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体会范文10篇
时间:2024-02-07 22:16:2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护理体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脑梗死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病后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结论通过对患者的精心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脑血管供血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最新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城市居民中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首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59.8%[1]。脑梗死通常分: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病,约占90%;其次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2]。老年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预后差。现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22例脑梗死病人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22例中男73例,女49例;年龄52~85(65.1±7.76)岁。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确诊。其中基底节脑梗死38例、脑栓塞4例、大面积脑梗死15例、小脑梗死9例、脑干梗死12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多发腔梗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96例;冠心病史38例;风心病史8例,糖尿病42例;脑卒中病史16例。
1.2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11例,其中嗜睡8例,浅昏迷至重度昏迷6例,另有5例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住院1~3d渐至嗜睡昏迷;以头痛为首发症状2例;以四肢抽搐起病2例;35例以言语不清、肢体乏力起病。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血压升高50例,失语15例。
骨科护理门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开设骨科护理门诊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4月开设骨科护理门诊,由骨科专科护士和具有主管护师、护师职称的资深护士轮流坐诊,每周利用5d时间开展骨科护理门诊工作。结果骨科护理门诊开设以来,完成健康教育咨询7200例次,拔除克氏针218例次,伤口换药980例次,拆线230次,拆除外固定架56次,拆除石膏103次,电话咨询300次,冲击波267次。患者及家属对专科护士服务态度和技术水平的满意度达98.0%。结论开设骨科护理门诊可以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专科、专病护理的水平,推动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护理门诊;专科护士;骨科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迈向多层次全服务时代,护理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专科护理门诊应运而生。专科护理门诊是拓宽护理范围的一种方式[1]。本院于2017年4月开设了骨科护理门诊,构建了骨科护理门诊运作模式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为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推动护理事业专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成效。
1一般资料
2007年,本院开始先后派送多名护理骨干参加了专科的学习和培训,取得了国内骨科专科护士资格证书,目前已培养专科护士18名。2017年4月本院率先开设了骨科护理专家门诊,专科护士每周利用1d的时间开展护理门诊工作,其余时间从事病区管理。
2骨科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工作模式
ICU患者护理管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6月在医院ICU行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应用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0~68岁。观察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21~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制度,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危急情况进行监护和解决,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制定危急值报告项目,对其内容进行观察,包括血清肌酐、血清钾、钾钠钙含量、空腹血糖、血小板等,如发现指标异常,立即报告。对患者生命无严重威胁的结果也加以关注,列入危急值报告,如高致病病原菌检出等;将医师开具的检验单记录在危机报告本上,由护理人员与负责人进行交谈。护理人员将急诊标本送至相关科室,由负责人行快速检查、报告,以确保检验质量。检验结果出来后及时反馈。危急值报告实行全程负责制,每项均由负责人承担责任。报告出来后采取电脑危急值紧急警示或电话通知,确保患者的治疗安全。主管医师得到危急报告后立即处理,护理人员协助医师进行抢救,观察患者病情。如医师认为危急值报告与患者情况存在差异,由护理人员进行核对,核对后仍无法解决的再次复查标本。对患者危急值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将其列为交接班的重要一项。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中增加患者资料、诊断日期、报告内容、处理方式等。严格维护危急值工作,加强报告管理,采集及运送标本时确保有效、快捷。监督危急值的动态变化,以便于及时诊治。ICU的患者病情普遍严重,需加强其心理、营养、疾病等方面的护理。1.3观察指标。(1)自制护理质量评分表,对患者或家属进行调查,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五项,每项20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理质量越高,管理效果越好。(2)以临床数据为标准,包括无创血压、呼吸、体温、心输出量、心电图、动脉血氧饱和度等,上述指标均正常为显效,如有轻微异常为有效,如处于危急值判为无效。(3)自制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共10道题,满意1分,不满意0分,满分10分。超过8分为十分满意,6~8分为一般满意,低于6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20.0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方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2.3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ICU病房患者集中,需要为其提供人力、物力和技术的保障,确保患者得到优质的服务[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07±0.52)分,高于优于对照组的(90.85±1.48)分(P<0.05),提示ICU的护理管理采取危急值报告制度可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发展。其原因在于危急值报告制度可对患者的指标进行有效监控,进而采取适宜的护理,与传统护理相比,其从人性化出发,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得到患者认可,促进了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依从性,故效果较好[3]。从护理效果看,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提示危急值报告制度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改善治疗和护理效果。有学者[4]的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8.33%,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较高,原因在于外界因素或患者个体存在差异。但均表明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度后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提升。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P<0.05),提示危急值报告制度后能够促进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促使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的指标被长期监测,一旦出现危急值,能够得到及时处理,治疗的安全性显著提升。采用危急值报告制后,患者得到了针对性护理,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故而满意度得到提升。综上所述,危急值报告制度用于ICU患者护理,效果明显。
全员参与骨科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作者:单位:医院骨科共有护理人员16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7名。护理人员年龄为19~37岁,平均年龄为25.7岁。从2016年4~6月的骨科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1例。此外,从2016年7~9月的骨科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性2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1.2方法作者:单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质量管理,即采用常规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第一级的病区质控员单独负责某个病区的护理质控,第二级的护士长负责全科室的护理质控。观察组采用全员参与的护理质量管理,即科室所有护理人员全部参与全科室各病区的护理质控。(1)树立正确的质量理念:全员参与培训学习,通过对科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教学、讨论交流等形式,强化全体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质量理念,使全体护理人员真正理解“以患者为中心”“服务至上、质量第一”的内涵和要求,熟练掌握各项护理工作的要求及标准,并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锻炼,促进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全员参与护理质控:强调全员参与,质控权利人人享有,护理人员之间要起到互相督促的作用。所有护理人员均参与护理质控,质控项目包括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等。每位护理人员轮流对各项护理质量进行质控并做好记录,注明责任人和扣分原因,提出各项目存在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提交全员大会讨论。经全员大会讨论形成改进措施后,全体护理人员都要积极予以落实,并督促其他人员认真执行,做到互相督促,共同进步。1.3观察指标作者:单位: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1.4统计学方法作者:单位:采用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对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体会
3.1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作者:单位: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强调了监督改进的全过程,以不断改进结果,护理质量控制过程要做到全面和持续的质量控制[4]。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突出了全员参与,强调了质控责任人人有责,护理人员之间互相督促共同进步,避免了相互抱怨的现象。同时,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营造出了全员参与、全员学习、全员改进的氛围,克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惰性,促使护理人员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管理的实施,为管理者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管理者不仅可以定期检查结果质量,而且可以根据质量管理员表格反馈情况,随时监控各个环节的质量,定期总结分析评估管理环节中的不足,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修改和完善管理程序,扬长避短,促进了护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5]。各项护理环节均得到了广泛重视,实现了护理质量的连续控制,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3.2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作者:单位: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有效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显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患者是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护理工作的监督主题,是服务质量高低的评判者[6]。护理人员按照讨论形成的改进措施开展护理工作,避免了护理工作再出现曾经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提供了更周到更全面的服务,患者得到更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后,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3.3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价值感和工作积极性通过全员参与培训、学习、讨论、交流,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全员参与护理管理,增强每位护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了工作积极性,人人都是检查者,同时又是被检查者,促进了护理人员的自我进步、自我提高[7]。同时,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认识到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每一项护理服务过程中,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就是在同步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每位护理人员都是护理质量控制的责任人,这就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工作积极性,能够主动学习护理知识,提升护理技能,提高服务水平,更强的责任心、更高的服务水平必然带给患者更满意的服务。确保护理质量的主体是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质量,必须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者的引导和良好的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护理质量。只有充分调动和激发被管理者的工作热情,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增强被管理者的主人翁意识,促使他们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来完成[8]。实施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增强了全体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的意识,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促进了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有助于建立和发展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少数民族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患者安全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医疗机构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予以足够重视,而护理工作与患者安全息息相关,基于此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应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工作,以打造安全和谐的就医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水平[1-3]。但对于高原地区而言,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存在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情况,对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高原地区少数民族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及效果,现详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6年至2017年全年为研究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设为对照组,选取少数民族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设为观察组,选取收治的少数民族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59例,女54例,年龄25-48岁,平均(36.73±2.76)岁,其中藏族58例,回族41例,汉族14例;观察组男58例,女55例,年龄26-49岁,平均(37.61±3.22)岁,其中藏族59例,回族43例,汉族11例。本次研究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部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上述资料两组患者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均衡性良好,表明可进行比较研究。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护理人员统一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就医指导、基础护理和异常情况对症处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创新措施,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组建少数民族患者护理小组,由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组长,组织具体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同时纳入精通各少数民族语言的护士,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少数民族常用语言,在护理工作开展中若出现沟通困难情况,必须进行及时翻译,准确了解患者真实情况;第二,了解少数民族信仰,尊重其饮食习惯,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少数民族相关知识,了解其信仰习惯,对于住院患者,尽量安排同民族患者住在一起,避免出现冲突,日常护理过程中尊重患者习惯和行为;第三,严格践行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熟悉数学、查房等制度,严格遵守具体要求,交接班时做好核对工作,并详细记录,避免出现遗漏情况,对于口头医嘱,在交代后尽量复述一遍,准确记录并执行,同时做好护理记录书写,并保护患者隐私。1.3观察指标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缺氧性头晕、院内感染、低血糖晕厥和药物不良反应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评价,使用本院自制的《少数民族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具体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应急处理情况等,根据患者民族情况翻译为对应语言,满分为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和满意率之和[4-6]。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卡方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缺氧性头晕、高原肺水肿、高原性晕厥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19%、5.31%、7.08%和10.62%,均低于对照组的16.81%、15.04%、17.70%和26.55%,P<0.05,详见表1。
3讨论
老年急腹症术后护理体会论文
【摘要】加强老年急腹症术后护理。方法对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41例结合文献谈临床体会。结果本组41例老年急腹症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老年急腹症术后的护理必须做到细致、入微、体贴,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老年人急腹症术后护理
老年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内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4例,占同期病区的20%以上,现结合文献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岁,急性阑尾炎13例,其中化脓坏疽性阑尾炎8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8例,其中胆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伤性肠破裂4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
2护理体会
老年急腹症术后护理体会论文
【摘要】加强老年急腹症术后护理。方法对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41例结合文献谈临床体会。结果本组41例老年急腹症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老年急腹症术后的护理必须做到细致、入微、体贴,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老年人急腹症术后护理
老年急腹症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我院在2002年3月~2007年6月内收治60岁以上的老年急腹症患者44例,占同期病区的20%以上,现结合文献就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8岁,急性阑尾炎13例,其中化脓坏疽性阑尾炎8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18例,其中胆囊穿孔伴腹膜炎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伴腹膜炎6例;外伤性肠破裂4例;外伤性脾破裂3例。
2护理体会
耳廓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耳廓烧伤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使用对照分析法开展本次研究,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耳廓烧伤患者,其中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25例采取精细化护理措施,对比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评估对比两组不良症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与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耳廓肿胀、出血与感染等不良症状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评分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耳廓烧伤患者中,使用精细化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降低患者术后耳廓肿胀、出血与感染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不心理焦虑、抑郁状况,相关护理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耳廓烧伤;患者;护理体会
耳廓烧伤属于重度烧伤类型,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倘若对患者护理不当,会造成脓性软骨炎,部分患者耳廓肿胀、出血与并发感染,预后效果较差[1]。因此,需要对患者开展精细化护理,通过应用预防感染措施,以提高耳廓缺损重建术后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研究表明,精细化护理也能够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对其康复产生影响。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5年1月~2021年8月,总计5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患者临床资料详细部分见表1:分析表1,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P>0.05),具有比较价值。
探讨误吃毒菌中毒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和护理。方法:对12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实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早期催吐、洗胃、解毒、保肝、血液灌注、血液透析及综合治疗,可减少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提高抢救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误食;毒蘑菇;中毒;护理体会
毒蕈俗称毒蘑菇,其主要有毒成分为毒蕈碱、类阿托品样毒素、溶血毒素、肝毒素、神经毒素。因每种毒素的毒性和毒理作用各不相同,毒蕈中毒的症状也比较复杂.临床表现各异,重者可危及生命。
一、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0年9月,我院共收治误食毒蕈中毒患者12例,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16例,22~65岁。均为食用了自采的野生蘑菇4-29h后相继发病,所有患者诊断依据充分,论断明确。潜伏期4-29h,平均10.3±7.6h。轻度中毒患者5例,仅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全身乏力、出汗、胸闷。
小议支气管修补术后护理体会
摘要:气管、支气管断裂少见,但是随着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交通肇事骤增,闭合性胸外伤引起支气管断裂的患者也日渐增多了。我院自1999年6月至2007年11月,共收治创伤性支气管断裂患者24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支气管修补术;护理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4例支气管断裂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17~66岁,平均年龄40岁。24例支气管断裂病例中,右侧15例,左侧9例,其中3例为部分断裂,余为完全断裂。伤后至手术治疗的时间:12~48h21例,2周3例。合并伤主要为:肋骨骨折,血、气胸及肺挫裂伤。2例合并大面积烧伤,伤后早期均出现呼吸困难,程度不等的颈胸部皮下气肿,胸部X线检查早期均提示颈胸部皮下积气、纵隔气肿、血气胸、肺萎陷;典型的“下垂肺”征12例。
1.2治疗方法