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06:07:1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活动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活动化

农村小学德育活动化实践探讨

摘要:德育教育乃是学校教育工作当中的组成模块之一,小学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塑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德育教育,以此让学生真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当中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各个小学应当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加以创新,以便能够实现学生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内容的认同,进而确保学生学习入脑入心。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德育活动

一、德育教育活动化内涵释义

所谓的“德育教育活动化”,乃指德育教育应当同学生的日常活动有机衔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来设计德育教育工作的切入点,以此来使学生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并能够自觉地在日常生活当中秉承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最终达到提升自身人生境界的目的。总体来看,学校所开展的德育活动化应当涵盖下述意义:德育教育应当使学生恪守公序良俗,并且能够促进学生追求有意义的、积极进取的人生,同时,德育教育活动化亦要求学校所组织和开展的各项德育教育工作内容应当同学生的实际生活做到密切相连,以此来改变学生心目中德育教育过于推崇空洞说教的片面看法。除此之外,小学德育教育应当突出实践性,也就是说,德育教育工作应当做到同小学生的心理特质相接近,并能够依托德育工作所创设的情境,达到更为理想的教育目的。

二、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及其可行性

从宏观角度来说,农村小学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是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是真正地立足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而从微观角度来说,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是学生接受德育熏陶的良好途径。(一)实现对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纳入到国家教育方针当中,党的报告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以此作为工作原则,积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索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的有效途径,并通过此种课程的开设,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立足于农村教育资源实情。德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会让部分农村德育教育工作者感到不知应当如何着手实施,包括如何制订课程标准、编写课程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制订考核方案等,尤其是对于教育资源相比于城市学校较为匮乏的农村小学而言,前述问题的存在更是阻碍其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看来,农村小学在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这个问题上,首先应当充分立足于农村教育资源实情和本校的校情,以便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校本德育教育教科书的编撰、课程标准的制订、教学文件的编写以及考核方案的出台,同时,农村小学应当将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同社会劳动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参加集体义务劳动等,这样将提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性。(三)学生接受德育熏陶的良好途径。以往的传统德育,以灌输、说服为主,方法单一、呆板,实效性差。其实,对于学生的德育引导,不仅仅是通过说服来完成的,还需要通过德育课程、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德育活动以及潜移默化的、以身作则的影响等途径来完成。其中,德育活动的开展,避免机械化的理论灌输,对于学生的德育熏陶作用非常明显,是学生接受德育熏陶的良好途径。将传统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通过听、看、读、思、悟、查、做等活动环节,既消除了受教育者的抵触心理,把呆板的灌输变成了学生的有趣参与,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美德,在生活中培育美德,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符合德育学习和培育的客观规律,从而提高了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效性。

查看全文

品德课活动化教学研究论文

当前,全国范围内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已经掀起了一股很高的浪潮,大家都在探讨如何使品德课的教学更有实效,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达到品德课的真正目的。《品德课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对小学生应多采用活动式教学。”这进一步从课程理念的高度,肯定了活动化教学是品德课之必需。

一、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活动化教学思路

1.注重学生活动的实践性

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自调查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如一年级活动课《保护绿色我能行》一课,让学生广泛收集有关知识,课堂中让学生汇报,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和校园外小花园实地考察,了解绿化现状,让学生发现某些不良行为,让学生明白其害处,引导学生知道怎样做,讨论如何爱护花草树木,最后达成共识,成立护花小队,设立爱绿标牌,从而内化为行为。

2.注重学生活动的自主性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组织讨论、辩论、表演、竞赛等,运用以小组为单位的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程度。如活动课《我把爱心献给家人》一课,课上我创设一些情节,让学生自由结合,自主交流,教师适时调控、引导。从而形成以学生为主,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

查看全文

初中化学活动化教学论文

摘要:化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大量化学实验加以支撑。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化学学习,与其刻意强调枯燥的化学公式与理论知识,不如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化学活动去认识化学,接近化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变教学意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设置丰富的化学实验类型等,全面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实现化学学科教学的扭转与突破。

关键词:初中化学;活动化;教学方法

一、前言

所谓“活动化”的教学,就是通过丰富的化学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进入到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在初中化学学科教学中,已经给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就是“生活中的化学”,按照学科安排,学生进入到九年级开始接触到化学的学习,从生活中的化学常识入手,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推动教学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初中化学学科现状展开讨论,以期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发展做出启示。

二、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很明显的,想要在初中阶段实现活动化教学,需要教师主动形成这样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说教式”“灌输式”教学的方式,转向探索活动化的教学,推动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整体的化学学科,寻找到适合学生活动的方向与目标,进一步思考如何展开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新课标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展开教学,从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性、积极性等为突破,实现化学知识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寻找化学活动方向时,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类,一部分可以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化活动,这部分活动学生在课下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甚至是自己在家庭中就可以尝试完成;另一部分则是以课堂展示为主的活动,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的。事实上,化学活动化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思维的打破与对新思路的创立过程,首先就要通过教师的观念。

查看全文

初中生物活动化教学的开展

摘要:“活动化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加强科学活动探究、激发兴趣、提高素养,是开展生物课程的宗旨。如何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就如何加强生活活动研究,提升学生生物素养问题进行浅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活动研究;生物素养

生物课程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出发点,从小培养学生各自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应该利用各个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其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便会在学习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生物教学,教师应该用新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新课程教学中以探究性试验居多,生物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和敏锐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实验教学可以使生物课变得活泼,学生兴趣得以提高。

1兴趣从质疑开始

掌握生物的活动规律,探究生命本质,是学习“十万个为什么”的根源,根据学生已学知识,结合新知识,巧妙地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描绘一下日常常见的花果,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讲解“两栖动物”时,老师可以引用小学课本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提出问题:“小蝌蚪和妈妈长得一样吗?有哪些不同?”“小蝌蚪能离开水吗?”“蝌蚪妈妈可以离开水吗?”然后结合课堂内容,做出解答。试想,在学生兴趣正浓时,老师给他们讲解,效果怎么能不好呢?

2兴趣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查看全文

活动化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

摘要:在活动化理念之下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通过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活动化教学可以充分吸引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促进学生兴趣的生成。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数学知识的网络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化教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让学生学会应用,也要通过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充分参与的积极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平时的授课中,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特点,根据教材上的资源和素材,围绕活动化教学的设计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打造教学的活动化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对数学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引入活动化的理念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需要首先将学生引入到某一种教学情境之中。让小学生直观的思维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直观、形象、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从而通过一些操作性的数学活动的设计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教师会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传递数学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所以,教师的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考虑到在不同的阶段,他们在信息获取和理解能力方面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还是以直观的、形象的形式为主,所以,教师将活动化的理念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上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其中,情境活动的设计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生活情境活动,学生非常熟悉,也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生活味”,从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设计“生活购物情境活动”,将教室装扮成“小型超市”,大家可以在超市中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在学习测量的知识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安排在教室中的情境化测量任务。教室中有很多可以被用来学习测量的物品,给学生提前准备一些测量工具,让学生以高效的方式把物体的尺寸测量出来,这样的活动化的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沉浸进去,在一边动手操作中,一边学习新的知识和能力。

二、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打造,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高中历史选修课初探论文

活动化教学突破了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和弊端,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在高中历史选修课的教学中更有者突出的优点和长处。本文初步探讨了在高中历史选修课中应用活动化教学的若干基本原则,通过与传统讲授型教学模式比较说明活动化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形成了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教育心理学依据是行为主义理论,教学过程呈现为“激发动机一一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测效果”5个阶段,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教”变成了“训练”,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常常脱离生活和现实的实际情况,促使学生学习中的个人体验和创造性等等诸多弊端,为人诟病己久。

据2000年11月对成都市武侯区7所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希望由历史老师组织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活动的占学生人数的99.8%:学生希望走出课堂,在课外开展历史活动课的占100%。这两项调查表明:在历史学科中,历史活动化教学在学生心里存在很大的空间,学生急切希望摆脱传统讲授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历史课活起来、动起来。

1活动化教学的必要性

新课程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因此,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己成为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活动化教学正是实现这一变革的一种较佳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

小学数学教师党员先进事迹

同志是我校一名数学教师,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在我校乃至全县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校本培训中树立了一面旗帜,是我校优秀教师的代表。

一、他是一名思想进步的教师

“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健康进步的思想”。林志红同志在师德上首先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他认真学习《师德师风建设读本》并认真做好笔记,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工作中他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强,乐于接受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劳任怨。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地提高。

二、他是一名创新型的教师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活力,也使他在工作中信心十足,干劲倍增。2000年学校派他到合肥参加新教材培训,在那里,他知道了2001年我国将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为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新课程标准》将代替《教学大纲》,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什么是《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是什么?作为一线教师他看到了希望也深感自己落后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努力学习。于是他订阅了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课改实验区省市为主)购买书籍,广泛阅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从那以后,书店和图书室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只要有机会外出,带回来的不是给家人的礼物而是成捆的书籍。他还购买了电脑装上宽带,网上和实验区的同志一同学习《新课程标准》、交流实践新课程理念的心得体会。可以说从2001年至今他是伴随着新课程一起成长。

学习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他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大胆尝试创新教育,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他的教学能够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环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提高学习能力。改变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课堂上实行“活动化”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教材的理解、自主探究和同伴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同时也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体验。经过努力他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曾在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并荣获阜阳市教坛新星荣誉称号。

查看全文

旅游学院旅游管理3M教学方案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理念;实施;结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提出背景:国际化是21世纪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总结传统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对本科旅游管理教学过程进行活动化、理论基础、构建目标、探索路径、模式框架、关键策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注重教学过程的方案设计;构建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协调师生互动的多边关系;建立教学质量的保证体系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本文阐述旅游管理3M教学法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和探索路径,提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现、创新和成长的互动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质量评价是实施旅游管理3M教学法的关键策略。旅游管理3M教学法不仅是创新教育的一种框架性研究,而且对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实现国际化具有操作性的导向意义。

[关键词]模块化;活动化;互动化;教学法;旅游管理

1引言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2001年通过“WTO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评审,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世界旅游组织认证的大学旅游教育机构。对这样的国际化旅游学院,更有效地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培养个性化高素质和多样化创造性的旅游管理人才是最基本的目标定位。3M教学法是目前能够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的操作性模式,对培植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学生的持续创新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2理念

查看全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形式

[摘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一般分为情境故事化、情景活动化、情境生活化和情境问题化。

[关键词]教学情境问题情境数学课堂课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标准》还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论文。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创设良好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一般分为情境故事化、情景活动化、情境生活化和情境问题化。

一、情境故事化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而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北师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以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二、情境活动化

查看全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创设音乐活动的策略

【摘要】以有效音乐活动为路径的欣赏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通过创设多种适合低段学生求知需求的教学活动和手法,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因此,在音乐活动中体现情趣化、整体化、活动化、意义化的教学策略,是促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必需。

【关键词】小学低段;欣赏教学;有效性音乐活动;教学策略

《音乐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这个学龄段的学生对音乐有着天生的敏感性,对节奏、音色、旋律等都有很强的感受。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尚未获得,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获得相对应的能力,等到时机一过,便极有可能会失去发展这项天赋的能力。所以这个学段不仅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关键时期,也是影响孩子心灵、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音乐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源起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老师们也在努力探索、积极寻求一种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型课堂,以期获得教学理念有所更新,教学手段有所创新,课堂呈现方式有所突破。但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老师因为理解的偏颇而走入教学的误区,出现了极端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过分注重“人文化”,忽略了音乐的知识形态和样式本体;有的教师只关注音乐本身,淡化了音乐深刻的文化内涵;有的教师浮在“改革”的表层,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也只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罢了……这些现象使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有所延缓,大大制约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2018年8月本人由于工作原因交流至现单位,担任一二年级音乐教学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组内听课以及教研活动,发现我校低段音乐课存在以下几个现象。首先,音乐课的类型以歌唱课居多,欣赏课所占比例不足百分之十,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欣赏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教材中有些优秀的欣赏作品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成了歌唱课的点缀或是附属品;其次,在为数不多的几节欣赏课上,老师们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大多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聆听音乐为主,但于之相关的其他音乐活动较少。虽然有些活动看似热闹,但是活动的有效性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对音乐欣赏不感兴趣,欣赏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要为低段学生量体裁衣,既要精选一部分适合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更要注重有效性音乐活动的研究,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二、创设有效性音乐活动的意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