计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形,并非一概予以从宽处理,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行为人确实迫于生计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没有侵害或者危及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可将迫于生计作为酌定从宽的情节来考虑;如果行为人虽然迫于生计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但明知制售的对象是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假药、劣药等可能危及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商品,在主观上有很大的恶性,则不宜基于迫于生计的理由而对行为人从宽处理。
本文作者:赵秉志工作单位: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假冒卷烟专项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八部门《关于开展打击制售假冒卷烟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卷烟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卷烟,加强卷烟市场管理,切实维护国家和消费者利益,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打击制售假冒卷烟专项行动,摧毁一批制假售假网络和团伙,查处一批制售假冒卷烟的大案要案,追究一批制假售假网络和团伙骨干分子的刑事责任;无证经营卷烟行为明显减少;异地违法经营卷烟得到有效遏制。相关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共享、打击有效、优势互补、管理强化的长效监管机制。
二、工作重点和分工
开展打击制售假冒卷烟专项行动工作重点是:一是重点打击、整治以部分温岭、临海籍人为主的制售假冒卷烟网络和团伙;以福建、江西籍人为主形成流窜贩销假冒卷烟的团伙;以“礼品回收”为名的卷烟调包团伙。二是重点整治假冒卷烟的运输、窝点以及假冒卷烟的销售渠道,严肃查处宾馆、饭店、棋牌室、歌舞厅等娱乐消费场所销售假冒卷烟行为。三是全面取缔城市、集镇无证、无照经营卷烟行为,整顿卷烟零售市场秩序。
全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深查严打。各级整顿办要加强对专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督察,及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专项行动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严厉打击、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卷烟行为,切实加强对城市、城郊结合部、农村集镇市场的监管,依法及时查处制售假冒卷烟行为。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法查处非法生产烟草专用机械及其配件和烟草质量违法行为。各级烟草专卖管理部门要做好对制假贩假、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的调查摸底工作,明确打击重点,加强与司法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和情报交流工作,及时协调组织、集中力量查大案、破网络、端窝点、治渠道,开展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打击与整治;做好信息收集、交流、反馈工作,开展烟草专卖法律法规以及假冒烟对人身健康危害的宣传教育活动。各级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开展专项行动的情况进行监督。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大对该领域刑事案件的侦查办案力度,对大要案要提前介入,依法及时调查取证,对阻碍或抗拒执法的,要依法从严查处。各级检察院要加强对制售假冒卷烟、非法经营卷烟等案件的立案监督,对涉嫌犯罪案件要依法及时批捕,及时提起公诉,对涉烟案件背后的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案件要依法从严查处。各级人民法院要依法及时审判此类案件,打击犯罪,支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为,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各级政府打假办及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分工职责,加强领导,组织协调好本辖区的打假联合行动。
商品生产者反向假冒论文
对商品生产者的反向假冒的行为来说,除了构成不正当竞争外,还侵害了该商品生产者的企业法人名称权。所以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民事责任可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而对于侵害商品生产者的企业法人名称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只能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同时适用这两部法律不发生冲突。
一、问题的提出
某市A、B两企业生产同一种商品,A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时间早于B企业,生产的规模也大于B企业。B企业将A企业商品的照片用于其企业及商品介绍的印刷品广告之中,并向用户推介。为此,A企业向法院起诉B企业不正当竞争、侵犯A企业的法人名称权。
将他人的商品冒充为自己的商品在广告中向用户推介,除了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外,是否还构成侵犯他人名称权行为?应当如何适用法律?
二、对商品生产者的反向假冒与不正当竞争
“假冒”通常也称作“冒充”、“混充”。所谓假冒是指欺骗性地模仿他人的商标、商号、形象及服务或商品的类似显著性特征。
商标反向假冒立法规范论文
论文摘要:从性质上看,反向假冒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从商标权的角度看,也构成商标侵权。比较相关立法,我国应着重适用商标法,以规制反向假冒行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商标法:应对“投入市场”进行扩张解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对隐性反向假冒补充立法。
论文关键词:反向假冒;商标侵权;法律规制;完善建议
商标反向假冒的概念源自美国1946年兰哈姆法(即美国商标法),在界定这一行为时用的一组词是“ReversePassing—off,字面的意思是“相反的骗卖”或“颠倒的骗卖”。商标反向假冒可以理解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而撤、换他人合法贴附的商标后,再将商品投入市场的行为…。在反向假冒中,行为人是在他人的商品上使用自己的商标。这是反向假冒与假冒商标最明显的区别。
反向假冒分为两种,一为显性反向假冒(expressreverepassing—of),指侵权人擅自将他人商品上的商标除去,换上自己的商标,并将该商品作为自己的产品再次投入市场流通的行为。二为隐性反向假冒(impliedreversepassing—off),指将他人合法贴附于商品上的商标去除后并不换上自己的商标,在无任何标识的情况下出售的行为。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前者是利用自己的商标窃取他人的商誉,后者是剥夺他人商誉但侵权人自己并不以获取商誉为目的,手段更隐蔽。
一、商标反向假冒的性质分析
(一)商标反向假冒是不正当竞争行为
假冒伪劣商品综合治理探索
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本文从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成因等方面,分析对假冒伪劣商品综合治理的办法.
关键词:假冒伪劣治理措施
一、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十分猖獗,并深入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现象为何如此泛滥,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其主体主要有厂商、消费者、政府等.
1、从生产者角度来讲.生产者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目的在于牟取暴利,这是假冒伪劣商品出现的主要原因.生产假冒伪劣商品采用劣质的材料,无需广告宣传费用等,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获取高昂的利润.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这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生产者由于打假成本太高,以及不明晰的产权导致厂商只愿意做短期的生产,而不愿意为厂商长期的企业形象、信誉做过多的投入而形成了一种间接上放任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
对“行滥”和“假冒伪劣”管理论文
摘要:由于“假冒伪劣”产品泛滥而给消费者带来侵害,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在对历史上“行滥”现象和现实生活中“假冒伪劣”产品泛滥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就如何遏制“假冒伪劣”现象,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立用伦理道德制约技术和生产活动的有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建立监督、揭露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社会保障系统,改进科技道德评估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滥;产品质量;科学技术;伦理规范
在现实生活中,治理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多角度思考,多方面配合。从社会伦理角度分析和消除产生假冒伪劣产品的思想根源,是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现象的重要途径。在历史上,类似的社会现象早就出现过,当时称为“行滥”。通过对遏制“行滥”和打击“假冒伪劣”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发现影响我国产品质量的伦理因素,因而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一、对“行滥”现象的伦理评价与管理
“行滥”现象从我国宋代开始比较集中地出现,在民用商品流通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宋代改变了历史上“重农抑商”的某些强制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城镇工商业者生产与经营的限制,促成了一些商业城市的出现。我国的商品经济继战国至汉初的第一次发展之后,又得到恢复和发展。然而,在这一时期,有些商人为了牟取暴利,在产品质量上玩弄手段,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唐律疏义》中说:“不牢谓之行,不真谓之滥。即造横刀及箭镞用柔铁者,亦为滥。”《资治通鉴》卷二○六圣历元年八月戊子条载:“金银器物皆行滥,非真物也。”下注:“市例为行。市例造金银器物贩卖,率淆他物以求赢,俗谓之行作。滥,恶也。”
“行滥”包括下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伪”,即以假冒真的物品,因此行滥也可称为“伪滥”;二是“恶”(不牢),即质量低劣达不到法定标准的物品。显然,当时所谓“行滥”,就相当于今天人们所说的“假冒伪劣”产品。“行滥”主要包括各种“器用之物”,还有绢、布、绫、绮等日常生活用品。各种“不及程式”和“涂粉入药”以增加重量的纺织品,是宋代“行滥”的主要部分。“如贩米而加以水,卖盐而杂以灰,卖漆而和以油,卖药而易以他物,如此之类,不胜其多。”不法奸商或者与官吏相互勾结,公开欺诈,或者采用其他方法逃避官府的检查,暗中作伪,这种贸易自宋而后历代王朝都很难彻底禁止。宋高宗感叹说:“闻街市货卖熟药之家往往图利,多用假药,致服者伤生,深为恻然。”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图利”显然是商人违法冒禁的最大动力。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市政府决定,从年1月至年3月,在全市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重点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全市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提升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全面提高我市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开展专项行动要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防结合、务求实效。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等为重点内容,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地区,以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为重点整治领域,以图书、音像、软件、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等为重点查处产品,遏制规模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大力净化市场环境。
二、工作任务和分工
(一)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力度
假冒伪劣商品整治方案
为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结合我区实际,将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专项行动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作用,全面提高全区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分工
(一)以打击各种非法印刷品、盗版光盘为重点,组织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等印刷、制作企业的监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区范围内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一次集中全面清查,依法收缴非法图书、印刷品和盗版音像制品,对违法违规企业做出处罚,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和地下印刷、复制窝点,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加印等行为,对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文化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图书、音像制品市场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依法整治侵权盗版行为。(牵头部门:区文化局;配合部门: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二)以打击盗版软件和推进软件正版化为重点,组织开展软件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区内重点软件生产、交易重点单位和场所进行整治。文化、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要对政府机关、各办镇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进行检查和整改,尽快实现政府机关办公软件、杀毒软件正版化。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为专项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工作。(牵头部门:区文化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工商分局)
打击制售假冒商品的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金政办发明电〔〕7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决定于年月至年月,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重点
(一)工作目标。查处若干侵犯知识产权大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提升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全面提高我县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二)工作重点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防结合、务求实效。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等为重点内容,以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为重点整治领域,以图书、音像、软件、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等为重点查处产品,遏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二、工作任务和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