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15:12: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价格改革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市政府财政价格改革方案
为确保石油价格改革顺利实施,保持社会稳定,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河南省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我市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用油实行财政补贴。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市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工作实施方案。
一、财政补贴的范围和对象
(一)补贴范围
根据上级规定,20*年我市补贴的范围限定为油价改革影响大、支出大幅增加、自身缺少承受能力的部分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主要包括:种粮农民(含农场种粮职工,下同)、从事近海捕捞、内陆捕捞及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国有林业企业和林场苗圃,城市公交企业;对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因油价上涨产生的增支,主要应通过调整运价等措施消化,国家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对城市出租车司机因油价上涨产生的增支,在清理整顿对出租车经营者的各种收费,降低收费标准减轻出租车司机负担的基础上,由中央财政给予临时性补贴仍不足于抵消油价上涨增加出租车经营者支出,可适当适时调整出租车运价或收取燃油附加费。考虑到改革初期上述措施难以一步到位,国家财政给予适当临时性补贴。其中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中央财政综合考虑柴油、化肥等生产资料涨价因素,实行综合性直接补贴,对种粮农民予以补助。我市近期将按照省里的部署另行组织实施。
(二)补贴对象
20*年我市补贴对象是截止到20*年3月25日我市符合财政补贴条件的从事近海捕捞、内陆捕捞及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国有林业企业和林场苗圃,城市公交企业,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和城市出租车司机。对20*年3月25日以后新增的补贴对象今年不予补贴,从明年开始按中央确定的政策执行。
医药价格改革思想政治论文
【摘要】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的复杂工作,其工作的好坏和成效关系到医改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院职工对医改的态度。本单位在进行医药价格综合改革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稳定剂”作用,从职工和患者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宣传、分类引导、科学实施,保证了医改的顺利推进和富有成效。
【关键词】医药价格;改革;稳定剂
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的复杂工作,其工作的好坏和成效关系到医改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全院职工对医改的态度。我省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工作于2015年10月全面实施,涉及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价格的大范围调整变动,全面影响到医患两个群体的切身利益,职工关切度高、社会反响大。我院是年门诊180万人次以上、年住院患者8万多人次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中的“稳定剂”作用,争取医改各方理解、支持,保证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医改目标的顺利完成,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
一、对策和做法
(一)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准发力,帮助干部职工正确理解医改工作。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工作启动后,国家及省市下发的医改相关文件多达60余份,既有政策层面的任务要求,又有执行层面的方案措施。要让干部职工尤其是临床工作极其繁重的一线医务人员能够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工作,必须在思想上达成统一认识。我们积极走访临床一线职工,了解他们的想法、态度,摸清他们的担心、顾虑,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宣传和心理疏导,对价格调整涉及的各类人员分类进行培训指导。同时,在全院广泛宣传发动,在坚持传统宣传手段的同时,运用网络、微信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做到把政策讲清,把问题讲透。还针对患者人群,利用医院的宣传窗、电子屏幕、网络以及报纸、手册等,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让社会群众了解医药价格改革有升有降,群众总体负担不增加,让群众吃下改革的定心丸,理解、支持改革。(二)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合实际,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医改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方案的制定是否充分体现了职工的意见、代表了职工想法。只有让职工参与改革方案的制定,融入群众的聪明才智,才能保证改革方案的接地气、顺民意,让职工从思想、行动上支持和认可改革。为此,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放在畅通民主渠道、激发职工参与民主决策的积极性上。一方面,加强与省、市卫生部门特别是其他试点医院的沟通对接、交流学习。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一线职工有渠道发言、有机会表达、有地方交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主体是广大职工,要让改革真正在职工中产生共鸣,必须真正把群众当作医改的主人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包容各方意见、反映职工心声、代表群众想法。在拟定医改实施方案过程中,我们鼓励支持职工积极参与医院改革方案的讨论、设计和制定,使改革方案充分融入干部职工的智慧力量,从而使完成的改革方案更接地气,为广大职工所认同,形成了医改推进的巨大合力。(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以人为本,切实体现医改为民和医改惠民宗旨。这次医改涉及数千项医疗价格的调整,如果不能站在患者的立场,把价格调整作为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认真对待,就可能因为我们工作的不细致、准备得不充分,导致我们的错误让患者买单。为此,既要引导、教育医务人员牢记从医宗旨,坚守医者仁心,真心关爱患者,立足岗位奉献。更要主动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工作,与他们肩并肩、心贴心,对他们的关切及时回应,切实帮助解决医改中的困惑和问题。针对医务人员对药品零差价带来效益下滑的担心,通过政策解读,让医务人员了解医改就是要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服务价值,让医务人员的服务回报更有尊严。同时我们针对医改的变化,启动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调整绩效分配方案,保证医务人员的劳动报酬不因改革而受较大影响,从薪酬分配制度上让医务人员放心、安心,把工作的重心调整到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上。由于我们靠前指挥,坚持以人为本,关爱职工落实在行动上,使得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克服各种困难,保证按照序时进度开展工作。(四)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关口前移,全面构建平稳和谐的改革环境。要防止医改在群众中产生思想动荡,影响平安稳定的医改环境,必须对医药价格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判、广泛宣传、认真处置、及时疏导。为此,在医改推进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医改应急处理小组,分别在门诊、统筹、医保、财务、信息等容易发生突发状况的环节和部门制定了应急预案,积极组织职工开展相关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针对住院患者是价格变动的敏感群体,组织相关部门配合每个病区科主任、护士长到病房召开病员及其家属座谈会,详细讲解收费改革变化,安抚住院患者的情绪。在医院各个醒目位置悬挂标语、安放宣传牌,医院所有电子显示屏滚动医改信息,各个收费窗口告知诊疗费调整变化,门诊大厅专门设立医改政策咨询台,每天派出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在现场接受患者咨询,解决患者的在医药价格变动方面的疑惑。通过提前防控、机制保障,使得整个医改的实施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二、成效和体会
粮食价格改革走势分析
我国的粮食价格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变化着的。它的波动与国家政策、粮食供求等因素密切相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幅提高了粮食统购价格,标志着长期以来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弱化,粮食价格开始上涨。1985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终结了长期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我国粮食市场价格的双轨制开始运行,粮食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1991年及之后我国开始提高粮食销售价格并开始了放开粮食价格和粮食经营的试点工作,实行最低保护价和销售最高限价,我国出现了全国性的粮食价格大涨的局面。1997年后,受宏观形势和粮食连年丰收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出现了持续下降。20*年之后,受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国粮食价格开始出现了恢复性上涨。特别是20*年以来,在国际粮食市场供求紧张,粮食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市场价格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总体来说,随着我国粮食流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价格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为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的走势,我们用两个指标给以表示,一个是绝对价格水平,即历年实际价格。另一个是相对价格水平,即粮食价格指数。主要指粮食收购价格指数或粮食生产价格指数(注:2000年及以前的粮食生产价格指数为粮食收购价格指数;2001年停止编制粮食收购价格指数,改编制粮食生产价格指数)。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粮食价格指数变化图和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从图上我国粮食价格的走势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9)粮食价格震荡盘升。这个时期粮食价格的上涨背景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1979年国家对8种农副产品大幅度提高了收购价格,其中包括粮食收购价格,从而推动粮食价格水平开始步入一个上升通道之中。即粮食上涨主要是由于政府调整价格而引起的。这次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启动而进行的,它标志着多年来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开始弱化与市场购销的开始。第二,1985年开始,国家将实行了30多年的粮食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制。它标志着合同定点收购与市场收购相结合的“双轨制”的确立,即粮食商品中的一部分收购数量、方式和价格由政府确定,另一部分收购数量、渠道和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市场调节的成份开始增多,使得粮食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从而导致这个时期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从绝对价格看,虽然各年份表现不一,但1978-1989年,全国粮食收购价格总体上逐年上升,1978年全国三种粮食每50公斤平均收购价格为11.*元,1979年提高到12.96元,1984年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为17.35元,1989年全国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涨至28.98元,1989年较1978年上涨了约162.7%。从粮食的相对价格来看,1978-1989年全国粮食平均收购价格指数每年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上升幅度最小的一年是1978年,当年粮食价格指数上升了0.7%,1979年由于粮食调价幅度较大,当年粮食价格指数上升了30.5%,为这一时期的粮食价格指数上升幅度最大的一年。
第二阶段(1990-1991)粮食价格出现下跌。这两年的粮食价格的下跌是改革开放后粮食收购价格总水平的首度下降。1985年开始的价格改革,由于步子太大,改革措施不配套,我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加剧等问题,使得1988年末国家开始整顿经济秩序,宏观调控开始实施“硬着陆”,物价受到控制,加上粮食流通不畅等原因,使得1990和1991年我国粮食价格出现了下跌走势,农民出现了卖粮难的现象。1990年~1991年全国三种粮食每50公斤平均收购价格为26.85元、26.12元,分别下降7.1%和2.7%;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分别下降6.8%和6.2%。
第三阶段(1992-1995)粮食价格持续上涨。1990年和1991年出现的卖粮难现象促使政府加快了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速度。1993年2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了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粮食价格和经营,保留粮食定购数量,价格随行就市;为了防止谷贱伤农或粮价暴涨,实行收购最低保护价和销售最高限价,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从而彻底结束了自1953年开始的长达40年之久的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制度(即统销制度)。粮食价格的放开,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粮食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由于改革政策不配套,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存在缺陷,加之各地对放开粮食价格的理解存在偏差,在粮食供求矛盾并不突出的情况下,出现了全国性的粮食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1992年~1995年全国三种粮食每50公斤平均收购价格为28.43元、35.8元、59.44元、75.11元;粮食收购价格指数分别上升5.3%、16.7%、46.6%和29.0%;1995年与1992年相比,三种粮食平均收购价格上涨154.8%;粮食收购价格指数累计上升133.5%。
第四阶段(1996-2002)粮食价格持续下降。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家调控的结果。1994年5月,针对我国粮食市场供给趋紧,价格暴涨的现状,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通知》,重申定购是农民应尽的义务,必须完成,定购价格由国家确定。“实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领导负责制、稳定粮食产量、稳定粮食库存,灵活运用地方粮食储备进行调节,保证粮食供应和粮价稳定”。同时,对非国有粮食经营主体严限制,用行政手段加强国有粮食部门在流通领域主渠道作用。国家的调控政策虽然稳定了粮价,但限制了多元主体的入市收购,弱化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目标。粮食价格下跌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粮食的连年丰收。1995-1999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取得丰收,特别是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51230万吨的记录水平,至今仍没有超越。粮食的丰收对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压力,从而造成了粮食价格的下滑。1996年~2002年期间,除2001年粮食价格小幅上涨外,其余年份价格持续下降,成为改革开放后粮食价格下降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全国三种粮食每50公斤平均生产价格为72.29、65.09元、62.05元、53.04元、48.36元、51.50元和49.24元;2002年与1996年相比,价格下降31.9%。同期粮食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下降-5.8、9.8%、3.3%、12.9%、9.8%、-9.8%和4.2%,累计下降27.9%。这一阶段粮食生产价格下降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所有粮食品种包括小麦、稻谷、玉米、大豆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累计下降幅度分别为29.6%、27.1%、23.1%和31.3%。
物价局推进价格改革发展计划
今年价格工作按照市局的要求,落实市委九届三次和区委九届六次全会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发挥物价部门的职能作用,坚决贯彻落实价格调控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管,认真处理解决好价格问题,为我区经济又快又好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
一、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报告工作。全面落实上级部门有关价格监测工作的要求,认真执行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及各项规定,坚持对主要食品价格的日监测报告制度,扩大监测网络覆盖面,对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对价格总水平影响较大的食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定点、定人、定时的重点监测,准确把握市场价格走势,全面加强分析和预警工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服务。
二、加强成本调查工作。认真落实成本调查工作制度,做好农产品常规调查工作。加强粮食、生猪、食用植物油、鸡蛋等主要食品生产加工状况、成本收益变化情况以及农民种植养殖意向等调查工作,先期预测市场价格趋势,把握价格调控的主动权。
三、坚持开展市场价格巡查工作。严格落实市场巡查工作责任制,重点开展节假日和特殊时期不间断的市场价格巡查,以食品市场为重点,了解市场价格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关系市场稳定、社会安定的苗头性、倾向性价格问题。
四、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组织开展主要食品、成品油以及交通运输等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合谋涨价、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各种价格违法行为。按照价格监督检查提醒告戒办法的有关规定,灵活运用恳谈、提醒、告戒、劝阻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经营企业自觉遵守价格法律、法规,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五、加强收费管理。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收费许可证管理,组织开展收费年审工作。全面整顿行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非企业组织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改进和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
农村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意义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但是由于水利工程建成时间长,再加上自然环境的磨损,很多水利工程设施已经逐渐毁损,并且不能及时维护,从而水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通过科学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农民的生活用水以及农业用水意识不断优化,对水资源的科学安排更加奏效;对于企业而言,水利工程设施维护意识明显提升,实现了对水资源科学化和经济性管理。本文通过探究农村水利工程,分析供水价格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价;格改革;必要性
一、供水价格改革,是宏观体制下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供水价格改革是政府、企业、农民三方生存发展必然会面临的课题,在新时代科学发展道路上,要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并且保持商品属性,为企业带来利润发展空间,仍然存在很大困难。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的现状进行分析,我国许多农民的知识水平依旧比较低,很多农民仍然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很多普及的绿色知识以及相关行动政策,他们看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去实践,供水价格改革的本质就是限制对水资源的铺张浪费,这种解释方式对于农民而言是最容易理解的。
(一)农民用水意识浅显
1、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控制意识薄弱我国当前重视农业全方面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顺利进行,对农业发展来说,水资源是一个切入点。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农业大国,用水需求量大,由于普通农民对于绿色环境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水资源运用上,一直以灌溉量为重,忽视灌溉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农业灌溉的不合理已经促使我国与绿色发展道路产生了背道而驰的倾向。2、对水利工程的维护标准不高水利工程有效保证了农业用水的正常使用。但是部分农民对节约水资源的认识不透彻,很多情况下过度依赖水利工程,而不重视水利工程的修缮,对于农、牧业以及林业都存在潜在威胁。这些情况表明,供水价格水平如果低于农户的生产消费水平,农民不仅还会继续“大水漫灌”,还威胁到农、牧、林业等的绿色健康发展。在水利工程设施维护得不到及时维护会导致弊端,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价格改革与企业上市工作会发言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发展改革、价格暨企业上市工作会议,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目的贯彻落实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我市发展改革、价格和企业上市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召开,谢书记、龚市长在去参与全省城镇建设流动现场会议之前,专门过问了这次会议的准备情况,对去年的发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并专门作出批示,市人大陈秋保副主任、市政府王庆副市长、市政协刘迪光副主席亲自列席会议。刚才,王庆副市长宣读了谢书记、龚市长的重要批示,希望大家回去后向党政主要领导传达汇报并认真贯彻落实;建军主任、昌春局长分别总结了2009年的发展改革、企业上市和价格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精心安排,讲得很好,都同意。请大家结合实际,今年的工作中认真落实。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利影响,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前谋划、冷静应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要求,围绕“止后移、争进位、站前列”总体目标,带领全市人民积极作为、共克时艰,取得了赶超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效果。主要指标增幅均超年初预期,截止11月底,有7项主要指标的增幅在全省排位有所前移,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经济的比重本世纪首次突破10%比2008年提高0.51个百分点,近9年来提升最快的一年。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非常不易,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但是全市发展改革和价格管理部门围绕大局,紧扣中心,锐意进取,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喜人成果。突出表示在两个前列、三个有序:两个前列,即跑项争资工作位居全省前列。一年来,全市争取国家和省资金18.62亿元,同比增长50%逾越前两年的总和,占全省的10.46%与此同时,市还奋力争取用地指标,共争取省级重大项目用地指标1.2万亩,增长49.3%约占全省的1/3左右,促使很多项目顺利落地,得到凌成兴常务副省长的高度评价。企业上市工作居全省前列。全市有12家企业列入省上市工作计划,其中华伍制动完成了上市辅导,全省向国家证监委上报发行资料的2个企业之一;正邦化工是目前全省唯一进入辅导期的企业;远大化工已与中介机构达成股改协议,金特建材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等等,市企业上市工作得到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三个有序:一是重点工程推进有序。市共有重点工程项目172个,其中在建项目128个,均比2008年翻了一番;全年到位资金80.8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77.09亿元,创历史最好成果,其中高胡一级公路竣工通车;明月山机场、昌奉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洪屏电站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有望在今年3月份开工;昌铜高速公路获批复立项,杭长铁路客运专线、咸宜吉铁路、丰电三期火力发电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二是中央投资项目管理有序。依照百分之百开工建设、百分之百落实配套、百分之百整改到位“三个百分之百”要求,推行周报、旬报和月报制度,加强了对全市917个中央投资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前两次中央扩大内需检查组的实地检查中,市得到中央检查组和省里的充分肯定;中央第三批扩大内需项目检查中,市扩需项目列为全省免检项目,确保了中央投资项目的实施效果。三是价格管理工作有序。进一步加强了价格调控,启用价格基金680.26万元,有效平抑了市场价格、扶持了农业生产和困难群众生活。进一步强化了价费监管,全面清理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重要经营性收费问题,共取消收费项目125项;扎实开展了农资、教育、医疗价格及收费等专项检查,有效维护了市场价格秩序;将所有价费行政料理事项的料理时限缩短了40.68%制定或调整调定管道天然气、自来水等价格标准29项次,并开展了价格服务进农户、进企业、进景区、进社区“四进”活动,有效拓展了价格服务领域。最近省发改委通报了去年群众对价格方面的投诉,投诉件最少。
市发改和价格部门的作风是扎实的效果是明显的一个不怕吃苦、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团队,总的来说。有一支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队伍,市委、市政府对发改委和物价局的工作十分满意。借此机会,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发展改革和价格系统所取得的喜人业绩表示热烈祝贺,对全体奋战在发展改革和价格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下面,就2010年的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充分认识发改部门肩负的重要职责。赶超发展的进程中
靠什么赶超?靠重大项目,市委、市政府提出赶超发展的要求。靠招商引资引进重大项目,靠跑项争资推进重大项目。没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就谈不上赶超发展。发改部门是争取和管理项目的综合部门,工作能不能有所作为,直接关系到赶超发展效果。大家务必统一思想,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争取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进一步增强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朱之鑫: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方案要择机出台
人民网北京10月18日快讯今天下午,十七大新闻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介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网在现场进行图文实时报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资源价格改革方案的问题时说,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进一步理顺价格关系,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朱之鑫说,改革措施的具体出台时间一定要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出台。
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论文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基本起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部分产品价格还没有理顺,特别是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合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的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目前,《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已获得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议原则通过,在继续征求地方意见后,将上报国务院,如果获批,意味着中国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将在2007年后全面调整,很可能迎来一轮大提价。我们认为,任何一次大的价格变化,都是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主体和不同人群利益此长彼消的过程,都会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经济改革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水、电、气等行业应当实行价格严格管制下的国有垄断
我国的竞争法著述和教材一般都把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纳入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范畴.理由就是它们具有自然垄断性、无法或不宜开展竞争。“自然垄断就是组织生产的最有效率方式是通过单一厂商进行的行业”,进入该自然垄断行业的企业越多或者越有竞争,该行业的效益就越低。过多企业的进入,可能导致传送网络和其他设施的高成本的重复投资。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是指对某些特定行业、领域或在特定条件下.允许一定的垄断组织、垄断状态或垄断行为可以合法存在的法律制度.因为在这些领域,垄断的存在比自由竞争对国民经济和公共利益更有利。将自然垄断列为反垄断法适用除外是各国反垄断法通例。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除了立足社会本位之外,价值链的中心环节同样是效率与公平。当然,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注重的公平是实质公平和社会公平,效率是社会整体效率。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垄断的弊端日益显露,其领域也尽量引进竞争机制,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制度从世界范围看有不断缩小的趋势。现在一种流行的看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因为有一些重要行业存在“垄断”,不能自由进入,必须通过反垄断法“打破”这些行业垄断,实现所有行业的自由竞争。但是,水、电、气等价格改革,本质上是人们之间利益的重新调整。直白点说。就是政府、垄断企业和民众的利益调整,政府正在减少水电气的政策性补贴。并把高额的资源成本,在“市场化”的旗帜下,“在老百姓许可和承受范围之内”逐渐地转移到民众身上。电力、燃气、自来水等是人们的基本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产品如果完全交由市场处理,难保不会出现道德风险。而由政府垄断经营的好处,就在于政府可以利用财政资金对资源价格进行平抑,以使水、电这样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维持在适度水平。并非是所有的领域都应该完全市场化,特别是公共品提供与公共事务领域,政府反倒应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来满足人们的必要需求。事实上。国家在行使经济管理权时,有权对经济结构进行设计,包括针对具体的行业,选择管制还是通过市场化来发展,以便从整体上调配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换言之,国家决定某些行业采用不竞争或有限竞争的“垄断”格局,是国家依法行使经济管理权的表现和结果,是合法的垄断(至于合理还是不合理是另外一个问题),不属于反垄断法调整的范围。从国际经验看。世界上多半国家仍然保持公用事业国家投资、国家所有、国家控股。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也不是全部私营化或是市场化。我国应注意观察各国自然垄断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规定自然垄断在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范围。我们认为,应采取反垄断法适用除外适度化的原则,即少数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的自然垄断行业(如水、电、气等行业)采取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制度,对其他大多数传统的自然垄断行业可根据需要逐步引入竞争。
目前,我国对水、电、气等价格的监管主要是参照《价格法》,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供水、供电、燃气供应等公用事业进行价格监管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做法。相对于垄断生产者而言,消费者具有明显的信息劣势。为确定合理的价格,政府就必须对垄断业务价格水平和价格体系进行规范与限制,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成本监审。在缺乏竞争和成本约束的情况下,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根本没有动力降低生产成本。相反会主动提高生产成本,因为高额的生产成本可以增加话语权和涨价幅度。根据我国的情况,应以平均成本定价法作为政府定价的基本方法,在采用这个方法时。前提是企业的成本支出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并有科学的测算、判定依据。利润率可参考风险相近行业。考虑资本成本及社会承受能力等制定。只有剔除要素成本支出中的不合理部分并形成合理的正常利润,应用平均成本法制定的价格才是较为公平的。二是完善定价机制。首先,采取最高限价模型定价方法。“价格上限制”是目前各国对垄断性行业中占垄断地位的企业的通用价格管制办法。“价格上限制”至少发挥了鼓励竞争、提高效率、降低价格、保持价格水平相对稳定四方面的作用。其次,实行差别化定价。对居民日常生活所用资源产品和工业生产用资源产品价格应区别对待。最后,规范垄断性产品定价听证程序。要制定相应的《价格听证规定》,其中应特别注意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发言权,提高听证会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中国垄断企业的管理和工资成本是比较模糊的,加上垄断企业的高福利,垄断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处于整个社会的中上端。应尽快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特别是要严格考核垄断行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人工成本增长率、服务满意率等指标,并把考核结果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工资福利挂钩。在政府监管政策上,可以采取收入上限控制,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更应加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社会管制,要求在这些行业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在不损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强制其定期公布财务状况、人事状况、发展规划等。
物价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调研报告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本人认为应以“解放思想讲创新,价格改革促发展,稳定物价保民生”为工作主题,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企业”为工作主线,以“认真办、快办、办好”的质量效率标准为工作动力,全面加强和改进物价工作,努力为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是物价工作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价格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找准和抓住物价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结合点。物价部门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中,一是要加强市场价格调控,搞好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根据国家和省的安排适时实施好价格干预措施,切实把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努力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平稳的价格环境。二是要继续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费体制改革,理顺差比价关系,促进价格结构性调整,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努力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价格体制机制条件。三是要有效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促进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四是要进一步清费治乱减负,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强化市场监管,努力为发展保驾护航。
二、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物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价格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切实维护百姓利益。要从物体部门的工作职能出发,突出解决好群众反映的价格热点和难点问题。在出台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调价项目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特别是要考虑困难群众的承受能力,必须出台的,一定要给予相应的优惠或补贴。在受理群众价格投拆举报,检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价格和收费项目时,要坚持以退为主,做到能退尽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保障群众合法权利。要继续发挥“价格服务进万家”、“价格信息网络”的平台作用,推进价格听证、价格政务公开和价格社会监督,提高价格工作的透明度,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在价格管理、价格决策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三是在改善民生上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要针对价格变动引发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分析,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提出政策建议,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人民生活不因价格波动而受到大的影响。
三、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物价工作的基本要求。物价问题牵涉国民经济全局,做好物价工作对于深化改革、保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思想和意识。一要注重促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政策,促进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公用事业、文化事业、公益服务、中介服务等行业的价格支持力度,尽快理顺价格关系,促进社会事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从而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二要注重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要立足于发挥好物价部门自身的工作职能,有效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在协调发展基础上的全面发展。三要注重促进可持续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和推进国家和省出台的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政策,建立健全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四、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是物价工作的根本方法。价格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价格变化就是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把握全局,科学筹划,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要统筹运用价格杠杆,既抓紧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价格矛盾,又着眼未来发展,循序渐进解决价格体制机制问题,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结合起来。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无论是推进价格改革,还是出台价格政策,既要照顾不同地区、部门的特点和利益,区别对待,又要立足全局,统筹谋划,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价格改革,促进又好又快发展,又要充分考虑与各方面可以承受的程度相适应。积极疏导价格矛盾,努力破解制约经济发展的价格难题,又要统筹考虑与其它方面的改革相协调兼顾农民收入增长、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就业形势严峻等实际情况,在价格政策出台时间、调整力度和补贴措施等方面予以周密安排,切实搞好综合配套改革。
五、完善工作机制是做好物价工作的保障。要按照“规则更完善、裁判更公正、服务更到位”的原则,进一步创新价格工作机制,健全价格工作制度。一是健全价格调整、利益调节、合理补偿三位一体的价格改革工作机制。要根据国家和省市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建立和完善与改革相配套的利益调节、价格补偿和价格联动机制,形成价格调整、利益调节、合理补偿协调运作的良性循环。二是健全成本监审、价格决策、监督检查三位一体的政府定价工作机制。要逐步实现价格调研、成本审核、价格听证、价格决策、跟踪监测、效果评估、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程序化运行,促进政府定价方式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从封闭管理向开放管理转变,提高价格决策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三是健全反应灵敏、手段完备、调控有力的三位一体的价格调控机制。要加快完善价格监测品种选择、分点布局、人员培训、效绩考核等方面的机制,进一步健全价格监测、价格预警、分析报告制度,形成反应快速、判断准确、上报及时的价格预警体系。要加强价格法规体系建设,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增强用法律、经济手段调控价格的能力。四是健全规范、服务、查处三位一体的价格监管机制。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配合深化价格改革,健全价格监管制度,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效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前移监管关口,在服务中实现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要妥善处理国家、企业、群众各方面利益关系,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促进价格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五是健全矛盾疏导、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三位一体的价格服务机制。要充分发挥价格信息、成本调查、价格认证等服务载体作用,健全价格公示和价格监督网络,加强行业指导,扩大价格服务领域,及时研究和适时疏导影响经济运行、社会安定、企业发展、群众生活的价格矛盾,为政府当好参谋,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价格服务。
物价局服务发展工作要点
2013年,价格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发挥价格职能作用,拓展服务领域,推进价格改革,强化价格监管,建立健全稳价安民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价格工作水平,为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良好价格环境。
一、拓展价格认证领域,凸显服务发展职能
一是进一步优化价格认证服务。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对市重点工程有关价格认证服务,进一步简化环节,优化服务,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重点做好龙烟铁路、西海岸工程、潮水机场等项目涉及的地上附着物价格认证工作,确保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及时、准确地完成任务。二是扎实推进价格鉴定工作。做好公、检、法、司和行政执法机关涉案物品等价格鉴定工作,努力探索价格认证新领域,不断拓展涉税、涉纪等行政执法机关委托涉案物品价格认定工作。同时加强交通事故车辆定损的管理,保质、保量出具交通事故车物定损报告。三是积极开展企业、群众价格纠纷调解工作。在做好认证工作政策咨询、宣传同时,对部分企业之间,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财产价格纠纷,在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的情况下,客观、公正地做好价格认证工作,使价格纠纷在进入司法程序前予以化解。
二、切实加强收费管理,优化经济社会环境
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狠抓收费行为规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是严格落实省市取消收费项目和调整收费标准的规定。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市收费执行情况进行一次调研,并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对所有收费单位的收费项目进行审核。二是加大对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价费清理。全面落实免征小型微型企业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和免征3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三是规范收费行为。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和服务性收费单位严格实行收费许可证、收费员证、收费公示、收费年审和收费票据五项制度,从源头上治理乱收费现象。四是加强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的定期监测,每月汇集情况,对调整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与相关部门共同对运行情况中的价格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提出调整意见,以确保实现医疗机构正常运行、患者负担减轻的良好效果。
三、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创新市场监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