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税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10:02: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护税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环境保护税调研报告
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已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所关注。面对十分严峻的环境形势,各方都在努力探求治理之策。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治理环境污染,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离不开国家税收政策的支持。从世界各国的实践看,单独设置环境保护税,是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人口良性循环的成功之路,本文拟就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相关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探析。
一、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依据
在经济学界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环境与税收关系问题的是英国现代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他在论证国民收入量越大、社会经济福利越大的命题时,提出了社会资源适度配置的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税收等手段来保护一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免遭不计后果的、掠夺性的消耗。根据庇古的观点,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只关心边际私人净产出,不大关心社会净产出,这就可能使边际私人净产出与边际社会净产出之间存在差异。因为从私人角度考虑是最优的决策,从社会角度考虑不一定是最优的。比如,从私人角度看生产一袋水泥的成本为50元,市场价格为70元,他可以认为利润是20元。但从社会的角度看如果他生产一袋水泥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损失,假定可以得出是30元,那么,社会成本是80元,而不是50元。从私人角度看是盈利的,从社会角度看则是亏损的。这种差异有时非常大,而且靠市场无法解决,应该靠政府征税解决。征税的数量应等于排污产生的边际社会成本,从而使排污者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这叫外部成本内部化。
除了上述生产领域负的外部性,消费领域也会产生负的外部性。如消费者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对水的污染,以及汽车排放的尾气、一次性塑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对环境的污染,都会形成负的外部性。政府也应通过税收的调节,使消费行为负的外部性内部化。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它认为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是看GDP的增长,而没有看到GDP增长所耗费的社会环境等成本,因此提出应建立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项指标在内的新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80年代欧美的一些经济学家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认为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并寻找实现目标的手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正式使用了“可持续发展”一词,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它使原来被分割的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要求使用各种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促使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相协调。
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必要性
立体护税调研报告
历经12年分税制体制下的税收征管改革,我们依然面对着一个多年来致力于解决而一直尚未解决的课题——因税务部门在管理上“分兵把守”、“信息封闭”而导致税收管理与服务方面的缺失及税收执法与政策执行方面的不统一和不规范。按照谢旭人局长提出的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以及纳税人对税收管理部门日益强烈的税收服务规范化和统一化的呼吁。
近年来,常州市国税局立足构建和健全社会化协税护税管理体系,在税款解缴、税务登记、税务稽查、个体零星税源征管、所得税征收管理、涉外税务审计、纳税信誉等级评定、集中性税宣活动组织等“八大”领域,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实行了“联网解缴”、“联合登记”、“联合代征”、“联合管理”、“联合检查”、“联合审计”、“联合评定”、“联合税宣”的“八项”联合,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协税护税管理格局,延伸了征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一、整合资源,健全立体化协税护税机制
建立社会化协税护税管理体系的目标是:建立健全以“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立体式、网络化的税源监控体系。其中,部门配合是核心。只有将目前分散掌握在各相关部门的大量涉税信息加以有效的整合利用,才能真正解决税收管理信息不对称、征管成本居高不下的矛盾。常州市国税局针对目前征管中最迫切需要掌握的信息资源,在协作对象上明确重点,加强与地税、工商、财政、银行、公安及区乡政府的配合与协作,着力构建一个税源信息共享渠道畅通、信息交换及时的协税护税组织网络。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在与地税部门的协作上,成立了由双方主要领导参加的国、地税协作领导小组,明确以征管处为牵头部门,各业务对口部门具体落实,形成两局“一把手”负总责,分工领导配合,各部门具体落实的工作制度。
二是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在具体协作工作中,分别与对方协作部门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和《情报交换制度》,其中,国地税双方原则上每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情报交换会,在新政策贯彻实施及新的管理性举措出台前,均要求及时向对方通报和反馈各自重要活动安排和工作部署,协调处理具有共性的重大问题。
环境保护税法分析
一、《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背景
环境保护税是中国的环境保护税的一部分,它是指与环境有关的政府特有的税收,它具有无偿性、一般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从税收的客体看,环境保护税主要分为间接污染税和直接污染税。按照环境保护税费改革的“税收转移”原则,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大概为:征税对象主要分为: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和噪声4种污染物;从纳税人缴纳排污费的标准来看:空气和水的污染税以污染量每单位计算纳税单位,固体废物、噪声污染以超过纳税单位的标准数据库为原则。从征税的环节来看,根据污染物产生的种种原因,从生产、排放、消费、资源开采等多个环节,进行生态保护与环境的税收调控。并且还可以根据污染物产生的一些原因以及特点,形成一个包括“开采→生产→排放→消费”等各环节在内的税收体系。
二、《环境保护税》的发展现状
《环境保护税法(草案)》坚持“税负转移”的原则,根据目前污染项目设立征收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等四类污染物的税费。(一)法律依据从分散到统一排污权收费制度在一般公众观念中是环境法中的一项独立制度,并形成了单独的规制体系。《环境保护法》(试行)于1979颁布,建议建立排污收费制度。1982,中国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和排污收费制度的正式建立。2003年7月1日,《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实施,随后,前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部门(从环境保护部升级)等有关部门,为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制定了排污费和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条例。(二)课征依据从行政设定回归税收法定排污收费行为虽然可以从环境保护税法、海洋环境保护税法和各种单一污染防治法律中找到,但立法层次上的主导文件并未实现排污收费制度的完整供给。作为行政法规,《条例》实现了排污收费的基本规律,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以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经济贸易部门,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污染控制和预防要求以及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能力的发展,建立排污费征收标准。
三、环境保护税的影响预期及建议
(一)《环境保护税》的影响预期。就政府的筹资规模而言,环保税将通过征收排污费来提高征收率。根据现有资料,在废气、二氧化硫考虑烟,氮氧化物(粉)尘(尘率一般按保守估计)的工业排放,废水COD、氨氮、总磷、石油类、挥发酚、氰化物、铅、汞、镉、六价铬、总铬,砷的工业排放,以及倾倒丢弃的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的行业,按照排污费和环境保护税的规定表明,估计2014的排污费征收约244亿3100万元,但国库金额仅为186亿8000万元,实际税收大约占比76.46%。即使实施了符合环境税数额的新的排污收费标准,这样的执行率也只能达到376亿9600万元。如果我们在2014征收有关工业排放的环境保护税,其筹资规模可以达到493亿300万元,是当年排污量的2.64倍。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环境保护税作为一个独立的税种的出台,意味着环境税收入应并入总收入。(二)《环境保护税法》的发展建议。虽然“多行多缴,少缴少税”的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但环保税作为一种新税种,关于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仍存在不少争议。许多专家认为,这些争论背后的问题影响了税收应遵循的公平和效率原则。根据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的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完善环境保护税法。例如,在税收问题上,《环境保护税法》第三条规定,应纳税的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但许多专家认为,征税对象的范围比法律规定的范围要窄。
护税网络法律思考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章总则中第五条规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第六条规定:国家有计划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新的《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也是此作了较多条款的明确和规定,如:《实施细则》第四条规定:各级税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总体规划、技术标准、技术方案与实施办法,做好本地区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这就为全社会进一步切实做好协税、护税、助税工作从法律上作出了具体要求。同时也为税务部门加强同社会各界合作、有义务与之建立相关信息网络提供了法律依据。全国税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建立和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部署了新的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在新时期特别在当前,税务部门应着重并尽快建立八大协税护税助税信息网络,以推进依法治税进程,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开创新时期税收工作新局面作贡献。
一、要与金融部门建立协税护税信息网络。《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在涉及协税护税条款方面,对金融部门的职责和义务作了较多的规定,约有20余处。这些规定涉及到金融部门在为纳税企业等纳税人开立账户、代扣代缴税款、查询涉税信息、划款纳税、扣款缴税等诸多方面,并具体而明确要求金融部门必须依法协助、支持、配合税务部门执行公务。同时对金融部门不履行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作了相应规定。如:《税收征管法》第十七条规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帐户。税务机关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账户的情况时,有关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予以协助。”金融部门因其有特殊的职能,常承担代收代扣款的业务(或义务),成为扣缴义务人,如:《税收征管法》第三十条规定:“扣缴义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履行代扣、代扣税收的义务。”另外,《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八条、四十条对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时,对银行等金融部门的义务也作了明确规定:一方面要求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税务机关要求冻结的纳税人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另一方面,要求纳税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税务机关要求,从纳税人存款中依法扣款。关于税务机关检查涉及纳税人存款帐户,《税收征管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了税务机关可按法定程序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存款账户或储蓄存款。关于金融部门未依法履行有关法定的协税护税义务,特别在拒绝税务机关检查、冻结纳税人存款、扣缴税款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如:《税收征管法》第七十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帐户,或者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扣缴税款的决定,或者在接到税务机关的书面通知后,帮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存款,造成税款流失的,由税务机关处十万元以上至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于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目前,随着新时期税收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税收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税务部门请金融部门或金融部门主动找税务部门,开展和拓展有关涉税业务不断在增多。如:纳税人通过银行自行申报纳税等,银行代扣税款业务也不断出现。综上来看,银行等其他金融部门涉税义务不少,与税务部门合作的业务较多,税务机关应主动与之建立相关协税护税信息网络,以加强对纳税人在金融部门的信息控管,防止税款流失。一是要建立与金融部门工作联系制度,落实具体联络机构和具体人员,定期加强工作上的联系、涉税业务上的沟通,保证涉税信息的畅通。二是要建立定期向金融部门宣传制度,绝大多数金融部门,特别是人民银行除外的专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本身也是纳税主体,税务机关有义务定期向他们宣传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主要对法律法规涉及他们的具体协税护税条款要讲明讲深讲透,增强他们的税收法制观念,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涉税义务。三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增加投入,建立有关涉税信息共享渠道,加快涉税传递速度。四是要建立工作相互通报、检查制度。金融部门要主动向税务机关通报涉税信息,便于税务机关掌握情况,税务部门也要经常向金融部门通报相关情况,同时可组织、委派人员到金融部门检查、过问有关纳税人纳税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终达到两部门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要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协税护税信息网络。《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工商部门在协税护税方面也作了一定的规定。如:《税收征管法》第十五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将办理登记注册、核发营业执照的情况,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实施细则》第十一条规定:“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向同级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定期通报办理开业、变更、注销登记以及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第六十条规定:“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这些规定,为税务机关从源头上控制和掌握税源情况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根据往年的各地实际情况来看,工商登记远远大于税务登记,或多或少出现一些税收上的漏征漏管记录。因此,税务机关要十分注重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建立涉税信息网络工作。一方面,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工商税务登记通报具体办法,积极加强与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系,并要结合自身实际,联合制定相应的工商、税务登记通报制度,做到信息共享,最大限度使纳税人在工商部门的开业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与在税务部门相应的各类登记相吻合,达到基本一致。另一方面,要建立相关工作责任制,税务部门要充分运用法律的依据,通过设定本系统的专门机构和落实专门人员,督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履行义务,避免工作上的虚多实少、配合不力的现象。同时,通过实现联网形式,加大对工作薄弱环节的整治,特别要注重相互通报纳税人在市场、经营中的动态情况,达到相互控管、相互监督。
三、要与司法部门建立协税护税信息网络。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涉税领域出现了一些不顾国家利益,而进行逃税、骗税、偷税、抗税等不同程度涉税违法犯罪活动。这就需要从司法上建立协税护税保障体系,以维护国家税收法律的尊严。关于这方面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均有具体的规定。如:《刑法》在第二编第三章中专门设立了“危害税收征管罪”,涉及的条款从第二百零一条到二百一十二条。具体包括对偷税、抗税、骗税、涉及发票犯罪均作了明确的惩处规定,其中: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行为,可处死刑,并没收财产。《税收征管法》第五章“法律责任”中第六十三条至六十六条、七十一条、七十七条至八十二条、八十四条、八十八条等对涉税触及犯罪或需司法部门办理的涉税诉讼,依法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或办理。如:第七十七条规定:纳税人偷税涉嫌犯罪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这也充分说明,国家对协税护税工作,越来越重视,把从建立司法协税护税保障体制提高到了重要地位。因而,税务机关必须加强同司法部门,包括同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的配合和协作,建立健全司法协税护税体系,共同打击涉税违法犯罪。首先,要建立案件移送制度,对税务机关应依法移交的涉税案件,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查处,不能以“罚”代“刑”。其次,要稳定、健全相关办理涉税案件机构,落实对口部门。比如:各级税务机关成立的稽查机构要定期加强与当地公安、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联系,相互通报有关涉税案件的查处情况,同时,要提请司法机关在日常办理经济等案件时,对发现的一般性涉税违法线索予以提供、反馈,便于税务机关顺藤摸瓜,及时查处。再次,要拓展网上联合查“税”信息。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要建立有关涉税案件查处信息网络,遇有涉税“案源”相互快速传递,加强研究,迅速布控,联合查处,快速结案。
四、要与财政、审计部门建立协税护税信息网络。税收收入是国家财政、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税收征管法》同样规定了有关财政部门在协税护税的义务。涉及的方面主要有:纳税人的账务处理、税款入库级次、帐簿保管、查补税款等。如《税收征管法》第十九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帐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核算。”第二十条规定,当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会计制度(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要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款、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税款。第二十四条还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帐簿、记帐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第五十三条规定:财政机关依法查出的税收违法行为,税务机关根据有关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依法将应收的税款、滞纳金按照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缴入国库,并将结果及时回复有关机关(财政)。《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规定:“审计机关、财政机关依法进行审计、检查时,对税务机关的税收违法行为作出的决定,税务机关应当执行;发现被审计、检查单位有税收违法行为的,向被审计、检查单位下达决定、意见书,责成被审计、检查单位向税务机关缴纳应当缴纳的税款、滞纳金,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审计机关、财政机关的决定、意见书之日起30日内将执行情况书面回复审计机关、财政机关。这就说明,各级税务机关有必要加强与财政、审计部门的配合,建立有关信息网络。一方面,税务机关要与相应的财政部门做好在税收收入与预算级次方面的联系工作,加强相关业务的协作;另一方面,要做好与财政、审计部门在检查涉税事宜、处理查补税款、滞纳金等事宜方面的有关回复、传递工作。
五、要与海关、外贸部门建立协税护税信息网络。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飞快发展,外向型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出口、外贸业务,需要办理相关办理出口退税事宜。《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很显然,税务机关在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查处出口骗税案件中,需要与海关、外贸部门的配合和支持,有必要建立稳定的护税网络。具体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联系制度,定期与海关、外贸部门通报、核对纳税人报关单、出口单证、纳税凭证等相关资料,便于相互了解、掌握纳税人相关动态信息,保证办理出口退税的真实性;二是要建立相互对口协查机构,落实有关人员切实做好此项工作,便于及时查处出口骗税案件;三是要建立有关政策查询系统,特别是税务机关要做到主动些、积极些,便于海关、外贸部门及时掌握、执行有关政策,确保在办理出口退税方面的合法性。
协税护税体系构建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适应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提高社会综合治税能力,深入挖掘税收潜力,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依法加强协税护税,构建“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的协税护税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协税护税责任感
地方税收具有税种多、税源小、点多面广、隐蔽分散、征管难度大等特点。因此,要管理好地方税收,仅仅依靠地方税务机关是远远不够的。协税护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是政府提高工作水平、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税的必然要求。协税护税体系是新形势下完善地方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地方税收征管工作的有益补充。进一步完善我县地方税收协税护税工作对于加强征管、堵塞漏洞、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地方税收协税护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抓紧抓好协税护税工作。
二、切实加强领导,构建协税护税工作体制
(一)成立领导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为加强对协税护税工作的领导,成立县协税护税工作领导组,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建委、林业局、水务局、安监局、地税局、工商局、供电公司、公路分局负责人为成员。同时,建立协税护税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县地税局局长为召集人,领导组成员单位分管同志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护税协税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
涡阳县交通局协税护税汇报材料
涡阳县交通局协税护税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大家来检查指导工作。现将我局协税护税工作开展情况向大家作一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自我县开展协税护税工作以来,我局积极响应,成立组织,落实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确保组织到位。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部门协税护税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陈晓明为组长,局计财股股长充学龄、运管所所长侯保义为副组长,从交通局、运管所抽调4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四名工作人员组成涡阳县交通局协税护税办公室,由局企管股股长、运管所副所长张亭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协税护税工作。
二、加大宣传,确保认识到位。
协税护税管理考核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夯实财税基础,充分调动各单位协税护税的积极性,促进全区财税可持续增长和财税任务全面完成,特制定本管理考核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高科技园、管理局、各街道、协税护税管理工作。
第二章协税护税机构
第三条各街道(乡、园、局)须成立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经济工作的副职为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经济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税护税日常事务工作。
第四条协税护税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税源户和闲置楼宇房产台帐的建立和日常数据维护、更新、分析及报送等;负责配合税务、工商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以及法律法规宣传等;负责开展协税护税其他日常事务工作等。
房屋出租协税、护税工作方案
一、征管范围
凡是在*区范围内有出租房屋、并已取得房屋租金收入和经营性用房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房产税的规定缴纳税款。
二、政策规定
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应按规定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1、单位出租的房产,以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综合税率为22.55%。
2、单位出租的房产租金收入应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环境保护税税收优惠检思及清理
摘要:税收管理调控的整理与完善,是社会发展制度适应时代需求的体现。基于此,本文主要以环境保护税税收为探究要点,对制度中优惠条款相关内容进行探究,以达到充分发挥制度作用,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保护税;税收优惠条款;检思及清理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逐步稳定,制度管理也在逐步完善。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作为社会发展中的关联部分,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是环境保护管理依据,需全面梳理税收管理相关制度,完善制度管理要点。
一、环境保护税税收优惠理论分析
(一)环境保护税。环境保护税,是国家为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采取的政府干预性,社会环境经济管理措施,如针对污水、废气、噪音、废弃物等方面采取的强制性税收管理形式,均属于环境保护税税收的体现。环境保护税,能够逐步调和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循序渐进推进的体现[1]。(二)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指为了配合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政府利用税收制度,按预定目的,在税收方面相应采取的激励和照顾措施,以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纳税人的某些活动或相应的纳税人[2]。税收优惠主要用于鼓励农、林、牧、渔、水利等行业的发展,鼓励能源、交通、邮电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体现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扶持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发展第三产业,鼓励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鼓励商品出口,吸引外商投资等等[3]。
二、我国环境保护税税收优惠条款检思及清理
环境保护税的完善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也在持续进步,可是环境质量却每况日下,这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还抑制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当今的环境压力下,构建绿色税制是必然之举。为了减轻环境恶化的危害,我国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开征环保税。环境保护税(以下简称环保税)的实施开启了“以税治污”新篇章。其起源是排污收费制度,环保税基本平移了原排污费制度的主体框架,自环保税开征之日起,排污费同时停征。然而,自从环保税开始在我国范围内实施,许多不足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对环保税实施现状的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
二、我国环保税的现状
(一)环保税的实施情况1.从征税范围来看中国的环境保护税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我国领域内直接排放应税污染物时才需要缴纳环保税,如果是向依法设立的污染物集中处理中心排放则不需要缴纳环保税。2.从征收管理来看“企业申报、税收征收、环保合作、信息共享”的征收管理模式基本运行良好。环保税的征收不仅要求具备专业的会计能力还要了解更难把握的环境理论,因此,想要环保税可以开展顺利,各个相关部门就要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的指导与教学。(二)环保税在我国实施成效环保税的积极激励机制效果显著,各地政府与企业在环保税的推动下积极响应环保政策的号召,减少高污染生产能源的排放,加大资金力度在环保事业上。不管是在生产经营还是日常生活中,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都在提升。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我国的环保税收入约150亿元,主要集中在火电,石油,化工等行业。同年的税收总收入是156401亿元,环保税在整个税收总收入中仅仅占有千分之一。同年度在环保事业上的投入成本约6000亿元,远大于环保税收入,环保税征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我国环保税存在的问题
(一)税目设置过于狭窄。我国对环境保护法制化的探索与实践开始得比较晚,缺乏实践经验。环保税开征以后对于应税污染物税目的设置基本也是沿用过去排污费的标准,然而随着社会这些年的发展,污染物排放也并非一成不变。产生了一些对环境和人体危害较大的污染物但未列入环保税的应税污染物中,例如,VOCs(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由于雾霾的加重,VOCs曾在一些试点地区征收过排污费,但是在环保税实施之后,VOCs因不在征收范围内而停征。这样一来,环保税的实施却使得一些排放VOCs的企业减轻了税收压力,即使他们同样污染着环境,这对环保税的持续发展非常不利。(二)税额设置较低,税率相对单一。环保税的低税额不足以倒逼一些治污成本高的企业实行减排。例如火力发电厂,电厂脱硫成本约2元/kg,脱硝成本约5元/kg,可是环保税才1.26元/kg。这样一来,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这些企业根本不会花费时间、金钱在治污减污上,这就会导致一些落后环保企业可能会比那些新型环保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总而言之,环保税负的偏低不能有效促进落后企业的转型,更达不到促进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环保税的税率单一,即使存在排污数超出标准额度的情况,也依旧延续标准的税额税率。这样会使得一些企业在超量排污之后依旧不加以节制,甚至有一些治污成本高于其需要缴纳税费的企业明知超量排放也毫不在意,长此以往环保税很难达到其节能减排的目的。(三)税收优惠政策设计不完善。目前的《环境保护税法》主要考虑当前的征管能力,设置的纳税人免税条款是按行业永久性的“一刀切”,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动态调整。随着我国“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深化改革,对于一些城乡污水处理中心是否违规排放,税务部门很难完全把控,所以依旧存在许多偷排或者超标排放的情况。另外政策规定只要不超过规定排污标准就完全免税,那么会有一些污水处理厂或者生活垃圾处理厂仅仅追求达标即可,不再继续改善其排污设施提高减排效力。因此,该免税政策不能激励这些污水处理中心和生活垃圾处理厂在标准之外继续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四)跨部门协作困难,专款不能专用。目前,环保税是由纳税企业自行申报,税务部门征收并对比环保部门监测到的数据,发现不正常的现象后提请环保部门复核。可是纳税企业有许多排污口其申报的数据也很繁杂,即使出现不实情况,税务部门也很难及时洞察。当存在一些企业违反规定对其污染当量数大的排放物不去申报,环保部门即使复核也是事后复核,税务部门对环保部门的复核情况也不能及时了解。对于税务部门来说,不仅要直接面对纳税企业还要环保部门的积极配合,那么就会存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够及时,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以及低效率的协作等相关问题。另外,它与原来的排污费和环保专项资金不同。环保税收入全部交由地方管理,至于用在何处也没有硬性规定,这会使得环保税的收入变得模糊,当政府的财政出现状况时很可能会将环保税的收入用于其他不相干的区域,这样会破坏环保税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