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10:31: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呼吸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呼吸

生命需要呼吸,心灵需要清洁—读《生命深呼吸》有感

夏威夷有个古老的传说: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每个出生到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一只”光之碗“,每一个人都是带着光亮、希望与梦想来到世上。所以,快乐、喜悦与自在是与生俱来的。反而是生活里的负面情绪—沮丧、愤怒、焦虑与悲伤蒙蔽了生命原本的光辉。只要给心灵一点空间和营养,与生俱来的喜乐与平静就会自然滋长;随时给短暂的生命来个深呼吸,我们会发现美好无所不在,快乐随手可得。

这是一本教我们,相信生命中出现奇迹。《生命深呼吸》中的120篇清心的小品文告诉我们如何去舒畅的享受自己的人生,如何勇敢的去做自己不敢做的事,如何勇敢的去爱、去快乐的生活。

当我在午后的阳光里,悠闲的躺在椅子上,静静的捧着它品尝着心灵的鸡汤。渐渐的,我心中的烦恼、难过、迷惘已逐渐消失无踪。它让我知道如果我紧捉着愤怒、伤痛、愤恨不放,除了伤害自己外,并无其他好处,拒绝了他人的爱同时,也否定了自己的爱。如果你在自己的脑中设了一个监狱,将某人关在里面,那么你就得坐在牢房门外紧紧地盯住他,免得他逃跑了,这样不就先进于是监禁自己?所以让自己快乐吧,让烦恼永远留在属于它的过去,而不去影响自己的未来。它告诉我,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总会过去的。让事情顺其自然的发生与结束,在其中学习和成长。我要给自己说:不管生活中有什么样的苦难,你都可以战胜。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持下去,而成功终将被自己捉住。

当我为不可知的事情怯懦的时候,为将要面对的困难的局面而苦恼恐惧的时候,它告诉了我答案:要勇敢的去尝试,恐惧在勇气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无助而且孤单。不要让恐惧的力量控制自己,勇敢的用爱去与它面对面,好好的战斗一场。它告诉了我人生本来就是生活在爱中,而非恐惧,所以只要勇于面对恐惧就能勇往直前

正如作者对阅读此书的读者的建议一样,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每天花上内分钟时间去阅读它,忘掉外在的世界,给自己的心灵一点空间,深呼吸几口新鲜空气。在清晨起床的时候去阅读它吧,它的一个主旨一个智慧的句子,一个真实人生的例子,一个祈祷和赞美,都是你每天所要阅读的部分。然后闭上眼睛,让赞美在心灵中发酵,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去赶走所有的灰尘跟黑暗。

查看全文

演唱呼吸技巧论文

摘要:文章以正确呼吸的演唱方法为主题,从艺术原理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找到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演唱技巧,找出依据、说明方法,用事例论述气息在歌唱中的作用和正确呼吸的重要性。

关键词:演唱;呼吸;技巧

任何一种歌唱艺术的原理都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是在发声、共鸣、吐字方面有些细微的差别。歌曲演唱的好坏在于正确地运用呼吸,良好地运用呼吸,才能达到“字正腔圆”。正确的呼吸方法,可引出口腔应有的发音机能,使发出之“音”自然圆润。歌唱中的呼吸应该是越巧越好,演唱的歌声能使听众听起来好听、动人。“依字生腔,腔随字走”,“以气生字,字随气行”。只有这样才能很有表现力地将富有感情变化的各种歌曲演唱好。

声乐起源于劳动,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产这个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它是声音的一种特殊演唱方法和形式,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众所周知,呼吸在歌唱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其重要性有人称之为“动力”,是“关键”。把呼吸做到好处了,歌唱、发声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很多歌唱家对呼吸有过精辟的见解,如:“吸气要深”、“气沉丹田”、“吸气如闻花香”等,至于在“呼气”实际演唱时的“用气”量提的较少,一般人的要求:“气息要保持”、“要控制”、“要结实有力”、“像半打哈欠”。无疑哪种提法,都有道理,大多都是来自实践的总结。下面就多年的演唱、教学实践及多方面的学习,总结一下自己的经验,分别几点说明。

1呼吸在歌唱中的运用

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气息从肺部呼出,振动声带发出声音,这意味着呼吸是歌唱的支柱。清朝时期徐大椿《乐府传声》中写道:“凡物有气必形,惟声无形,然声亦有气以出之”。就自己多年的演唱经验也总结出一个道理就是如同“人是铁,饭是钢”,即歌唱的呼吸是:“声音是铁,气息是钢的道理一样。”这就说明正确的呼吸方法与控制自然的呼吸是一切歌唱方法的核心。失去呼吸的支持,就谈不上歌唱的发声、共鸣、吐字、音色、情感等,歌唱的艺术也就不存在了。

查看全文

钢琴教学演奏呼吸研究

【摘要】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极易受自身情绪和心理的影响,导致其自身的呼吸状态也与正常呼吸不尽相同。在我国现阶段的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对于学生钢琴弹奏技巧的训练,而在演奏呼吸教学方面,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基于此,本文对高校钢琴教学中演奏呼吸规律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演奏呼吸;规律

在钢琴作品演奏过程中,演奏呼吸是保证演奏作品流畅性、协调性的重要基础,也是表现演奏者对作品理解程度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在高校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师除了对钢琴作品演奏技巧进行教学外,还应对演奏呼吸技巧进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

一、高校钢琴教学演奏呼吸规律研究现状

在进入高校接受系统的钢琴教育之前,很多学生往往已经通过一些培训机构进行钢琴的训练,培训机构对于学生的钢琴教学,局限性相对来说较大。在学生进入高校接受系统的钢琴教学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仅仅是对学生的演奏技巧以及作品把握进行重点教学,对于演奏呼吸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演奏呼吸作为钢琴演奏教学的一项最为基本的钢琴训练项目,如果学生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掌握演奏呼吸规律,对于钢琴演奏的流畅性以及完整性产生着非常不利的影响[1]。

二、高校钢琴教学演奏呼吸规律研究的积极作用

查看全文

歌唱的呼吸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通过分析歌唱中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呼吸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二者的异同之处及对相关的一些“呼吸法”以及“支持、保持、控制”等概念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歌唱呼吸横膈膜支持

歌唱的呼吸方法因歌唱者不同、声部不同及性别不同等会有不同,也会因为歌唱者对相关概念的表述不同及理解差异而产生一些不同的说法。同样是杰出的歌唱家,同为女高音的莉莉·雷蔓和琼·萨瑟兰在歌唱活动中所采用的歌唱“气息支持”的部位就相差甚远。莉莉·雷蔓的呼吸部位偏于上胸部,可算是“胸式呼吸”方法在歌唱领域之中较为杰出的成功典范,尽管“莉莉·雷蔓在成功地唱了二十五年之后竟承认自己的呼吸方法不正确”①,但其杰出的歌唱艺术成就并没有因“呼吸方法不正确”而黯然;而琼·萨瑟兰作为一位声乐艺术富有杰出成就的时代人物,其气息控制及支持又是偏于下腹部的,歌唱起来“好像往下腹部推压一个汽球”,这又是属于“胸腹式呼吸”,或更确切地说是属于“腹式呼吸”。作为教师的声乐教学或歌唱表演者来说,就不同的呼吸支持方法作一些初步探究是确有其必要的,以免造成对不同的说法不理解而无所适从。

一、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又可称作肋式呼吸或锁骨肩式呼吸,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肩部、胸部随着呼吸的进行、气息的进出而相应提起、放下(塌下)的一种肩胸部位的明显的起伏动作。吸气时靠的是胸肋部位的扩张及肩部的抬起,此时气息储存部位较高较浅、空间较为狭小而气息容量相对于深部位全胸腹部的呼吸方式来说较小,自然也就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吸气,才能适应歌唱活动之需。稍长一些的乐句用这种方法歌唱起来就显得气不够用,会给人气喘吁吁的印象,人在紧张激动的时候或疲惫不堪的时候就自然也会进入这种急促而浅狭的呼吸状态,这样的结果直观上有损优雅自如的形象。

胸式呼吸的相关部位的活动方式还往往会影响歌唱整体状态的稳定。由于喉颈部肌肉与胸部相连,胸部是提起还是放下,都会相应地牵连到喉颈部相关肌肉。胸部提起时往往会使喉部的肌肉拉紧,使喉部产生一种“深下去、更空地扩张打开”的感觉,而当胸部放下时此种感觉便会随之有所消减。这种方式会使喉部很难有一种稳定地放下、打开、放松的状态,这就会影响歌唱发声腔体的稳定,其结果就是难有稳定、良好的发声状态。此种状态的呼吸方式,与当今普遍要求的喉咙放下、打开、放松地歌唱以求较好地得到相应音量的歌唱效果的要求是难以相适应的。此种呼吸状态下的歌唱,为了要求歌唱状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喉头位置往往只能偏高,以一种高喉位的方式歌唱,这样也可以得到一种纤巧的歌唱效果,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有的女歌手用此种高位呼吸支持的胸式呼吸也能很好地歌唱,而男歌手用这样的方法则几乎行不通的原因所在。这样的方式和状态也就只适用于纤巧灵活的花腔唱法;相反,如果用很深的腹式呼吸方式,呼吸部位偏于下腹部,胸部没有适度、正确地提起或打开,以形成一个稳固的“风箱架子”来支持呼吸及共鸣,这就可能会使喉咙的放下或打开有不良影响,对有些人来讲,灵活性也会因气息支持控制点离喉太远而运转不灵,导致其歌唱能力受到一定损失。

查看全文

浅析钢琴教学演奏呼吸

【摘要】呼吸在音乐中的运用强调的是气的长短和粗细,对气的灵活运用可以丰富艺术演奏中所蕴含的情感,对钢琴演奏结果和影响密切相关。本文浅析了演奏呼吸的重要性并阐述了部分钢琴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并在教学频率、乐句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情感表达与呼吸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教学措施,得出了演奏过程中对呼吸的控制在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并且需要贯穿教学过程的前中后端。

【关键词】钢琴教学;演奏呼吸;学生

一、引言

钢琴音乐演奏者为了达到完美的演出效果,不仅需要演奏者在弹奏时的特殊技法运用,灌注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以及现场演奏过程中情绪的把控外,还需要身体上的配合,尤其对呼吸的控制。演奏中灵活运用呼吸技巧可以使情绪更好地得以控制,升华演奏中的情感流露,增加作品或演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整个演奏过程更加地流畅,通顺。钢琴演奏中的演奏呼吸法属于基础技法,目前钢琴教学忽视了教学基础部分的重要性,当学生处于钢琴演奏进步的平台期时,巩固和夯实自身的基础才能突破束缚。所以,演奏呼吸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轻视其影响和作用。

二、钢琴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目前从了解钢琴到主动有意愿去系统学习钢琴的学生覆盖多个成长学习的阶段和多个年龄段,情况不能一概而论,艺术专业的高校学生基本都在高中时期通过艺考学习和了解过钢琴相关知识,所以高校课程的设置是以拓宽学生知识广度和挖掘学生知识深度的目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得到系统学习的课程。忽视学生钢琴演奏基础的测验和培养是现存的主要问题,一味地强调高难度技巧的教学和缺乏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导致缺失演奏呼吸的基础教学。另外,对基础内容的一带而过,粗略的讲解并不能满足深层次演奏呼吸的掌握,演奏呼吸虽然作为基础教学部分,但是它包含的内容和相关联的演奏方法要求在钢琴教学中丰富对呼吸控制的教学内容却是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查看全文

二胡演奏呼吸思索

音乐演奏与呼吸有着密切的联系,呼吸是生命体的一种本能,呼吸停止也意味着生命的终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呼吸总是配合语言的内容在适当的位置停顿,同样一句话一经改变呼吸停顿的位置,语义就可能发生变化。音乐是一种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要将作曲家的所感正确的传达给听众,就应该认真的对待音乐中的呼吸问题,在正确的位置呼吸才不会言不达意。

二胡演奏中呼吸的重要性是我在近几年的学习中所体会到的,经常所奏的乐曲并没什么明显的错误,但听起来却觉得生硬、缺乏动人之处。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我明白了音乐中的那份生硬是来自于对音乐呼吸的缺乏。就好比一个没有呼吸的生命,还如何展现出生命的灵动呢?所以,演奏出好的音乐需要学会在演奏中呼吸。演奏中的呼吸是对人的自然呼吸的模仿,两者既有相似之处又不尽相同。自然的呼吸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无需学习与练习,而音乐演奏中的呼吸则需要我们去学习,在一定时间的练习之后才能够掌握,是与所演奏的音乐融于一体的呼吸。

根据音乐表现内容的不同,演奏时呼吸的状态也是不相同,这类似在不同的情绪下人的呼吸也不相同。例如,在优美平缓的乐段中我们演奏时呼吸也相应平缓均匀,在快速热烈或是惊愕的乐段中我们演奏时呼吸就需要抢吸、慢呼。总的来说二胡演奏中的呼吸包括这样两个方面:有意识的生理呼吸和音乐中的乐句呼吸。前者是具体而有形的,后者是则是出于对音乐的理解。

有意识的生理呼吸沉气与提气:沉气是将气息在意念的指引下下沉至小腹部(丹田)。从气息角度来看,沉气可以使动作松弛畅通,所奏出的音色流畅柔和,很多慢速的乐段都需要运用这样的呼吸。在沉气的引导下我们的用力和发音也会随之放松流畅。在临演奏时气沉丹田还可以调节心理的紧张情绪,让演奏者精神状态放松沉静。然而在实际的运用中两者是有所分别的,演奏前的沉气需要更深一些才能够调节紧张情绪,而演奏中的沉气更接近于一种感觉上的沉,气息并不太深。在气功中有两种常用的调气方法“深呼吸”和“意守法”。

深呼吸指吸气时犹如闻花香一般,将气息导入小腹的部位直至小腹渐鼓,呼气时渐收小腹,将气息送出体外。而意守法则是自然呼吸,吸气时不需使用意念,呼气时则将意念集中至丹田。借鉴至二胡的演奏中,就是在临演奏时使用的是“深呼吸法”,而演奏中使用的是“意守法”。还有一种相对应的气息称为提气,即快速吸气将气息提升至胸腔,并暂时屏气最后慢慢呼出。提气适合拉奏出具有爆发力且干净利落的音色。快吸慢呼:在演奏我们的呼吸大多具有吸气快、呼气慢的特点,尤其是在歌唱性旋律相对鲜明的音乐中,吸气需要控制在乐句间的连接处。

查看全文

呼吸内科感染因素及防治

近年来,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医院感染问题也引起了医疗界的极大关注。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样、严重,呼吸道抗病能力差,其呼吸道发病率最高。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明显,老年人群已成为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为探讨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现选取2006—2011年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我院老年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50例,年龄63—81岁,平均年龄(70.12±6.12)岁。

1.2方法:

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5年来关于老年呼吸内科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通过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之间进行共同讨论病例,分析影响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查看全文

呼吸内科进修心得感言

今天是年月日,明天就迈入月了;同时也结束了我在呼吸内科进修的日子。回忆这些日子,是哭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在呼吸内科的进修生活中,我受益颇多,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的进修,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在此,对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首先是系统学习了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的诊疗技术,全面熟练掌握了呼吸科及相关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熟练掌握呼吸科常规操作如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活检、经超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基本掌握支气管镜、胸腔镜等操作要领。

再次,各学科人员的通力协作是提高诊治水平的保证。各个科室都有技术专长,每位医生也有技术专长,才能使科室的诊疗水平得到保证。光有好的临床医生还不够,必须有先进的设备和完善的辅助检查,才能设计出理想的治疗方案。同时医院各科室间的协作也很重要,如手术科室、病理科、诊断科等。综合实力的突出,才能有诊疗高水平。

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我们基层医院有许多困扰我们的难题,有了先进医疗设备及技术,会让我们迎刃而解,豁然开朗。尽管如此,常规治疗仍是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我觉得,依靠我院目前的技术、设备,只要能规范的、合理的运用常规技术,开展力所能及的新业务、新技术,也可以使大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的疗效。

查看全文

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组(日常护理)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以及心率与呼吸次数。结果实验组较常规组的血氧分压高,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低,实验组患者心率次数与呼吸次数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呼吸状况,同时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呼吸内科重症;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是呼吸内科疾病,其发生率高,早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改善其预后效果,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患者胸闷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咯血等临床症状,确保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使得治疗有效性得以增加,避免呼吸系统疾病复发,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1]。为分析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8例,实验组(n=34):男24例,女10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61.53±6.12)岁。常规组(n=34):男23例,女11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60.62±0.84)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血常规或尿常规等基础检查措施,常规组实施日常护理,实验组以常规组为基点实施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往往对自身疾病并不了解,使其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相关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让患者及相应的家属对自身疾病有正确认知,通过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对实际治疗方案与药物种类及使用方法加以了解,同时将本院治疗成功案例告知给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将用药后不良反应告知给患者,使其提前做好准备[2]。②监护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相关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定期对病房加以巡视,如果患者出现头晕或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要及时告知相关医师加以处理。③机械通气及氧疗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在患者氧疗期间要严格观察其自身的病情变化情况,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或缺氧时,要立即让其吸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面罩吸氧或者鼻导管吸氧,需要注意的是,在氧疗期间要避免对患者呼吸道黏膜造成损害,导致患者出现感染现象[3]。另外,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对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加以及时清除,使其自身能保持呼吸顺畅,从而确保患者能得到较为充足的氧气。对患者口腔要加以定时清洁,让患者能及时将痰液排出,避免口腔出现并发症。④其他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帮助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持饮食均衡,强化其自身免疫力,还能通过静脉输液等形式对患者机体所缺营养加以补充。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谨遵医嘱,促进病情康复[4]。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以及心率与呼吸次数进行观察对比。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实际情况,血氧分压越高、二氧化碳分压越低,护理效果越好。心率与呼吸次数: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次数与呼吸次数,次数越少,护理效果越好[5]。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腹部手术对呼吸影响论文

摘要:通过对50例全麻上、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呼吸指标和临床症状的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二组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肺活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胸闷、气促、呕吐、呃逆症状程度量化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上腹部手术更易对呼吸造成不良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膈肌的刺激、切口疼痛、神经反射刺激、肺动脉压增高等。并对此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了肺部并发症。关键词:全麻腹部手术呼吸影响因素护理近年来,全身麻醉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完善,已被广泛用于各种腹部手术。但全麻是较诸其它麻醉影响病人的生理状态最为显著者[1],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这种对呼吸的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全麻腹部手术后,不同部位的手术对呼吸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为此,我们收集共5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分为上、下腹部二组,对术后相关的呼吸指标和临床症状进行对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全麻腹部术后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系统监测和护理,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下面就将我们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19998-20008间,分别选择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术患者各25例,无严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龄26岁-66岁,平均57岁,其中胃手术7例、胆道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贲门手术2例、胰腺手术2例。下腹部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龄25岁-68岁,平均56岁,其中结肠手术12例、直肠手术13例。

1.2方法:1.2.1呼吸功能指标测定:二组患者分别在术前1天和术后6h,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用Microlab3000Series(MicroMedicalLid,US)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并观察呼吸情况。二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术后6h分别收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其中VC、FVC因受年龄、性别、身高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用实测值占预计正常值的百分比(A/P)来表示。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用SSPS统计软件包处理,统计结果显著性标准定为P<0.05。1.2.2临床症状评定:术后6h至术后第1天分别观察患者胸闷、气急、咳嗽、呕吐、呃逆等症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五级评分制(见表1)[2]进行评分,由护士向患者说明评定的方法,理解后患者自己独立打分,不带任何诱导和暗示。采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平均秩和表示。表1症状自评量表5级评分1.3结果:全麻上、下腹部手术后6h各项呼吸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从表2看,二组在PCO2、SaO2上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术后6h,受麻醉抑制、体力不支、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上、下腹部手术患者所表现的VC和FVC都比正常预计值有明显的下降,其中,VC比较有明显差异性。从表3看,二组术后胸闷、气促、呕吐、呃逆症状程度量化比较有明显差异。表2术后6h两组呼吸指标比较

表3术后症状二组比较2.讨论人们认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3]。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2.1膈肌和胸廓的影响。膈肌运动是维持正常胸腔压力和肺部膨胀所必需的。上腹部手术横膈向头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减少500ml,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内径的缩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约300ml)等都可使胸腔容量缩小[4],导致胸肺顺应性降低。这种影响虽然会随手术的完成、麻醉的消退而解除,但呼吸功能却需要在术后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另外术后腹腔的膈下积液、膈下感染,会引起膈肌痉挛。术后胃肠胀气、胃潴留、胃扩张,致腹内压增高,膈肌上升。从表3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更易引起呕吐、呃逆的发生,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肺活量下降,引起限制性肺功能障碍。从表2测定的VC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有明显的下降(P<0.05)。

2.2切口疼痛。上腹部手术切口位置高,接近胸部,随着术后麻醉的消退,切口疼痛会越来越明显,患者由此惧怕深呼吸和咳嗽,只能作浅而快的呼吸,且不能及时将气管分泌物咳出,而影响有效呼吸。从表3看,上腹部手术更易导致术后胸闷、气促。另外,疼痛可引起骨骼肌反射性紧张,导致肺胸顺应性下降,肺通气不足,产生低氧血症[5]。从表2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SaO2有明显的降低,虽然绝对值不是很低,但不加以重视,必然影响呼吸生理功能。

2.3神经反射刺激。手术操作时,牵拉、损伤、压迫上腹部相关神经,反射性刺激肋间神经、膈肌神经以及其它辅助呼吸肌的支配神经使胸廓、肋骨架内径缩小。加之全麻手术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从而抑制了呼吸中枢与肺脏之间正常的反射传导。虽然在术中,可以通过麻醉师的辅助呼吸,保证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但术后仍可表现为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肺功能减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