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11:03: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呼吸内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呼吸内科

呼吸内科感染因素及防治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医院感染问题也引起了医疗界的极大关注。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样、严重,呼吸道抗病能力差,其呼吸道发病率最高。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群已成为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为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现选取2006—2011年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0.12±6.12)岁。

1.2方法:

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5年来关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通过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之间进行共同讨论病例,分析影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查看全文

呼吸内科进修心得感言

今天是年月日,明天就迈入月了;同时也结束了我在呼吸内科进修的日子。回忆这些日子,是哭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在呼吸内科的进修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的进修,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查看全文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组(日常护理)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以及心率与呼吸次数。结果实验组较常规组的血氧分压高,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低,实验组患者心率次数与呼吸次数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呼吸状况,同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是呼吸内科疾病,其发生率高,早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改善其预后效果,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患者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咯血等临床症状,确保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使得治疗有效性得以增加,避免呼吸系统疾病复发,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1]。为分析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8例,实验组(n=34):男24例,女10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61.53±6.12)岁。常规组(n=34):男23例,女11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60.62±0.84)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或尿常规等基础检查措施,常规组实施日常护理,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往往对自身疾病并不了解,使其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相关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让患者及相应的家属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知,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对实际治疗方案与药物种类及使用方法加以了解,同时将本院治疗成功案例告知给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将用药后不良反应告知给患者,使其提前做好准备[2]。②监护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定期对病房加以巡视,如果患者出现头晕或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要及时告知相关医师加以处理。③机械通气及氧疗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在患者氧疗期间要严格观察其自身的病情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或缺氧时,要立即让其吸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需要注意的是,在氧疗期间要避免对患者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现象[3]。另外,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对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加以及时清除,使其自身能保持呼吸顺畅,从而确保患者能得到较为充足的氧气。对患者口腔要加以定时清洁,让患者能及时将痰液排出,避免口腔出现并发症。④其他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帮助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持饮食均衡,强化其自身免疫力,还能通过静脉输液等形式对患者机体所缺营养加以补充。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谨遵医嘱,促进病情康复[4]。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以及心率与呼吸次数进行观察对比。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血氧分压越高、二氧化碳分压越低,护理效果越好。心率与呼吸次数: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次数与呼吸次数,次数越少,护理效果越好[5]。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文章在研究中,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的100例内科收治患者,均采取药学干预。将恶性肿瘤、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排除。其中40例女性(40.00%),60例男性(60.00%),年龄29~80岁,平均年龄(47.34±6.45)岁;原发疾病类型:上呼吸道感染70例(70.00%),肺炎20例(20.00%),其他10例(10.00%)。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者具有知情权。1.2治疗方法:在研究中,选择药物干预治疗方法,第一,通过对抗生素合理运用,将抗生素手册发放到医护人员的手中,在医护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呼吸内科的疾病治疗之中,提升医护人员积极参与以及抗生素的合理运用水平。定期展开知识讲座,加强医护人员对于抗生素合理应用了解,并定期进行考核。第二,药师药学干预分析。需要建立药师小组,专业的药师需要积极参与到呼吸内科的会诊,与临床医生加强交流、沟通。对于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等障碍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避免抗生素代谢现象对患者以及特殊药物的治疗造成制约。临床药师也需要对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指导患者接受专业性的治疗,认识到抗生素使用的剂量,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处方评价以及审核程序,明确药师的基本责任,从而为处方评价报告提供有效支持。第三,合理加强抗生素的使用及监督管理职能,通过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指南》的问题分析,将临床医师的权利进行分析,使相关人员认识到抗生素的使用权限、品种以及限制因素。如果临床医生有滥用抗生素情况,需要及时撤销处方。同时,也需要积极制定项目审计措施,完善惩罚机制,积极完善制度,实现对抗生素使用加强管理与监督。1.3观察指标:评价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参照《新编药物学》(第17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16版)。统计分析药学干预前后,本组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抗生素费用、合理用药率。合理用药率=合理用药病例/抗生素使用总病例×100%。1.4统计学方法: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药学干预前后抗生素费用、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对比:药学干预后抗生素费用、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明显优于药学干预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学干预前后抗生素费用、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对比见表1。表1药学干预前后抗生素费用、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对比(x±s)2.2药学干预前后合理用药率对比:药学干预前合理用药率为69.00%(69/100),药学干预后合理用药率为91.00%(91/100),药学干预后合理用药率明显高于药学干预前,X2=15.1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中,大多数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炎性反应状态,在确诊之后需要给予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在研究中可以发现,呼吸内科是抗生素运用较为广泛的科室[3~4]。在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期间,抗生素应用较为频繁,导致抗生素的使用状况趋于不合理。在抗生素不合理问题出现时,会导致细菌发生耐药性,使免疫力下降,因此,在现阶段控制呼吸内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手段,药学干预能减少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比较有效干预措施,包含加强抗生素监督与管理、药师药学干预、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学习三个方面,通过药学干预,能加强对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管理,避免抗生素滥用。在药学干预期间,药师药学干预是一项重要环节,加强抗生素使用状况的监督及管理工作,通过辅助性管理措施的优化及分析,减少滥用抗生素,从而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同时,在呼吸内科抗生素运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所以,在治疗中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临床经验,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的分析,进行抗生素使用量的合理选择。同时药师需熟练掌握药学知识,通过药效学、药动学、抗生素特征等方面,给予临床医生辅助,保证抗生素合理应用。

查看全文

探析老年呼吸内科感染防控策略

摘要:结合长期在呼吸科临床治理和护理工作的经验,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发生院内内科呼吸感染的相关因素。针对呼吸科老年患者的病理和心理特点,对老年人呼吸感染的预防进行初步探讨,为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

关键词:老年;院内内科呼吸感染;肺部感染;预防措施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医院老年人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在呈增长的趋势,其中又以老年人的呼吸道发病率最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就针对老年人呼吸内科感染部位及其主要原因作一分析,然后探讨它的措施,以期抛砖引玉。

一、老年人医院感染的易发部位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在我工作过的医院的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性检查,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判断。一般来说,老年人在医院感染的部位通常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经过对在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对于老年人来说,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呼吸内科患者大部分年龄较大、患病时间较长,且容易反复发病,许多患者还长时间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这些都容易造成呼吸感染,加之个别医务人员护理和病房管理不到位,这些都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发病因索。

二、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主要原因

查看全文

药学干预呼吸内科抗生素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前)、2017年2月~2018年2月(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后)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80例患者,比较干预前后抗生素使用率、联合使用情况与合理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抗生素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可有效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同时促进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使用。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呼吸内科;抗生素

近年来,随着呼吸性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使用现象[1]。因此,在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中给予有效的药学干预意义重大。本研究观察了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别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前)、2017年2月~2018年2月(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后)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240例患者中男132例,女108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53.4±7.5)岁。干预后240例患者中男127例,女113例;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52.8±8.0)岁。干预前后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药学干预方法①抗生素使用知识宣教:积极地向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宣传抗生素使用知识,主要包括抗生素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并将相关知识编辑成册,供医护人员共同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提高医护人员对抗生素药动学、药理学及药效学等方面的认识;②临床干预:临床药师就患者具体情况与临床医师进行全面沟通,探讨最佳使用方法,同时临床药师需积极询问患者既往抗生素使用与过敏史等情况,从药学角度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抗生素使用目的、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③处方点评:临床药师认真查看包含抗生素的处方,点评处方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包括抗生素选择、给药频次、联合使用等。

查看全文

呼吸内科护理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接诊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常规组35例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干预组35例进行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护理后专科护理评分为(33.76±0.62)分,病情观察评分为(26.31±0.27)分,安全与健康教育评分为(24.31±0.52)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4.2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5.71%(P<0.05)。结论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价值

呼吸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患者病情复杂且危重,机体免疫力差,是临床护理的重点和难点对象[1,2]。若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危险事件的发生,甚至引发患者死亡,引起医疗纠纷,造成医患关系紧张,不利于临床诊疗安全。本文选择我院70例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接诊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在29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59.37±0.62)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支气管哮喘7例,支气管扩张4例,呼吸衰竭5例,肺炎3例,间质性肺病2例,肺部肿瘤2例,胸腔积液1例。干预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29岁~72岁,平均年龄(59.38±0.65)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支气管哮喘6例,支气管扩张5例,呼吸衰竭4例,肺炎4例,间质性肺病1例,肺部肿瘤3例,胸腔积液1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精神类疾病家族史及个人史、明显沟通障碍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始实施。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比较。1.2方法。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包括病情监测、护理指导、简单的口头教育等。干预组进行强化护理风险管理:①成立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呼吸内科工作年限超过5年、具备专业知识结构体系、护理经验丰富的优秀临床护理人员组成,并邀请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担任顾问。寻找呼吸内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制定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定期针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②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首先,小组成员对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制定每月护理计划和护理目标,定期监督并评估护理人员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其次,小组成员组织每周1次护理风险排查工作,及时发现护理风险事件,分析高危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③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严格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流程,遵循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加强对重症患者的监护与护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1.3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专科护理40分,病情观察30分,安全与健康教育3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②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满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评分为80分及以上;比较满意:评分为60分到79分之间;不满意:评分为60分以下。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医院呼吸内科知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知识管理在医院呼吸内科建设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呼吸内科建设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使呼吸内科的各种信息能够及时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和更新,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使呼吸内科医护人员的知识得以不断积累和创新,分析应用前后医护队伍的团结性、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等情况。结果:实施前后呼吸内科在团结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等9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显著(P<0.05),在解决问题及时性和疾病治疗效果等9方面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呼吸内科实施知识管理后,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做到人尽其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各项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实施前。

关键词:知识管理;呼吸内科;团结性;工作效率

传统的呼吸内科管理是一种单纯以“管理”为核心的模式,强调医护人员对各种制度、规定的遵守。这种管理模式效率低,对医护水平提高的作用有限,并且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知识管理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它将知识作为管理对象,通过知识的积累来提高创造力。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应用于企业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也多有运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2012年开始在呼吸内科推行知识管理,一切围绕提高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进行,建立了典型病例分类管理制度、危重症患者资料库制度和护士分层次管理制度等。本文就知识管理的研究与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共有医护人员45名,其中医生15名,护士30名。男6名,女39名。医生年龄25~59岁,平均38岁;护士年龄18~50岁,平均28岁。管理依然采取绩效考核的基本方法,强调对医院制度的遵守。

查看全文

临床药学对呼吸内科的影响

目前,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其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内科患者的过程中,都会采用临床药学干预。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260例呼吸内科患者,对其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学干预其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于院内选取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260例呼吸内科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干预1组与干预2组,每组130例。其中,干预1组男性患者59例,女71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5.65±4.85)岁,肺炎患者4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肝肾功能损伤患者35例;干预2组男性患者64例,女66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53.49±5.14)岁,肺炎患者3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54例,肝肾功能损伤患者37例。两组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干预1组抗生素使用中采用临床药学干预;干预2组抗生素使用中不采用临床药学干预。在采用临床药学干预的过程中,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临床药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其积累的经验,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干预。同时,临床药师应与患者及临床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以及其采用的具体治疗方式,并提出有关药物使用的相关建议,使抗生素的使用更加合理。其次,临床药师应在患者使用抗生素期间亲自到其旁边进行药物服用的指导工作,从药学角度提出有关患者使用抗生素的合理建议。最后,对于比较特殊的病患,例如老年患者与危重患者,应对其服用的特殊药物进行严谨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其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及二重感染情况,依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有关不良反应症状的相关标准。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相应数据。计数资料使用(%)表示,使用χ2进行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干预1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2组(4.62%<1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查看全文

呼吸内科护理管理分析

摘要:探讨故障树分析法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呼吸内科于2018年1月起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故障树分析法,查找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原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和改进措施,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实施6个月后,比较实施前(2017年7~12月)和实施后(2018年1~6月)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的变化和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病区整体护理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基础护理、病区管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突发事件处理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由5.00%降到1.67%,患者满意度由88.33%提高到95.00%(P<0.05)。结论:故障树分析法用于呼吸内科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防控能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故障树;呼吸内科;护理;管理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安全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内在原因进行层层分析以识别系统中的危险因素,为后续决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近年来,故障树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的风险评估,目的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经济损失,提高医院声誉[1]。本研究将故障树分析法用于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管理,实施半年后,取得了良好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呼吸内科有病床78张,护理人员33人,均为女性;年龄23~46岁;学历:大专4人,本科29人。职称:主管护师1人,护师1人,护师19人,护士12人。以2018年1月实施故障树分析法的时间为界,随机选取2017年7~12月的60例患者为实施前,2018年1~6月的60例患者为实施后,实施前男39例,女21例;年龄35~58岁。实施后男37例,女23例;年龄37~60岁。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医院呼吸内科自2018年起,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故障树分析法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办法如下。(1)成立护理质控管理小组,加强护理风险防控。小组成员首先学习故障树分析法相关知识。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呼吸内科的护理实际,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临床资料,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根据护理不良事件的直接和间接因素,从操作技术、风险意识、护理环境、健康教育、仪器设备方面进行分类研究[2]。研究发现,护士专业操作不娴熟、风险防范意识欠缺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工作1~2年的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护理安全意识淡薄,急救器械和抢救药品使用不熟练,对护理高风险因素缺乏预警。此外,护士人力资源短缺,护理工作量大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2)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针对呼吸内科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跌倒、压疮、管路脱落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科室护士反复演练直到熟练掌握相应流程。完善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登记制度,确保护理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并登记,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每月定期进行汇总反馈,纳入故障树中,组织全体人员学习交流,分析查找护理管理中的不足,并对应急预案持续优化改进,增强护士的风险防控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3)制定护士培训考核计划,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质。科室每月开展护士专项培训,通过集体授课和小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律性和自我保护能力[3]。加强年轻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考核,提高其急救技能和心理素质,使其能正确识别并处理护理工作的风险因素。新护士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合理分配工作岗位,采用层级带教方式,高年资护士与低年资护士搭配,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作用,对护理不良事件早预警、早防范、早处理。(4)定期反馈改进,实现信息共享。开展全员参与的方式,病区护士参与到护理质控工作中,鼓励护士对护理工作中的不足和潜在的风险隐患积极反馈上报。定期召开护理质量讨论大会,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报,对呼吸内科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建立改进跟踪表,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4]。1.3观察指标。①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情况,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护理安全和突发事件处理五项,总分100分。②比较实施前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内容包括坠床、跌倒、压疮、用药错误等。③比较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情况。问卷分5部分,20个选项,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使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以(χ±s)表示定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