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贸易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16:38: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加工贸易企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论企业出口加工贸易
【摘要】文章提出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中小企业价值定位;减少贸易摩擦;构建企业用工的和谐环境等解决中小企业困境,走出国际贸易分工中“微笑曲线”最低点,使众多外贸出口型企业成为强大国际贸易实体。
【关键词】中小企业;加工贸易;自主创新;贸易摩擦
加工贸易分为进口、加工、出口三个步骤,出口加工贸易就是后面两头,省却进口的贸易方式的界定。所以对出口加工贸易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加工是加工贸易的环节。所谓出口加工贸易就是东道国投入那些比较好的生产要素对进口投入要素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第三国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国际分工。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实质是两头在外。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从国际市场购入,加工制成品应全部出口。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与出口加工贸易相关的政策,对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进口以和成品的出口进行管理,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励性的,尤其是在出口这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贸易对本国的经济、外贸发展有着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进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国内经济发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对外贸易摩擦继续增加;出口压力增大。这些问题的逐渐积累与矛盾加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威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市场的全球化重组过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参与的主要形式为出口加工,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在迈向世界市场的进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引发产品增值率低;在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给中小企业造成一定困扰;另外近年来,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也出现紧缺现象,给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不少的压力。
一、我国出口加工业现状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加工贸易出口额2003年为241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17%。24年间加工贸易规模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也已成为加工贸易的一股强动力,成为加工贸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加工贸易企业升级对策分析论文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2007年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
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探究论文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取得巨大成绩,1980~2007年的26年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6.7亿美元增加到9860.5亿美元,增长约590倍,年均增长25.6%;从占我国出口总额的不足5%跃升到占一半以上;加工贸易企业数从几家发展到约10万家。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式。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全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9%,增速大幅回落。由于出口缩减和国内成本抬升,加工贸易企业陷入困境,许多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倒闭。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进行转型和升级是当前其应对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
(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加工层次低
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由于先进技术设备和一些重要的中间投资产品没有实现国内自给,加工过程中技术含量还较低,处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聚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只是零部件和原辅材料的初级加工、装配等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加工的深度不高。加工的产品虽然大量出口却并没有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收益,反而是更多的贸易摩擦。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加工贸易企业纷纷倒闭。
(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困难
论企业出口加工贸易问题
【摘要】文章提出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中小企业价值定位;减少贸易摩擦;构建企业用工的和谐环境等解决中小企业困境,走出国际贸易分工中“微笑曲线”最低点,使众多外贸出口型企业成为强大国际贸易实体。
【关键词】中小企业;加工贸易;自主创新;贸易摩擦
加工贸易分为进口、加工、出口三个步骤,出口加工贸易就是后面两头,省却进口的贸易方式的界定。所以对出口加工贸易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加工是加工贸易的环节。所谓出口加工贸易就是东道国投入那些比较好的生产要素对进口投入要素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第三国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国际分工。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实质是两头在外。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从国际市场购入,加工制成品应全部出口。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与出口加工贸易相关的政策,对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进口以和成品的出口进行管理,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励性的,尤其是在出口这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贸易对本国的经济、外贸发展有着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进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国内经济发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对外贸易摩擦继续增加;出口压力增大。这些问题的逐渐积累与矛盾加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威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市场的全球化重组过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参与的主要形式为出口加工,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在迈向世界市场的进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引发产品增值率低;在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给中小企业造成一定困扰;另外近年来,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也出现紧缺现象,给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不少的压力。
一、我国出口加工业现状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加工贸易出口额2003年为241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17%。24年间加工贸易规模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也已成为加工贸易的一股强动力,成为加工贸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营企业加工贸易论文
一、自理报关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自理报关的优势如果企业采用自理报关方式,上述各项手续全部需要由公司报关员完成。这与委托报关公司报关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能更好地与海关直接沟通。公司报关员对公司的商品、业务相对熟悉,与海关沟通起来比较方便。近年来,海关对企业报关作业规范要求更加严格,就申报要素而言,产品成分、制作工艺、原理的描述都要十分具体详尽。企业采用自理报关能够及时解决由于贸易合同中双方约定的商品名称未必达到海关要求而不能报关的弊端。(2)更好地保护公司商业机密。由公司报关员报关,可以减少公司的业务资料外泄的风险。由于加工贸易涉及到得报关业务及报关单证相对较多,周期较长,由公司内部人员操作可以减少本部门的原始单证外部流通的风险,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3)更有效地把握报关进度。由公司报关员报关,可以使报关各项工作衔接更加顺畅。在合同加工贸易的履行过程中,许多业务有秩序要求,而有些业务只能由加贸企业自行办理。
(二)自理报关的劣势民营加工贸易企业坚持自理报关,可以通过多招几个报关员来解决报关员扣分、分身乏术、无法按时完成繁重报关工作等问题。但是,广西民营加工贸易产业,在全球经济萎缩的后危机时代,利润微薄,很多工厂甚至因此倒闭。与财大气粗的国企、外企不同,缺少政府支持的民营加工企业要想方设法减少成本,尤其是管理成本。按一个报关员1500元月薪来算,多招1个报关员,光工资支出一年就必须多支出18000元,加上差旅费、奖金等至少要多支出20000元以上。此外,请新的报关员还有熟悉业务等人事管理成本、机会成本的支出,这比请当地的报关行费用高得多。按进出口报关按1票/1柜/次200元算,该公司的原料及成品,进出口量大概在500柜/1年,备案、核销等相对简单的手续100-200元/次,费用要远低于多请一个报关员。而且,从自理报关工作的性质来看,报关工作的特点是时紧时松,业务量较为集中,等到货物进入生产但未出口的环节,报关员的工作就几乎停下来了。因而,出于这两个原因考虑,一般的纺织品加工贸易企业不会考虑多招聘几个报关员。此外,由于广西“非设关地区”,毗邻经济发达的广东,本地的报关优秀人才流失却相当严重,想招到一个合适的人才并不容易。而目前海关推行的高效的无纸化通关在全广西刚刚开始试行,还未成熟。根据2014年4月的海关总署令规定,涉及许可证件但未实现许可证件电子数据联网核查的货物暂不适用无纸化通关的作业方式。所以无纸化通关目前在我国的运转还不够成熟,仍有较多的局限性。
二、报关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一)报关的优势企业采用报关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1)集中办理,提高效率。加工贸易货物的报关手续繁琐,且办理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繁琐的报关手续消耗了加工贸易企业报关员的大量时间。以第一项海关手续——合同备案为例。按照海关规定,电子手册管理下,海关以合同为管理单位,每1份合同都要到海关备案,而每次合同变更又要重新变更备案。为了方便海关管理,不允许企业有太多的电子手册同时运转。此外,备案前要准备一系列的合同备案单证,包括商务主管部门的审批文件,而企业备齐和商务部门审批材料都需要时间。如果合同项下货物需要开设台账,还要凭海关开设的台账开设联系单,到银行先开设台账,交纳保证金,才能到海关备案。海关核对相关批文和其他单证后,才核发加工贸易电子手册编号,完成备案保税环节。据了解,为了节约成本,广西民营加工贸易企业,一般只有1-2名报关员,而报关员还要完成制单、报检等外贸环节的其他工作。(2)专业性强,减少出错率。由于报关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海关对报关员的执业要求非常严格。报关员出了需要遵守相关的规定外,如果由于报关员的原因出现问题,报关员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据报道,某加工贸易企业报关员出现过报关单数据申报失误,将HKD误打成USD,结果导致货价差了8倍,达110万人民币,涉嫌走私,尽管企业提供了种种证据证明自己是非主观犯错,但由于货价差额太大,企业还是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假如企业采用报关,将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报关可以缩短报关环节,减少费用开支。(二)报关的劣势据了解,广西的报关行规模较小,而且业务范围几乎只局限于南宁关区范围内。因为广西的海运航线不多,多数货物需在香港中转。对于要走香港出口欧美的货物,委托当地的报关行报关和直接从广东报关出境比较而言,是舍近求远的做法。另一种方法是委托报关行在企业属地海关直接办理转关手续,到广东辖区的出境地海关报关。如此,货物必须在辖区办一次转关手续,到出境地还要办一次报关手续,等于要办两次海关手续,时间上和费用上需要花费较多。第三种方法是“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即企业在属地海关申报,由进出境地的口岸海关办理货物验放手续。这种模式基本实现了“当天申报、当天验放”的通关目标,是海关便民服务的新举措。但必须是A类及以上企业的进出口货物,或者一年内无走私违规、资信良好的B类生产型企业的出口货物,以及经海关总署批准对实行增值税分期纳税的新型平板显示器重大项目承建企业进口设备的情况。但根据海关规定和国家许可证件管理(入境货物通关单除外),须在属地或口岸进行申报并办理验放手续的进出口货物,不适用该通关模式。
三、广西“未设关区”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报关路径探析
加工贸易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分析
摘要:本文以D公司为例,对其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了实务和理论分析,并对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法
加工贸易是伴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不断发展而不断壮大,曾一度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占据半壁江山。苏州的加工贸易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本文将以D公司为例,对D公司的成本管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对这种成本管理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
一、D公司成本管理方法主要内容与分析
D公司是一家由台商投资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产品是电子元器件和电脑周边设备,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全球排名靠前,年营业额达30多亿元,员工一万多人。公司按产品类别采用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品种复杂。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很高,同时制造费用项目繁杂。生产原材料大部分都是保税料件,接受海关监管。公司全面使用ERP管理系统,从仓储、生产、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模块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项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攀升的情况下,D公司通过对料、工、费等成本项目进行细分,分别采用针对性的成本加工贸易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分析与探讨——以D公司为例管理方法,从而控制好企业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一)D公司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内容
加工贸易型企业管理论文
一、我国加工贸易型出口企业海外收汇风险成因分析
1、加工贸易特点视角下的风险成因
一是进料加工。进料加工具有以下特点:(1)自进原料。企业用外汇从国外自行购买进口料件;(2)自定生产。企业进口料件后自己决定产品生产的数量、规格、款式(;3)自定销售。企业根据国际市场情况自行选择产品销售对象和价格;(4)自负盈亏。企业完全自行决定进料、生产、销售,其盈亏也由经营单位承担。对于进行进料加工贸易的企业来说,由于料件的供应者和产成品的接受者不尽相同,在出口收汇中存在与一般贸易出口相同的自定销售、自负盈亏等风险。在进行海外销售过程中,通常会遭遇到来自进口国政府政策变动导致的贸易壁垒和汇兑风险,由于进口国内战争或政治暴乱导致的政治风险,由于进口方缺乏偿付能力和付款意愿的商业信用风险。二是来料加工。来料加工具有以下特点:(1)不动用外汇,料件进口由外商提供;(2)料件及加工的成品所有权属于外商,企业只按其要求加工,对货物无处置权;(3)来料加工的进口与出口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外商往往既是料件的供应者又是产成品的接受者,其合同不是以货物所有权转移为内容的买卖合同;(4)来料加工的双方是委托加工关系,由外商承担盈亏责任,企业只按合同要求进行加工,收取工缴费,不负责盈亏。由于在来料加工贸易中,企业无货物处置权,不自负盈亏,因此,对于仅从事来料加工的企业来说,只存在有限加工费的收汇风险,遭遇重大海外风险的机率不高。然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开始进行全球布局,形成了在境内生产、境外销售的利益链条。对于出口企业在境外的集团内销售,即由国内生产工厂将产品出口至其海外分支处,属于内部结算因而不存在收汇风险;但对于出口企业的集团外销售,即由国内生产工厂通过其海外分支进行海外销售合同签订,而将货物直接发送至海外最终买方处,同样存在无法收回货款的风险。在此种情况下,企业对来料加工贸易出口中的收汇风险存在与一般贸易出口类似的风险保障需求。
2、行业视角下的风险成因
一般来说,我国有加工贸易出口的企业多为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比超过80%)轻工产品等生产制造企业,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受国内技术限制,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核心组件必须通过进口实现。例如,家电行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中,国内的技术标准尚未达到国外买家的要求标准,必须从国外进口相关零部件,在中国组装完成后再销往国外,形成进料加工贸易出口。其二,受国内自然资源限制。以轮胎制造行业为例,我国天然橡胶资源匮乏,主要集中于海南和云南两地,国产天然橡胶难以满足我国橡胶工业需求,轮胎制造企业所需的天然橡胶基本从国外进口。其三,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具有丰富外贸经验和成熟成本控制手段的出口企业,往往会通过对比国内和国际原材料价格来确定原材料的采购地。例如,2009年,国际铜价远低于国内价格,不少曾经从事一般贸易出口的铜制品企业,改为从国外进口铜,制成相应产品后再出口国外,形成加工贸易出口。由此可见,对于由于上述原因而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的企业,需要自定销售、自负盈亏,在出口收汇中面临的风险与一般贸易出口完全相同。
二、应对海外收汇风险的建议
浅析中小企业出口加工贸易问题
【摘要】文章提出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中小企业价值定位;减少贸易摩擦;构建企业用工的和谐环境等解决中小企业困境,走出国际贸易分工中“微笑曲线”最低点,使众多外贸出口型企业成为强大国际贸易实体。
【关键词】中小企业;加工贸易;自主创新;贸易摩擦
加工贸易分为进口、加工、出口三个步骤,出口加工贸易就是后面两头,省却进口的贸易方式的界定。所以对出口加工贸易的理解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加工,二是出口。加工是加工贸易的环节。所谓出口加工贸易就是东道国投入那些比较好的生产要素对进口投入要素进行加工生产然后出口到第三国的过程,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国际分工。作为一种贸易方式,加工贸易的实质是两头在外。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从国际市场购入,加工制成品应全部出口。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与出口加工贸易相关的政策,对加工所需要的原材料的进口以和成品的出口进行管理,这些政策往往多是鼓励性的,尤其是在出口这方面。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贸易对本国的经济、外贸发展有着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进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加工贸易的高速发展拉动了国内经济发展,然而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中小企业为例: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加工贸易增值率低;对外贸易摩擦继续增加;出口压力增大。这些问题的逐渐积累与矛盾加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造成威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国际市场的全球化重组过程中。中国的中小企业也积极加入了全球化潮流中,其参与的主要形式为出口加工,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在迈向世界市场的进程中也遇到一定的挑战: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引发产品增值率低;在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等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给中小企业造成一定困扰;另外近年来,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也出现紧缺现象,给中小企业的出口造成不少的压力。
一、我国出口加工业现状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由1980年的4.38%上升到2003年的47.54%。加工贸易出口额2003年为241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17%。24年间加工贸易规模已成为我国主要的贸易方式,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也已成为加工贸易的一股强动力,成为加工贸易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县长在加工贸易电视会议结束时讲话
同志们:
刚才,我们一起收看全省加工贸易电视会议,省长、县长的讲话完全符合我县实际,各单位、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县里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我县加工贸易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到2008年底,全县共有加工贸易企业51家,其中三资企业32家,自营进出口企业19家。涉及纺织服装、食品、玩具、机电、木器、化工等十多个行业。去年,全县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额10354万美元,占全县进出口总额的22%;其中加工贸易进口额3729万美元,占全县进口总额的394%;加工贸易出口额6625万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214%。加工贸易总额位居(上级市)县第二。
涌现出了仁木、泸河、桑莎、兰凤、泰森大龙、裕泰针织、宜林燃料、中康公司等加工贸易大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加工贸易出口企业不断进取、辛勤劳动的结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工贸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长期制约加工贸易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我县的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针织服装、食品、木器、化工行业,出口规模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高附加值、高新技术含量、高创汇的集约增长型加工贸易项目少,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低。
实例分析浙江经济增长因素论文
摘要加工贸易作为浙江这一外贸大省的重要外贸方式之一,对经济增长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运用加工贸易增值系数、加工贸易对浙江省GDP的拉动度及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将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的作用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加工贸易对于出口创汇、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加工贸易每增长1个百分点,GDP增长0.282个百分点,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的建议。
关键词加工贸易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在发展一般贸易的基础上,我国积极实施鼓励发展加工贸易的政策,使加工贸易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从1979~2004年,我国的加工贸易年均增速达26.9%,比同期外贸平均增速高1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额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4.38%增长为2004年的55.3%。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浙江作为外贸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值得我们关注。
1浙江加工贸易的发展状况
1992~2004年的十几年里,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由1992年的91.52亿元增长到了2004年的1477.34亿元,尤其从2002年始加工贸易增幅较大,从2002年的630.57亿元发展为2004年的1477.34亿元,增长了800多亿元。2004年浙江省加工贸易有了新的发展。统计显示,2004年前11个月,浙江加工贸易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9.3%,对出口增长贡献率达23.3%,在整个贸易中的地位开始上升,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第一,内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积极性提高。长期以来,受国家贸易政策、企业自身条件和利益的限制,外资企业倾向加工贸易,内资企业倾向一般贸易。这在2004年有所改变,内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第二,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增长迅猛,产业链延伸。2004年加工贸易从上游原料环节就从一般贸易转为加工贸易进口,通过深加工结转,延长加工链条,直到成品的再出口。
2加工贸易对浙江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