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00:46: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混凝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混凝土裂缝防制
1凝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防制
1.1干缩裂缝及防制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外界湿度变化时,混凝土会产生干缩,且这种干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不同的变形结果:混凝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表面水分蒸发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慢变形较小,表面混凝土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相对湿度越低,水泥浆体干缩越大,干缩裂缝越易产生。
主要防制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三是对于遭受剧烈气温或湿度变化作用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常配置一定数量的钢筋网,能有效地使裂缝分散,从而限制裂缝的宽度,减轻危害。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伸缩缝。
1.2温度裂缝及防制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当水泥用量在350~550kg/m3,每立方米混凝土将释放出17500~27500kJ的热量,从而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达70℃左右甚至更高)。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实践证明当混凝土本身温差达到25℃~26℃时,混凝土内便会产生大致在10MPa左右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
混凝土裂缝预防
1、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的形变超过极限而引起的裂缝。
2、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
3、在大厚度的构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受到模板或顶部钢筋的抑制,在浇捣后数小时会发生这种由于混凝土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
4、当有约束时,混凝土热胀冷缩所产生的体积胀缩因为受到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由于太阳曝晒产生裂缝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5、混凝土加水拌和后,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反应,析出的胶状大街一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胀,体积增大到三倍从而使混凝土胀裂产生裂缝。
6、在炎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以及混凝土水化热高等,在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仍处于塑性状态时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1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及预防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水泥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过快,变形较大,内部湿度变化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产生裂缝。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的影响较大,水灰比越大,干缩越大,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的选用,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混凝土裂缝预防
1、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的形变超过极限而引起的裂缝。
2、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
3、在大厚度的构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受到模板或顶部钢筋的抑制,在浇捣后数小时会发生这种由于混凝土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
4、当有约束时,混凝土热胀冷缩所产生的体积胀缩因为受到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由于太阳曝晒产生裂缝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5、混凝土加水拌和后,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反应,析出的胶状大街一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胀,体积增大到三倍从而使混凝土胀裂产生裂缝。
6、在炎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以及混凝土水化热高等,在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仍处于塑性状态时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预拌混凝土会议讲话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是国家一项重要的产业政策。早在1990年,国家计委、建设部将杭州、厦门、南京列入推广散装水泥和发展预拌混凝土的试点城市。九十年代后期,在试点的基础上,预拌混凝土在全国强劲发展,我市周边城市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预拌混凝土得到广泛运用。去年10月,国家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全国124个城市从今年起限期在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我市也在其中。今年4月,国务院商务部、建设部等7部委又联合下发了《散装水泥管理办法》(二○○四第5号部长令),再次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根据实际情况限期禁止城市市区现场搅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它彻底改变了传统施工方式,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建筑质量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十分显著的优越性。它给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我赞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是第三次飞跃的意见。从普通结构到抗震结构,从取消预应力多孔板到楼板整体浇注,再到禁止现场搅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这十几年来建筑业发生了很大变化。而每一次发展变化都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每次变化都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前几次变化相比,禁止现场搅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的涉及面更广,影响程度更大。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结构或工艺技术的变化,而是人们环保意识提高、科学技术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今年8月26日,市五届人大第11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定》,要求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把**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人居舒适、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具有江南山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市。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建设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
混凝土机械现状
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现有生产企业200多家,已形成多系列、多品种规格的局面。无论是搅拌机、搅拌站(楼)、搅拌输送车还是混凝土泵(泵车)等到产品,除大型的和高技术含量的型号外,常规产品已基本能满足施工需要。各生产厂家的生产条件普遍得到了改善,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外混凝土机械进口数量逐年下降,120m3/h以下的搅拌站、125m3/h以下的输送泵以及搅拌机等国产设备已占主导地位。
产品性能提高较大
机、电、液技术在混搅拌站(楼)、混凝土输送泵(含臂架式泵车)、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等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控制系统中大多采用了微机自控方式,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制造质量也得到了改善,产品无论是可靠性、实用性还是经济性均有了显著的提高,部分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如国产混搅拌楼最大已达240m3/h,采用微机控制,对配料能够自动补偿,对数据库能够进行管理并可随时打印出所需数据,能够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测定并自动补偿等。
产品雷同规格不齐:同其他机械行业一样,混凝土机械同样存在着重复生产状况,导致生产过剩,销售不畅,以降价作为促销的手段,从而导致微利甚至无利可图。与此同时,国产车、泵、站等大型设备均存在着品种单一、规格不全等状况。
技术创新能力较差
除少部分企业外,混凝土机械相当一部分厂家由于自身技术水平的限制,不重视产品更新和产品的开发,产品多年一贯制,品种规格较少,技术含量较低,仿制产品多,名牌产品少,有专利和特色的产品以及能出口创汇的产品更少。
混凝土质量
1水在混凝土中存在方式和硬化机理
水在混凝土中有3种存在方式:①化学结合水。以严格的定量参加水泥水化的水,它使水泥浆形成结晶固体。化学结合水是强结合的,不参与混凝土与外界湿度交换作用,不引起收缩与膨胀变形,成微小自生变形;②物理化学结合水。在混凝土中以并不严格的定量存在,表现为吸附薄膜结构,它在混凝土中起扩散及溶解水泥颗粒的作用,一部分水在材料周围构成碱性结合水膜,吸附水结合属中等结合,容易受到水分蒸发的破坏,所以它积极地参与混凝土与环境的湿度交换作用;③物理结合水。混凝土中各晶格间及粗、细毛孔中的自由水,亦称游离水,含量不稳定,结合强度低,极容易受水分蒸发影响而破坏结合,它是积极参与和外界进行湿度交换的水。适量的水是混凝土完成水化反应,实现预期强度的必需条件。化学结合水是保证水泥颗粒水化的必需条件;物理化学结合水是保证水泥颗粒充分扩散,逐步完成水化反应的必需条件;而物理结合水则为化学结合水、物理结合水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外部条件。
2用水量的增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1)水灰比与水泥强度的关系。
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所用的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也越高。当用同一品种及相同强度等级水泥时,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灰比。在水泥强度等级相同,水泥水化所需结合水充足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水泥石强度越高,与骨料粘结力也越大,混凝土强度也就越高。确定水灰比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同样要满足施工的要求。
(2)用水量增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混凝土耐久性
一、混凝土耐久性的概念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明确规定混凝土结构设计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但现行设计规范只划分成两个极限状态,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而将耐久性能的要求列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之中。且以构造要求为主。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不仅包括结构的安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
二、混凝土冻融作用破坏机理分析
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混凝土受到物理作用(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冻融变化等)后反映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混凝土冻融作用破坏机理是混凝土在其冻融的过程中,遭受的破坏应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当混凝土中的毛细孔水在某负温下发生物态变化,由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受毛细孔壁约束形成膨胀压力,从而在孔周围的微观结构中产生拉应力;其二是当毛细孔水结成冰时,由凝胶孔中过冷水在混凝土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的渗管压。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混凝土毛细孔隙中的水的冰点随着孔径的减小而降低。当胶凝孔水形成冰核的温度在-78℃以下时,由冰与过冷水的饱和蒸汽压差和过冷水之间的盐分浓度差引起水分迁移而形成渗透压。另外胶凝不断增大,形成更大膨胀压力,当混凝土受冻时,这两种压力会损伤混凝土内部微观结构,当经过反复多次的冻融循环以后,损伤逐步积累不断扩大。发展成互相连通的裂缝,使混凝土的强度逐步降低,最后甚至完全丧失。
三、混凝土缺陷检测
(一)声发射法。声发射法是利用材料或结构受力时发出瞬态振动现象的原理,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的不同部位上放置声传感器,并将传感器与信号放大器、信号调节器和磁带记录仪等组成测量系统。当混凝土构件受力产生的应变超过其弹性极限点时就会产生小振幅弹性波,波向构件表面传播,会被放置在构件表面上的传感器探测到,根据不同探测位置上的应力波到达时间差可以确定变形点的位置,即混凝土构件由于受力而发生损伤的位置。用声发射法可以检测结构遭受损伤的程度。但是,该方法只能在结构变形和应力增加时才能应用,在静荷载下不能单独测量混凝土的损伤或破坏。
商品混凝土防裂的养护研究
商品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
1.混凝土的配合比、水灰比目前采用的商品混凝土,为了保证流动性,塌落度都较大,因此水灰比也较大。而混凝土中参与水化反应的水量约为游离水的25%,大部分游离水仅仅为了满足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当大部分游离水被蒸发后留下大量毛细孔,加剧了混凝土的收缩。2.粗骨料用量及粒径减小为了维持商品混凝土的可泵性,一般趋向选择减少粗骨料用量或降低粗骨料粒径。粗骨料在混凝土中起着骨架桥梁的作用,粗骨料的弱化使得混凝土的稳定性下降,同时也增加了混凝土的收缩。3.施工原因造成裂缝施工不当是造成混凝土产生早期裂缝的最主要原因。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不够、配筋不够、钢筋保护层不合格、混凝土厚度不足、养护不到位等都会产生早期裂缝。本文主要针对施工原因中的早期养护不到位,探讨早期裂缝的防治措施。
早期裂缝防治措施
1.因此,我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混凝土的起始养护时间是浇筑后12h内。但对大量掺用减水剂、缓凝剂的商品混凝土,经相关试验证明,初凝后8h内的收缩急剧增加。因此,掌握好初始养护时间是控制商品混凝土早期开裂的关键。如果在浇筑后等12h再进行洒水养护,就失去了控制早期开裂的最佳时间。养护时间越早对混凝土的防裂越有利。2.早期洒水养护早期养护不当是施工原因造成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混凝土表面不及时覆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面水分快速流失,极易出现裂缝。特别是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风速大的时节,干缩更容易出现。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及时养护有一定难度,需要根据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气候等情况来确定。在充分养护前首先应对表面因失水造成的缺陷进行处理,以保证养护的效果。所谓充分养护,也就是全湿养护,主要是保证在整个规定的有效养护期间混凝土都不出现失水状况。养护越充分,则混凝土存在的缺陷就少。规范要求普通混凝土要全湿养护7d,商品混凝土由于使用了外加剂,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相关数据表明,商品混凝土的7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60%,14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80%,因此规范要求湿养护14d是合理的,最好能保持14d都不失水。根据经验,在这14d中,时间越靠前,混凝土越容易失水,越容易形成缺陷,防止失水也越重要。3d强度约为28d强度的50%,所以前3天防止失水非常重要。而第一天尤为关键,如果第一天失水过多,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都很难弥补。但目前大部分的施工单位难以做到,往往第一天上午浇筑,对混凝土的养护大都在第二天上午进行,每天洒水次数不定,既不及时也不充分,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3.二次振捣和抹压商品混凝土由于外加剂的原因,一般初凝时间在12h左右。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分蒸发很快,表面形成几毫米凝固的壳,外观上貌似已经凝结,但实际上混凝土内部远没有初凝。这时候若不进行二次振捣和二次抹压的话,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缝,并且裂缝会逐步扩展,直至形成贯穿性裂缝。混凝土浇筑后振捣工作的目的是密实混凝土,排除混凝土中大量的空气,增加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减少蜂窝麻面等缺陷。商品混凝土较大的水灰比,注定在大量水分蒸发后留下大量的毛细管通道,而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不但不会对结构造成损坏,还可以弥补这些空隙,改善骨料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后,须一次抹平,即用木抹子将表面抹平。一次抹平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必须至少再抹一次,这次不单单是抹平,还要“压”,将混凝土表面抹压密实,称为“二次抹压”。二次抹压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混凝土表面缺陷及早期塑形裂缝,提高混凝土表面密实度。从一次抹平到二次抹压,是混凝土初凝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如果不进行充分湿养护,混凝土就会失水,形成缺陷,进而形成有害裂缝,因此二次抹压工艺是对早期养护不利的必要补充。二次抹压最好采用圆盘式抹光机,抹压结束后,必须立即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湿养护,以避免混凝土再次失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早期水化良好,提高硬化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商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特性使得它比普通混凝土更易出现裂缝。本文主要提出早期养护环节商品混凝土开裂防治措施,在施工管理可控的范围内将裂缝产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保障混凝土工程的内部质量和外观质量。
本文作者:王俊李应军工作单位:江苏省淮沭新河管理处
混凝土施工温度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精品范文
10混凝土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