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07:57: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货物贸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
一、简述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斯密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由大卫•李嘉图创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惟一决定因素,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不同的机会成本。即使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但只要该国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二、对我国货物贸易的现状分析
2.1我国货物贸易的定量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贸易的现状,本文先从贸易的总体状况入手,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贸易的总量和结构,然后利用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CAI)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对我国贸易的比较优势做定量的分析。
2.1.1我国货物贸易的总量分析
货物贸易管理评估论文
摘要:评估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提升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评估货物贸易分类管理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提升货物贸易分类管理有效性的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货物贸易;分类管理;外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现阶段,我国在货物贸易分类管理有效性方面还存在着对优质企业激励和扶持政策缺失及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对货物贸易分类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阻碍。因此,探究提升货物贸易分类管理有效性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评估货物贸易分类管理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认识到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的政策不够完善,现已出台的针对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的外汇政策不够详尽,限制了货物贸易分类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我国的货物贸易分类管理信息公示和范围较为狭窄,未能建立完善的社会公示制度,使得各企业对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的关注度不足,不能提升对外汇局审查的重视程度。此外,货物贸易分类管理对B、C类企业调整为A类企业只设定了一年的分类监管期,并未针对监管期满后的类别调整出台明确的标准,使得B、C类企业对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秉持无所谓的态度,不利于提升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的效果。(二)未能制定有效的激励和扶持政策。目前,我国尚未将对优质企业的政策扶持和激励政策纳入到货物贸易分类管理体系中,使得大部分A类企业“合吃大锅饭”,无法充分发挥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的效力。例如,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业务种类繁多,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更需要激励和扶持政策的支持,而我国外汇局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虽然能够提升政策制定的普遍适用性,但不能体现对优质企业的激励作用。(三)未能加强对货物贸易分类管理的控制力度。受涉外管理部门间沟通机制不健全的影响,我国部分企业的货物贸易分类管理数据监测信息还存在较大的漏洞,难以实现货物贸易分类管理数据的共享。外汇局主要通过对货物贸易监测系统的充分利用实现对货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的对比分析,而货物流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海关的电子口岸系统,资金流数据主要来源于金宏系统中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联合监管的信息来源于海关和税务部门,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数据的缺失和混项,同时不利于提升监管的效率。
二、提升货物贸易分类管理有效性的对策
货物贸易外汇监管变革思考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为外汇管理领域改革进程中的重头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工作中,新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操作中的一些问题值得深入考量,从而为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理清思路,为积极应对改革工作提供方略。
一、制度设计的科学性与实践运用的灵活性问题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是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机制的根本性变革,体现了“五个转变”的主旨要求,是适应市场经济和贸易便利化的有效手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经反复酝酿和深入探索,经试点地区的实践检验和不断修正,目前管理思路和手段以及配套的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几近新鲜出炉。新的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从企业名录登记、贸易外汇收支审核、非现场和现场核查、企业报告和数据分析、企业分类和处置等层层递进地建立了包括机构准入、真实性审核、事后监管、分类管理、惩戒手段在内的一套便利化和有效性兼顾的管理体系。可以预见,新的政策制度将促进外汇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新的管理制度富涵了新的管理特征,即突出主流、抓大放小、适度宽松、富有弹性。这一改革方向是适应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手段的转型会形成阶段性的管理空白,宽松而富有弹性的管理机制会留下一定的余地。为此,各级外汇局特别是基层外汇局,不能像过去逐笔核销模式下简单机械地应对工作,而应在严格执行新政的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贴近业务的优势,采取灵活而富有实效的措施手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譬如:以签署确认书为契机,对存量进出口企业进行彻底清理,剔除冗余企业,为目前的企业名单“瘦身”;构建切合各自实际的内控体系,建立定期及突出和特殊情况综合分析机制,预判和研判形势,主动抑制不利苗头和倾向,在总量监管中把握和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地区实际的监管指标和阈值,从表象中摸索本质,锻炼从众多的企业中识别异常情况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总之,新制度下的管理工作要求我们不能囤居固守,而应开拓创新,不断积累有效的做法和管理经验。
二、制度规范的普遍性与区域特质的差异性问题
随着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及其结算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复杂多样。特别是日新月异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不断推进的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使得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必须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在遵从制度规范普遍性的同时,必须兼顾贸易和结算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此外,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边境地区与内陆地区,其贸易和结算特征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个别现象和特殊业务是一般性法规所无法面面俱到、详尽涵盖的。例如边境贸易。在边境口岸地区,边贸企业的对外贸易方式有一般贸易、小额贸易、旅游贸易、易货贸易等,结算方式有本外币汇款、信用卡、现金、记账、对打等,这些贸易和结算方式的交叉运用,会派生出多种多样的业务种类,套用一般性的指标监测是难以做到关联数据相匹配的。因此在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下,有必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研究探索一套适应边境贸易和结算特点的管理方法。另如转口贸易、贸易信贷、海外代付等业务,都需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或调整监测指标和阈值、或采取其他定量和定性监测分析方法,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三、指标筛查的适用性与经验判断的必要性问题
国际货物贸易合同
卖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邮码: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
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推进发展
一、引言
一国的对外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而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货物贸易会产生各项服务需求,如运输、保险、金融服务等,从而带来服务贸易的增加;服务贸易的很多部门则是货物贸易的支撑产业。如果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效应,那么,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将出现相互促进的局面,即货物贸易会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则会促进货物贸易的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进而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滞后于货物贸易。以2007年为例,根据WTO的统计,当年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为24246.34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额为21737.26亿美元,占到了总贸易额的89.65%;从与世界贸易的比较来看,当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货物贸易的比重为7.73%,而服务贸易仅为世界服务贸易的4.05%。那么,这种现象是不是意味着我国的货物贸易并未产生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将以传统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构建服务贸易引力模型,并采用中国与OECD国家双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和对策建议,以促进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最早的贸易引力模型由Tinbergen(1962)和Pyhnen(1963)所提出,在他们的模型中,两国之间的贸易流量与其GDP正相关,而与其距离负相关。对于贸易引力模型最初的争议之一是该模型没有理论基础,而此后的研究发现,李嘉图模型、H-O模型、垄断竞争模型等都可以成为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因此,在现代的研究中,贸易引力模型可以说是各种贸易模型的核心,被广泛用来实证研究各种因素对于贸易流动的影响。并且,在实际的研究中,学者们还引入了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如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区域贸易协议、语言、文化差异等。在服务贸易领域,人们认为虽然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有很多不同的显著特征,但在分析贸易流动和它们对于资源分配和国民福利的影响时,却没有理由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区别开来。因此,原则上而言,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模型都可以适用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包括引力模型。
但目前,大多数的实证研究都是针对货物贸易而言,这主要是由于服务贸易分类数据的缺乏所造成的。直到2002年,OECD公布了26个成员国服务贸易的分类数据,相应的实证研究才渐渐出现。例如,Grun-feld和Moxnes(2003)采用引力模型来研究OECD国家双边服务出口和FDI流动之间的关系,发现货物贸易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也适用于服务贸易,两国之间的服务贸易与其GDP规模正相关,与距离和服务贸易壁垒负相关;FukunariKmiura和Hyun-HoonLee(2006)采用了10个OECD成员国和其他经济体(包括OECD成员国和非成员国)1999~2000年间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数据用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评价不同因素对于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并与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从中得到了两个有意义的结论:一是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更能够用引力模型来加以解释;二是在货物出口和服务进口方面存在互补关系。KeithWalsh(2008)则基于OECD统计数据库中服务总进口和旅游服务、运输服务、政府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4个部门服务进口的数据,运用引力模型研究了服务贸易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总量层面还是部门层面,人均GDP和语言都是影响双边贸易的最主要因素,但两国距离上的接近并不能带来服务贸易的增长。随着服务贸易重要性的不断上升,国内学者对于我国服务贸易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关系上,大多数的研究成果都显示货物贸易可以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
例如,陈宪和殷凤(2008)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货物贸易总额每增长1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将增长439万美元;货物出口每增长1亿美元,服务出口将增长498万美元;货物进口每增长1亿美元,服务进口将增长347万美元。但相比较而言,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要小于服务业增加值、服务业FDI等因素。李杨和蔡春林(2008)的实证研究结果则表明,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影响甚至要大于服务业发展对服务贸易的影响,货物贸易每增加1个单位,服务贸易将增加0.065115个单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国外少有针对中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关系的研究,国内的学者则大多从总量层面的时间序列数据入手,探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近年来,中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会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但这只能从一个方面说明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要更加准确地论证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的影响,还应当从双边贸易的角度入手进一步加以分析。本文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因此,我们会采用中国和贸易伙伴国双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流量数据,建立服务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货物贸易顺差激增原因分析论文
一、近期我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特点
1.货物贸易顺差规模不断扩大
1990年至2004年的十几年间我国货物贸易除个别年份如1993年为逆差122.2亿美元外,其他年份均保持了顺差,年度贸易顺差金额最小为43.5亿美元,最大为434.7亿美元,大多数年份贸易顺差为200多亿美元。但最近两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激增,2005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为1018.8亿美元,2006年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为1774.6亿美元。
2.货物贸易顺差主要以加工贸易顺差为主,其次是一般贸易,而其他贸易方式贸易逆差
2006年我国货物顺差为1774.6亿美元,其中加工贸易顺差为1888.8亿美元,比2005年1424.5亿美元增长了464.3亿美元;2006年我国一般贸易顺差为831.4亿美元,比2005年353.7亿美元增长了477.7亿美元;2006年我国其他贸易方式贸易逆差为945.6亿美元,而2005年其他贸易方式贸易逆差为759.4亿美元,贸易逆差增加了186.2亿美元。
3.货物贸易顺差来源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和高科技产品,而农产品贸易为逆差
货物贸易关系实证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1997年~2007年的对外贸易数据,通过格兰杰检验分析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是货物贸易发展的原因。通过进一步对时间数列的平稳性分析、协整检验、最终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在长期和短期推动作用的大小,发现我国的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短期弹性大于长期弹性,并根据计量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因果关系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
一、文献综述
过去的研究中有的学者运用传统的贸易理论解释其根源,其中R.J.Langhammer的研究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模式与其自身的资源禀赋有着密切的关系,B.Heokman和G.Karsenty认为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与国家的收入水平正相关,但是收入水平低的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服务贸易部门也拥有比较优势。B.Chosh通过验证发现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对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中,加拿大学者James.Melvin于1989年提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之间存在逆向相关关系,谢康通过实证分析认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有互补性。程南洋、于金花分析了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相关关系,货物贸易影响着服务贸易的结构变动。综上所述,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有逆向相关关系,货物贸易影响服务贸易,但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估计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变动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利用1997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类和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关系进行分析。
诠释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
一、简述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斯密的关于国际贸易的“绝对成本说”的基础上,由大卫•李嘉图创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间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惟一决定因素,因为劳动生产率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不同的机会成本。即使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但只要该国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二、对我国货物贸易的现状分析
2.1我国货物贸易的定量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国贸易的现状,本文先从贸易的总体状况入手,分析我国近十年来的贸易的总量和结构,然后利用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advantageindex,CAI)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RCA)对我国贸易的比较优势做定量的分析。
2.1.1我国货物贸易的总量分析
货物贸易名录企业分类管理探析
摘要:对货物贸易企业实施分类管理是贸易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其对促进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规范企业贸易外汇收支行为起到一定监管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企业分类监管实效,更好地实现应对异常资金跨境流动风险、奖优罚劣差异化管理目标,需转变“违规分类”理念,构建以“风险”为核心的分类管理体系,实现分类评级的动态管理。同时将人民币业务纳入分类管理,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监管,以更好提升分类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关键词:货物贸易名录企业;分类管理;外汇收支;本外币一体化
货物贸易名录企业分类管理是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机制是“区别对待、动态分类、持续监管、到期评估”,对促进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规范企业贸易外汇收支行为起到一定监管成效。如何更好地实现应对异常资金跨境流动风险、奖优罚劣差异化管理目标,进一步提高企业分类监管实效,需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外汇局廊坊市中心支局在对33家被降为B类或C类企业的业务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发现,现有分类管理体系还存有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通过降级企业综合分析,判断分类监管的有效性
外汇局廊坊市中心支局对近年已做过分类监管到期评估的33家企业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降级前、监管中、到期后三个阶段业务情况的比较,判断分类管理的有效性。
(一)对业务稳定的企业监管效果较为显著
小议中国与新西兰货物贸易展望
摘要:2008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订。本文在概述中新两国贸易规模和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对双边的市场紧密程度和贸易互补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新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新西兰是中国农产品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中国是新西兰工业品进口的重要市场,但双边紧密程度有所弱化。中国与新西兰之间存在持久的产业间贸易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在不同行业和国别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中国;新西兰;货物贸易;自由贸易协定
一、引言
无论是传统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认为自由贸易会导致生产成本下降、利润增加、市场扩大以及福利水平的普遍提高。近年来,基于对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不现实性的理智默认,国家和地区间的各种双边自由贸易安排(盯A)不断涌现。截至2007年7月,成员已经通知WTO的区域贸易安排(R7rAs)有380件。为了顺应区域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的竞争格局,中国逐步加快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目前,中国正与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欧洲和非洲的28个国家和地区商谈11个自由贸易安排。中国与新西兰的双边n’A谈判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产生的。自中新1972年建交以来.两国经贸关系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新西兰在对华经贸方面的“四个第一”格外引人注目;1997年8月,新西兰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与中国签署双边“人世”协议;2004年4月.新西兰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2004年11月在APEC领导人会}义期间,主席和克拉克总理共同对外宣布,启动中新n’A谈判。这在发达国家中是第一个;在历经3年15轮艰苦磋商后,中新两国于2008年4月7日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成为第一个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这将进一步深化两国的传统友谊,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于中国一新西兰自由贸易区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可行性分析。樊英(2005)借助一般均衡的三维APG模型预测了建立FTA给两国带来的静态和动态经济效应;朱颖(2006)定性分析了中新FTA对两国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影响,均得出中新两国都将从中受益的结论。二是考察两国具体农产品的贸易状况。宣亚南(2006)分析了园艺产品和乳制品及蛋类,彭可茂(2006)、刘李峰(2006)分别研究了水果和奶制品,结论显示双方在这些产品上互补性明显,贸易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较大。上述研究在双边贸易结构上的解释力较弱,而农产品亦不能完全替代两国贸易的全部特征。为更好地分析双方合作的基础和潜力,厘清贸易利益之所在,笔者从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详细研究中国和新西兰的货物贸易特征①,为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提供有力的实证支持。
二、中新货物贸易的总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