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应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03:33: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货币供应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货币供应量思考
一、引言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使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变得模糊,许多国家选择利率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是可测性强,二是可控性强,三是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高。自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来,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的总体关联度在增强,我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
但部分学者不这样看,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应以其他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其理由,一是认为基础货币投放难以控制和货币乘数不稳定,从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较差并且下降。二是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短期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货币量与物价和产出的相关性被削弱,因而货币供应量已不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2][3]。
本文通过对1996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与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证明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相关性的理论分析货币政策有无真实效应(是否影响产量和就业),取决于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古典理论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无论总需求怎样变化,产出水平都不会发生移动,因此货币是中性的。凯恩斯把总供给曲线看成是水平的,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使就业和产量增加,但不影响价格水平。垂直的和水平的总供给曲线是两种极端情形,正常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因改革开放带来经济持续高增长,到20世纪末我国商品供求状况转变成了买方市场;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20世纪末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减缓的局面。在金融方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成为头等大事,商业银行对信贷工作提出了贷款质量终身负责制和新增贷款不良比率为零的指标要求,贷款更谨慎了。这意味着总需求曲线向左平移,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下降。从总供给方面来看,由于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导致企业效率提高、成本下降、产品价格水平下降。这意味着总供给曲线向右平移,总供给曲线的斜率进一步下降。这样就使我国经济远离充分就业水平(或潜在产出水平),而接近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情形。在此种形势下,扩张总需求(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会使产出增加而对物价水平影响不大。因此,在经济总体供大于求、货币币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有能力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小议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关键词:货币政策;国内生产总值;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提要:实证研究表明:在长期,国内生产总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均衡的协整关系,且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短期,货币供应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性质与长期基本相同,但M2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反向的,即M2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反而会下降。因此,国家在制定货币供应政策时要以推动GDP的增长为目的,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考虑均衡的利率,同时还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联系。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
(一)数据说明。本文主要是检验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在货币政策方面,选用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量M0、M1、M2作为研究对象;在反映国家经济增长方面,国内生产总值可根据核算价格标准的不同,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进而影响名义GDP的变动。因此,本文选用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如下:
M0:流通中现钞;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联系综述
关键词:货币政策;国内生产总值;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提要:实证研究表明:在长期,国内生产总值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均衡的协整关系,且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短期,货币供应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性质与长期基本相同,但M2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反向的,即M2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反而会下降。因此,国家在制定货币供应政策时要以推动GDP的增长为目的,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考虑均衡的利率,同时还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增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联系。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正确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
(一)数据说明。本文主要是检验我国实行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在货币政策方面,选用了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量M0、M1、M2作为研究对象;在反映国家经济增长方面,国内生产总值可根据核算价格标准的不同,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进而影响名义GDP的变动。因此,本文选用了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如下:
M0:流通中现钞;
货币供应量途径分析论文
摘要:解决总需求不足仅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够的,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即扩大货币供应量。而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增加基础货币,二是提高货币乘数;同时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途径
1999年以来,中央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需求相对不足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表明在财政政策积极的同时,有必要让货币政策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就货币政策而言,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专家学者呼吁2000年要扩大货币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增长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那么,扩大货币供应量的途径在哪里?应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供应量的趋势。
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
货币供应量直接效应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直接传导效应;间接效应;总结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货币因素对股票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得到普遍的认同、货币供应变化直接导致股票价格变化,早有研究、货币供应对股票价格的直接影响主要反映在对股票的需求上、利率机制下,货币供应通过影响利率水平,进而影响股票价格、这两方面因素变化,都将导致利率变化、货币供应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没有争议、通货膨胀会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影响企业的基本面状况、增加货币供应量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货币供应量从四个途径影响股票价格等,具体请详见。
一、引言
货币因素对股票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得到普遍的认同,但货币政策如何影响股票市场没有定论。大部分研究都侧重于分析资本市场怎样将货币政策的信息传导到实物经济,忽略货币政策如何传导到资本市场。如一些学者分析货币资本市场传导效应对托宾q效应、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效应、家庭的财富效应、家庭的流动性效应的分析,都有M增加而P增加的机制,都将此过程视为理所当然,没有作具体分析。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具体途径进行分析,主要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二、直接传导效应
货币供应变化直接导致股票价格变化,早有研究。实证方面,Sprinkel通过比较股票价格和货币供应增长率的图形,提出股票价格是过去货币供应变化量的直接函数。Homa和Jaffee则通过建立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的回归方程,来说明货币供给对股票价格具有直接影响。
通胀率的货币政策调控诠释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通胀率,经济景气
摘要: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实践,今后我国可考虑逐步建立起以通胀率为核心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并在直接盯住通胀率的同时,将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长、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这有利于公众理解并形成稳定合理的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也能更富灵活性。
不过,与往年不同,今年央行的工作会议并未对外公布2011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也未对信贷规模目标提出具体要求,这也就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与新增信贷规模正在逐步淡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的通胀形势比去年更为严峻。央行工作会议为此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而选定的便于调控,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应当具备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和适应性。
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迄今已历时15年。但是最近几年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较大幅度地偏离了年初设定的调控目标。央行十多年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也证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与当初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先看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可测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创新,资产流动性提高,货币和金融工具的替代性空前加大,不仅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难以区分,而且交易账户与投资账户、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界限日益模糊,货币的定义与计量日益困难与复杂化。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市场弹性的增加,必然要求货币供应量的相应增长,而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也使得货币供应量的测定变得更加困难。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可测性,遂在金融改革深化和创新的过程中逐步降低。
通胀率的货币政策构建综述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通胀率,经济景气
摘要: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实践,今后我国可考虑逐步建立起以通胀率为核心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并在直接盯住通胀率的同时,将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长、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这有利于公众理解并形成稳定合理的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也能更富灵活性。
不过,与往年不同,今年央行的工作会议并未对外公布2011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也未对信贷规模目标提出具体要求,这也就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与新增信贷规模正在逐步淡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的通胀形势比去年更为严峻。央行工作会议为此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而选定的便于调控,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应当具备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和适应性。
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迄今已历时15年。但是最近几年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较大幅度地偏离了年初设定的调控目标。央行十多年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也证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与当初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先看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可测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创新,资产流动性提高,货币和金融工具的替代性空前加大,不仅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难以区分,而且交易账户与投资账户、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界限日益模糊,货币的定义与计量日益困难与复杂化。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市场弹性的增加,必然要求货币供应量的相应增长,而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也使得货币供应量的测定变得更加困难。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可测性,遂在金融改革深化和创新的过程中逐步降低。
影响FDI的货币金融论文
1理论逻辑与数据说明
1.1理论逻辑
FDI对货币金融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上。而货币供应量的多与少由一国的货币基础决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决定货币供应量的货币基础由银行信贷和外汇储备组成,FDI通过增加东道国的外汇储备来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一国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一方面,FDI带来的直接资本流入会导致企业所持有的外汇增加,企业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换成本币,形成央行的外汇储备并导致流通中的本币增加;第二,FDI通过在东道国的生产和进出口活动得到大量外汇,同样通过结汇的方式将外汇卖给央行,形成央行外汇储备的同时增加一国的货币供给。FDI通过以上两方面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并最终会对我国货币金融环境产生影响。以上两个渠道的作用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通过一些其它的途径对一国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例如,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一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国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会导致储蓄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增加储蓄的方式增加了我国的货币供给;同样,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国内资本产生“挤出效应”,造成国内资本的外逃,因此导致我国货币供给的减少。文章将FDI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其他方式和渠道不考虑在研究范围之内,并假设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其他途径产生的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为零。因此,就我国而言,大量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会导致外汇储备的增加,进而影响我国的货币基础,并且最终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在上述逻辑的基础上,理论假设:中国独特的外商直接投资政策造成的外汇和外资的大量流入,严重影响到中国的货币金融环境,并与国内银行信贷扩大一起,共同成为今天的通货膨胀和房价高涨局面的影响因素之一。
1.2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货物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货币供应量等三类数据。受限于仅有2001年开始的进出口月度数据,因此文章采用的是2001年到2013年以月为划分的156组月度数据,包括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货物出口和货币供应量等。货物出口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综合司2001-2013年进出口统计快报中各月的统计数据;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源于2001-2013年商务部投资司统计快报中各月的数据;货币供应量数据M2取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统计数据。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和货物出口额的计量单位为“亿美元”,而货币供应量的计量单位为“亿元”,为了增强检验的准确性,用来自美联储网站的经济统计数据———2001-2013年人民币兑美元的各月均衡汇率,将货物出口和FDI数据折算为以“亿元”单位。
1.3数据处理
通胀率货币政策的构建透析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通胀率,经济景气
摘要: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实践,今后我国可考虑逐步建立起以通胀率为核心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并在直接盯住通胀率的同时,将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长、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经济景气指数等其他重要经济变量作为监测指标。这有利于公众理解并形成稳定合理的预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也能更富灵活性。
不过,与往年不同,今年央行的工作会议并未对外公布2011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也未对信贷规模目标提出具体要求,这也就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与新增信贷规模正在逐步淡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的通胀形势比去年更为严峻。央行工作会议为此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而选定的便于调控,具有传导性的金融变量。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应当具备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和适应性。
我国从1996年开始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迄今已历时15年。但是最近几年来,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较大幅度地偏离了年初设定的调控目标。央行十多年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实践也证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与最终目标关联度上与当初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先看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可测性,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创新,资产流动性提高,货币和金融工具的替代性空前加大,不仅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难以区分,而且交易账户与投资账户、广义货币与狭义货币、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界限日益模糊,货币的定义与计量日益困难与复杂化。金融市场深化和金融市场弹性的增加,必然要求货币供应量的相应增长,而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也使得货币供应量的测定变得更加困难。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可测性,遂在金融改革深化和创新的过程中逐步降低。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关系实证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2002年11月至2018年3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运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各层次货币供应量M0、M1、M2与上证综指股价存在均衡关系,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且上证综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格兰杰因。
[关键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VAR模型;脉冲响应
1背景
近年来,股市下行趋势明显,千股跌停的场景频频上演,对于证监会提出的“坚决防止股市大起大落、大涨大跌”这一目标,特别是如何防止股市“大落、大跌”,监管层显然需要完善相关的规则和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好宏观调控对股市的影响作用,使股市能够健康、有序、平稳地运行。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研究它们与股票价格指数的关系,不仅有益于对股票价格指数进行合理的预测,也有助于深入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对股票市场运行的具体影响程度,以及对实体经济的运行的影响。研究货币政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即货币政策在股市中的传导机制,对央行制定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使用货币供应量M0、M1和M2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代表主要货币政策,使用上证综合指数代表A股市场的波动,通过计量模型对货币政策与股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2文献综述
Friedman(1988)的研究表明,美国股票价格的趋势与波动可以由货币供应量部分解释。Rigobon(2003)的实证研究发现股指与短期利率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胡璨璨和刘恭懿(2013)建立VAR模型,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进行研究,发现M0、M1、M2对股市影响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