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06:17: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活动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活动教学

教学活动形式

一、集体活动

1、集体活动的特点

集体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带领下,全班孩子一起进行的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儿童获得某些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促进所有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共同发展。幼儿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要学会倾听,同时也要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要学会遵守班级规则,学会适当地约束自己,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很有帮助。集体活动的缺点也在于此,那就是在同一时间,全班孩子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教师难以关注幼儿的个性和差异。

2、集体活动的指导要点

集体活动常常被看作是灌输式的教学,实际上是对集体活动的曲解。集体活动也可以采用启发、诱导、让幼儿主动尝试等教学方法,那么如何组织好集体教育活动呢?

首先,要深入研究“教”。

查看全文

活动教学重要性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21世纪将要来临,人类即将跨入一个新的千年历史。新世纪将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刚结束的第三次全教会对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全面规划,对以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报告对新世纪教育的使命作了全新的注解,从中不难窥见21世纪教育发展的基本图景。新世纪究竟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无论作何种解释和推测,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未来的教育决不能只满足于给学生一点知识和技艺,它必须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全面关注他们的发展需要,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进而使他们在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真正为自己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这是一个至高的目标和境界,它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教育从思想观念到操作方法进行彻底的全方位的变革。活动教学实验研究是一项立足课堂教学改革,面向未来人才培养的新的探索和实践,它力图根据跨世纪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特别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现实需要,在合理借鉴中外历史上活动教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的必要改造,探索一条适合于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及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子,寻找一条有利于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活动教学认为,活动与发展是教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是通过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实现的,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在学生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实现的,不是外界强加于学生的。从这个角度看,创新教育的关键或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为达到创新精神培养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条件和环境。因此,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现行以知识为难、教师传授和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一、活动教学的理论内涵

(一)活动教学的内涵

1.活动的基本范畴

查看全文

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活动探讨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并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和交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来挖掘教学材料,并构建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知识和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式;问题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学习概念和原理时,通过向学生介绍相应的实例和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阅读、思考以及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研究,进而自主发现相应的原理和知识,因此探究式教学又称为发现法和研究法。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分析;可以让教师进行实验,学生观察。例如,在“肾脏结构”的教学中,为了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设计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将肾脏的外形、解剖图片、肾小体图片以及肾小球的图片放置在课件中,观看前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图片进行观察,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最后派出学生代表进行讲解,对于学生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之处,教师应当及时修正。这种教学方式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查看全文

化学活动课教学

一、明确目标

化学活动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意欲,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养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格、不怕挫折的坚强毅力、勇于求索创新的意识以及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主人翁精神,最终达到促进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无论何种形式的化学活动课均必须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展开教学。

二、统筹计划

化学活动课的计划是化学活动课目标达成的基本保障,而且作为一门课程其计划应带有法定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之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课程观的束缚制约,以及化学活动课程的特殊性,致使化学活动课程暂时还缺少统一的计划纲要。为了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制订好化学活动课的计划。

一般来说,化学活动课的计划制订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统筹性

查看全文

多媒体教学对幼儿教学活动的影响

摘要:幼儿的启蒙教育是他们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段,而教师的教育模式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多媒体教学模式现如今已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首选,这说明多媒体教学有它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教学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但是也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可能存在的一些弊端,从正反两面来叙述多媒体教学对幼儿教学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多媒体;活动;影响;弊端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不再只是工作中和家庭里才会出现的东西,现如今多媒体设备也走进了幼儿园,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也获得了很多小朋友的欢迎,从此,老师的教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授课模式转化为多媒体信息模式。当然凡事都会有它的双面性,如何正确、科学的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在幼儿活动中,使老师和幼儿从中获得效果的最大化固然是我们要深思的关键,但是怎样避免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弊端也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幼儿与活动内容面对面交流

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范围普遍在3岁到6岁之间,年龄越小的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就会越差,所以在活动中,单是靠言语使幼儿明白和了解活动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如果我们在活动中加入多媒体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眼睛所接受到的讯息会比耳朵接受的快,而多媒体教学会让事物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大大增强了幼儿的学习效率。比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通常遇到的困难是如何让幼儿准确和高效的理解数字在加减法的运算下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幼儿对于数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和困难,这时多媒体的作用就可以体现出来,在教类似于1+1=2这样的数学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利用Flash动画来做课件,课件中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在拔萝卜,刚开始小兔子只有一个萝卜,那么小兔子又拔了一个萝卜后就有了两个萝卜,那么我们就是利用这样的动画效果来将活动内容用这种生动的方式传递给幼儿知识。我们都说父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是因为幼儿可以从父母的言行看到并且获得品德教育,那么在幼儿园里,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如果我们在动画中安排一些“扶老人过马路”、“随手拾起地上的垃圾”、“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画面,当幼儿看到后会更加直接的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幼儿的情绪控制力比较差,所以在教育过程中难免会有棘手的地方,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幼儿的注意力和情绪会随着多媒体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就可以不用太多的言语来阐述,但是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

查看全文

小学秋教学活动打算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中心小学2010年秋季学校工作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强化教学管理为抓手,以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强化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研究意识,充分发挥教导处、教研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提升教科研工作水平,努力开创我校教学教研工作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扭住一个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提升教和学的水平。

及时进行质量分析,1落实好当堂达标、单元过关和各年级教学质量检测。并定期进行教学调度。监测结果将作为教育决策和指导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认真抓实、抓好。

查看全文

化学活动课教学

一、明确目标

化学活动课旨在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意欲,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各种能力,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养成团结互助的优良品格、不怕挫折的坚强毅力、勇于求索创新的意识以及有高度社会责任心的主人翁精神,最终达到促进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目的。无论何种形式的化学活动课均必须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展开教学。

二、统筹计划

化学活动课的计划是化学活动课目标达成的基本保障,而且作为一门课程其计划应带有法定性。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之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观、课程观的束缚制约,以及化学活动课程的特殊性,致使化学活动课程暂时还缺少统一的计划纲要。为了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掘各种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制订好化学活动课的计划。

一般来说,化学活动课的计划制订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统筹性

查看全文

浅谈课堂教学的活动

浅谈课堂教学的活动深圳市石厦中学龚锡蓉1月30日

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关键。所谓活动环境,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物理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指导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又要在微观上科学操作课堂活动的控制环节。

一.指导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思想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物理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传统的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活动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了达到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物理能力这一目标,就应该创设一个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环境,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动态活动方式,努力揭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和学生思维展开的层次,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制定课堂活动的原则

1.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

查看全文

教学活动双主体思考

摘要“双主体”之间的交往是目的型的,其交往的信息内容、媒体、组织形式和具体场景,不仅受教师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制约,而且受教学目的的制约。而教学目的往往是培养目标的体现,反映着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活动双主体学导互动

一、“双主体”关系的界定

所谓“双主体”关系,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在体现教师教的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体现学生学的主体作用。从教学论的角度来审视,教师和学生同是教学活动的承担者与参与者,二者的区别只在于:一是教授主体,一是学习主体,其教授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自己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构成同一教学过程的两翼,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固然,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和主体行为的养成决非自发形成,需要教师的教授、引发和指导。但是,教师的主体行为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才能发挥效用。这正合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观点。由此看来,教学过程教与学的矛盾中,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学的问题不仅是学生自身的任务,也是教师的任务。教师为学生的学而存在,为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发挥着教授主体的作用。这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对教师的作用构成了教师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动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着知识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教师在向学生提供知识、信息,展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获取知识方法的同时,还自觉不自觉地以自己的动作、表情、语言风格、气质风度、价值取向、观念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也以自己的认识、言语、行为、态度、情绪影响着教师及其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这种互动关系是一种动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也影响着教师自身的发展。过去,人们常把教师比做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以此激发教师的自豪感,但是也不可否认地滋生了“教师吃亏论”。其实,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活动中无亏可吃。学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从中可以照见自己,进而从学生身上汲取营养,丰富、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学习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学活动是教师生命的一部分。一旦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认知、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有了冲突,交流受阻,或教师一方居高临下,凌驾于教学活动之上,学生处在被动状态时,其教学过程虽在进行,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就微乎其微,也就谈不上促进学生的成长了。

从社会学角度来审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始终,二者都是交往主体。“双主体”之间的交往是目的型的,其交往的信息内容、媒体、组织形式和具体场景,不仅受教师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制约,而且受教学目的的制约。而教学目的往往是培养目标的体现,反映着社会对教学的要求。“双主体”交往也是民主型的。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交往参与者,需要自立自尊,也需要互相理解和尊重,建立起积极、平等、融和的人际关系。如果任何一方或个人片面强调自己的主体地位,强调自己的自由发展,而置社会制约、集体影响、他人利益于不顾,都将导致交往的解体。此外,“双主体”交往还是多边型的。教师个人和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教师群体、教师个人和学生群体、学生个人和教师个人、学生个人和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之间正当、合理的交往,应该受到尊重并加以倡导。传统教学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却忽视了学生与学生的个体交往和群体交往,甚至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某些正常交往为消极的破坏行为而加以扼制,实则这种交往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心理沟通具有相容性、可接受性,更易内化。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活动中有三种学习情境: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目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是开发和利用得最不够的一种,而它却是教学活动的主流。现代教学法改革的一个新趋向,就是教学置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正向互动的主体背景之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取消学生群体和个体之间的交往,就取消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延缓、推迟了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进程。

查看全文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探讨

摘要:教育界对杜威教育思想有不同的评价,通过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分析发现杜威幼儿教育观符合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及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杜威基于“经验”的教育思想值得幼儿教育者重新认识、利用.在杜威的幼儿教育观基础上结合教学系统设计的原理设计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源于幼儿经验,发展幼儿经验的教学活动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字:幼儿;教育观;教学设计;经验

1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哲学思想源起

1.1杜威对“经验”与教育关系的解释

“经验”是杜威教育哲学及教育思想的基础.杜威所指的“经验”包括环境中的一切人、物、精神、物质.经验在不断变化,说明人的成长环境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且有连贯性.教师的作用是对经验进行选择,提取有价值的经验,设计经验情境,让幼儿在经验情境中解决问题获得经验.杜威指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1].”幼儿的学习是让幼儿掌握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同时满足其现阶段及后续发展的需要.幼儿的经验是教师选择教材、教学方法的基础,教师既要给其自由的空间,不过多干涉其活动,又要做细心的观察者及指导者.

1.2杜威的儿童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