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林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8 00:14: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混交林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林业建设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
摘要:近年来,混交林栽植技术在我国林业建设中被广泛推广及种植,它改变过去传统的单一树种种植模式,在树种的选择和搭配上,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大规模的混交林及丰富的林木品种,为提高我国的林业资源数量和质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及作用,以期对我国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林业建设;混交林;栽植技术
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在发生巨大改变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由于人们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林业资源乱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我国林业资源数量和质量都呈现下降趋势。林业资源被破坏,使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了威胁,为改善当前严峻的林业资源现状,加强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种植技术,是缓解我国林业资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
1混交林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
1.1增加经济、社会效益。混交林栽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也为林业经济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混交林丰富的树种类型,为满足市场上不同的林木需求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其自身林木品种的生长特性,具有产量高、产出快的特点,能满足市场量大、品种多的需求,提升林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树种之间按照树木种类的外部特征及生长特性进行科学搭配,采用艺术手法进行空间及结构的混搭,还具有观赏及美学价值。1.2维持生态平衡。混交林因植物多样性的特点,为各种动物的生存环境创造了条件。通过采用科学的混交方式,合理搭配树木品种,实现林业资源的空间构成,艺术构图需要,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大规模的混交林可以大幅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同时在绿化、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隔离噪音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而维持生态平衡。1.3增加木材及其它林产品的质量、产量。树种搭配合理的混交林,林木品种多,而且混交林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的树种之间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互相促进生长,提高林木质量,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总产量比纯林高30%~50%,甚至成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林产品的质量和数量。1.4混交林提升农林经营方式的多样性。混交林栽植技术广泛应用,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的林业资源数量和种类。混交林由于郁闭期早,生长迅速、产量高等特点被大规模种植,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其丰富的树种,科学合理地搭配种植模式,改变过去农民单一种植模式,丰富农林经营方式的多样性。1.5提升森林物种的抗灾害能力。过去单一的植物群落更易引发病虫害、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而混交林植物品种丰富,加之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使得林内空气温度和湿度适宜,为各种生物提供生长环境,生物的多样性造成物种之间的天敌互相制约,提高病虫害的控制能力,各种生物间复杂的生物网,增强有害生物群的控制力。同时不同植物品种抵御各种灾害能力不尽相同,另外林内温度较低,湿度大,植物品种众多,各种可燃物不易着火,在提升森林物种抵御各方面显著优于单一植物物种。
2混交林在树种种植上的搭配类型
混交林与生态林业建设研究
1发展混交林的作用
1.1混交林的营造能充分利用营养空间。根据不同生物树种分析,对其科学混交,促使地上、地下空间的充分应用。比如,将针叶林和阔叶林进行混交,将乔木和灌木混交等,能缓解更多的地上空间,在各个树种分布中,也能在不同时期实现不同层次发展,促使其各个因素的充分使用。1.2改良土壤的作用。混交林的结构较为复杂,整体上具备一定层次,林内的光照也能促进林木的积极生长。同时,在林内随着湿度的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在逐渐减少。在复杂的混交林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也在增加,一些枯枝落叶分解后,也能达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促使其肥力的提升。所以,混交林营造工作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1.3促使效益的防护作用。阔+阔混交或阔+针混交的林分,其涵养水源的能力更强、保持水土的作用更明显。比如:润楠+枫香混交林,枫香枯叶具备的持水量更高,或杉木+润楠混交等都对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具有明显增强作用。在这种造林方式下,不仅能避免在降水中冲刷林地地面,也能达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1.4混交林的营造能提高抵御灾害能力。混交林的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生态系统,能最大限度地抵抗自然灾害,促使其生态作用的实现和发挥。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都较为强壮,林区内的气候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可能实现生物的多样性,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发展,抑制了大面积病虫害的发生。同时,林中的食物也更为丰富,能吸引更多鸟、兽来维护生态的自然平衡性。由于混交林区内的温度比较低,湿度较大,一些可燃物不容易着火。特别是在针+阔混交林中,因树木之间的相互阻隔,将预防火灾的蔓延和发展,大大降低了火灾风险。对人工林而言,混交林也是避免大风危害的最好经营方式。因此发展落叶阔叶林的混交,是避免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有效途经[1]。
2生态林业建设遵循的原则
在生态林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条件,确定混交模式,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增加,很多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需要加强混交林建设,提高造林质量,从而实现森林生态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封山育林、造林等手段,开展森林生态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的林分质量,能保证森林生态体系的完善化,也能在整体上为社会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遵循几点实施原则:将生态效益作为培育的主要目标,积极营造生态林;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生珍贵树种加以保护,实现保护和发展相统一;在对树种的选择过程中,可以使用乔灌结合方式,进行多树种混合。在造林时,要将其划分,根据地区内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土壤特征等,选择适合的地区进行种植,做到适地适树;要遵循一定的配置原则,如:乔灌配置,当在立地条件较差区域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营造灌木树种的比例;在对树种进行搭配的时候,也要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充分对树种的机械、生物量、生物化学关系进行分析后再搭配,保证在造林区域内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
3混交林的营造建设战略
3.1实现生态林业划分。为了实现林业的生态化建设,在营造和建设混交林的过程中,需要对混交林区域进行规划,确保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促进区域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多年前,各个地区都实施了林业区划工作,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这些工作的实施,对森林资源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也为森林旅游产业的积极发展提供保障。在实践工作中,为了实现林业生态化建设,必将对混交林进行规划,使其发挥最大效益。通过现代林业理论的应用,将混交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等,并对其进行分类经营。对于商品林,要使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其管理;对于生态林,可以引导社会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保证在生态林建设和发展下,为其提供充足资金。在对混交林进行划分的时候,也要根据地区的特点,对森林的类型进行划分,促使其社会经济、森林生态功能的实现,同时为了保护重点生态林区,在工作中要为其制定出合适的保护措施[3]。3.2加大力度营造混交林。加大力度促进混交林的营造,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实施和发展。混交林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土壤肥力,对其充分应用,也能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实现土壤微生物的循环发展。同时,也能在整体上为其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确保整体的平衡发展,保证其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提升,充分应对森林火灾等一些不利因素,提高森林的防护能力。基于混交林的不同类型,也要根据其存在的树种特点、立地条件等做出分析,选择使用针阔叶林、乔灌混交、等一系列套种方式等,促使土地与空间的充分利用,保证多种森林类型的建立。并且,还需要对培植资源再生使用,以促使资源的最大化使用,在这种多样化组合方式下,不仅能提升森林生产力,也能获得良好的生态效果[4]。3.3造林模式的多样化。在混交林营造工作中,能促使造林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因为生态林业生态效益的实现与造林模式存在很大关系,尤其是造林模式所具备的科技含量、经营水平等更为突出。比如:在相同条件下水源涵养林、复层林比单层纯林的水涵养量要高许多。并且,使用阔叶林的优势也能充分发挥,保证在造林工作中发挥良好的生态功能。但是,由于地域之间的差异,还需要对环境中的各个因子重新组合,提出不同的技术措施,同时对造林模式实现多样化发展的设计工作,以保证在生态化林业发展下,实现群落的多样性。3.4推广林业现代科技。在林业不断进步和发展下,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对科学技术充分应用,解决林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保证能获得良好的建设效果。比如:ABT生根粉、高效吸水剂、浸根造林技术的使用,将其推广到生态林建设和发展中,不仅能促进科技含量的提升,也能获得更高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5]。3.5实现环境保护规划。为了促进林业的生态化建设,在混交林营造工作中,要做好环境保护的规划工作。因为随着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经常会引起一些社会矛盾。尤其是受各个因素的限制和影响,会引发一些乱砍滥伐、开荒种地等现象。因此,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不仅在工作中缓解更多的人力、物力,同时也能降低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所以,在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中,实现混交林的营造工作,为其做出环境保护的规划工作,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以达到森林资源的保护目的。
林业建设混交林栽植技术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在现代化工业和经济建设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越来越严重,林业资源不合理利用,也导致我国林业数量逐年减少,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区加大了林业建设力度,混交林种植技术的应用,对于强化林业建设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积极加强对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林业建设中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功能
1.1有助于增加社会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林业建设的过程中,加大了对混交林栽植技术的研究力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不仅可以强化林业建设效果,还能够促使林业经济发展中创造更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对混交林栽植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多种类型的树种进行充分应用,因此可以与多样化市场需求相符,再加上各地区有针对性进行树种的种植,可以提升林木生产速度以及产量,结合林木生长特性以及外部特征科学搭配树种的基础上,还可以提升林业发展过程中的美学价值和观赏性。1.2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栽植多样化树种是混交林栽植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主要特点,这就能够为不同动物生存营建良好环境条件[1]。在科学使用混交林栽植技术的背景下,通过对树种的合理搭配,可以有效构建林业资源空间,提升林业建设艺术价值,同时形成舒适的栖息地,为多种生物生长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在不断提升混交林规模的过程中,还能够促使当地空气质量的提升,将林业环境美化、绿化以及预防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最终实现生态平衡的目标。1.3有助于提升森林物种抗灾害能力。同单一化树种林业建设相比,混交林栽植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拥有丰富的树种,通过优化配置植物群落的方式,可以营建林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环境,为促进多种生物生长奠定基础[2]。多样性生物生存过程中,所形成的生物网呈现出复杂性较强的特点,能够产生良好的抗病虫害能力。
2常见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类型
2.1乔木混交。乔木混交即在采用混交林栽植技术展开林业建设的过程中,所种植的乔木树种通常在2种以上,此时种间关系可以得到有效调节,对于构建稳定性良好的混交林具有重要意义[3]。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应对乔木及其搭配树种的种植环境、生长特性等因素进行集中思考,确保其呈现出较强的一致性。并且,还应对林业建设当地的土壤气候等环境进行分析,确保所搭配的树种能够产生较高的存活率,为完成混交林速生丰产目标奠定基础。2.2主伴混交。林业建设中,在确定主要树种的基础上,应科学合理搭配与之相适应的伴生树种,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主伴混交的效果,强化林业建设效果。在实际选择树种时,应在整个混交林的上层进行主要树种的种植,以阳性树种为主,而所种植的伴生树种应在整个混交林的下层,其必须对光照要求较低。林冠繁茂是主伴混交的主要特点,在对这一混交林栽植技术进行充分应用的工程中,应对伴生树种和主要树种的生长特性进行深入分析,高低搭配的结构可以促使良好的防护性能产生于混交林当中。通常情况下,在林业建设初期,在全林株数当中灌木以及伴生树种应占据25%~50%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主伴混交栽植技术应用中,对地质条件拥有较高要求。
3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的应用
混交林营造与生态林业建设思路
摘要:混交林与一般的森林资源不同,由于其内部的种类较多,所以其自身的抵抗能力较强,能够有效地防御病虫害的侵袭。但是决定混交林能否正常生长的主要因素就是其伴生树种的选择。倘若伴生树种的选择不得当,那么不仅会影响到混交林的生长状况,同时也会造成成本浪费。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进行混交林的营造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作用,以此推动我国生态建设工程的发展。
关键词:混交林;营造;生态林业建设;建设思路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环境污染现象的加重,相关部门开始注意到森林资源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分析表明,遵守自然的循环规律,并尊重自然的生长状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的质量。
1营造混交林的意义与优势
1.1有助于土地条件的改善
黑杨混交林技术管理论文
杨树是温带最速生的树种之一,实践表明,黑杨具有适生性强、生长速度快、年生长量大、木材材质好、适宜工业加工、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杨树的木材洁白、树脂少、易于漂白、制浆率高,为优良造纸原料,也是良好的胶合板材和纤维板材,杨树全身都可利用。由此可见,在木材及其制成品紧缺的前提下,抢抓机遇、大力营造以杨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是一个回报率比较高的一个朝阳产业。由于目前大面积单一发展黑杨,不仅造成杨树病虫害大面积发生,而且所生产的产品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求。因此,营造黑杨混交林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涡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自2004年以来,在林业项目方面全力开展了以黑杨为主栽树种的混交林营造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存在问题的由来
单一黑杨大面积持续不断的发展,虽然带动了林业产业的逐步升级换代和三大效益的显著提高。但是,大面积营造纯林常产生不良后果,如地力逐渐降低,木材产量下降,林木病虫和火灾不易控制等严重缺点;为持续不断的发展高效平原林业,在突出抓好杨树栽植的同时,全力营造以杨树为主栽树种的混交林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2.解决问题的办法
2.1.营造混交林的优点
一是能够充分合理的利用空间和营养。如阳性树种与阴性树种混交,浅根性树种与深根性树种混交等,使具有不同生长特点的树种搭配在一起,各树种能够在较大的地上地下空间分别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范围利用光照、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
沙地人工混交林经营探讨
1及时抚育沙地人工幼龄林,提早、高效和稳定发挥其多种功能
沙地人工幼龄林一般在20a以内。首先,造林后3~5a,每年5月中旬至8月中旬及时除草松土2~3次,而造林后2~3a若再追施氮、磷肥更能促进幼龄林生长,缩短林分郁闭时间,以提早发挥出幼龄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其次,要及时采取修枝、抹芽、除萌等抚育技术措施。在章古台,对松树就是及时修去底部轮枝,对杨树是要及时抹芽。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幼龄林地避免人为或其他情况破坏树木,确保正常成林,以高效发挥出林地林木的固沙保土、保水、保肥等功能。第三,要采用林农间作与以耕代抚的方式抚育幼龄林。同时,要经常开展检查和巡视,及时去除林分中的濒死、枯朽木,及时有效发现和防治病虫害,以稳定发挥出林分的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功能。
2解析沙地人工林经营的核心内涵,实施沙地人工林经营技术
2.1沙地人工林经营的核心义涵。首先,要遵循沙地生态系统演替规律,科学规划人工混交林营造与经营的时间、空间。第二,要在每年经营能力内通过适度和有序的更新,优化现有混交林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第三,要大力推进管理与政策创新,提升现有人工林和每一块新造林地的集约经营水平,实现稳定发挥整个人工混交体系防护功能等目标。第四,要由科研单位参与或有关技术人员现场设计,科学确定防护林成熟前期、成熟期和更新期的不同培育技术措施。第五,要将有害生物防治、防火、林地保护与管理、林产品加工利用等,纳入广义的经营范畴。下面,以典型的辽宁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相关研究结果为例,简述沙地人工林经营的技术措施。2.2沙地人工林经营。2.2.1密度调控。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宋晓东等,根据近几十年密度试验固定标地的林分生长和健康监测结果,结合水量平衡密度和生产实际,得出樟子松人工林适宜密度:林龄20年及以下,每公顷保留樟子松810~960株;林龄21~40a,每公顷保留樟子松390~450株;林龄大于40a,每公顷保留樟子松330株。该研究结果已纳入辽宁省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B21/706-2013),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2.2.2人工整枝。对于密度较大的樟子松纯林,在密度调控的基础上,用人工整枝调控林木的冠高比(宋晓东等,2011)。研究认为:樟子松幼龄林以保证林木生长为主,最佳整枝强度为冠高比1∶2;中龄林以预防和控制病害为主兼顾生长指标,最佳整枝强度为冠高比1∶3和1∶4;近熟林和成熟林以林分健康和稳定为主,最佳整枝强度为冠高比1∶3。该研究结果突破了传统技术规程的相关限制,被纳入新修订的辽宁省森林经营技术规程(DB21/706-2013)。另外,整枝强度的大小要结合林分密度综合考虑,密度大的林分整枝强度应大些,反之亦然。对年龄较小、密度较大的林分,单靠间伐调节水量平衡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整枝更为必要。2.2.3林分结构调整。从幼龄林至成熟期,通过混交其他树种和林农(牧)复合,增加物种多样性,增强林分稳定性,扩展生态经济功能。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自1976年以来,就开始研究混交林营造技术[1],近十年,继续营造行带状混交林,并试验营造了冠下人工更新和林农(牧)复合模式,调整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结构。研究认为:彰武松、赤松、油松、班克松、长白松、异砧红松、樟子松、沙地云杉、杜松、铅笔柏、银中杨、北抗杨、小钻杨、色木槭、山杏、暴马丁香、刺槐、平榛、沙棘、胡枝子等为适宜混交树种,其中樟子松+彰武松+色木槭、樟子松+银中杨、樟子松+白榆为典型的行带状混交林模式。而对大面积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结构调整,一方面以5倍成林高为一带(其长边方向垂直主害风方向)进行顺序皆伐并造林形成上述混交模式,另一方面可行带状嫁接彰武松、红松改造樟子松纯林为针、针混交林;试验的冠下人工更新模式,一般在近熟中和成熟林中进行,通过冠下栽植色木槭、暴马丁香、皂角、异砧红松等树种,把樟子松纯林改成樟子松+彰武松+色木槭+杜松、樟子松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异砧红松冠下更新等异龄复层(混交)林,使林分更加稳定、高效;示范的疏林草地模式,对近熟林和成熟林进行卫生伐和更新伐,形成自然恢复疏林草地植被。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认为疏林草地能显著提高保留樟子松的胸径生长量;林农(牧)复合模式,通过行间种植玉米、谷子、花生以及羊草、冰草和燕麦草等发现,林农(牧)复合改善了林地的水分养分条件,促进了林木生长与健康,兼顾了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了长短期效益的互补[2]。2.2.4防护和更新年龄。章古台樟子松人工林的初始防护成熟龄为28a,对应的成林高约9m。当保存密度为2500株hm-2(2m×2m)时,辽宁樟子松人工林的初始防护成熟龄为15a,更新年龄为56~66a[3]。
3沙地人工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
3.1主要问题。主要是对现有沙地植被保护不够、经营水平低、生态建设多次反弹的问题。3.2解决措施。要强化引导、广泛宣传,改变沙地人工混交林营造与经营理念。要正确评价现有人工林,确立科学经营的思想。要强化新造林地的长期专人管护,大力推进林地标准化、应用大数据科学管理。同时,与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衔接,强化林业经营政策创新,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要面向县级解读国家与地方林业政策。通过技术创新专项资金扶持,加大科研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引导省、市林业科研院所强化技术培训,加快科技示范推广,落实创新政策督查机制,帮助县级及以下林业各主体享受优惠政策,以解决好现有沙地植被保护不够与经营水平低的问题。要在生态脆弱沙区实施生态移民,因为减轻人口压力是改善沙地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最根本、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措施,这样就能解决好目前存在的生态建设多次反弹的问题。
混交林营造管理论文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
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系统科学与生态工程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所进行的以木本植物为主题,并将相应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群人工匹配结合而形成的稳定而高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过程。它本身包括着传统的造林绿化内容,一些成功的单项造林技术与新技术的筛选与应用,但不是简单“相加”与“拼盘,’;它的目的不仅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并重;它的全过程是配套技术合理组合的完整工艺流程。
二、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1、系统论原理
人工生态系统的建造调控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所在。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给“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凡是一个系统它应具备如下特征。
1.1结构的有序性
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运用
近年来,自然灾害较多,地球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森林面积在不断的扩展。然而林业有害生物是影响林业的生产力、生态效益以及绿化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被称为森林的“隐形杀手”,对森林所造成的危害最严重且复杂。因此,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相当重视,还提出了主要治理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营林技术的重要性
林业生产包括培育树种、造林、抚育管理以及周期性的砍伐等。树苗从种下到长成大树的过程中都受到有害生物的威胁,并且有可能因为林业有害生物死亡。而营林技术则是林业有害生物防空的基础,其通过利用生物间的生态辩证关系,并结合生物、物理措施把有害生物控制在不会造成林业灾害的范围内,从而对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进行预防,例如增加害虫的天敌,改变昆虫的发育、繁殖,培育抗病虫树种等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逐渐由原来的治理向预防方面转变,由治标转为治标治本相结合,而营林技术则是可以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防控方法,是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应用营林技术
2.1选育抗病虫树种
同一树种因为不同品系所以其抗病虫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优良的树种抗病虫能力自然更强。在林业生产的培育期,提高树种的抗病虫能力自然能够让森林中林木的免疫力提高,降低受到病虫侵害的几率。在培育抗病虫树种时应结合树种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科学的培育方法,培育并选育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适合种植地栽种的优良树种。
可持续经营模式论文
1森林资源概况
1)林地资源。清原县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92%,其中:有林地面积占900%以上。商品林地占560%,公益林地占438%,其它占02%[2]。2)森林面积、蓄积。清原县的森林纯林多、混交林少,阔叶林和针叶林比重大,针阔混交林比重较小,其中:针叶林面积占全县林分总面积的434%;阔叶林面积占524%;针阔混交林面积仅占22%[2]。清原县的森林中幼龄林多,近成熟林少。幼龄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林分的407%和192%。中龄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305%和372%。近熟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170%和231%。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118%和205%[2]。3)主要树种。清原县针叶树以落叶松为主,阔叶树以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为主。针叶树中落叶松(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面积占803%,红松(Pinuskoriensis)、云杉(Piceaspp)等其它针叶林面积占174%。阔叶林中蒙古栎面积占653%,其它阔叶林占347%[2]。4)林分起源。清原县森林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面积分别占林分面积的478%和522%。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均以中幼龄林为主,其中: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中幼龄林面积分别占各自面积的744%和683%[2]。2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依据清原县森林资源现状,总结集成清原县近年来森林经营工作的经验,系统集成复层异龄混交林、定向培育、林苗一体化、林下多种经营、防护林增效等5种森林可持续经营培育模式组[3]。共包括17个适合清原地区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2森林可持续经营模式
2.1复层异龄混交林经营模式组
依据清原县成功营造红松、白桦、水曲柳、蒙古栎混交林的经验,选择区域内部分更新演替能力不足的天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进行复层异龄化培育,人工推动演替进程,培育生态主导型的多功能森林。经营对象主要为立地条件较好、坡度15°以下的公益林和中龄林阶段的商品林。
2.1.1天然阔叶林冠下更新红松培育针阔混交林模式
林业技术水平提高分析论文
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中一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规律不能以人的意志任意的加以改变,不能为任何人所创造,也不能被任意的消灭。规律只能是不断地被人类所认识,并运用于生产实践。一切林学工作者,无论他从事哪项林业技术工作,它都与认识、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紧密相关。只有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一、从长白山学习考察谈起
长白山气势磅薄、巍峨壮观、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它不仅是一座十分惹人注目的名山。而且是一片翠绿的浩瀚林海。它以众多的白色浮石和九个月的积雪而得长白之名。它又以茂密的森林,红松(PinuskorajensisSieb.etZucc)的故乡而称著于世。
为了认识长白山的森林分布、生态和演替的规律,学习长白林区的经营管理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院于1982年8月10~17日组织了赴长白山的学习考察。现把在长白山考察看到的几个自然规律概略地介绍一下。
l、森林垂直分布规律
长白山海拔269lm,为东北的第一高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温和而湿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