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图像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02:01: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混沌图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混沌图像

混沌图像防伪技术

1混沌图像的产生

混沌现象无处不在,只要细心留意,就会发现身边到处都有混沌现象。例如,拿一张纸随意一撕,就会发现纸的边缘有很多毛刺。这些毛刺既没有规律也不可以被重复产生。类似于以上现象,用钢笔在受潮的纸上画一条线时,墨水马上就在纸上渗透开来,在线的两侧出现了无数长短、形状都不一样的“毛刺”。这也是一个混沌现象,同样也是不可复制的。混沌防伪技术正是基于这种混沌现象。显然,这种方法制作容易,成本低,非常适合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票证。在本文中,为了增加防伪的信息量和美观,用钢笔画了四条长短一至、相互并行的线条在受潮的纸上,外加一个定位框组成混沌防伪图像(如图1)。图中有四条混沌轨道,每条混沌轨道四周是长短参次不齐、弯曲不同的毛刺。混沌防伪技术正是利用这些混沌轨道的不可复制性来达到防伪的目的。

2混沌防伪标记的识别和信息化

从摄像机上得到的图像,无论从几何形状(尺寸、倾斜角度)上,还是从光照度上都是不确定的。为了能够对图像进行分析,必须首先获得以上的信息,也就是说必须对图像进行定位,然后归一化到某一个确定的几何形状、光照度。在具体实现时,需要在混沌防伪图像周围设计定位符。识别过程如图2所示。

采用图像模式识别、图像定位、图像光照强度分析、图像均衡、图像放大、缩小和旋转等等图像处理技术,获取定位符的几何、光照等信息。然后根据定位符的这些信息对混沌防伪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使得防伪图像具有较强的几何适应性和光照适应性,抗干扰能力强,从而大大降低了硬件的成本。

由于每条混沌轨道相对于混沌防伪图像是不确定的,图像识别、定位后,不能直接读取混沌防伪图像的数字信息,还必须采用直线拟合的方法定位每条混沌轨道(结果如图1)。把图1中的许多″毛刺″所组成的弯弯曲曲的曲线看作是一条不规则的波形。然后对它进行采样。于是可以得到以下序列:

查看全文

混沌图像内部结构管理论文

摘要:本文对由周期通向混沌的主要道路之一——倍周期分岔道路做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使用图像分解方法展示正分岔和倒分岔及各自的分岔图形。从微观的角度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揭示混沌图像的深层细节,以填补传统的混沌图像生成方法中看不到图形内部结构的空白。

关键字:倍周期分岔;周期;混沌

中图分类号:TP301

一、前言

随着非线性科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的不断发展,混沌理论正日益受到关注。前不久美国上映的新影片“蝴蝶效应”曾创北美票房纪录。影片的片头语称:“北非的蝴蝶扇一扇翅膀有可能使得半个世界以外的地方刮起台风。”(AbutterflyflappingitswingsinNorthAfricacancauseatyphoonhalfaworldaway.)。这段话是科学家对混沌特性的描述语言,即“蝴蝶效应”应属于混沌学(Chaos)。它反映了因果关系,意思是小小的扰动(原因变化)可能引起完全不同的结果。当然电影要谈的并不是混沌学,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混沌的普及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混沌从最初的科学家谈论的名词进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更多的人所认识。

现代的科学意义上的混沌是个难以精确定义的概念,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往往对其有不同的理解,至今对混沌概念还没有公认的严格的定义。李-约克的定义是用三个方面的本质特征来对混沌进行刻画的,即“有界”、“非周期”和“敏感初条件”[1],而在有限性制约下的物理混沌仍具有这三个本质特征。所以,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来界定混沌概念,“混沌是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有界的敏感初条件的非周期行为”,只要能确定系统处于混沌状态,那么行为(或状态)主体就是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而且它一定具有“有界”、“敏感初条件”和“非周期”三个本质特征;反之,任何一个确定性的非线性系统,只要它表现出“有界”、“非周期”和“敏感初条件”的特征,那么就可以认为该系统处于混沌状态。

查看全文

图像压缩加密算法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对大量的图像进行加密以保证安全可靠。该文提出一种对图像压缩和加密相结合的新算法,利用了分形编码压缩比高和混沌序列容易生成,对初始条件和混沌参数敏感等特点,把分形和混沌结合起来对图像进行压缩加密,经仿真表明,该算法达到了较好的加密效果并且加密速度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分形编码;混沌序列;Matlab

1引言

近年来,视频压缩编码和视频加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均十分活跃,其中主要的研究技术也较为成熟,但是作为图像处理的两个重要的方面,人们对他们结合起来的分析和研究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

混沌理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非线性科学的重要分支,因其具有非周期、连续宽频带、类噪声和长期不可预测等特点,所以特别适用于保密通信等领域。分形编码有着精细的结构,具有任意小比例下存在某种自相似细节的特点。分形理论的特点决定了人们着重研究它在图像压缩方面的作用,但是它在图像加密方面的应用还没有被人们开发出来。本文通过对现有图像压缩算法和加密算法发展方向的分析,提出一种将分形压缩编码和混沌保密算法相结合的算法。经分析该算法具有较好的压缩加密效率,并且能够满足对图像的安全的要求。

2分形图像压缩

查看全文

分形艺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

摘要:该文从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分形艺术的特色出发,研究了分形艺术图的生成规律,总结了分形艺术在图像传播、图像压缩、艺术延展性等方面的优势,并探讨将分形艺术融入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探讨分形的基础理论与分形的图像与动画技术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所能够带来的革新与多样化的创作空间。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分形图像技术;分形动画;人才培养

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体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媒体的受众对于数字媒体的艺术性与表现性的期待越来越高。这些环境的变化促成了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理念与思路也应该与时俱进。新媒体的发展要求数字媒体的形式更为多样,传播更加快捷,内容更加炫酷与震撼眼球。分形理论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依赖性,它超越了传统构成学,揭示了艺术形态新的构成规律[1]。分形艺术图形不仅丰富了传统的图形样式,更是以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引导着图形艺术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应该把握这一良机,将分形几何的理论,分形艺术的设计工具,分形动画的制作等引入到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多维的艺术设计工具与理念。

1分形艺术的特性

与传统的数字媒体设计相比,基于分形的数字媒体设计具有如下特性。(1)数字分形艺术节省了存储空间,各种美丽复杂的分形图形不再由像素组成,而是有数学分形算法的不同参数计算渲染生成。存储图形只需要存储几个简单的参数以及迭代吸引子即可,一张分形图片渲染后的结果可能几M,但是参数与算法的存储却只要几K,存储空间的压缩比达到上千。(2)降低了美学的门槛,曾几何时,艺术作品的生成至少需要十几年的艺术积淀,数字分形艺术可以让算法生成艺术作品,这样没有绘画功底也可以通过各种分形软件调整参数生成符合自己需要的分形仿真作品,如闪电,地毯,山脉,迷宫等,这对游戏与动画领域是一个福音。(3)分形算法可以节省运算时间,分形作品具有自相似性,局部与整理具有相似的特性,因此对于分形图像而言,可以渲染局部,然后扩展复制到整体,可以较好地优化空间。(4)性能配置灵活,比如在三维游戏贴图中,传统的方式需要准备三种不同画质和加载效率的图,往往低效图看起来画质很差,而在数字分形图像用于贴图时,针对不同的运行环境,可以根据需要调高或者调低画质,只需要修改分形的维度参数,生成的分形艺术图都照样清晰。因此,将分形理论与分形艺术引入数字媒体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分形艺术图形的冲击可以带动传统艺术在空间形态上的延展与数字化转变,激发学生的创意与灵感,使其在数字化的图形与二维三维的动画创作中采用更广阔的表达与更创意的思维。

2基于分形艺术的专业教学改革

查看全文

非线性系统混沌现象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引言;混沌电路;EWB仿真分析;硬件电路调试;结束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非线性系统的性能是复杂多变的、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在一定参数条件下产生的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依赖性的随机运动、电路理论分析、混沌现象在非线性电路中也普遍存在、二阶或二阶以上的强制系统、至少有一个非线性器件、构造非线性电阻电路、用EWB(ElectronicsWorkbench)软件对图3电路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分析、电路中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出现类似噪声的无规则振荡、示波器屏上可观察到一条直线、利用这个电路,还可以观察到周期性窗口、混沌现象不仅存在于电路中等,具体请详见。

1引言

非线性系统的性能是复杂多变的。长期以来,人们对非线性电路中的平衡状态和周期振荡状态研究较为充分,取得了许多有用的结果。直到40多年前的一次重要模拟结果出现后,使非线性领域的研究进入了新纪元。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气象学家洛伦兹(E.N.Lorenz)在研究一个气象学模型时,发现了异常的情况。洛伦兹经过长时间反复地在计算机上试验,其结果都是一样与经典认识不同。它的特点是响应一直出现类似随机的振荡,状态轨迹在一个区域内永不重复地运动着,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之为混沌[1][2]。

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在一定参数条件下产生的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依赖性的随机运动。混沌运动的根本原因是运动方程的非线性;混沌运动具有内在随机性,对初值非常敏感,若两次运动的初值有微小差别,长时间后两次运动会出现较大的、无法预知的偏差。混沌现象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非线性系统所特有的复杂状态。

2混沌电路

2.1电路理论分析

查看全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选择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和成熟,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人才市场的需求导致了大批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时盲目地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忽略了自身与专业的适切性。因此,文章引入一个科学客观的测评方法———脑象图测评技术,发现优秀人力资源管理学生的左前脑和左颞具有明显特征优势。一方面为意愿进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习的学生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对学生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测评方法;脑象图测评技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和成熟,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根据职友集网站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1126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七;在46个管理学专业中,就业排名第三;在14个工商管理类专业中,就业排名第二。人才市场的需求导致了大批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时盲目地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却忽略了自身与专业的适切性。因此本研究引入脑象图测评技术作为一种更客观科学地方法评价学生是否适合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一、脑象图技术的科学依据

(一)脑象图的生理基础。人类的大脑大约包括了1011个神经元,它们之间形成了约1015联接突触,类似于线路上的电源开关,其中,大约75%与意识活动有关。而人的行为,本质上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对大脑而言,大脑中每一个活着的细胞就是一个个“微小的发电站”如果将这些电活动收集起来,其提供的能量足以将8瓦灯泡点亮。记录这些自发的、有规律的神经电波活动发现,其频率变动范围在1~30次之间,可以分为四个波段:当我们完全进入深睡时,大脑就以0.5HZ~4HZ的频率运动,即δ波;当我们开始感到睡意朦胧时,脑电波就变成以4HZ~8HZ的速度运动,即θ波;当我们的身体放松,大脑活跃,灵感不断的时候,大脑以8HZ~12HZ的频率运动,称之为α波;当我们的状态是清醒、专注、行动有效,甚至带有些情紧张或焦虑不安时,大脑导出了β波,其频率为14HZ~100HZ。通过相同的诱发刺激,将大量微弱的脑波活动信号叠加(常达到100次以上)以去除白噪声,从而得到被放大的的脑电波形。(二)脑象图技术的基本原理。1989年,我国著名脑电图专家王德堃教授在脑电图临床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根据混沌动力学的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数码成像技术,将实时的、时变的脑电信号的运动轨迹转化成具有演化的、动力学特征的物理几何图形,称之为脑象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测评技术。脑是复杂的、多层次的混沌动力系统,脑功能的物理基础是混沌动力过程;条件反射是简单叠加的,第2、3信号系统是混沌,意识与概念的形成则是层次混沌。脑象图完全摆脱了脑电图曲线的约束,在二维空间中创造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效果。脑象图的测评技术实现了对被测者的思维介质基础和潜在能力作出科学判断,能够更科学地分析其对应大脑的质量特征和功能势态,由此可以更客观地解读被测试者大脑的左前区、左后区、右前区、右后区和左右两颞的优势特征、劣势特征、潜能和不足,以及发展趋向等。(三)脑象图技术目前的主要应。脑象图用于人才测评最早的一个相关性研究是1992年中国女排技术顾问、中国体育大学李安格教授与王德堃教授合作,针对13名中国女排队员进行双盲实验,发现脑象图对运动员智力水平的评价与主教练的主观评价高度相关。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以优秀女排运动员脑象图为参照模版,选拔出了与之特征相关性最强的后备队员。随后,1994开始,北京八中采用脑象图技术挑选适合进入“超常班”的资优儿童,济南、北京空军招飞办合作研究优秀飞行员在脑象图上的关键指标,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特警和刑警脑象图研究”,以及针对优秀钢琴选手、优秀幼儿教师、财会人员、销售人员等的脑象图特征研究。在教育领域,脑象图能够发现儿童的特长倾向,并在中学生文理选课、高考填报志愿以及择业领域提供意见参考。在医疗领域,脑象图技术能够为一些特殊的儿童治疗和开发提供科学地指导依据,以及用于对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诊断。

二、基于脑象图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选择实证研究

查看全文

校园局域网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和对策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下,校园局域网作为高校的一项基础设施,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局域网环境下存在许多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给校园局域网的安全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此,对校园局域网的安全状况进行了解,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总结校园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提出校园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举措和安全管理措施,促进校园局域网的安全、规范使用。

关键词:校园局域网;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风险防范;网络管理

0引言

校园局域网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院校的电子阅览室、教学楼、学生寝室、公寓等。信息技术的普及丰富了校园局域网的功能,但也给校园局域网带来了较多的安全隐患。如果校园局域网系统受到病毒或者黑客的入侵与攻击,那么网络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将受到影响,可能发生校园数据库中的内容被篡改,用户信息被泄露,数据被窃取等问题,对校园局域网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教育行业作为社会重点关注行业,其校园局域网的使用安全也受到较广泛的关注,为创建一个稳定、安全的计算机网络环境,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力度,制订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定期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检查等,以保障校园局域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规范使用。

1校园局域网的网络构成与安全状况

1.1校园局域网的网络构成

查看全文

油画教育中学生艺术创新精神培育

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部分艺术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关键就在于他们实现了古人和同代艺术家认为难以实现的矛盾制约之上的重新建构。绘画艺术创作的未来,产生于具有时代性艺术特征的精神创造基础之上,舍此,艺术创造的前途自然趋向暗淡。人类艺术发展史证明,时代促进了艺术发生从内在本质到外在形态的变化。然而,在人类整个艺术发展过程中,那些从原始时代开始至今真正作用艺术形式变化的本质因素,是在世界各地域,从集体到个人的真情性的不断被发现、不断由潜在的多向可能性外化为相对明确的自发、自觉、自由的精神形式。

人类过去的艺术形态,比现当代人有意识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更贴近人类的某些内在本能需要,它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自发性。在进入自觉精神层次之后,人类的艺术创造便显出在原来混沌的原始本能需要这个核心之外多向发展的趋势。自觉性艺术创造从来都要克服种种困境。对此,古人与今人的创造精神都面对着不同性质的精神超越难度。如果说评价古人与今人面前艺术创作的难度哪一个更大些,我们只能说由于时代之差和精神本质的层次形成的性质不同、状态不同的两者面临的都是相对难以超越的困难。

一、艺术创作中的主观处理

罗丹曾说:“艺术家所见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依然获得一种高于自然的美感,这就是艺术家的创造力。因为艺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会内在平面绘画的特性能使三维空间的不可能是视觉的平面的真实。”艺术家是能够“看见”的,并使不合理的现象在图像中成为合理。

所以探索二维平面绘画表现的最大可能性,以及探索视觉造型艺术的一切表现可能也是写生油画研究的主要任务。物象经过艺术家的观察由媒介物描绘在平面上时,平面图式本身在离开了自然具象形的束缚后,将成为一个独立于自然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个视觉平面绘画秩序。这种秩序是以作者的意图与观察为前提,并由作者主体的支配在图像的视觉感受中发挥作用的,作者通过这种支配画面的能力来向观者传达一定的信息与理念。荷兰画家蒙德里安曾说:“不是人人都认识到,在所有的造型艺术中,甚至在自然主义意味最浓的作品中,自然的形与色总是在某种程度上经过改造。造型经验说明,艺术家不能以完全写实的手法去再现事物的表象,而必须对其加以改造,从而产生美感”。因此,对于意图与理念的传达往往是通过作者主观的处理凝聚视觉造型的要素来展现的。要理想地做到展现就不能在处理画面上拘泥于自然物象的束缚,一旦陷入自然描摹的泥潭,绘画的独特语言与作者的理念表达也就随之丧失。

主观的处理手法是以作者的意图与目的而展开的,有什么样的意图就有什么样的处理手法。在写生油画的学习中,如若强调的是物象的基本体积塑造,目的是表现出物体的饱满的形体,那么就可能对形体产生损害的自然因素进行主观的处理,进而来增强这种强烈的表现力。进一步讲,为的是让图像产生一种特定的美感,符合一种美的程式法则,同样也可能使形体不必拘泥于自然状态的制约而进行完美的处理。在《高更•塞尚画风》一书中,彭逸林这样评价塞尚:“他让酒瓶偏出了垂直线,弄扁了盘子的透视,在保持真正面貌的幻觉的同时,他把静物从客观存在的环境中转移到绘画中。在这里,物体的关系已改变为有意义的视觉体验,色彩融会成音乐,艺术家的激情渗透在色阶之中。”塞尚的画面就是对自然的物象进行主观的处理而使图像符合一种构成关系,从而创造出绘画的全新视觉感受。从精神的内在表现方面看,弗洛伊德的油画作品对画面形象的主观处理,透析出精神分析般的深刻性。这种表现也是建立在画家对形体结构的肆意夸张变形上。如此强烈的处理手法使作品产生出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极具穿透力的精神震撼力。主观的处理手法表现在对造型语言的一种娴熟应用上,它是画家深刻体验自然的结果。它的核心围绕于作者情感体验的向度,在于传达表现思想的完美性。画家要使物象的自然状态从属于一种特定的表现状态,并在主观的处理中寻求自我的表现语言与表现风格。主观处理其实就是一个“怎么画的问题”,我们学习视觉艺术的造型法则为的是如何去把精神体验物质化地呈现于画面。这样的处理是人类艺术史发展前进的动力,是艺术高于生活的结果。

查看全文

分形美学艺术创作思考

分形理论不仅仅关乎于科学,同时也是关乎于美学的。分形理论带给了世界一个新的审美角度,使大自然的潜在规则逐渐为人所认知,分形美学不仅重释了传统美学标准,而且超越传统美学标准,表现在比例、尺度、和谐、均衡等各个方面,分形美学的和谐与数学的和谐一致性,使得图形的变化显示了一种自然流动性的生命之美,局部与整体构成了极有的相似性。起初分形学并未与艺术在学术上形成交汇,但是它却与艺术有着一种令人惊叹的神秘关系,简约是一种艺术美,复杂也是一种艺术美,在复杂图形的背后可能隐藏着简约的法则。我国分形艺术专家刘华杰再在《分形艺术》对各类分形图形生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后,将计算机可视化把图象应用到纺织行业中去,使得分形学得以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借助分形学在图形设计领域里进行研究的多是对图形生成方法的研究,而应用到艺术创作上实践研究较少,主要因为数字艺术应用兴起时间较短和分形的技术应用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当我们从美学的视角下认识下,分形学自身带有的一种神秘的光环总是让每一个遇见它的人叹为观止,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目光锁定122在这种新颖的美学体验。刘华杰老师也曾提到,虽然分形艺术并不是直接地仿自然事物,但是这种艺术源自真实确定的数学内容,所以也可以代表虚拟现实主义"(virtualrealism)艺术,或者叫"数学现实主义"(mathematicalrealism)艺术。对分形美学的研究也是对当代艺术表现语言的新探索。

分形艺术专家刘华杰曾提到计算机图形艺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波普艺术派,即通过手绘板或者鼠标直接在电脑绘制或对数字图像处理而成,实质是传统绘画过程行为的再模仿,改变的是媒介,从纸笔转换到电脑鼠标,虽然计算机也在过程中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第二种是数学公式派,艺术家运用特定的数学公式进行造型、色彩和构图设计,计算机像画家能够感觉到空间纵深、颜色冷暖,能够看出数学公式的内在结构以及这种结构配上色彩后所表现的热烈、庄严和静穆。数学公式派图形艺术就是分形美术,也叫分形图形艺术,这种通过数学公式进行的艺术创作要求艺术家除了具备美术的审美也需要相应的数学几何学和计算机知识。分形艺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数学美的可视化,计算机把数学公式转换成绚烂的复杂图形,这种跨学科全新美学无论从视觉还是精神都为人们打开另一个全新空间,分形美学的自相似性揭示着生命精神和自然的共鸣。分形艺术特征其实早在分形学确立之前就已经被人们关注和使用,但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它与数学的关系,和它其中的奥秘,即“混沌中具有简单的规则”,只是以临摹自然的形式在众多领域将它的美再现,比如架上绘画、建筑设计、音乐创作、宗教符号的装饰都在局部或者整体上展现了分形的美丽,而这种美学因为符合大自然的韵律所以总是给人们以精神的感动和温暖。比如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木刻版画,葛饰北斋的《神奈川的巨浪》中浪花的部分,无论大浪还是其中包含的小浪花他们的图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自相似性,莱昂纳多达芬奇的《大洪浪》也是如此。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学几何方面敏感度超过其他画家的荷兰画家埃舍尔,他的诸多版画作品都表现出周期性、变形和循环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又同时与分形美学规律高度吻合,如1956年的木口木刻作品《小上加小》属于典型的变形式作品,其中使用的是全同而非的图形在构图和图形大小上进行有规律的变换体现了分形自相似性。埃舍尔在《变换Ⅱ》中使用的周期性平面分割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在保持周期性平面分割的前提下,用平移的方法将逐渐变形的图形依次排开,这种变换富有生命的变换性,我想正是这种潜藏的丰富的可能性深深的吸引着爱舍尔吧。在宗教艺术中尤其是东方的宗教艺术中,我们总是能发现与分形学M集(曼德勃罗集)特征相似的结构,如佛教文化中的曼陀罗艺术、以中心对称的圆形和旋转变化的自相似图案让曼陀罗富有神秘感和生命感,而这种艺术可以促进冥想。另一个不得不说的著名图形“佩斯利螺旋花纹”(PaisleyPatterns),它与曼德勃罗集简直就是姊妹篇,佩斯利螺旋花纹在现代时尚界备受宠爱注,它同样起源于神秘的东方古国,从印度到北欧,随即影响全世界。除了绘画和装饰,建筑领域也涌现出类似的风格,如1875年建成的巴洛克式的代表建筑巴黎大剧院,建筑的装饰细节华美精丽,结构设计也是将分形运用的淋漓尽致,其中自相似性带来的自然美感让身在其中的人们更加接近自然接近真实,当然这与当时的宗教所具有的人文精神特征相吻合。除此之外,著名的人类建筑中的奇葩-巴塞罗那的高迪有机建筑,也与分形有着不解之缘,高迪的建筑活力富有生命感、细节丰满、表现力奇佳、与众不同,仔细观察所有的细节都具有分形的特征。其他建筑如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等等都具有丰富的分形结构特征。分形不仅在视觉中表现颇丰,在音乐创作中同样奏效,将著名的世界名曲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频谱解析,看到其中规律与自然界的声音是高度的一致,也同样符合分形的特征。当分形被数学所解答,分形的图形理论逐渐浮出水面,我们似乎掌握了分形的内部骨架,但是我相信这也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分形有待发现有待探索。目前主要的分形理论集合有康托集、赫科曲线、谢尔宾斯基地毯、帕斯卡三角形、曼德勃罗集等,这些集合呈现的图像都各具特点,像一个万花筒真想跳进去畅游一番,除了已经实现的二维成像、分形已经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已经实现了图像矢量变换、3D分形模型的搭建以及分形音乐的自动生成。在这些科技辅助工具的帮助下,新的美感体验使我们的艺术创作有了更多灵感。

分形美学为我们艺术创作中开启了一扇神秘的大门,在复杂混沌里又充满秩序的世界,在无限的空间里充满规律,于此同时它总是给人带来熟悉又动人的新视觉体验,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绵延不绝,世界的奥妙会变得更加丰满而神秘,这样的视觉享受不再是近些年流行的追求的扁平化、极简化的趋势,分形美学带领我走向反向的另一个世界,那就是复杂美学的世界,于是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运用所数码版画来表现这种迷人的数学之美。数码版画在近些年也在经历着不断的发展与突破,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需要注入新鲜的能量,亦还未有版画艺术家从分形学这个角度进行尝试。从分形艺术的复杂美学角度探索数码版画的可能性将是在这个计算机时代里非常具有价值的一件事情。这也是我近期一直在探究的课题,它为我的创作带来了新的艺术风格和灵感。一切艺术美都起源于我们身边的大自然,研究分形美学让我逐渐体会到自然本身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分形美学是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它的自然形式、潮流和体系总是非常自然地美好和谐的赞美结合起来,极度迷人,富有灵感,是令人赞叹的艺术效果。分形美学表现出来的生命延展性超过所有艺术,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有机理论,对自然无比崇敬而理解出的分形语言,而这种语言很早就存在于宇宙的各个角落。物理理论博士张天蓉曾在蝴蝶效应之谜一书中提到“理科研究用在如此感性的音乐和艺术上,有人说感性让人自然,理性让人智慧,理性和感情的结合才能产生完美。”分形学带来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分形美学展示了数学与艺术审美的统一,对分形美学在传统绘画中的探索是打破单一专业领域的跨学科的研究。分形学不仅仅是一组组的数学公式,更是一种突破以往的实用型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已经广泛借鉴于各个领域,适用性非常好,包括医学、天文学、物理学、哲学、设计学、金融学等等。从全新的分形学的角度体察艺术创作的可能性将会是一异常场精彩的旅程。

参考文献:

[1]刘华杰.分形艺术[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B-曼德尔布洛特(BenoitB-Mandelbrot),分形对象(M)文志英,苏虹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查看全文

柏拉图与庄子语言哲学论文

一、“药”与“荃蹄”———大相径庭的语言悖论

这就是德里达所批判的“语音中心主义。”他在《柏拉图的药》一文中,通过对作为文字的“药”这个意象的分析,对柏拉图乃至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关于扬语音、贬文字的“语音中心主义”进行了分析和鞭挞。在柏拉图的《斐德若篇》中,苏格拉底讲了一个关于文字的神话:埃及有个神叫图提,他发明了数目、算术、几何、天文、文字等许多东西。有一天图提想把他的这些发明献给国王,国王收下了数字、几何、天文、地理,却坚决谢绝了文字。尽管图提把自己发明的文字当作医治教育和记忆力一剂良药来看待,但国王却认为“你所发明的这剂药,只能医再认,不能医记忆。”文字的发明并没有帮助我们记忆,相反却威胁和损害着我们的记忆。“如果人们学习书写,它就会在灵魂中助长遗忘。灵魂将不再回忆,因为它将依靠那写成文字的东西,这些东西不再从灵魂之内,相反却借助外在的标记来唤起对事物的记忆。”而记忆在柏拉图那里是有着特殊含义的。因为作为真理的理念只存在于彼岸世界,人们是无法靠认知抓住理念的。那么人如何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呢?柏拉图认为,人在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前,他的灵魂已经经历了无数个轮回,已经掌握了真理,一旦转生为人,就把真理遗忘了。因此,要重新获得真理,就必须努力去回忆自己的灵魂原来对于理念世界的认识。因而,通过助长遗忘,文字切断了通往真知的道路。所以,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虽然睿智,但述而不作。而柏拉图为了转述老师的思想,使用对话体形式,以尽可能透明和忠实的方式转述老师所说的话。而庄子的言意观是由其道无本体论所推导出来的。庄子的道是“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它不是神灵的产物,而是自然的产物,所谓“道法自然”,“天道自然无为”。“自然”即自然而然,顺应天地万物的规律。庄子眼中的“道”是宇宙之本体,万物之源头,无形无色,无始无终,是不可言说的,所谓“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庄子•知北游)。就在《天道》篇中,庄子又说:“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成玄英疏:“随,从也。意之所出,从道而来,道既非色非声,故不可以言传也。”《庄子•天道》中轮扁对桓公说:“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庄子对书写文字的不信任,也看到一个道———意———书的层级解构,因此,在庄子和柏拉图之间似乎有了相似性,但这是否意味如张隆溪先生所说的,“思想、言说和文字的形而上等级制度不仅存在于西方,同样也存在于东方;同西方传统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一样,中国也有一个类似“书、言、意”的形上等级制,也存在着理性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事实上,庄子的有关言意关系的讨论的实质是“言”和“道”的关系,他意在说明作为表意工具的人为语言在“不期精粗”、超越了“形色声名”的最高层次的混沌之“道”面前是无能为力的。道既然是虚无、混沌的状态,那么任何人为的通过语言或思辨来悟道的努力都将是南辕北辙。他否定的是作为整个语言文字的“言”,其中也包括“书”,而并没有刻意地将作为口头言说的“言”和书写的“书”区分开来。在其他地方,庄子也同样使用了“言”字,如“道昭而不道,言辨而不及”(《齐物论》),“言者所以在意”(《外物》),“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致,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秋水》),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言”和“意”是用来表达语言和思想的一对范畴。“言”并不对应于英语中的“speech”,而是代表包括言辞、名称、书、文等在内的语言的总体。如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辨”就是围绕着“言”能否尽“意”展开的,又如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孔子的“吾欲无言”,或者陆机所云“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刘勰的“意翻空而易奇,言证实而难巧”,其中的言都没有仅指口头言说的意思。尽管庄子反复强调道不可言,然不可不言。事实上他也一直在言,《庄子》一书洋洋洒洒十万余字即是明证,这就是所谓的“道”与“言”的悖论。只不过他主张不可执著于日常人为语言的拘囿,所谓“不落言荃”,因为世人往往满足于浮华之词,执着于形名声色,“道”反而因为“言”而被遮蔽。所谓“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所以,他主张“无言”、“忘言”。“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言本身不是目的,终极目的是体悟道,达至与道合一的大美境界。在这个意义上说,庄子的语言观带有强烈的工具论的色彩。“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文论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魏晋的“言意之辩”将其引入文学理论,成为诗学“意在言外”的源头,成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标准的原则,形成了中国古代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庄子的这种“自然”哲学也形成了崇尚天然、反对人为的艺术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在文学创作上,庄子强调不要受语言文字的局限,而要“得意忘言”,求之于言意之表,而入乎无言无意之域。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尽管庄子和柏拉图都对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表示了怀疑,但在柏拉图这里,语言被分割为口说的语言和书写的文字,他否定的是后者,而非前者,恰恰相反,作为声音和意义结合体的口语在他看来是最完美的直接表达意义的理想语言。德里达在《书写学》中指出,这种语音中心主义从柏拉图开始,到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卢梭直到索绪尔,形成了一个清晰的传统。在柏拉图看来,诗人只是肤浅的轻率的模仿者,对摹仿的对象一无所知,不可能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而只有睿智的哲学家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达致真知,步入绝对美的殿堂。因此哲学的地位要远远高于文学,文学需要哲学的指导、制约,文学只不过是哲学的婢女。而庄子否定的是整个语言系统,无所谓口说的言语和书写的文字之分。柏拉图贬抑文字是出于对文字自身缺陷的考虑,在拼音文字中,书面语不能单独承载意义,而只是语音的转录、摹本。庄子对语言的否定,是基于道“虚无”“混沌”的本性之考虑。汉语作为一种由图像演化而来的表意文字,并不被视为声音的符号,是一种直接表意的自足的语言,正因如此,德里达从汉语中发现了反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根据,“我们已经拥有在所有逻各斯中心主义之外发展起来的文明的强大运动的证据。文字并不削减言语,它是将言语纳入到某个系统。”

二.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柏拉图基于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分,认为书写语言是对口说的语言的摹仿,不能直接反映人的思想。而庄子的“道”则是一个以虚无、混沌为根本特征的本体,它“自本自根”,超越了“形色声名”的形下之域,但并不与感性世界截然分开,所谓“道不离器”;它不可言说,不能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也不能被人的理性思维所认识,所以只能体悟。人们只有通过心斋、坐忘才能达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大明境界。所以与柏拉图的理性思辨哲学相比,庄子的哲学是一种诗意的存在哲学,正如海德格尔所言的“诗意地栖居”。它关乎一个人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上如何安顿自己。

作者:王彦华杜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