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编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23:42: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混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行政和事业混编调研
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混编混岗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事编制部门的“老大难”问题。在国家推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之前,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能界定、权责划分上界线模糊,其人事管理也比较松散。近年来,随着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和人事编制管理的进一步规范,混编混岗问题开始逐步得到控制,但是由于历史遗留和现实情况的复杂性,尤其是制度和人为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就目前我市市县乡三级机关来说,有直属事业单位的部门基本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混编混岗现象。要彻底解决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混编混岗问题,人事编制部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混编混岗现象错综复杂
混编混岗一般是指行政机关违反人事编制管理规定,将机关所属行政编制人员和其下属单位所属事业编制人员或其他非行政人员交叉使用,致使人员身份和岗位职责不相符,从而造成人员、编制和岗位管理混乱的现象。2007年5月1日实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第15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使用行政编制,事业单位应当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据此规定,行政机关使用行政编制,设置行政岗位,使用行政人员;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设置事业岗位,使用事业人员。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作为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组织机构,在编制和人员使用上应该严格遵守以上规定。实际上,尽管人事编制部门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规定,并在清理和整治上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但混编混岗问题还是大量存在。概括来说,混编混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事业身份人员占行政岗位。这类人员的编制、身份性质比较明确,个人占事业编制,身份为事业干部,人事关系在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但是他们长期被行政机关借用,在行政岗位工作,履行行政职责,已经成为名义上是事业干部,实际上是行政工作人员这一特殊群体。这类人员在市县乡三级机关中相当普遍,尤其在乡镇一级,事业干部当作行政干部使用的现象司空见惯。这类人员是混编混岗人员的主要构成。
——非公务员身份人员占行政岗位。这类人员既不是事业人员,也不是公务员,一般已核占行政编制,安排行政职务,按照公务员进行管理,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善公务员身份,处于公务员和非公务员的中间状态。据调查,这种情况不仅乡镇机关存在,而且县级机关也同样存在,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过去人事管理不规范时个别地方擅自通过一定方式从事业干部中选调一些人担任领导职务公务员或文秘人员,而未得到上级组织人事部门的认可。
——编制和身份模糊人员占行政岗位。这类人员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个别区市县前几年直接面向高等院校选拔的优秀大学生,这些优大生经选拔后直接安置在党政机关工作,执行公务员工资,享受公务员福利待遇,但占的是事业编制,其身份比较模糊;二是在前些年机构改革过程中,一些行政机关事业编制人员因不符合条件而未进行公务员过渡,但同时也没有分流出机关,成为无编无名的“黑户口”。
混编师资师风师德建设研究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步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许多高职院校积极探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组建混编师资队伍,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本文对ICT专业背景下校企合作中混编师资队伍的师风师德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校企合作;ICT;师风师德建设
一、ICT专业中混编师资队伍面临问题
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4年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在深入学习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精神过程中,高职院校中的各级领导、一线教师以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在工作中努力实干,对党中央关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和号召作出积极响应,部分高职院校进行积极积极探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需要大量合格的从业资格者。国内一些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优势的高职院校已经与华为、中兴等优秀企业共同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学生培养。校企双方共同派出一线教师,组成混编师资队伍,共同担任课程授课、实训室建设、专业规划、专业发展等具体工作。ICT行业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企业派出的老师都行业里的能工巧匠,将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带进了课堂,弥补了校内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的欠缺。同时,通过课堂听课,课外交流等方式,校内老师又将自己的授课经验分享给企业教师,双方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然而,混编师资队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队伍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双方教学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少数教师在思想上出现懈怠的情况,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团队的士气,打击了其他同事的工作积极性,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一起以来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实现教师队伍优化、合格人才培养、办学内涵提升的重要措施。师德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决定着教师对教育实践的态度和价值观,制约着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规范,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实践动力与精神支柱。师风是师德的延伸和补充,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德者师之魂”,教育维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及未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时时刻刻放在首位。党的的胜利召开,标识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应当响应党的号召,紧跟时展,将党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实处,而高职院校的教师更是将精神落实到实处的践行者。要想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首先就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提高混编师资队伍的师德师风。
二、提升混编师资队伍的途径
1、提升混编师资队伍的凝聚力。师资队伍的凝聚力是教师工作体现出来的合力,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凝聚力会激发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团队内部缺乏凝聚力,工作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提升教育质量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就将无从谈起。所以,首要工作应是统一思想,坚持团结合作,增加整体合力,形成优势互补。不断提高双方教师的存在感、幸福感和成就感。2、提升混编师资队伍对教育的神圣感。老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一些的变化,部分教师甚至失去了“教师是最神圣职业”的观念,日常工作中不讲奉献,只讲获取。部分教师甚至将工作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在工作的过程中只为自己着想,忽视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存在的这种功利意识泛滥的情况不仅损害了自身的师德师风,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与教育。3、提升混编师资队伍责任感。指出,学生的成才和身心健康容不得教师的半点疏忽,身为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责任心,才能让学生顺利成才。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的各项工作中体现。老师要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反之,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敷衍了事,那么“教书育人”就成了一句空话,再好的教师,再好的教育方案,再严厉的管理措施也将于事无补。
编程语言与汇编语言混编
C语言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编程语言,除具有高级语言使用方便灵活、数据处理能力强、编程简单等优点外:还可实现汇编语言的大部分功能,如可直接对硬件进行操作、生成的目标代码质量较高等,而汇编语言没有高级语言要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和较长的运行时间等缺点,它的运行速度快是高级语言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各有千秋。目前c语言与汇编语言的混合编程在诸如对硬件的直接操作、中断处理、快速执行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汇编语言在函数调用、参数传递、返回值及寄存器的使用等方面与C语言有很多的不同,所以在混合编程时应多考虑这些方面的设计技术问题。
一、变量与函数的相互调用
c语言可以调用汇编子程序和汇编语言中定义的变量。但要注意由于。编译后的目标文件自动地在函数名和变量名前加一个下划线,所以在汇编语言中调用C语言的函数和变量时,应在函数名和变量名前加一下划线。在汇编语言程序开始部分,应对调用的函数和变量用EXTERN加以说明。
二、调用者与被调用者的参数传递
这种数据传递通过堆栈完成,在执行调用时从调用程序参数表中的最后一个参数开始,即从右到左自动依次压人堆栈;将所有参数压人堆栈后,再自动将被调用程序执行结束后的返回地址(断点)压人堆栈,以使被调程序结束后能返回主调程序的正确位置而继续执行。进人汇编子程序后,为了能正确获取主调程序并存人堆栈中的数据,被调的汇编子程序先后要做如下一些工作:
l、保存sp的副本进人汇编子程序后,子程序中免不了要有压栈和出栈的操作,故sP时刻在变化。为了能用SP访问堆栈中的参数,安全办法是一进人子程序后,先为SP制副本,以后对传递参数的访问都用副本进行。一般可用BP保存SP,如:pushbPmovbP,sp
服装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团队建设思考
高职院校是根据社会需求,围绕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院校。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离不开行业企业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规划,而在人才规格方面,对于每个高职专业而言,学生的技术技能是否达标无疑是检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把尺子,因此,专业的内涵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专业教学模式与教学团队建设是构建课程体系、形成学生技术技能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针对金课与工作室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建设“混编式、实践型专业教学团队”的理念和思路作尝试和探讨。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金课理念
建设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金课”是提升专业和课程的重要路径,所谓“金课”是指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所谓高阶性指的是将数字时代智能化服装与服饰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机融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技、艺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结合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引导、激发,针对能力和思维展开训练。服装服饰是随着人们追求时尚美的脚步不断变化的流行产品,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从来就是产品立于市场的生命支柱。服装服饰又是最为与时俱进的文化载体,无论是款式设计还是结构与工艺,课程的内容应结合时代需求,有机融合前沿数字技术,创新设计思维和表达形式,通过师生互动展开对先进技术技能的研习,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探究符合自身知识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设计方案,推崇创新风格和创新面貌。就服装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来说,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无非是“善设计、通工艺、能策划、会管理”,其教学是通过服装的设计、结构、工艺、产品策划与管理的创新训练,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呈现出探究性和个性化。在流行时尚越来越多样化、风格化的今天,服装服饰的创新创意就是要营造独特多样而有一定消费受众的形式,因此培养本专业学生具有独特的探究精神和个性特点至关重要。服装与服饰的产品设计教学,是创造性思维和工艺技术经验相融合的教学,教师在引导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还需要将产品设计的工艺流程和技术经验传授给学生,而这个教学过程是贯穿在不同的项目任务中完成的;是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师生共研逐步形成的;是在不断挑战课程难度,寻求新知识新技能、完善新设计的过程中养成的,因此,建设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金课”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着重培养学生课上课下的挑战性学习和创新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知识技能的简单重复。
2现代学徒制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是以实践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分解了理论和实践,一定程度上阻隔了两者的互通互融,导致学生在接受知识、培养技能方面周期较长,不能满足行业企业设备技术快速更新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因此,“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对于高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而言是毋容置疑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能否落实落细,能否真正产生效果和作用,就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对应。首先,设立服装专业工作室是一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更。所谓模式,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具有一般性、简单性、重复性、结构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的特征。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多项反馈的综合型模式,是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为引领、启发+思考、于实践中求真知的教学模式。其次,服装专业工作室是校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学校培养专业人才,企业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两者的定位目标不同,利用校企合作方式助力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找到校企之间共同需求才能持久合拍,其中,少不了服装专业工作室作为桥梁和纽带。大多数服装企业是以单一化产品为其生产生存支柱的,其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相对单一,而学校培养人才的核心要求则是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使学生就业时能在相关领域选择和迁移。因此,要让校企合作真正发挥作用,则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而这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落实对于服装专业来说就需要不同的工作室作为联通学校和企业、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们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不同的工作室对接不同的服装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不同项目传授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自身发展,在完全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内,自主选择不同的工作室开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培养职业能力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为将来就业创业集聚资源、打下基础。第三,服装专业工作室是师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服装专业的工作室既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和项目化教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平台,也是师生创新创业最有效的孵化器。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师生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创意不断得到生产实际的检验和实证,同时也推动了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这种持续的产品设计创意合作可以使师生作品既融入社会现实,又高于社会现实,且能深入了解不同的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从而极大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行动,从而使人才培养达到新高度。
3建设混编式、实践型服装专业教学团队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及主要对策
1当前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
1.1质量监督机构未能准确定位
(1)责权不对等质量监督机构是在当地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对公路工程所有参建单位的实际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同时肩负总体质量监督的重责。政府领导是使质量监督机构发挥主要职责的关键和基础,但这也会成为限制因素。首先,针对某些质量影响因素,质量监督机构无权进行干涉和监管,比如工程勘察和设计等;其次,质量监督机构和政府对应部门的权限发生重复,使得监督职能出现重叠的现象,不仅造成监督资源的浪费,还不利于职责定位。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产生质量问题,双方互相推诿,无法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导致原本可能不大的质量问题进一步恶化,最终造成严重损失。(2)质量监督经费不足在质量监督费全面取消之后,用于工程质量监督的经费大多来源于财政拨款,但实际拨款数额较少,无法满足正常开展监督活动的需求,使得质量监督机构的生存压力剧增,空间被一再压缩,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职能和作用。此外,在这种状况下,质量监督机构不得不采取其他的方式收取费用,增加了贪污腐败情况的发生几率,对质量监督机构的形象造成极大的影响。(3)混编现象严重混编是指质量监督和检测之间的混编。目前,在高速公路工程当中,很一部分检测机构直接设立在质量监督机构中,初步定义为质量监督的下属单位。这一现象十分容易造成混编问题,形成“一班人马、两种职能”的模式,使得部分监督者同时扮演被监督者的形象,严重违背基本的质量监督法则,还会滋生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
1.2质量监督机构具体职能不够统一
各地区公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职权范围未能完全统一,有一部分省级机构有权对施工单位资质、监理方资质进行检验和审批,还有一部分机构则是通过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资质检验和审批,机构本身仅负责初审。此外,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有些质量监督机构具有一定决定权和话语权。政府下属的质量监督部门负责全施工过程的招投标、设计与验收,如果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范围不能统一,将会造成职责和权限方面的混乱,不利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1.3质量鉴定与评价制度不科学
公务员法编制调研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颁布实施,公务员登记是公务员法实施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按照统一部署,公务员登记工作于2006年11月开始进行,截止2007年10月,除市直个别单位,基本平稳完成了全市七大类机关和群团组织的登记工作。
一、基本情况
1、人员编制情况。
截止2007年10月30日,全市共有七大类机关(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检察、法院、派和工商联)和群团组织612个,核定编制总数21165名,实有在职人数23007人,超编1845人。其中市本级机关单位72个,编制3914名(其中待分配行政编制93名),实有3841人,实际超编20人;县级机关单位540个,乡镇257个,编制总数17251名,实有19166人,超编1915人。其中,各县(市、区)政法专项编制控制比较好,除宜章县超编41人外,各县都有政法专项编制剩余,全市总体余160多名专项编制。大部分县(市、区)乡镇机关编制控制较好,除宜章超490人,永兴超204人外,资兴、北湖、苏仙、临武、嘉禾等乡镇还有余编,资兴乡镇机关还余179名编制。
2、领导职数配备情况。
市本级72个机关单位共核定正副处级领导职数389名,实配468人(含兼职领导34人),超配45人;核定正副处级非领导职数167名,实配249人,超配82人。超机构规格高配副处级领导干部60人。
国际贸易双语教材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涵盖了商品学、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检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由于国际贸易业务本身的涉外性质,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对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实践证明,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既能让学生达到该课程的专业要求,又能较大地改善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对双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无法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①国内虽然有些院校开展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但是从双语教学实践来看,双语教学教材开发已成为这门课程顺利进行双语教学亟待突破的“瓶颈”。因此,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根据笔者调查,市面上在封面或者在前言中出现“双语教材”或“双语教学”字样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约有三十多种。为使研究更具目的性,笔者把明确面向本科的双语教材予以排除,总结分类如表1。“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体制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尽管双方都是在国际贸易惯例这一共同框架下运作,但是实际操作程序中仍存在很多本国特色的东西”。①所以直接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不适合基础稍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会产生与国内学科标准、学生英语能力和高职教育目标需求不一致的问题。根据表1所列的代表性教材,面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出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现一一分析其利弊。
1.原版改编教材改编的原版教材不是简单地减少内容,而是结合国内教学特点,使之更加符合国内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环境。改编版的原版教材选取了原著的精华,删减了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体系与内容保持原版教材风貌。改编版加上了中文单词表与注释,可节省查字典的时间,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但改编只能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无法加入原著没有的内容,不能完全与我国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相符。根据表1所示,目前只有一种教材,且不是面向高职学生。此种模式对于高职来说,不宜采用。
2.国内自编英文教材自编教材能紧扣教学大纲,从选材到编排体例都由编者自行设计。这样既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又增加了符合教学大纲与中国外贸国情的内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自编英文教材语言更通俗易懂,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能力。但编写工作量极大,撰写者尽管在英语方面可能有很高的造诣,但仍然会存在语言不地道的问题,不少地方有中式英文的痕迹。这样的教材给高职学生阅读弊大于利。
3.国内英汉混编教材所谓混编教材,即书中英语与汉语的比例大致相当,英汉的比例取决于读者的理解水平。表1所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主要有以下三种编写形式,归纳分析如下: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新课题,在共建过程中必然涉及共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文章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园艺类专业为试点,通过探索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有效地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教学改革
一、主要实践与研究
(一)探索实训基地共建机制
学院以园艺类专业为试点,开展“厂中校”“校中厂”实训基地建设,充分满足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需要。建立健全校企共建共管实训基地的体制机制,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学校“专家工作站”,按照园艺类专业教学和园艺行业企业生产的双重要求组织生产和教学,在完成企业生产任务的同时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实现校企“双赢”。学院在校外选择了南通久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通金土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上海星辉种苗有限公司等三个企业开展“厂中校”建设,并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三个。校企共建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现代农业园区(生产基地)作为教学基地,由企业投资建设生产、教学和生活设施,学院补贴学生部分实训耗材费用,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生产安排和技术指导,共同培养企业“未来员工”,开办了“久发班”“星辉班”等,将课堂放到生产一线,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学岗直通”,充分体现了专业教学内容的职业性与岗位要求,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校内引进大学生创业基地(园艺植物医院、园艺产品服务超市)、南通通派盆景园等2个项目开展“校中厂”建设,并建立了2个校内专家工作站。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学校提供工作场地和办公场所,企业负责项目管理和经营资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合作开展技术咨询。这样,把学生推向社会和市场,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生产经营技能和创业能力。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体育游戏的农村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
小学生年龄小,尤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形象生动的事情会比较感兴趣,所以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环境会让孩子们更能融入角色,进行学习。如我利用玉米做道具,进行抢粮食比赛,来锻炼学生的奔跑能力。农村有很多玉米秸,可以利用它进行竹竿舞跳格子等游戏,再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学生们不仅练习了弹跳能力,还锻炼了协调性和乐感,效果非常好。
二、课堂练习尽量多样化运用游戏
体育教学中,孩子们最不愿意的就是反复枯燥的练习,所以把要进行的练习融入到游戏中,不但能达到练习的量,还能达到好的练习效果。如练习投掷标枪时,可以用自己叠的纸飞机进行投掷,体会标枪的鞭打动作。把教学中的体育练习拆解成多样的游戏进行整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游戏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道德教育
体育课的一些教学内容是非常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尤其是在进行耐力跑体育测试时。现在的孩子吃苦耐劳的能力有所下降,我会用王军霞夺得奥运冠军的事迹来鼓励学生,让孩子们懂得坚持刻苦才能胜利。在做排球训练的时候会提到郎平,讲述她几度为了国家女排,放弃优厚的待遇,和自己的女儿分离回国报效祖国,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品质。讲述这些体育健将的故事,学生们都特别爱听,这样激励孩子们,会使他们不仅能提高体育技能,还增强了意志品质和爱国主义情怀。德育教育无小事,作为教师,要从小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生教育管理中引入企业职业管理的探索
摘要:培养学生与企业文化要求相吻合的精神特质和行为习惯,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的改革实践为例,阐述了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引入企业职业管理要素的必要性、实施框架和实施要点,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成职教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的吻合度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教育管理;企业职业管理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更新的不断加速,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吻合度不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调查显示,用人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最为看重的并非技术技能,而是毕业生的责任意识、专注精神、企业忠诚度、团队精神等职业素质。因此,除了专业技能培养之外,培养学生与企业文化要求相吻合的精神特质和行为习惯也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之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服务学生素质发展最直接的领域,如何在这个领域形成高职教育的特色,有效助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通信技术专业,依托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项目,将企业职业管理的部分内容和做法引入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学生教育管理中引入职业管理要素的必要性
职业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提供的用于帮助组织内正从事各类岗位员工职业发展的行为过程,其内容广泛,包括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类职业规划、职业测评、学习培训、辅导咨询、政策制度、激励保障等。职业管理的目的是分析企业中岗位对员工的能力要求,形成组织中的各种职业岗位及其发展通道,通过促进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提升组织整体的发展水平。职业管理的本质是企业对员工入职后的职业教育,在目标、内容、方式方法上,与入职前的学校职业教育有很多相通之处,这是高职教育可以借鉴其内容要素和活动形式的基础所在。企业职业管理活动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融合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和英国的技工培训中,都有成功实践。综合分析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现状,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引入职业管理要素主要出于以下要求:
1.职业教育跨界属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