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的启示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11:21: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胡雪岩的启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胡雪岩的启示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感

一.汇报

寒假读了《胡雪岩》一书,文章的确不错,看完之后,颇有一些为人处事的切身体会与启示。胡雪岩一生故事的大概情形是这样:胡雪岩,清徽州绩溪人,著名的红顶商人,有“商圣”之美誉。他虽为商人,但其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经营银号、中药店、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并多次为官军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拥有的资金最高达三千万两以上。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艾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但是,为官府贷款在中间吃“利差”,这是朝廷万万不能允许的。这着误棋,为胡雪岩日后垮台埋下了祸根。胡雪岩垮台的直接原因,是来自于其对手盛宣怀的致命一击。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盛宣怀居功至伟,是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办者之一,中国近代的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他无不染指。1896年,他在上海外滩还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

盛宣怀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人。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怀开始督办铁路。1896年盛宣怀创建了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大学----南洋公学,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在清末官场派系林立的大背景下,胡雪岩与盛宣怀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胡的后台是左宗棠,盛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与李有极深的矛盾,胡雪岩与盛宣怀也就不得不在前台为各自的主子去进行残酷的斗争。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左宗棠领战。左宗棠每次征战都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而胡雪岩则是左宗棠的筹款高手。此次中法交战,胡雪岩自然又要去运筹一番了。5年前,胡雪岩曾代表清政府以私人名义向汇丰银行借款650万两白银,约定期限7年,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1882年,他又帮助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了400万两,清廷承诺,这两笔款子都以各省的协饷作担保。这笔借款每年由清廷以协饷的方式来补偿给胡雪岩,通常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府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此时,盛宣怀便秉承李鸿章的意图,抓住这一机会,欲置胡雪岩于死地,从而达到替主子整倒左宗棠的目的。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鸿章有意缓发这笔协饷,时间是20天。邵友濂属于李派,料想缓发20天没有大碍,就照办了。然而,这20天对胡雪岩却是致命的打击。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时间更是生命。盛宣怀早已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告罄,造成洋行的焦虑,纷纷向胡雪岩催款。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从自己的阜康银行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了这个漏洞。胡雪岩的这一做法,正好跌进了盛宣怀为他挖好的陷阱。这时,盛宣怀通过电报对胡雪岩一切调款活动了如指掌,当估计胡雪岩的银子已经陆续调出了阜康银行,正是空虚之际,就托一些大户到银行提款挤兑,同时让人四处放出风,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两,阜康银行倒闭在即。很快,前来阜康银行提款的人群几乎踩破了门槛,阜康银行就此倒闭。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被绑到政治的战车上进退维谷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十几房美妾们,一改往日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85年),忧愤离世。

二.反映(观点的正确性及理由)

春节假期读曾仕强谈胡雪岩的启示,又在网上看了几集《胡雪岩》,胡雪岩的为人处事还有很多很微妙的学问,不是我们看完一遍书就能体会的,只是聪明的人到最后还是让自己所害,真是替他感到可惜。虽然故事已过去这么多年,但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做老师或创业或做生意的人学习的。

1、做人眼光要看得远看得宽。世界会给那些有远见的人让路,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面,有很多人总是以小的角度去看人看事,胸怀很是狭小,想法也都局促,所以容易误会,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单方面看人看事,只会让自己陷入死角,最后郁闷的还是自己。

查看全文

读胡雪岩的启示个人领悟

一、认同的观点

对胡雪岩这个历史人物有了深刻的解。胡雪岩他能够成功,通过看这本书。有三个原因,很值得我去仿效,去学习。

一).德行定终生

但是母亲对他教育是非常良好的说一个人的家庭教育,胡雪岩虽然自幼丧父。决定了基本修养。胡学岩小时候,一次意外的机会,捡到一大包的银子,但是没有占为己有,而是非常诚实地把银子交换给了失主。正因为这样,得到去杂粮行当学徒的机会。俗话说:三岁看大,六岁看老。看一个小孩子,才干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品德是可以看出来的一个人将来能有多大的成就,能为社会做多大的贡献,和他才干成正比,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品德一定要好!觉得一个人的品德基础如果良好的话,那么他一生应该会比较稳固。胡学岩就是因为他从小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品德,所以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基础。

二).珍惜机会

还是金华火腿行,胡雪岩不管是杂粮行。还是最后到钱庄,对自己所拥有的工作都格外地珍惜。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老板给他最大的奖赏,就是给他工作的机会,老板对他最大的恩惠,就是给他提供表现的平台。一个人好好的工作,勤奋的工作,其实最大的收益者是自己。珍惜机会的方式,就是不管在哪个地方,都非常地守规矩,而且在工作上做到只求耕耘,不求收获。正因为这样,给老板和同事都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才能够在事业上有所发展。

查看全文

胡雪岩的启示的读后有感

一.汇报

寒假读了《胡雪岩》一书,文章的确不错,看完之后,颇有一些为人处事的切身体会与启示。胡雪岩一生故事的大概情形是这样:胡雪岩,清徽州绩溪人,著名的红顶商人,有“商圣”之美誉。他虽为商人,但其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经营银号、中药店、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并多次为官军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拥有的资金最高达三千万两以上。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艾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但是,为官府贷款在中间吃“利差”,这是朝廷万万不能允许的。这着误棋,为胡雪岩日后垮台埋下了祸根。胡雪岩垮台的直接原因,是来自于其对手盛宣怀的致命一击。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盛宣怀居功至伟,是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办者之一,中国近代的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他无不染指。1896年,他在上海外滩还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

盛宣怀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人。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怀开始督办铁路。1896年盛宣怀创建了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大学----南洋公学,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在清末官场派系林立的大背景下,胡雪岩与盛宣怀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胡的后台是左宗棠,盛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与李有极深的矛盾,胡雪岩与盛宣怀也就不得不在前台为各自的主子去进行残酷的斗争。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左宗棠领战。左宗棠每次征战都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而胡雪岩则是左宗棠的筹款高手。此次中法交战,胡雪岩自然又要去运筹一番了。5年前,胡雪岩曾代表清政府以私人名义向汇丰银行借款650万两白银,约定期限7年,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1882年,他又帮助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了400万两,清廷承诺,这两笔款子都以各省的协饷作担保。这笔借款每年由清廷以协饷的方式来补偿给胡雪岩,通常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府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此时,盛宣怀便秉承李鸿章的意图,抓住这一机会,欲置胡雪岩于死地,从而达到替主子整倒左宗棠的目的。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鸿章有意缓发这笔协饷,时间是20天。邵友濂属于李派,料想缓发20天没有大碍,就照办了。然而,这20天对胡雪岩却是致命的打击。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时间更是生命。盛宣怀早已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告罄,造成洋行的焦虑,纷纷向胡雪岩催款。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从自己的阜康银行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了这个漏洞。胡雪岩的这一做法,正好跌进了盛宣怀为他挖好的陷阱。这时,盛宣怀通过电报对胡雪岩一切调款活动了如指掌,当估计胡雪岩的银子已经陆续调出了阜康银行,正是空虚之际,就托一些大户到银行提款挤兑,同时让人四处放出风,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两,阜康银行倒闭在即。很快,前来阜康银行提款的人群几乎踩破了门槛,阜康银行就此倒闭。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被绑到政治的战车上进退维谷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十几房美妾们,一改往日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85年),忧愤离世。

二.反映(观点的正确性及理由)

春节假期读曾仕强谈胡雪岩的启示,又在网上看了几集《胡雪岩》,胡雪岩的为人处事还有很多很微妙的学问,不是我们看完一遍书就能体会的,只是聪明的人到最后还是让自己所害,真是替他感到可惜。虽然故事已过去这么多年,但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做老师或创业或做生意的人学习的。

1、做人眼光要看得远看得宽。世界会给那些有远见的人让路,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面,有很多人总是以小的角度去看人看事,胸怀很是狭小,想法也都局促,所以容易误会,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单方面看人看事,只会让自己陷入死角,最后郁闷的还是自己。

查看全文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有感

一.汇报

寒假读了《胡雪岩》一书,文章的确不错,看完之后,颇有一些为人处事的切身体会与启示。胡雪岩一生故事的大概情形是这样:胡雪岩,清徽州绩溪人,著名的红顶商人,有“商圣”之美誉。他虽为商人,但其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经营银号、中药店、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并多次为官军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拥有的资金最高达三千万两以上。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艾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但是,为官府贷款在中间吃“利差”,这是朝廷万万不能允许的。这着误棋,为胡雪岩日后垮台埋下了祸根。胡雪岩垮台的直接原因,是来自于其对手盛宣怀的致命一击。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盛宣怀居功至伟,是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办者之一,中国近代的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他无不染指。1896年,他在上海外滩还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

盛宣怀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人。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怀开始督办铁路。1896年盛宣怀创建了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大学----南洋公学,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在清末官场派系林立的大背景下,胡雪岩与盛宣怀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胡的后台是左宗棠,盛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与李有极深的矛盾,胡雪岩与盛宣怀也就不得不在前台为各自的主子去进行残酷的斗争。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左宗棠领战。左宗棠每次征战都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而胡雪岩则是左宗棠的筹款高手。此次中法交战,胡雪岩自然又要去运筹一番了。5年前,胡雪岩曾代表清政府以私人名义向汇丰银行借款650万两白银,约定期限7年,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1882年,他又帮助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了400万两,清廷承诺,这两笔款子都以各省的协饷作担保。这笔借款每年由清廷以协饷的方式来补偿给胡雪岩,通常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府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此时,盛宣怀便秉承李鸿章的意图,抓住这一机会,欲置胡雪岩于死地,从而达到替主子整倒左宗棠的目的。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鸿章有意缓发这笔协饷,时间是20天。邵友濂属于李派,料想缓发20天没有大碍,就照办了。然而,这20天对胡雪岩却是致命的打击。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时间更是生命。盛宣怀早已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告罄,造成洋行的焦虑,纷纷向胡雪岩催款。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从自己的阜康银行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了这个漏洞。胡雪岩的这一做法,正好跌进了盛宣怀为他挖好的陷阱。这时,盛宣怀通过电报对胡雪岩一切调款活动了如指掌,当估计胡雪岩的银子已经陆续调出了阜康银行,正是空虚之际,就托一些大户到银行提款挤兑,同时让人四处放出风,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两,阜康银行倒闭在即。很快,前来阜康银行提款的人群几乎踩破了门槛,阜康银行就此倒闭。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被绑到政治的战车上进退维谷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十几房美妾们,一改往日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85年),忧愤离世。

二.反映(观点的正确性及理由)

春节假期读曾仕强谈胡雪岩的启示,又在网上看了几集《胡雪岩》,胡雪岩的为人处事还有很多很微妙的学问,不是我们看完一遍书就能体会的,只是聪明的人到最后还是让自己所害,真是替他感到可惜。虽然故事已过去这么多年,但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做老师或创业或做生意的人学习的。

1、做人眼光要看得远看得宽。世界会给那些有远见的人让路,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面,有很多人总是以小的角度去看人看事,胸怀很是狭小,想法也都局促,所以容易误会,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单方面看人看事,只会让自己陷入死角,最后郁闷的还是自己。

查看全文

胡雪岩的启示读后有感

一.汇报

寒假读了《胡雪岩》一书,文章的确不错,看完之后,颇有一些为人处事的切身体会与启示。胡雪岩一生故事的大概情形是这样:胡雪岩,清徽州绩溪人,著名的红顶商人,有“商圣”之美誉。他虽为商人,但其发迹以及鼎盛与政界要人的庇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胡雪岩紧紧把握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精髓,他先借助王有龄,又以左宗棠为靠山,经营银号、中药店、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并多次为官军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从而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拥有的资金最高达三千万两以上。作为一名商人,他被御赐二品顶戴,被赏黄马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为助左宗棠西征,胡雪岩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汁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当然,图利是商人的本性,胡雪岩也无法脱俗,他利用借贷款实付利息与应艾利息之间的差额,吃了“回扣”。但总的来说,在当时西征大军欠缺粮晌,各方相互推委的艰难时刻,胡雪岩能够挺身而出,不辞劳苦担负起筹借洋款的重任,协助左宗裳西征保住新疆,还是表现了他的爱国之情。但是,为官府贷款在中间吃“利差”,这是朝廷万万不能允许的。这着误棋,为胡雪岩日后垮台埋下了祸根。胡雪岩垮台的直接原因,是来自于其对手盛宣怀的致命一击。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盛宣怀居功至伟,是张裕葡萄酒公司的创办者之一,中国近代的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他无不染指。1896年,他在上海外滩还开办了中国通商银行。

盛宣怀还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创人。1895年10月2日,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韶,禀奏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天津大学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怀开始督办铁路。1896年盛宣怀创建了上海创办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所大学----南洋公学,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在清末官场派系林立的大背景下,胡雪岩与盛宣怀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胡的后台是左宗棠,盛的后台是李鸿章,而左与李有极深的矛盾,胡雪岩与盛宣怀也就不得不在前台为各自的主子去进行残酷的斗争。1883年,法军进攻驻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廷命左宗棠领战。左宗棠每次征战都需要大笔资金做后盾,而胡雪岩则是左宗棠的筹款高手。此次中法交战,胡雪岩自然又要去运筹一番了。5年前,胡雪岩曾代表清政府以私人名义向汇丰银行借款650万两白银,约定期限7年,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1882年,他又帮助清政府向汇丰银行借了400万两,清廷承诺,这两笔款子都以各省的协饷作担保。这笔借款每年由清廷以协饷的方式来补偿给胡雪岩,通常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府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此时,盛宣怀便秉承李鸿章的意图,抓住这一机会,欲置胡雪岩于死地,从而达到替主子整倒左宗棠的目的。盛宣怀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直言李鸿章有意缓发这笔协饷,时间是20天。邵友濂属于李派,料想缓发20天没有大碍,就照办了。然而,这20天对胡雪岩却是致命的打击。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时间更是生命。盛宣怀早已向洋行放风,造谣说胡雪岩的资金即将告罄,造成洋行的焦虑,纷纷向胡雪岩催款。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从自己的阜康银行调来80万两银子,先补上了这个漏洞。胡雪岩的这一做法,正好跌进了盛宣怀为他挖好的陷阱。这时,盛宣怀通过电报对胡雪岩一切调款活动了如指掌,当估计胡雪岩的银子已经陆续调出了阜康银行,正是空虚之际,就托一些大户到银行提款挤兑,同时让人四处放出风,说胡雪岩积囤生丝大赔血本,如今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两,阜康银行倒闭在即。很快,前来阜康银行提款的人群几乎踩破了门槛,阜康银行就此倒闭。胡雪岩虽聪明一世,与官场人物交往甚密,但最终却因为被绑到政治的战车上进退维谷而成为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成为李鸿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牺牲者,实在令人为之扼腕叹惜。胡雪岩破产后,先前那些为其钱财嫁人胡家的十几房美妾们,一改往日嘴脸,温情顿失,纷纷要求携带自己的私房钱离开。留在胡氏身边的,只有罗四太太。在罗四太太的陪伴下,靠着胡庆余堂的微薄收人,胡雪岩凄凉地度过了他的晚年,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85年),忧愤离世。

二.反映(观点的正确性及理由)

春节假期读曾仕强谈胡雪岩的启示,又在网上看了几集《胡雪岩》,胡雪岩的为人处事还有很多很微妙的学问,不是我们看完一遍书就能体会的,只是聪明的人到最后还是让自己所害,真是替他感到可惜。虽然故事已过去这么多年,但里面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做老师或创业或做生意的人学习的。

1、做人眼光要看得远看得宽。世界会给那些有远见的人让路,在我们的工作环境里面,有很多人总是以小的角度去看人看事,胸怀很是狭小,想法也都局促,所以容易误会,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单方面看人看事,只会让自己陷入死角,最后郁闷的还是自己。

查看全文

暑期读后感参考9则

第一则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我读过的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它讲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地震后,一位年轻的父亲与他儿子的故事。父亲跑到儿子上学的学校,看到一片废墟的学校时,仍要救自己的孩子。而别的孩子的父亲来到这儿都是悲观失望的走了,路过的人看到他在废墟中不停的挖,都认为他疯了,所以没有帮助他,最后经过他坚持不懈的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通过读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父亲对儿子的爱是一种伟大而无私的爱。

文中讲到父亲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和你在一起。”就因为父亲对儿子说了这句话,才使得父子重逢,它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正是有这种爱,才会有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我总会和儿子在一起。当他面对一片废墟,在所有人都选择放弃时,这句话使父亲想起了自己的承诺,于是他就坚持挖,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但儿子让别的孩子先出去,这又是因为有这句话,才使自己有这样坚定的信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事要有必胜的信心,再就是要对周围的人有爱心。读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两年前的一件事。那是我上四年级,因为生病发高中华烧,烧到了38度,吃了退烧药也不见效,爸爸、妈妈见了这个情况很着急,使用热毛巾在我的身上擦了许多遍。爸爸一夜都没有睡,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我的烧终于退了。

这种爱可真伟大啊!今后,我也要像文中的父亲一样用爱去关心身边每一个人,要像文中儿子一样,把这种爱传递下去,实现我的诺言。

第二则

查看全文

发挥财务杠杆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与东方哲学思想对负债经营的启示;企业负债决策的重要依据;资本结构理论下负债筹资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如何实现企业最优资本结构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不同资金来源的组合配置产生不同的资本结构,并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不对称信息理论、东方哲学的启示、资本结构决策在实践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负债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负债筹资的有利因素、负债筹资的不利因素、企业收益能力和负债比率的关系、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关系、企业补偿固定成本的现金流量能力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在领会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精神和东方哲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企业的适度负债问题。科学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使负债和股东权益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在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负债经营;财务杠杆;资本结构

不同资金来源的组合配置产生不同的资本结构,并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利益冲突以及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股东财富。如何通过融资行为使负债和股东权益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以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并借鉴东方哲学思想,研究企业的适度负债问题。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与东方哲学思想对负债经营的启示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企业价值存在怎样的关系?当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企业价值最大?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查看全文

企业资本结构研究管理论文

摘要:在领会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精神和东方哲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企业的适度负债问题。科学合理地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使负债和股东权益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在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负债经营;财务杠杆;资本结构

不同资金来源的组合配置产生不同的资本结构,并导致不同的资金成本、利益冲突以及财务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股东财富。如何通过融资行为使负债和股东权益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最佳的资本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以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并借鉴东方哲学思想,研究企业的适度负债问题。

一、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与东方哲学思想对负债经营的启示

资本结构理论是西方当代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表现为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权益的结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不同组合类型,决定着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资本结构的变化与企业价值存在怎样的关系?当企业资本结构处于什么状态能使企业价值最大?这种关系构成了资本结构理论的焦点。其中,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创立的MM定理,被认为是当代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的经典。

(一)MM理论

查看全文

大陆文明、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

在对东西方文明史所进行的比较研究中,有一个问题长久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何只能发轫于西方。对于这一问题,近一个世纪以来,数不清的学者从各自的领域:社会的、经济的、地理的、技术的、军事的、文化的、政治的等方面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法国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认为,要解释资本主义的兴起,其出发点必须是经济因素,对政治、宗教与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过分强调只会将问题引入歧途(注:(法)布罗代尔著(1976)《资本主义的动力》,三联书店,1997年,第44页。)。但我们会发现,运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是无法解释这一问题的。因为自马歇尔以来,古典经济学家们所运用的经济学原理与经济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被抛弃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所研究的只是一个业已存在的、并且高度成熟化的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而近年来蓬勃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学和新发展经济学却发现: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大多是非西方国家),发展的最大难题并不在于市场经济的运行存在阻滞,而在于根本性的“市场缺失”,更进一步说,是保障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系列“制度基础”的缺失。因而在这些国家,首要的任务是培育市场,而非调控市场。

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更进一步,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的疑问:在非西方国家的文化土壤中是否必然埋藏着市场经济的种子?即便有的话,这个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发育,是否会结出同西方一样的果实呢?布罗代尔虽然反对将资本主义的产生归结到单纯的文化因素上,但他也明确提出“它(资本主义)必然是社会秩序的一种现实,甚至是政治秩序的一种现实,甚至是一种文化现实”(注:(法)布罗代尔著(1976)《资本主义的动力》,三联书店,1997年,第43页。)。而这种对文化现实的理解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狭义的文化范畴,成为一个包容着整个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概念。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马林诺夫斯基正是从这一角度来理解文化的:“文化的真正要素有它相当的永久性、普遍性,及独立性的,是人类社会活动有组织的体系,就是我们所谓的‘社会制度’”(注:(英)马林诺夫斯基著《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18页。)。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只不过是一种经济制度,它的生发需要特殊的文化土壤。要对东西方经济发展的道路差异、程度差异做出完整的解释,就必须追本溯源,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进行历史考察。只有这样,才能排除“有色眼镜”给我们带来的偏见。

交易、市场与上层组织

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直至现在西方的大部分主流经济学家,一直把经济的专业化和分工当作“交易—货币—市场”发展的产物。从而分工、交易与市场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经济人类学的巨匠波拉尼指出,交易、货币与市场在本质上各有其独立的起源。以交易为例,波拉尼将其分为互酬式交易、再分配式交易和市场交易这三种形式。所谓“互酬”,是在以血缘及伙伴关系结成的共同体中作为义务而发生的“赠与”关系,在现存的所有原始部落中几乎都存在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性赠与交换。应该看到,这种交换是先于剩余产品交换而出现的,它具有的“礼仪价值”只能归因于文化与习俗。再分配式交易往往发生在一个共同体的政治性权力中心和其全体成员之间,在非洲的达荷美王国,在每年举行的贡租大祭中,各村村民携带财物来到王宫前,在种种礼仪行为中将这些财物献给国王,国王则按照惯例把作为返还礼品的报酬分赐每一个人(注:(日)栗本慎一郎(1979)《经济人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55页。)。只有第三种方式,市场交换才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所流行的交易方式,即通过匿名市场上的“自我调节系统”——价格机制来予以引导的交易。

与波拉尼的观点相得益彰的是希克斯在其名著《经济史理论》一书中对“市场兴起”问题的研究。希克斯指出,先于交易经济与市场经济出现的是指令经济与习俗经济,这两者的萌芽可以一直追溯到部落时期。部落的生产活动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习俗(巫师是很重要的组织者),而其防御功能则依赖于指令(通过酋长)来执行。我们看到,波拉尼的“互酬”与“再分配”交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习俗经济的体现。希克斯进一步指出,在部落转变为国家的过程中,产生了出于征税需要的“岁入经济”。岁入经济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导致了需求的集中,从而产生专业化分工(尤指技艺上的),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古埃及的手工艺人和我国东周时期专为天子“礼乐征伐”而服务的匠户。为王室服务的工匠是最早的专业化手工业生产者,因而分工也是先于市场而出现的。

西方学者的分析是否能够解释中国的现实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在礼仪上都奉有向周天子进行“岁贡”的义务,而周天子也往往会对各诸侯进行赏赐,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互酬式”交易,虽然贡品的价值可以“轻如鸿毛”(《东周列国志》上记载的楚国贡品是十车青茅)。但由于一些大商人经常代行使者的身份,从而伴随着这种交易行为出现了最早的长途贸易(注:“崤之战”里曾描写郑人弦高代国君“犒劳”秦师而智退敌兵的故事,可以看作是一个例证。)。再如,中国传统的集市贸易往往采取“庙会”形式(这一点在现在的中国农村仍不鲜见),它最早的渊源恐怕正是伴随着祭神贡品的交换而生发出来的。大寺庙的“散福”活动是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兼具礼仪特征的“再分配”交易呢?希克斯曾指出,与宗教节日相伴的定期贸易的出现及随之而来的富有农民向“坐商”转变,从而专业化商人的出现,是习俗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条主要途径,这一点在中国也可以得到验证。另一条途径则来源于指令经济,国家的出现使王室和军队的供养必须依赖于税收,从而与征税、军事采购、物资运输相关的大规模交换发展了起来。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商人乌氏踝几乎垄断了整个国家的军马供应,他的地位不亚于掌管车驾的国家官员。这是一个从指令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突出例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